马铃薯种薯级别-屈冬玉

合集下载

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带早春马铃薯品种的筛选

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带早春马铃薯品种的筛选
3 m X2 m,每垄种植 4 ,每 品种 种 3 为一 0e 5c 8穴 垄
为了筛选适宜本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推荐 生产应用 ,我们 选择 了 20 年 以来在安 宁河 流域 的 05
西 昌 、德 昌 、宁南 3县进行 的冬季 和早 春马铃 薯种
植 观察试 验 中表 现结 薯较 早 、薯块较 大 、产量 及商 品率较 高 的几个 品种 进行 品种 比较试 验 ,对其 产量
从 表 1 出 ,凉薯 9 、抗青 9 1 看 7 - 、川 凉薯 5号 芽 眼浅 ,会 一 、丽 薯 6 、米 拉芽 眼 中等 ;各 品种 2 号 表皮 均较光 滑 ;6 品种 中会 一 、抗青 9 1 个 2 - 、丽 薯 6 号大薯 较多 。
2 不同品种 结薯性状 比较 . 3
考 种分析与测 产 。
(1 凉 山州 西 昌农 业 科 学研 究 所 , 四 川 . 西昌 650;2西昌市农业局,四川 100 . 西昌 650 1 0 0)

要 :选择近年在安 宁河谷地 带种植观察表现产量高、品质好的凉薯 9 、会_ 、抗青 9 1 7 2 - 、丽薯 6号、米拉、
川凉薯 5号共 6个品种进行 了早春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 明:在安 宁河谷地带选择会一 、川凉薯 5号、抗青 9 1 2 -
中国马铃薯 ,第 2 卷,第 2 ,2 1 5 期 01
中圈分类号:¥ 3 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7— 6 5 2 1 )2 0 7 — 3 6 2 3 3 (0 10 — 0 6 0
凉 山州安宁河谷地 带早春马铃 薯品种 的筛选
刘绍文 ,董红平 ,夏江文 ,陈开 兰
1 材 料 与方 法
1 供试 品种 . 1

屈冬玉:粮农组织首位中国籍总干事

屈冬玉:粮农组织首位中国籍总干事

屈冬玉:粮农组织首位中国籍总干事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第28期罗马时间6月23日,在第41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上,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当选粮农组织第九任总干事,成为该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总干事。

当天,各成员国以一国一票的方式进行无记名投票,屈冬玉获得108票,有效当选。

他将于今年8月1日上任,任期四年。

博士副部长屈冬玉1963年10月出生于湖南永州,中共党员,1996年毕业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遗传育种专业,获遗传育种博士学位。

1997年,屈冬玉被评为中国农科院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同年任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

1998年,他当选全国青联委员,1999年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2000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第一、二层次人选,同年任蔬菜花卉所所长。

2001年,屈冬玉当选国家“863”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主题的主题专家,并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15年6月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屈冬玉还兼任世界银行下属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执委、中国马铃薯协会会长、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百事中国农科院农业发展中心主任、甘肃省人民政府科技顾问等。

扎根马铃薯产业屈冬玉曾多年从事马铃薯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工作,获“世界马铃薯产业杰出贡献奖”。

自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屈冬玉一直从事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承担26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48项目、国家教委留学回国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

他主持的“马铃薯2n配子遗传与育种技术研究”成果,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或参加育成的6个马铃薯新品种大面积推广。

屈冬玉还开展了“贵州省推广脱毒马铃薯种薯温饱工程”国务院贵州扶贫项目。

据“中国新闻网”2003年11月24日的文章介绍,屈冬玉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编书15本,约200万字。

粮农组织与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45年10月16日正式成立,是联合国系统内最早的常设专门机构,致力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零饥饿目标。

中国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农业

中国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农业

中国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农业屈冬玉 谢开云 金黎平 庞万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马铃薯因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的特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都可满足生产条件。

从我国人多地少、旱地相对较多、水资源日益紧缺、扩大有效灌溉面积难度较大的现实条件看,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起到缓解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扩大食物来源,有利于从全局上提高粮食安全的系数。

近年来各地马铃薯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单产逐步提高。

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的25%左右,尽管如此,我国发展马铃薯的潜力依然较大,尤其是南方冬闲田面积较大。

据估计,南方可用于种植马铃薯的面积在6000万亩以上,发展马铃薯的前景十分广阔。

2006年农业部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十一”期间马铃薯生产发展的目标任务:到2010马铃薯面积达到1亿亩,亩产达到1500公斤;面积比2005年扩大2000多万亩,亩产比2005年提高500多公斤。

面积增加到一亿亩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亩产要达到1500公斤是有相当难度的。

因此加速中国马铃薯产业的现代化是实现这一产量目标的关键。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是各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也是发展中国家的毕经之道。

在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同时文件中也首次提出了农业多功能性问题,包括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6大功能,这些功能在马铃薯上都能体现。

本文将根据我国马铃薯产业的现状、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基本要求,提出加速马铃薯产业现代化的建议。

一、中国马铃薯产业的现状根据我国最新的农业统计资料,2005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7300多万亩(实际种植面积应当在8000万亩左右),总产量7090万吨,单产每亩969千克(详见表1)。

二倍体杂种优势马铃薯育种的展望

二倍体杂种优势马铃薯育种的展望

二倍体杂种优势马铃薯育种的展望李颖;李广存;李灿辉;屈冬玉;黄三文【摘要】Potato breeding process is slow, mainly due to its tetraploi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It takes large selection programmes on progeny plant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tetraploid potato cultivars to select a clone that has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unfavourable al eles and compensating al eles at the same or at other loci. The clonal propagation of potato offers important agronomic and genetic advantages. However, clonal propagation has more drawbacks, where true potato seed production can make up for these deficiencies. In order to achieve continuous progress in potato breeding, an alternative system should be developed that is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removal of unfavourable al eles. Diploid breeding can"purge"the detrimental al eles by constantly selfing to elite inbred lines for F1 seed production. The availability of genome sequence and re-sequencing leads diploid F1 breeding to be the hot topic. However, the hurd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ploid potato inbred lines is self-incompatibility and inbreeding depression. We are working on fine-mapping of an S locus inhibitor gene, and transferring the gene to elite cultivars. In addition, we focus on dissecting the inbreeding depression by re-sequencing doubled haploid popualtion, which would be essential for further genetic study of inbreeding loads in potato. The research wil facilitate the setup of the diploid F1 breeding system in potato that wil give birth to the Green Revolution of the potato industry.% 马铃薯育种进程缓慢主要是由马铃薯四倍体遗传特性决定的。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李广存,男,博士,副研究员,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2年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6年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农学博士学位。

2000年8月至9月赴国际马铃薯中心(秘鲁)进行薯类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测技术研究。

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和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进行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克隆的合作研究,并建立了项目合作。

主持、参与主持和参加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和协助指导硕士4人。

在研项目: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优质耐逆专用马铃薯和甘薯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及品种创制---子项目2006AA100107-SD国家“863”重大项目2006.10-2010.10马铃薯抗青枯病及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Y2006D2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1-2009.12马铃薯类蛋白酶基因(StPti1)的克隆及功能鉴定Y2007D24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1-2010.12马铃薯果胶甲脂酶抑制子基因(StPMEI)的克隆及功能分析2006YQN040山东省农科院青年基金2007.1-2009.12马铃薯抗青枯病蛋白激酶候选基因(StPti1)的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2007YQN002山东省农科院青年基金2008.1-2109.12国际马铃薯基因组计划(子项目)横向课题2007-2010 国际黄瓜基因组计划(子项目)横向课题2007-2010 主要发表论文:1.Guangcun Li, Liping Jin, Xiaowu Wang, Kaiyun Xie, Sanwen Huang, Dongyu Qu. Potato(Solanum tubrosum) genes expressed early during infection by Ralstonia solanacearum. (in preparation)2.LI Guang-cun, JIN Li-ping, XIE Kai-yun, LI Ying and QU Dong-yu. Cloning of ProteinaseInhibitor Gene StPI in Diploid Potato and Its Expression Analysi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China. 2007, 6(11): 101-105.3.李广存, 金黎平,谢开云, 李颖, 屈冬玉. 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子StPI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9: 1877-1882.4.李广存,金黎平, 王晓武, 谢开云, 谢丙炎, 屈冬玉. cDNA文库与RACE方法结合克隆马铃薯DnaJ-like基因全长cDNA. 园艺学报. 2007, 34(3): 649-654.5.李广存, 金黎平,谢开云, 卞春松, 段绍光, 屈冬玉. 马铃薯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子基因片段的分离及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2007, 34(2):403-406.6.何心凤, 郭宝太, 李广存, 杨煜,王晓杰, 毕玉平. 马铃薯卷叶病毒CP基因的RT-PCR扩增. 中国马铃薯. 2007, (4)197-199.7.杨煜, 晁祥健, 李广存. 青枯病抗性相关基因分离及其应用. 马铃薯年会论文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农业. 陈依里, 屈冬玉主编.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2007, p123-129.8.李广存, 金黎平, 谢开云, 庞万福, 卞春松, 段绍光, 屈冬玉. 马铃薯青枯病抗性鉴定新方法. 中国马铃薯. 2006, 3: 129-134.9.徐平丽,李广存等.Construction of the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of peanut stripe virus(PStV-cp)gene.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增),73-75.10.李广存, 杨煜, 王秀丽, 杨元军, 毕玉平. 马铃薯S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园艺学报. 2004, 31(4):517-519.11.李广存, 金黎平, 谢开云, 屈冬玉. 抑制差减杂交(SSH)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分离上的应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 24(9): 26-31.12.李广存, 金黎平, 谢开云, 屈冬玉. 马铃薯青枯病研究进展. 中国马铃薯. 2004,18(6):350-354.13.李广存, 杨煜, 王秀丽, 高昌勇, 陈利容, 张斌, 毕玉平. 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山东农业科学. 2003, 1:3-5.14.李广存, 王秀丽, 毕玉平, 李戍彤, 王毅, Sylvie Priou. 马铃薯青枯病菌的PE-ELISA检测. 中国马铃薯. 2002, 1:18-20.15.李广存,杨煜, 王秀丽, 高常勇, 陈利容, 毕玉平, 王毅. 马铃薯X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中国马铃薯. 2002, 5: 259-262.16.王秀丽,李广存,杨煜, 高昌勇, 张斌, 陈利容, 王毅.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全序列测定. 中国马铃薯. 2003, 1: 1-4.17.王秀丽,李广存, 杨煜, 高昌勇, 张斌, 陈利容, 王毅.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全序列测定. 中国马铃薯. 2003, 1: 1-4.18.王秀丽,李广存等. 应用GAR-HRP进行甘薯病毒NCM-ELISA检测试验. 山东农业科学.2002, 1:36-37.19.杨元军, 孙慧生, 王培伦, 马伟青, 李广存, 董道峰, 王毅. 马铃薯脱毒小薯雾培结薯特点及增产效果. 园艺学报. 2002, 29(4):333-336.20.Li guangcun et al. Development of Serological Techniques for Potato&Sweet Potato VirusDiagnosis, Annual Progress Report CIP-China 2000. 2001 p45-47.21.Li guangcun et al. Sequence Assay and Expression in E.coli DH5α of Peanut Stripe VirusCoat Protein Gene. International Arachis Newsletter, 2000, 20: 38-40.22.Li Guangcun,Bi Yuping, et al. Isolation of peanut strip virus coat protein gene andconstruction of expression vector. 植物基因工程创新发展与生物安全国际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0, p161-162.23.Guo Baotai, Dai Jixun, Shen Songdong, Bi Yuping, Shan Lei and Li Guangcun. Extraction ofplasmid-like DNA and high-quality total DNA from Porphyra yezoensi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0, 19(2):83-88.24.郭宝太,毕玉平,单雷,李广存等. 条斑紫菜高纯度总DNA的提取及质粒状DNA的发现. 海洋学报2000, 22 (2):87-91.25.李广存等. 番茄乙烯形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反义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山东农业科学. 1999(3):8-11.26.毕玉平, 李广存等. 花生条纹病毒外壳蛋白cDNA的合成、克隆及全序列测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9,7(3)211-214.27.郭宝太, 毕玉平, 李广存等. 坛紫菜DNA的提取与快速纯化.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9,7(4): 342.28.郭宝太, 戴继勋, 毕玉平, 李广存, 路艳辉. 紫菜总DNA酶切带型的发现与比较. 海洋通报. 1999, 18(4): 29-32.获奖情况:项目名称受奖人员奖励名称等级授奖年薯类病毒血清学高效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毕玉平,李广存,杨煜,单雷,王秀丽,徐平丽,柳展基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利用基因工程创造花生抗病虫新种质研究毕玉平,徐平丽,单雷,李广存,王秀丽,张斌,柳展基,杨煜,王兴军鉴定成果2004年薯类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产业化李广存,毕玉平,杨煜,王秀丽山东省十佳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1年马铃薯抗病毒基因转育研究王培伦,毕玉平,孙惠生,马伟青,单雷,张卫华,杨元军,李广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转基因作物研究毕玉平,单雷,周钟信,王兴军,米景九,徐平丽,李广存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专利:屈冬玉, 李广存, 金黎平, 冯兰香, 谢开云, 庞万福, 卞春松, 段绍光. 一种鉴定茄科作物青枯病抗性的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0510087140.8拟合作培养研究生3-4名(硕士或博士)专业:植物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方向:马铃薯抗晚疫病、青枯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马铃薯种薯质量控制

马铃薯种薯质量控制

马铃薯种薯质量控制【摘要】马铃薯种薯的质量控制是马铃薯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了解马铃薯的种植过程和种薯质量控制现状,有利于我国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

因此,本文在分析马铃薯栽培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影响我国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马铃薯质量控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马铃薯质量控制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对提高我国马铃薯栽培质量控制技术有所贡献。

【关键词】马铃薯;种薯生产;质量控制引言马铃薯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蔬菜,食品和工业原料之一。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马铃薯产业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增长,薯粮战略的出台使马铃薯加工规模不断扩大,但马铃薯生产总体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我国马铃薯品质不高,直接影响了我国马铃薯生产。

研究表明,马铃薯种薯品质控制可提高产量30%以上,有效提高马铃薯品质。

因此,提高马铃薯品质对加快马铃薯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铃薯种薯质量的控制1.马铃薯播前质量控制种薯选地:选择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不易蓄水的沙壤土。

长期以来没有种植过马铃薯或雪茄的土地,土壤pH值6-7,未使用过任何除草剂的土壤。

种植区域:适宜的种植面积是种子质量控制的基本条件:海拔高,积温低,无霜期短,生育期日照时间,昼夜温差大,不易发生病虫害。

2.马铃薯种薯质量控制种薯控制:马铃薯适宜生长温度为10~15℃,避免阳光直射,马铃薯种子被阳光直接照射,使得芽被切割的部分难以愈合,增加了内部细菌感染芽的几率。

发芽20~30天,芽长到2~3cm然后播种。

这种途径可以生产更多的茎秆,大幅度提高结薯率,有效控制大薯率。

施肥控制:控制氮肥的使用,以降低大薯率,减少收获时马铃薯出现损伤和结皮,从而减少贮藏过程中水分损失和腐烂损失。

对于pH值大于7的地块,应施用硫酸铵和硝酸铵等酸性肥料或石膏。

种植密度:适宜马铃薯种植密度为75,000~90,000株/hm2,可以有效地控制块茎大小。

3.马铃薯生长期间质量控制防病虫害生:措施单位可以使用(吸入式杀虫剂,直接施入土壤,价格较高)15kg/hm2,播种时自播种期起每隔7天喷施一次杀虫剂,直至幼苗完全枯死为止,为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湖北省江陵县马铃薯黄萎矮化病病原鉴定

湖北省江陵县马铃薯黄萎矮化病病原鉴定

湖北省江陵县马铃薯黄萎矮化病病原鉴定章松柏;周燚;方守国;郭灵芳;谢长炜;吴祖建【摘要】湖北省江陵县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发生严重的黄萎矮化病,造成了马铃薯产量的巨大损失,通过症状描述、电镜观察、RT-PCR检测对其病原进行初步检测和分析,以期为研究该病害的防控方法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病组织保湿培养48 h无异味,无菌丝和菌脓产生.检测样品的根组织内均大量存在2种病毒颗粒,一种为线状病毒,有3种大小不同的粒体,即(12~14)nm×(450~600)nm、(12~14)nm×(700~900)nm、(12~14)nm×(1 500~2 000)nm;另一种为杆状病毒,有2种大小不同的粒体,即(24~30)nm×(300~500)nm、(24~27)nm×(1 000~1 300)nm.RT-PCR和序列分析表明,线状病毒为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杆状病毒归属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合试验结果和相关报道,初步认为湖北省江陵县马铃薯黄萎矮化病是由马铃薯Y病毒(和未知杆状病毒)侵染引起的.【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43)002【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马铃薯;马铃薯黄萎矮化病;马铃薯Y病毒;电镜观察;RT-PCR检测【作者】章松柏;周燚;方守国;郭灵芳;谢长炜;吴祖建【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5;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5;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5;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0;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32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分布广泛,目前我国马铃薯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分别约为500万hm2和7 000万t[1-2]。

2006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2006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孙周 平 孙彦 良
吴焕章
张永成 李海涛
张建 国 杜 珍
张若芳
张俊莲
张雅奎
张新科

李广存
李文刚 李学湛 李明安
杨延辰 屈冬 玉
夏 。 平 谢从华
杨志平 杨海鹰 苏庆祥 邹 奎 庞 万福 罗时玲 金顺 福 金 黎 平
徐永平 秦 昕 翁定河 蒲海江 袁照年 熊兴耀
盛万民
陈伊里 周庆峰 姜 波 姜 成模
( 姓 氏笔划 排 列 ) 按
丁明 亚 王凤 义 石 瑛


尹 江
尹 作全 王培 伦


王 朴


王一航
王 小芬 甘 霖
王 云 高 田恒林 孙胜谋
王 治平 王春 珍
车 兴壁 韦文科
卢翠 华 司怀 军
乔 勇军 刘连 义 刘明 月 刘淑 华 刘喜 才 吕文 河 毕可军 汤 浩 过鸿伟 何 卫 何云昆 何长征 吴承金
来 自高等 院校 的 5 9人 ,科 研 单位 的 1 1 ,管理 部 门的 8 2人 2人 ,企 业和公 司的 18 。湖 南省政 府甘 霖 副 7人
省长 ,袁隆平院士 ,湖南省科技厅王柯敏厅长,农业厅程海波厅长 ,湖南农业大学周清明校长,湖南省农 科 院邹学校 院长,中国农业科 学院科技局戴小枫副局长 出席 了会议。农业部种植业司陈荫山司长发来了贺
2 中国农 科 院蔬 菜花卉 所 5 2 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薯类脱毒 中心 6 2 北 大荒马 铃 薯产业 有 限公 司 7
2 甘 肃农科 院马铃 薯研 究所 8
位 和发展 潜力 。
来 自国 内、外 的知 名 专 家就 马铃 薯 育种 、马 铃 薯基 因组 学 、 马铃 薯 种薯 生产 、种薯 质 量检 测 体 系建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原原种繁殖一级原种试验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原原种繁殖一级原种试验

注 :字母表示新复极差 比较结果 ,小写字母表示 5 的显著水平 ,大写字母表示 l 的显著水平 。 % %
试验 研究 。
1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调查方法 . 4 马铃 薯晚疫 病危 害高 峰期对 各小 区病 情进 行调
查 ,每小 区采 取棋 盘式 5点取 样 ,每 点 调查 2穴 ,
共调查 1 ,记载调查植株严重度 ,计算病情指 0穴
数 ,分析 不 同马铃薯 品种 对晚疫 病 的抗 性 。
yedn ,ae bih e it n , n la a td s h y ae p f re le s e lpi t n Bii sa lt i lwe ilig lt l t ssa ta dwel d pe , O t e r r e r i ei e d mut l i . yn 1wa te bto r g r e d n t i c o a il i il,b ts s e t l o lt ih, h r b h t nin s oud b ie o lt l h o t l e hs c lv ri o b n yed u u c pi e t ae bg t t e e y te a e t h l e gv n t e bi tc nr b o a g o wh n t i ut a t i s e
2 Wenn ln oe t na dQu rni tt n Wenn . i o 5 1 0 Chn . iigPa t tci n aa t eS ai 。 iig Gu h u5 3 0 . i Pr o n o z a)
Al b c :Ei e d p tt ut l ain e er n s c r e u y u ig p eei e d fv d u ut a s o  ̄ a t le s e oao m lpi t x me twa r d o tb sn r- le s e s o a o s c lv r f t i c o p i a i t i

小土豆跳“农”门

小土豆跳“农”门

克 山农 场土 豆 刮起 了一场 强 劲 的 经济 风暴 。马
铃薯产业不仅实现了 自我快速发展 ,还带动了农场 经济 的繁荣 ,给农 场 职 工带 来 了 巨大 的效 益 :2 0 07
年 ,全 场 4 9 14人 从 事 马 铃 薯原 料 种植 ,整 体 实 现
专业的研发团队,有多位 国内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名专家指导研发。 他们 已经 从 薯渣 中提 取果 胶 、膳 食 纤 维 。在食 品应 用研 究 方 面 ,已经 掌握 了果膏 、果 酱等 系 列产 品 的
了垦区大项 目建筑 史上当年立项、当年建设 、当年 竣 工 、当年 投产 的奇 迹 ! 到 20 0 6年 ,该 公司 便 以横 空 出世 的强势 ,创 下 “ 生产精淀粉全国最多、产品质量全国最好 、整体成
本 全 国最 低 ” 三 个 “ 国 之 最 ” 当年 获 得 纯 利 润 全 ,
北 大荒 马 铃薯 精 淀 粉从 此 享誉 国 内外 ,北 大荒
北大荒马铃薯产业集 团公司。公司正式成为北大荒 集 团公 司旗 下一员 。 集团公司的成立 ,为北大荒马铃薯产业实现 自
我 超 越提 供 了 更高 的 组 织保 障和智 慧 装备 。公 司领 导 深谙 ,马 铃薯 产 业要 升 级 转 型 ,关 键在 于 转变 发 展理 念 ,核心 在 于创 新 发 展 方 式 ,重点 在 于 完善 发 展机 制 的道理 。 为 向更 深层 次发 展 ,集 团公 司 于 20 0 8年 8月 8
马铃薯公司声明远播。20 年,世界最富盛名的马 07 铃 薯产业 化生 产 国荷 兰 ,组 织 4 3人考 察 团到克 山农
场 进行 专 项考 察 ;20 08年 ,中 国农 科 院副 院 长屈冬 玉到 克 山参 观马 铃 薯 种植 基 地 ,这 年 ,全 国 马铃 薯 年 会在 屈 冬 玉 、陈伊 礼 等 专 家 的推 荐 下在 克 山农 场

“土豆”何时变“金豆”

“土豆”何时变“金豆”

“土豆”何时变“金豆”“土豆”何时变“金豆”时间:2010-04-08 16:55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在两会上提出了“尽快确立马铃薯的主粮地位”的建议,希望马铃薯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俗话说:“别拿包不当干粮”,现在这句话用在土豆身上最恰当不过了。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在两会上提出了“尽快确立马铃薯的主粮地位”的建议,这份“土豆建议”在网上红极一时,并引发数以万计网民的参与讨论。

郭凤莲在博客里将自己的建议详细列出,并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呼吁国家尽快将马铃薯列为主要粮食作物,享受和、、水同样的扶持政策,认为这对于我国粮食增产目标的实现、确保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的粮食土豆也就是马铃薯,常说“土豆丰收半年粮、土豆欠收心发慌。

”郭凤莲介绍说,在我国北方干旱少雨地区,老百姓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口粮,而在我国西部地区,大约有30%的人都依赖土豆为生。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目前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因其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被誉为人类的“第二面包”,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

马铃薯的种薯及各种加工产品已成为全球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此,联合国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甚至提出“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我国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

过去传统中,西北西南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马铃薯被当作主粮;在中原地区,马铃薯是兼作套种、提高利用率的主要农作物;在南方地区,马铃薯是水稻冬闲增加农民收益的主要农作物。

我国著名的土豆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屈冬玉说,相对于小麦、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马铃薯的增收潜力要大得多。

马铃薯也更耐贮存,马铃薯全粉可以贮存15年至20年不变质。

而马铃薯全粉是营养丰富的粮食,通过加工转换成多种营养丰富的食品。

马铃薯产业链很长,变性淀粉更是广泛应用于食品、石油、化工、医疗、钢铁制造、污水处理等几乎所有行业,世界上目前有马铃薯变性淀粉2000多种。

中薯3号特征特性及春季高产栽培技术

中薯3号特征特性及春季高产栽培技术

中薯3号特征特性及春季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中薯3号马铃薯的特征特性以及春季高产栽培技术,以为中薯3号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薯3号;特征特性;春季;高产栽培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的作物,种植马铃薯对增加粮食总量,丰富蔬菜品种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中薯3号马铃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1],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引进温岭市,在大溪、泽国等地推广示范,并分别在大溪太湖8个村和当地品种东农303进行试验对比,经过2年的试种示范,表现出较强的综合优势。

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2008年中薯3号在土质较差的大溪平山村山地种植,生长后期又遇上干旱,平均产量30t/hm2左右;在平地土层松厚的山地种植,产量可达37.5t/hm2。

2009年产量表现相似。

1.2主要农艺性状该品种全生育期长势强,前期长势快,后期不早衰,株高40~50cm,茎杆粗壮,茎叶绿色,生长旺盛,出苗早而齐,出苗比东农303早3~5d,且出苗齐整[2]。

1.3品质该品种大中薯比例高,平均为85%;薯皮薯肉呈淡黄色,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浅;块茎食味好,市场销售价格比其他品种高0.2~0.4元/kg。

1.4抗病性经过2年试种未发现疮痂病、病毒病等,而其他老品种病害较多。

1.5生育期温岭市露天栽培一般于2月中旬播种,5月上旬收获,全生育期75~80d。

2春季高产栽培技术2.1选地整地2.1.1种植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肥力中等以上、排水通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或壤土。

在砂壤土或壤土种植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好,薯块形成早,产量高[3]。

2.1.2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温岭市经济比较发达,农家肥料基本上很少用,如有农家肥应作基肥,施腐熟农家肥22.5 t/hm2,深翻25cm以上。

一般用复合肥作茎肥,要注意不能和种薯接触;而且不能施得太多,要视地力施用750~1 125kg/hm2。

中国马铃薯文化概述

中国马铃薯文化概述
马铃薯历史文化博览,及马铃薯烹饪技艺表演。 • (5)马铃薯文化的资源、特性、功能,马铃薯文化
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等。 • (6)通过小说、散文、诗词、歌赋、民歌、戏曲、
绘画、摄影、书法等形式表现出来的马铃薯的文学艺 术形式。
第一章 中国马铃薯文化概述
• 二、中国马铃薯文化的结构
• 行为文化。
• 物态文化又称物质文化。马铃薯物态文化是人们从事马铃 薯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马铃薯产品的总和,即有关马铃薯 的栽培、育种、加工、贮运等创造性劳动和研究,包括马 铃薯的产量、食用过程、生产与加工机械设备、厂房及贮 运设备设施等。
第一章 中国马铃薯文化概述
• 制度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 总和。
中国马铃薯 文化
目录
• 第一章 中国马铃薯文化概述 • 第二章 中国马铃薯文化的渊源 • 第三章 中国马铃薯的生产发展与科研成就 • 第四章 中国马铃薯肴馔文化 • 第五章 中国马铃薯与文学艺术 • 第六章 中国马铃薯文化发展 • 第七章 中国马铃薯名人、名企与名牌 • 第八章 古今中外马铃薯珍闻荟萃
第一章 中国马铃薯文化概述
• 2012年国家修订的马铃薯种薯国家标准(GB 18133—2012) 将种薯分为四级,即原原种、原种、一级种和二级种,如 图1-1所示。
第一章 中国马铃薯文化概述
• 屈冬玉、谢开云等2007年首次提出了“马铃薯脱毒种薯三 代繁育体系”的概念,并在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开始 试验,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认为该脱毒种薯三代繁 育体系是可行的。国际马铃薯中心也赞同脱毒种薯三代繁 育体系这一理念,目前这个理念已成为其帮助发展中国家 种薯体系建设的新模式。脱毒种薯三代繁育体系如图1-2 所示。
• (2)依据马铃薯每生产1000千克块茎需纯氮75千克、纯 磷2千克、纯钾11千克的标准,计算出目标产量的氮、磷、 钾的总需要量,再减去土壤和农家肥中可提供的氮、磷、 钾数量,即得出需要补充的数量。最后根据当地的施肥水 平和施肥经验,对需要补充的各种肥料元素数量进行调整, 提出配方。

马铃薯病毒PVY,PVS和PLRV多重RT-PCR检测

马铃薯病毒PVY,PVS和PLRV多重RT-PCR检测

马铃薯病毒PVY,PVS和PLRV多重RT-PCR检测黄丹;余琨;陈建斌;蔡红;朱有勇【摘要】病毒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危害较大的一类病原,为快速检测出云南省马铃薯主要病毒种类,依据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的特异性引物,从退火温度、最低检测浓度、热反应循环条件、病毒间的模板及引物间的最佳组合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三重RT-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该优化体系可同步扩增出上述3种病毒,分别得到480 bp (PVY)、187 bp (PVS)、336 bp (PLRV)大小的扩增片段.优化的三重RT-PCR反应体系可快速、灵敏、简便的检测到单一或复合侵染的马铃薯病毒,有利于马铃薯病毒病的早期检测和防治,将为云南省马铃薯种苗脱毒、继代、田间植株的高产栽培等有重要实践作用.【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0)004【总页数】6页(P535-540)【关键词】马铃薯;病毒;多重RT-PCR检测【作者】黄丹;余琨;陈建斌;蔡红;朱有勇【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省建水县农业技术推广所,云南建水654399;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32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非常重要的一类病害,病毒的侵染可引起马铃薯种质退化,导致产量急剧下降[1]。

我国各马铃薯主产区均有马铃薯病毒病发生[2]。

主要的马铃薯病毒种类有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和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3-4]。

国审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中薯三号

国审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中薯三号

国审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中薯三号
金黎平;屈冬玉;卞春松
【期刊名称】《农村百事通》
【年(卷),期】2006(0)1
【总页数】2页(P33-34)
【关键词】早熟马铃薯;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新品种;中薯3号;母本;丰1;父本;育成;系谱
【作者】金黎平;屈冬玉;卞春松
【作者单位】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32
【相关文献】
1.国审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 [J], 金黎平;屈冬玉;卞春松;连勇;杨宏福;吴绍岩;程天庆
2.国审双季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 [J],
3."京糯九号"白糯玉米/国审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中薯三号 [J],
4.国审马铃薯新品种“同薯22号”特征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J], 杜培兵;杜珍;白小东;齐海英;张永福;王利琴
5.国审马铃薯新品种'蒙薯21号'的选育 [J], 姜波;任珂;刘秩汝;王贵平;宋景荣;于晓刚;安光日;于平;张晓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马铃薯生产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比较

中国马铃薯生产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比较

作者: 谢开云[1,2];屈冬玉[2];金黎平[2];庞万福[2]
作者机构: [1]国际马铃薯中心北京联络处;[2]中国农业科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世界农业
页码: 35-38页
主题词: 马铃薯生产;发展中国家;世界;农民脱贫致富;农业发展;马铃薯产业;粮食安全;能源安全
摘要:马铃薯在提供营养全面的食物、保证粮食安全、提高能源安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冬季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马铃薯能够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发挥马铃薯的多功能作用、提高薯农种植效益、保证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有必要了解中国马铃薯生产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提升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水平。

屈冬玉:强化我国薯类产业科技支撑

屈冬玉:强化我国薯类产业科技支撑

屈冬玉:强化我国薯类产业科技支撑
佚名
【期刊名称】《农机科技推广》
【年(卷),期】2018(0)8
【摘要】8月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薯类作物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出席并讲话。

他表示,将马铃薯作为水稻、玉米、小麦后的第四大主粮,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减少资源环境压力、改善居民营养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屈冬玉要求,着眼于国内薯类产业发展大局,强化对我国薯类产业的科技支撑,针对国内薯类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的关键问题,开展联合协作和重点攻关;打造薯类研究国际合作窗口,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注重薯类营养价值开发和饮食文化建设,引领群众健康消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薯类产业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视薯类研究人才培养,建设一支专业过硬、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队伍。

【总页数】1页(P20-20)
【关键词】薯类作物;科技支撑;产业;强化;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压力;科技成果转化;国际合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从杨又迪博士获国际科技合作奖谈起——访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屈冬玉博士 [J], 彭玲
2.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 [J],
3.屈冬玉副部长到昭通市调研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J], 杨金飞;刘灿;张旭
4.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吉林调研时强调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整合数据资源强化信息服务 [J],
5.屈冬玉会见阿根廷农业产业部部长埃切韦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推进三代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提高中国马铃薯种薯质量和生产水平屈冬玉 谢开云 金黎平 庞万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100081)马铃薯种薯质量是影响马铃薯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是提高生产水平的关键。

世界上马铃薯产量较高的国家,其种薯质量也是较高的,例如荷兰、比利时、英国和美国等。

我国马铃薯产量较高的省,如山东、辽宁和广东等省,“优质种薯”的利用和推广也较广泛。

但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总体较差,真正优质的种薯引用比例很低,种薯问题是限制我国马铃薯产量最主要因素。

为了提高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种植者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都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种薯质量问题。

谢从华曾根据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4年制种薯生产体系,即:超级原种(微型种薯)、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良种生产体系;吕世安和柳俊等提出的二年体系或二年制种薯生产体系(吕世安等,2002;柳俊等,2006)、宁夏提出的“四位一体、一步到位”、贵州王怀利提出的“两级实施,一步到位”、河北马恢等提出的“脱毒马铃薯一步到位推广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三代繁育方式(农民购买原原种两年后出售种薯)、王梅春在甘肃定西种薯生产体系建设中也提倡三级繁育制(微型薯、原种和一级种)。

为解决种薯分级混乱和迅速提高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根据我国种薯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全面采用三代种薯繁育体系(G1-G2-G3),即从微型薯生产(G1种薯)开始,将微型薯生产得到G2代种薯再种植一年,得到G3代种薯,将G3代种薯用于商品马铃薯生产。

并建议农业部尽快制定新的种薯繁育行业标准,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一、种薯分级问题关于种薯分级,全世界都处于一种混乱状态,甚至同一个国家内都有不同的分级体系,各级种薯的名称也不尽相同。

欧盟的种薯分级体系为三级种薯,即原原种(Pre-basic seed)、原种(Basic seed)和合格种(Certified seed)。

但每个级别中又可能再细分成若干个级别,如原种中,不同国家分为1到4级不等,俄罗斯只有1级,为SSE级,而芬兰、瑞典、丹麦和法国又细分为4个级别(详见表1)。

其中俄罗斯每个级别中不再细分,只是简单的分为:SSE级(相当于原原种)、SE(相当于原种)和E(相当于合格种薯),所以俄罗斯的种薯生产体系相当于我们所提倡的三代种薯生产体系。

芬兰是种薯分级最多的国家,其中原原种就分为4个级,原种分为3个级别,合格种薯分为2个级别,种薯从SS级到B级,分成了九级:SS、S、SEE、SE、E1、E2、E3、A和B。

美国得分级体系更是复杂,不同州之间有不同的分级体系,见表2。

加拿大的分级体系不同于其他国家,自成一体,他们包括:原原种(Pre-elite),原种Ⅰ(EliteⅠ),原种Ⅱ(EliteⅡ),原种Ⅲ(EliteⅢ),原种Ⅳ(EliteⅣ),基础种薯(Foundation),合格种薯(Certified)。

表1 欧洲马铃薯种薯分级表 级别 芬兰 瑞典 丹麦荷兰德国 法国 苏格兰 爱沙尼亚 俄罗斯SS SS MKB SS SSE S S1 SE1 B0 TC S SEE S2 SE2S B1 PB1 原原种(Pre-bisic seed) SE S3 SE3S V B2 PB2 E1(EC1) SE1 E1 SE S(EC1)SE1(EC1)VTSC-2 SE SE E2(EC2) SE2 E2 E SE(EC2)E(EC2) SE1-3 E1 原种(Basic seed)E3(EC3) E E3 E(EC3)(EC3) E1-3,AA E2 合格种(Certified seed) A,B A A A,B A A A,B E表2 美国不同州的种薯分级表州名分级 阿拉斯加G1 G2 G3 G4 G5 G6 G7 密执根FY1 FY2 FY3 FY4 FY5 FY6 加利福尼亚,爱达荷,明尼苏达,蒙大拿,内布拉斯加,怀俄,北达科他。

俄勒冈。

华盛顿N G1 G2 G3 G4 G5 C 缅因N1 N2 N3 N4 G1 G2 G3 纽约N1 N2 N3 G1 G2 G3 G4 威斯康星 E1 E2 G1 G2 G3 G4 C2000年重新修改和发布的国家标准(GB-18133-2000)中规定了我国的马铃薯种薯级别为:原原种、原种Ⅰ、原种Ⅱ、合格种薯Ⅰ和合格种薯Ⅱ等5个级别。

但不同地区使用的级别有所不同,如,谢从华在西南地区提出的超级原种(微型种薯)、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良种(谢从华,1996);李文刚在内蒙提出的原原种、原种、一级良种、二级良种到三级良种(李文刚,2002);董玲在安徽提出的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用种(董玲,2003);朱汉武在甘肃定西提出的级别为原原种、原种、一级种和二级种(朱汉武,2006);张仲平在云南昆明种薯体系中提出的微型薯、原种、一代种和生产用种(张仲平,2003);在贵州分为微型薯(原原种)、原种和一、二、三级种(吴毅歆、谢庆华和谢发成,2002);黑龙江将种薯分为原原种(微型薯)、原种一级、原种二级、一级良种、二级良种(有些地区无此级)和生产用种等6级(石瑛,2004);青海种薯生产体系中则只分为原原种和原种,但原种分为一代原种至五代原种等级别(唐国永,1999)。

二、 三代种薯繁育体系概念鉴于我国种薯生产的现有条件(包括微型薯生产的设施、设备、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开放条件下种薯生产的环境条件等)有了很大改进,建议将种薯分为三代,分别为一代种薯(G1种薯)、二代种薯(G2种薯)和三代种薯(G3种薯)。

一代种薯(G1种薯):是指在人工隔离条件下(温室、网室或实验室)生产出的微型薯种薯(重量在1克以上,20克以下),再次种植时不需要进行切块。

可以是利用组培苗(试管苗)在无病害基质中(蛭石、草炭、珍珠岩、细沙等)得到的微型薯种薯,也可以是利用组培苗(试管苗)在无基质条件下(水培和雾培)得到的微型薯种薯,也可以是组培苗直接移栽到人工隔离条件下生产的小块茎。

无论哪种方式生产出来的微型薯,都必需保证不带任何病害(不带任何病毒、真菌和细菌病害)。

二代种薯(G2种薯):是指在自然条件好(海拔高、蚜虫少、气候冷凉)、天然隔离条件好、周边(800米内)无其他级别种薯或商品薯等条件下,利用原原种(G1种薯)生产出来的种薯,大小控制在每块75克以下。

不带各种真、细菌病毒,田间病毒株率不超过(PLRV、PVX、PVY、PVS)1%。

三代种薯(G3种薯):是指在自然条件好(海拔较高、蚜虫较少、气候较冷凉)、天然隔离条件较好、周边(800米内)无商品薯等条件下,利用原种(G2种薯)生产出来的、块茎大小在50-100之间的种薯。

不带各种真、细菌病毒,田间病毒株率不超过(PLRV、PVX、PVY、PVS)5%。

此体系我们以种薯在田间种植的代数(次数)来计算种薯的级别,即便在二季作区或南方冬作区自繁种也适合该种薯级别的划分。

例如,广西自治区利用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微型薯,即G1代种薯)冬季繁育原种(即G2代种薯),再用原种进行春夏繁育合格种薯(G3代种薯),合格级种薯经越夏(秋)贮藏,度过种薯休眠期,供广西各地秋冬季进行商品薯种植,大面积试验结果表明,此体系在广西能显著提高种薯质量,同时节省了从北方远距离调运高昂的运费,促进了广西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韦本辉,2005年)。

三、三代种薯繁育体系的优、缺点1.符合我国种薯生产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我国种薯质量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种薯生产没有严格的区域划分,往往种薯生产重要地区,也是商品薯生产的重要地区。

在这些地区,由于马铃薯种植的面积较大,常常会出现倒茬困难的状况。

即使可以倒茬,也常常与不同级别的种薯、甚至商品薯交错分布,这是我国种薯质量长期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省区尝试着将少量微型薯分发至农户,即所谓的“脱毒种薯一步到位法”,结果并没有预期的理想,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周边环境影响,使种薯质量难以保证。

2.种薯生产过程简化,便于质量监督与控制按照GB18133规定的种薯生产正常程序,从试管苗到合格薯最少需要5年时间(原原种,原种1代,原种2代,合格种薯1级,合格种薯2级),这期间有很多环节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例如试管苗生产至少需要对基础苗进行质量检测,试管苗移栽前(用于原原种生产)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原原种(微型薯)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至少两次现场质量抽检,原原种收获后还需要进行抽样检测,其他各级种薯生产过程中也是需要进行质量跟踪检测的。

质量监控的工作量相当大,而目前我国从事马铃薯质量控制的部门和人员根本不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因此种薯质量几乎无法全程控制。

通过进化生产过程后,只需要重点对基础苗和试管苗(室内)和G1(人为隔离条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就能显著提高我国的种薯质量。

对G2种薯和G3种薯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田间检验人员的目测进行,简便易行。

如果近期内能将种薯的病毒株率控制在5%以下,我国马铃薯种薯的质量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3.分级简单明了,质量要求并不降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要求与现行的国家标准“马铃薯脱毒种薯(GB18133-2000)”有一定的出入,但相对简单明了,且质量与国外类似级别的种薯质量相当。

只要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真正能将G2种薯的病毒株率控制在1%以下,G3种薯的病毒株率控制在5%以下,我国的种薯质量不但能较大的提高,而且也会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4.一代种薯(微型薯)用量大,增加了种薯生产的成本由于缩短了种薯的繁殖年限,对组培苗和一代种薯(微型薯)的需要量大大增加,由于各地快繁技术的进步,试管苗和微型薯繁殖效率大大提高,因此种薯生产的成本将会有一定的增加,但增加幅度不会太大。

而且有利于政府实施对良种的补贴,最终不会增加种植者太多的负担,综合效益将大大提高。

四、实施三代种薯繁育体系的要求采取三代种薯繁育体系,按目前我国每年的马铃薯播种面积在500万公顷计算,我们每年需要种薯量为1125万吨左右(种薯用量按2.25吨/公顷),种薯生产按平均每公顷22.5吨计算,每年需要种植G3种薯20万公顷左右。

要满足50万公顷的G3种薯需要G2种薯112.5万吨,仍按每公顷22.5吨产量计算,需要种植G2种薯5万公顷。

生产G2种薯时,每公顷需要G1种薯(微型薯)9.0-12万粒,全国则需要G1种薯(微型薯)45-60粒。

如果普及率按60%计算,需要27-36亿粒G1种薯(微型薯)。

为保质保量生产出充足的G1种薯,提高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需要对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改进和提高。

1、脱毒种苗快繁技术由于微型薯生产量的增加,相应的组培苗数量也需要增加。

如果直接用组培苗生产微型薯(不进行剪切),每株组培苗生产微型薯5粒计算,每年全国的组培苗需要量为9-12亿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