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20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到院至卒中团队接诊 ≤15min
• 到院至初始CT检查
≤25min
• 到院至CT判读
≤45min
• 到院至应用静脉溶栓药物≤60min
• 到院至入住卒中单元 ≤3h
PART 01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PLEASE ENTER CHAPTER TITLE HERE
病因和发病机制
• 动脉粥样硬化--根本病因 • 发生部位--动脉分叉处(颈总与颈内、外动脉分叉,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
• 6h内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 适应症: 1、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6h 3、年龄18-80岁 4、意识清楚或嗜睡 5、脑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 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症:同3h内静脉溶栓禁忌
药物使用方法
• 使用方法:rtPA 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 初1 min内静脉其余持续滴注1 h用药期间及用药24 h内应严密监护患者生命 体征。
选可延长至24小时。
临床表现
• 1、一般特点 • 动脉粥样硬化性多见于中老年。 • 安静或睡眠状态下起病。 • 可有TIA。 • 多于起病后数小时至1-2日达高峰。 • 根据不同受累血管有不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 2、不同血管闭塞的特点
• ①颈内动脉闭塞的表现 • 表现存在差异,取决于侧支循环。可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症状。 • ②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表现 • 主干闭塞 三偏、凝视、失语、体像障碍、意识障碍 • 皮质支闭塞 上下支表现不同。 • 深穿支 常见内囊梗死。 • ③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 • ④椎基底动脉闭塞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闭锁综合征、脑桥腹外侧综合征、脑桥腹内侧综合征、延髓
背外侧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
• 3、特殊类型的脑梗死
• 大面积脑梗死--通常由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闭塞所致。
• 分水岭脑梗死 皮质前 前中

皮质后 中后或前中后

皮质下 前中后深穿支与皮质支
• 出血性脑梗死
• 多发性脑梗死
辅助检查
• 1、血液和心电图检查 • 2、神经影像学 • 发病后立即CT检查-一般24小时后逐渐出现低密度 • MRI可以显示早期病灶 T1WI 低,T2WI 高,DWI 高,ADC 低。 • 多模CT可以区别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缺血,识别缺血半暗带。 • 血管评估的重要性 DSA、CTA、MRA、TCD。 • 腰穿 • 心脏超声、动脉心电图
取栓
抗血小板治疗
• 2018指南推荐意见。
1、未溶栓取栓且无禁忌患者尽早口服阿司匹林160-300mg/d。急性期后可改为50-300mg/d。 2、溶栓治疗者,24小时后开始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如评估获益大于风险可考虑在阿替普酶 溶栓24小时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III,C) 3、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4、对于未接受溶栓轻型卒中患者,NIHSS≤3分,发病24小时内尽早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维持21 天。 5、取栓后使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研究证实 6、替格瑞洛不能代替阿司匹林。
• 发病两周进入恢复期,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二级预防。 • 控制危险因素。 •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 康复。
预后
• 30天病死率5%-15%左右。 • 致残率50%左右。 • 复发率较高,约40%
心源性脑栓塞
PART 02
定义
• 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引起相应供血 区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脑栓塞临床上主要指 心源性脑栓塞,约占20%。
治疗
• 1、治疗原则:超早期治疗,个体化治疗,整体化治疗。 • 时间就是大脑,一般与特殊。 • 2、急性期治疗 • 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处理并发症。包括血压的稳定、
吸氧和通气支持,血糖的稳定,脑水肿,感染,卒中相关性肺炎,消化道出 血,发热,深静脉血栓,水电解质平衡,心脏损伤,癫痫。(其实很重要) • 特殊治疗:超早期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凝治疗,血管内治疗,细胞 保护治疗,外科治疗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 1.诊断 是否为卒中?出血性还是缺血性?是否适合溶栓?中年以上,既往高血压及动脉硬 化患者,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灶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并能用每 一动脉供血区功能损伤解释,临床应考虑急性脑梗死可能。CT或MRI检查发现梗死灶可明 确诊断。
• 诊断标准:①血管影像学检查证实有与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狭 窄>50%或闭塞,且血管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或存在间接证据,如影像学显示大脑皮质、 脑干、小脑或皮质下梗死病灶直径>1.5cm,临床有皮质受累体征或有脑干、小脑损害体征。 ②有至少一个以上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 或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心病)证据。③排除心源性栓塞。
8、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9、血压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 >=100mmHg 10、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的9 次方/L或其他情况 11、24小时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 12、已口服抗凝剂IRN>1.7或PT>1.5 s 13、48小时内使用过凝血酶抑制剂货Xa因子抑制剂, 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APTT、INR、PLT、ECT、 TT) 14、血糖<2.8mmol/L或>22.22mmol/L 15、CT或MRI提示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3大脑半 球)
• 4、软化期(3日到3周)病变脑组织液化坏死。 • 5、恢复期(3-4周)脑组织萎缩、小病灶形成胶质瘢痕,大病灶形成中风囊,持续数月至
数年。
缺血半暗带
• 局部脑缺血由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 • 缺血半暗带存在侧支循环,存在大量存活的神经元。 • 挽救缺血半暗带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目的。 • 途径主要有快速恢复血供和对缺血脑组织进行脑保护。 • 时间窗--溶栓时间窗<6小时,机械取栓时间窗一般<8小时,个别患者经筛
临床表现
• 1、一般特点 • 任何年龄 • 急骤起病,数秒或数分钟达高峰 • 心脏病史或栓子来源病史 • 意识障碍 • 2、临床表现 • 不同部位表现为不同血管闭塞综合征 • 易复发易出血 • 病情波动幅度大
辅助检查
• 1、CT和MRI • CT检查可于发病24-48小时内见病变部位低密度改变。MRI可及流域性梗死,
抗凝治疗
• 一般不推荐急性期应用。
脑保护治疗
• 大多数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有效,但缺乏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实验证实。
外科治疗
• 严重脑水肿,脑疝--去骨瓣减压。
其他药物治疗
• 中药:缺乏大规模临床实验。 • 降纤:疗效不确切。
康复治疗
• 早期 • 个体化 • 制定短期长期计划 • 专业化
恢复期治疗
➢如果血压没有≤185/110mmHg,不要给予阿替普酶。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头痛、急性高血压、恶心或呕吐、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
停药(如果正在输注阿替普酶),急查头CT。 • 使用方法:尿激酶100万—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持续静脉
滴注30min,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
2018
脑梗死
MICRO-STEREO COLORFUL WORK REPORT
脑梗死的定义
•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 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的 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
脑梗死的分类
• 依据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机制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病理生理类型 • 1、脑血栓形成 • 2、脑栓塞 • 3、血流动力学导致的脑梗死
• 相对禁忌症 • 1、轻型非致残性卒中 • 2、症状迅速改善的卒中 • 3、惊厥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 • 4、颅外段颈动脉夹层 • 5、近2周内大型外科手术或严重外伤
(非头颅) • 6、近3周内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7、孕产妇 8、痴呆 9、既往疾病遗留较严重神经功能残疾 10、未破裂且未治疗的动静脉畸形、颅内 小动脉瘤 11、少量脑内微出血 12、使用违禁药物 13、类卒中
治疗
• 1)静脉溶栓 • 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 • 适应症: • 1、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2、症状出现<3小时 • 3、年龄>=18岁 • 4、患者或家属签注知情同意书
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 • 禁忌症
• 1、颅内出血(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膜下/外血肿)
• 2、既往颅内出血史 • 3、近3个月有重大头颅外伤或卒中史 • 4、颅内肿瘤、巨大颅内动脉瘤 • 5、近期(3个月)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 6、活动性内脏出血 • 7、主动脉弓夹层
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椎动脉进入颅内段,基底动脉起始段及分叉 部)。 • 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
百度文库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斑块--斑块表面溃疡、破裂、 血栓形成、斑块内出血、薄纤维帽、 大脂质核,及严重血管狭窄。 • 稳定斑块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1、原位血栓形成 2、动脉-动脉栓塞 3、斑块内破裂出血 4、低灌注 5、载体动脉病变堵塞穿支动脉
• 3-4.5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 适应症: 1、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2、症状持续3-4.5h 3、年龄>=18岁 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症:同上(3h内静脉溶栓禁忌) 相对禁忌症: 1、使用抗凝药物,INR≤1.7,PT<15s 2、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
病因及发病机制
• 根据栓子来源不同分类 • 1、心源性 • 心房颤动 • 心脏瓣膜病 • 心肌梗死 • 其他 心房粘液瘤、二尖瓣脱垂、心内膜纤维变性、先心病或瓣膜手术。 • 2、非心源性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癌栓塞、感染性脓栓等。 • 3、来源不明性
病理
• 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 • 由于发展迅速,侧支循环缺少时间建立,因此局部缺血更重。 • 出血性坏死常见。 • 可发现其他器官栓塞。
病理及病理生理
• 脑缺血性病变的病理分期
• 1、超早期(1-6小时)脑组织变化不明显,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神经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 肿胀,线粒体肿胀空化。
• 2、急性期(6-24小时)缺血区脑组织苍白伴轻度肿胀,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内皮细胞呈 明显缺血改变。
• 3、坏死期(24-48小时)大量神经细胞脱失、胶质细胞坏死、中性、淋巴、巨噬细胞浸润, 脑组织肿胀。
溶吗?
溶吗?
溶吗?
血管内介入治疗
• 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血管成形和支架术 1、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系统评价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395例患者),结果提示动脉 溶栓可提高再通率和改善结局,但增加颅内出血,病死率在2组之间无统计学 意义 2、桥接、机械取栓、血管成形和支架术研究进展可参看急性期脑梗死介入指 南
院前卒中的识别
• 1、一侧肢体无力(伴或不伴面部)或麻木 •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 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 4、双眼向一侧凝视 • 5、一侧或双侧视力丧失或模糊 • 6、持续性眩晕伴呕吐 • 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 8、意识障碍或抽搐
急诊室处理时间目标
• 到院至急诊医师接诊 ≤10min
脑梗死的分类
• 按病因分型(经典TOAST) • 1、大动脉粥样硬化 • 2、心源性栓塞 • 3、小动脉闭塞(腔隙性脑梗死) • 4、其他病因 • 5、未能明确病因
脑梗死的分类
• 按临床表现分型(OCSP) • 1、全前循环梗死(TACI) •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 • 3、后循环梗死(POCI) • 4、腔隙性梗死(LACI)
• 2.鉴别诊断
• 脑出血:活动中起病,进展快,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增高,头痛,颅高压,均 等性偏瘫,CT发现出血灶。
• 脑栓塞:起病急骤,数秒至数分病情达高峰,常有栓子来源基础疾病,大脑 中动脉栓塞多见。
• 颅内占位:颅内肿瘤、硬膜下血肿、脑脓肿可出现卒中样发病,出现偏瘫等 局灶性体征,影像学检查可以予以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