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行人保护要求不断提高情况下的车辆设计展望

合集下载

汽车行人保护法规要求及设计要求

汽车行人保护法规要求及设计要求

装座方式降低该区域刚度;
2.在设计验证阶
3. 机盖在铰链安装位置处空间尽量大, 段,验证铰链刚
铰链与机盖内板连接可考虑采用凸焊 度、强度、疲劳
螺栓替代凸焊螺母方式。
耐久性。
1. 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雨刮螺柱及 通风盖板应隐藏在机盖下方;
2. 如果空间不允许,需要考虑加装可 溃缩式雨刮螺柱。
1.在概念及造型 阶段,结合车型 空间及机舱布置 需求确定雨刮布 置方案;
2009年5月-7月,完成炫丽CROSS、酷熊、 哈弗5以及哈弗M1共四款车型行人保护认 证试验。
2011年9月,无摸底试验,一次性完 成腾翼C30轿车行人保护认证工作。
当前车型的行人保护性能优化分析,包 括CHB011 、CHB021、CHB031、
CH071、CHK041等车型。
从2008年至今,安全工程部共完成十一款车型行人保护优化工作,期间积累大量经验,需总 结分析及标准化,并融入开发流程。
由分项星级改变为统一星级,且从
2009年到2012年逐年加严,2012年

2005年10月1日,欧盟正式开始
之后都按照2012版执行。

实施行人保护2003/102/EC指
令第一阶段法规。
2009年1月,欧盟在
2013年2月,欧
2003年欧盟通过全
针对车型:
2003/102/EC指令的基础上
盟将实施行人保 2015年2月之后
球第一部行人保护
1)M1类,满载质量 < 2.5 T;
修订完成行人保护法规(EC)
护法规(EC) No 法规针对车型扩
法规2003/102/EC
2)由M1类衍生出的N1类车型,
No 78/2009,强制要求安

行人保护法规对汽车设计开发的作用.docx

行人保护法规对汽车设计开发的作用.docx

行人保护法规对汽车设计开发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国内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更多的人开始驾驶私家车,也有更多人对驾驶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国内的交通事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与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有着间接联系。

行人在路上行走过程中,可能遇到车辆碰撞的情况也是时常发生。

每年我国行人与机动车出现碰撞之后,行人的死亡人数2万人左右,致残的人数在1.5万人左右,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行人的头部、颈部等与车辆发生碰撞,致残的原因主要就是腿部及以下部分与车辆发生的碰撞。

因此,在进一步考虑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同时,也需要在车辆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行人的安全问题,实现车辆设计更多的考虑到与车辆可能出现碰撞的行人的人身安全[1]。

不同国家就行人保护上有着不同的技术参数要求如表1:1我国行人保护法规的基本要求在我国,行人保护法规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健全的过程中,主要针对行人腿部与车辆保险杠之间的碰撞及人的头部与车辆前盖之间的碰撞进行分类。

针对腿部的碰撞又进一步细分为大腿和小腿的碰撞,人的头部碰撞分为成人和儿童的头部之分。

针对不同情况下的车速和角度进行了严格规定,另外针对碰撞载荷、弯曲力矩、剪切位移、加速度等进行了进一步落实和规定。

这种细致的行人保护法规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公路上行人的有效保护,在出现事故之后,对相关的责任认定有着更多详细的约束和要求。

在处理车辆驾驶员的责任界定的时候有了更多的依据,见表2。

2车辆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分析针对现代国内的行人保护法规的具体要求,我们在车辆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更多注重对路上行人的保护,保证他们在与车辆发生碰撞之后出现更小的伤害和威胁。

2.1造型设计的改进汽车与行人出现碰撞的主要部分主要在车辆的前部,这一部分的造型需要进一步考虑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之后,对行人的最大保护[2]。

换句话说,在与行人可能出现碰撞的汽车部位进行相关硬度的降低,这样就可以有效保障行人在碰撞之后的身体安全。

例如,在前盖与车身之间的接缝处需要设计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一方面这一部分是车辆两个部分之间连接处,需要有较好的配合度,同时在相关的硬度上有着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一部分也是车辆与行人可能发生碰撞的主要部分,需要进一步降低其结构上的硬度,从而保证行人在与车辆发生碰撞之后,有着更多的保证和措施。

多路况下汽车防碰撞及行人保护预警系统设计

多路况下汽车防碰撞及行人保护预警系统设计

多路况下汽车防碰撞及行人保护预警系统设计
刘树峰;吕钊钦
【期刊名称】《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研究设计一种多路况下的汽车防碰撞及行人保护的综合预警系统。

采用
毫米波雷达防碰撞系统和超声波雷达侧面盲区行人保护系统的结合,实现汽车纵向和横向主动安全保护;通过引入附着系数这一参数,建立不同路况条件下汽车安全距离计算模型;运用多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控驾驶员驾驶状态,减少系统的虚警率和误警率;设计一种集显示,声音、灯光报警,模式选择为一体的控制面板。

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根据不同行驶路况建立汽车安全距离模型,对侧面不同速度行驶的汽车、行人准确识别并做出相应反应,报警显示控制面板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安全距离模型试验结果与MATLAB仿真结果相对误差在7%以内。

系统具有较高
的环境适应性,能够提高汽车行车的安全性。

【总页数】6页(P210-215)
【作者】刘树峰;吕钊钦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山东农业大
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汽车驾驶员自适应防碰撞预警系统设计 [J], 胡均平;刘镇;李勇成
2.基于多传感器的汽车防碰撞及行人保护预警设计 [J], 贾蕴发;刘杨;李超;梁龙;古炜豪;张灿凤
3.浅谈汽车驾驶员自适应防碰撞预警系统设计 [J], 刘胜利[1]
4.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汽车与行人碰撞预警系统设计 [J], 侯喆;张洪昌
5.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汽车与行人碰撞预警系统设计 [J], 侯喆;张洪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道路设计方案

道路设计方案

道路设计方案引言道路设计是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良好的道路设计方案可以提高交通效率,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考虑交通需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设计方案。

交通分析在开始设计道路之前,需要对交通状况进行分析。

这个过程包括对道路的流量、速度、稳定性等进行测量和评估。

通过交通分析可以了解道路的瓶颈、交通拥堵点和安全隐患,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道路规划道路规划是根据交通需求和城市规划要求确定道路的走向、宽度和布局。

在道路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交通流量的预测、道路等级的划分、道路交叉口的位置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道路设计原则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道路设计应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对于行人,应设置人行横道、人行天桥或者人行隧道等设施。

对于车辆,应设置合理的车道、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

2.通行效率: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交通流量的高峰时段和主要通行方向,确保交通能够顺畅通行。

合理的车道划分、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合理的交通导向标志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3.环境友好:道路设计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并减少噪音和尾气排放。

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和污水处理设施可以改善道路周边的环境质量。

4.可持续发展:道路设计应考虑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扩展留出空间。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道路设计过程道路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调研:了解道路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交通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2.规划:确定道路的走向、宽度和布局。

根据交通流量和行人需求设置交通设施。

3.设计:根据规划确定的要求,进行详细的道路设计。

设计包括路面结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等方面。

4.施工:道路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施工工作。

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交通维持和安全措施。

2024版c-ncap行人保护评价规则

2024版c-ncap行人保护评价规则

2024版c-ncap行人保护评价规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交通安全的关注,行人保护已经成为汽车安全评价的重要一环。

为了更好地评估汽车的行人保护性能,2024版c-ncap行人保护评价规则正式发布。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规则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对汽车行人保护性能的改进和促进。

一、规则的制定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行人在城市道路上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汽车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汽车和行人之间的交通关系日益突出,因此行人保护成为汽车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汽车的安全性能,c-ncap决定对行人保护规则进行更新。

二、规则的主要内容1.行人碰撞测试c-ncap规定所有汽车在进行碰撞测试时,必须考虑行人保护性能。

测试时,试验车辆以不同的速度和角度撞击行人假人模型,评估汽车在行人碰撞事故中的保护能力。

该测试旨在评估汽车前部结构及防撞设计对行人的保护效果。

2.主动安全系统评价c-ncap规定汽车在行人保护评价中还需考虑主动安全系统,如预碰撞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

这些系统能够在发生碰撞前主动预警或采取紧急制动等措施,有效减少行人碰撞事故的发生,对提高行人保护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3.车辆修饰的考虑c-ncap规定在进行行人保护评价时,还需考虑汽车的修饰情况。

例如前保险杠的设计是否利于减少行人受伤,车身的边缘处理是否足够圆滑等。

这些细节上的考虑能够更好地保护行人在发生碰撞事故时的安全。

三、规则的意义1.提升汽车行人保护性能通过建立行人保护评价规则,汽车制造商在设计汽车时将更多地考虑行人保护性能,加强汽车的安全性能,减少行人碰撞事故带来的伤害。

2.促进汽车行人保护技术的创新制定行人保护评价规则,将会促使汽车制造商不断创新,致力于研发更加安全的汽车行人保护技术,提高汽车的整体安全性能。

3.增加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能的了解消费者通过c-ncap行人保护评价规则,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汽车的安全性能,在购车时将更加关注汽车的行人保护性能,从而提高整个汽车行业对安全性能的重视程度。

全球NCAP行人保护测评的对比研究及展望

全球NCAP行人保护测评的对比研究及展望

2021年(第43卷)第5期汽车工程Automotive Engineering2021(Vol.43)No.5全球NCAP行人保护测评的对比研究及展望*李海岩,杨振,贺丽娟,吕文乐,崔世海,阮世捷(天津科技大学,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天津300222)[摘要]新车评估规程作为第三方评价机制倍受汽车企业和广大消费者重视,在促进汽车安全性技术研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全球NCAP在行人保护方面不断改进,最新颁布的C⁃NCAP(2021版)对行人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中对中国、欧洲、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拉丁美洲最新版NCAP中行人保护测试方式和评分标准进行综述对比分析,并对行人碰撞保护评价方法做出展望,旨在为汽车企业研发和评价测试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综合的参考,为我国汽车行人碰撞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全球NCAP;行人保护;测评方法;对比研究Comparative Study and Prospect of Pedestrian Protection Assessmentin Global NCAPLi Haiyan,Yang Zhen,He Lijuan,LüWenle,Cui Shihai&Ruan Shijie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onEmerging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Tianjin300222[Abstract]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NCAP),as an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automotive enterprises and massive consumers highly concern,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vehi⁃cle safety technology.In recent years,a variety of NCAPs in the world constantly make progress in pedestrian protec⁃tion,and the newly promulgated C⁃NCAP(2021)proposes a higher requirement on pedestrian protection.In this paper,the way of testing and scoring criteria provisioned in the latest versions of NCAP in China,Europe,Austra⁃lia,South Korea,Japan,and Latin America are reviewed and comparatively analyzed,with the prospects of evalua⁃tion method of pedestrian protection forecast,aiming at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to the research,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personnel in automotive enterprises and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safety standard for vehicle⁃pedestrian crash in China.Keywords:global NCAP;pedestrian protection;test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comparative study前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8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增加到135万,受伤人数达5000万[1]。

行人保护 国标车型

行人保护 国标车型

行人保护国标车型
行人保护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拥堵和人们对出行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国标车型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以更好地保护行人的安全。

一辆符合行人保护国标的车型应该具备先进的安全系统。

这个系统应该包括行人识别和预警功能,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能够准确地识别行人并及时发出警报。

此外,车辆还应该配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当行人出现在车辆的行驶路径上时,车辆能够自动刹车,避免潜在的碰撞事故发生。

车身设计也是保护行人安全的重要环节。

国标车型应该在车身前端采用一些柔软的材料,如软质塑料或橡胶材料,以减少行人碰撞时的伤害。

此外,车辆的前部也应该设计成圆润的形状,以减少行人碰撞时的冲击力。

同时,车辆的车灯和车身标识应该采用高亮度的LED灯,以提高行人对车辆的识别度。

车辆的驾驶员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对行人保护的意识。

驾驶员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尤其是在行人多的地区,要保持谨慎驾驶,注意行人的存在。

此外,驾驶员还应该掌握车辆的安全技巧,如紧急制动和避让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行人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通过媒体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行人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行人保护的监管,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推动行人保护国标的落地和执行。

行人保护是汽车行业的重要任务,国标车型应该在安全系统、车身设计、驾驶员培训和社会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改进,以更好地保护行人的安全。

只有不断完善和提升行人保护的措施,才能使我们的城市交通更加安全和有序。

汽车如何保护行人?

汽车如何保护行人?

116车观察PRODUCTS 行人保护有望成为我国强制性法规要求。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道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提起汽车安全,全社会对保护车内驾乘人员安全的关注度要大大高于车外行人安全。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汽车被动安全标准体系趋于完善,与其密切相关的汽车乘员安全技术发展迅速。

与之相比,汽车行人碰撞保护标准发展较为缓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行人这一弱势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汽车行人碰撞保护能力受到消费者的更多重视。

因此,汽车行人碰撞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亟需加快推进。

无疑,加强对行人保护技术研究、加快相关强制性法规的制定已经迫在眉睫。

为什么行人保护亟须强制执行?需要哪些技术完成对行人的保护功能?向来,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的大陆集团已经给出创新型技术解决方案。

“在行人碰撞事故中,行人受到的致命或者致重伤的伤害,主要是由车辆和行人的直接接触造成,这就是我们研究行人保护解决方案的基础。

” 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事业部被动安全与传感器业务单元电子组件部门及高级和碰撞传感器部门中国区总监黄斌解释说,“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事业部旗下的产品以及系统解决方案,能够使车辆像人一样感知周围的环境,通过不同控制器的规划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控制车辆。

”为什么需要行人保护系统?世界卫生组织 《2015年全球道路安全现状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交通事故致死人数达125万人,且该数字自2007年以来一直居高不下。

而在所有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行人占比22%。

在中国,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中国2013年有26.1367汽车如何保护行人?大陆集团的行人保护系统可在撞击后10~15毫秒内激活,使汽车发动机罩按设计要求抬升。

文 AO 记者 王兰万名道路使用者丧生,约占全球的1/5,而在所有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行人占比为26%。

可见,中国行人死亡比例高于全球平均值。

对此,我国正在加快行人保护相关规定的制定和推进工作。

2018版C-NCAP 将增加车外行人保护评价内容。

汽车行人保护设计探讨

汽车行人保护设计探讨

结语
行人保护已成为汽车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不容回
[93龚燕尧,朱大勇.行人保护法规及有利于行人保护的车 身结构[J].北京汽车,2005(6).
避的问题,CAE分析结合实验验证已成为汽车行人 保护设计的重要有效手段。 根据大量研究分析和实践经验积累,汽车行人
收稿日期:2013--01一i0
万方数据






Applications
第4期
2013年7月
Highways&Automotive
图7头部碰撞区域示意图 图10小腿碰撞关键零部件
盾眇/鳝
图8头部碰撞关键零部件

图11大腿碰撞区域示意图
图9小腿碰撞区域示意图 图12大腿碰撞关键零部件
零部件分析结果,总结汽车行人保护设计要点。 3.1发动机盖前端造型优化 考虑行人保护的汽车发动机前部造型趋势如图 13所示。 3.2足够的变形空间
囊、主动式发动机盖、前脸造型优化、零部件结构压 溃性能优化、保证压缩空间及外部突出物标准的严 格执行。 参考文献:
[1]刘庭志,陈吉清.汽车行人保护开发与研究进展[J].汽 图23主动发动机盖示意图 车实用技术,2012(1). [2]陈如意,王俊.行人保护腿部分析与试验对比及优化 口].北京汽车,2011(1). [3]刘卫国,颜海棋,钱国强,等.满足行人保护的汽车前端 系统设计方法[J].机械工程师,2011(2). [4]叶听,房怀庆,盘朝奉.弹出式发动机罩对行人保护的 仿真分析口].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1(2). [5]乔维高,王宇航.汽车与行人碰撞中行人保护的研究现 状及发展趋势口].北京汽车,2008(4). [6]刘庭志.基于行人保护的弹起式发动机罩研究与开发 [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圈24行人探测系统示意图 [73邵毅明,于志刚.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现状及趋势[J]. 公路与汽运,2006(4). 5 [83 陈会.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探讨[J].客车技术 与研究,2010(3).

基于行人保护的乘用车前部造型设计优化

基于行人保护的乘用车前部造型设计优化
L a j n WAN h n, I iu ’ MA F n wu一 W U C e g n ’, H O F q a ’ V Xi i g, oa G C u ’LU Weg oI , a g ’, h n mig一 Z A u u n,
(1Ge l tmo i n t ue Ha g h u3 1 2 , ia eyAuo bl I si t, n z o 12 8 Chn ; e t
ia asnecr s g A C m u r i dSyn)icni ri fh qim n a pc n segra, i S(o pt- d ti , os e tn er ue etoh dm at p un C eA e lg n d ao ot e r s fe i
置这样 实际碰撞 区域就落在 发动机罩板 上,其距离发
动机 罩与翼子板分缝线 Y 向距离至少大于 6 5mm,能 明显降低在这一区域的伤害值 。
较大 ,头部 碰撞 伤害值会超 过 1 0 甚至是 17 0 0 0 0 ,因
此该 造型对头部碰撞十分不利。
12 发 动机罩 后面基 准线位 置 的优化 .
2 Z ein e a oaoyoA tmo i ae eh ooy Hag h u3 12 , hn ) . hja gK yL b rtr uo bl SJt Tc n lg , n z o 12 8C ia f e y
Ab t a t T ev h l f n- n tl g i a k y a t ro bann et r ef r n eo e e t a s r c : h e i e r t d s i e co r tii b t r ma c f d sr n c o e yn s f f o g ep o p i

C—NCAP(2018)行人保护对汽车设计开发的影响

C—NCAP(2018)行人保护对汽车设计开发的影响

C—NCAP(2018)行人保护对汽车设计开发的影响作者:谭冰花赵正李博来源:《计算机辅助工程》2017年第05期摘要: C-NCAP将从2018年开始引入对行人保护的评价。

与Eruo NCAP相比,C-NCAP (2018)虽然取消WAD 775 mm的上腿部碰撞测试,但是行人保护总得分率要求却明显提高,对行人保护的要求更加严格。

根据行人保护的基本要求,从汽车前端造型、总布置以及结构设计3方面,阐述C-NCAP(2018)行人保护测试规程对汽车设计的影响,为旧车型的改造以及新车型的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行人保护;车身设计;前端造型;结构布置中图分类号: U462.22 文献标志码: BInfluence of vehicl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C-NCAP(2018) pedestrian protectionTAN Binghua, ZHAO Zheng, LI Bo(Chery Automobile Co., Ltd., Wuhu 241006, Anhui, China)Abstract: Pedestrian protection evaluation will be lead into C-NCAP from 2018. Comparing with Euro NCAP, upper legform of WAD 775 mm test is cancelled in C-NCAP(2018), but the requirment on scoring rate of pedestrian protection is significantly raised. The requirements on pedestrian protection will become stricter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pedestrian protection in the C-NCAP(2018), the influences of pedestrian protection test procedures on vehicle design is expounded including vehicle front end styling, general layout and structure design. The result can provid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to the existing vehicle reform and new vehicle development.Key words: pedestrian protection; vehicle body design; front end styling; structure layout0 引言我国的公路交通是典型的混合型交通,许多道路都是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共同使用,因此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的机会就会增加。

保护行人的汽车前端系统设计

保护行人的汽车前端系统设计
中涉及今年 的计划对于重量小于 2 5 0 0 k g 的 车辆须满足行人保护阶段 Ⅱ的要求 ,否则不予型式认证 ,其他后续实施 计划见表一。
袭 …・
二) 等汽车。第三 、下 巴前凸化 ,通过保险杠下沿降低并前探 ,减小最 大动态膝盖弯曲角度 ,如奥迪系列车型 ( 见 图三 ) 。还有第 四、前端光滑 圆润化等。
见表二 :
袁 - - 5
旃二 二 阶 段要求 ( 溶媲7 8 t 2 0 0 9) i 小腿与僚脸 枉・ 隈搬 璎求 娥 走动心膝 虢堪 曲角度 :僭 ; 啦火 动卷膝 箍螂例 盥移 6 m m; 雅谐 蜊端般 尤船逮壤 :1 7 O
3} 艟^ 儿虢/ 小 成^ 麓j 盎- l 鞋逝豫求 对 儿黼,小成 凡 热蟊 I i 试辅隧城米概 少 一 半 以 的
保护行人的汽车前端系统设计
粱 立 友
阿 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 0 0 0 0 0
【 摘 要 】本文介绍 了 E u r o N C A P 、中国行人 保护法规的要 求。论 述 了 造 型和工程 实现行人保 护的方案 ,介 绍了通过 C A E 仿真分析提 高设计者对 结 构设 计的精确度 ,提 出了减少行人安全风险 的前端 系统的设计结构 ,给出相应 的造 型和 总布置及部件结构设计量化要求 ,为汽车前端 系统提供 了设 计参考。 【 关键词 】E u r o N C A P 行人保护 碰撞仿真 前端设 计 中图分类号:U4 6 1 . 9 1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2 1 — 8 5 . 0 2
如何应对 E u r o N C A P高分评价标准和可能即将强制实施 的中国行人保护 法规 ,是 目前主机厂和独立汽车设计研 发企业正在探索的和逐步开展 的 工作 。

针对行人髋部碰撞保护的汽车前端造型与结构概念设计研究

针对行人髋部碰撞保护的汽车前端造型与结构概念设计研究

万方数据
2014(V01.36)No.3
聂冰冰,等:针对行人髋部碰撞保护的汽车前端造型与结构概念设计研究
・289・
大小。从实际算例和实验结果来看,冲击反力与弯 矩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㈣J,过高的合力峰值是 导致髋部冲击器碰撞结果较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在 概念设计中以冲击反力峰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 构设计目标为在不增加变形吸能空间的前提下,降 低冲击反力峰值;或在不提高冲击反力峰值的情况 下,减小所需要的变形吸能空间。 2.1样车前端模型的建立 本文中使用的样车前端结构模型保留了A柱前 与行人冲击器相接触和对其损伤有较大影响的部 件,具体包括:机罩及其附属部件、车灯、翼子板、散 热器、前保险杠总成(蒙皮、横梁、吸能盒、下支撑件

图2髋部冲击器与机罩前缘碰撞试验的能量输入曲线
在实际的造型设计过程中,进气格栅是汽车前 部重要的造型元素,它直接影响整车造型设计风 格¨6|。通过降低进气格栅高度,使车辆前端造型更 加扁平,能够相应降低机罩前缘高度,从而减小髋部 冲击器的初始碰撞能量。汽车前大灯一般局部结构 刚度较大,也是髋部冲击器碰撞的关键区域,依据行 人碰撞要求相应改变大灯造型设计与空间位置,可 以设法将其布置在髋部碰撞区域之外。部分现有车 型中在车大灯的安装机构上采用了整体溃缩吸能装 置,以改善局部碰撞缓冲效果,降低行人保护要求对 于车灯造型的限制¨2|。 1.2基于碰撞能量约束的车型前端外轮廓设计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车型设计早期,可以
J。
输人能量与吸能变形空间的需求正相关;另一方面, 碰撞接触面积、碰撞区域内结构件(如上横梁、机罩 锁、车大灯和进气格栅等)的布置与髋部冲击器的损 伤参数密切相关。图2给出髋部冲击器与机罩前缘 碰撞试验中用于确定初始能量输入的曲线,可以看 出,初始能量输入对于机罩前缘高度(BLEH)非常敏 感。因此,对机罩前缘较高的车型,髋部冲击器碰撞 试验往往初始输入动能较高,测试结果相对较差。

未来交通工具设计的趋势与展望

未来交通工具设计的趋势与展望

未来交通工具设计的趋势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未来交通工具设计将面临许多创新和变革。

新的技术和概念正在涌现,为交通运输提供更高效、更环保和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未来交通工具设计的趋势和展望进行探讨。

未来交通工具设计趋势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电动化。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电池技术的发展,电动交通工具将成为主流。

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已经开始取代传统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和摩托车,未来还将有更多种类的电动交通工具出现,如电动飞行器、电动轮椅等。

电动交通工具不仅能够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还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未来交通工具设计将趋向智能化。

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将使交通工具具备更高水平的智能化特征。

未来的交通工具将能够自主感知和分析周围环境,并做出适应性的决策。

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将可以实时监测车辆和行人的位置、速度和行进路径,从而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做出安全而高效的驾驶决策。

智能交通工具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提供交通拥堵的优化路线和时间,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未来交通工具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得人们对交通工具的环境影响越来越关注。

未来的交通工具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目标,开发更具环保性能的解决方案。

除了电动化技术的应用,还有其他的创新设计,如太阳能充电系统、高效节能材料的应用等,都将有助于降低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推动可持续发展。

未来交通工具设计还将注重用户体验和舒适性。

随着人们对便利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交通工具的设计将更加人性化。

例如,智能座椅可以根据乘客的身体特征和偏好自动调整,提供更舒适的乘坐体验。

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布局和娱乐设施也将得到重新设计,以满足人们在旅途中的各种需求。

总之,未来交通工具设计将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环保和可持续性、用户体验和舒适性等方向发展。

这些趋势将推动交通工具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更加高效、安全、环保和便利的交通方式。

2024年车辆行人保护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车辆行人保护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车辆行人保护系统市场发展现状摘要车辆行人保护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技术,能够帮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提高对行人的识别和防护能力的系统。

随着交通事故频发的发生,以及城市化和汽车普及程度的提高,车辆行人保护系统市场也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旨在分析车辆行人保护系统市场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引言近年来,交通事故中行人受伤和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

为了提高交通安全性,车辆行人保护系统应运而生。

车辆行人保护系统旨在通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减少车辆与行人之间的碰撞事故,并改善驾驶员对行人的识别能力。

2. 市场规模和预测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车辆行人保护系统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交通事故频发: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屡见不鲜,因此各国政府和交通管理机构对车辆行人保护系统的需求迫切。

•技术的进步:传感器和算法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了车辆行人保护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法规的推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法规,要求新车辆必须配备行人保护系统,这也为市场带来了更多机会和需求。

3. 市场主要参与者车辆行人保护系统市场的参与者众多,包括传感器制造商、算法开发商以及汽车制造商等。

以下是一些在该市场中具有影响力的主要参与者:•Bosch:作为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龙头企业,Bosch在车辆行人保护系统领域拥有广泛的产品线和丰富的经验。

•Continental AG: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Continental AG也是车辆行人保护系统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Mobileye:作为一家以视觉感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Mobileye在行人识别和防护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4. 市场挑战和机遇尽管车辆行人保护系统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系统的成本较高,这限制了其在低端汽车市场的普及。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洲 新 车 评 价 规 程 ( uo enN w C r ssmet E rpa e a es n As
最终采用底盘部件 执行安 全相关控制。 应 川最 . 始
于制动防抱死 系统 (niok dba i s m, S , atlce rkn s t AB ) — gye 特 别 是 19 年 随着 电子稳 定 性 挎 制 系统 (l t nc 95 e cr i e o s blycnrlE C 投 入市 场,底盘 主动 安 全技 术 t it o t , S ) a i o 进 入 到快 速发展 的阶段 ,后续 如 自 应巡航控制 系 适 统 ( a t ecus cnrlA C 及碰撞 缓解制动 系统 a pi ri ot , C ) d v e o
有了突破性 的进 展。但是存 开发先 进汽牟安伞技 术尤
『 j }
其是 主动安 全技 术方面与罔际先进水平 的差距仍然
常明显。
图 1 交通 事 故 次 数 、伤 亡 人 数 及伤 亡率
21 主动 安全技 术 .
汽车T业 发展 10多年 以来 ,汽车安 全技 术在不 0
主动 安 全 技 术 ,又 称 预 防 安 全技 术 ,是 指 在 轻 松
E rp a , C ) 欧 洲 经 济 共 同 体 (uo en uo en E E 及 E rpa
E o o cC mm nt,E C 的 E EE C 法 规 、 欧 c n mi o u i y E ) C /E
着信息技术及电子技 术的发展,如 2 所示
底 盘 主 动 安 全 技 术 主 以 底 盘 控 制 技 术 为 核 心 ,
r g l in o si t na dp r cinte e f l e o ed ii reo p rwt o uos ft c n lg . e ua o sc n tu i n e f t r o l c met r n f c f a i go h f t aeyt h o y t t o e o h wi b h vgo r d a e o Ke r s a t moi ae y a t es f t; e e t a r tcin whp s rt cin pe c a hs f t;nel e t r n p r y wo d : uo t es f t; ci a ey p d s r np oe t ; il hpoe t ; r -r s aey itl n t s ot v v i o a o i a g

行人保护法规

行人保护法规

行人保护一.行人保护的发展:在欧洲,多年来政府和法规要求促进了道路安全显著和稳定的提高。

在车辆数量和每年行车里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伤亡事故的数量一直在逐渐降低,乘客伤亡数量的减少导致了行人事故数量百分比的上升,行人大约占人员伤亡的30%。

这种情况导致了欧洲和日本政府和立法者呼吁改进车辆设计,从而保护易受伤害的道路使用者,即使事故统计数据显示总体趋势在不断下降。

欧洲法规从2005年起生效,进入第一阶段,2010年将进入更加严格的第二阶段.2003年,日本提出了2005年实施法规的提案,澳大利亚对此也极为关注,并纳入新车评估程序(NCAP)之中,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HRA(国际改装车赛车协会)也在制定行人保护的标准,各种提案的要求不同,欧洲法规是最详细和成熟的提案标准。

二.行人保护相关碰撞实验及评定1.试验要求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充满燃油和其他液体、备胎和随车工具在车上且任何其他物品都不放在车上时的质量。

试验时,车辆驾驶位置和副驾驶位置分别需放置75kg质量体。

确保备胎和随车工具在车上,任何其他物品都不放在车上。

2.试验方案20世纪80年代欧盟委员会成立命名为EEVS WG10的工作组,该工作组提出了一套试验提案:下腿部(包括膝关节)与保险杠碰撞上腿部与发动机罩前缘(BLE)的碰撞儿童和成人头部与发动机罩碰撞这些子系统撞击模拟器是针对事故数据中身体最容易受伤部位开发,下图显示了这些部位与车辆的接触点:站立的行人膝盖与保险杠接触上腿部与发动机罩前缘接触头部与发动机罩接触3.人头模型与发动机罩碰撞迄今为止,大部分致命伤害是导致头骨骨折或大脑损伤,头部对车辆的碰撞分为儿童头部和成人头部碰撞两个部分碰撞角度不同,儿童头部碰撞的角度为50º±2º,成人头部碰撞的角度为65º±2º(如下图示)。

根据所遵循的试验协议,在发动机罩区域采用三种不同重量的撞击模拟器:2.5公斤儿童头部撞击模拟器用于欧洲法规第二阶段(2010年起实施)和EURONCAP的要求3.5公斤儿童/矮小成人头部撞击模拟器用于欧洲法规第一阶段试验(2005年起实施)4.8公斤成人头部撞击模拟器在欧洲法规第一阶段试验中仅用作监测,在EURONCAP协议和欧洲法规第二阶段中则是试验的组成部分。

汽车行人保护法规介绍(新颖论文设计)

汽车行人保护法规介绍(新颖论文设计)

汽车行人保护法规介绍摘要: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多,从法律法规上强制要求车辆在交通事故中对行人进行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汽车行人保护法规及行人保护功能,以便在后续新车型设计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汽车行人保护法规前言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日益密集,以及汽车的普及和保有量的不断增多,道路交通中的人员安全问题越发突出。

行人与车辆的碰撞是以高致死率和高重伤率为特征的碰撞。

据我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在车辆与行人的碰撞事故中,人员死亡率高达26.42%,而平均交通事故死亡率仅为14.15%。

因此,研究车辆对行人的保护性及从法律法规上强制要求能对减少人员伤害、减少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行人保护法规的发展早在1999年,欧盟就计划制定行人保护法规。

经过4年的努力,欧盟在2003年11月颁布了行人保护法规“Directive 2003/102/EC”。

该法规计划分两阶段执行,第一阶段从2005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第二阶段计划从2010年9月1日开始。

两个阶段都包括头部试验、大腿试验和小腿试验,第二阶段相对第一阶段在试验条件、试验结果方面更加严格。

但由于前期主机厂的技术发展问题,很多车辆无法满足法规要求,欧盟在2003/102/EC第二阶段实施之前,于2009年1月14日重新颁布了2009/78/EC,该法规相对2003/102/EC在试验条件、试验结果方面要求有所降低,但对大腿撞击发动机盖前沿还是做强制要求,且要求车辆需配备ABS\BAS功能。

除欧盟外,美国、日本、澳大利亚、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HRA(国际改装车赛车协会)、ECE(欧洲经济委员会)都已制定行人保护的标准,各种标准的要求不尽相同。

相对而言,ECE的行人保护法规使用范围最为广泛,它是欧洲经济委员会下的汽车安全工作组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开发的有关行人碰撞的汽车安全与环境全球统一标准。

二、ECE R127行人保护法规介绍2.1试验内容:(1)成人头部撞击发动机盖试验,至少测试9个点;(2)儿童头部撞击发动机盖试验,至少测试9个点;(3)3次上腿部撞击保险杠试验(左、中、右);(4)3次下腿部撞击保险杠试验(左、中、右)。

汽车碰撞模拟仿真对行人保护的研究

汽车碰撞模拟仿真对行人保护的研究

汽车碰撞模拟仿真对行人保护的研究摘要: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交通流量的增加,交通事故给行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减少事故带来的伤害,研究人员采用汽车碰撞模拟仿真来评估和改进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尤其关注行人保护。

本文将重点探讨汽车碰撞模拟仿真在行人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1. 引言交通事故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每年都会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其中,行人作为交通参与者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往往面临更高的风险。

汽车碰撞模拟仿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模拟车辆和行人之间的碰撞,评估事故对行人的伤害,并提供改进汽车安全性能的参考。

2. 汽车碰撞模拟的基本原理汽车碰撞模拟仿真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模拟真实的碰撞过程。

其基本原理包括建立车辆和行人的几何模型、选择合适的仿真软件,并设定碰撞条件和仿真参数。

3. 汽车碰撞模拟在行人保护中的应用汽车碰撞模拟在行人保护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事故分析、碰撞实验和车辆改进等方面。

3.1 事故分析通过对事故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不同碰撞情况下行人所面临的风险和受伤机制。

利用汽车碰撞模拟仿真,可以进一步验证和深入理解这些事故情况,为改进汽车安全性能提供依据。

3.2 碰撞实验为了评估汽车对行人的保护效果,传统的碰撞实验需要考虑时间和成本的限制。

而汽车碰撞模拟仿真则可以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模拟不同道路情况下的碰撞事故,比如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以评估不同车辆的保护效果。

3.3 车辆改进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碰撞仿真来改进车辆的安全性能。

通过模拟不同碰撞情况下车辆的动力学行为,可以发现潜在的设计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增强车辆的碰撞安全性。

4. 汽车碰撞模拟仿真的局限性与挑战尽管汽车碰撞模拟仿真在行人保护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潜力,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比如,模型的精确度和仿真参数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此外,仿真结果的可靠性以及与实际碰撞情况的对比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全球行人保护要求不断提高情况下的车辆设计展望加里·布朗英国MIRA有限公司汽车工程师协会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04摘要无论在哪个市场,未来车辆的造型和总布置将越来越受制于行人保护的要求。

行人保护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欧洲计划,目前已经迅速扩展至世界各地,成为所有车辆制造商在改进被动安全、车辆总布置和造型方面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欧洲法规将从2005年起生效,而且2010年将进入更加严格的第二阶段。

随着欧盟成员数量的增加,欧洲法规(包括行人保护)的影响力也在扩大。

日本也计划在2005年实施法规。

欧洲新车评估组织(EuroNCAP)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立时就设定了单独的行人保护星级。

此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改装车赛车协会(IHRA)也在考虑行人保护标准,很可能导致巨大的美国市场实施行人保护措施。

这些机构大多数建议不同的试验标准和撞击模拟器,进一步增加了行人保护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车辆设计师在全球市场中更加难以针对行人保护进行车辆设计和总布置。

本文件对比了不同行人保护提案的目前状况及其对车辆设计的影响,并论述了为适应行人保护要求而有必要进行的车辆设计和总布置变化。

序言目前,中国汽车行业集中于国内市场,也就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然而,一些制造商将来可能会向全球市场出口车辆。

本文件的目标是强调在这个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车辆设计新领域之一:行人保护。

在欧洲,多年来政府和法规要求促进了道路安全显著和稳定的提高。

在车辆数量和每年行车里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1,2),伤亡事故的数量一直在逐渐降低。

表1显示了许多欧洲国家和其他高收入国家在过去30年中的这种趋势。

可纳入道路安全范畴的众多改进包括:道路规划,测速仪,交通调节,街道照明,教育和培训,人行道和行车道分离,以及车辆安全性能。

车辆安全性能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展至更加细化的众多改进:车辆前照灯设计、制动和轮胎技术、乘客工效学和视野的改进,行驶平顺性和操控性的改进,以及车辆抗撞性能和乘客约束保护性能的大幅度增强。

乘客伤亡数量的减少导致了行人事故数量百分比的上升,行人大约占人员伤亡的30%(3)。

这种情况导致了欧洲和日本政府和立法者呼吁改进车辆设计,从而保护易受伤害的道路使用者,即使事故统计数据显示总体趋势在不断下降(4)。

虽然欧洲法规提案相当超前,但并非是唯一考虑行人保护的组织。

2003年,日本提出了2005年实施法规的提案。

澳大利亚对此也极为关注,并将其纳入了新车评估程序(NCAP)之中。

ISO和IHRA也在制订行人保护的标准。

本文件概括了各种提案的不同要求,首先论述了欧洲法规,因为欧洲法规是最详细和成熟的提案标准。

欧洲行人保护提案和EURONCAP行人保护协议行人保护事故的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随着欧洲加快立法进程,并通过旨向公众提供各车辆安全性能的NCAP获得更加明确的消费者信息,最近10年来这项研究在显著加强。

20世纪80年代,欧盟委员会在其欧洲提高车辆安全委员会中设立了名为EEVS WG10的工作组,其职能是鉴定有关行人保护评估的合理试验方法。

WG10用尸体和各种“混合”站立假人(包括HIII假人以及直立骨盆和SID假人组合)进行了实物试验,从而获得更加精确的脊椎骨和颈部运动。

1994年,WG10报告称(5),由于所得到试验结果的易变性,不可能为法规评估提议可再现实物试验,但WG10为一系列子系统撞击模拟器提出了一套试验提案:• 下腿部(包括膝关节)与保险杠碰撞;• 上腿部与发动机罩前缘(BLE)碰撞,其撞击模拟器能量取决于车辆几何形状;• 儿童和成人头部与发动机罩碰撞,使用半球形人头模型。

这些子系统撞击模拟器是基于事故数据中身体最容易受伤部位而开发,图1显示了这些部位与车辆的接触点。

376377a.T 0 – 站立的行人b. 膝盖与保险杠接触c. 上腿部与发动机罩前缘d. 头部与发动机罩接触 接触图1:车辆与行人之间主要的伤害性接触点(碰撞速度为40公里/小时)撞击模拟器的生物保真度受到了许多关注,试验方法遭到了普遍批评,特别是汽车行业,汽车行业认为这些提案因车辆设计变化而并不可行(6-9)。

这导致了EEVC WG17的形成,其任务是重新评估试验方法,有关碰撞试验尸体的原始数据,以及撞击模拟器的生物保真度。

重新评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利用最近的车辆设计,对照WG10最初调研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造型。

1998年提出的这些提案(10)详述了试验方法和撞击模拟器的变化,并评估了丰富的数据资料。

这些提案保留了基本试验方法,并增添了一种新方法: SUV 和4x4车辆的上腿部与保险杠选择性试验,针对较高的保险杠装置,以上腿部代替了下腿部。

欧洲汽车制造商也在关注必须一次性实行的必要设计变化的范围。

考虑到一些改进的作用虽然不如WG17的详尽提案,但其早于法规的实施将更早地拯救生命,欧洲汽车制造商提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 )、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 )和韩国汽车制造商协会(KAMA )的所有成员签署约定,分两个阶段提高行人保护水平,这就是2001年公布的《欧洲汽车制造商约定》(11)。

其吸引力在于作为法规的备选方案和较早的实施时间。

2002年6月,欧洲议会作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决定实施基于《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约定》提案的法规。

这将形成两个阶段的行人保护法规方案:2005年10月起实施第一阶段,2010年则进入更加严格的第二阶段。

除了法规之外,EuroNCAP 也采用了其行人保护协议(参见 ),以单独于乘客安全保护评级的星级公布于众。

以上提案和协议均基于相同的EEVC WG17基本试验方法,这将在两个阶段的法规方案和EuroNCAP 协议之间进行对比之前加以说明。

下腿部与保险杠碰撞在保险杠对膝关节造成伤害时,如果膝盖韧带撕裂或损伤,或者膝盖本身发生骨折,会形成长期和永久性伤残。

图2显示了下腿部测量的三种膝关节伤害度指数。

图2:下腿部撞击模拟器测量的伤害度指数撞击模拟器由钢制股骨和铝制胫骨组成,两者由塑性可变形钢制膝盖韧带相连接。

在股骨中,这些韧带连接剪切弹簧,能够在股骨和胫骨之间记录膝盖剪切位移。

25毫米的Confor ™泡沫材料层环绕腿部,代表腿部肌肉,其保护外层是氯丁橡胶。

每次试验都要更换Confor ™泡沫和韧带。

腿部构造如图3所示。

图3:EEVC WG17下腿部撞击模拟器的构造下腿部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无阻碍地射向保险杠装置,沿着车辆基准水平面撞击车辆前端。

下腿部中的仪器记录伤害程度。

位于膝关节下面的加速计直接记录胫骨加速度,两个旋转电位计将数据转化为膝盖弯曲角度和膝盖剪切位移。

SUV 的上腿部与保险杠选择性碰撞许多SUV 的保险杠装置高于常规车辆,导致了保险杠与上腿部而不是膝盖的碰撞。

控制下腿部弯曲角度所必要的设计变化也完全不适于SUV ,其原因在车辆设计变化部分进行了说明。

发生上腿部骨折的原因不是骨骼承受了极大的剪切力,就是沿股骨产生了极大的弯曲力矩,这个撞击模拟器就是测量这些指数。

图4显示了负荷机理,图5则显示了上腿部撞击模拟器的构造。

378图4:上腿部受伤机理图5:EEVC WG17上腿部撞击模拟器的构造由直径为50毫米钢管构成的上腿部撞击模拟器通过顶部和底部测压元件连接撞击模拟器主体。

安装在钢管后面的三个应变仪记录弯曲力矩。

环绕钢管的50毫米Confor™泡沫层由薄薄的橡胶表层适当地进行固定。

撞击模拟器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水平射向保险杠装置(如图6所示)。

图6:上腿部与保险杠碰撞结构上腿部与发动机罩前缘碰撞车辆发动机罩前缘区域(包括发动机罩锁止装置、上横梁和前照灯)也使用相同的上腿部撞击模拟器,但也有一些重要差别。

撞击模拟器的能量和受撞角度取决于车辆几何形状,即发动机罩前缘高度,以及保险杠内衬(如图7所示)。

发动机罩前缘越高,则保险杠杠头越短,冲击能越高。

通过调节撞击模拟器的重量和速度,冲击能可介于200-700焦耳之间。

图7:影响上腿部撞击模拟器要求的车辆尺寸人头模型与发动机罩碰撞迄今为止,大部分致命伤害是导致头骨骨折或大脑损伤。

根据所遵循的试验协议,在发动机罩区域采用三种不同重量的撞击模拟器: • 2.5公斤儿童头部撞击模拟器用于欧洲法规第二阶段(2010年起实施)和EuroNCAP 的要求;• 3.5公斤儿童/矮小成人头部撞击模拟器用于欧洲法规第一阶段试验(2005年起实施);•4.8公斤成人头部撞击模拟器在欧洲法规第一阶段试验中仅用作监测,在EuroNCAP 协议和欧洲法规第二阶段中则是试验的组成部分。

撞击模拟器之间头部构造相类似,由铝质头骨组成,其重心包含着三个加速计,并覆盖着乙烯塑料表层(如图8所示)。

图8:EEVC WG17/ACEA 人头模型撞击模拟器的构造人头模型以预定的角度射向发动机罩,碰撞时呈自由移动形态。

三个加速计运用乘客保护所采用的相同方程式计算头部性能指数或头部伤害度指数(HIC )。

试验协议 – 法规和EuroNCAP379法规的第一阶段实施时间表(12)对于制造商至关重要,因为这将从2005年10月影响到新车型。

第一阶段的要求基于制造商销往欧盟市场的车辆每年递增20%;第二阶段从2010年开始,其要求每年递增25%。

为了按时遵守法规,对于2005年10月以后申请新车型式认证的产品,制造商必须在其造型和总布置大纲中添加行人保护要求。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要求有着重大差别。

图9概述了第一阶段的试验方法,图10则概述了第二阶段和EuroNCAP 的试验方法。

试验概述如下: •保险杠装置。

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EuroNCAP 中,下腿部或选择性上腿部以相同的速度和试验条件碰撞保险杠,但两个阶段有不同的伤害度限值。

•发动机罩前缘。

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EuroNCAP 中,下腿部速度和碰撞条件相同。

然而,第一阶段仅是监测伤害度指数。

第二阶段则强制实行限值,目前EuroNCAP 应用的一套比例图将在以下内容中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发动机罩和前窗。

第一阶段要求3.5公斤儿童/矮小成人以35公里/小时的速度作用于发动机罩表面,并强制实行伤害度限值。

4.8公斤成人头部以35公里/小时的碰撞速度作用于前窗区域,但仅做监测。

在第二阶段和EuroNCAP 中,用于发动机罩前缘的2.5公斤儿童头部和用于发动机罩后缘的4.8公斤撞击模拟器取代了 3.5公斤撞击模拟器。

碰撞速度提高至40公里/小时,从而将撞击模拟器能量提高25%。

第二阶段的伤害度限值将更加严格,EuroNCAP 基于第二阶段的伤害度限值应用比例图。

图9:法规第一阶段要求的碰撞条件图10:法规第二阶段和EuroNCAP 要求的碰撞条件不同提案之间的主要差别是伤害度限值,达到第二阶段限值的难度远远超过了第一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