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概论全套精美课件
(完整版)民俗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一、民俗的定义与分类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生活。
二、民俗学定义的分歧♦西方的《民俗·神话与传说的标准辞典》大致可分为七类:♦1.民俗是旧时的残余遗风,完整的阐述是民俗学标准辞典的两则定义:“古时候大众信仰、风俗、及传统的整个本体(Entirebody),它在文明社会内受教育较少的分子中一直残留到现在。
”“民俗是不愿死的一种活化石。
”♦2.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统部分,包括原始民族及文明民族的传统创造,或专指说不出确实可信的发明人或造作人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那些东西。
♦3.民俗指含意广泛的传统现象。
它们比其它的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更可表现出传统的任务,内容“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和传统、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方的民族的谚语”。
还包括一个民族传统的风俗、信仰、以及文学。
♦4.民俗是退化的宗教。
认为民俗是还模模糊糊地残存在文盲和乡下人生活中的古代宗教仪式。
一种民间宗教的残余物。
♦5.民俗仅指民间故事。
一种范围界说不明确,而且和神话分别不明显的故事。
同时,这些故事的内容和用意在原先传诵人心目中也不够严格和清晰.♦6.民俗是一种主要由口头流传的大众文学。
即口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谚语及其它文学方式的东西。
♦ 7.民俗是俗民文化。
换言之,民俗是文明文化中庶民的文化表现,或者说是民间传承的生活文化现象。
三、民俗学定义分歧的原因♦一、不同学者受到各国不同政治制度、生活环境、不同时代、学术观点与研究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二、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所拥有的民俗事象千差万别,民俗学者对民俗概念的界定自然有着截然不同之处。
♦三、这门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和共同的认识,对民俗一词内涵与外延的认识还处于有待深化的过程之中。
四、分歧中所达成的共识♦一、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既是民俗的承受者和创造者,又是民俗的载体;♦二、俗是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三、民俗的核心在于传承。
民俗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
民俗学概论
民俗事象纷繁复杂,从社会基础的 经济活动,到相应的社会关系,再 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 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 心理活动。总体说来,大略可以分 为以下四部分。
民俗学概论
物质民俗 ,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 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 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 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它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 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 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民俗学概论
“风俗”(Lore)一词指人民群众在社会 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 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 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即令统治阶级 中的成员,也有公务活动与私人生活 之别。在公务活动中他们必须遵从官 方的定制,在个人生活中他们除了保 存着上层社会的某些生活习惯外,基 本上也与民族共有的习俗惯制取一致 的态度。
民俗学概论
社会民俗 ,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 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 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 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 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 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民俗学概论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
犁的形状,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 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和渔 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 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 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 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民俗学概论
3 、民间文学说。这种观点认为民 俗即民间文学,主要流行于美国和 前苏联。例如美国学者厄特利 (F . L .Utley) ,将民俗定义为“口 头传承的文学艺术”,将习惯、宗 教、语言、工艺等排斥在外。在前 苏联,民俗 (Folklore) 仅指劳动人民 的口头创作。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课件2
第三节 民俗学的分类
• (一)物质民俗学
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不断重复的、带有模 式性的活动,以及有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 式。
民间建筑、生产习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 民间美术、医药保健民俗、商贸民俗
第二节 民俗学概述
一、关于“民”的概述 • 民俗学学科创始人
• 德国19世纪著名的童话搜 集家、语言文化研究者
• “民”就是民族。
格林兄弟(德语:Brüder Grimm Die Gebrüder Grimm)
2. “民”是一个群体
• 法国社会学家,他的3部主 要著作《社会分工论》、 《自杀论》、《宗教生活的 基本形式》。
• 博尔尼(英国)
民俗学研究对象是那些“流行于落后民族或保留于较 先进民族无文化阶段中的传统信仰、习俗、故事、歌谣和 俗语”。
二、关于“俗”的概述
• 20世纪中叶 多尔森(美国民俗家)
民俗学对象概括为口头文化、传统文化和非官方文化。
阿切尔·泰勒
民俗学是研究那些或者是以口头的形式,或者以实践的 方式流传下来的传统。
二、关于“俗”的概述
• 各种民俗事项研究对象
• (1)内容
(2)形式
• (3)传播方式
(4)性质和特征
• “俗”应该以口头、物质、风俗或行为等非
正式和非官方的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是 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
• 民俗学研究内容应该是书面文化传统之外的 文化,以口头、风俗或物质的形式存在,以民间 传承(或是口传,或是模仿,或是表演)的方式 传播。
现在的文化
• 文化是民族存在的根本。
• 文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人们生活方式和表达 方式的总和。(民俗学角度)
• 文化作为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和社会历史的 积淀物,是对社会历史现象的一种综合反映。 (社会学角度)
民俗概论(特征及社会功能)
(四)历史性
民俗在发展的时间上或特定时代里所显示出 的特征叫历史性。社会是发展的, 的特征叫历史性。社会是发展的,所以作为 生活文化的民俗也是发展变化的, 生活文化的民俗也是发展变化的,因而导致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民俗,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民俗,使民俗表现出 历史性的特征。 历史性的特征。
(五)稳定性与变异性 民俗的稳定性, 民俗的稳定性,指民俗在流传中 相对不变的特征。民俗一旦产生, 相对不变的特征。民俗一旦产生, 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长期相对固定下来, 式长期相对固定下来,而成为人 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往往核心
例如,饮食上的‘“南甜、北咸、 例如,饮食上的‘“南甜、北咸、 ‘“南甜 东辣、西酸” 东辣、西酸”,大致反映了饮食 上的地方特色。 上的地方特色。标志着我国饮食 特色的八大菜系:鲁莱、川菜、 特色的八大菜系:鲁莱、川菜、 粤菜、苏菜、浙菜、湘菜、闽菜、 粤菜、苏菜、浙菜、湘菜、闽菜、 徽菜,各有特点, 徽菜,各有特点,都是从地方特 色饮食中发展起来的。 色饮食中发展起来的。
《民俗学》第3周课件 民俗学》 周课件
民俗学概论 一、民俗的基本特征
二、民俗的社会功能
一、民俗的特征
(一)集体性 集体性,又叫社会性,是指民俗在产生、 集体性 ,又叫社会性 , 是指民俗在产生 、 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 集体 性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性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二、民俗的功能
3、维系功能 、 民俗的维系功能, 民俗的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 使社会生活有规则地进行,保持着稳定, 想,使社会生活有规则地进行,保持着稳定,使 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4、调节功能(娱乐功能) 、调节功能(娱乐功能) 民俗的调节功能,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 民俗的调节功能,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 补偿等方式, 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 得到调剂的功能。 得到调剂的功能。
《民俗学概论》课件第十三章民俗学理论及研究方法
1.田野作业方法——民俗研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 方法。 “参与法”:指在田野作业中,调查者深入到被 调查的群众之中,与之共同生活,从生活方式的参 与,进而到文化心理、民族意识的参与,即全面整 体的文化参与研究方法。 【美】摩尔根→【英】B ·马林诺夫斯基 2.文献学方法
二、民俗研究的一般方法
第十三章 民俗学 理论及研究方法 Nhomakorabea、人类学派
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爱德华•泰勒、安德鲁•朗 2.观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可以理解的,其中包 含着先民们的健康理智以及征服自然的心愿。由于 人类心理有着一致性,因而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 品,如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也就有着某种 共同性。 3.“文化遗留物”研究法。收集各地未开化民族的民俗 资料。
四、心理学派(或称精神分析学派)
1.代表人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 弗洛伊德、C •荣格。 2.观点:弗洛伊德:性欲冲动(“里比多”) →“俄狄浦斯情结” →一切文艺和精神创造 (其中包括民俗文化)。荣格“集体无意识” 学说。 3.研究方法:心理分析法。
五、社会学派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E·杜尔凯姆。 2.观点:社会由个体构成,个体受制于社会环 境的约束。社会成员能够构成共同的信仰和集 体意识,如宗教观念。任何宗教的崇拜对象, 都是统治人类的社会力量的化身,即社会和社 会环境才是产生宗教的真正原因。 3.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七、历史地理学派
1.代表人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芬兰】科隆父子 (J ·Krohn、K ·Krohn )、A ·阿尔奈(Antt Aarne)。 2.观点: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间文艺作品)有一个从朴 素简陋向繁复精美的演变过程。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相 关民间文化异文的比较,对题材模式的迁徙和流变状 况进行探索,力图确定其形成时间和流布的地理范围, 从而尽可能地追寻这种题材模式的最初形态和发祥地。 3.AT分类法:民间故事分类法。A ·阿尔奈、【美】汤 普逊(StithThompson)
民俗学概述(全套课件191P)
1
第一章 民俗概述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
第三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第四节
第五节
民俗的调查与研究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2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3
一、民俗的定义
——Folklore
Folkloristics(民俗学)
1、文化遗留说 2、精神文化说
25
第二节 自然生态民俗与农业生产民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6
一、自然生态民俗的定义
与人类的食物链有关的民俗文 化,叫做自然生态民俗。自然生态 民俗又分为动物生态民俗和植物生 态民俗,其中自然也包括生态环境 的有关气象、季候的民俗。生态民 俗反映的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和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措施。
27
二、自然生态民俗举例
61
(三)西南民族服饰
1、藏族: 藏袍、帮典
2、傣族: 筒裙、筒帕 3、白族: 风花雪月帽 短围裙 4、纳西族: 七星披肩
62
(四)东北民族服饰
1、赫哲族: 鱼皮衣 2、鄂伦春族:狍皮服饰 3、满族: 旗袍、花盆鞋、旗头 4、朝鲜族: 七彩衣、船型胶鞋
63
第五节 外国服饰民俗举例
一、亚洲国家服饰民俗
3、民间文学说
4、传统文化说
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 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 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 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 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 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4
中外民俗概论ppt(共22张PPT)
教育功能
概念的代表性观点 1 人种、民族与民俗
❖ 人类学家根据人类形体、肤色、头发、泪阜的深浅等遗传因素的差异把现代人划分为不同的种族与群体,这就是所谓的人种。
民俗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可以被旅游业利用,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民风民俗现象。
❖ 内容:是指可供旅游业发展利用和旅游者参观考察的,由
整合变异性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社会生产或生活所形成的具有传统
民族与民俗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容,但却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娱乐功能 交流功
话传说、宗教仪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艺术、雕 民风民俗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 阶段:原始社会阶梯式的部落、部落联盟和 原始民族,进入阶级社会的古代民族(前资 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 会的现代民族。
❖ 概念:广义和狭义
❖ 民俗即指民间风俗,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在社会生活中传 承、相沿成习的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活模式, 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 集体习惯。
人类学家根据人类形体、肤色、头发、泪阜的深浅等遗传因素的差异把现代人划分为不同的种族与群体,这就是所谓的人种。
刻绘画、建筑形式、民族工艺、服装、饮食、待客礼仪等 人类学家根据人类形体、肤色、头发、泪阜的深浅等遗传因素的差异把现代人划分为不同的种族与群体,这就是所谓的人种。
社会政治性
。 民俗即指民间风俗,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在社会生活中传承、相沿成习的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
❖ 物质民俗 ❖ 社会民俗 ❖ 精神民俗 ❖ 语言民俗
❖
社会政治性
❖
民俗学课件(新)
理解定义时需注意:
1、关于民俗中的“民” 2、民俗的本质——传统文化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说,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和表 达方式的总和,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传统应具有的特征: 必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带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 的东西 ;传播方式:“口头”或者“行为”或 者“风俗”或者“物质”;传播途径:非正式性; 具有持续性和连贯性 。
二、什么是民俗学
(一)民俗学名称的由来 1、国外的情况 一般认为始自英国人威廉·汤姆斯 (William Thoms)于1846年提出的 “folk-lore”一词。他在1846年写给 《雅典娜神庙》杂志的一封信中提及该词。 汤姆斯的贡献在于确定了民俗学作为一门 学科的地位。
2、中国的情况
《北京大学日刊》刊登的《征集全国歌谣简 章》:
一、有关一地方一社会或一时代之人性风 俗政教沿革者; 二、寓意深远有类格言者; 三、征夫野老游女怨妇之辞不涉淫亵而自 然成趣者; 四、童谣谶语似解非解而有天然之神韵者。
(四)中国民俗学研究历史简介
4、中国现代民俗学研究的两次壮举 (1)妙峰山风俗调查 关键词:1925年;荣肇祖、顾颉刚 、孙伏圆等; 入境随俗、实地调查 ;成果最初发表在《京报》 副刊上 ,1928年作为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丛书正 式出版 ;被称为“中国学术界的一个霹雳 ”、 是“中国学术界起了革命” (2)西南民族调查 关键词:中山大学;始于1928年,结束于1930 年 ;地点—云南、广西、四川等的少数民族地 区;完成大量的考察报告和研究著述
(四)中国民俗学研究历史简介
结语: 1、北大为中心的民俗学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史的 发生、发展期 ;中山大学为中心的民俗学则是 其发展繁荣期 。 2、北大民俗学时期为中山大学民俗学时期奠定 了基础,开拓了道路,培养锻炼了学者,提供了 理论上和资料上的参考,造成了影响;因而中山 大学民俗学时期能够较早地站在了一个学科意识 更为强化、学术气魄更为宏大的层面上。
第一二章民俗学课件
• 道尔逊于1944 年接受密执安州立大学的聘请, 在接下来的 13 年内出版了六种民俗学专著和60 多篇论文, 使自己成 为美国最优秀的民俗学家之一。在此期间, 道尔逊发现美 国民俗学存在着严重危机: 既没有自己的“祖先”, 也没有 自己的理论, 不过是人类学中一个无足轻重的附庸而已。 为寻求可能的出路, 有着历史学博士学位的道尔逊一头扎 进英国各大图书馆去潜心研究19 世纪下半叶英国人类学 派民俗学的辉煌历史, 得出必须通过大学发展民俗学的结 论, 并于1968 年出版了长达400 多页的《英国民俗学史》。 道尔逊在民俗研究方面著述极多, 包括《美国民俗学》、 《美国地方民俗》、《美国民俗与历史学家》等。他还努 力发展“新大陆民俗理论”, 认为美洲各国民俗皆产生于 多种族多文化的互动过程之中, 因此不能生搬硬套欧洲民 俗学理论。1957 年, 道尔逊受聘接替汤普逊担任印地安纳 大学民俗学教授, 以实现他多年的宏愿——将美国民俗学 建设成民办一流水平的专业。
• • • •
思考题: 1、什么是民俗学? 2、民俗具有哪些社会功能? 3、简述美国民俗学科的建设。
• 进入20 世纪后, 鲍阿斯(Franz Boas ,1858 ~ 1942) 及其弟子 相继担任民俗学会主席, 美国民俗学进入以人类学理论为主导 的第二阶段。 • 汤普逊(Stith Thompson )于1912 年进入哈佛大学英语系攻读 博士学位, 接受导师基特里奇的建议, 以《北美印地安人中的欧 洲故事类型》作为论文课题(1919 年出版) , 并从此确定了他一 生的学术研究方向。汤普逊在民俗学理论方面的最大贡献是发 展和完善了故事分类法, 为民间文学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1928 年, 汤普逊出版他翻译和改写过的阿尔涅《民间故事类 型》,1932 ~ 1937 年, 发表他的六卷本《民间文学母题索引》。 1946 年,他的《民间故事》出版并很快成为民俗学经典。 • 汤普逊在美国民俗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与他杰出的组织能力和学 科建设成就分不开。他努力使民俗学在大学内赢得一席之地。 并于1949 年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可授博士学位的民俗学专业。 与此同时, 他又在印地安纳大学筹建了独立的民俗学图书馆, 出 版民俗学丛书, 逐渐使印地安纳大学成为新的民俗学研究中心。
民俗学概论第二讲ppt课件
2020/4/18
.
34
• 孟姜女传说体现了民俗的传承性、变异性以及扩布性
• 历史的系统
• 雏形: 春秋《左传》,赞赏杞梁妻是知礼持重的将军夫人。 战国:民间歌哭习俗结合,杞梁妻成为一个善哭哀调因 而改变了国俗的民间歌唱家;出现哭倒城墙的说法。
• 成型: 唐代:逃役;后花园相遇;成亲;服役;千里寻夫;哭 倒长城;滴血认夫;安葬。
2020/4/18
.
9
• 有些民族的婚俗受政治的强迫干预发生重大改变。
• 清代以前,湘西土家族的婚姻实行传统婚俗。每年正 月初九,青年男女在摆手堂前跳摆手舞,自由结合。 另外土家还流行姑舅婚,姑妈的女儿必须嫁给舅舅之 子。俗话说“姑妈女,顺手娶”,“舅舅要,隔河 叫”。这些婚俗在雍正时期,由于实行“改土归流”, 采取强制措施,改变土家旧有的习俗。据《宝靖县志》 记载,禁止自由婚姻,规定婚娶一律要媒证,还要坐 轿子。当时官府还特意拨出银两,配置花轿,求租借 之用。
2020/4/18
.
51
• 耕作类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 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 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二月二,龙抬头,农家忙着修犁头。
2020/4/18
.
52
• 早在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 每年的二月初二要“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到周武王时,周武王更是在每年的二月初二举 行盛大仪式,亲率文武百官在这一天下地农耕。
• 到了父系社会以后,妇女的地位降低,部落出现了掠夺 婚形式。周代,随着社会制度逐渐完善,婚姻也有了具 体规定,出现了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 期、亲迎。婚礼的彩礼以牲畜为主,如古籍中有“婚以 牛聘”的说法,同时规定同姓不婚。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讲义)阶层性是指民俗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民俗也会因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四)历史性民俗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具有历史性。
民俗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民俗也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二、民俗的社会功能一)维系社会稳定民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可以通过传承、共享等方式,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从而维系社会稳定。
二)传承文化遗产民俗是一种传统文化遗产,通过传承可以使其得以保存和发扬光大,从而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三)促进文化交流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推动经济发展民俗文化在旅游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同时,民俗文化也可以成为一种文化产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民俗的审美功能,指民俗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6、娱乐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娱乐作用,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和疲劳,增强身心健康。
7、纪念功能民俗的纪念功能,指民俗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历史和文化记忆,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
8、经济功能民俗的经济功能,是指民俗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收入方面所起的作用,如节日庆典和民俗旅游等活动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审美功能是指民俗文化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影响。
民俗的审美功能与调节功能密切相关,民俗文化中的许多事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而且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间审美的意义。
在中国民俗学学派中,XXX先生的书最先讲到了民俗的构成和养成。
据XXX的理论所演化的各种书,都是很守旧而传统的东西,或者说创新度不大。
第一讲 民俗学概论
的“俗”概念的一般特点。
——《美国的民俗概念》
——民俗的分类
经济民俗:以民间传统的经济生产习俗、交易习 俗以及消费习俗为主要内容; 社会民俗:以家族、亲族、乡里村镇的传承关系、 习俗惯例为主要内容,其中社会往来、组织、生 活仪礼是重点,近来又扩展到都市民俗; 信仰民俗:以传统的迷信(如敬神驱鬼)与俗信 (如不再有迷信色彩而只余下祝吉贺喜意义的贴 春联)的诸事象为主要内容; 游艺民俗:以民间传统文化娱乐习俗为主要内容, 包括口头文艺活动,也包括传统竞技等在内。
驳、讥笑、嘲弄、绕口令、问候与送别用语、民间
言语(例如,俚语)、民间语源、民间比喻(例如, 洁白如雪)、民间隐喻(例如,从煎锅上跳入火
海)、名字(例如,绰号或地名)、民间诗歌——
从较长的民间史诗到儿童的韵语,如拍球歌、跳绳
歌、数手指脚指歌、哄小孩的歌、丢手绢歌(在游
戏中决定“它”会是谁)和儿歌。还有一些书写形 式的民间韵语,例如签名册上的诗句、墓志铭、厕 所文学(墙壁涂鸦)。一般的非言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俗学的理论框架
基础理论 应用民俗学 民俗史学(1、民俗发展史;2、民俗 学史) 民俗资料学(民俗资料的收集、整理、 保存等)
民民民民概 俗俗俗俗念 学的的学、 方分特的对 法类征社象 论 会、 功范 能围
基 础 理 论
等旅经法商心语宗文社 等游济律业理言教艺会 民民民民民民民民民 俗俗俗俗俗俗俗俗俗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课程作用
课程设置
课程定位
编导专业选修课 了解民俗文化 参与民俗学田野调查
课程目标
是什么? 职业技术课程 营销专业必修课 为什么? 怎么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民俗事项都有异文
▪ 有异文是民俗事项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 民俗事项传承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民俗事项 不可能只有一个文本,因为每一个人在讲述、 表演、模仿和重复某一种民俗事项时,都可 以说是一种再创造。
▪ 另外,随着地理环境、民族、语言、生活方 式、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差异,同一个 故事也会有众多的异文。
第二节 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国外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 民俗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发端于19世纪初
期的德国。 ▪ 民俗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格林兄弟。 ▪ 1806--1807年,格林兄弟开始搜集民间故事。 ▪ 1812年格林兄弟出版了《儿童和家庭故事》,
标志着民俗学学科的诞生。
▪ 真正的民俗学一词是1846年由汤姆斯首次提 出的。
▪ 1922年,北大创办了《歌谣周刊》,由周作 人、常惠、顾颉刚等人担任编辑。
▪ 1927年中山大学把《民间文艺周刊》改为 《民俗周刊》,由钟敬文、容肇祖、刘万章 等人任主编。
▪ 到1949年,中国民俗学研究已取得一定的 成果:故事研究方面,如顾颉刚的《孟姜女 故事研究》;歌谣方面,如董作宾的《看见 她》、顾颉刚《吴歌甲集》、钟敬文《歌谣 论集》等;神话方面,如茅盾《中国神话研 究》等。
▪ 三、民俗事项具有强烈的地方性
▪ 尽管一些民俗事项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都有异文,但如果把这些异文进行比较的话, 我们会发现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异文都反映出 了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 某个地区或民族的处世态度、价值观念等。
第四节 民俗的功能
▪ 一、娱乐性 ▪ 二、教育功能 ▪ 1、文化强化和保存功能 ▪ 鄂尔多斯婚礼歌 ▪ 2、强化人们的行为规范 ▪ 三、心理功能
▪ 一、神话
▪ 1、什么是神话
民俗学概论
第一章 民俗学概论
第一节 民俗与民俗学
▪ 一、什么是民俗
▪ 美国民俗学家邓迪斯采用排列的方式把所能想 到的各种民俗事项逐一排列出来:“民俗包括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笑话、谚语、谜语、 圣歌、咒语、祝辞、诅咒、誓言、辱骂词、驳 词、奚落词、戏弄词、祝酒词、饶口令、见面 或离别用语,还包括服饰、民间舞蹈、民间戏 剧、民间艺术、民间信仰、民歌、民间俗语、 民间命名、民间诗歌、民间游戏、民间刺绣图 案、街头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传统的召唤动物 或役使动物的声音等”。
第三节 民俗的特点
▪ 一、传统性 ▪ 民俗事项在很多方面来说,是一种实践,是
无法从书本上和正规教育中得到的,人们只 能通过生活中的耳濡目染、亲身经历、切身 体会、观察模仿来获得。在实践活动中,我 们承袭了这种文化传统,接受了这种生活习 惯,获得了这种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并不 自觉地成为这种文化的载体,把它传给一代 又一代。
第五节 民俗学的分类
▪ 关于民俗事项的分类,不同的学者分类的 方法也不一样。目前学术界一种较为普遍 的分类方法是把各种民俗事项分为三大类:
▪ 一、口头民俗:指的是以口头语言的形式 传播的民俗事项。口头民俗学可以分为三 种:
▪ 1、叙事民俗:即以散文叙事体的形式传播 的民俗事项。主要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 故事。
▪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陶立璠认为:
▪ 民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传承 的文化模式。它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即:1、 民俗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 2、民俗是靠口头和行为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 的;
▪ 3、民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 的文化模式,这种模式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 行为方式。
民 间 剪 纸
▪ 1831年,芬兰文学学会成立,可以说是世界 上第一个研究民俗学的学会。
▪ 1878年,英国民俗学会成立,并创办了第一 份民俗学杂志《民俗学刊》。
▪ 1888年,美国民俗学会成立。此后民俗学在 欧美各地普遍发展起来了。
▪ 二、中国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中国民俗学发端于20世纪初。
▪ 1918年2月,北大设立了“歌谣征集处”, 并在《北大日刊》上刊登了详细的《征集全 国歌谣简章》,这项工作开创了中国民俗学 研究的先河。
民俗吉祥
旗 袍
民
▪ 《看见她》 ▪ 野鹊子叫喳喳,新女婿到了丈母家。妻
歌 哥留来小舅子拉,丈母奶奶让回家,先
民 是酒来后是菜,后窑洞里瞅见她,白格
谣
生生脸脸眉毛弯,走上前来软格摆软格 摆,打了一个趔趄,奴的乖乖。
▪ 《看见她》
▪ 东边来了一位小学生,辫子拖到脚后跟,骑 花马,坐花轿,坐到丈人家。丈人丈母不在 家,帘子背后看见她。金簪子,玉耳挖,雪 白脸,定粉擦,雪白手,银指甲,大红棉袄 绣兰花,天青背心蝴蝶花,百裾裙子海棠花, 大红缎鞋四面花。我回家,告诉妈:卖田卖 地来娶她。
▪ 三、物质民俗:是指以有形的,可以看得 到的物质的形式传播的民俗事项。主要包 括民间建筑、民间美术(剪纸、年画、泥 塑、风筝等)、民间服饰、民间饮食等。
第六节 口头民俗学
▪ 口头民俗学就是以口头形式流传和保存的 民俗事项,主要包括叙事民俗学(神话、 故事和传说)、语言民俗学(谚语、谜语、 俗语词、歇后语等)和音韵民俗学(民歌、 民谣、故事歌、史诗等)。
▪ 2、俗语民俗:指的是以口头短语,或者是 一句或几句话,或者是一些描述性的词汇 的形式传播的民俗事项。主要包括谚语、 俗语词、谜语、绕口令、咒语、誓言等。
▪ 3、音韵民俗:指的是以有节奏、有韵律或有音 乐伴奏的语言形式流传的民俗事项。包括民歌、 民谣、故事歌、口头史诗、民间音乐等。
▪ 二、风俗民俗:是以传统的风俗和习惯的形式 传播的民俗事项。主要包括民间节日、民间信 仰、游戏、具有某种意义的手势或姿势、民间 舞蹈、民间戏剧等。
民间舞蹈 民间命名 民间医药 绕口令 四和十 民间辱骂词 民间誓言
▪ 二、什么是民俗学
▪ 民俗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俗事 项的学问。这种民俗事项往往表现为一种传 统的文化模式,供人们模仿和传承。
▪ 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 史学有着紧密的关系,但它是社会科学领域 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学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