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家兔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

2. 掌握家兔失血性休克的实验操作方法。

3. 观察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休克是指机体在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情况下,由于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失血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引起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新西兰纯种白兔(体重2.0-2.5kg)3只。

2. 实验仪器: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血压计、生理盐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钙、葡萄糖、乳酸林格氏液等。

3. 实验药品:20%乌拉坦、利多卡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25U/ml肝素溶液、1%普鲁卡因,7.5%高渗盐水、5%葡萄糖、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佩尔(乌拉地尔),硝酸甘油注射液。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3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只。

2. 实验步骤:(1)麻醉:采用20%乌拉坦(5ml/kg体重)进行全身麻醉。

(2)手术:将家兔仰卧固定,常规消毒后,在颈部暴露颈动脉,用动脉夹阻断血流,然后切开皮肤,分离颈动脉,插入动脉导管,连接血压计。

(3)失血性休克诱导:采用快速失血法,即在2分钟内使家兔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30%。

(4)观察指标:观察家兔失血性休克发生后的临床表现,如心率、血压、呼吸、精神状态等。

(5)治疗:分别给予3组家兔不同的治疗方法:A组:给予生理盐水(5ml/kg体重)静脉滴注,作为对照组。

B组:给予肾上腺素(0.01mg/kg体重)静脉注射,作为治疗组。

C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0.1mg/kg体重)静脉注射,作为治疗组。

(6)观察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家兔的临床表现,如心率、血压、呼吸、精神状态等。

五、实验结果1. 家兔失血性休克发生后的临床表现:家兔失血性休克发生时,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

休克_实验报告

休克_实验报告

1. 了解休克的定义、分类及病理生理变化。

2. 掌握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方法。

3. 观察失血性休克对机体的影响,包括心、肺、肝、肾等器官的功能变化。

4. 探讨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3只,体重2.5kg左右。

2. 实验器材:手术器械、生理盐水、肝素、无创血压计、心电图机、显微镜等。

3. 实验药品:戊巴比妥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三、实验方法1. 家兔麻醉:将家兔置于实验台上,采用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剂量为40mg/kg,静脉注射。

2. 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将麻醉后的家兔仰卧固定,剪去腹部手术野被毛,暴露腹主动脉,用无创动脉夹阻断血流,剪断腹主动脉,收集血液,造成失血性休克。

3. 观察指标:(1)血压:采用无创血压计测量失血前后及治疗后的血压变化。

(2)心电图:采用心电图机记录失血前后及治疗后的心电图变化。

(3)血液指标:采集血液,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4)器官功能:观察心、肺、肝、肾等器官的功能变化,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肝肾功能等。

4. 治疗方法:(1)补充血容量: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注射,维持血容量。

(2)血管活性药物: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3)肾上腺素:给予肾上腺素,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1. 血压:失血后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2. 心电图:失血后出现心律失常,治疗后心律失常得到改善。

3. 血液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在失血后明显下降,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

4. 器官功能:失血后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治疗后器官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五、讨论1. 休克是机体在急性循环障碍时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包括心、肺、肝、肾等器官的功能受损。

失血性休克是休克常见类型之一,主要由失血引起。

2. 在本实验中,通过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了失血对机体的影响,包括血压、心电图、血液指标、器官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实验一: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建立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便探究该病情的发生机制及抢救
措施。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材料均来自成年雄性家兔,共有15只,体质量均为2.5
kg左右,每只家兔体内取得150 ml鲜血,并以此构建失血休克模型,放置于恒温器中保
持恒温,监测家兔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理指标。

实验结果:按照实验设定,放血完毕后,家兔的体表温比刚开始实验时期降低了 1.2℃以上,血氧饱和度下降到80-90%以下,而心率却急剧上升到160-170次/分钟之外,家兔
还出现了瘙痒、抽搐、呕吐等典型症状,明显发现其已经进入失血性休克状态。

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可供今后失血性休克研究及抢救策略
研究使用。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考察用于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抢救策略的有效性,并找出最佳的
抢救方案。

实验材料和方法:经过安置好各个参数后,按照实验设计,将15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对照组、抗血清组、血液制品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抢救治疗,比较形成失
血性休克的家兔休克恢复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1个小时的抢救,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的生理指标有显著改善。

其中,血液制品组的体表温降幅最低,血氧饱和度下降最小,心率最低,可见血液制品组的抢救
措施最为有效。

结论:本次实验证实,在家兔失血性休克抢救中,最佳抢救方案应该采用血液制品抢救,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范文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范文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范文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制作及治疗实验目的:制作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家兔血压、心率、呼吸和微循环的变化,进一步理解休克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措施实验对象:家兔,体重1.92kg实验器材与药品:1、器材:兔用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静脉输液装置、动脉和静脉插管各一、三通管、注射器(20,5,1ml)、显微镜、手术线、纱布2、药品:20%乌拉坦、1%肝素、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实验步骤:1、抓取家兔并称重,取20%乌拉坦9.6ml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2、待家兔四肢张力降低,无抵抗,角膜反射消失后,在兔手术台进行牢靠固定并备皮,备皮部位:颈部与腹部3、做颈部正中切口5cm,分层剪开,分离右侧颈外静脉和左侧颈总动脉,小心游离血管3-4cm,在血管的两端穿线备用4、经耳缘静脉注入1%肝素2ml抗凝5、颈外静脉插管:先夹闭近心端,再结扎远心端,用眼科剪向近心端作V形切口,向近心端插管3-4cm,NS维持,5-10滴/min6、颈总动脉插管:先结扎远心端,再夹闭近心端,用眼科剪向近心端作V形切口,向近心端插管3-4cm7、腹部正中切口6-8cm,拉出一段肠系膜(不取盲肠肠系膜),固定于显微镜下观察微循环8稳定5min,记录此状态下BP、HR、R、微循环;然后静脉推注NEO.Iml,观察此时BP、HR、R、微循环的变化并记录9、颈总动脉放血10%(约13ml),稳定约5min,观察此时BP、HR、R、微循环的变化并记录;继续放血至25%(约35ml),稳定约5min,观察此时BP、HR、R、微循环的变化并记录;然后静脉推注NEO.Iml,观察此时BP、HR、R、微循环的变化并记录10、NE0.25ml,用NS稀释至20ml,静脉滴注,并全血回输,观察此时BP、HR、R、微循环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状态r、参数BP(mmHg)HR(次/min)R(次/min)微循环变化正常状态106190血流量及流速正常推注NE0.1ml11723254血管收缩,血流加速放血10%9222056血流量及流速变化不明显放血25%4617046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推注NE0.1ml56176血管进一步收缩,流速加快,流量减少全血回输6015844血管舒张,开始充盈分析讨论:正常状态下,推注NEO.Iml后,与心脏的(31受体结合,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与肠系膜血管a受体结合,使肠系膜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加快。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家兔在不同程度失血后对身体机能的影响及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实验方法:
1.实验前令家兔空腹24小时,保证实验数据更精确。

2.选取5只体重相近的家兔,用异丙酚进行麻醉。

3.将家兔置于手术台上,消毒操作后进行切腹手术,暴露血管并取血。

4.分别在实验一组、实验二组、实验三组、对照组分别取血量为7ml,10ml,13ml,无取血。

5.在实验过程中检查家兔的心率及呼吸率,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血压,心率等数据。

实验结果:
1.实验一组:取血量为7ml,失血后家兔发生心悸、呼吸急促、体温下降等症状,心率加快,下降到了96次/分钟。

4.对照组:没有进行任何失血处理,心率平稳,保持在120次/分钟左右。

1.家兔失血量较小时,如7ml左右,心率下降速度较慢,家兔出现的症状也较轻。

2.家兔失血量逐渐增大,呼吸急促、体温下降等症状逐渐显露,瞳孔扩大等症状也逐渐出现。

3.家兔失血量逐渐增大,心脏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4.对照组的数据表明,不进行失血处理的家兔的心率较稳定,生命体征不受任何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失血性休克对家兔身体的严重危害。

家兔失血量逐渐增大,症状逐渐加重,甚至会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在医学实践中,我们应当全面掌握失血性休克的处理方法,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TL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TL

淤 血 缺 氧 期 : 灌多于流,血液淤滞 组织灌流状态 组织细胞淤血性缺氧
二、休克难治期
微循环的改变
二、休克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
微循环衰竭期 : 不灌不流,血液高凝 组织灌流状态 组织细胞无血供
【实验步骤】
• 一、术前准备 • 1、称重 • 2、麻醉 • 药品:25%乌拉坦溶液 • 用量:4ml/kg • 途径:耳缘静脉注射 • 3、固定 • 4、手术(颈部、腹部、左侧腹股沟)
乱及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一、休克的病因
失血与失液 hemorrhagic shock
创伤 traumatic shock 过敏 anaphylactic shock 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cardiogenic shock
烧伤 burn shock
感染 infectious shock 强烈神经刺激 neurogenic shock
正常
6---10
早期加 深加快, 35---45 放血后 晚期呼 吸抑制 回升, 未达到 正常水 平
减少
减慢
减少(0-4)
抢救后
减慢
增加
减小, 未恢复 有所增 但未恢 到正常, 加,但 复至正 仍然很 未恢复 常 慢 到正常
思考题目
• • 急性大量失血是如何引起休克发生的? 为什么输回所失的全部血液后家兔血压仍 未能恢复至原来的水平?
以失血性休克为例,按照休克的发展过程分为三期: Ⅰ期: 休克的代偿期
Ⅱ期: 休克的进展期 Ⅲ期: 休克的难治期
一、休克的代偿期
微循环的改变
一、休克的代偿期(缺血性缺氧期)
缺 血 缺 氧 期 :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组织灌流状态 组织缺血、缺氧

机能学实验病理生理学部分-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机能学实验病理生理学部分-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9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评分实验目的: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制备并观察其表现,了解高晶高胶液体对家兔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

实验原理:采用对家兔股动脉处放血的方法,10min内使MAP(平均动脉压)降至5.33kPa (40mmHg),并维持20 min,此时放血量已经达到20%以上,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利用解剖显微镜动态观察肠系膜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再采用高晶高胶液进行扩容治疗,观察其对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作用。

实验动物:家兔,2-3kg实验设备与试剂:动物秤,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储血瓶,烧杯,注射器(20ml,10ml,5ml),血压换能器,呼吸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体温计,针头,血管插管,动脉夹,输液装置,棉线若干,纱布。

25%乌拉坦,肝素,生理盐水,微循环灌流液,7.5%氯化钠与6%低分子右旋糖酐混合液(即高晶高胶液)。

实验步骤:1、分组:生理盐水治疗组、高晶高胶液治疗组。

2、取正常家兔,称重后于耳缘静脉注射25%乌拉坦(4ml/kg体重),使家兔全身麻醉。

3、将实验兔固定于操作台,颈部备皮,手术暴露气管和颈总动脉,分别与呼吸描记装置和压力传感器连接,使用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记录MAP、Ps-d、HR。

4、在左侧股三角区域触及股动脉后,沿动脉行走方向做长约2cm的切口,插入长度约为40cm股动脉导管至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处,插入深度约为20cm,导管外端连接三通管,一侧同输液瓶相连后,缓缓输入生理盐水(5-8d/min)以保持导管及静脉通畅,一侧经压力传感器与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连接,记录CVP。

5、在剑突下方1.5cm处向下沿正中线做长约5cm的腹正中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找出一段游离度较大的小肠肠袢,轻轻拉出,置于微循环灌流盒内,用解剖显微镜观察肠系膜微循环情况。

6、将温度计插入直肠,测体温。

7、记录各项指标后,降低储血瓶,松动动脉夹,快速从左股动脉放血,10min内使MAP 降低至40mmHg,并维持20min,记录各项指标及储血瓶内血量。

休克实验报告分析

休克实验报告分析

一、实验背景休克是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因素刺激后,由于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组织器官血液灌流不足,引起全身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为了深入了解休克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模型,观察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并探讨其治疗策略。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成年家兔,体重2.0-2.5kg,雌雄不限。

2. 实验分组:将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治疗组(阿拉明组、多巴胺组)。

3. 实验操作:(1)对照组:仅进行麻醉和固定操作。

(2)失血性休克组:麻醉后,经耳缘静脉注射50U/ml肝素,待肝素起效后,采用股动脉插管抽取一定量的血液,造成失血性休克模型。

(3)治疗组:阿拉明组:在失血性休克模型建立后,给予阿拉明治疗。

多巴胺组:在失血性休克模型建立后,给予多巴胺治疗。

4. 观察指标:(1)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2)动脉血气分析、乳酸、尿素氮等生化指标。

(3)组织灌流情况。

(4)脏器功能变化。

三、实验结果1. 生命体征变化:失血性休克组动物血压、心率明显降低,呼吸浅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治疗组动物血压、心率较失血性休克组明显升高,呼吸平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 生化指标变化:失血性休克组动物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降低,乳酸、尿素氮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治疗组动物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较失血性休克组明显升高,乳酸、尿素氮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3. 组织灌流情况:失血性休克组动物皮肤、黏膜苍白,四肢厥冷,组织灌流不足。

治疗组动物皮肤、黏膜色泽逐渐恢复正常,四肢温暖,组织灌流得到改善。

4. 脏器功能变化:失血性休克组动物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功能受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治疗组动物器官功能较失血性休克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医学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作者:Aspirin实验日期:2013年12月18日院系: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实验题目】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目的】1.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2.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3.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方案【实验原理】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

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

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或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中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衰竭期)。

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0kg以上)2.器材与药品器材:兔手术台、婴儿秤、兔用器械1套、动脉导管、三通管、气管插管、体温计、注射器(1ml、10 ml 、50 ml)、输液装置、丝线(7#、1#)、纱布、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药品:25%乌拉坦溶液、肝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3.方法与步骤①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25%乌拉坦溶液按4ml/kg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减去手术部位被毛。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报告

【摘要】1.目的:复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表现及循环变化;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及救治方法;了解失血性休克抢救。

2.方法:第二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第四章动物实验技术。

3.结果:少量放血时,家兔血压及呼吸下降,但是在短时间内回升;大量放血时(45ml),血压、呼吸下降较快且自我恢复能力降低;进行输血输液等治疗措施后,大致恢复正常。

4.结论:少量失血,机体的自身代偿作用可以使血压恢复正常;失血过多,机体会发生失代偿作用;经输血输液等治疗后,血压可恢复基本正常。

【关键词】休克;失血性休克;微循环【Abstract】1. Purpose: copy rabbit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model; Observe the rabbit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performance and circulation of change; Discusses the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Understand the rescue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2.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microcomputer biological signal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the fourth chapter animal experiment technology. 3. The result: a few bloodletting, blood pressure and breath of decline, but in a short time, rebounded, A large bloodletting (45 ml), blood pressure, respiratory decline faster and self recover capacity reduction; Intravenous treatment measures for a blood transfusion, roughly returned to normal. 4. Conclusion: a small amount of blood, the body's own compensatory function can make blood pressure returned to normal; Excessive blood loss, the body will happen decompensated role; The blood transfusion intravenous treatment, blood pressure may restore basic normal.【Key Word】Shock;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microcirculation1实验材料对象:家兔;实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肝素,生理盐水;实验仪器:铁架台,婴儿秤,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剪1把,止血钳,镊子,兔手术台,注射器及针头,血管插管,动脉夹,血压换能器,输液装置,照明灯,棉线若干,纱布;2实验方法实验装置与连接:①将压力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架上,使换能器的位置尽量与实验动物的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引言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失血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无法维持正常体循环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理状态。

该病理条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动物家兔模型,研究失血性休克的发生过程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本实验选用3只健康雄性家兔(品系:新西兰白兔),体重均在2.5-3.0kg之间。

实验分组将3只家兔随机分为以下两组:1.实验组(n=2):给予家兔产生失血性休克的处理2.对照组(n=1):不进行任何处理,作为对照实验过程1.家兔饭前禁食12小时,但可以自由饮水。

2.每只家兔在实验前进行术前准备,包括固定家兔以及检查基础生理指标。

3.实验组的家兔进行1.5 mL/kg的大量出血处理,同时监测动脉血压、心率、血液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

4.对照组的家兔不进行任何处理,只进行基础指标的监测。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动脉血压、心率、血液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p值小于0.05视为统计学意义。

结果实验组中,家兔在大量出血后,动脉血压和心率明显下降,血液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

对照组中,这些指标变化不明显或无明显变化。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指标实验组(n=2)对照组(n=1)动脉血压(mmHg)78.5 95.2心率(次/min)110 92血液氧饱和度(%)86 95血红蛋白浓度(g/dL)7.2 9.5经过统计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动脉血压、心率、血液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本实验以家兔模型进行失血性休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量出血后,家兔的动脉血压和心率会明显下降,血液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也会显著降低。

这些结果与临床上的失血性休克表现一致,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然而,实验结果仅仅是初步验证了家兔模型在失血性休克研究中的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并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2. 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休克时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3. 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及救治措施。

二、实验原理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机体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

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超过总血量的20%以上时,极易导致急性循环障碍,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不足,即休克的发生。

根据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期或缺血性缺氧期);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期或淤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微循环衰竭期或DIC期)。

但依失血程度及快慢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只,体重2.0-2.5kg;2. 仪器:电子秤、血压计、心电图机、呼吸机、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生理盐水、肝素钠、阿拉明、多巴胺等。

四、实验方法1. 动物分组:将2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

2. 实验过程:(1)A组:首先对家兔进行麻醉,麻醉成功后,打开胸腔,暴露心脏,用针头刺破心脏,使家兔出现失血性休克。

观察并记录家兔血压、心率、呼吸、微循环等变化。

(2)B组:仅进行麻醉和暴露心脏,不进行失血性休克处理。

3. 休克抢救:(1)首先进行止血,对出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2)补充血容量,通过静脉输液通道输注生理盐水。

(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阿拉明和多巴胺,观察并记录血压、心率、呼吸、微循环等变化。

4. 实验结束:观察家兔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恢复正常,则实验结束。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报告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报告

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报告失血性休克及抢救[目的]1.学习动脉插管测量和记录动脉血压并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2.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并分析抢救措施。

[动物] 家兔,体重2.5~3.5kg,性别不拘。

[药品] 20%乌拉坦、1%普鲁卡因、0.9%氯化钠注射液、125U/ml 肝素溶液、7.5%高渗盐水、5%葡萄糖、低分子量右旋糖苷、氨茶碱、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地塞米松、多巴胺、酚妥拉明、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器材] 手术器械,注射器(1ml、5ml、10ml),动脉插管,压力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机。

针头(9 号、16 号)、头皮针、动脉导管、气管插管、兔手术台、听诊器、压力换能器、HX200 型呼吸流量换能器、RM6240 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输血输液装置、微循环观察装置。

[方法]1. 仪器安装、调试将压力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架上,其位置应与仰卧家兔心脏在同一平面,输出线连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在电脑的实验软件中找到循环系统,进入系统的实验信号记录状态,调节仪器参数。

2.家兔麻醉及实验前准备家兔称重后耳缘静脉缓慢推注20%乌拉坦5ml/kg 体重。

静推麻醉药品速度不要太快,同时观察家兔的结膜反射、瞳孔大小、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

待动物麻醉后,将其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固定四肢,用棉绳钩住门齿,将绳拉紧并缚于兔台铁柱上。

①分离颈总动、静脉及颈部神经:手术局部剪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6-8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颈总动脉、颈静脉、迷走神经,用玻璃分针仔细分离右侧神经,穿细线。

②分离股动脉:剪去腹股沟内侧被毛,分离一侧股动脉,做动脉插管,以备放血用。

③分离气管:分离气管,做气管插管,插管一端连接呼吸流量换能器。

④暴露小肠襻:在腹部左侧距中线5cm 处剪毛,做长度约6cm 的纵行切口,打开腹腔。

将小肠襻置于微循环观察盒内,利用医学图象分析系统,打开微循环测量项,通过计算机采集图象,观察失血前后微循环变化。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研究分析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研究分析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医学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作者:Aspirin实验日期:2013年12月18日院系: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实验题目】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目地】1.复制失血性休克地动物模型2.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地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3.了解失血性休克地抢救治疗方案【实验原理】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地,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地全身性病理过程.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地病因.休克地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引起地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地出血等,超过总血量地25%~30%,超出机体代偿地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地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或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中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衰竭期).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地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地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对失血性休克地治疗,首先强调地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地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0kg以上)2.器材与药品器材:兔手术台、婴儿秤、兔用器械1套、动脉导管、三通管、气管插管、体温计、注射器(1ml、10 ml 、50 ml)、输液装置、丝线(7#、1#)、纱布、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药品:25%乌拉坦溶液、肝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3.方法与步骤①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25%乌拉坦溶液按4ml/kg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减去手术部位被毛.②颈部手术从甲状软骨向下作5cm长地颈正中切口,分离右侧颈外静脉、左侧颈总动脉和气管,穿线备用.③启动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选择“失血性休克”实验配置.④插管及心电地描记左侧颈总动脉插入与相应换能器相连地颈动脉导管(预先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描记血压曲线;右侧颈外静脉插入与相应换能器相连地静脉导管(预先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深约5cm,描记中心静脉压曲线;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换能器,描记呼吸曲线;按要求分别将白、红、黑色心电电极放置于动物地左后肢、右前肢和右后肢皮下,描记心电波形.⑤肝素化处理按10mg/kg剂量,经颈外静脉输入肝素作肝素化处理.【观察项目】1.观察家兔皮肤黏膜颜色、肛温、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呼吸等一般生理指标.2.休克模型复制打开三通开关,使血液从颈总动脉流入含少量肝素抗凝地50ml注射器内,一直放血使血压(平均动脉压)下降并稳定在40mmHg水平,15~20min 后观察失血后动物各项生理指标地变化.3.抢救治疗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按1:1配置地混合液.抢救过程中注意观察各项生理指标是否逐渐恢复正常.【注意事项】1.麻醉深浅要适度,麻醉过浅,动物疼痛,可致神经源性休克;过深则抑制呼吸.动、静脉导管事先用生理盐水充盈,排除空气,导管插入后,经颈外静脉推入肝素作肝素化处理,放血后也应及时往动脉导管内推注肝素生理盐水以免血液凝固.输液时应注意三通管地使用,输液装置只能单向与静脉导管相通,不能在输液地同时测中心静脉压.要观察中心静脉压,需关闭输液通道,使换能器与静脉导管单向相通.同样,放血地同时亦不可测血压.4.放出来地血要顺着瓶壁流入输液瓶,尽量减少红细胞地损伤.【实验结果】1.三次观察家兔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如表1所示:表1. 家兔正常各项生理指标观察指标呼吸(次/分)平均动脉压1(mmHg)中心静脉压2(mmHg)肛温(℃)心率(次/分)口唇黏膜颜色放血前37 122.05 0.60 36.1 246 淡粉红放血后36 46.85 0.10 35.1 242 青紫抢救后49 108.58 -0.03 <35.0 202 青紫稍转淡粉注:1.实验过程中造成家兔失血较多,可能对平均动脉压地测定值产生影响;2. 由于实验操作等各方面原因,使得本组右侧颈外静脉导管插管失败,故本组数据并未得到.参考班级其他实验组中心静脉压数据进行讨论分析;3.在截图过程中,可能造成实验数据变化在图线上显示不明显.4.在测抢救后家兔肛温过程中,家兔排出大量透明尿液.2.放血前、放血后及抢救后,家兔血压曲线、呼吸曲线及心电波形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实验讨论】1.当血压降至40mmHg以后,停止放血,可以观察到血压有所回升,为什么?停止放血之后,机体处于休克代偿期,血量可适当恢复,心率加快,血压有所回升.其机制为:(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①使大多数器官地阻力血管收缩,在心输出量减少地情况下,来维持动脉血压接近正常值.调节各器官地血流量分布来维持脑和心脏地供血;②容量血管收缩,使回心血量不致下降太多,维持一定地心输出量;④心率明显加快.(2)毛细血管处组织液重吸收增加: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收缩,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地比值增大,故组织液地回流多于生成,使血浆量有所恢复,血液被稀释.(3)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生成增加,通过缩血管作用既促进肾小管对Na+和水地重吸收,有利于血量地恢复.2.失血性休克时各观察指标变化地机制是什么?(1)呼吸变化地机制:①大量失血,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外周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管内气体交换加强,血氧分压降低,使颈动脉体缺氧性兴奋,呼吸频率加快.②大量失血后,肺动脉压降低,通气血流比值降低,肺泡无效腔增大,使肺代偿性通气减弱.综合考虑:大量失血时,神经-体液调节较为敏感,主要是交感神经起作用,引起呼吸地加深加快.(2)血压变化地机制:①停止放血后,血压有所回升,其机制同讨论1中(1)(2)(3)所述;②大量放血时,血容量急剧下降,有效地循环血量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平均动脉压下降,加之压力感受器反射活动减弱,引起交感神经强烈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有效血压灌流量不足,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进一步减少,血压下降,超越机体地代偿能力,造成失血性休克.(3)肛温变化地机制:①大量失血时,机体交感、肾上腺活性增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腹腔内脏和体表小血管收缩,产热减少;②大量扩容治疗时,输入低温液体,体热丧失.综合考虑,失血性休克时,机体体温下降,随时间推移,体温进行性下降,以致低温地发生.(4)心率变化地机制:代偿性加快机制:循环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排出量降低,平均动脉压降低,引起心血管反射,抑制迷走神经,刺激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减少,对M受体兴奋作用降低,负变时作用减弱,而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激活β1受体,产生正变时作用,因此心率代偿性加快.(5)口唇粘膜颜色变化机制:由于大量失血,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外周循环血液流速缓慢,淤滞,使毛细血管内血液与组织气体交换增多,血液含氧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增多,造成紫绀.3.失血性休克地抢救原则及措施是什么?采用地是何种治疗方案?效果如何?其机制是什么?(1)失血性休克地抢救原则是:及时尽早.可采取地措施是:迅速补充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合理应用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2)采用扩充血容量(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按1:1配置地混合液),血压急剧回升至正常值水平.机制是: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按1:1配置地混合液,即补充血容量,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增加,组织灌流改善,血压恢复.①输液地原因:大量快速补液可以充分补足钠晶体溶液.由于在休克时微循环内血流迟缓,血液粘稠度成倍增加,此时如先输血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重微循环障碍;先输入晶体溶液,能使微循环地血液粘稠度下降,有利于增加微循环地血液.②自身输血可快速恢复血容量,恢复血压.综合考虑,回输原血与生理盐水地混合液可以更好地达到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地目地.【实验结论】1.家兔快速(15min)大量失血超过机体总血量地25%~30%后,可造成失血性休克,但通过代偿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血压适当回升.2.补充血容量(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按1:1配置地混合液)可使血压上升至正常水平,达到治疗失血性休克地目地.【参考文献】[1]龚永生,陈醒言.医学机能实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2-113[2]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5-237[3]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5-158[4]胡蓉,正江.血性休克病人地体温下降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0):358[5]翟光维,邢彩霞.失血性休克地液体复苏[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4):70-72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TIrRG。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报告

--------------------- 精选公文范文------------------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实验报告篇一:休克实验报告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人员5 人第2 组班一、实验目的1. 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少量失血和大量失血对家兔动脉血压、心率、皮肤和粘膜颜色的影响。

探讨其发生机制。

2. 用颈外静脉输血和输液的方法抢救失血性休克,观察抢救过程中家兔动脉血压、心率、皮肤和粘膜颜色的变化。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器械:兔手术台,常规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动脉插管,电刺激连线,血压换能器,三通管,铁架台,棉线,纱布实验仪器:电脑,RM6240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精选公文范文----------实验药品:20%氨基甲酸乙酯,肝素,生理盐水/10g三、实验对象家兔1 只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四、实验步骤1、仪器调试:首先打开电脑,选择MedLab 生物信号处理系统;从第1、2、3 通道中选择1 个通道,记录动脉血压。

其次将血压换能器连接线与相应的通道相连,检查换能器是否正常,加肝素溶液排除空泡,先清零,血压0mmH2、家兔称重、麻醉和固定取家兔一只,称重:,用20%氨基甲酸乙酯以5ml /Kg (体重), 耳缘静脉缓慢注射麻醉, 共注射14ml, 至呼吸深而慢、反射迟钝(角膜反射、夹肢反射)为止。

把兔子以背位固定法固定。

3、麻醉起效后手术颈部手术——左颈总动脉、右颈外静脉、右颈总动脉插管------- 精选公文范文----------23(1)颈部备皮,作颈部,正中 3~5cm 切口,左右颈总动脉分离,穿线标记,备用。

(2)左颈总动脉插管术 --- 测血压 动脉插管及换能器肝素化,左颈总 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动脉夹夹闭, 动脉前壁倒 “V ”切口动脉插管插入, 结扎 固定。

放开动脉夹记录正常动脉血压。

( 3)右颈外静脉插管术 —输血输液排掉输液管中的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
——《医学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作者:Aspirin
实验日期:2013年12月18日
院系:第一临床医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
【实验题目】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
【实验目的】
1.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
2.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
3.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方案
【实验原理】
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

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

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或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中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衰竭期)。

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家兔(体重2.0kg以上)
2.器材与药品
器材:兔手术台、婴儿秤、兔用器械1套、动脉导管、三通管、气管插管、体温计、注射器(1ml、10 ml 、50 ml)、输液装置、丝线(7#、1#)、
纱布、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药品:25%乌拉坦溶液、肝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
3.方法与步骤
①麻醉固定
家兔称重后,25%乌拉坦溶液按4ml/kg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减去手术部位被毛。

②颈部手术
从甲状软骨向下作5cm长的颈正中切口,分离右侧颈外静脉、左侧颈总动脉和气管,穿线备用。

③启动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选择“失血性休克”实验配置。

④插管及心电的描记
左侧颈总动脉插入与相应换能器相连的颈动脉导管(预先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描记血压曲线;右侧颈外静脉插入与相应换能器相连的静脉
导管(预先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深约5cm,描记中心静脉压曲线;气管
插管,连接呼吸换能器,描记呼吸曲线;按要求分别将白、红、黑色心
电电极放置于动物的左后肢、右前肢和右后肢皮下,描记心电波形。

⑤肝素化处理
按10mg/kg剂量,经颈外静脉输入肝素作肝素化处理。

【观察项目】
1.观察家兔皮肤黏膜颜色、肛温、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呼吸等一般生理
指标。

2.休克模型复制
打开三通开关,使血液从颈总动脉流入含少量肝素抗凝的50ml注射器内,一直放血使血压(平均动脉压)下降并稳定在40mmHg水平,15~20min 后观察失血后动物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3.抢救治疗
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按1:1配置的混合液。

抢救过程中注意观察各项生理指标是否逐渐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
1.麻醉深浅要适度,麻醉过浅,动物疼痛,可致神经源性休克;过深则抑制呼
吸。

2.动、静脉导管事先用生理盐水充盈,排除空气,导管插入后,经颈外静脉推
入肝素作肝素化处理,放血后也应及时往动脉导管内推注肝素生理盐水以免血液凝固。

3.输液时应注意三通管的使用,输液装置只能单向与静脉导管相通,不能在输
液的同时测中心静脉压。

要观察中心静脉压,需关闭输液通道,使换能器与静脉导管单向相通。

同样,放血的同时亦不可测血压。

4.放出来的血要顺着瓶壁流入输液瓶,尽量减少红细胞的损伤。

【实验结果】
1.三次观察家兔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家兔正常各项生理指标
观察指标
呼吸
(次/分)
平均动
脉压1
(mmHg)
中心
静脉压2
(mmHg)
肛温
(℃)
心率
(次/分)
口唇黏
膜颜色
放血前37 122.05 0.60 36.1 246 淡粉红放血后36 46.85 0.10 35.1 242 青紫
抢救后49 108.58 -0.03 <35.0 202 青紫稍转淡粉
注:1.实验过程中造成家兔失血较多,可能对平均动脉压的测定值产生影响;
2. 由于实验操作等各方面原因,使得本组右侧颈外静脉导管插管失败,故本组数据并未得到。

参考班级其他实验组中心静脉压数据进行讨论分析;
3.在截图过程中,可能造成实验数据变化在图线上显示不明显。

4.在测抢救后家兔肛温过程中,家兔排出大量透明尿液。

2.放血前、放血后及抢救后,家兔血压曲线、呼吸曲线及心电波形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
【实验讨论】
1.当血压降至40mmHg以后,停止放血,可以观察到血压有所回升,为什么?
停止放血之后,机体处于休克代偿期,血量可适当恢复,心率加快,血压有所回升。

其机制为:
(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①使大多数器官的阻力血管收缩,在心输出量减少的情况下,来维持动脉血压接近正常值。

调节各器官的血流量分布来维持脑和心脏的供血;②容量血管收缩,使回心血量不致下降太多,维持一定的心输出量;④心率明显加快。

(2)毛细血管处组织液重吸收增加: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收缩,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的比值增大,故组织液的回流多于生成,使血浆量有所恢复,血液被稀释。

(3)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生成增加,通过缩血管作用既促进肾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有利于血量的恢复。

2.失血性休克时各观察指标变化的机制是什么?
(1)呼吸变化的机制:
①大量失血,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外周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
管内气体交换加强,血氧分压降低,使颈动脉体缺氧性兴奋,呼吸频率加快。

②大量失血后,肺动脉压降低,通气血流比值降低,肺泡无效腔增大,使肺代偿性通气减弱。

综合考虑:大量失血时,神经-体液调节较为敏感,主要是交感神经起作用,引起呼吸的加深加快。

(2)血压变化的机制:
①停止放血后,血压有所回升,其机制同讨论1中(1)(2)(3)所述;
②大量放血时,血容量急剧下降,有效的循环血量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平均动脉压下降,加之压力感受器反射活动减弱,引起交感神经强烈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有效血压灌流量不足,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进一步减少,血压下降,超越机体的代偿能力,造成失血性休克。

(3)肛温变化的机制:
①大量失血时,机体交感、肾上腺活性增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腹腔内脏和体表小血管收缩,产热减少;
②大量扩容治疗时,输入低温液体,体热丧失。

综合考虑,失血性休克时,机体体温下降,随时间推移,体温进行性下降,以致低温的发生。

(4)心率变化的机制:代偿性加快
机制:循环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排出量降低,平均动脉压降低,引起心血管反射,抑制迷走神经,刺激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减少,对M受体兴奋作用降低,负变时作用减弱,而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激活β1受体,产生正变时作用,因此心率代偿性加快。

(5)口唇粘膜颜色变化机制:
由于大量失血,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外周循环血液流速缓慢,淤滞,使毛细血管内血液与组织气体交换增多,血液含氧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增多,造成紫绀。

3.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原则及措施是什么?采用的是何种治疗方案?效果如何?
其机制是什么?
(1)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原则是:及时尽早。

可采取的措施是:迅速补充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合理应用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2)采用扩充血容量(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按1:1配置的混合液),血压急剧回升至正常值水平。

机制是: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按1:1配置的混合液,即补充血容量,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增加,组织灌流改善,血压恢复。

①输液的原因:大量快速补液可以充分补足钠晶体溶液。

由于在休克时微循环内血流迟缓,血液粘稠度成倍增加,此时如先输血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重微循环障碍;先输入晶体溶液,能使微循环的血液粘稠度下降,有利于增加微循环的血液。

②自身输血可快速恢复血容量,恢复血压。

综合考虑,回输原血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可以更好地达到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的目的。

【实验结论】
1.家兔快速(15min)大量失血超过机体总血量的25%~30%后,可造成失血性休克,但通过代偿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血压适当回升。

2.补充血容量(回输原血和生理盐水按1:1配置的混合液)可使血压上升至正常水平,达到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龚永生,陈醒言.医学机能实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2-113
[2]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5-237
[3]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5-158
[4]胡蓉,正江.血性休克病人的体温下降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0):358
[5]翟光维,邢彩霞.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4):70-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