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与协调训练PPT课件

合集下载

7 平衡与协调训练

7 平衡与协调训练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技术
简易设备平衡训练
定义 借助于平衡板和球等简易设备训练动态平衡
适应证与禁忌证 同无器械训练
设备与用具 体操垫、治疗球、泡沫筒、坐椅、治疗台、平行杠、平衡板 体重秤,镜子、滑板、踩踏板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技术
简易设备平衡训练
平衡板训练:治疗师与患者均立于平衡板上,治疗师双足缓慢地摇动平衡板,双 手调整患者的立位姿势,诱发患者头部及躯干向中线的调正反应以及一侧上肢外 展的调正反应
相关基本概念
控制 协调 平衡 共剂失调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技术
人体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 指物体或系统的一种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或系统,除非受到外界的影响,
它本身不能有任何自发的变化。在不同,维护身体稳定的能力----本讲义 平衡 是指身体所处在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
持姿势的一种能力------康复医学教材(第3版)
姿势 躯体的一种非强制性、无意识状态下的自然状态--------康复医学(第三版)
从人体力学方面来说,身体各器官,尤其是骨骼、肌肉以及神经系统互相关联所 构成的反应及形成规律
出生6个月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 7-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9-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 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 人体平衡的维护机制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技术
仪器平衡训练
定义 采用平衡训练仪训练平衡功能 适应证与禁忌证 同无器械平衡训练 设备与用具 平衡训练仪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技术
仪器平衡训练
操作方法与步骤 患者站在平衡仪平台上,按平衡仪屏幕上各种图形要求完成重心的调 整。图形的设计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平衡水平,采用数字、图案、彩色 图标等
给予足够时间休息,练习时间与休息时间相等。所有训练要在可动范围内进行, 并注意保护

平衡与协调训练课件

平衡与协调训练课件

平衡与协调训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第四章“平衡与协调训练”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平衡训练的基本概念、协调训练的重要性、平衡与协调训练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相关实践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衡与协调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预防运动损伤,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衡与协调训练方法的掌握与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平衡与协调训练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瑜伽垫、健身球、绳梯等。

学具:笔记本、笔、手机(用于拍摄训练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精彩瞬间,引出平衡与协调训练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讲解平衡与协调训练的基本概念;(2)分析平衡与协调训练的原理;(3)介绍平衡与协调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平衡木训练,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2)利用瑜伽垫进行静态平衡训练,增强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3)通过健身球和绳梯进行动态协调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活性;(4)拍摄训练视频,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4. 例题讲解:结合训练场景,讲解如何运用平衡与协调训练方法提高运动表现。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衡与协调训练的基本概念;2. 平衡与协调训练的原理;3. 平衡与协调训练的方法和技巧;4. 训练场景及例题讲解;5. 随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设计一份属于自己的平衡与协调训练计划。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制定训练计划。

2. 作业题目:拍摄一段自己的平衡与协调训练视频,并进行自我评价。

答案:学生需从动作质量、训练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训练中的表现。

平衡协调功能的康复训练ppt

平衡协调功能的康复训练ppt
时间指标
包括单脚站立时间、完成动作 时间等时间指标,可反映个体
的平衡协调水平。
空间指标
包括身体晃动幅度、位移轨迹等 空间指标,可反映个体的平衡协 调能力。
功能指标
包括动作质量、运动效率等指标, 可反映个体在完成各项功能活动时 的平衡协调能力。
评估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主观评估工具
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表等,可 了解个体的平衡协调能力及可
课程内容和结构
• 课程内容:平衡协调功能的康复训练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感知和认知训练:通过增强患者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运动和平衡状态。 • 肌肉力量训练:通过加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 协调性训练: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协调性训练,提高身体各个部位和器官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 •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将训练成果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穿衣、吃饭、洗澡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 心理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与患者沟通
在训练后,与患者进行充分沟 通,了解患者的感受和反应,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提高康复效果。
06
平衡协调康复训练的应用
脑瘫和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瘫
针对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应注重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调整姿势控 制。通过专门的平衡协调训练,脑瘫患者可以提高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一般来说,早晨进行训练效果 较好,因为此时患者精神状态
较好,注意力集中。
训练频率
建议每周进行3-5次训练,以达 到较好的效果。
05
康复训练的实施
训练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01
02
03

平衡与协调训练 ppt课件

平衡与协调训练  ppt课件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适合截瘫患者,是上
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
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
训练。
ppt课件
15
16
平衡训练方法
肘膝跪位
此种训练体位同样主
要适合截瘫患者,也
适用于运动失调症和
帕金森综合征等具有 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ppt课件
16
17
平衡训练方法
双膝跪位和半跪位
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
ppt课件
17
18
平衡训练方法
ppt课件
19
20
平衡训练方法
其他方法
POSTUROMED 静态平衡仪
ppt课件
动态平衡测试仪
20
21
平衡训练的注意事项
1.平衡功能训练适用于具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 2.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或严重感 染,或严重的痉挛等,则暂不宜训练。 3.训练时,治疗师要在患者旁边注意监护,以免发 生跌倒。 4.训练前、训练中治疗疗程结束后,要注意平衡功 能评定,以了解问题所在,制定或修改训练方案。 5.平衡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同时进行相应 的肌力训练等其他训练。
ppt课件
9
10
运动控制
踝调节机制:是指人体站在一个比较坚固和较大的支撑 面上,受到一个较小的外界干扰(如较小的推力)时, 身体质心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类似钟摆
运动),以调整质心,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髋调节机制:人体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来调整身体质
心和保持平衡。
跨步调节机制:重新建立身体质心支撑点,使身体重新 确定能实现稳定站立的支撑面,避免摔倒。
ppt课件
12
13
平衡训练的方法--训练顺序

《平衡与协调训练》课件

《平衡与协调训练》课件

平衡和协调训练的注意事项
1 逐步增加难度
2 始终保持平衡
训练时应逐步增加动作的难度,避免过度 挑战导致受伤。
进行平衡训练时要保持双脚着地或平衡器 械稳定,避免摔倒或失去平衡。
3 保持正确的姿势
4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训练方法
训练时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避免造成 不必要的压力或伤害。
根据年龄、健康状况和训练目标选择适合 自己的平衡和协调训练方法。
结论及实践建议
平衡和协调训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且有益的。将平衡和协调训练融入 日常生活和运动训练中,可以改善健康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平衡与协调训练》PPT课件
适用人群介绍 平衡和协调的定义 为什么平衡和协调训练很重要 平衡和协调训练的好处 平衡和协调训练的常用方法 平衡和协调训练的注意事项 结论及实践建议
适用人群介绍
无论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如何,任何人都可以从平衡和协调训练中受益。无论是职场上的团队建设, 还是个人健康管理,平衡和协调都是关键的能力和素质。 图片:运动中的团队合作
平衡和协调的定义
平衡是身体在运动中保持稳定的能力,而协调则是各个身体部位共同运动的能力。平衡和协调是身体整 体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运动员进行平衡器械训练
为什么平衡和协调训练很重要
平衡和协调的训练可以改善身体的稳定性和整体运动能力,减少运动伤害的 风险。它还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身体柔韧性,促进身心 健康。
平衡和协调训练可以促进身心放松,减轻 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平衡和协调训练的常用方法
平衡板训练
通过站在平衡板上进行各种 动作,如前后晃动、旋转等, 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球类运动
参加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 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反 应能力。

平衡与协调训练

平衡与协调训练

✓ 支撑面积由大变小 ✓ 稳定极限由大变小 ✓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 从睁眼到闭眼 ✓ 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三、平衡训练方法-训练顺序
➢ 截瘫患者: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 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
➢ 偏瘫患者: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仰卧位训练
✓桥式运动目的: 训练腰背肌和提高骨盆的控制力
5
➢ 日常生活活动中大部分动作的完成都需 要依赖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维持能力。
➢ 静态平衡是动态平衡的基础,没有静态 平衡的稳定,就没有动态平衡的发展。
3.平衡反应 ➢ 平衡反应是指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
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 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7
4.平衡反应形成规律 ➢ 平衡反应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 ① 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 ② 7 ~ 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③ 9 ~ 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 ④ 12 ~ 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
➢ 握拳试验 ➢ 拍膝试验 ➢ 跟-膝-胫试验 ➢ 旋转试验 ➢ 拍地试验
02 平衡功能训练
一、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
➢ 支撑面积 ➢ 平衡的条件 ➢ 稳定极限 ➢ 摆动频率 ➢ 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 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 机体应付姿势变化的策略
二、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 安全性 ➢ 循序渐进 ➢ 个体化原则 ➢ 综合性训练
小脑性共济失调
二、协调维持机制
感觉输入 协调的感觉输入主要包括视觉和本体感觉,前庭觉
所起的作用不大。
中枢整合 中枢的整合作用依靠大脑反射调节和小脑共济协调
系统,其中小脑的协调系统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要依靠肌群的力量。

平衡与协调训练课件

平衡与协调训练课件

平衡与协调训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七章第三节,主题为“平衡与协调训练”。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平衡与协调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平衡与协调训练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平衡与协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衡与协调的概念,认识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平衡与协调训练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训练中。

3.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平衡与协调能力,增强身体稳定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衡与协调训练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重点:平衡与协调能力的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瑜伽垫、平衡木、体操棒、绳梯等。

学具:瑜伽垫、平衡木、体操棒、绳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在操场上进行简单的平衡游戏,如闭眼单脚站立、两人三脚跑等,让学生体会平衡与协调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平衡与协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2)介绍基本的平衡与协调训练方法。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瑜伽垫为例,讲解如何进行平衡训练。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单脚站立,尽量保持身体平衡。

(2)两人一组,进行平衡木练习。

(3)使用体操棒进行协调性训练。

(4)绳梯训练,提高协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平衡与协调训练2. 内容:(1)平衡与协调概念(2)基本训练方法(3)实践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平衡与协调训练计划。

2. 答案:(1)心得体会:学生需结合自身实际,写出训练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2)训练计划:学生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设计训练项目和时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平衡与协调训练,提高自身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相关比赛,展示训练成果。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衡与协调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平衡与协调训练(运动疗法课件)

平衡与协调训练(运动疗法课件)

站立位的平衡反应
站立位向侧方倾斜时的平衡反应
自动迈步以保持平衡或重获平衡
引导迈步获得平衡
侧方迈步
后方迈步
单脚站立的平衡
协调训练
一、概述
• 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地运动的能力 • 所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
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 方面 • 简单的动作也需要多个肌群共同参与 •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 指鼻试验 • 指-指试验 • 跟-膝-胫试验 • 拍地试验 • 一侧性或双侧性? • 什么部位最明显?
五、协调训练原则
•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 重复性训练 • 针对性训练 • 综合性训练
• 卧位→坐位→立位→步行 • 简单→复杂 • 大范围快速→小范围缓慢 • 先做健侧、残疾较轻的一侧、或是右侧 • 单块肌肉→多块肌肉 • 分解→整体 • 睁眼做→闭眼做
平衡训练
一、概述
• 平衡是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 人体平衡是一种姿势状态,指人体在突然受
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
• 平衡功能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功能和基本运 动技能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依赖于有效的 平衡功能
• 许多疾病会引起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类
• 静态平衡: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 • 自动态平衡: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能重新获得稳定
平衡反应的促进
• 一定要让患者有安 全感,否则因害怕、 紧张而诱发全身痉 挛
• 密切监护以防意外, 但又不能把患者过 度扶劳,否则患者 不会作出反应
俯卧位平衡
手膝位平衡
坐位平衡
立位平衡
平衡板训练
仰卧位平衡板倾斜
一侧时的平衡反应

第六章 平衡与协调训练

第六章 平衡与协调训练

协调训练的训练顺序为 ➢ 从卧位开始练习,逐渐过渡到坐位、立位、步行; ➢ 从简单的单侧动作开始,逐渐进行比较复杂的动作; ➢ 从睁眼到闭眼; ➢ 从大范围和快速动作到小范围的慢速动作; ➢ 复杂的动作应分解成多个单独动作进行反复联系,
直到能准确完成后方可将各分解动作合并一起训练。
➢ 协调训练方法包括轮替动作练习、方向性动作练习、 手眼协调练习、整体动作练习。针对不同病情,采 用不同的练习方式,达到良好协调状态。
1.桥式运动的目的 2.桥式运动的方法
(二)前臂/手支撑下俯卧位平衡训练
1.静态平衡训练
前臂支撑下俯卧位静态平衡训练
前臂支撑下俯卧位静态平衡训练
2.自动态平衡训练
前臂支撑下俯卧位自动态平衡训练
3.他动态平衡训练
(三)坐位平衡训练1.长坐 Nhomakorabea平衡训练 (1)静态平衡训练
长坐位平衡训练
长坐位平衡训练
第三节 协调功能训练
一、影响协调训练的因素 二、协调训练的基本原则及顺序 三、协调训练方法 四、注意事项
一、影响协调训练的因素
1.与协调有关的感觉作用 2.动作的频率 3.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 此外,其他因素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主动
性等,也会影响训练效果。因此有必要通过减轻 干扰,增加运动趣味性、降低运动复杂程度来提 高训练效果。
3.迈步对策
➢ 当人体将向前扑倒时,此时踝对策已不能维持平衡, 只能主动迈出一步以免失去平衡。
二、平衡训练的原则
(一)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1.支撑面由大到小 2.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3.从稳定体位转换到不稳定体位 4.身体重心由低到高 5.从睁眼训练过渡到闭眼 6.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到不注意下保持平衡 7.打破前庭器官的平衡来保持身体平衡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平衡能力与协调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平衡能力与协调能力的培养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标准
平衡能力表现
学生能够在多种平衡活动中保持稳定,如单脚站立、走平衡木等 ,表现出良好的平衡能力。
协调能力表现
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需要手眼协调、手脚协调等的任务,如接球、跳 绳等,展现出较好的协调能力。
进步程度
通过比较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平衡与协调能力表现,观察其是否有进 步,以及进步的程度如何。
04
教学活动设计
热身活动与运动技能练习
热身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如跑步、跳跃等,以增加身体灵活性和关节活 动范围。
运动技能练习
通过示范和讲解,教授学生正确的平衡和协调动作,如单脚站立、走平衡木等 。
游戏化平衡与协调训练
游戏化训练
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如“不倒翁”、“走钢丝”等,让学 生在游戏中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
帮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未来课程发展趋势探讨
01
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小学教
育中,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学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02
课程内容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未来的课程内容可能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03
家校合作的深化
通过实践和练习,提高学 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使他们能够完成一些基 本的平衡和协调动作。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 合作精神,让他们在体育 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 感。
课程内容与安排
理论部分
介绍平衡能力与协调能力的基本 概念、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康复训练课件)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

(康复训练课件)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

结果分析:
✓ 7项检查均按3个等级记分,最高平衡评分为14分
✓ 少于14分说明平衡功能有障碍,评分越少,功能障 碍程度越严重
✓ 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可作为训练前后平衡能力变 化的比较
Berg平衡量表(BBS)
⒈由坐到站 ⒉独立站立 ⒊独立坐 ⒋由站到坐 ⒌床-椅转移 ⒍闭眼站立 ⒎双足并拢站立
•平衡测试仪
静态平衡功能:
方法:重心移动,摆动测定。
评定内容:
• 站立位:双足站(60秒);单腿站(10秒);足尖对足跟站(60秒)
• 坐位
静态平衡测试
ERBE:Balance
Basic Balance Master®
SMS: 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 (BPM)
动态平衡测试系统
测试内容:
感觉整合测试(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 SOT) 运动控制测试(motor control test, MCT) 应变能力测试(adaptation test, ADT) 有限稳定性测试(limits of stability, LOS)
协调的概念 协调运动的分类
协调评定
协调(coordination)
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 能力,例如用适当的肌力、速度和 节奏,准确的方向和距离
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协调控制的部 位包括小脑、基底节和脊髓后索
平衡的概念 影响平衡的因素
平衡能力的分类 平衡障碍原因 评价方法与训练方法
评价

衡 障
观察法:如三级分法


量表评定法:如Fugl-Meyer 平

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

康复评定(平衡与协调)PPT课件

康复评定(平衡与协调)PPT课件

上肢协调功能评定
肩部活动度
评估肩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包括前屈、后伸、外展、 内收等,以判断上肢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肘关节屈伸
观察肘关节在屈伸运动中的动作是否流畅、协调,以及关节活动范 围是否正常。
手部协调性
通过观察手部精细动作,如抓握、捏取、对指等,评估手部肌肉的 协调性和灵活性。
下肢协调功能评定
05
CHAPTER
平衡与协调评定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发
虚拟现实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环境,评估患者的平衡与协调能力,提 供更具沉浸感的康复训练。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评定的准确性 和效率。
生物电信号分析
利用生物电信号分析技术,如肌电、脑电等,对患者的平衡与协调功 能进行深入评估。
疗效评估
通过定期进行平衡与协调评定,可以评估康复治疗的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康复效果。
预测与预防跌倒
预测
通过平衡与协调评定,医生可以预测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预防
对于高风险跌倒的患者,通过平衡与协调评定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高 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平衡与协调的生理机制
01
02
03
前庭系统
负责人体平衡感受和空间 定位,通过感受头部位置 变化和线性加速度来维持 平衡。
视觉系统
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来协助 平衡调节,提供身体姿势 和运动的信息。
本体感受系统
负责感知肌肉和关节的位 置、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传递信息给大脑以调节身 体姿势和运动。
02
CHAPTER
平衡能力

第七章 平衡和协调训练讲解

第七章  平衡和协调训练讲解
1.静态平衡训练 2.他动态平衡训练 治疗床上训练、平衡板上训
练 3.自动态平衡训练 向各个方向活动、抛接球训
练 无论是患者自己活动,还是抛接球训练,都
可以先在治疗床上进行,然后在平衡板上进行,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站立位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 他动态平衡训练 自动态平衡训练
站立位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先进行辅助站立训练,然后 进行 独立站立训练。
3
平衡反应及其形成规律

平衡反应是指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体
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
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平衡反应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 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 7 ~ 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9 ~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 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
4
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 •感觉输入 •中枢整合 •运动控制
6
平衡训练方法的分类
按训练时的体位分类: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 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 和站立位训练。
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徒手、借助器械训练 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静态、自动态、
他动态训练。 按疾病类型分类:脊髓损伤、中风、脑外伤、
帕金森综合征等的平衡训练。
7
协调的定义
9
协调的维持机制
感觉输入 中枢整合 运动控制
协调的评定
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 食指对指试验、拇指对指试验、 握拳试验、拍膝试验、跟-膝-胫试验、 旋转试验和拍地试验
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
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
平衡的维持机制对平衡功能的影响 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重心和支撑面对平衡功能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 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然后保持平衡 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患者可先跪 于治疗床上,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平衡功能改善 后,再在平衡板上训练 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患者自已向 各个方向活动或和治疗师进行抛接球训练

患者站立于软垫上,可从站立于硬地板开始,逐渐过渡到 在薄地毯、薄枕头或沙发垫上站立 患者在行走中转圈练习,从转大圈开始,逐渐变得越来越 小,两个方向均应练习


适用于具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 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肺等疾患,生命体征不稳定时,暂
不宜训练

训练时,治疗师要在患者旁边注意监护,以免发生跌倒 训练前、训练中或出院前要注意平衡功能评定,以制定
• 中枢整合
• 运动控制

观察法:观察坐、站和行走等过程中的平衡状态 量表法: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Berg平衡量表, Tinnetti量表 ,以及“站起-走”计时测试

平衡测试仪: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量评定平衡
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其种类包括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 ( BPM ) ,Balance Master, Smart Balance,Equitest等
平衡反应
• 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
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平衡反应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
• 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 • 7 ~ 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 9 ~ 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
• 12 ~ 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
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
• 感觉输入
• 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 • 所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
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 协调与平衡密切相关。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dystaxia)
小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性共济失调
感觉性共济失调
感觉输入 中枢整合
运动控制
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食
或修改训练方案

当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功能障碍时,要注意综合康复
返回

与协调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动作的频率
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其他因素: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的主动性等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重复性训练
针对性训练
综合性训练
上肢协调训练 下肢协调训练
整体协调性训练

轮替动作练习 主要根据关节的活动方向而进行


静态平衡
• 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
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动态平衡
• 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
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 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
• 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
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指对指试验、拇指对指试验、握拳试
验、拍膝试验、跟-膝-胫试验、旋转
试验和拍地试验
返回

支撑面积 平衡的条件 稳定极限 摆动频率 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安全性 循序渐进 个体化原则 综合性训练

截瘫患者
•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

• 跪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

按训练时的体位分类: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 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和站立位训练 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徒手、借助器械训练



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静态、自动态、他动态训练
按疾病类型分类:脊髓损伤、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 征等的平衡训练
协调
( coordination )
物理治疗学

第八章
平衡与协调训练
第一节 概述
金冬梅
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 第三节 协调功能训练
内容
一 • 概述 • 平衡功能训练 • 协调功能训练


返回

平衡( balance, equilibrium )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 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 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第一定律) 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得多,平衡是 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 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此种训练体位同样主要适合截瘫患者,也适用于运动失调 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等具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患者取肘膝跪位保持平衡;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 患者自己向各个方向活动或者躯干侧屈或旋转,然后可指 示患者将一侧上肢或下肢抬起并保持平衡,随着稳定性的 增强,再将一侧上肢和另一侧下肢同时抬起并保持平衡

偏瘫患者
• 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桥式运动分类:双桥运动、单桥运动 桥式运动方法:完成伸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的动作 桥式运动训练
• 治疗师可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患膝上,然后向前下方拉压
膝关节,另一只手拍打患侧臀部,刺激臀肌收缩,帮助患 髋伸展

适合截瘫患者,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 前的准备训练 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撑上肢体重,保持静态平衡; 然后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的肩部,进行他动态 平衡训练;最后进行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自己向各 个方向活动
• 双上肢交替上举
• 双上肢交替摸肩上举
• 双上肢交替前伸 • 交替屈肘
• 前臂旋前、旋后
• 腕屈伸 • 双手交替掌心拍掌背

方向性动作练习
• 指鼻练习 • 对指练习
• 指敲桌面
• 其他:画画,下跳棋等,或使用套圈板、


包括长坐位平衡训练和端坐位平衡训练
• 长坐位平衡训练:截瘫患者多采用长坐位进行平衡
功能训练
• 端坐位平衡训练:偏瘫患者多采用端坐位平衡训练

进行站立位的平衡训练,都是为步行做好准备,
并最终达到步行的目的
• 静态平衡训练 • 他动态平衡训练 • 自动态平衡训练

患者双足尽可能靠拢,必要时双手或
单手扶墙保持平衡,然后左右转头 患者步行,必要时他人给予帮助 患者练习在行走中转头


患者应双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直视前方目标,逐渐使支
撑面变窄,即双足间距离缩短至1/2足长,在进行这一训 练时前臂首先伸展,然后放置体侧,再交叉于胸前,在进
行下一个难度训练之前,每一体位至少保持15s,训练时
间总共为5~15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