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漫画题解析
(完整版)历届高考漫画试题解析
历届高考漫画类试题解析一、类型特点漫画题也是以图形提供的信息为载体来考查考生所学知识及各种能力的,只不过前者的图形是以科学的形式出现的,而后者的图形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这类题早在原来的高考政治卷中就曾大量应用,在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卷中也大量出现,所以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漫画类试题是指以漫画画面的情景及其深刻内涵作为载体,用以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多种能力的试题。
这类题具有如下特点:(1)画面情景往往并不复杂,有的仅寥寥数笔,但内涵十分丰富,寓意十分深刻。
命题者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结合所学知识设置问题,用以考查考生的观察、思考等多种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2)画面往往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用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良现象,或者用以说明深刻的道理。
命题者以此为载体设置问题,有利于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
(3)这类题阅读量(字数)虽小,但思考量较大,考查的能力层次也较高,多用来考查考生的哲学知识,也可用来考查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因而在高考文综卷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二、思路点拨目前我们在各类高考中见到的漫画题,一般仅限于选择题。
解答这类题首先是要仔细观察画面显示的情景,读懂漫画反映的内容。
为此,除了仔细观察画面本身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外,还要注意画题及画中的文字说明,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作者作画的本意,这是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的前提。
其次,在准确把握漫画本意的基础上,还要按照题目设问的指向(比如,是哲学还是经济学,是唯物论还是辩证法,等等),深入挖掘漫画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从而明确命题者的考查意图。
最后,要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准漫画含义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并运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完成题目的解答。
三、范例解析例1 : (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第28 —29题)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
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回答28~29题。
高考题语文漫画原题
高考题语文漫画原题高考题语文漫画原题漫画式能力型试题自1983年全国卷出现之后,在2005年高考中又有诸多不同形式的体现,特别是在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是寓意概括、标题拟写,还是片断写作、整篇成文,都体现了语文学科鲜明的能力要求。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一些高考漫画原题及解析,仅供参考!【考题回顾】1.根据漫画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仔细观察右面这幅漫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字数在300字以内。
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
(1983年全国)〖题析〗说明的表达方式,要求语言简明、准确,避免使用形象化的语言。
在说明漫画时,信息表述必须全面,包括画面的主体性人或物、人物语言以及漫画的题目。
恰当运用说明方法,如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
同时,说明时还要强调漫画的性质和寓意。
漫画的性质一般可定性为幽默漫画和讽刺漫画。
写作的构思还需注意说明的顺序,一般是先主体后其它。
〖示例〗这是一幅题为“挖井”的讽刺漫画。
漫画由画面和文字组成。
画的右上方是一个人,嘴里叼着香烟,左手提锹,右手挎衣,挽着裤腿,背离井坑向前迈步。
画的中间是地面,有五个深浅不一的井坑,画的最下方是微波起伏的地下水。
画面的下边有一行文字:”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这幅漫画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浅尝辄止的现象。
〖评析〗说明文字的组成:漫画性质、漫画介绍、寓意揭示。
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
运用列数字、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同样的考查方式还有1996年作文(1)题: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
2.描述漫画的内容。
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
(2005年天津)〖题析〗描述与说明不完全一样,需要在介绍漫画时,适当运用一些描写性的语言。
如“漫画中,有一个黑黑的井口”,“黑黑”就是带有描写性的语言;“四只小狗站成整齐的一排”,“整齐”带有描写性。
〖示例〗这幅漫画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的画面有四条小狗,前边的那一条戴着望远镜,最后的那只戴着墨镜,是一个“盲犬”。
高考政治漫画题赏析
高考政治漫画题赏析漫画试题具有形式灵活、寓意深刻、针砭时弊、设计新颖等特点,是近几年高考试题常见的形式之一。
漫画试题除了大量以客观试题形式出现外,今年高考试卷还首次以主观试题的形式命题。
下面就对今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10幅漫画作一简要分析。
1.漫画《晚了一步》(见图1)。
(1)(2007·重庆文综卷·29)漫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认识活动的自主性和创新性B.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C.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D.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是人们正确判断形势,趋利避害的必然要求(2)(2007·重庆文综卷·30)漫画内三句话:“生病了想起健身”,“出事故了想起安全教育”,“入狱了想起拒贿”中的“想”字,体现的是()A.认识的计划性B.认识的目的性C.认识的预见性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3)(2007·重庆文综卷·31)漫画的主题“晚了一步”体现了认识()A.是实践的目的B.总是超前于实践C.总是落后于实践D.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解析]《晚了一步》作为生活漫画,分别阐示了人们在生病、遭遇安全事故和身陷囹圄等不同状况下的所思所想,揭示了一些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只重眼前、不顾长远的思想和行为,告诉我们应及时地总结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人生,避免再犯同类错误。
从哲学上看,在事物的具体联系中,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这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另外,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其中,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想”,它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预见性。
还有,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漫画的主题“晚了一步”说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所以,从题肢看第(1)题中A、C、D与题意不符,故选B;第(2)题中,“生病了想起健身”“出事故了想起安全教育”“入狱了想起拒贿”等表明在实践基础上产生认识,不体现认识的计划性、目的性和预见性,故选D;第(3)题中A、B、C都是错误的题肢,故选D。
高考图文转换漫画试题(5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图文转换漫画试题(50题,附参考答案)高考图文转换漫画试题1.这幅漫画《诱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启示。
仔细观察画面,认真领会画意,试从两方面写出你获得的启示。
启示:诱惑往往带有危险性,不能只看到利益,而忽视危险的存在,置自己于险境。
——评估风险无限风光在险峰,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有最诱人的东西。
——勇于探险2.请说明右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寓意。
50字左右。
解析: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一方面要读懂图中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弄清揭示的寓意。
图中信息:“人无头”“树无头”“斧头仍握”“荒漠已成”,图画题目为“砍”;揭示寓意:盲目砍伐将会给人类带来悲剧。
答案:画面中一个没有头脑的人正在趾高气扬地用一脚踏在刚刚砍伐成的树桩上,斧头还在手中,周围都是树桩。
揭示了盲目的砍伐将会给人类带来一片荒漠的悲剧。
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先为其拟一个标题,然后说明其寓意。
1) 标题:2) 寓意:答案:(1) 标题:打假与假打。
2) 寓意:打假者喊声大,却站着不动,造假者胆战心惊大汗淋漓最终明白“原来不是‘打假’”而是“假打”。
讽刺某些管理部门口号喊得响,工作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必然造成“打假”为“假打”的尴尬局面。
4.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30字以内)。
1) 标题:2) 寓意:解析: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首先要读懂图画所蕴含的道理,从图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是怎样对待孩子教育方面的内容,注意最后“大学读幼儿”所给的信息提示。
答案:(1) 错位、欲速则不达。
2) 讽刺家长急于求成、急于让孩子超前,却不顾孩子身心发展,最终导致孩子研究落后,成为“大学读幼儿”的尴尬局面。
5.给下面的漫画拟一个标题。
标题:答案:标题:1、迟到 2、爱的回报 3、都怪奶奶 4、“祖国的未来”26.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为该漫画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高考图文转换漫画试题(5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图文转换漫画试题(50题,附参考答案)1.这幅漫画《诱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启示。
仔细观察画面,认真领会画意,试从两方面写出你获得的启示。
(4分)启示:【参考答案】启示:①诱惑往往带有危险性,不能只看到利益,而忽视危险的存在,置自己于险境。
——评估风险②无限风光在险峰,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有最诱人的东西。
(值得向往的,往往处在险远的地方。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勇于探险2.请说明右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寓意。
50字左右。
答:解析: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一方面要读懂图中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弄清揭示的寓意。
图中信息:“人无头”“树无头”“斧头仍握”“荒漠已成”,图画题目为“砍”;揭示寓意:盲目砍伐将会给人类带来悲剧。
【参考答案】画面中一个没有头脑的人正在趾高气扬地用一脚踏在刚刚砍伐成的树桩上,斧头还在手中,周围都是树桩。
揭示了盲目的砍伐将会给人类带来一片荒漠的悲剧。
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先为其拟一个标题,然后说明其寓意。
(1)标题:(2)寓意:【参考答案】(1)标题:打假与假打。
(2)寓意:打假者喊声大,却站着不动,造假者胆战心惊大汗淋漓最终明白“原来不是‘打假’”而是“假打”。
讽刺某些管理部门口号喊得响,工作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必然造成“打假”为“假打”的尴尬局面。
4.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30字以内)。
(1)标题:(2)寓意:解析: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首先要读懂图画所蕴含的道理,从图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是怎样对待孩子教育方面的内容,注意最后“大学读幼儿”所给的信息提示。
【参考答案】(1)错位、欲速则不达(或:“拔苗助长”“老想超前,结果倒退”“乱套”“颠之倒之”等)(2)略,合乎要求,意思对即可。
5.给下面的漫画拟一个标题。
标题:【参考答案】标题:1、迟到2、爱的回报3、都怪奶奶4、“祖国的未来”6.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漫画题材料解读+课件27张
真题示例 7.仔细阅读右边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2012高考福建卷)
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注意:不能以“无题”为题。
分析: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 反而妨碍了小树的成长。作者借以 讽喻当今社会中因过度呵护溺爱而 导致的弊端。
真题示例 7.仔细阅读右边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2012高考福建卷)
参考答案:这是题为“等待” 的漫画,水面上只露出一只 手等着救援。岸上一群记者, 扛着摄像机,等着拍摄救援 的场面。
方法指导
揭示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 面的内容,学会由表及里,联系现实。然后挖掘隐含信息。
1 主体 2 事情 3 对不对 4 为什么
真题示例 3.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5分)
示例
标题(可以没有):告知或暗 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 的情景。
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 情景的文字提示与注解。
方法指导
提示语(标题、画注) 画面要素(人、物、景)
主要特征:夸张、变形…… 画面各要素间的关系
由表及里 联系生活
命题形式 ➢ 描述画面 ➢ 揭示寓意 ➢ 拟写标题 ➢ 拟公益广告词
参考答案: 扶贫助学,还孩子一张真正的课程表。
小结
①画面主体(背景、人物等) 画面上有…… ②有效信息(文字、标题等) ①画面主体各因素间的关系,要注意人或物的动作、 语言、表情等。 ②由表及里,联系现实,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小结
①理解+表达 ②注意答题格式 漫画讽刺了或赞扬了(告诉我们)……
拓展演练 2.简要说明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
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至30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 具有相关性。
近五年(江苏七年)全国各地高考政治漫画选择题汇总
近五年(江苏七年)全国各地高考政治漫画选择题汇总2008年江苏卷30.右边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答案:C2009年江苏卷29.右边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答案:C2010年江苏卷28、右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答案:D2011年江苏卷14.仔细观察漫画《放心肉》(见图3)。
该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是①部分经营者缺乏市场规划意识②部分经营者缺乏良好的形象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效能差④某些政府部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2012年江苏卷28.图3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A.分工协作B.勇于创新C.尊重规律D.依靠群众答案:C图32013年江苏卷30.图4漫画《如此修理》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是A.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B.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 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D.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答案:C2014年江苏卷26. 图 2 漫画“好大的手笔!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2014年广东卷35.图9漫画中,“幸运”壁虎对“中奖”经历应该作出的合理反思是A. 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B. 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C. 认识主体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不同D. 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B2014年天津卷5、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A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C .挑战传统,标新立异D .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答案:D2014年福建卷36.图12 漫画《闻过则改》告诉我们应A 创新思维,突破陈规与陋习B 抓住时机,促使问题的解决C 分清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质D 统筹兼顾,抓住事物的关键答案:D2014年安徽卷11.图3 漫画揭示的哲理是①价值判断超越社会历史条件②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③价值判断往往是因人而异的④要用正确价值观指引人生A .①② B.①④ C 。
《高考语文3年考点析与练》(上册):考点14 漫画图片类 Word版含解析.doc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2013·课标I,17,5分)右图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解析】中国环境标志(俗称“十环”),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
(2分)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3分)【答案】标志由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
山、水、太阳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十个环相扣,形成保护圈,环又喻指环境的“环”,强化了环保意识。
【答题方法】关键还在于审题,一定要看清题目限定,从“中国环境标志”这几个字中,可得知这幅图与环保这个热点问题有关。
读懂图中的丰富含义: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这寓示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公众参与对环境的保护。
然后,用文字把这些内容表述出来,2要点全面,语言表述简明通顺。
考点规律揭秘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
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
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漫画图片类可分为漫画类和徽标类:一、漫画类试题答题方法:第1步:读漫画,明白画中有什么。
仔细地观察漫画的各个细节,精心研读其中的文字。
1.看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看标题可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
2.看画面。
漫画上的每一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3.看画注。
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要认真思考其中所包含的观点。
4.看夸张处。
高考图文转换漫画试题集锦(共34题,有答案)
7、【命题立意】图文转换,能力层级表达应用E。语言表达要准确、鲜明。
【思维轨迹】解答这一问题,需要全面理解漫画内容。萨马兰奇永远是奥运史上的一个优秀的定格,本漫画就是凸显了这一特点,奥运五环、萨马兰奇漫画式特写,睿智而犀利而又慈善的眼神,都是漫画的直观主题。
⑵这幅漫画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它所蕴含的道理。
9、.答案:⑴他那么小的靶心都能一箭射中,我这么大的靶心却屡射不中,怎么可能这样啊?!(3分。不涉及左靶,扣1分;不使用问号或感叹号,扣1分。所写内容完全不符合画意,不给分。)⑵满分答案既要符合画意,也要符合题干中“常常被人忽视,或者说常常让人感到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要求。3分答例:有时候,目标看上去越难达到,反而越会使人全力以赴,最终达到目标;相反,目标看上去越容易达到,就越有可能令人掉以轻心,反而无法达到。2分答例: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完成艰难的任务;平庸的人,连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能力层级为D
【思维轨迹】答题时要准确把握画面内容,理解漫画的含意,然后把漫画表达的信息用文字简明、准确地表达出来。
【标准答案】标题符合画面内容,画面解说符合情景,有创意。
9、.仔细观察右面的图,完成后面的题目。
⑴右图中有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请写一句或几句话,表达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并在句中用上这两个标点符号。
高考图文转换漫画试题集锦
(共34题,有答案)
1、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为这幅画拟写一个标题(不得以“无题”为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4分)
(1)画面内容:(不超过60个字)(2分)
(2)标题:(不超过8个字)(2分)
历年高考漫画
历年高考作文图文:1983年是特殊的一年,那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一道漫画作文题,这是高考中首次出现漫画形式的作文题目。
题目为“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字数在300字以内。
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
”...................................................漫画的意象是明确的,即做什么事都浅尝辄止,最终将一事无成。
但是漫画人物叼着烟带、拿着铁锹的姿态,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这个人虽然没有挖到水,但却总是自信满满的样子,他的自信来自哪里呢?是什么给了这个老也挖不出水的挖井人自信呢?后来,漫画型作文题在高考中沉寂了好一阵时间,直到1996年,一道影响力非常大的漫画作文题出现了,这就是那道有名的“六指整形手术”和“截错了”。
...............................................................................................................当时,题目要求考生向大家介绍两幅漫画的内容,并谈一谈你喜欢那幅漫画。
我个人当然更喜欢前者。
《截错了》只是表达了医生没有严谨的行医态度,属于缺乏职业道德之列;但《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却表达了一种社会截肢的无奈——就是把本该留下的大拇哥截去了,而留下了应该截去的“六指儿”——这幅漫画把一些社会不良现象滋生的隐喻表达得非常到位。
这以后,高考语文试卷上再次出现漫画作文题是在2005年,并且在05和06两年掀起了高潮。
下面三幅图分别是2005年湖北卷、天津卷和浙江卷上的图文转换题。
虽然它们都不是最后60分的作文题,但也属于文字表达题目之一。
其中天津卷的那幅小狗的漫画非常有意思,它是黑龙江漫画家苏凝在《扬子晚报》上发表的一幅漫画,原名《无题》,我觉得它甚至可以作为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一种趣解呢。
历年高考漫画作文题深度解析
历年高考漫画作文题深度解析作者:***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年第09期名师介绍张大勇语文特级教师,执教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南第一中学。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为漫画作文,自恢复高考以来,漫画作文题在全国卷中一共七度现身。
一、漫画入题的优势同以文字表述为主体的作文题相比,以漫画为主体的作文题受到命题者青睐,并在全国高考卷中频频亮相其实并不意外。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简约性、直观性的特点,出现在试题中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它克服了文字表述所带来的单调,增添了试卷结构的多元化,并且漫画所特有的夸张性、幽默性以及娱乐性,在高考这种严肃的场景下,还可对考生起到消除紧张感、调节心理的特殊作用。
漫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暗藏着对纷纭世事的理解及态度,生活气息浓,社会性较强。
虽然漫画作文题形式简洁,但寓教于乐,内涵丰富。
在思考过程中考生的社会认知水平、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图文转换能力以及审美品位等均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考查。
所以,漫画作文题借助漫画这一媒介不仅实现了鉴选人才的考试功能,而且还达到了化育心灵的社会功能。
二、漫画作文题的发展脉络梳理漫画作文题的发展历程,根据其在各个时期的表现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图本时代(1983~1996)198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首次出现漫画作文题,试题采用的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一出场即惊艳四座。
试题如下: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字数在300字以内。
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
2.根据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800字以内。
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
(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张新华画)时隔13年的1996年,高考语文试卷再次出现漫画作文题。
和1983年的作文题不同的是,这次采用的是两幅漫画,分别是《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
(完整版)历届高考漫画试题解析
历届高考漫画类试题解析一、类型特点漫画题也是以图形提供的信息为载体来考查考生所学知识及各种能力的,只不过前者的图形是以科学的形式出现的,而后者的图形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这类题早在原来的高考政治卷中就曾大量应用,在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卷中也大量出现,所以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漫画类试题是指以漫画画面的情景及其深刻内涵作为载体,用以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多种能力的试题。
这类题具有如下特点:(1)画面情景往往并不复杂,有的仅寥寥数笔,但内涵十分丰富,寓意十分深刻。
命题者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结合所学知识设置问题,用以考查考生的观察、思考等多种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2)画面往往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用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良现象,或者用以说明深刻的道理。
命题者以此为载体设置问题,有利于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
(3)这类题阅读量(字数)虽小,但思考量较大,考查的能力层次也较高,多用来考查考生的哲学知识,也可用来考查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因而在高考文综卷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二、思路点拨目前我们在各类高考中见到的漫画题,一般仅限于选择题。
解答这类题首先是要仔细观察画面显示的情景,读懂漫画反映的内容。
为此,除了仔细观察画面本身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外,还要注意画题及画中的文字说明,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作者作画的本意,这是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的前提。
其次,在准确把握漫画本意的基础上,还要按照题目设问的指向(比如,是哲学还是经济学,是唯物论还是辩证法,等等),深入挖掘漫画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从而明确命题者的考查意图。
最后,要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准漫画含义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并运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完成题目的解答。
三、范例解析例1:(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第28—29题)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
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回答28~29题。
28.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A.自相矛盾的关系B.辩证法的矛盾关系C.诡辩的关系D.辩证否定的关系29.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
高考政治漫画题整理分析
漫画题一、特点首先,要仔细体会、认真看透看懂漫画中的各个事物及其相互联系,重点把握各个事物的表面特征、人物的神态形象、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其次,要读懂漫画中的说明性文字。
漫画中的说明性文字言简意赅,是漫画的点睛之笔,是准确理解漫画的窗口、眼睛、关键点和切入点。
漫画中的说明性文字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引导、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特别是标示漫画名称的文字更是对漫画意图和主旨的直接点化和揭示。
第三,明确选择要求。
题干中的选择要求非常重要,选择要求不同,对题肢的取舍标准就不同。
一般来说,题干中的选择要求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漫画表明”、“漫画说明”、“漫画中的某一事物表明”、“漫画能反映的道理是”、“漫画不能反映的道理是”、“从哲学角度看漫画”、“从政治学(经济学)角度看漫画”、“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漫画体现的经济学(政治学)道理、“漫画体现的哲学原理”等情况,由于用语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二、中学政治漫画题的审解技巧与方法一幅漫画(作品)一般由标题与画面组成,标题与画面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标题即漫画的题目,也就是漫画的主题。
标题有“正语式”和“反语式”两种。
画面是作者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政治事件或社会生活现象的情景。
解答政治漫画题,首先应该准确地把握漫画的思想内涵,运用科学的方法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即以漫画的标题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仔细地观察漫画,弄清漫画的表面现象,把它所反应的主题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大脑中储存的基本知识相联系(以实联理),从而找准漫画与知识的结合点,并思考哪些基本观点或原理与漫画寓意相吻合或最吻合,然后运用自己的语言将知识进行迁移和重组作答。
虽然漫画题灵活多样,解题思路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却有律可循。
解答漫画题可循“一析、二联、三解”的思路进行,从而正确解答。
1、“一析”是指剖析画面,认真审题。
审题要求学生做到“一读、二看、三品、四察”。
【高中语文】高考漫画类作文复习及审题专练+课件36张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漫画作品《人》
的立思意考请:。结合漫画的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 要1.求保:选持好个角性度色,彩确,定谱立意写,不明同确人文生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2.作因,材不施得教抄,袭让;不人得才泄露异个彩人纷信呈息。;不少于800字。 3.莫做扼杀青年创造力的刽子手。
5.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作文。
要立求意::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1.确抵文制体诱,惑自,拟踏标踏题;实不实要做套学作问,。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2.个浮人躁信与息踏;实不。少于800字。 3.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6.观察下面这组漫画,按要求作文。
3.阅读下面两幅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
图一《进化:我们的生存工具》 图二《进化:我们的书写工具》
参考立随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存工具和书写 工科具技都发产展生的了同巨时大,变不化能。忘当记今传信承息,社不会能,忘人记类书生写存的的“工本具”已;经 发科展技为要鼠发标展,,而书人写们也的需书要写保也留不;再需要笔。 承载文化要和求情:感结功合能材的料汉的字内书容写和不寓能意丢,;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过确分文依体赖,科自技拟,标书题写;的不基要本套能作力,会不逐得渐抄退袭化;,不甚得至泄丧露失个;人信 息科。技时代,也要注重提笔书写的表达方式; 利用便捷的信息技术,平衡网络和实际生活;
妒能”的人。
21
4、看夸张处
弦外之音
现实
夸张处 寓意 观点
22
23
这幅图的寓意可 理解为批评某些不学 无术,却喜欢摆架子 的人;
也可理解为赞扬 具有真才实学,却谦 虚谨慎的人;
高考语文漫画题的解答全解
? 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 漫画主题,指出漫画 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 给人的思考和警示 。
? 解题思路:
? 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 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 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 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
? 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 主题。
பைடு நூலகம்所选的一个福娃,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 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每个娃娃 都有福一娃个贝贝琅琅上福口娃的晶名晶字:“贝福贝娃”欢欢、“晶福娃晶迎”迎、“福欢娃妮妮 欢 表 你 表 其 用 “ “ 吉 新 给 晶 头 力 圣 更 着 画 代 迎 阔 高 头 他 环 妮 北 谓 好 比”达会了与了鱼鲤庆石人晶部量欢火快北中表迎的原部身。妮京运赛)。晶、喜读梦海中”鱼有器们来纹,。、京火奥西特纹手传”中是 是 来B妮贝晶e“爱出想洋国跳余时欢自饰欢更焰林部有饰敏统的闪福一自代2i妮和b贝是0e迎北龙的美的以、传代乐广源欢高的匹大的融捷亮娃只天表i0把传一“8迎 京 门 沙 好一 及 森 统 年 的 。 袤 自 是 、 纹 克 地 保 入 , 登中机空奥春对递只水” 对 ” 燕 祝种 中 林 艺 年 鱼 作 的 宋 运 更 样 五 , 护 了 是 场的 敏 ,林天J世的憨”i和 世 风 福传 国 、 术 有 纹 为 森 瓷 动 强 。 环 将 动 青 田 ,大 灵 是n匹寓和g界祝态j“ 界 筝 。统 人 火 的 余 图 中 林 上 的 他 中 健 物 藏 径 她哥 活 一克的意激i喜n的福可g妮 的 。 天方 民 、 表 的 案 国 , 的 奥 性 康 藏 高 好 代哥 、 只五图情事 红悦热是掬妮 盛 “ 真式 的 大 现 蕴 。 国 莲 林 格 的 羚 原 手 表。 驰 展环案业 色象 的带情的繁” 情 燕 无。 渴 地 方 涵 贝 宝 花 匹 外 美 羊 和 , 奥他 骋 翅中是有 的征化给。荣大H,邀”邪当 望 和 式 。 贝 , 瓣 克 向 好 , 新 代 林是 如 飞黑繁成一着身人u欢。熊在请还、把。天,贝温大造精奔祝是疆表匹a一飞翔色荣和环,们人n欢h在猫中“代欢他展柔型奥克五空贝熊神放福绿等个的的的与梦他u,与。的a中,国北表快们现纯。林五个的猫。,传色西n一收想将飞自火藏燕头国无,京燕矫的了洁晶匹环娃联头深欢熟向奥部环获的激过然羚子娃部Y传论叠欢京捷原中,晶克中娃系部得稔世运地。的i实情之的羊娃,n纹统g走音迎的型国是憨五的,纹世所各界的区象现散处和y,其,(绿饰古i文到名您妮和的水厚环名其饰界到项。展的n征,播播谐象造他色g“源代化哪字”妮头灿上乐中字形使人之球迎现装,世撒共征型来的鱼自北艺里是。将饰烂运观黄连象用民处类迎人界“存奥创自一”敦京术都对福在蕴文动,色在设了的,运是迎风N们,祝。林意中环还煌i的中会孩娃体n含化的充的一计中喜洋动青迎格用传您他匹i来国有。壁称带子 代 操着。高满一起 应 国 爱 溢 , 藏 的 。,递的克自辽,。 手,和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环相互辉映。
高考中的“漫画”题目
高考中的“漫画”题目一、1983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一道漫画作文题,这是高考中首次出现漫画形式的作文题目。
题目为“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字数在300字以内。
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
”漫画的意象是明确的,即做什么事都浅尝辄止,最终将一事无成。
二、漫画型作文题在高考中沉寂了好一阵时间,直到1996年,一道影响力非常大的漫画作文题出现了,这就是那道有名的“六指整形手术”和“截错了”。
作文题:仔细观察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完成下题。
1.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
注意:⑴两幅漫画分别说明,文字不必平均分配。
⑵说明画面内容时,不要编故事。
⑶要求内容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明。
⑷共200字左右。
2.在一次漫画欣赏会上,对这两幅漫画,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喜欢那幅,那么你呢?请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
⑴把你喜欢的那幅漫画的标题填写在作文题的空白处。
⑵议论时要有比较,有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
⑶不少于600字。
审题分析1996年的高考作文属漫画作文,在历届高考中并不常见。
小作文以说明性文字为主,要求用描写手法表现画面内容,属于介绍性的,准确简明地介绍说明事物是这类题型的重点,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说明、准确描述的能力。
大作文是考对事物的自我认识的文学评论。
很多考生不能区分读后感和读后评的写法的差别,导致审题的失误,议论方向不明。
读后感重在“感想”,关键在于联系实际,包括个人实际或社会实际。
写读后感,应该用作品中的人物、事迹、观点来衡量自己以往的言行,决定取舍。
读后评重在“评析”,它的说理过程往往采用叙——析——评的剖析方式。
一般不需要联系实际,而是就作品论作品,评析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1996年高考大作文就应该写成读后评,应该对作品作精辟深刻的分析,通过对两幅漫画的比较或根据漫画本身的魅力(主要是反映生活的力度)来议论,说明自己更喜欢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高考漫画类试题解析一、类型特点漫画题也是以图形提供的信息为载体来考查考生所学知识及各种能力的,只不过前者的图形是以科学的形式出现的,而后者的图形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这类题早在原来的高考政治卷中就曾大量应用,在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卷中也大量出现,所以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漫画类试题是指以漫画画面的情景及其深刻内涵作为载体,用以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多种能力的试题。
这类题具有如下特点:(1)画面情景往往并不复杂,有的仅寥寥数笔,但内涵十分丰富,寓意十分深刻。
命题者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结合所学知识设置问题,用以考查考生的观察、思考等多种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2)画面往往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用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良现象,或者用以说明深刻的道理。
命题者以此为载体设置问题,有利于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
(3)这类题阅读量(字数)虽小,但思考量较大,考查的能力层次也较高,多用来考查考生的哲学知识,也可用来考查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因而在高考文综卷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二、思路点拨目前我们在各类高考中见到的漫画题,一般仅限于选择题。
解答这类题首先是要仔细观察画面显示的情景,读懂漫画反映的内容。
为此,除了仔细观察画面本身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外,还要注意画题及画中的文字说明,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作者作画的本意,这是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的前提。
其次,在准确把握漫画本意的基础上,还要按照题目设问的指向(比如,是哲学还是经济学,是唯物论还是辩证法,等等),深入挖掘漫画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从而明确命题者的考查意图。
最后,要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准漫画含义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并运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完成题目的解答。
三、范例解析例1:(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第28—29题)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
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回答28~29题。
28.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A.自相矛盾的关系B.辩证法的矛盾关系C.诡辩的关系D.辩证否定的关系29.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表达两者关系的有①艺术作品是不依赖原型的主观创造②艺术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③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④艺术作品应不断追求更逼真地反映原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这组题与往年的同类题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往年作为载体的漫画是中国作品,而今年却是一幅外国漫画作品。
可见,这组题将漫画题材的内容拓宽了。
第28题直接以共用材料中的画面情境为载体,要求判断画面中烟斗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
共用材料显示,画面上明明画的是一只烟斗,而下面的文字说明却说“这不是一只烟斗”。
这种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事物、同一关系所作出的两种互相对立的判断,当属于逻辑矛盾关系(A)。
本题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深意:在理解和把握哲学中辩证矛盾的含义时,人们往往会把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混为一谈,本题表面上看是考查了逻辑矛盾,实际上考查的却是对辩证矛盾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第29题的题干材料是对共用背景材料的深化与扩展。
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一样,它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存在的统一。
所以,它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③),因而“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②)。
可见,本题的应选项为B。
[答案]28.A 29.B例2:(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第27~28题)下图是一幅题为“招商热”的漫画。
回答27~28题。
27.漫画《招商热》除了讽刺某些人办事不从实际出发,还批评了他们没有A.抓主要矛盾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抓矛盾的主要方面D.发挥主观能动性28.从图中所显示的信息来看,建设水电站还缺乏基本的自然资源。
一般说来,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要A.消费既有的资源B.生产出过去没有的物资C.相互交换自己多余的物资D.对资源作出一定的安排[解析]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在读懂漫画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按设问的指向回答问题。
为此。
首先必须在仔细观察画面情景的基础上弄清漫画的本意,其次是要与所学知识结合,找准漫画本意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按要求回答问题。
显然,在水资源不足的“滴水岩”“招商引资”建设水电站,是很不现实的。
可见,这幅漫画是作者对那些脱离客观实际的“招商热”的辛辣讽刺。
第27题,从哲学角度看,它讽刺的是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不从实际出发、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行为,可见应选项为B。
第28题是对资源配置含义的考查。
应选项为D。
[答案]27.B 28.D例3:(2005年高考文综北京卷第35题)漫画和成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与下图反映相近哲理的成语是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c.失之东隅,收之桑梓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解析]这是一道很有特色的漫画题,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将漫画与成语结合起来,用于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回答本题的关节点有三个:一个是读懂漫画并正确理解其哲学寓意,二是读懂题肢中的成语并正确理解它所蕴涵的哲理,三是将二者进行对照,找出本题的应选项。
从哲学角度看,这幅漫画是对想问题、办事情只考虑眼前与部分,不考虑长远与整体,结果陷入困境的某些人的辛辣讽刺。
再从题肢提供的四个成语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的是人如果没有长远的全盘的考虑,就会陷入困境。
这一成语所反映的哲理与上述漫画的含义相近,可见本题应选项为A。
[答案]A例4:(2005年高考文综天津卷第27题)27. 漫画《放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图9 放生[解析]回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漫画的含义。
画面情景显示,远处一座座工厂的烟囱正在向天空排出滚滚浓烟,地面的排污口正在向河中大量排放污水,河中污水滚滚,河水呈现黑色,可见环境污染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
这时,只见“放生者”高高举起盛鱼的水桶,要将桶中的鱼倒人河中“放生”;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被“放生”的鱼儿一边挣扎,一边发出了“N0 !N0!!”的喊声。
显然,放生者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他孤立地看待“放生”这件事,以为只要把鱼放入水中就可以给它以生命,而看不到鱼的生存与客观环境的联系,不懂得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所以这样的“放生”无疑于“杀生”!由此可见,题中①③④的说法都是《放生》这幅漫画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本题应选项为D。
[答案]D例5:(2005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第14题)下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善于抓住重点B.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解析]正确回答本题的前提是仔细观察,首先认真读懂漫画情景的具体内容。
结合画题,从画面所表现的情景可知,由于按照“规定”“又到浇水时间了”,所以尽管大雨倾盆,浇花人不得不头戴草帽,手撑雨伞,仍然按时给花浇水。
其次是要运用所学知识,按照设问的指向,分析画面情景所蕴涵的哲学启示。
浇花人按时给花浇水,这本身并没有错。
但是,浇花时间是按照花对水分的实际需要确定的,如果天降大雨,花所需要的水分已经得到满足,那就不再需要浇水了。
可见,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决不可不顾具体情况死搬教条,这就是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答案]c例6:(2005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第33题)下边漫画的寓意是要A.遵循市场交易的自愿原则B.提高经营者的职业道德素质C.遵循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D.杜绝市场交易中的欺诈行为[解析]正确回答本题首先是要仔细观察画面情景,明确漫画的本意。
画面中一共有3只苹果,左边的一只上面商家没有作任何标记,表示这是一只普通苹果,已经长出虫子;右边的两只苹果上面贴着“优”字的标记,表示这是优质苹果,但其中一只也长出了虫子。
可见,正如画题所标明的,这两只所谓的“优质”苹果是名实不符的,显然是商家做了手脚,企图以次充好。
其次,要按照题目的指向,找出漫画的寓意。
漫画中的经营者为了多赚钱,采取以次充好的办法,这是一种欺诈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经营者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
可见,本题B、c、D所述都是这幅漫画的寓意所在。
题中材料未直接涉及买卖过程中是否自愿的问题,故A项可舍弃。
[答案]B、c、D例7:(2005年高考北京春季卷第34题)漫画中的路政工人正在画行车线,其工作态度令人敬佩,而工作方法值得商榷。
从哲学上说,这种人A.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B.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思想解放,创造性工作D.思想僵化,缺乏灵活性[解析]解答本题先要读懂漫画。
本题以“一丝不苟”为题,画面显示的是一个路政工人正在画行车线,而这条行车线不仅画在路上,还画在一辆汽车的车身上。
由此看来,这位路政工人虽然工作认真,但其工作方法却并不可取。
因为行车线是画在路上给行车人看的,如果遇到汽车占线,完全可以请他离开或等他离开再画,而不能将行车线直接画在车身上。
可见,作者以加引号的“一丝不苟”为题,并不是要赞扬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而是通过表现这种不合时宜的“一丝不苟”来讽刺他在工作中“思想僵化,缺乏灵活性”,故本题应选项为D。
[答案]D例8:(2004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第28题)从右图漫画可以看出A.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C.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两点:一是要懂得画面表现的是两人对话的情景,二是要准确理解两人对话的内容,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甲说的“我在故我思”表明“我”的存在(物质)在先,“我”的“思维”(意识)在后,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唯物主义观点;乙说的“我思故我在”表明“我”的“思维”(意识)在先,“我”的存在(物质)在后,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可见c项的说法是符合题意的。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是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两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其根本分歧所在。
可见A、D也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答案]A、c、D例9:(2003年高考政治江苏、广东卷第28题)读下图漫画,它表明A.事物总是具有二重性B.利益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c.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D.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解析]首先要认真读懂漫画的含义。
画面情景显示:大雨纷纷落下,雨中抱着足球的男孩为大雨影响了他去踢球而烦恼,不由得发出“下雨糟透了”的感叹;雨中的女孩手拿铲子,看到新栽的小苗在雨中茁壮成长,由衷地发出“下雨好极了”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