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综述

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综述
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综述

文章编号:1006-1355(2012)05-0011-05

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综述

胡伊贤,李舜酩,张袁元,孟浩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南京210016)

摘要:在车辆产业中,噪声问题越来越突出,噪声源识别方法是车辆噪声控制的重要前提。近年来,车辆噪声源识别的方法得到快速发展,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对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进行总结,将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分为传统方法、基于信号处理方法和基于声阵列技术方法三类,并描述和分析各种识别方法的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展望未来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

关键词:声学;车辆;噪声控制;综述;噪声源识别方法

中图分类号:V231.92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1335.2012.05.003 Reviews of Vehicle Noise Sourc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HU Yi-xian,LI Shun-ming,ZHANG Yuan-yuan,MENG Hao-dong

(College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210016,China)

Abstract:In the vehicle industry,noise issues have become more evident.Vehicle noise source ident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noise control.In recent years,new methods of vehicle noise source identification have been developed,but it is necessary still for them to improve and optimize.The different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noise source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All method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i.e.the traditional analysis method,the method based on signal processing,and method based on acoustic array technology.The features of various identification method are described and compared.Finally,some prospects of noise sour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are given.

Key words:acoustics;vehicle;noise control;review;noise sour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车辆噪声源识别是指在有许多噪声源或包含许多振动发声部件的复杂声源情况下,为了确定各个声源或振动部件的声辐射的性能,区分噪声源,并加以分等而进行的测量与分析。车辆的噪声主要分为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传动噪声、轮胎噪声以及其他机械噪声[1,2]。

车辆噪声产生机理不同,针对不同噪声源有不同的识别方法[3]。本文将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噪声源识别方法,包括主观识别法、铅覆盖法、分部运行法、表面振速法和近场声压

收稿日期:2011-11-23;修改日期:2012-01-21

项目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基金编号:CX10B_094Z)

作者简介:胡伊贤(1986-),男,江苏,江苏宿迁泗阳县人,硕士,目前从事车辆噪声与振动控制研究。

E-mail:nuaayixian@https://www.360docs.net/doc/658701517.html, 测试法等。这些方法可以简单的对车辆噪声源进行识别。第二类是以信号处理为基础的噪声源识别方法,典型的有时域平均法、相关分析法、相干分析法、倒谱分析法、阶次分析法、小波分析法以及盲源分离法等。其中时域平均与相关分析是描述幅值随时间变化的时域分析方法。相干分析、倒谱分析在频域内对噪声信号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平稳噪声信号;阶次分析、小波分析、盲源分离识别方法在时频域内对信号进行分析,一般用于非平稳噪声信号。第三类是以声阵列技术为基础的噪声源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声强测试、波束成形以及声全息测试技术,它们主要特征是以全息面来直观全面反映各声源对整车噪声贡献的大小。本文在对各种声源识别方法总结基础上,分析声源识别方法的使用特点、优点与不足,对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进行总结与展望。

1传统声源识别方法

1.1主观识别法

主观识别法是个人主观区别噪声来自于哪一噪声源。它要求识别者对于车辆的主要噪声源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要有足够的经验,才能有效对噪声源进行辨识。主观识别法的不足在于它没有能够定量的给出噪声源的贡献大小,对于噪声贡献相当的多个噪声源,主观识别法不能有效的辨识。

1.2铅覆盖法

铅覆盖法是用内部加上吸声材料(减少内部混响)的铅板把所有的噪声源覆盖住,测试时针对某一噪声源所在的位置在铅板上打开一定大小的“窗口”,使所测量的声源或声源表面暴露在外,测量声源的声压级,这样依次打开各个声源的“窗口”分别测量各声源的声压级以判断噪声源的贡献主次。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中、高频段噪声效果较好,对于低频噪声效果较差[4]。

1.3近场测试法

近场测试方法是利用声级计测量噪声源表面声压级,通过声压级大小比较各噪声源贡献大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噪声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且在发生混响的声场环境下测量时,效果比较差。

1.4分部运行法

分部运行法在测试时,首先要测量整体的噪声声压级,然后依次将某些运行部件停止运行,通过声学的计算方法,得到各个部件对整车的噪声贡献[5]。由于实际运行中某一部分停止运行,会影响到其他部件的运行状态,因此测量状态常常不一致。同时分部运行法的测量时间比较长,需要进行系统的试验设计。

1.5表面振速法

结构表面振动往往是产生噪声的主要原因,其振动强弱程度可以反映结构辐射噪声大小。测试时,用加速度传感器拾取各零部件振动表面的加速度值,通过表面法向振动速度比较各部件的振动强弱。

由于振动点对振动表面的声场重构至关重要,近年来对于振动测点的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天津大学以及江苏大学利用近场声全息理论和标准Tikhonov正则化方法来控制场点声压测量误差对表面振速重构解的扭曲影响得到了“测量点位置分布

不均匀时,声源识别效果较好”的结论[6,7]。

2基于信号处理的噪声源识别方法

2.1时域法

2.1.1时域平均法

时域平均法主要针对噪声信号中的周期信号,对噪声信号进行整周期的截取与迭加,可以将信号中非周期成分或随机成分消除,以突出噪声信号中的周期成分。

时域平均识别方法存在一些缺陷。一些非周期性噪声容易被剔除,因此不能完整有效的识别噪声源。

2.1.2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是噪声信号在时域相关性的数学描述。相关分析一般要求分析原信号中的特征信号为周期信号,对于非周期信号则无能为力。

在车辆噪声源识别过程中,利用相关分析对整车噪声信号与某噪声源信号进行分析,确定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从而确定噪声源对整车噪声的贡献大小。浙江大学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车内驾驶员右耳旁噪声,结果发现右前车顶车身结构板块的振动是引起驾驶员耳旁噪声的主要噪声源,通过对右前车顶的振动控制,获得了明显的降噪效果[8,9]。

2.2频域法

频域法对平稳噪声信号进行Fourier分析,获得噪声信号幅值与相位特性,根据噪声频谱特性定位主要噪声源。

2.2.1频谱分析法

频谱分析法是以Fourier变换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在频域内,对噪声信号进行分析,能够获得比时域分析更多、更丰富信号特征信息。车辆噪声源识别中,频谱分析法广泛使用[10,11]。

频谱噪声识别法主要包括自功率谱与互功率谱分析。噪声自功率谱描述了噪声信号的平均功率在各个频率上的分布。由于自身的缺陷,它并没有解决同频成分的问题,需借助其他识别方法进行分析[12]。互功率谱描述了两个噪声信号互相依赖的程度,可以用来计算系统的频响函数,进行传递路径的分析与识别,因此对产生噪声的激励源识别有一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新的识别技术不断出现[13]。

2.2.2相干分析法

相干分析与相关分析类似,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针对频域分析而后者是时域分析。相干分析是在信号的互功率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分析信号频率上相互依赖性或某种响应产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相干分析,可以探寻噪声谱中峰值的来由。现阶段相干分析主要应用在多输入—单输出系统中,并且输入源比较少,因此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需要做进一步研究[14]。

2.2.3倒谱分析法

倒频谱简称倒谱,它是对功率谱取对数后进行Fourier逆变换。倒谱分析法在车辆容易发生混响的声腔内有很大的应用。它能够将信号时域卷积的复杂关系转化为时延域的简单相加关系。

驾驶室中,由于有各种噪声在其内部进行声波的反射与衍射,容易形成大量的反射声,它们的存在使噪声频率产生失真,会影响声源识别的结果。倒谱处理对功率谱的等距频率成分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它能够有效地识别和删除噪声信号中的反射声。重庆大学通过比较基于互相关分析的时延估计法、最小均方自适应滤波(LMS)时延估计法以及强混响条件下倒谱时延估计算法,得出倒谱时延估计的优越性。

2.3时频域法

2.3.1阶次分析法

阶次分析是针对周期性信号的倍频特性所提出的一种基于时频分析识别方法。由于旋转机械(如齿轮等)振动的周期性,因此它在振动信号处理分析中运用比较广泛。在车辆噪声源识别中它的应用也在慢慢体现[15]。

在初步确定车辆排气噪声的频谱特性时,可以进行阶次分析。阶次分析针对非平稳信号,可以对不同转速的下噪声信号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声压图确定排气噪声在车辆运行的全部工况下的噪声情况[16]。

2.3.2小波分析法

小波分析方法是一种时间窗和频率窗都可改变的时频局域化分析方法,这种特性使小波变换具有对信号的自适应性,克服了Fourier变换不能在时域和频域上局域化的缺点。

小波分析利用不同尺度(时延尺度—调节时延位置,扩展尺度—调节小波频率)的小波基函数对信号进行小波变换,一方面通过小波变换将噪声信号分解成不同频带的小波细节,使信号中不易察觉的特征在不同分辨率的子空间中显露出来;另一方面,采用小波逆变换可以根据需要对各级小波细节中的某一时刻的子波进行选择重构,提取噪声信号中的特征信息。

吉林大学通过噪声与振动信号的6级小波分解,得到了车内噪声与振动噪声源的相关系数,识别了主要噪声源,证明了小波变换是一种有效的噪声源识别方法[17]。合肥理工大学利用小波包分解与重构,对噪声信号进行分解,并计算了各个小波包能量,识别了风扇、油底壳、排气为某客车的主要噪声源[18]。

2.3.3盲源分离法

盲源分离是一种较新的信号分析方法,在振动信号中运用比较广泛[19],目前在噪声信号中还处在初步阶段。盲源分离法是指在输入信号未知时,只由观测到的输出信号来辨识系统,以达到对多个信号分离的目的,从而恢复原始信号或信号源。盲源分离信号混合过程的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x(t)=A s(t)+n(t)(1)

其中s(t)=[s1(t),s2(t),…,s n(t)],T是n′1的源信号列矢量。类似的,x(t)为m′1的混合信号矢量,n (t)为m′1的噪声矢量,而矩阵A为m′n的混合矩阵,其各元素为混合系数a

ij

盲源分离问题也可以描述为:在混合矩阵A和源信号矢量s(t)均未知的条件下,求一个n′m的矩阵W,使得W对混合信号矢量x(t)的线性变换

y(t)=Wx(t)(2) y(t)为对源信号矢量s(t)或其某些分量的一个可靠估计,通常将矩阵W称为分离矩阵。

盲源分离法需要一定的先验知识,即能够初步了解声场中存在噪声源,同时对于传感器个数以及测试距离也需要测试人员进行系统的设计。盲源分离的求解结果中存在幅度的不确定性和源信号顺序的不确定性,但由于源信号大部分的信息存在于波形中,而非信号幅度和排列顺序中,因此与幅度和排列顺序相关的不确定性是可以接受的,在实际应用中不影响源信号的识别。

盲源分离法在车辆噪声识别工程应用中比较少。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盲源分离技术对混叠噪声信号进行了分离,虽然分离出了混叠在发动机噪声中的噪声信号,但

对于发动机多噪声源的特性并没有提及[20]。

3基于阵列技术噪声源识别方法

声阵列测试技术主要运用于声强、声全息和波束成形分析中,利用网格面对噪声源的辐射面进行重构,通过声压、声强测试各测量点声压、声强、相位等一系列与声场有关的信息,分析测量面上的声场分布,达到识别噪声源的目的[21]。通过对各个传声器时域采集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计算各个频率或频率段的能量分布,将各声源能量细化到各个频段,可以有效对噪声源进行识别,达到降噪目的[22]。

3.1声强测试技术

声强法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不论国内还是国外普遍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对试验条件要求相对其他试验方法较低。通过使用网格将整个声源面划分为许多小块,运用声强探头分别测量各个网格节点上的声强值,经过插值运算,就可以得到整个声源辐射面的声强云图,可以清楚的了解那一部分的声源对整车的噪声贡献大。再者也可以通过频段划分,得到各个频段的声强云图并计算出频段的能量分布,为噪声源的频段分析提供依据。

声强测试方法不仅能够得到某一测点的能量大小,同时还可以清楚的了解能量流动方向,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声场中的能量分布[23]。声强法通过分析整个声源面的声强云图,了解声源面上各噪声源对整车的噪声贡献大小[24―26]。

3.2声全息测试技术

声全息主要是指声波振幅和相位信息。声全息测试技术在测试过程中虚拟两个平面,一个平面称为重建面,它距离被测试的噪声源平面比较近,另一个面称为全息面或是采样面,在测试现场两个平面相隔一定的距离。声全息测量原理是首先运用传声器记录在全息面上有关声波的幅值与相位的信息,然后利用声全息声场重建公式对重建面上的声场分布进行重建,由于重建面距离被测表面比较近,可以近似的得到被测发声体的表面声场分布。按声场测量的原理可分为常规声全息、近场声全息(NAH)和远场声全息三种。

常规声全息,全息数据是在被测物体的辐射或散射场的菲涅尔区和弗朗和费区(即全息接收面与物体的距离d远大于波长λ的条件下)采用光学照相或数字记录设备记录的,因为受到自身实用条件的限制,根据全息测量面重建的图像受制于声波的波长。

远场声全息,其特点是全息记录平面与全息重建平面的距离d远远大于声波的波长λ,即其全息数据是在被测声源产生声场的辐射或散射声场的菲涅尔区和弗朗和费区获得的。这种方法通过测量离声源很远的声压场来重建表面声压及振速场,由此可预报辐射源外任意一点的声压场、振速场、声强矢量场。由于进行全息数据记录的表面距离被测声源面较远,而全息记录的表面的面积是有限的。

近场声全息NAH(Near-field Acoustical Holography),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是全息成像理论的推广和突破。近场声全息是在紧靠被测声源物理表面的测量面(d<<λ)记录全息数据,然后通过变换技术重建三维空间声压场、振速场、声强矢量场,并能预报远场指向性。由于是近场测量,所以除了记录传播波成分外,还能记录空间频率高于且随传播距离按指数规律衰减的倏逝波成分。由于它含有振动体细节信息,所以理论上可获得不受波长限制的高分辨率图像,测量覆盖了从声源出来的一个大的方位角,有指向性的声源能够被不失信息地检测出来。

比较三种声全息技术,NAH实用面最广,分辨率最高,可操作性最强,所以近些年来,国内外对NAH研究相当活跃[27]。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广泛应用于近距离测量和对中低频噪声源的识别。

80年代初E.G.William和J.D.Maynard提出基于空间声场变换的近场声全息方法。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对近场声全息确定噪声源进行了研究[28]。合肥理工大学对声全息各类重建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声全息数据的各类采集方法、特点及声全息成像的分辨率、各类声场全息图像的表达方法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29]。

3.3波束形成技术

波束形成技术(Beamforming)是一种信号处理技术,适合中高频率的声源识别和中长距离的测量[30],可以用于稳态声源、非稳态声源以及缓慢运动声源的识别,这项技术可以增强特定方向上的有用信号,衰减其它方向上的干扰信号,从而形成空间指向性,有效弥补了近场声全息法(NAH)在高频识别的不足,测量速度快,可在中远距离测量,能识别大结构的噪声源,由其对汽车整车的噪声源识别。与NAH不同波束成形方法除了可以应用规则阵列外,还可以应用不规则阵列,对于不能紧靠声源表面进行测量的情况,以及高频的大尺寸声源,波束成形可以利用少量的传声器获得较高的分辨率。

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问题,按照定位原理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1)基于最大输出功率的可控波束形成技术;(2)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技术;

(3)基于高分辨率谱估计的定位技术。

近年来波束成形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合肥理工大学通过对传统平面阵列网格的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层立体阵列,并与传统的阵列进行比较,验证了波束成形技术的有效性[31]。

4结语与展望

4.1总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传统噪声源识别方法比较简单,不能够对噪声进行定量的描述,对噪声源的特征信息分析也不够全面。

(2)基于信号处理的噪声源识别方法中,时域方法可以直观的识别出噪声信号的幅值与周期信息;基于Fourier变换的频域识别方法对平稳噪声信号的频域特征信息进行了识别,方法比较实用;针对非平稳噪声信号的时频分析方法,综合时域与频域分析优点,给出了噪声源的时频域特征信息,可以有效的对复杂噪声源进行识别。

(3)基于声振列噪声源识别方法具有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特点,可以实时、准确的对噪声源进行描述,在工程理论研究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4.2展望

国家标准对车辆噪声的控制日趋严格,越来越多的厂家对噪声控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使得噪声源的识别方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以下是车辆噪声源识别中值得关注的方面:

(1)多声源识别方法的综合运用。对于车辆复杂噪声源,一种方法并不能有效的进行噪声源识别,综合运用多种噪声源识别法进行优势互补,能够快速有效的对车辆噪声源进行识别。

(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测试噪声源系统将面向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于噪声多发生于车辆行驶过程中,如何在使用中动态测试车辆的噪声是非常必要的。

(3)车辆噪声源识别将面向跨学科、多专业发展。车辆噪声产生的机理不同决定了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识别。在众多工程实践中流体、模态技术(声振耦合)、光学等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都将不断被噪声识别技术所吸取。参考文献:

[1]何渝生.汽车噪声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20-95.

[2]马大猷.噪声控制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06-423.

[3]任武超,罗浩锋,潘虹,等.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六缸柴

油机噪声源识别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8,2(29):66-70.

[4]仪垂杰,黄协清,吴成军,等.装甲运兵车车内噪声控制

研究[J].兵工学报,1995,3:73-77.

[5]周涌麟,李树珉.汽车噪声原理检测与控制[M].北京:中

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141-147.

[6]宋艳华,姜哲.测量点位置对声源识别的影响[J].振动

与冲击,2008,3(27):35-37.

[7]陈达亮,舒歌群,卫海桥,等.基于边界元法的近场声全

息实验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学报,2009,2:159-162. [8]丁渭平.一种用于车内结构声源辨识的方法[J].汽车工

程,2002,2(24):154-148.

[9]丁渭平.车辆乘坐室内地平噪声声源识别研究[J].中国

机械工程,2003,3(14):262-265.

[10]金岩,常志权.频谱分析技术在车辆NVH故障诊断

中的应用[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0,1:110-113.

[11]尹可,宋向荣.客车异常振动噪声的分析和控制[J].

噪声与振动控制,2011,4:102-105.

[12]闫立平.用相干功率谱识别主噪声源.[J].合肥工业大学

学报,2002,3(25):468-471.

[13]蒋维铭,余新木,乔秀娟.用相干分析法识别车辆噪声

源[J].武汉工学院学报,1987,3:30-39.

[14]安木金,李舜酩,张袁元,等.多相关子系统输入中输

入的相干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10,21:2609-2613.

[15]K.,R.,Fyfe and E.D.S.Munck.Analysis of computed

order tracking[J].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1997,11(2):187-205.

[16]龙月泉,石晓辉,施全.基于阶次跟踪的变速箱噪声

源识别[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8,28(6):77-81.

[17]陈书明,王登峰,陈鑫.小波变换在轿车车内噪声源

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9,4(02):88-92.

[18]贾继德,陈剑,邱峰.基于时频分析的客车加速通

过噪声声源识别[J].汽车工程,2007,7(29):620-622. [19]李舜酩.机械振动信号盲源分离的时域方法[J].应用力

学学报,2005,22(4):579-584.

[20]高俊文,李法春,管卫华.盲分离技术识别发动机的噪

声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3):32-35.

[21]Brtihl S,Rmer A.Acoustic noise source modeling based

on microphone array measurement[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0.231(3):611-617.

(下转第20页)

(上接第15页)

[22]Dan Li,Yu Hen Hu.Energy-based collaborative source

localization using acoustic microsensor array[J].

EURASIP Journal on Applied Signal Processing,2003:

321-337.

[23]张袁元,李舜酩,贺岩松,等.摩托车整车噪声分析与

消声器改进[J].振动与冲击,2011,30(2):263-266. [24]周广林,陈剑,毕传兴,等.基于扫描声强法的声功

率测量扫描路径误差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3,1:23-28.

[25]金岩,郝志勇,刘永.摩托车噪声源的识别与控制

[J].汽车工程,2007,29(6):520-523.

[26]舒歌群,郝志勇,谭从民.内燃机噪声测量中的声强测

试技术[J].内燃机学报,1998:(01).[27]罗禹贡,杨殿阁,郑四发,等.基于近场声全息理论的

运动声源动态识别方法[J].声学学报,2004,29(3):226-230.

[28]孙玉.基于声全息技术的噪声源识别方法研究[D].哈

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

[29]周广林,陈心昭,陈剑,等.声全息技术的研究现状与

展望[J].声学技术,2003.22(2):120-125.

[30]邓江华,顾灿松,刘献栋,等.基于声阵列技术的汽车

噪声源识别及贡献量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10,12,6(23),630-635.

[31]张金圈,毕传兴,陈心昭.Beamforming方法的阵列研

究及其在噪声源识别中的应用[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9,6(3):54-58.

environments and lts contextual significance with reference to soundscape evaluation[J].ICA

ICA2002

2002,,No2, X1,1.

[17]毛建西,王增欣.基于声生态学的城市景观设计策略探

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1).

[18]Lei Yu,Jian Kang.Modeling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soundscape quality in urban open spaces.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pproach[J].J.Am

Acoust.Soc.Am.,126-3, September2009.

[19]Jian Kang.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sound fields in

urban squares[J].J.Acoust.Soc.Am.117(6),June2005.

[20]Kang Jian.Urban Soundscape[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7,35(S).

[21]Joo,Wooyeong,Gage,Stuart H.,Kasten,Eric P.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variability in soundscapes along an

urban rural gradient[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1.

[22]Brambilla G(Brambilla,Giovanni),Maffei L(Maffei,

Luigi).Perspective of the soundscape approach as a tool

for urban space design[J].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

Journal:SEP2010,58(5):532-539.

[23]Lu Sumei,Kang,Jian.Survey and optimize strategies on

soundscape in Harbin Sun-Island scenic area[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Technology and

Civil Engineering,ICETCE2011-Proceedings:

6924-6927.

[24]W.Yang J.Kang.Acoustic comfort evaluation of

soundscape in open public spaces[J].Applied Acoustics, February,2005,V olume66,Issue2:211-229,Urban Acoustics.

[25]Torija AJ,Ruiz DP,Ramos-Ridao A,Required

stabilization time,short-term variability and impulsiveness of the sound pressure level to characterize the temporal composition of urban soundscapes[J].

Acoustics

Applied Acoustics.FEB2011,72(2-3):89-99. [26]Bunting,O.;Chesmore, D.Time frequency source

separation and direction of arrival estimation in a3D

soundscape environment[J].Applied Acoustics,2011. [27]Koji ABE,Shouichi TAKANE,Sojun SATO.Effect of

temporal and seasonal changes on the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sound obtained by using audiovisual corpuses recorded at fixed-points[J].Internoise,2008. [28]葛坚.城市景观中的声景观解析与设计[J].浙江大学

学报:工学版,2004(8).

[29]葛坚,卜菁华.关于城市公园声环境及其设计的探

讨[J].建筑学报,2003(9).

[30]葛坚.城市开放空间声景观形态构成及设计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

[31]You J,Lee PJ,Jeon JY.Evaluating water sounds to

improve the soundscape of urban areas affected by traffic noise[J].Noise Control Engineerring Journal,Sep2010, 58(5):477-483.

关于三维图像目标识别文献综述

关于三维目标识别的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目标识别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与手段,目标识别是指一个特殊目标(或一种类型的目标)从其它目标(或其它类型的目标)中被区分出来的过程。它既包括两个非常相似目标的识别,也包括一种类型的目标同其他类型目标的识别。目标识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雷达回波中的幅度、相位、频谱和极化等目标特征信息,通过数学上的各种多维空间变换来估算目标的大小、形状、重量和表面层的物理特性参数,最后根据大量训练样本所确定的鉴别函数,在分类器中进行识别判决。它属于模式识别的范畴,也可以狭义的理解为图像识别。三维目标识别是以物体表面朝向的三维信息来识别完整的三维物体模型目标识别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机器视觉以及图像理解等学科知识。目标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空间技术和国防等领域。 正文: 图像识别总的来说主要包括目标图像特征提取和分类两个方面。但是一般情况下,图像受各种因素影响,与真实物体有较大的差别,这样,就需要经过预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分析、匹配识别等一系列过程才能完成整个识别过程。 目前,最主流的三种三维物体识别研究思路是: 1)基于模型或几何的方法;

2)基于外观或视图的方法; 3)基于局部特征匹配的方法; 一、基于模型或几何的方法: 这种方法所识别的目标是已知的,原理就是利用传感器获得真实目标的三维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一种表面、边界及连接关系的描述,这里,三维物体识别中有两类最经常使用的传感器:灰度传感器和深度传感器,前者获取图像的每个像素点对应于一个亮度测量,而后者对应于从传感器到可视物体表面的距离;另一方面,利用CAD建立目标的几何模型,对模型的表面、边界及连接关系进行完整的描述。然后把这两种描述加以匹配就可以来识别三维物体。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传感器数据获取过程,就是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物体中产生待识别的模型。分析/建模过程,是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提取与目标有关的独立应用特征。模型库的建立一般式在识别过程之前,即首先根据物体的某些特定特征建立一些关系以及将这些信息汇总成一个库。在模型匹配过程,系统通过从图像中抽取出的物体关系属性图,把物体描述与模型描述通过某种匹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到与物体最相似的一种描述,从而确定物体的类型和空间位置。 基于模型的三维物体识别,需要着重解决以下4个问题:

车身噪声传递函数分析

车身噪声传递函数分析昝建明周舟李波灏肖攀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

车身噪声传递函数分析 Noise Analysis of Car Body Using Transfer Function 昝建明周舟李波灏肖攀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401120 ) 摘 要: 车身的NVH特性是车身开发的重要内容。在车身的设计中,用有限元软件MSC Nastran 进行了噪声传递函数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车体结构进行优化,提高NVH 性能。关键词: 车身, NVH, MSC Nastran, 噪声传递函数, 优化 Abstract:NVH performance is the important task for body design. During the body design stage, using MSC Nastran to do NTF analysis, the results can help optimize the body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NVH performance. Key words: Body, NVH, MSC Nastran, NTF, Optimization 1 引言 NVH性能是新车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车身在整车的NVH性能中有着重要影响,不论是来自路面的激励,还是来自发动机的激励,都是通过车身传递给乘员。开发出合理的车身结构对提高整车的NVH性能有重要作用。车身噪声传递函数(NTF)分析就是车身开发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将对车身与底盘之间的主要连接区域进行声学传递函数分析,以便找出噪音传递路径与对NVH特性影响比较大的关键零部件。分析时一个声学空腔模型将被包括在内并用来预测内噪声水平,车辆的详细有限元模型与声学空腔模型将被耦合并求解,通过车身与动力系统及底盘系统连接点上施加载荷来计算车内乘员耳侧的噪声响应。 2 分析模型 车身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包括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和车身声学空腔有限元模型两部分。其中,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包括结构件的有限元模型和非结构件的有限元模型,非结构件的有限元模型就用集中质量来模拟。声学空腔的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流体的单元来模拟,包括乘员仓空腔,座椅和行李箱空腔三部分的有限元模型。图1表示了车身分析模型的结构关系。 声学单元的理想尺寸大约是每个波长不少于六个单元,实际上通常采用的声学单元的长

噪声测量噪声源识别与定位的方法简析

噪声测量:噪声源识别与定位的方法简析噪声测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估计和寻找产生噪声的声源。 确定噪声源位置是实施控制噪声措施的先决条件。从声源上控制噪声可以大大减轻噪声治理的工作量,而且对促进生产低噪声产品研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寿命有直接效果,同时噪声源识别技术是声学测量技术的综合运用,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此,噪声源识别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噪声源识别的本质在于正确地判断作为主要噪声源的具体发声零部件,主要辐射部分。有时还要求对噪声源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有所了解。噪声源识别的要求有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确定噪声源的特性,包括声源类别,频率特性,变化规律和传播通道等。在复杂的机械中,用一种测量方法要明确区分声源的主次及其特性实际上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经常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测量方法和信号处理技术,以便最终达到明确识别的目的。 ?确定噪声产生的部位、主要的发声部件等以及各噪声源在总声级中的比重。对多声源噪声,控制噪声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找到

发声部件中占噪声总声级中比重最大的声源噪声,采取措施进行降噪,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噪声源识别方法很多,从复杂程度、精度高低以及费用大小等方面均有不少的差别,实际使用时可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要求,结合人力物力的可能条件综合考虑后予以确定。具体说来,噪声源识别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二类: ?第一类是常规的声学测量与分析方法,包括分别运行法、分别覆盖法、近场测量法、表面速度测量法等。 ?第二类是声信号处理方法,它是基于近代信号分析理论而发展起来的,象声强法、表面强度法、谱分析、倒频谱分析、互相关与互谱分析、相干分析等都属于这一类方法。 在不同研究阶段可以根据声源的复杂程度与研究工作的要求,选用不同的识别方法或将几种方法配合使用。 声学测量法 人的听觉系统具有比最复杂的噪声测量系统更精确的区分不同声音的能力,经过长期实践锻炼的人,有可能主观判断噪声声

车辆识别代号管理办法

车辆识别代号管理办法(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 2004年第66号 为加强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管理,规范车辆识别代号的管理和使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制定《车辆识别代号管理办法(试行)》,现予以发布,请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本管理办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机械工业局《车辆识别代号(VIN)管理规则》(CMVRA01-01,国机管[1999]20号)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四年十一月二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WMI的申请、批准和备案 第三章VIN的编制和VIN编制规则的备案 第四章VIN的标示和使用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车辆识别代号管理,规范车辆识别代号(英文:VehicleIdentificationNumber,以下简称:VIN)的编制、标示和使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制造、销售的道路机动车辆以及需要标示VIN的其它类型车辆产品,包括完整车辆产品和非完整车辆产品。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生产企业及进口车辆生产企业均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在生产、销售的车辆产品上标示VIN。 第四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VIN的监督、管理,中国

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作机构)承办有关具体工作。 第五条VIN是指车辆生产企业为了识别某一辆车而为该车辆指定的一组字码,由17位字码构成,分为三部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英文:WorldManufacturerIdentifier,以下简称:WMI)、车辆说明部分(英文:VehicleDescriptorSection,以下简称:VDS)、车辆指示部分(英文:VehicleIndicatorSection,以下简称:VIS)。 第二章WMI的申请、批准和备案 第六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的企业,均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WMI。 其它类型车辆产品需要标示VIN时,其生产企业也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WMI。 第七条申请WMI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宏观调控的要求; (四)符合国家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定。 第八条申请WMI的企业应向工作机构提出申请,申请时应如实填写《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申请表》(附件一),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其中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符合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及车辆生产准入条件的相关证明; (三)获得国家车辆生产许可的情况说明; (四)企业实际生产条件、生产情况说明; (五)所生产的车辆产品类型及年产量的说明; (六)车辆品牌的有关证明材料; (七)现场审查前还应依据《车辆识别代号管理现场审查实施办法》(另行制定)提交相关资料。 第九条工作机构收到企业的申请之后,应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汽车发动机振动噪声测试实用标准系统

附件1 汽车发动机振动噪声测试系统 1用途及基本要求: 该设备主要用于教学和科研中的振动和噪声测量,要求能够测量试验对象的振动噪声特性(频率、阶次、声强等),能对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该产品的生产厂应具有多年振动噪声行业从业经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系统软件和硬件应该为成熟的模块化设计,同时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能保证将来软件和硬件同时升级。 2设备技术要求及参数 2.1设备系统配置 2.1.1数据采集系统一套; 2.1.2数据测试分析软件一套; 2.1.3传声器 2个; 2.1.4加速度计 2个; 2.1.5声强探头 1套; 2.1.6声级校准器 1个; 2.1.7笔记本电脑一台 2.2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2.2.1主机箱一个;供电采用9~36V直流和 200~240V交流; 2.2.2便携式采集前端,适用于实验室及现场环境; 2.2.3整机消耗功率<150W; 2.2.4工作环境温度:-10?C ~50?C; 2.2.5中文或英文WindowsXP下运行,操作主机采用笔记本电脑; 2.2.6输入通道数:4个以上,其中2个200V极化电压输入通道、不少一个转速输入通道; 2.2.7输入通道拥有Dyn-X技术,动态围160dB; 2.2.8每通道最高采样频率:≥65.5kHz,最大分析带宽:≥25.6kHz; 2.2.9系统留有扩充板插槽,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扩充;数据采集前端可同时连接多种形式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转速探头、传声器、声强探头等; 2.2.10系统具有堆叠和分拆能力,多个小系统可组成多通道大系统进行测量。大系统可分拆成多个小系统独立运行; 2.2.11采集前端的数据传输具备二种方式之一:①通过10/100M自适应以太网传输至PC; ②通过无线通讯以太网技术传输至PC,通信距离在100米以上。使测量过程更为灵活方便,方便硬件通道和计算机系统扩展升级;

目标检测综述教学内容

一、传统目标检测方法 如上图所示,传统目标检测的方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给定的图像上选择一些候选的区域,然后对这些区域提取特征,最后使用训练的分类器进行分类。下面我们对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介绍。 (1) 区域选择这一步是为了对目标的位置进行定位。由于目标可能出现在图像的任何位置,而且目标的大小、长宽比例也不确定,所以最初采用滑动窗口的策略对整幅图像进行遍历,而且需要设置不同的尺度,不同的长宽比。这种穷举的策略虽然包含了目标所有可能出现的位置,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时间复杂度太高,产生冗余窗口太多,这也严重影响后续特征提取和分类的速度和性能。(实际上由于受到时间复杂度的问题,滑动窗口的长宽比一般都是固定的设置几个,所以对于长宽比浮动较大的多类别目标检测,即便是滑动窗口遍历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区域) (2) 特征提取由于目标的形态多样性,光照变化多样性,背景多样性等因素使得设计一个鲁棒的特征并不是那么容易。然而提取特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类的准确性。(这个阶段常用的特征有SIFT、HOG等) (3) 分类器主要有SVM, Adaboost等。 总结:传统目标检测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基于滑动窗口的区域选择策略没有针对性,时间复杂度高,窗口冗余; 二是手工设计的特征对于多样性的变化并没有很好的鲁棒性。 二、基于Region Proposal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 对于传统目标检测任务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对于滑动窗口存在的问题,region proposal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region

proposal(候选区域)是预先找出图中目标可能出现的位置。但由于region proposal 利用了图像中的纹理、边缘、颜色等信息,可以保证在选取较少窗口(几千个甚至几百个)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召回率。这大大降低了后续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并且获取的候选窗口要比滑动窗口的质量更高(滑动窗口固定长宽比)。比较常用的region proposal算法有selective Search和edge Boxes,如果想具体了解region proposal可以看一下PAMI2015的“What makes for effective detection proposals?” 有了候选区域,剩下的工作实际就是对候选区域进行图像分类的工作(特征提取+分类)。对于图像分类,不得不提的是2012年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ILSVRC)上,机器学习泰斗Geoffrey Hinton教授带领学生Krizhevsky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将ILSVRC分类任务的Top-5 error降低到了15.3%,而使用传统方法的第二名top-5 error高达26.2%。此后,卷积神经网络占据了图像分类任务的绝对统治地位,微软最新的ResNet和谷歌的Inception V4模型的top-5 error降到了4%以内多,这已经超越人在这个特定任务上的能力。所以目标检测得到候选区域后使用CNN对其进行图像分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4年,RBG(Ross B. Girshick)大神使用region proposal+CNN代替传统目标检测使用的滑动窗口+手工设计特征,设计了R-CNN框架,使得目标检测取得巨大突破,并开启了基于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的热潮。 1. R-CNN (CVPR2014, TPAMI2015) (Region-based Convolution Networks for Accurate Object d 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地铁站台噪声特性分析

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摘 要:采用噪声与振动测试分析系统,对地铁车辆进入站台和驶出站台及站台广播噪声进行测试与分析。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站台主要噪声源为车辆通过站台时的轮轨噪声与车辆制动啸叫声的叠加,等效声级81.5 dB(A),频率范围200~4 000 Hz 。无车辆通过时广播噪声为主要噪声源,等效声级为79.1 dB(A),频率范围为500~1 000 Hz 。该研究结果对地铁车站的减振降噪设计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声学;地铁车站;站台;噪声;频谱;测试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人口数量的增加及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现象愈发严重,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地铁交通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准时等特点,在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现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各大城市选择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是,地铁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地铁噪声。地铁车站是人们乘坐地铁必须经过和驻足的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地铁站内噪声情况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关注。掌握地铁车辆进出站台的噪声与振动分布现状[1―5],为地铁站台减振降噪设计[6,7]、人们工作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1 测试环境、仪器及布点 1..1 测试环境 本次测试地点为国内某城市的普通地铁车站,其站台长120 m ,宽度为6 m ,表面为大理石结构。轨道布置在站台的两侧,两侧墙体为水泥表面,并未做吸声处理。站台与轨道间采用半封闭安全门阻隔,安全门高度为1.4 m 。 测试时,本线路的车隔为8 min 。车辆为每编组6 辆车,总长度为 118 m ,分为 3 个单元,每单元为一动一拖形式。其中每辆动车重约35 t ,每辆拖车重约32 t ,最大轴重为14 t 。车辆高度为3.5 m ,车体结构为鼓型设计,最大宽度为2.75 m 。车门为双开电动塞拉门,每辆车设有8套,对称布置。转向架为无摇枕焊接结构,设有一系橡胶弹簧和二系空气弹簧,可有效的降低振动噪声。 1..2测试仪器 本次测试采用HEAD acoustics 噪声与振动分析系统,此系统由HPS Ⅳ数字式回放系

目标检测方法简要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58701517.html, 目标检测方法简要综述 作者:栗佩康袁芳芳李航涛 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18期 摘要: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是人脸识别、车辆检测、路网提取等领域的理论基础。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与基于滑窗以手工提取特征做分类的传统目标检测算法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无论在检测精度上还是在时间复杂度上都大大超过了传统算法,本文将简单介绍目标检测算法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目标检测;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 目标检测的目的可分为检测图像中感兴趣目标的位置和对感兴趣目标进行分类。目标检测比低阶的分类任务复杂,同时也是高阶图像分割任的重要基础;目标检测也是人脸识别、车辆检测、路网检测等应用领域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目标检测算法是基于滑窗遍历进行区域选择,然后使用HOG、SIFT等特征对滑窗内的图像块进行特征提取,最后使用SVM、AdaBoost等分类器对已提取特征进行分类。手工构建特征较为复杂,检测精度提升有限,基于滑窗的算法计算复杂度较高,此类方法的发展停滞,本文不再展开。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成为主流,分为两阶段和单阶段两类:两阶段算法先在图像中选取候选区域,然后对候选区域进行目标分类与位置精修;单阶段算法是基于全局做回归分类,直接产生目标物体的位置及类别。单阶段算法更具实时性,但检测精度有损失,下面介绍这两类目标检测算法。 1 基于候选区域的两阶段目标检测方法 率先将深度学习引入目标检测的是Girshick[1]于2014年提出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目标检测模型(R-CNN)。首先使用区域选择性搜索算法在图像上提取约2000个候选区域,然后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各候选区域进行特征提取,接着使用SVM对候选区域进行分类并利用NMS 回归目标位置。与传统算法相比,R-CNN的检测精度有很大提升,但缺点是:由于全连接层的限制,输入CNN的图像为固定尺寸,且每个图像块输入CNN单独处理,无特征提取共享,重复计算;选择性搜索算法仍有冗余,耗费时间等。 基于R-CNN只能接受固定尺寸图像输入和无卷积特征共享,He[2]于2014年参考金字塔匹配理论在CNN中加入SPP-Net结构。该结构复用第五卷积层的特征响应图,将任意尺寸的候选区域转为固定长度的特征向量,最后一个卷积层后接入的为SPP层。该方法只对原图做一

噪声源测量方法

噪声源测量方法 发布时间:2014-02-11 来源于:互联网 噪声源测量是一种多用途测量方法,这种方法能测量与次临界中子增殖因子相关的量。 噪声源测量 (1)主要是测量噪声源的辐射功率和指向性。测量方法有混响室法、消声室(或半消声室)法和比较法等。 混响室法只能测量噪声源的辐射声功率。将被测的噪声源放在混响室(见声学实验室)中,当噪声源辐射声功率W随时间的改变量不大时,即 在混响室的混响场中声压的均方根的平方: (2) 或声源辐射的声功率级(分贝): (3) 式中ρ为室内空气密度;c为室内声速;V为混响室的体积;A=S峞,S为混响室总面积;峞为平均吸声系数;岧p为混响场中的平均声压级。ρc值取温度为15℃时空气中的值为415。 在混响室的混响场中取n个点,在这些点上测声压级,取其平均值岧p代入(3)式。混响室的平均吸声系数可由混响时间的测量得到。 在实际测量时,声源应放在离开墙壁λ/4的距离以外,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λ/2,各测点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应大于λ/2。λ是相应于测量的频率的波长。 消声室法(或半消声室法)在消声室内,可以同时测量噪声源的辐射声功率和指向性。在自由场内,声强(I)与声压p之间的关系为: (4) 将被测的噪声源放在消声室内,以它为中心,作一球面,将球面等分为n个面元,在每个面元的中心测量声压级Lpj,取这些测量值的平均值岧p,按声强与声功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声功率级LW: (5) 式中r为测量球面的半径,ρc值取温度为15℃时空气中的值。再按 (6) 计算指向性指数DI。θ和φ是以球心为中心的方位角。 在半消声室中的测量与在消声室中的测量相似。将被测的噪声源尽可能按实际的安装放置在半消声室的地面上,以声源为中心在自由场内作半球面,将半球面分成n个相等面元,在每个面元中心测声压级Lpj,取它们的平均值岧p,按下式计算辐射声功率级: (7) 及按(6)式计算指向性指数。 比较法是一种工程方法。对测量环境除要求安静、不影响声压级测量数据以及有一个用以比较的标准声源以外,没有其他要求。比较法可以在安装机器(设备)的现场,或在其他环境进行。测量时,以机器或设备为中心,在地面上作一半球面,将它分成n个相等的面元,在每个面元的中心测量一个声压级,计算其平均声压级岧p。机器或设备如能移开,将

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综述

文章编号:1006-1355(2012)05-0011-05 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综述 胡伊贤,李舜酩,张袁元,孟浩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南京210016) 摘要:在车辆产业中,噪声问题越来越突出,噪声源识别方法是车辆噪声控制的重要前提。近年来,车辆噪声源识别的方法得到快速发展,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对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进行总结,将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分为传统方法、基于信号处理方法和基于声阵列技术方法三类,并描述和分析各种识别方法的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展望未来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 关键词:声学;车辆;噪声控制;综述;噪声源识别方法 中图分类号:V231.92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1335.2012.05.003 Reviews of Vehicle Noise Sourc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HU Yi-xian,LI Shun-ming,ZHANG Yuan-yuan,MENG Hao-dong (College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210016,China) Abstract:In the vehicle industry,noise issues have become more evident.Vehicle noise source ident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noise control.In recent years,new methods of vehicle noise source identification have been developed,but it is necessary still for them to improve and optimize.The different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noise source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All method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i.e.the traditional analysis method,the method based on signal processing,and method based on acoustic array technology.The features of various identification method are described and compared.Finally,some prospects of noise sour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are given. Key words:acoustics;vehicle;noise control;review;noise sour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车辆噪声源识别是指在有许多噪声源或包含许多振动发声部件的复杂声源情况下,为了确定各个声源或振动部件的声辐射的性能,区分噪声源,并加以分等而进行的测量与分析。车辆的噪声主要分为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传动噪声、轮胎噪声以及其他机械噪声[1,2]。 车辆噪声产生机理不同,针对不同噪声源有不同的识别方法[3]。本文将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噪声源识别方法,包括主观识别法、铅覆盖法、分部运行法、表面振速法和近场声压 收稿日期:2011-11-23;修改日期:2012-01-21 项目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基金编号:CX10B_094Z) 作者简介:胡伊贤(1986-),男,江苏,江苏宿迁泗阳县人,硕士,目前从事车辆噪声与振动控制研究。 E-mail:nuaayixian@https://www.360docs.net/doc/658701517.html, 测试法等。这些方法可以简单的对车辆噪声源进行识别。第二类是以信号处理为基础的噪声源识别方法,典型的有时域平均法、相关分析法、相干分析法、倒谱分析法、阶次分析法、小波分析法以及盲源分离法等。其中时域平均与相关分析是描述幅值随时间变化的时域分析方法。相干分析、倒谱分析在频域内对噪声信号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平稳噪声信号;阶次分析、小波分析、盲源分离识别方法在时频域内对信号进行分析,一般用于非平稳噪声信号。第三类是以声阵列技术为基础的噪声源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声强测试、波束成形以及声全息测试技术,它们主要特征是以全息面来直观全面反映各声源对整车噪声贡献的大小。本文在对各种声源识别方法总结基础上,分析声源识别方法的使用特点、优点与不足,对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进行总结与展望。

车辆型号的识别方法

车辆车辆编码的内容有五部分: 1、企业名称代号; 2、车辆类别代号; 3、主要参数代号; 4、产品序号; 5、企业自定代号。 1、企业名称代号用2位汉语拼音表示。 如:CA表示一汽、EQ表示二汽、BJ表示北京、NJ表示南京。 2、车辆类别代号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用1表示载重汽车;2表示越野汽车;3表示倾卸汽车;4表示牵引车;5表示特种车;6表示客车(大、中、小);7表示轿车;8表示挂车;9表示半挂车、加长货挂车。 3、主要参数代号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①在载重货车中,这两位数表示的是车辆总质量(车辆自重和载重量之和); ②在轿车中这两位数表示的是汽车的排气量(单位:升); ③客车中这两位数表示的是车身长度(单位:m)。 4、产品序号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用0、1、2分别表示车型的改动及改型情况。 5、企业自定代号: 第一汽车制造厂企业自定代号: A——带空调 B——自卸 C——超豪华或牵引车底盘柴油车 D——客车底盘 E——高栏板 K——柴油车〈K2=大连柴油机,K1=德国道依茨发动机,K4=无锡柴油机〉 P——平头车〈P=两个雨刮片平头两个雨刮片平头驾驶室〈FK型驾驶室〉。 P1=三个雨刮片平头驾驶室,比P宽近200MM〈FP型驾驶室〉。 P2=加宽型三个雨刮片平头驾驶室,比P1宽近312MM〈FM型驾驶室〉。如企业自定部分有P或P1的同时还有H时,驾驶室在P或P1基础上加宽一级〉 R——带卧铺 S——加油车底盘 T——双桥驱动 L——长轴距 Y——右方向 Z——出口汽车 H——宽体驾驶室 举例:CA 1 09 0 K2L2 1 2 3 4 5 1——企业名称代号 2——车辆类别代号 3——主要参数代号 4——产品序号 5——企业自定代号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各种货车有100多个品种,我们要准确地确定定损的车型,一定

雷达空间目标识别技术综述

2006年10月第34卷 第5期 现代防御技术 MODERN DEFENCE TECHNOLOGY O ct.2006 V o.l34 N o.5雷达空间目标识别技术综述* 马君国,付 强,肖怀铁,朱 江 (国防科技大学ATR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73) 摘 要: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增加,对于卫星和碎片等空间目标进行监视变得非常重要。为了实现空间监视任务,对空间目标进行识别是非常必要的。对空间目标的轨道特性与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介绍,对雷达空间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关键词:空间目标识别;低分辨雷达;高分辨雷达成像 中图分类号:TN957 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086X(2006) 05 0090 05 Survey of radar space target recognition technology MA Jun guo,F U Q iang,X I AO Huai tie,Z HU Jiang (ATR L ab.,N ationa lU n i versity o f De fense T echno l ogy,Hunan Changsha410073,Ch i na) Abst ract:W ith t h e deve l o pm ent of spacefli g ht acti v ity of hum an,surveillance of space tar get such as sate llite and debris beco m es very i m portan.t In or der to i m p le m ent surveillance task,space target recogni ti o n is ver y necessary.Orb it property and dyna m ics property of space targe t are i n troduced,a deta iled sur vey is set forth about current research state and developi n g trend of radar space target recogn iti o n techno l ogy. K ey w ords:space tar get recogniti o n;lo w reso lution radar;h i g h reso lution radar i m aging 1 引 言 自从前苏联发射了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卫星在预警、通信、侦察、导航定位、监视和气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增加,空间碎片日益增多,对于卫星等航天器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对于卫星和碎片等空间目标进行监视变得非常重要。其中空间目标识别是空间监视任务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空间目标识别主要是利用雷达等传感器获取空间目标的回波信号,从中提取目标的位置、速度、结构等特征信息,进而实现对空间目标的类型或属性进行识别。 2 空间目标的轨道特性与动力学特性 (1)轨道特性[1,2] 空间目标在轨道上的运动是无动力惯性飞行,本质上空间目标与自然天体的运动是一致的,故研究空间目标的运动可以用天体力学的方法。空间目标在运动时受到地球引力、月球引力、太阳及其他星体引力、大气阻力和太阳光辐射压力等的作用,轨道存在摄动。但是对轨道的实际分析表明,空间目标受到的主要力是地球引力。假设空间目标只是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同时假设地球是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则空间目标与地球构成二体运动系统,开 *收稿日期:2005-12-15;修回日期:2006-01-23 作者简介:马君国(1970-),男,吉林长春人,博士生,主要从事目标识别与信号处理研究。 通信地址:410073 湖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ATR实验室 电话:(0731)4576401

噪声分析报告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监测点所在地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即昼间小于60dB(A),夜间小于50dB(A);昼间小于70dB(A),夜间小于55dB(A)。受业主委托,本公司于2016年9月24至25日对本项目背景噪声进行监测,噪声监测结果见表。类比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工业噪声预测模式,预测噪声源对附近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同时考虑遮挡物衰减、空气吸收衰减、地面附加衰减,对某些难以定量的参数,查相关资料进行估算。得出预测数据见表 项目噪声主要有来自空调、抽油烟风机等运行产生的噪声,各类水泵、供配电设备等运行产生的噪声,以及汽车行驶的交通噪声和社会活动噪声等,采用类比实测的平均声级确定其声源强度见表3和表4。 表3交通噪声源强 表4项目噪声源平均声级值 由于项目周边敏感点偏多,周围商铺众多,紧靠主次干道,除了项目本身产生噪音,周围环境中噪音影响因素多,商场的宣传声音;小贩的叫卖声,道路上行驶车辆的鸣笛声等对噪声预测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预测过程中,需要把这些因素考虑到其中。考虑到车辆鸣笛等噪音为瞬时噪音,在监测数据整理过程中需要将这些瞬时噪音分割处理,最后得出数据,将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得出结论,结论显示有几处敏感点噪声超标,可能是由于瞬时噪音的影响,也可能

是由于衰减过程中,其他噪声源对其产生叠加,为了更好控制噪声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需要作出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敏感点附近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避开早7:30—8:00、中11:00—12:00、晚5:00—6:00(为上学、放学,上、下班高峰期),运输车辆尽量让行,不得在夜间(22:00~6:00)进行产生强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施工工艺需要等原因确需连续施工的,必须提前7日持有关部门出具的确需连续施工证明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施工。经批准夜间建筑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提前3日向附近居民公告。公告内容应当包括:本次连续施工起止时间、施工内容、工地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投诉渠道。 水泵、变电器等设备置于设备房内,对水泵等高噪声源采用墙体隔声、基础减震处理,最大可能减少对周围声环境影响。

阵列信号识别声源相关总结_1002

阵列信号识别声源相关总结

1 阵列信号识别声源的方法归类 噪声源的识别方法可大致分为3类:传统的噪声源识别方法,如选择运行法、铅覆盖法及数值分析方法等,传统方法虽然陈旧、使用效率低,但目前仍有许多企业在应用。例如,为了测量汽车高速行驶时的车内噪声,需要将车门缝隙用铅皮封住;第二类,利用现代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噪声源识别,如声强法、相干分析、偏相干分析适合与很多场合,能解决许多一般问题。如评价某些噪声源、某些频谱对场点(模拟人头耳朵处),这时采用相干分析就可以解决。第三类,利用现代图像识别技术进行振动噪声源识别,其分为两种,一种是近场声全息方法(NAH),一种是波束形成方法(Beamforming)。 相比于传统识别和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声阵列技术具有测试操作简单、识别效率高,以及可对声源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声场进行预测等优点。 1.1 声全息方法 近场声全息技术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广泛应用于近距离测量和对中低频噪声源的识别。 声全息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在采样面上记录包括声波振幅和相位信息的全息数据,然后利用声全息重建公式推算出重建面上的声场分布。该方法一方面可以获得车外声场分布的三维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进行运动车辆车外噪声源识别的研究,而且还具有在进行噪声测试时,抗外界干扰强的特点。按声场测量的原理可分为常规声全息、近场声全息和远场声全息三种。 常规声全息,全息数据是在被测物体的辐射或散射场的菲涅尔区和弗朗和费区(即全息接收面与物体的距离d远大于波长λ的条件下)采用光学照相或数字记录设备记录的,因为受到自身实用条件的限制,根据全息测量面重建的图像受制于声波的波长。它只能记录空间波数小于等于2π/λ的传播波成分,而且其全息测量面只能正对从声源出来的一个小立体角。因此,当声源辐射场具有方向性时,可能丢失声源的重要信息。并且通过声压记录得到的全息图,只能用于重建声压场,而不能得到振速、声强等物理量。 远场声全息NAH(Near-field Acoustical Holography),其特点是全息记录平面与全息重建平面的距离d远远大于声波的波长λ,即其全息数据是在被测声源产生声场的辐射或散射声场的菲涅尔区和弗朗和费区获得的。这种方法通过测量离声源很远的声压场来重建表面声压及振速场,由此可预报辐射源外任意一点的声压场、振速场、声强矢量场。由于进行全息数据记录的表面距离被测声源面较远,而全息记录的表面的面积是有限的。所以声源发出的声波有很大一部分不

地铁站台噪声特性分析(精)

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摘要:采用噪声与振动测试分析系统,对地铁车辆进入站台和驶出站台及站台广播噪声进行测试与分析。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站台主要噪声源为车辆通过站台时的轮轨噪声与车辆制动啸叫声的叠加,等效声级81.5 dB(A,频率范围200~4 000 Hz。无车辆通过时广播噪声为主要噪声源,等效声级为79.1 dB(A,频率范围为 500~1 000 Hz。该研究结果对地铁车站的减振降噪设计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声学;地铁车站;站台;噪声;频谱;测试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人口数量的增加及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 交通拥挤现象愈发严重,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地铁交通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准时等特点,在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现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各大城市选择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是,地铁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地铁噪声。地铁车站是人们乘坐地铁必须经过和驻足的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地铁站内噪声情况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关注。掌握地铁车辆进出站台的噪声与振动分布现状[1 —5],为地铁站台减振降噪设计[6, 7]、人们工作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1测试环境、仪器及布点 1..1测试环境 本次测试地点为国内某城市的普通地铁车站,其站台长120 m,宽度为6 m,表面为大理石结构。轨道布置在站台的两侧,两侧墙体为水泥表面,并未做吸声处理。站台

与轨道间采用半封闭安全门阻隔,安全门高度为1.4 m0 测试时,本线路的车隔为8 min。车辆为每编组6辆车,总长度为118 m分为3 个单兀,每单兀为一动一拖形式。其中每辆动车重约35 t,每辆拖车重约32 t,最大 轴重为14 to车辆高度为3.5 m,车体结构为鼓型设计,最大宽度为2.75 m。车门为双开电动塞拉门,每辆车设有8套,对称布置。转向架为无摇枕焊接结构,设有一系橡胶弹簧和二系空气弹簧,可有效的降低振动噪声。 1..2测试仪器 本次测试采用HEAD acoustics噪声与振动分析系统,此系统由HPS W数字式回放系 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统、ArtemiS测量分析软件、双耳信号采集器、声学和振动传感器、SQLab n 60通道数据采集记录器及前端等组成。 1..3测试布点 本次试验主要测试无车辆通过时的站台广播噪声,及车辆进站、开关车门、车辆出站全过程的噪声情况。为了考虑成年人及儿童的身高不同,在站台上布置的测 点距离地面高度分别为1.2 m和1.6 m。距离站台安全门的横向距离分别为 1 m、 2 m、3 m。站台长度为120 m。由于车辆进站和出站分别为制动减速到静止及加速出站,对整个站台的噪声产生影响,测点分别布置在车辆进入端和车辆驶出端。 测点01/02和07/08距安全门1 m;测点03/04和09/10距安全门2 m ;测点05/06和11/12 距安全门 3 m。测点 01/03/05/07/09/11 高度为 1.2 m 测点

关于三维目标识别的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图像识别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科技手段,其研究目标是,赋予计算机类似于人类的视觉能力,使其通过二维图像认知周边环境信息,包括识别环境中三维物体的几何形状、位置和姿态等。图像识别需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机器视觉及图像理解等学科知识,并随着这些学科的发展而前进。图像识别技术己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例如:宇宙探测、生物医学工程、遥感技术、交通、军事及公安等。针对不同对象和环境有不同的识别方法。由于图像可以提供十分丰富有效的信息,为给识别带来较大方便。因此,图像识别技术一直受到研究者重视,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一般来说,图像识别技术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文字识别、二维图像识别和处理、三维物体识别。文字识别开始于1950年前后,首先是识别字母、数字和符号,后来发展到识别文字,从识别印刷字体到手写文字,并研制出相应的文字识别设备。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人们开始图像处理和识别的研究,逐步发展到识别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最初主要利用成像技术光学技术等,后来人们结合了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获得巨大成功。接下来是对三维物体识别问题的研究。三维物体识别的任务是识别出图像中有什么类型的物体,并给出物体在图像中所反映的位置和方向,是对三维世界的感知理解。在结合了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之后,三维物体识别成为图像识别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 目前,出于城市规划、工业自动化、交通监控、军事侦察及医疗等各个领域的大量应用需求,三维物体识别已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意义,具有广阔前景。设计一个三维物体识别系统,理论上要求它有足够好的通用性、稳健性,且学习简单,即这个系统能够在各种条件下,无需手工干预就能识别任何物体,没有特殊或复杂的过程来获得数据库模型。当然这个需求一般很难达到,实际都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进行方法的研究,然后尽可能减约束条件。三维物体识别一般可分为五种主要的研究思路: 1)基于模型(model-based)或几何(geometry-based)的方法; 2)基于外观(appearance-based)或视图(view-based)的方法; 3)基于局部特征匹配的方法; 4)光学三维物体识别 5)基于深度图像的三维物体识别 现在主流的是前三项, 1.基于模型或几何的方法 如果在识别的过程中,要利用有关物体外观的先验知识,如CAD设计的模型则称为基于模型(model-based)或几何(geometry-based)的三维物体识别。基于模型的方法,从输入图像数据中得到物体描述,并与模型描述进行匹配,以达到对物体进行识别及定位目的。这里的物体模型一般仅描述物体的三维外形,省略颜色和纹理等其他属性,其算法流程如图1-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