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01《春》(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01《春》(含答案)

1《春》朱自清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第1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

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勃的春天,对春天进行了田园牧歌式的抒情,它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积累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朗润.()涨.起来()嫩.绿()宛.转()应和.()撑.伞()酝酿.()窠.巢()蓑.衣()戴笠.()抖擞.()黄晕.()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欢欢喜喜的样子。

()明亮滋润。

()本文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是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密密地开着的花。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昏黄,不明亮。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二、自主学习1.听读课文,寻找文章的画面美,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运用了什么结构来写春?可分为几部分?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三、合作学习1.作者笔下绘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分别用三个字概括。

它们分别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2.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春》时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春天的图画。

请你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补白式地描绘春山、春水、春日。

(任选一种)五、达标检测1.字词小测(1)山lǎng rùn(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

【学习重点】1 学会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朗读;审美赏美。

享受语感默读【学习难点】1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

【课时安排】2课时【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语言生动,优美,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 给下列加点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酝酿()黄晕()披着蓑衣()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斗笠()抖擞()2 下面四句话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密蜂嗡嗡地叫着B 一年之季在于春C 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3 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现代家,诗人,代表作有,等。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A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C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5 本文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二、新课学习(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设疑:朱自清先生抓住了春天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春天的?描绘了几幅图?2 讨论: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讨论提出的问题并作解答3 学生用一句话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与朱自清的《春》作比较。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 赏析:A 在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一幅幅春的画卷里,你最欣赏的是哪幅图?请说出理由。

B 这些春的图画中,找出文中用来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的。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导学案(含答案)

16《春》教案课前热身温故知新同学们想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如何描述春光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如何描述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如何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学习目标有的放矢1、识记文学知识及字词。

2、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构造。

3、剖析作者绘景的特点,学习作者描述景致的方法,意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要点、难点)4、累积优美的句子,领会清爽自然的语言风格指点迷津授之以渔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光景或两三个光景来写春的,今日学的散文《春》写的光景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如何描述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旁,此刻我们就欢喜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光景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会大好春光,找寻与作者察看的差距。

涉及考点形成网络总写全部山、水、太阳的脸(远)草:钻、嫩、绿、满、软绵绵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绘春分写风:抚摸、酝酿雨:细、密人:赶趟儿颂春生机勃勃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教课流程一防患未然1 本文作者是,现代、、。

它的主要代表作有散文集、诗文集和文艺论著。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朗润酝酿黄晕衬托委宛振作........落地.赶趟发酵薄烟应和....夸耀.嘹亮.抚摸.蓑笠..嫩叶.窠巢.3、解说以下词语:欣欣然:朗润:赶趟儿酝酿:卖弄:委宛黄晕:衬托:舒活:4、查词典给以下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涨悄散晕笼应薄和5、观察你的经历,请你起码写出 2 句古诗文中描述春季的诗句,课内外均可:二讲堂研究1.自主学习自主怀疑,快乐解疑(以下贯彻以读为本的思想,合时的默读、齐读或个人读)例(大屏幕出)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七上第1课《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字词。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重点:领会文章轻快活泼的语言风格,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把握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涨.(zhǎng)起来酝酿..(kēcháo)..(yùn niàng)窠巢B.嫩.绿(nèn)嘹.(liáo)亮抖擞.(sǒu)C.应和.(hè)黄晕.(yùn)薄烟(bò)D.披蓑.(suō)朗润(rùn) 宛(wǎn)转2、上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卖弄稀疏缭亮烘托呼朋引伴B.静默应和薄烟舒活抖擞精神C.蓑笠嫩绿抚摸酝酿繁花嫩叶D.润湿眨眼黄晕宛转花枝招展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山朗润..起来了。

(明亮滋润)B.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这里指说各种气息在空里气,像发酵一样,越来越浓)C.卖弄..清脆的喉咙。

(炫耀)D.舒活..舒活筋骨。

(舒服)4、下列氏顺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误的一项是()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时工作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5、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A.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B.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D.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6、从下面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子。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第1课《春》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副本

第1课《春》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副本

第01课《春》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课文内容;2、听录音,学习重读与停连的技巧。

【导学流程】一、学一学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和预习要求的引导下,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效率!1、整理作者常识及写作背景要求:根据资料链接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要抓住重点,语言简洁。

资料链接:作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

现代家、、、民主战士。

散文有《春》、《欧游杂记》、《绿》、《背影》、《荷塘月色》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等。

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的清廉爱国,也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2、通篇诵读,划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准确断句。

(1)掌握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和词义(参照文下注释)酝酿..()()卖nòng()嘹.()亮黄晕.()烘.()托静.()默呼朋yǐn()伴抖擞.()精神花枝zhāo()展朗.( )润应和.( ) 风筝.()喉咙.()(2)通读课文,标出段号,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

(能体现景物特点、情感、揭示主题的词句应为文中的关键词句)3、细读课文,整体把握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要求:细读课文,按下列问题的要求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1)《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体裁)。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地理位置)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之情,表达了作者的情怀。

(2)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分成哪三大部分?各部分又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二、议一议,导一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议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寻求老师的辅导!(一)情景导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导学案及答案

《春》导学案及答案

他还是一位画家,对绘画有很深的造诣。因此他的诗很有些“绘画美”。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关于这首诗的背景, 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以后,王维为了谋求政治上的出路,不得已而请缨出塞,单 枪匹马赶到碎叶去勤王的情景。当时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对好友元二使非 常留恋,以酒相送,把满腔愁绪倾吐在明丽的字句中。
《春》导学案及答案
目录
01 一、课前热身
03
④最后一幅图在全文 中有什么作用?
02 二、课堂探究 04 参考内容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为主。
2、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3、体会语言的清新、细腻。
4、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赞美 之情。
5、学会在生活中观察景物,抒 发自己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以理解需要大家帮忙解决一下?(教师根 据学生的需要来点拨)
4、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诗意说给 大家听一听?试着说说看。
5、教师小结并板书:景美、情 真。
6、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 读这首诗。
四、品读古诗,深化理解。(你 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7、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谈:一是从王维的角度 体会他的情感;二是从元二的角度体会他和王维之间的情谊。)
①第①②段总写春天来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一个新来的季节写得有形有 情,有声有色。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找出描述性的语句划下来,并体 会其作用。
②课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中“山” “水”“太阳”的特点是什么?并用一个词概括这一段所写的内容。前两个分句 分别从山的哪一方面,水的哪一方面说的?“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
8、在这短短的一首诗中包含着深深的情谊。请大家再读一读这首诗,找一 找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深情厚谊?为什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1《春》导学案(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1《春》导学案(含答案)

【使用说明】根据要求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标出疑难点,准备上课小组讨论解决。

【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疏通生字词,了解作者、作品信息等,熟读熟记。

2.运用好双色笔,在课本上划出导学案上的题目答案有关部分内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课文,揣摩词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多角度鉴赏景物描写,学会多角度写景。

3.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重难点】1.学习品味语言的方法品析文中的精彩语句。

(重点)2.学习多角度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并尝试多角度描写景物。

(难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自主学习】(课前完成)一、温故而知新(1)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春天阳光明媚,轻风荡漾。

绿树成荫,百花齐放,给人生机和希望,请你回忆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词文章,把你印象深刻的内容写下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2)写出几个描写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春风送暖、春意盎然、万木争春、万紫千红、乍暖还寒、和风细雨二、朗读课文,疏通字词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将正确的注音写到课文中对应的字词上。

水涨.( zhang )捉迷藏.(cang )酝酿..(yun )(niang)应和.(he )薄.烟(bo )黄晕.(yun )蓑.衣(suo)巢.(chao)嘹.亮(liao )抖擞.(sou )2.解释下列词语,并从文中画出它们。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3.下列句中的错别字是__________应依次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1)抖搜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2)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潦亮地响着。

《春》导学案及答案

《春》导学案及答案

9、《春》导学案班别: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点:1、理解本文的思路2、掌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难点: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课时安排:2课时一、自主预习1、音形积累酝酿()宛转()黄晕()应和()蓑笠()抖擞()笼罩()朗润()落地()烘托()嘹亮()涨起来()宛转()抖擞()薄烟()朗润()捉迷藏()仿佛()稀疏()鸟巢()抚摸()发酵()喉咙()2、词语释义呼朋引伴:;花枝招展:;宛转:;酝酿:;郎润:;嘹亮:;应和:;欣欣然:;3、走进文本和作者《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的特点,准确生动的描绘出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之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二、合作探究12)3、课文对“春”的描写可分为三个部分,试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部分的内容。

(《同步指导》P27)4、文章最后一部分,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句分别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三、拓展延伸仿写句子: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四、测评1、请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1.《春》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声情并茂,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清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自主学习】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酝酿..()黄晕.()披着蓑.()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笠.()抖擞.()【设问导读】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巩固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迷藏.()宝藏.() A zàng B cáng(2)散.步()散.在草丛里() A sǎn B sàn(3)薄.烟()薄.弱()薄.荷() A bî B bï C báo(4)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A hã B hâ C huî D huï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2)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难点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语句进行批注,分析其表达效果。

3.讨论法:与同学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朗润(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nòng)喉咙(hóu lóng)应和(hè)嘹亮(liáo)烘托(hōng)静默(mò)风筝(zhēng)抖擞(sǒu)健壮(jiàn)3.解释下列词语。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炫耀。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寂静;没有声音。

抖擞:振作。

健壮:健康强壮。

(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起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2.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3.整体感知(1)文章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答案:文章围绕“春”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完美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完美版)

顶端的也是朦胧的绿,于是一叶绿而知天下春了。
绿色是富于生命力的,在它的感召下,各种各色的花儿盛开了,到处都是,粉色、淡紫色、白
色……
绿是生命的本色,是春的色彩。
(1)选词填入文中空白处。
嫩绿 翠绿 草绿 浅绿
(2)解释下面词语。 朦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最新
1《春》导 学 案
学习目标
1.把握重音和停连,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对春的情感。 2.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 3.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在诵读中把握重音与停连,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1.在作者描绘的众多春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春景?说说你的理由。 2.背诵第 3 至 7 段,要求:准确流利,重音和停连恰当。
1《春》导学案
第 2 课时
一、检查作业 检查背诵:准确流利,重音或停连恰当。 (小组接龙背诵比赛) 二、品味春景之美 在作者描绘的众多春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春景?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体会《春》之童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 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感悟汉语的声韵之美。

2.学习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3.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

【学习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地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写作特色。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2、写作背景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

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与练习题 附加答案

《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

【学习重点】1 学会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朗读;审美赏美。

享受语感默读【学习难点】1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

【课时安排】2课时【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语言生动,优美,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 给下列加点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酝酿()黄晕()披着蓑衣()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斗笠()抖擞()2 下面四句话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密蜂嗡嗡地叫着B 一年之季在于春C 跟清风流水应和着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3 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现代家,诗人,代表作有,等。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A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C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5 本文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二、新课学习(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设疑:朱自清先生抓住了春天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春天的?描绘了几幅图?2 讨论: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讨论提出的问题并作解答3 学生用一句话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与朱自清的《春》作比较。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 赏析:A 在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一幅幅春的画卷里,你最欣赏的是哪幅图?请说出理由。

B 这些春的图画中,找出文中用来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的。

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春》导教案及答案七年级上册《春》导教案【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剖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斟酌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意会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动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认识作者朱自清的有关内容,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2.学习经过充足调换感觉器官仔细察看光景,抓住光景特征进行描绘的方法。

3.赏析精巧语言,体会包含的感情。

4.朗诵并背诵课文,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觉春季景色的漂亮。

【学习要点】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巧语言,领会包含的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经过五官感觉抓住光景特色描绘光景的方法。

【课前导读】学习本文侧重掌握作者在文中表露出的对春季的赞叹与喜欢之情,感觉作者用词的正确,生动,给予春季的感情和生命,能够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手笔,将其运用到我们往后的写景文章中。

【自主学习】一、夯实基础知识1、生字正音。

水涨()起来了散()在草丛里委宛()酝酿()()应和()()薄()烟黄晕()披着蓑()振作()()朗润()鸟巢()2、解说词语,并选择此中三个写一句话。

① 郎润:② 呼朋引伴:③ 酝酿:④ 如花似锦:⑤ 委宛:⑥ 吹面不寒杨柳风:连词造句:3、认识作者: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祖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有名的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周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裕真情实感。

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________》《______ __》等。

4、整体掌握,理清思路。

① 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重音及感情的掌握。

②《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季的特点,正确、生动地描述出________的春季独有的情景。

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怀。

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导读: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关内容,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4.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学习重点】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学习难点】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导读】学习本文着重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感受作者用词的正确,生动,赋予春天的感情和生命,可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手笔,将其运用到我们日后的写景文章中。

【自主学习】一、夯实基础知识1、生字正音。

水涨()起来了散()在草丛里宛转()酝酿()()应和()()薄()烟黄晕()披着蓑()抖擞()()朗润()鸟巢()2、解释词语,并选择其中三个写一句话。

①郎润:②呼朋引伴:③酝酿:④花枝招展:⑤宛转:⑥吹面不寒杨柳风:连词造句:3、了解作者: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4、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重音及情感的把握。

②《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怀。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

《春》导学案朱自清姓名组别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导语:春天是一屡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阵阵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希望、梦幻和理想……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憧憬和欣喜,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yùn niàn g )liáo(嘹)亮水涨(zhǎng)黄晕( yùn )散(sǎn)在草丛中抖擞( sǒu )hōng(烘)托应和( hè)朗rùn(润)wǎn(宛)转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欣欣然)(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呼朋引伴)(3)比喻姿态优美。

(花枝招展)(4)舒展、活动。

(舒活)(5)明朗润泽。

(朗润)(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酝酿)(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一年之计在于春)3.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4.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 (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4.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出生在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春》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春》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春》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主备人参加人员审核: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积累基础字词,了解作者情况2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3 、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学习重点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课前准备1、运用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并阅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提示:可以朗读有关“春”的美文片断、诗,也可展示自己找到的图片或是自己画的画,还可以唱有关“春”的歌曲,跳表现“春”的美好的舞蹈。

学习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哪个?为什么?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你会背的有哪些?(学生交流有关春的诗句)二、预习导学1. 检查预习加点的字注音水涨()散( )在草丛里酝酿()应和()薄烟()黄晕()烘托( ) 抖擞()朗润()2、知识链接: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3、《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

三、朗读课文1.分组朗读:(每六人一组)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段落,一定要读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其他组员可帮助他指出其中不足的地方。

2.朗读展示: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四、课文研讨1、第一部分,作者连用两个“盼望着”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几幅图画像我们介绍春天的景象?①春---图,写出了小草怎样的特点?②春----图,春天的花朵有怎样的特点?③春---图,春天的风有怎样的特点,春天的风里有怎样的味道,又有怎样的声音?④春----图,文中写出春天的雨有怎样的形状,作者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⑤在春天来临时,人们都在做些什么3、第三部分中,作者分别把春天比作什么,写出了春天怎样的特点?文中三个比喻句能否调换?五、品味语言:1、朱自清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给我们展示了春天的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描写?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含答案)

《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提高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学习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1、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复习散文知识(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2)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3)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抖擞()应和()黄晕()liáo()亮 hōng ()托朗rùn() wǎn()转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3)晕(4)藏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册导学案及答案张静中学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一、《春》一、基础达标1.填空。

《春》的作者是,原名,后改名自清,字。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

1927年写的《》《》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黄晕.()蓑.()衣应和.()斗笠.()朗润.()嘹.()亮婉.转()静默.()舒.()活3.解释下列词语。

(1)卖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花枝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

风,草。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看,,,,密密地斜织着,。

(3)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刚起头儿,,。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题目)(一)整体感知1.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2.文中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有:3.文中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有:(二)问题探究1.“一切景语皆情语”,即诗情与画意完美结合。

试谈谈本文的艺术特色。

2.试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春天的。

3.结尾三个比喻句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如果把三个比喻句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三、自学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一)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导学案朱自清姓名组别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导语:春天是一屡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阵阵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希望、梦幻和理想……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憧憬和欣喜,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yùn niàn g )liáo(嘹)亮水涨(zhǎng)黄晕( yùn )散(sǎn)在草丛中抖擞( sǒu )hōng(烘)托应和( hè)朗rùn(润)wǎn(宛)转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欣欣然)(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呼朋引伴)(3)比喻姿态优美。

(花枝招展)(4)舒展、活动。

(舒活)(5)明朗润泽。

(朗润)(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酝酿)(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一年之计在于春)3.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4.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 (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4.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出生在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1、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绘春”写得最详细。

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依次写了草、花、风、雨、人,通过写这些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2、阅读文章 3-7 段,并分别给各段命名。

第三段:春草图第四段:春花第五段:春风第六段:春雨第七段:迎春。

二)深层探究语言品析1、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钻”用得很好,好在哪里?)“偷偷地”和“钻”把小草拟人化了,形象地表现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用“偷偷地”修饰“钻”,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如果把“闹”字换成“叫”有什么不好?)不好。

“闹”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侧面写出春花多、艳、甜的特征;而“叫”只表达“叫喊”之意,感情色彩不浓。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个句子十分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

(三)1、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四个侧面写出了春景的美,而描绘春景的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春天的____喜爱、赞美之情_。

你知道这种表现方法叫什么吗?____寓情于景。

2、试着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这篇散文描写了春天万物苏醒、吐露生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3、请写二首有关春天的诗句1 《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绝句》——杜甫(唐)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杜甫(唐)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6 《春夜喜雨》——杜甫(唐)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7 《渔歌子》——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第二课时课内阅读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指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逐渐达到成熟。

2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一句出自 _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___ “ ,本文中的杨柳风指的是吹动杨柳的春风,整个诗句运用了___引用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_借代__的修辞方法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

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把句子序号填在横线上)。

层次:①‖②‖③④(用双竖线画)写嗅觉的:(1) ___②____ (2)写听觉的: _③④___ (3)写触觉的: _①_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文中三个比喻从不同的侧面依次写出了春雨___连绵__、____闪烁__、_细密__的特点。

2、“斜织”与“全笼着一层薄烟”突出了春雨___细密_____的特点。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名句,其中“润”字可与上文中的“____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____”一句相照应。

4.“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 拟人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A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

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C)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3、A段写草,突出春草特征的词语是嫩嫩的、绿绿的、满突出了春草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的特点,表达了对春草的喜爱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阳光照耀下,明丽的花会反光,就使人产生像眼睛、像星星的感觉。

4、B段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5、B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

请在原文中画出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运用到的是想象手法,因为作者写的是春,眼里看到的是花,通过花朵就联想到花朵所产生的果实,然后这句话在句式上又运用了排比,桃儿杏儿梨儿,给人一种收获的喜悦感。

所以这句话的作用就是为了进一步赞美春天,凸显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天是美丽的,但是它的美丽是有实体和价值的,因为春天的花朵意味着秋天的丰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