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42253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d.png)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
言文(完整版)
古诗词和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背诵古诗词和文言文,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下面是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清单,供大家研
究参考。
古诗词
1. 清明 - 杜牧
2. 静夜思 - 李白
3. 望岳 - 杜甫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5. 将进酒 - 李白
6. 小池 - 杨万里
7. 春晓 - 孟浩然
8. 登高 - 杜甫
9.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
10. 静夜思 - 杜牧
11. 终南山 - 王之涣
12. 七步诗 - 曹操
13. 回乡偶书 - 贺知章
14. 月下独酌 - 李白
文言文
1. 赤壁赋 - 苏轼
2. 论语·学而篇 - 孔子
3. 西游记 - 吴承恩
4.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5. 古文观止 - 程颢、程颐
6. 郭店楚简《楚辞·离骚》 - 屈原
7. 骆驼祥子 - 老舍
8. 大秦帝国 - 孟非
9. 红楼梦 - 曹雪芹
10. 水浒传 - 施耐庵
以上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清单,学习时可以逐篇背诵、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境。
通过背诵和理解,
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通假字梳理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通假字梳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fa34f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5.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通假字梳理总结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7c4e4fd0d233d4b04e69aa.png)
中考语文总复习——部编版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梳理(一)《岳阳楼记》【主旨归纳】这篇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借以劝勉滕子京。
【写作特色】(1)剪裁繁简得当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一,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用几笔带过,惜墨如金。
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结,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
两类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
详略得当,则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又不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
(2)结构层层深入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在对湖景的描绘后,涌起情感的波澜;在情感的前浪中,再卷起议论的后浪。
最后归结到作者的人生观,规勉老友,激励自己,警策后人(3)文字整齐对称本文大量使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工于对仗。
“明”“惊”“顷”“青”等,合辙押韵,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读来舌端润畅,听来耳中清晰。
【问题探究】1、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3段写阴雨连绵不断时迁客骚人在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萧条景象,蕴含着迁客骚人由阴雨天气、悲凉气氛而生发的悲伤之情。
第4段写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明丽景色,蕴含着迁客骚人因天气美好、景色明丽而产生的愉悦之情。
2、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文章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风光以及第3、4两段分别写阴雨天气和睛好天气登楼所见的景色属于写景,紧跟着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这两种情形下登楼的感受属于抒情,可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第5段是抒情兼有议论,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50e9cf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69.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第1篇岳阳楼记(课标篇目) [北宋]范仲淹【常考知识清单】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①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2.古今异义 ①越明年..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②增其旧制.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制造 ③前人之述备.矣 备⎩⎪⎨⎪⎧古义:详尽今义:准备;具备 ④至若春和景.明 景⎩⎪⎨⎪⎧古义:日光今义:景色 ⑤微.斯人 微⎩⎪⎨⎪⎧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3.一词多义①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风光)②通⎩⎪⎨⎪⎧政通.人和(顺利)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中通.外直(贯通)然则北通.巫峡(通向)③极⎩⎪⎨⎪⎧南极.潇湘(至、到达)此乐何极.(尽头)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 ④开⎩⎪⎨⎪⎧连月不开.(指天气放晴)开.我东阁门(打开) ⑤一⎩⎪⎨⎪⎧而或长烟一.空(全)在洞庭一.湖(数词,一)⑥空⎩⎪⎨⎪⎧浊浪排空.(天空)而或长烟一空.(消散) 4.词类活用 ①百废.具兴(形容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③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5.虚词的意义及用法①之⎩⎪⎨⎪⎧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这件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结构助词,的)②以⎩⎪⎨⎪⎧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③乃 乃.重修岳阳楼(副词,于是,就) ④而 而.或长烟一空(连词,无实际意义,不译) ⑤则⎩⎪⎨⎪⎧然则.何时而乐耶(连词,那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就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副词,就)⑥何⎩⎪⎨⎪⎧此乐何.极(代词,相当于“哪”)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代词,相当于“为什么”)然则何.时而乐耶(代词,相当于“什么”) ⑦于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介词,在) 二、重点句子 1.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然则/北通巫峡 ④则有/去国怀乡 2.特殊句式 (1)判断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3)倒装句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3.重点句子翻译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e6293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a.png)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一《岳阳楼记》1.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江苏市吴县)。
为北宋名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生前与包拯同朝。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
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
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文章背景及主旨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
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
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写此文时作者并未登临岳阳楼,只凭借此图写出了《岳阳楼记》。
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3.文章内容详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谪守”不仅交代了滕子京的身份,而且暗含作者对仕途沉浮的感慨,为后文抒情埋下伏笔。
“政通人和”和“百废具兴” 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既写出了重修后的岳阳楼浓郁的文化气息,又为下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埋下伏笔。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6e728b6a0116c175f0e487d.png)
1、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陶庵梦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我 )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全,都)绝.(消.失.)。
是.(这 )日更定矣,余挐.(撑 )一小舟,拥.(裹着)....毳.(鸟兽的细毛)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全)白。
湖上影子,惟.(只有)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 刚刚..)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哪能 )更.(还 )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尽力 )饮三大白.(杯 )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客居 )此。
及.(等到)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痴迷 ),更(还)....有痴似相公者。
”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以后,我撑着一条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烧着酒,在炉上刚刚沸腾。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了船,船夫自言自语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呢!”2、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文正公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 做……长官)巴陵郡。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废具.( 通“俱”)兴。
乃.(于是)重修岳阳楼,增.(扩大)其旧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通“嘱”,嘱托)予作文..(写文章)以.(用来 )记之。
部编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部编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b6768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1.png)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统编教材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九年级(上)第29篇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考情搜索:2008年第19题考查选文与《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曹刿论战》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
全国视野:2018全国考情—单篇:重庆B卷、广州、云南、宁波、哈尔滨、吉林、娄底;对比:河南、盐城、遂宁。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句归纳1. 通假字(1)百废具兴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1)越明年...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越过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增其旧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制度;制作(3)横.无际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与“竖、直”相对(4)前人之述备.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准备(5)去国..怀乡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与“来”相对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国家(6)微.斯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微小3. 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①百废.具兴原意为:无用的,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原意为:贤明,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用作状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原意为:时间上在前面,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原意为:时间上在后面,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3)名词用作动词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原意为:太守,即知州,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下册(上册部分)文言文知识汇总
![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下册(上册部分)文言文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4eb443fe87101f69e3195e2.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本古诗文篇目10.《岳阳楼记》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记:一种文体。
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
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气势雄伟,始建于唐朝,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其前身三国时期吴国鲁肃的阅兵台。
张说在那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它跟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
部编初三语文上册:《必背内容》梳理(古诗词、课文、文言文)
![部编初三语文上册:《必背内容》梳理(古诗词、课文、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779d8c0b1c59eef9c7b44f.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必背古文1.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赋于其上。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52d82b3e009581b6bd9ebc1.png)
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2)守巴陵郡。
越明年(3),政通人和(4),百废具(5)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7)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8),在洞庭一湖。
衔(9)远山,吞(10)长江,浩浩汤汤(11),横无际涯(12);朝晖夕阴(13),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14)也。
前人之述备(15)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16),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17)霏霏(18),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19),日星隐曜(20),山岳潜形(21);商旅不行,樯倾楫摧(22);薄暮冥冥(23),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4),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25)明,波澜不惊(26),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7);沙鸥翔集(28),锦鳞(29)游泳;岸芷汀兰(30),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31),静影沉璧(32),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3),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34)之心,或异二者之为(35),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6);居庙堂(37)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8)?【注释】(1)范仲淹(989—1052)。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文集》。
(2)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及、到。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制:规模。
(7)属:通“嘱”,嘱咐,嘱托。
(8)胜状:胜景,好景色。
(9)衔:连接。
(10)吞:吞吐。
(11)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汤汤:水流大而急。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第13课《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89c912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7.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湖心亭看雪》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①//是日更(ɡēnɡ)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sōng)沆砀(hàng d 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第一段:主要交代独往湖心亭看雪的时间、环境和舟中所见雪景。
第①层: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状况。
第②层:记述舟中赏雪的具体经过。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①//及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像您)这样的人呢!”(他们)拉第二段:主要写湖心亭赏雪时的奇遇。
第①层: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第②层: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痴迷于高雅脱俗的情致,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文学常识】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de9baf7fd5360cbb1adb58.png)
(全文必背)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政绩之大】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天气早晚变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风大浪急】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光泽】一碧万顷;【色彩】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动态】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静态】【前六句:明媚、恬静、愉悦】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月之美,借喻】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博大胸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忧国忧民】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内容梳理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一词多义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2)(明媚)至若春和景明以:( 1)(来)属予作文以记之(2)(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 2)(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3)(表句尾感叹)嗟夫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直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或异二者之为(2)(有时)而或长烟一空空:(1)(天空)浊浪排空(2)(消散)长烟一空通:(1 )(顺利)政通人和(2 )(通向)北通巫峡和:(1)(和乐)政通人和(2)(和煦)春和景明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6.专题六 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6.专题六 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19d4c8fb14e852458fb57af.png)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_____探__求___________________
•
(2)微斯人 微:_______如__果__没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使:__让__,__派__遣________________
• (4)有粮者亦食
(9)觥筹交错 觥:_______酒__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古义:__意__趣__,__情__趣____ 今义:意思或愿望。
(2)
至于负者歌于途 ••
古义:__背__着__东__西__的__人__ 今义:失败的一方。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
【乙】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 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 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 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 则天下治矣。”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始在滁州,号醉 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5)及下船
•
及:____等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
•古义:____人__称__代__词__,__我__。___ 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古义:__古__人__罚__酒__时__用__的__酒__杯_ 。今义:白色。 (3)是日更定矣 • 古义:____这__。____ 今义:用于判断,或与“非”相对。
食:___吃__,__给__…_…__吃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西省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七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山西省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七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82817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b.png)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人教部编版:专项七文言文知识梳理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予观夫巴陵胜状..3.横无际涯..4.朝晖.夕阴5.连月不开.6.浊浪排空..7.薄暮..冥冥8.春和景.明9.波澜不惊.10.沙鸥翔集.11.宠.辱偕忘12.把.酒临风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4.微.斯人,吾谁与归1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1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1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8.野芳.发而幽香19.负.者歌于途20.伛偻..提携21.泉香而酒洌.22.杂然而前陈.者23.觥.筹交错24.苍颜..白发25.树林阴翳26.湖中人鸟声俱绝.27.雾凇沆砀..28.惟.长堤一痕29.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0.及.下船二、解释下列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2.百废具.兴3.玉盘珍羞.直万钱三、一词多义1.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一长烟一.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4.开连月不开.开.我东阁门5.极此乐何极.南极.潇湘6.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7.为或异二者之为.全石以为.底8.空浊浪排空.长烟一空.9.通政通.人和北通.巫峡10.和政通人和.至若春和.景明11.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朝而.往,暮而归而.不知人之乐12.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云归.而岩穴暝13.谓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14.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四、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微.斯人古义:今义:2.气象..万千古义:今义: 3.越.明年古义: 今义: 4.增其旧制.古义:今义: —5.前人之述备.矣古义: 今义: 6.至若春和景.明古义: 今义: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义: 今义: 8.则有去.国怀乡古义:今义: 9.则有去国.怀乡古义:今义: 10.沙鸥翔集.古义: 今义: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百废.具兴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3.然则北.通巫峡4.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5.先.天下之忧而忧6.后.天下之乐而乐7.山.行六七里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9.名.之者谁10.故自号.曰醉翁也11.杂然而前.陈者12.大雪..三日六、辨析下列文言句式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微斯人,吾谁与归4.行者休于树5.属予作文以记之七、重点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实词归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实词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04720a9e87101f69e3195b4.png)
探求
15.
庙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指朝廷
16.
蔚然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茂盛的样子
17.
回
峰回路转(《醉翁亭记》)
曲折、回环
18.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居高面下
19.
得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领会
寓
寄托
20.
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弥漫的云气
7.
排
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冲向
8.
曜
日星隐曜(《岳阳楼记》)
光芒
9.
倾
樯倾楫摧(《岳阳楼记》)
倒下
摧
折断
10.
冥冥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昏暗
11.
一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全
12.
偕
宠辱偕忘(《岳阳楼记》)
一起
13.
把
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持、执
14.
尝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曾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实词归纳
九年级上册
实词
教)
美好
胜状
胜景,美景
2.
晖
朝晖夕阴(《岳阳楼记》)
日光
3.
备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详尽
4.
极
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至、到达
5.
迁
迁客骚人(《岳阳楼记》)
贬谪、降职
6.
开
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指天气放晴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必考古代文言文理解性默写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必考古代文言文理解性默写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cfdf4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d.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必考古代文言文理解性
默写总结
简介
本文主要总结了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必考的古代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内容。
通过对该部分内容的研究和总结,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内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必考的古代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型结构,包括常用的虚词、假设语气、颂扬句等。
2. 古代文言文阅读理解:学生需要能够阅读和理解古代文言文的文章,包括对文章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3. 古代文言文写作能力:学生需要具备撰写古代文言文作文的能力,包括选题、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建议
为了提高在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必考的古代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中的表现,学生可以采取以下研究建议:
1. 多读古代文言文经典著作:通过阅读古代文言文经典著作,了解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
2. 善于归纳总结: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规律和常用句式,形成自己的研究笔记,方便查阅和记忆。
3. 多做题和模拟测试:通过做题和模拟测试,检验自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结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必考的古代文言文理解性默写是学生学习古代文言文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写作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9f94e4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5.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一、直接型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4.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1.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2.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16.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1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18.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有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1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20.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秦观《行香子》)21.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秦观《行香子》)22.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3.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2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欧阳修《酒徒亭记》)26.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酒徒亭记》)27.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8c5dc0c2f60ddccda38a0c1.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2)守巴陵郡。
越明年(3),政通人和(4),百废具(5)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7)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8),在洞庭一湖。
衔(9)远山,吞(10)长江,浩浩汤汤(11),横无际涯(12);朝晖夕阴(13),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14)也。
前人之述备(15)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16),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17)霏霏(18),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19),日星隐曜(20),山岳潜形(21);商旅不行,樯倾楫摧(22);薄暮冥冥(23),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4),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25)明,波澜不惊(26),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7);沙鸥翔集(28),锦鳞(29)游泳;岸芷汀兰(30),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31),静影沉璧(32),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3),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34)之心,或异二者之为(35),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6);居庙堂(37)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8)?【注释】(1)范仲淹(989—1052)。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文集》。
(2)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及、到。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制:规模。
(7)属:通“嘱”,嘱咐,嘱托。
(8)胜状:胜景,好景色。
(9)衔:连接。
(10)吞:吞吐。
(11)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a841c5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7.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一、文言文1. 基本读写能力•掌握文言文基本的读写技巧,包括正确的发音和读韵母等。
•学习基本的文言文常用词汇,如“吾、尔、予、之”等。
•熟悉文言文的常用句式和基本的语法结构,如“以……为……”、“虽……然……”等。
2.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熟悉并掌握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所起到的作用,如烘托气氛、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等。
3.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学会运用上下文推测生词的意思。
•通过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上下文的关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梳理文言文的思路,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4. 文言文的作文能力•学习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如议论文的写作结构和说明文的表达方式。
•理解文言文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写作构思和文体选择。
二、现代文阅读1. 短文阅读•掌握短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如快速浏览、精读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等。
•学会理解难句,如复杂的长句和省略句。
•分析文中的事实细节和推理判断,思考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2. 散文阅读•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风格,如叙事性、抒情性、议论性等。
•分析散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如节奏感、对比和修辞等。
•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理解散文的主题和抓住关键词语。
3. 小说阅读•学会阅读小说的技巧,如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和理解小说的主题等。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描写手法,如描写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情节安排等。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和作者的叙事态度。
三、修辞格和修辞方法1. 修辞格•掌握常见的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等。
•理解修辞格所起到的修辞作用和表达效果。
•学习修辞格的运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2. 修辞方法•学习修辞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掌握修辞方法的使用技巧,如排比、对偶和倒装等。
•通过分析文本,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和作者的意图。
四、作文技巧1. 议论文写作•学习论述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如论点、论据和结论的有机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第29篇岳阳楼记(2011课标)北宋·范仲淹)考情搜索:2008年第19题考查选文与《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曹刿论战》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
全国视野:2018全国考情—单篇:重庆B卷、广州、云南、宁波、哈尔滨、吉林、娄底;对比:河南、盐城、遂宁。
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中心概括】作者借作记之机,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岳阳楼周围的景象,又含蓄委婉地规劝滕子京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希望他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写作特色】(1)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
(2)对比衬托。
写景对比鲜明,使景物特点更加突出。
写天气,用“阴”“晴”对比;写湖面,用“浊浪排空”和“波澜不惊”对比等。
(3)立意脱俗,构思巧妙。
超越单纯描山摹水的狭小境界,把自然界的阴晴变化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将文章中心转到政治思想的表达,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句归纳1. 通假字(1)百废具兴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1)越明年...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越过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增其旧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制度;制作(3)横.无际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与“竖、直”相对(4)前人之述备.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准备(5)去国..怀乡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与“来”相对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国家(6)微.斯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微小3. 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①百废.具兴 原意为:无用的,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F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原意为:贤明,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
【F 】(2)形容词用作状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意为:时间上在前面,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原意为:时间上在后面,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3)名词用作动词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原意为:太守,即知州,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忧谗.畏讥 原意为:谗言,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________【F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_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F 】 由此观.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___【F 】 浊浪排空.________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___ 空.谷传响(《三峡》) ________________【F 】 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政通.人和 ________________ 然则北通.巫峡 ________________【F 】 才通.人(《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 (1)戒(2)空 (3)通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________________ 中通.外直(《爱莲说》) ________________ 通.计一舟(《核舟记》) ________________【F 】 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_ 至若春和.景明 ________________【F 】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 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 南极.潇湘 ________________ 此乐何极.________________ .狭(《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F 】 而或长烟一.空 ________________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____ .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F 】 5. 重点实词(1)百废具兴.兴:_____________【F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_____________【F 】 (3)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状:___________ (4)横无际涯..际涯:___________ (5)朝晖.夕阴 晖:_____________ (6)若夫淫雨霏霏....淫雨:___________ 霏霏:___________(7)连月不开.开:_____________ (8)浊浪排空..排空:___________ (9)日星隐曜.曜:_____________ (10)山岳潜形..潜:_____________ 形:_____________(11)樯倾.楫摧.倾:_____________ 摧:_____________(12)薄暮冥冥..冥冥:___________ (13)至若春和景.明 景:_____________ (14)波澜不惊.惊:_____________ (15)沙鸥翔集.集:_____________ (16)锦鳞..游泳 锦鳞:___________ (17)郁郁..青青 郁郁:___________ (18)宠.辱偕.忘 宠:_____________ (4)和 (5)极 (6)一偕:_____________(19)把.酒临风 把:_____________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_____________【F 】 求:_____________(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___________ (22)微斯.人,吾谁与归.斯:_____________ 归:_____________6. 重点虚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 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 7. 重点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5)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7)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8)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9)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1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之(2)以(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二、文意理解与探究1. (2015安顺)请你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容?2. 迁客骚人“感极而悲”是“忧”,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也是“忧”,他们“忧”的各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3. 文中“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4. (统编课后习题)“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5.2016长春)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
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6. “古仁人”是怎样的人?文章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2018重庆B卷)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素养提升设问课文以诗一般精练的语言,描绘了不同天气时洞庭湖的景色。
又用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的方法,描述了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
想一想:古仁人为什么会“异二者之为”?知识梳理(内容相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
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①于我也。
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
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
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
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存义假令②零陵二年矣。
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
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节选自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注释】①司平:掌管治理。
②假令:代理县令。
【乙】《岳阳楼记》第三~五段。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出.其什一佣乎吏()(2)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3)则有去.国怀乡()(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追而送之.江浒先天下之.忧而忧B. 非以.役民而已也不以.物喜C. 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然则.何时而乐耶D. 势不同而.理同感极而.悲者矣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 【甲】【乙】两文有什么共同点?(2分)虚词随文小练【用法归纳】则(11年2考)速记口诀:“则”字顺承那么就,转折轻却重可是意义及用法:①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2016D】;②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2014C】;③连词,表顺承,相当于“那么”;④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⑤副词,用以加强肯定语气,译为“乃,就是”;⑥连词,表并列,可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