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案设计2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4课《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4课《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4课《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从而初步认识除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简单的数学知识,他们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但是,对于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除法的意义,初步认识除法。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实物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棒、圆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分水果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

教师提问:“如果有5个苹果,要分给2个小朋友,怎么分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几个类似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的规律。

同时,教师讲解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用小棒或圆片进行平均分的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讲解错误。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巩固对除法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5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2教案篇1教学目标:1. 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1. 计算:40+6×8 70-5×4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

(出示教材情景图)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刚才我们对花店里的花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你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 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4. 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

)重点强调。

5. 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 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组织智力大闯关: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4+24÷8 5-8÷472÷8-3 36+81÷945+8×4 80-6×8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包括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操作方法,以及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一种分配运算。

2. 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平均分的方法,将一组物品或数字等分。

3.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分组、分配等。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除法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解释。

2. 学生在平均分的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和纠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除法计算器、分组教具、分配教具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除法的概念,通过分组教具展示除法的分配运算过程。

2.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分配教具演示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3.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5.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练习除法和平均分的操作。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除法和平均分的关键点。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除法的定义和公式。

2. 用图示展示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3. 列出一些除法算式,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计算。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除法题目,包括平均分的操作。

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例如分配糖果、分组游戏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让学生对除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高了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学生对除法概念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讲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学生对除法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解释”。

详细补充和说明: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学生后续学习除法运算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平均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2.难点:学生如何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挂图、计算器、实物道具;2.学生准备:学生教材、练习册、作业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堆水果,并让学生估算其中有多少个水果。

然后让学生将水果数目均分给全班学生,旨在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和实物道具展示的方式,教师介绍平均分的概念,并给出计算公式(总数÷人数=平均数)。

3.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比如,班级一共有40个学生,有200颗糖果要分给所有的学生,那么每个学生可以分到多少颗糖果?教师帮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出每个学生可以分到5颗糖果。

4.操练(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明明考试分别得了92分、88分、90分、86分和94分,求他的平均分是多少?学生进行计算,然后回答问题。

(2)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如:小明花了一周的时间在数学、英语、音乐和美术四门课上的学习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4小时和1小时,求他每天平均花多少时间在这四门课程上。

学生进行计算,然后回答问题。

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和要点,并与学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或课堂笔记。

6.拓展运用(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类型的题目,如:班级50个学生平均每人吃了100个苹果,得出共吃了多少个苹果?通过此环节,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7.练习和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的习题,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检查。

小学数学_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一、课时:1课时新授课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按份数分和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三、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学具小棒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萌趣导入师:春天来了,大森林里热闹极了,你们看小猴子正在邀请好朋友们去参加美食派对,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那就让我们赶快出发吧!(二):新知导学,合作探究活动一:认识平均分出示情境图师:美食派对准备了好多食物呀,还来了这么多小客人,我来请一位美食播报员帮我们播报一下美食节的活动?生预设:2只松鼠面前是15个松果,2只小兔子面前是24个萝卜,3只小猴子面前是12个桃子,2只熊猫面前是6个竹笋。

师:小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我们先来和它们交个朋友吧,这是熊猫哥哥团团,熊猫妹妹圆圆,不过它们好像遇到了难题:圆圆,这竹笋我们怎样分呢?圆圆:我也不知道,不如请热心肠的小朋友们帮一帮我们吧?师: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助团团和圆圆把竹笋分一分么?师:好,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分享一下,分享完毕后请端坐。

师:哪位同学想分享一下你的分法?生预设:①团团3圆圆3,来和大家说一下你为什么这样分呢?师: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分法:②团团5圆圆1,和大家说一下你为什么这样分呢?师:还有不同的分法么:③团团2圆圆4,和大家说一下你为什么这样分呢?师: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位同学的方法呢?生:xxx师:为什么喜欢xxx的分法?生:分的公平师:为什么xxx的分法公平呢?生:因为他分的一样多师:同学们说因为他两份分的一样多,我们也可以说同样多(板书:同样多)每个熊猫同样多,都是3个,也就是每份(板书:每份分得),那同学们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什么吗?生:平均分(板书)师:那刚才另外两位同学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生:不是师:为什么他们的不叫平均分?生2:因为他们分得不同样多师:因为他们分得不一样多所以不能叫平均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平均分(课件:平均分)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平均分的事情?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对于平均分都有一个自己的认识。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二实小何敏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橘子,师生分别准备小棒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体验平均分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过《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吗?生:看过师:那你们最喜欢里面的谁呀?生:孙悟空师:话说有一天,在取经的途中猪八戒感到又累又饿,于是猪八戒就悄悄和孙悟空商量,说:“你去摘桃子,回来咱两分。

”不一会儿,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摘来了,(出示6个桃子)这时,猪八戒立刻抢到,说:“我来分,我来分”,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猪八戒会怎么分呢?谁来猜猜,猪八戒是怎么分的?生1:猪八戒5个,孙悟空1个生2:猪八戒4个,孙悟空2个生3:猪八戒3个,孙悟空3个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猪八戒是怎么分的孙悟空看到这样分,很生气,看看孙悟空是怎么分的?、师:你们觉得孙悟空和猪八戒谁分的公平?生:孙悟空师:为什么呀?为什么孙悟空这样分是公平的呢?生:因为他分的一样多师:同学们说因为他们分的同样多(板书:同样多)每个人同样多,也就是每份(板书:每份分得),那同学们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什么吗?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认识了平均分,接下来我们比一比,看谁的眼睛和孙悟空一样火眼晶晶?(出示:做一做第一题)左边的是萝卜,右边的大家都认识吧?是草莓?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生;草莓师:为什么呢?生1:因为他们同样多。

生2:因为他们都是3个。

师:都是3个。

来我们看一下,这是一份3个,这也是一份3个,这还有一份也是3个。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班级:B1002班学号:1025834025姓名:宋欢平均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48页。

教材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第一个红点知识是初步认识平均分及学习平均分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第二个红点部分和第三个部分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不同方法。

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分物体的经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的、熟悉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变的生动、形象、丰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让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分一分的操作实践活动,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教学难点:通过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平均分,寻找平均分的方法,为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作准备。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方片学具: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导学提纲1、什么是平均分?2、平均分有哪几种不同的分法?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在数学教学中,除法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技能。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并不容易。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平均分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平均分教学是一种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实物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问题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可以通过平均分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按照相等的份额进行分配。

案例过程步骤1:引入平均分概念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请问每个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朋友。

步骤2:使用实际物品进行模拟接下来,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小球、糖果或者纸片等,并将它们放在一个容器中。

然后,教师可以请几个学生上来,模拟平均分的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让4个学生来模拟平均分10个小球的情景。

教师将10个小球放在一个容器中,然后请4个学生上来依次取出小球。

每个学生取出2个小球后,看看还剩下多少小球。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操作过程。

步骤3:练习平均分的计算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

例如:1.小明有16支铅笔,他想把这些铅笔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请问每个朋友可以得到几支铅笔?2.班级里有32本书要平均分给8位同学,请问每位同学可以得到几本书?通过这样的练习题,学生们可以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来计算平均分。

步骤4:应用问题解决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基本计算之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做了48道题,他们想把这些题目平均分给他们的4个同学,请问每个同学可以得到几道题?通过这样的应用问题,学生们需要将除法运算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思考如何将48道题目平均分给4个同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案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案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至14页“平均分”。

教材与学科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表象,就为认识除法打好了基础。

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

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需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使其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因此,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成为本节课的重点,亦是关键所在。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〇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谈话:同学们,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个时候去春游是再好不过的活动了。

学校决定明天去春游。

一听到这个消息,二(1)班的同学可高兴啦!他们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吧!(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有什么发现吗?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二(1)班的同学在分食物时,每份都同样多。

大家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呢?(学生各抒己见,关注“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从学生喜爱的春游活动导入新课。

为学生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桥梁。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初步感受“平均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同学们,看到二(1)班的同学这样忙碌着,你们想帮帮他们吗?好,那我们就来帮助二(1)班的同学们准备春游食品。

(整理)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整理)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P48—50)【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

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分物体的探索活动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养成有序观察思考的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10个小方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搜集整理数学信息谈话: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咱们一起去瞧瞧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预设一:学生把食物都说出来,但没有数字的描述。

提示:每种食物分别有多少个?预设二: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说出了所有信息。

鼓励:你说的真完整。

预设三:学生不能说出食物与动物之间的联系。

提示:这么多丰盛的食物分别是为哪些小动物准备的呀?2.结合情境提出问题谈话:看,熊猫哥哥和弟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它们现在最想干什么呀?可是它们遇到了一个问题,猜一猜,它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呈现:怎样分竹笋呢?【设计意图】以故事开头,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引导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搜集数学信息、能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表述信息的能力以及问题意识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分竹笋——感受分东西的多种分法(1)过渡:该怎样分竹笋呢?引领学生梳理熊猫和竹笋信息后,提出要求:用小方块代替竹笋,在熊猫纸上给熊猫哥哥和弟弟分一分。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情境导入,教学例1。

(1)、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

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出示课件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

(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2个是一份。

(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5)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指疋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

2、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出示课件出示课件出示课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四 森林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教案)二年上册数学教案-青岛版

四 森林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教案)二年上册数学教案-青岛版

四森林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上册数学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森林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及运用。

2. 平均分的含义及运用。

3. 森林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概念,平均分的含义。

2. 教学难点:除法的运用,平均分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森林故事视频、除法卡片。

2. 学具:计算器、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森林故事视频,让学生了解森林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4.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平均分。

5. 小组讨论:讨论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森林的意识。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除法和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森林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 板书内容:- 除法的概念- 平均分的含义- 森林保护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除法和平均分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3. 写一篇关于森林保护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过程是否顺畅。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满意度。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森林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除法和平均分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保护森林的意识。

课后反思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除法,理解“除”和“被除数”的概念。

2.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配情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能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

2.能够应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配问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除”和“被除数”之间的概念关系。

2.多种情况下的平均分配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准备1.板书、黑板、彩色粉笔。

2.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3.小组合作卡片。

4.十字色棒。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加法概念,复习一些相关例题,引出除法概念。

第二步:概念认识1.讲解“除”和“被除数”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第三步:示例讲解1.通过黑板上的例题,详细讲解平均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2.让学生尝试在小组合作中解决类似问题,鼓励他们展示解题过程。

第四步:课堂练习1.发放十字色棒,让学生通过色棒的数量实际操作平均分配的过程。

2.提问学生多种情况下的平均分配方法,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

六、巩固练习1.课堂布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

2.在下节课开头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七、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练习平均分配的各种情况。

2.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纠正错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掌握平均分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和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平均分》教案(精选15篇)

《平均分》教案(精选15篇)

《平均分》教案(精选15篇)《平均分》篇1一、说教材《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里面的内容。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对除法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展示两种不同的方法,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称为平均分。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紧接着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各种实物,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学生由多次经历的“平均分”的过程,找出平均分的方法,并在头脑中由感性思维而形成抽象思维,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建立表象——动作思维——抽象思维,这是一个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而设置的螺旋式的知识上升的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懂得从不同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灵活性。

情感发展目标:通过小组的摆,分,观察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大多独生子女)的平等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了解平均分的方法难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自主探索、情境演示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五、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小红花学具:小棒六、说(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如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努力实现三维目标;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认识平均分教案(通用7篇)

认识平均分教案(通用7篇)

认识平均分教案(通用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认识平均分教案(通用7篇)认识平均分教案(1)【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P34的例1、例2。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解答。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正确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磁性板,学生每人一套学具。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讲故事:(提出要求: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听完故事后要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前有一个妈妈,她生了两个孩子,这两个都非常贪吃,有一天妈妈买来6个苹果,分给两个孩子吃。

她第一次是这样分的;哥哥分1个弟弟分5个,哥哥说:“不行不行,弟弟更多,再分过。

”然后妈妈又从弟弟那儿再拿一个给哥哥;哥哥还说:“不行不行,弟弟更多,再分过。

”这样妈妈又从弟弟那儿再拿一个给哥哥。

这时哥哥看到弟弟和他一样多,高兴地笑了。

提问:故事里妈妈把6个苹果分了几次?是怎么分?板书:6分成1和5;6分成2和4;6分成3和3。

为什么哥哥最后高兴的笑了呢?(因为他们分的一样多)一样多还叫什么?(同样多)小结:像这样分的同样多(一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

教师板书: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面,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请同学们注意分的过程)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铅笔。

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

第二次分,每人分给1支铅笔,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

”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同样多”。

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学生跟读一遍。

二、教学例1。

现在请每个同学从学具里拿出是8的物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物体分成4分,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教学设计青岛版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P50—53页。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

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本单元是青岛版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三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本单元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前提,而学生对平均分很陌生,对分一分却很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分一分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从直观和真实感受中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如何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合作中探索,在深化中发展,达到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基于以上原因,特制定以下目标:1、知识技能初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2、情感与态度经历平均分的'探究过程,体会除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数学思考能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课本、、实物投影仪,棋子【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信息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

大家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哦,原来他们在开丰收庆祝会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围绕“平均分”的概念展开,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与交流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的概念:二年级学生初次接触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是教学难点之一。

2.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除法计算卡片、实物模型(如水果、玩具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入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除法的意义,通过实例演示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 互动练习: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分配水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板书设计1.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 关键概念:除法的定义、平均分的计算步骤。

3. 示例:具体的计算示例,展示平均分的过程。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中关于除法和平均分的习题。

2. 实践作业:在家中尝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食物等,并记录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对除法和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注意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部分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除法的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理解除法的概念1. 引入生活实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12~14页的例题1和例题2,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维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中主题图课件,让学生准备相应的实物卡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支架,导入新课
1、春天到了,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2、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教学例1,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谈话: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并说一说分配结果。

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分配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没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应用新知,巩固深化
1、练习三的第1题。

提问:每个花瓶里插几枝是什么意思?(强调平均分),接着让
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最后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插花,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全课
1、请小朋友们把书合上,闭上眼睛,想想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
2、教师归纳: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