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传承发展吴门医派特色实施方案
苏州市人民政府第157次常务会议纪要
苏州市人民政府第157次常务会议纪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03•【字号】常务会议纪要〔2021〕43号•【施行日期】2021.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市政府第157次常务会议纪要2021年11月29日上午,吴庆文代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57次常务会议,审议《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十四五实施纲要》《苏州市迎接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工作方案》《苏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部署省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涉及苏州市问题整改工作。
会议议定以下意见:一、审议《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十四五实施纲要》(一)原则同意《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十四五实施纲要》。
由市住建局根据本次会议讨论意见作相应完善后,按程序做好后续工作。
(二)我市自2013年启动美丽城镇建设以来,不断改善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镇生活综合品质。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继续保持先发优势,以全市小城镇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提升城镇环境整治水平,全方位推动城镇现代化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动提升探索“苏州路径”、提供“苏州样板”、作出“苏州示范”。
(三)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将建设目标与民生实事紧密衔接,实施分类建设、差异发展,着力补齐生态环境、基础配套、公共服务等短板,不断提高居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要坚持特色化发展导向,因地制宜、因镇施策,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打造好小城镇“江南文化”品牌;要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发展特色化,同步提升村庄发展水平,实现美丽城镇与特色田园乡村联动发展。
二、审议《苏州市迎接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工作方案》(一)原则同意《苏州市迎接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工作方案》。
由市生态环境局根据本次会议讨论意见按程序报市委同意后印发实施。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苏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苏府[2006]72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苏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正文:----------------------------------------------------------------------------------------------------------------------------------------------------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苏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苏府〔2006〕72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各直属单位:2005年 6月,我市在全国城市中率先公布了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工作,共计有18个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国列入项目最多的城市。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精神,我市今年组织开展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和评审工作。
经过专家咨询和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了24个推荐项目,并向社会公示,得到了苏州市民的认可。
现将苏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予以正式公布。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有关法规要求,加大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建立健全保护机制,明确各级责任目标,全面落实保护措施,推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更多的成果。
附件:苏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苏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六月二日附件:苏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类别│列入理由│申报及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1.香山帮传统建│民间手│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工│吴中区文体局││筑营造技艺│工技艺│领衔,集漆工、雕工等建筑工种于一体│吴中区胥口镇人民政府││││的中国古典建筑营造技艺。
吴门医派课程实践活动
吴门医派课程实践活动吴门医派课程实践活动1. 介绍吴门医派,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流派之一,源于明朝时期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法在医学界享有盛誉。
吴门医派课程实践活动是一项旨在传承和推广吴门医派传统知识的活动,通过实践和学习,使学生们深入了解吴门医派的原理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临床中。
2. 深度评估吴门医派课程实践活动的深度评估包括对各个传统疗法的原理和应用的研究。
我们需要了解吴门医派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等。
我们还应该探讨各个疗法的具体原理,例如针灸、推拿、药物治疗等,并研究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吴门医派理论和疗法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独特之处和优势。
3. 广度评估吴门医派课程实践活动的广度评估涉及到各个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交叉应用。
我们可以从中医药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吴门医派的特色和疗效,并与其他医学流派进行比较。
我们还可以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吴门医派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并探讨其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吴门医派课程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并探讨如何将其运用到其他学科中。
4. 文章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吴门医派课程实践活动进行探讨。
我们将介绍吴门医派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独特之处和医疗理念。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吴门医派的主要传统疗法,包括针灸、推拿和药物治疗等,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和疗效。
我们将分析吴门医派课程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评估结果,并总结其优点和局限性。
我们将分享本文对吴门医派课程实践活动和吴门医派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5. 总结和回顾本文中,我们通过深度和广度的评估,探讨了吴门医派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吴门医派作为传统医学的一支重要流派,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法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提升发展计划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提升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6.24•【字号】苏府[2009]118号•【施行日期】2009.06.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提升发展计划的通知(苏府〔2009〕118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现将《苏州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提升发展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苏州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六月二十四日苏州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提升发展计划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国际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业之一,蕴含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是我市当前重点培育的新兴战略产业。
为加快全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的提升发展,发挥其对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先导作用,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根据《江苏省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计划期为2009~2011年。
一、发展现状(一)产业概况1.产业发展已具相当规模。
2008年,苏州市医药工业总产值162.7亿元,2003~2008年,年均增长14%以上。
全市共有医药企业536家,占全省24.6%,从业人员2万余人。
排名世界500强的辉瑞、诺华、葛兰素史克、礼来等一大批国际医药及生物技术知名公司业已建成投产,药明康德、参天制药、住友制药、大冢制药、强生公司等一批医药及生物技术企业业相继落户苏州,惠氏、碧迪等外资企业纷纷增加投资,实施扩产项目。
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多家国际知名骨科植入器械及助听器生产企业入驻苏州,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六六视觉科技、苏大赛尔免疫等中小型创新性高科技医药企业迅速崛起。
目前,已建成以现代中药复方制剂为特色的现代中药研发生产基地和三个药物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价基地。
历代吴门医派存世文献中诊治便秘方药特色分析及价值
历代吴门医派存世文献中诊治便秘方药特色分析及价值吴凯文;陈涤平;李文林;颜帅【摘要】依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现存吴门医派病案文献,对其《江苏特色医学流派专题资源数据库》中收录的存世吴门医派医论医案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对历代吴门医家诊治老年便秘的方药频次进行统计,总结出常用药物并对其选方用药规律予以分析并概括为消补兼施、用药不避毒、食疗润下三大特点.本文旨在挖掘吴门医派诊治便秘方药特色、传承吴门医派治疗特色及优势及今日临床治疗老年虚体便秘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4)004【总页数】4页(P541-544)【关键词】吴门医派;便秘;方药特色【作者】吴凯文;陈涤平;李文林;颜帅【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院,苏州 215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5吴门医派又称吴中医派,是江苏地区兴起的地域性中医流派。
吴门医派不拘泥于传统师承流派,百家争鸣,在中医内外妇儿、伤寒温病等方面皆影响深远。
从金元的兴起至明清的繁盛,吴门医派共有医家1400余位,传世著述600余本[1]。
吴门医家继承了河间、易水、伤寒等学派之所长,开创温病学之先河,形成了“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的特点,在中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困难,或粪质不硬虽颇有便意但排便不畅的病证[2]。
便秘可作为单一疾病出现,亦可作为单一症状见于多种疾病。
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不断丰富完善。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
便秘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为25%~30%,长期住院卧床的老年人发病率更高[15]。
便秘虽并非危重疾病,但是长期便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心情,易使老人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反应,更阻碍了便秘的治疗[16]。
江苏主要中医流派分类与特点
江苏主要中医流派分类与特点2009-8-19 14:15:00 来源:中医药文化作者:陈仁寿江苏省是科技文化大省,人文荟萃,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世代名医辈出,医著汗牛充栋,人物与文献数量居全国第一;同时医学流派纷呈,对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别是颇具地方特色的学术流派,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大,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
综观历史,江苏省古代中医流派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颇具浓厚地方特色的地域流派;二是以学术思想为脉络的学术流派;三是以家族或师徒经验传承为模式的世医流派。
三者或有交叉,但各有传承文脉和特色,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中得以了解传统中医的传承模式,以启现代中医教育。
一、地域流派江苏的吴门医派、孟河医派和山阳医派是以地域命名的中医流派,在国内影响较大,其丰富的内涵包含了中医流派中的各种类型,能够反映中医的传承形式和特色,对现代中医教育与传承具有借鉴意义。
1.吴门医派江苏苏州地区历代文化发达,名医众多,著述颇丰。
据统计,苏州历代名医有1400余家,著作600余部。
“吴医”出现,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唐以前“吴医”由医家兼道家主宰,比如周代的沈羲、汉代的负局先生、南朝的顾欢等,他们都能自制丸药,治病救人。
至唐代开年间,出现了能够用理论来指导临床的医家,即苏州历史上第一位御医——周广。
现存历史文献中,最早记载“吴医”的是唐代《明皇杂录》。
吴门医派的鼻祖是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而朱丹溪的门人戴思恭则是吴医形成的引导者…。
自元末明初,戴思恭徙吴行医,传王仲光而使“吴中医称天下”以来,明代中叶由薛立斋作为“苏之医派崛起于后”的代表人物,至清代温病学派的兴盛,前后几百年间,形成了世人瞩目、传承不衰的吴门医派。
但是“吴医”广传天下,始于清代名医唐大烈。
他把苏州地区三十一位医家的医论杂著汇编成《吴医汇讲》十一卷,刊刻印行,使“吴医”名称盛行于世。
吴门医派具有“儒医多,御医多,医学世家多,著作多,温病学说发源地”等特点,其内涵较广,由诸多学术流派、世医流派组成,是国内具有相当影响的一大中医流派。
专家代表齐聚苏州中医院 共议吴门医派的传承与发展
专家代表齐聚苏州中医院共议吴门医派的传承与发展8月14日下午,“苏州市中医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会议暨吴门医派发展论坛”在苏州市中医院隆重召开。
来自苏州市各级医疗机构的200多名代表和专家齐聚一堂,共议吴门医派的传承和发展。
会议由苏州市中医院副院长马奇翰主持,苏州市科协副主席张志军、苏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倪川明、苏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徐俊华、苏州市中医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葛惠男等嘉宾出席活动。
会上,葛惠男与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黄敏首先作学会工作报告。
随后,代表们审议并通过了苏州市中医学会秘书长陈竞纬、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沈夕坤作的学会财务报告、章程修改及会费说明。
同时,大会进行了苏州市中医学会和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新一届理事会的选举,产生了以葛惠男为首的苏州市中医学会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会和徐俊华为首的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
葛惠男和徐俊华分别做了就职发言。
他们对苏州市科协、苏州市卫健委在此次换届会议工作中的指导和支持表达感谢,表示一定不辜负各位代表的信任,做好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同时把握时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中西医并重,努力推动苏州地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百姓的健康服务。
换届大会结束后,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苏州市中医院副院长黄菲主持了吴门医派发展论坛专题报告会。
会上,苏州市卫健委主任谭伟良作了题为“健康中国,苏州先行”的报告,向大家介绍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公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主要内容。
谭伟良总结分析了2016年开始实施的健康苏州531系列行动计划,指出该计划在“健康中国行动”所要求开展的15个重大专项行动都有体现,尤其在重大疾病防控方面具有模式性。
谭伟良介绍,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具有很强的会标性和指导性,苏州在职业病防治、癌症防控、婴幼儿照护、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推进落实。
中医地域流派名医痹病临证思想及经验研究
中医地域流派名医痹病临证思想及经验研究作者:李润洲喻建平危安澜熊箭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4年第06期【摘要】在中医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许多学术流派层出不穷。
这些学派以其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独特的理论学说影响了中医学乃至整个医学文化的进程。
而地域中医流派的研究也成了当代中医学界生机勃勃的学术领域之一。
文章收集整理六大中医地域流派名医治疗痹病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以期为痹病的治疗思路提供更多的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中医流派;痹病;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12-0010-05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12.zgmzmjyyzz202412003Abstract:Key words:痹病又称痹证,是一类临床常见、多发的疾病,西医学风湿免疫病中的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归属于中医学“痹病”范畴[1]。
中医认为,痹病既包含气血、津液病变,又涉及皮肤、肌肉、筋骨、脏腑病变,具有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特点。
痹病的病因復杂且不明确,从古至今诸多医家在挖掘其病因病机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了中医治疗痹病的理论体系。
1 痹病的病名沿革“痹”之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内经》论述痹证范围较广,凡因邪气痹阻肢体、经络、脏腑而导致的多种疾病皆属痹病,并进一步根据病机及病位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根据三邪的相对偏胜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又根据病邪留着部位不同分为五体痹;还根据外邪侵犯肌表临床表现的区别分为“众痹”“周痹”。
张仲景在《内经》的基础上,提出“湿痹”和“历节”的病名,两者均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都属于痹证的范畴[2]。
两病名多为后世沿用,如隋唐时期,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概括了痹证之病源与证型,遵循仲景病名的同时,还据其病因分列“风痹候”“湿痹候”“风湿痹候”“历节痹候”“五体痹候”,极大地丰富了痹证的内容。
吴门医派浦明之主任临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经验总结
吴门医派浦明之主任临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经验总结
田野;浦明之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24(39)2
【摘要】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出了多个地域性学术流派。
江苏省内的中医有着吴门、孟河、龙沙等中外闻名的地域性流派,江苏省的中医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主要发源地位于江苏苏州的吴门医派作为其中一颗明珠,为中国的医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浦明之主任临证结合中医诊疗特色,擅长以“三伏贴”“膏方”等特色方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总页数】4页(P255-258)
【作者】田野;浦明之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通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
【相关文献】
1.吴门医派建中强心颗粒对心力衰竭(气阳虚证)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2.吴医与吴门医派
3.运用吴门医派温病学说治疗苏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证撷要——附验案2则
4.吴门医派张音主任治疗中风偏瘫经验总结
5.基于吴门医派络病理论应用虫类药治疗脾胃病的临证心得与验案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_年某院10_969_张膏方处方临床使用分析
2024年3月第14卷第6期·调查研究·▲通讯作者2022年某院10 969张膏方处方临床使用分析黄丽娟 徐 诚 袁娟娟 黄 豫▲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药学部,江苏昆山 215300[摘要] 目的 通过对昆山市中医医院2022年全年的膏方(包括四季膏方和冬令进补膏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昆山地区吴门医派膏方的组方运用特色以及使用情况和受众人群比例。
方法 收集2022年1—12月的膏方处方共计10 969张,将数据导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22和SPSS 25.0统计学软件中,对处方中性别、年龄、就诊科室、诊断、单张膏方中药味数、不同中药饮片使用频率和用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膏方广泛应用于多个科室,膏方患者中女性数量明显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41.83%)。
妇科、推拿科、治未病科膏方数量排名前3。
膏方中使用的中药以补气、活血、补血、补阳、安神药占主体;药性偏温,偏平,甘味药占比较大。
结论 本院膏方在不同科室、病种、年龄层均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尤其是女性患者对膏方需求量更大。
30~39岁人群已经成为使用膏方主体。
昆山市中医医院传承的吴门医派膏方用药补攻兼施,以甘味药,补为主,顺应地区人群气虚为主的体质特点而注重扶正益气,调补肝脾,调节气血不足,是以固本补虚,佐以攻邪,非常符合叶天士“甘平补虚”“顾护脾胃”等使用膏方的特点。
[关键词] 膏方;处方分析;处方点评;合理用药;吴门医派;四季膏方;妇科膏方[中图分类号] R2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4)06-0126-05DOI:10.20116/j.issn2095-0616.2024.06.29Analysis of clinical use of 10 969 oral paste prescriptions in ahospital in 2022HUANG Lijuan XU Cheng YUAN Juanjuan HUANG YuPharmaceutical Department, Kun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su, Kunshan 215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on the oral pastes (including the oral paste for four seasons and tonifying during winter) of Kun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entire year 2022,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usage, and subject proportion of the oral paste prescriptions from Wu Medical School in the Kunshan area. Methods A total of 10 969 oral paste prescriptions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2, and the data was imported into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22 and SPSS Statistics 25.0.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information such as gender, age, visiting department, diagnosis, numb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lavors per oral paste prescription, and frequency and dosage of different decoction-ready medicines in the prescriptions. Results The oral paste prescriptions were widely used in multiple departments, and the number of oral paste prescriptions for femal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for male patient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ages of patient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range of 30-39 years old (41.83%). The number of oral paste prescriptions in gynecology, massage,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ranked among the top thre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used in the oral paste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tonifying qi, activating blood, tonifying blood, tonifying yang, and calming the nerves; The medicinal properties were relatively warm, and neutral in nature, and sweet flavored drugs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Conclusion Our hospital’s oral pastes can meet the needs of patients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disease types, and age groups, and have broa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Especially, female patients have a greater demand for oral pastes. Patients aged 30-39 have become the main users of oral pastes. Kun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s the oral paste prescriptions from Wu Medical School in the Kunshan area, which combines medication in sweet flavor and tonifying and conforms to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with qi deficiency as the main focus. The oral paste focuses on strengthening the body, tonifying the liver and spleen, regulating insufficient qi and blood,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tonifying the deficiency, and assisting in removing pathogenic factors, which is in line with Ye Tianshi’s descriptions of characteristics of oral pastes such as "sweet flavor, tonic" and "protect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Key words] Oral paste; Prescription analysis; Prescription review; Reasonable medication; Wu Medical School; Oral paste for four seasons; Gynecological oral pastes2024年3月第14卷第6期·调查研究·膏方,是中医传统的丸、散、膏、丹、汤、酒、露、锭八种药物剂型之一,需要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遵循方剂学组方原则,选用质量合格的中药用水先浸泡后煎煮浓缩,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1]。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11•【字号】•【施行日期】2020.1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正文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优化资源配置,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一)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区域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优先发展,优化中医医疗资源配置,积极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强化中医院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做优做强省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统称中医院),扶持推进市县级中医院建设。
到2022年,80%市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条件达到国家建设标准(2008版),至少新增6-8所县级三级中医院,2-4所县级中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二)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推进中医药融入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实现中医药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全覆盖。
到202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立标准化中医馆,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综合服务区覆盖率达30%以上。
将基层中医医师纳入基层卫生骨干人才遴选重点对象,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比例超过20%。
推动名中医工作室在基层建设工作站。
建设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每个县建设1个推广基地,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药饮片,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提供8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并配备常用中成药。
苏州市中医医院
院长 : 惠 男 葛
医重点 临床专 科 建设单 位 , 肠科 和针 灸科 是苏 州市 重点 专科 。 具特 色 的专科 在苏 肛 各 州及 周边 地 区深 受群众 欢迎 。
“ 十一 五 ” 间 , 期 医院将 整 体迁 建 至沧 浪 新城 , 建 成 的苏 州市 中医 医 院将建 设 成 为拥有 50张床位 、 新 0 年 门急诊 量 达 6 人次 以 上 、 室 齐 全并 集教 、 、 于一 体 的现代 化 大 型综 合性 中医 医 院 , O万 科 科 研 总投 资 38 元 , .亿
占地 面积约 7 O亩 , 总建 筑 面积 为 8 0 0平 方米 。 20 并拥有 一座 巾药 植 物百草 园 。 建 中医 院将 坚持 为广 大市 民 新
提供 中 医及 中西 医结 合 的基本 医疗 服务 , 立健全 急诊 、 建 急救 体 系并开 展 以中 医特色 为主 的调养 、 保健 等特需 医疗 服务 , 以满 足不 同层 次 的群 众需 求 。 近年来 , 医院取得 了两个文 明建设 的双 丰收 , 连续 四次被评为 “ 江苏 省文 明单位 ”多次 获得“ , 苏州 市文 明单 位 ”“ 、苏州 市先进基层党组 织 ” 的荣誉称 号 。展望 未来 , 苏州市 中医医院 的广大 职] , 将继承和 发扬 吴门 医派学术
97 4 39 A
“ 一五 ” 十 医药发展 成 就展
SH YI U Y I W YI AO F ZH A AN CHE NGJ UZ I HAN
2 1 4 . 0 0 0. 2 0 9
15 9 6年 , 建院后 , 汇集 了一 大批 吴 中名 医。 经过 五十 多年 的发展 , 现已成为一所医疗 、 教学 、 科研相结合的综合性 巾医院。 目前是全国示范中医 医院 和三级 甲等 中 医院 、 京 中医药 大学苏 州 附属 医 院 、 海 中医药 大学 联合 培 养研 南 上 究 生基 地 、 国家 药品 临床 研究 基地 单 位 。 苏州 市 中 医药 研究 所 、 州市 中医学会 、 苏 苏州 中医药博 物馆 设于 本 院。 苏 州市 中医 医院骨伤 科 于 2 0 0 6年 l 0月建设 成 为为 国家 中医重点 临 床专科 并 被 列 为“ 一五 ” 十 强化单 位 ; 消化科 被 列为 国家 中医重点 临 床 专科 建 设单 位 ; 医妇科 治 中 疗不 孕症 专病 被批 准为 国家 中医重 点专科 ( 专病 ) 作组 单位 。呼吸 内科 被列 为省 中 协
吴门医派的渊源及展望
13现代养生 2021年9月第21卷第18期研究综述吴门医派的渊源及展望石阶瑶【摘要】 吴门医派作为江南文化的精粹,曾经以“吴中医学家天下”之称在中国医学史上独领风骚,为人民健康作出了杰出贡献,对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活力。
因此,对吴门医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特色等进行溯源研究,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祖先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贵财富,不断提高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也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适应当前社会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新要求,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吴门医派;溯源;形成;特点;学术思想中图分类号 R-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1)18-013-04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项目成果(编号:2018ZDJD-B018);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Y2021LX117);苏州市职业大学基金项目(编号:SVU2021WWH29)作者单位: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地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并强调“只有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才能让古老的中医药学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让‘中国处方’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吴门(现称苏州)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1],千百年来名医辈出、学术成就独树一帜,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吴门医派,成为中国传统医学和吴文化的 “金字招牌”,为吴地的社会繁荣和人民医疗健康作出了杰出贡献,更是对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吴门医派沿续百年的很多中医技术已经或濒临失传,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
传承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对吴门医派的溯源研究,有利于其传承、创新和发展,同时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也具有重要意义。
1 吴门医派的历史渊源纵观医学史,自从有了人类的活动,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就会产生与医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吴医也不例外。
吴门医派鲍庆祥针灸治疗不孕症经验
吴门医派鲍庆祥针灸治疗不孕症经验作者:华启新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10期【摘要】吴门醫派是近代中医药具有重大影响的一大医派,以重视针刺手法和重补脾胃的学术思想著称。
当代吴门医派传承人鲍庆祥承师李氏、尤氏,得两家之长,合自身55载经验,将吴门医派思想融入到不孕症的治疗中,把握不孕气血失调,胞宫失养的总病机,秉持健脾胃调气血的治疗法则,运用补泻手法,重视刺激量与感传,同时借温针灸助治效,达到调阴阳,充气血,补脾胃以助孕的目的。
【关键词】不孕;经验;吴门医派;鲍庆祥【中图分类号】R9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1吴门医派是以苏州名医为代表的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1],吴门针灸名家以“神针”李培卿和被誉为“小日晖桥一银针”的苏州尤氏针灸影响最著。
其中李培卿的次子陆瘦燕先生成为海派针灸的创始人[2],孙子李元吉则成为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创始人之一。
尤氏针灸为家传世医,名传五世[3],成为吴门医派在针灸方面的代表性医家。
李、尤二氏针灸皆重视脾胃,强调针刺补泻手法,体现了吴门医派的特色。
苏州中医名师鲍庆祥主任医师,于1962年师从李元吉先生的大弟子姚凤清,成为姚氏唯一亲传弟子;1972年又随侍苏州尤氏针灸世家第四代传人尤怀玉,成为融李氏、尤氏针灸学术思想与技术于一体的当代吴门医派针灸传承人。
经过五十余年的耕耘求索,鲍老在临证中屡收奇效,而针灸治疗不孕症,尤其体现出他对吴门针灸学术思想、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1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虚、痰、瘀、郁皆可致不孕,其证型可分为肾虚证,肝气郁结证,瘀滞胞宫证,痰湿内阻证。
鲍老认为,虽然不孕症成因复杂,证型多样,但总的病机皆可归结为气血失调,胞宫失养而致经水失调,恰如《妇科切要》所述:“妇人无子皆由经水不调,经水所以不调者,皆由内七情之伤,外有六淫之感,或气血偏盛,阴阳相乘所致。
”吴门医派历代医家治疗不孕症也都强调脾胃和,气血调,胞宫养,则妇人有子。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苏州同里古镇为例张彦红蒋秀涛王启锐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以苏州同里古镇为例张彦红蒋秀涛王启锐发布时间:2023-06-16T04:34:10.814Z 来源:《建筑实践》2023年7期作者:张彦红蒋秀涛王启锐[导读] 本文以苏州中国历史山脉文化名城同里这一重点区域古城特色建筑保护作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在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新需求中不断强化同里古城建筑特质,以及"多维度"规划发展在同里古城历史文脉文化传承和古城特色文化塑造上的充分体现与有效运用。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数据科学与程学院城乡规划摘要:本文以苏州中国历史山脉文化名城同里这一重点区域古城特色建筑保护作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在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新需求中不断强化同里古城建筑特质,以及"多维度"规划发展在同里古城历史文脉文化传承和古城特色文化塑造上的充分体现与有效运用。
关键词:苏州同里古镇;现状分析;保护规划;发展策略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the protection of characteristic buildings in the ancient city of Tongli,a key area of Chinese historical mountain and cultural city in Suzhou,as the starting point,to study how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ongli ancient city in adapting to the new need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and how to fully reflect and effectively apply "multi-dimensional"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in the inheritance of Tongli ancient city'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shaping of its characteristic culture.Keywords:Tongli Ancient Town,Suzhou;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Protection planning;development strategy历史文化街区指的是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比较完整地、真实地反映出传统风貌和历史风貌,并且拥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整理、发展虞山医学流派的思路与实践
整理、发展虞山医学流派的思路与实践熊秀萍;周剑峰【摘要】作为吴门医派的重要分支,虞山医学流派所展示的独特的人文思想,是中医药事业的瑰宝,缪希雍在《祝医五则》中所体现的"医为仁术"和吴学如在诊疗过程中的"慎思明辨",是常熟医家们诊疗活动的规范,值得发扬光大.【期刊名称】《江苏卫生事业管理》【年(卷),期】2015(026)006【总页数】2页(P69-70)【关键词】虞山医学;医院文化;缪希雍【作者】熊秀萍;周剑峰【作者单位】常熟市中医院常熟市215500;常熟市中医院常熟市215500【正文语种】中文常熟市中医院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县级中医院之一,至今已有55年的历史。
2004年,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与常熟市妇幼保健院合并成现有规模的新的常熟市中医院并整体迁址。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其“医为仁术”和妇幼工作中的“爱与生命”具有共通的文化内涵,如有效融合其优秀元素,将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1.1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常熟的虞山医学相得益彰常熟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共三批99个加上增补的14个总计113个),江苏只有常熟和淮安两家县级市入选),历史上产生了著名的“虞山派”。
“虞山派”包括“虞山画派”“虞山诗派”“虞山印派”“虞山琴派”“虞山派藏书楼”“虞山派红木雕刻”“虞山派微雕”和“虞山书法派”等等。
常熟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与此相应,常熟的虞山医学既是吴门医派的重要分支,又因这片文化沃土的滋养,成就了具有特色的虞山医学流派的精髓。
1.2 常熟虞山多出名医多有著作富有传承创新精神载录《江苏历代医人志》的常熟医人,宋时有2位,元时有7位,明时有70位,清时有91位,民国时6位,共计176位。
最早带来中原医药文化的庄绰,可视为常熟医药发展的始祖,他以医术显时,尤精针灸,揭示微蕴,著有《灸膏肓法》(又名《膏肓腧穴灸法》)《明堂针灸经》《本草节要》。
明清江苏医派的特点剖析
明清江苏医派的特点剖析
吴承艳;张蕾;吴承玉;任威铭;范崇峰;林怡冰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22(19)8
【摘要】通过对江苏医派的全面了解和研究,本文重点剖析了明清江苏以地域性流派而闻名的吴门医派、孟河医派、山阳医派等医派之特点,分别归纳阐述了吴门医
派以温病学说的创立、多世医家族、多御医官医、多医学论著为特点;孟河医派以
重经典广临床、遣药和缓轻灵、对医道传授的多样化而闻名;山阳医派则以精研温
病进一步完善温病学说、医家著作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为特色;龙砂医派以善使运气、重视《伤寒论》六经及经方的运用而名噪医界。
彰显了明清江苏医派的成就与风韵,以期为更好地继承、挖掘与推广医派的学术思想与经验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借鉴。
【总页数】5页(P130-133)
【作者】吴承艳;张蕾;吴承玉;任威铭;范崇峰;林怡冰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
结合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2
【相关文献】
1.明清江苏主要针灸医籍及学术特点研究
2.论明清时期虞山医派
3.明清苏徽杭三大医派异同之概说
4.2021孟河医派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暨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启动仪式在江苏常州隆重举行
5.明清时期江南伤寒名家对日本汉方医古方派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传承发展吴门医派特色实施方案
苏州历代名医辈出,医学成就独树一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门医派,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法》,推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实施,促进中医药在“健康苏州”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传承和发展吴门医派传统特色,强化吴门医派人才培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以市民健康为目标,以危害市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为导向,充分发挥吴门医派中医药特色优势,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医药联动”为原则,建立政、事、企结合的工作机制,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努力实现“健康苏州2030”规划目标。
二、主要目标
围绕“吴门医派”在理论、专病、专药、文化上的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吴门医派在慢病防治和养生保健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挖掘、传承和发扬吴门医派学术经验和特色疗法,促进中医药特色制剂、产品和保健方法的研究,逐步形成具有吴门医派特色的中医药产品,促进中医药学术理论和中医药产业发展,培育吴门医派中医药人才。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吴门医派健康干预体系。
进一步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布局,发挥中医药贴近市民、方便服务的优势,在完成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任务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中医药服务内涵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功能,依托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重点做好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的中医药健康干预,开发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在对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筛查的基础上,针对重点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干预,建立具有吴门医派特色的中医药健康干预体系。
(二)建设吴门医派传承发展平台。
1.建设吴门医派传承教育平台。
依托苏州市中医医院,建设“吴门医派进修学院”,针对危害市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常见病和多发病,遴选适宜的中医药服务技术,面向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和对重点疾病中医药健康干预的指导,开展传统中医药师承工作,培育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骨干人才,推广使用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技术和方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2.建设吴门医派传承科研平台。
依托吴门医派研究院,对吴门医派经方、中药制剂、名老中医经验方等,按照辨证论治和吴门医派特色理论,通过科研课题立项,开展集中攻关,按照新药开发、医疗机构制剂、协定处方等规定流程进行研究,推出一批代表“吴门医派”学术成就的新药、中药制剂和保健产品,研究开发市民便于使用、乐于使用的中医药产品。
3.建设吴门医派传承产品平台。
由苏州市知名中药生产企业,协同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及社会具有吴门医派传承特色的中医药资源,组建“吴门医派传承发展中心”,强化医药联动,加强中药生产企业与中医医疗机构的合作,着力开展对“吴门医
派”特色理论、特色方药、特色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整理和归纳,共同研究、开发、生产具有“吴门医派”学术特色的中医药产品,形成经方制剂共享平台,推动发展吴门医派中医药产业。
(三)实施吴门医派传承发展工作。
1.开展吴门医派传承教育工作。
依托“吴门医派进修学院”,建立中医药教学传承体系:
(1)开展适宜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中医药理论、技术和中医药健康管理培训,依托市中医医院医联体,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健康管理现场指导。
(2)开展传统师承教育,在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遴选师承指导老师和继承人,以传统跟师方式,传承吴门医派学术经验,培育中医药服务人才。
(3)开展中医文化宣传,加强吴门医派传统文化研究和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组建中医药文化宣传队伍,面向基层群众,通过组织参观、文化巡讲、互动体验、发放资料、编纂作品等方式,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弘扬吴门医派传统文化。
2.开展吴门医派慢病防治工作。
推进健康市民531行动倍增计划,围绕苏州市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依托流行病学调查大数据和筛查结果,重点针对老慢支、儿童喘息性肺炎、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四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以及儿童早发育、肥胖、近视等危害市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开展中医药健康干预,提升市民健康水平。
3.开展吴门医派科研攻关工作。
支持医院、高校、中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安全、有效、可控的创新药物,针对疗效确切、具有特色的“吴门医派”名医名方、诊疗技术,通过科研课题立项,开展集中攻关,按照新药开发、医疗机构制剂、协定处方等规定流程进行研究,推出一批代表“吴门医派”学术成就的新药、医疗机构制剂和保健产品。
4.开展吴门医派产品开发工作。
加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统筹,促进中医医院与中药企业资源、人才、技术有机结合,依托吴门医派经方、中药制剂、名老中医经验方,按照辨证论治和吴门医派特色理论,研究开发市民便于使用、乐于使用的中医药产品,逐步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协定处方和茶饮、酒剂等中医药治疗、保健新产品。
5.开展吴门医派成果推广工作。
加强对吴门医派研究成果总结,通过院企合作,进一步进行开发利用,按照协定处方、医疗机构制剂、新药和保健产品等形式,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在社区、医院和市场平台推广应用,逐步形成现代吴门医派名医、名方、名剂,和中药制造名厂、名店、名药。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是实施吴门医派传承发展实施方案的主体,要把吴门医派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
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市编制、发改、科技、财政、人社、卫生计生、工商、食药监、知识产权、物价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计生委。
(二)强化部门协调。
开展吴门医派传承发展是落实《中医药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健康苏州的重要举措。
卫生计生部门要督促相关单位推进方案实施;财政部门要切实保障实施相关项目的必要经费;人社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社保支付政策的支持力度;食药监部门要指导相关单位按规范开展产品开发;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鼓励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具有吴门医派传承特色和技术专长的个人、集体、企业积极参与吴门医派传承发展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渠道,提高市民对重大疾病和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干预方法的认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健康、关注中医药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