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2.分析和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区以及它们的特点。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①________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②____________用地、③________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区(1)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功能区之间并无④__________,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2)主要功能区a.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是城市中⑤________的土地利用方式。

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住宅区分化为⑥________________和⑦________________。

b.商业区:多位于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⑩__ __________或⑪__________分布。

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还会形成特殊商业区——⑫____________。

c.工业区:由城市内部工业⑬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布局在靠近河流、⑭________、公路等交通便捷地带。

d.其他功能区:部分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例如行政区、⑮__ ________等功能区。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地域结构: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⑯________ ______,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⑰________模式、⑱________模式和⑲__________模式。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a.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⑳________________和○21____________的远近两方面。

b.商业区一般位于地租较高、交通○22________的○23________区;居民区一般位于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工业区位于地租较低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区。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第一部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天体,其形状呈现出略微扁平的椭圆形。

通过对地球的测量和观测,科学家确定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而两极距离约为6357千米。

这种略微扁平的形状导致地球在赤道附近的半径比在两极附近的半径要长一些。

地球的大小在太阳系中并不算太大,但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世界。

地球的周长约为4万公里,表面积大约为5.1亿平方公里。

通过地图等工具,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大小与广阔。

第二部分: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三种基本运动:自转、公转和章动。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周,造成昼夜的交替。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约耗时365.24天,形成了年份和季节的变化。

地球章动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和进动运动,导致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地球的自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公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07000公里。

这样的运动速度和规律为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提供了稳定而有序的环境,维持了生物圈的平衡。

第三部分:地球的结构与地球板块运动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等部分。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地幔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则是我们生活的表层。

地球板块运动是地壳板块在地幔上移动的过程,导致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球板块运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和洋壳扩张。

构造运动是指板块之间相对运动形成的各种地形地貌现象,如山脉、海沟等;洋壳扩张是指洋中脊向两侧扩张,促使板块运动的发生。

地球板块运动不仅影响着地球上的自然环境,还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第四部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图投影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了地理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技术,用于获取、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

GIS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农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地图投影是将地球上的三维曲面投影到一个平面上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展示地球的各种信息。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3.1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3.1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第一课时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课标要求】了解现代产业活动的种类、区位特征及其区位条件。

【学习目标】1.了解产业活动的种类2.理解产业活动的区位特征、区位条件 【学习重点】 产业区位条件分析 【学习难点】产业区位条件分析 【基础知识】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企业选址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现代产业活动有哪些类型?3、各种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探究】【探究1】“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图中的A 地区,回答(1)-(3)题。

(1)A 地区生产的番茄质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2)影响A 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什么? (3)影响番茄榨汁企业在该地区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探究2】读“我国7年后部分行业就业人数增长情况预测”图,完成(4)~(6)题。

(4)当前,下列行业部门中就业人数最多的是A.服务业B.纺织业C.服装业D.精密仪器制造业 (5)未来7年,纺织业、服装业就业人数增长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现代科技进步,产品更新周期缩短 B.信息通信网络发展,对外联系加强C.纺织业、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优势D.纺织业、服装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产品种类不断增多 (6)为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今后我国扩大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出路在于A.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B.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服装业和纺织业C.坚持科教兴国,发展高科技产业D.根据我国国情,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基础训练】1.《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A .地形 B .土壤 C .气候 D .市场2.深圳作为一个边陲小镇,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一跃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特区城市,我国将其设为特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 .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B .丰富的矿产资源C .众多的华侨后裔D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导学案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导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导学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名称和特点。

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3、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教学重难点】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的特点;【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展示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上节课我们讲到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一个地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就使得该地区的人口模式会发生变化。

这节课学习人口模式。

2、展示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和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种类型主要特征:、、,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

(1)原始(低增长型)形成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分布区: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一些土著居民主要特征:高、迅速下降,高,人口急剧增长。

(2)传统(加速增长型)形成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食物供应稳定增长,某些疾病得到控制,人口明显下降。

主要分布区:发达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进入该阶段;非洲东部的一些国家目前处于该阶段主要特征:、、,有些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

(3)现代(低速增长型)形成原因: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生育观念的改变等。

主要分布区:;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以及少数发展中国家如新加坡等。

三、小组讨论1、P7的活动题;2、说说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处于哪个模式阶段。

四、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2、老师讲解【当堂练习】1、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A、人口数量的多少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C、社会、经济的差异D、文化、环境的差异读右图,回答2-4题:2、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4、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②③D、③②①④5、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A、两者的出生率都高B、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C、两者的死亡率都低D、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6-7题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① 3.8 3.2 0.6② 3.5 2.4 1.1③ 2.9 1.2 1.7④ 1.3 1.0 0.36、该国人口增长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A、①B、②C、③D、④7、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正确的是()A、①——现代型B、②——传统型C、③——原始型D、④——过渡型8、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A、人口的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B、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C、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D、婴儿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9、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B、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为“低-低-高”模式C、产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D、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为“高-高-低”模式【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配套)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配套)

1.1人口的数量变化一、预习目标1.理解人口数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揭示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

3.识记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分析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

二、预习要点1.重点: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2.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三、预习问题预习课本P2—P5。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 世界人口变化的总趋是什么?时空差异有哪些?预习课本P5—P7。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有哪些?有什么特征3.促使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四、预习检测1. 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A. 人口出生率B. 人口死亡率C. 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数量2. 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A. 自然灾害减少B. 没有战争C.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 农业的发展3. 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②①③D. ②③①探究案探究活动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探究材料】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探究问题】1.从上面的图表,我们看到了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庞大的数量,到1999年10月12日,已达到60亿,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 000多万的数量在继续增大。

人口自然增长受哪些因素影响?2.结合材料中的图表和教材P2~P3图1.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和图1.3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分析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变化的原因。

3.俄罗斯总统签署一项政令,鼓励妇女多生育,以扭转人口数量下降趋势。

根据这项政令,俄罗斯设立“父母荣誉勋章”授予那些多生孩子的“英雄母亲”。

01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导学案

01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学习重点和难点:掌握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学法指导: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课前导学案1、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由自然增长率及_______________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共同决定。

2课堂导学案㈠预习效果反馈抽检3′㈡合作探究,交流展示20′1:描述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讨论分析)3: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及原因是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讨论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回答完成问题)4: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学生阅读课本P3图1.4,思考下列问题:)(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非欧拉北美大洋洲)(2)2000年与1950比,人口增长数由多到少的排序?(亚非拉欧北美大洋洲)(3)计算50年来各大洲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非拉亚大洋洲北美欧)(4)由此可见,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大洲?(亚非拉)(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属于哪一类国家?(发展中国家)(6)欧、北美、大洋洲的发达国家目前人口数量的增长又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增长较缓慢)5:人口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学生阅读课本P4《日本政府在全国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并回答下列问题:)(1)日本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2)人口增长慢的国家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什么?(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3)人多且增长快的国家又采取什么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㈢精讲释疑7′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读图名。

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一、人口增长1.人口的自然增长决定性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零。

当人口基数一定时,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越快,反之越慢。

2.世界人口增长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

3.人口增长的空间分布:1)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负增长,有些国家已经接近零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

2)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的。

2.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

1) 高-高-低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 高-低-高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 低-低-低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模式时间: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奴、封和资)、工业社会。

三、人口金字塔示意图的判读:右图中:1.扩张型和收缩型金字塔对应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2.目前,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型”,尽管人口数量庞大,但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

3.人口问题主要涉及老龄化和高-低-高型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4.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最慢的大洲是。

5.人口结构的概念包括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和家庭人数等因素。

6.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

7.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而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8.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9.中国的人口容量约为亿,而人口合理容量约为亿,这是根据资源估算的结果得出的。

10.人口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等。

11.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和相对性的特点,即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不能超过其最佳人口规模,而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自然等条件和科技水平下,人口容量也会不同。

新编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导学案

新编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导学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全册导学案目录1.1 人口增长模式1.2 人口的空间变化(1)1.2 人口的空间变化(2)1.3 人口迁移第1课时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3 人口迁移第2课时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4 地域文化与人口2.1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土地利用2.1 城市空间结构第2课时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2.1 城市空间结构第3课时中心地理论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2课时农业地域类型3.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1课时工业区位因素3.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2课时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交通运输与聚落、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4.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4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1 人口增长模式学案(湘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一、人口增长1.历程:在人口增长图中,人口增长曲线呈“①__”形,在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②________,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③________。

2.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④____________与⑤____________相减的得数。

3.“低—低—低”模式(1)特点:○24____出生率、○25____死亡率、○26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

(2)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27 的进步生活、文化水平的提升○28的变化(3)分布:世界主要○29________国家,而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30____________”型向“○31______”型过渡。

(人教版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学案

(人教版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学案

(人教版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学案单元一:人口与城市1. 研究目标:- 能够理解人口与城市的关系,掌握基本概念和术语;- 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影响和挑战;- 掌握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和特点;- 分析城市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研究重点:- 城市化的定义和过程;- 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和特点。

3. 研究内容:- 人口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化与农村人口流动;- 城市化过程中的影响和挑战;- 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和特点;- 城市人口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分析。

4. 研究建议:-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理解基本概念和术语;- 注意城市化的过程、影响和挑战,思考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分析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和特点,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 总结城市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形成自己的观点。

5. 研究评价:- 完成课后题,检验对研究目标的掌握程度;-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完成一篇研究笔记,总结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单元二: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研究目标:- 理解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分析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了解和评价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2. 研究重点:-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和成就。

3. 研究内容:- 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和成就。

4. 研究建议:- 研究课本内容,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注意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思考解决办法;- 了解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关注新闻和研究报告,了解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形势。

5. 研究评价:- 完成课后练,检验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分析一种环境问题的影响和解决办法;- 编写一篇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努力和成就的报告,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二中高一地理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节

二中高一地理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节

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庆贵才【三维目标】⒈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掌握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解决对策。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运用数据和图表资料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状况。

能够运用数据和图表资料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学法指导】本节课的一大特点就是阶段性较强,时间线索明显。

学习时要学会从自然、人文及国际大环境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分析人口增长原因,掌握人口增长的时空特点。

通过分析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理解人口增长所处的不同阶段及人口增长模式。

学习本课内容时应紧紧抓住当今世界人口问题的表现、成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决措施等,然后联系历史、生产力发展水平、家庭和社会观念、社会福利和保险体制等综合分析。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世界60亿人口日为月日。

2.发展中国家的总人口约为48亿,所以说世界人口大部分在国家。

同样,新增人口大部分在国家。

3.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亚洲的、、、、、,欧洲的,非洲的,北美洲的,南美洲的。

4.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调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5.目前一般降65岁及其以上人口定位老年人口,并将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定为老龄化的开始,比重达到10%定为严重老龄化。

【预习交流】1.人口问题是指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对吗?(易混点)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概括地讲人口问题就是人口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发达国家是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缺乏,从而导致国防兵源不足,社会经济负担加重,老人精神孤独、生活困难等问题发生。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从而出现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生态破坏严重,环境问题突出,就业困难,交通拥挤等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影响 对策及今 后变化趋 势 ①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是什么?
③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应当采取怎样的人口发展措施?人口增长缓慢 或负增长的国家应当采取怎样的人口发展措施?
农业革命期间, 数量增多,增长速度 加快。因为农业革命
3.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一定增长多吗?
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 率,能生产出充足而 稳定的食物,人口死 亡率下降。 18 世纪后半叶
2、 教师组织 见左边点拨。 3、 教师补充人口 老龄化的含 义。
模块二: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 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观察下图,结合课本资料,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和表格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阅读 P5-6 页的教材文 字和读图 1.6, 分组探讨问题 13 ①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是什么?判断数值是多少或三率 在哪个数值为高或低? 2、教师进行点 拨,评价。详见 左下表格
发展中国家 人 口 增 长 状 况 ①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需要 原 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因 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 医疗进步 增长很快
发达国家
工业革命开始,增长 迅速。原因是工业革 命使生产力大发展,
增长缓慢
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 生存环境,营养水平 的提高,医疗卫生事 业的进步,死亡率下 降较快,人口基数增 大。
②农业革命之前; 农业革命期间;18 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 开始 ③农业革命之前, 数量少,增长缓慢。 原因是人类主要从事 狩猎和采集业,生产 和生活水平低,人口 基数小;
②.世界人口增长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③.各阶段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原因是什么?
2. 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看课文和图 1.4,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列表比较)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 状况 原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转变2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转变2

《人口的数量转变》导学案课程名称人教版必修2课程类型基础学科课程课程开发教学备考研究中心授课对象高一年级课程资源教材、网络、学科资源教学时数24课时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本书作为沟通教与学的桥梁,特别有利于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但本书的编制无论是对教师的精力仍是能力,都是严峻的考验。

广大师生普遍渴望取得一本不用投入过量精力的精品同步教辅图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倍明显、教师精力更好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

为了让教师能用更多的时间研究校情、师情、生情,让学生能用更明朗的方式、方式学习知识、训练技术、探讨创新,咱们再一次走进课更名校,深切名师课堂,从源头到终端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通过深度研究,提炼出了课改高效教学新模式——四时四级教学策略。

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论证、精心策划,科学、实用、高效的基础学科课程形成了。

本模块偏重人文地理学科领域,它的特点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力求表现大体的人文地理进程,包括人口转变进程、城市发展进程、农业和工业地域形成进程、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进程等。

初步探讨人文现象的地理散布、扩散和转变和人类活动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该模块对于培育学生搜集鲜活素材、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的日常社会实践也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1.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熟悉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2.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术。

3.初步学会通过量种途径和手腕搜集地理信息,学会自主学习。

4.运用适当的方式和手腕,表达、交流自己对地理学习的观点和功效。

5.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明确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个人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

第一章人口的转变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社会一路面临的三大问题,而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本源是人口问题,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问题是关键。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人口分布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人口分布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人口分布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高中地理第______周第______个主编:______评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 使用日期 ______年______ 月______日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1、通过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和规律,认识到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状况。

2、结合图文资料,能够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综合分析其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3、运用所学知识和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能够总结不同区域的人口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4、通过学习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深刻认识人地关系。

一、人口分布特点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 世界人口分布有何显著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知识点]人口分布[答案]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解析]本题以人口分布为材料,涉及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具体表现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综合素养。

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人口稠密区主要有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人口稀疏区主要有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趋向城镇地区。

2. 世界人口分布有何规律?[知识点]人口分布[答案]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趋向城镇地区。

[解析]本题以人口分布为材料,涉及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综合素养。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二)导学案设计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二)【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学习目标】1、结合材料,分析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变化。

2、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及主要措施。

【要点梳理】一、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和,如下图所示。

2、、、、也会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3、归纳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二、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典型例题】各城镇功能区在城镇空间位置上往往交错分布,各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1~2 题。

1.图中a、b、c 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B.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C.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2.图中可能形成商业区的有(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①②③【巩固练习】(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用字母表示,下同)处,形成原因是?(2)图中的地租次高峰是处,判断理由是?(3)A、D、F、G 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读我国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完成2-3 题。

2.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价,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布局分散,城市地域结构呈多核心模式B.M、N 两地属同一功能区,距市中心距离相差不大,土地租金相同C.从工业区的布局来看,该城市盛行东南风D.地形和河流是影响该城市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因素3.下列有关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适宜布局自来水厂B.②地适宜布局高级居住区C.③地人口密度昼夜差异大,夜晚人口密度较大D.④地适宜兴建幼儿园4.读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4篇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4篇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4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4篇(高一地理必修二课件教案导学案),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城镇化(第三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城镇化(第三课时)导学案
起步Biblioteka 晚现阶段速度目前水平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3.城镇化进程的阶段及特点: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
4. 学习方式:
观看视频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课堂上的思考,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5. 学习环节:
观看视频,根据老师提问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完成新内容学习→反思小结→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导学案
1.课题名称: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
2.学习任务:
(1)说出城镇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意义;
(2)概括城镇化的进程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3)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特点;
(4)知道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3. 学习准备:
观看视频课之前,请在网上下载电子课本(本节内容在课本31-41页),完成下面的预习内容:
一.城镇化意义
1.城镇化定义:
2.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1)
(2)
(3)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标准:4.城镇化的意义:
(1)
(2)
(3)
(4)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是: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人口容量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人口容量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人口容量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姓名____班级____使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课题:人口容量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含义,并分析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2.通过实例,描述区域人口合理容量,明确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重大意义。

3.结合实例,比较并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学习重难点:1.比较和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2.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课堂任务表:【任务一】人口增长段。

[知识点]人口的数量变化[答案]不断增长[解析]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世界人口增长比较缓慢。

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刺激了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

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知识点]人口容量[答案]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科技进步[解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除自然资源条件外,还有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知识点]人口的数量变化[答案]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解析]就全世界而言,世界人口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率为正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增加,人口增长率为负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减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化,除了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还与当地人口迁入和迁出有关。

【任务一训练】1. 读图分析回答:[知识点]人口的数量变化[答案]①②③a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显示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是自然增长率大于0的时间段,故为①②,不断减少是自然增长率小于0的阶段,为③。

人口增长最快的是自然增长率数值最大时,故为a;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是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0,之后小于0,中间自然增长率为0的时间点,故为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增长(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1.人口的自然增长决定性因素:___ _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可大于0或等于0,也可小于0,大于0时人口呈正增长,人口总数增加;等于0时人口总数不变;小于0时,人口呈负增长,人口总数减少,一般而言,当人口基数一定的时候,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越快,反之越慢)。

(注: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能小于0,自然增长率可小于0,用于作业或者考试时正确判断三个率所表示的曲线示意图)2.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快速增长。

3.人口增长的空间分布(1)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____增长,如;有些国家已经接近零增长,如;甚至出现__ _增长,如。

(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4.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观念、生育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等等,但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归根到底取决于。

二.人口增长模式★★★★★1.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________率、________率和____________率三项指标构成的。

2. 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高-高-低型→高-低-高型→____ __型。

(1)高-高-低型:____出生率、____死亡率、____自然增长率。

(2)高-低-高型:____出生率、____死亡率、____自然增长率。

(3)低-低-低型:____出生率、____死亡率、____自然增长率。

三.人口金字塔示意图的判读: ●右图中:◆扩张型金字塔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收缩型金字塔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为四.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五.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中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但是因 大,所以人口增长依然较快。

2.人口问题与对策:(1)一般将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量达到或者超过 %或者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量达到或者超过 %,就算进入老龄化社会了。

(2)高-低-高型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带来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产生的社会影响有 ,解决措施是 。

(3)低-低-低型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带来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产生的影响有 ,解决措施是 。

3. 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 ,最慢的大洲是 。

4. (了解)人口结构的概念: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

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年龄.. 2...性别.. 3.人种 4.民族5.宗教6...教育程度....7.职业8.收入9.家庭人数等等后工业化社会发达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生活与文化水平的提升;生育观念的变化,使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低●人口计算●:■出生率 = 出生人口数/总人口×100%■自然增长率 = 自然增长的人口数/总人口×100% 或 = 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快慢:一般看自然增长率高低,在总人口一定的情况下,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越快。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爆炸二.资源和环境制约人口增长三.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

【人口容量为最大人口规模】。

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为最佳人口规模,即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4.中国的人口容量约为亿,是根据资源估算的结果,人口合理容量约为亿。

5. 人口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资源状况(首要因素):与人口容量呈相关◆科技水平:与人口容量呈相关◆对外开放程度:与人口容量呈相关◆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相关6.人口容量的特点:◆临界性:就是指一个国家人口数量不能超过即不能超最佳人口规模◆相对性: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自然等条件和科技水平下,人口容量不同◆警戒性:就是指一个国家人口数量不能超过即不能超最大人口规模第三节人口迁移一.概念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即住所)的空间流动行为(要能正确判断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即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

二.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国家当前的主要人口迁移方式。

●城市→城市:发达国家●城市→农村:逆城市化现象,多存在于国家,如日本、美国、西欧等国家。

三.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要求:能根据事例准确的判断)●自然生态因素:如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政治因素:如国家政策(如深圳崛起)、战争(难民营、战俘遣返)等●经济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区域开发、交通条件、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等●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家庭、个人动机和需求等四.世界人口迁移(了解,不做规定)◆二战前:欧洲到美洲和大洋洲◆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方向:欧洲:迁出地变为迁入地拉美:迁入地变为迁出地西亚、北非等石油国:人口以迁入为主。

五.中国人口迁移(只掌握加粗字体部分)1.安史之乱: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2.建国初到80年代中期:特点:有组织、有计划、规模小,多为政策性移民,多为政策性移民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3.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迁移的现状 (重点掌握)特点:规模大、自发性,多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原因:受改革开放的影响方向: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或者工矿区;从山区到平原;从贫困区到发达区(重点)如: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是人口主要迁出区,主要迁入区有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水平高的省区。

六.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出地:利: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弊:造成人才流失;劳动力不足2、对迁入地:利:提供丰富的劳动力;活跃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弊:城市环境压力增大;地租房价上涨;交通拥挤;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七. 人口迁移的一般规律:★★★★1.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2.从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迁往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3.从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一.城市的区位分析★★★★★1.自然区位条件:(变化较小)◆地形: 是城市发育最良好的场所;山区城市多分布于河谷地区。

◆气候:中低纬地区,气候宜人,适合人居,城市数量多。

极端性气候区,气候恶劣,城市数量少,如亚马孙平原,因为气候极湿极热,所以城市非常少。

◆河流:河运的起点和终点,两条河流交汇处,适宜布局城市●两河交汇处:,取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人流、货物的集散地,易发育形成城市----如宜宾、重庆、武汉2.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变化较大): 资源(如攀枝花、大庆、大同等)、交通(株洲)、科技、宗教(拉萨)、政治等 二.城市土地利用1.土地利用类型: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未利用土地。

2.城市常见土地利用类型: 、 、 。

三.城市功能区(重点掌握)1. 区:居住活动在城市土地利用上的集中(最常见的功能区,面积最大,占40%-60%左右)。

区:商业活动在城市土地利用上的集中,多位于 。

CBD 表示中心商务区,有①经济活动最频繁②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 ③内部分异明显 等特点。

区:工业活动在城市土地利用上的集中,不断向市区外围的交通干线附近移动。

2.等地租线试题(图形):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

※※※ 3.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4.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长江水系及沿岸重要城市示意图岷江宜宾重庆洞庭湖武汉宜昌湖口鄱阳湖上海湘江南京四.中心地理论(重点) ★★★★★1. 中心地:向周围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

2.中心地服务范围形状: 。

3.示意图:图中共有 级中心地。

类型服务范围 门槛 数量同级间的距离同级中心地服务范围间的关系 高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间的关系高级中心地低级中心地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城市化概述1.定义: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变成城市市区的过程。

2.标志:★★★①的比重上升 (城市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②劳动力从第产业(农业为主)向第(工业为主)、第产业(服务业为主)转移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二.城市化的动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不同地区的城市化特点:★★★★★●从起步早晚、水平高低、速度快慢、是否存在特殊现象角度分析●1.发达国家①起步。

②城市化水平。

目前多高于。

③目前发展速度。

④多存在现象。

●逆城市化原因:◆A.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城市中心地房租上涨、环境恶化、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B.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卫星城的主要职能是:分担中心城市职能,缓解中心城市的环境、交通、居住等压力。

2.发展中国家①起步。

②城市化水平。

(多低于40%)③目前发展速度。

④多存在不合理的城市化现象●虚假城市化:即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如南美洲国家比较典型。

●滞后城市化:即城市化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印尼等国家。

四、我国的城市化:目前约。

第三节城市化的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城市环境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有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地价昂贵、环境质量差、就业困难等。

2.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过度膨胀和产业国语集中。

3.针对城市环境问题,有哪些解决措施:4.热岛效应:城市人为热的大量排放5.影响水循环:★★★时事补充★★★〓霾:但是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三是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多,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使得整个城市看起来灰蒙蒙一片。

霾的形成与污染物的排放密切相关,城市中机动车尾气以及其它烟尘排放源排出粒径在微米级的细小颗粒物,停留在大气中,当逆温、静风等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出现时,就形成霾。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一.产业概述常见的产业活动有:农业(含农、林、牧、副、渔)、工业、交通、旅游、商贸、金融、服务、信息、科技、物流等。

2.产业活动分类:第一产业 (农业为主);第二产业(工业为主);三产业(服务业为主)二.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自然区位条件:地理位置、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

比如:农业、矿业受自然区位条件的影响最为明显。

〓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