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研究与开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研究与开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4301620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修读学期第六学期学分 2 学时32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n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生物化学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药物研究与开发概论》是在学生掌握《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生物化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设,是对药物研发能力的提升,旨在提高学生在制药生产中再创新的能力,以满足生产和科研能力的需要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制药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运用有机反应进行药物化学知识、药物合成知识、生物化学知识等进行药物合成设计、路线优化、药物评价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1. 掌握药物从发现到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中,对药物从药学、药理学、毒理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及社会学等各方面进行多角度评价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药物和药物评价发展概述,掌握药物原料药的药学研究、药物制剂的药学评价研究、药效学评价研究、安全性药理学研究、非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药物临床研究、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等理论;
4.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和制药能力,使学生掌握系统研究药物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达到培养规格中2. 4. 6.7.8所描述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
讲授实践第1章绪论 2 2 0
第2章新药的药学评价 4 4 0
第3章新药临床前药理学评价 4 4 0
第4章新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 4 4 0
第5章新药临床的特殊毒性评价 4 4 0
第6章新药临床评价 6 6 0
第7章新药评价中的统计问题 2 2 0
第8章新药评价的组织管理 2 2 0
第9章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2 2 0
第10章上市药品再评价 2 2 0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新药的概念与分类,药品注册申请需完成的申报资料,我国新药评价与注册审批过程,理解发现新药的途径,临床用药与新药的发现,新药的发现与主观能动作用;
2. 熟悉新药评价的基本程序与内容,新药从有效到有用,临床前药理与临床药理的关系;
3.了解古代的新药评价,20世纪上半叶的新药评价,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药评价,20 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药评价,我国的新药评价工作;从新药发现方法的发展看药物评价的发展,从药学学科的发展看药物评价的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新药评价的程序。
2. 教学难点:新药注册。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课堂讲授。
1. 新药评价工作的发展概况;
2. 新药的发现;
3. 新药评价的程序;
4. 我国的新药注册与评价。
第二章新药的药学评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制备工艺,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新药的鉴别,新药的纯度,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掌握剂型设计,质量控制,制剂包装,缓释、控释制剂的释放度、动物药动学、人体生物利用度评价、体外试验与体内试验的相关性等评价,靶向微粒给药系统和乳剂的评价,脂质体理化性质、药剂学性质评价,胃肠道生物粘附机制、适用范围、常用黏性辅料、制剂及其影响因素,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药物吸收理论、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2. 熟悉药物稳定性的含义及分类,对药物稳定性评价的意义与内容,稳定性评价的用样以及对所用样品包装条件的要求,对项目选择、样品分析方法、图谱与照片、检测数据、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选择的稳定性评价,恒温法与程序升温法,程序升温加速试验法,固体药物稳定性评价等;熟悉实验室研究阶段,小量试制阶段,中试生产阶段,药品的包装与标签,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3. 了解药学与生物学评价,药学各学科之间的协调,药学评价工作的安排;了解制订新药质量标准的原则,药物分析方法的分类与评价,药典与药品质量标准,药品质量标准项目及项目的研究与设置,药品质量标准中相关项目限度的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评价指标与方法,质量标准起草说明书与方法学研究资料的评价,检验用药品标准物质研究资料评价,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资料评价,研究实验原始记录的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体外试验与体内试验的相关性等评价;胃肠道生物粘附机制、适用范围、常用黏性辅料、制剂及其影响因素;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药物吸收理论、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2. 教学难点:药物稳定性的含义及分类,对药物稳定性评价的意义与内容,稳定性评价的用样以及对所用样品包装条件的要求,固体药物稳定性评价,实验室研究阶段,小量试制阶段,中试生产阶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课堂讲授。
1. 药学与新药评价;
2.原料药的研究:药物研究与新药评价,化学结构确证的基本方法,有关杂质检查研究,分析方法的验证,手性药物的药学研究,生物技术药物的药学研究,中药材来源和质量评价;
3.新药制剂的研究: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评价,靶向给药系统的评价,脂质体评价,胃肠道生物粘附制剂及其评价方法,透皮给药系统及其评价方法,基因传递系统;
4. 新药稳定性研究:药物稳定性评价的意义与内容,药物稳定性评价的基本要求,药物稳定性评价,使用期限与贮存期的统计计算,药物稳定性评价方法进展;
5. 从实验室研究到中试生产;
6. 新药质量标准:药物分析方法及其评价,药品质量标准的设计,药品质量标准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质量标准研究资料的评价;
7.药品的名称。
第三章新药临床前药理学评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新中药、天然药物的临床前药理学评价;化学药品的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生物制品的临床前药理学评价;
2. 熟悉新药的主要药效学研究(动物、模型、指标、剂量、对照、其他条件);新药的一般药理作用研究;新药的药动学研究;
3. 了解药效学试验的动物模型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试验方法的选择,观察指标的选择;对照的设置,试验设计的随机性,试验的可重复性;给药剂量的选择,给药途径的选择,实验结果的处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新药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的内容。
2. 教学难点:新药的药效学评价要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课堂讲授。
教学主要内容:
1. 新药临床前药理学评价与临床评价的关系;
2. 新药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的前提;
3. 新药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的内容;
4. 新药的药效学评价要点;
5. 目前新药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尚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