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题(供参考)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其顶角为80°。
2.如图,△ABC中,AB=AC,BC=6cm,AD平分∠BAC,则BD=3cm。
3.如图,△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45°。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
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且AB=AD=DC,∠BAD=40°,求∠C的度数为100°。
6.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
证明:DE=DF。
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在△ABC中,∠A=40°,∠B=70°,则△ABC为钝角三角形。
2.已知△ABC中,∠B=50°,∠A=80°,AB=5cm,则AC=5cm。
3.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且BD=DC,则△ABC为等腰三角形。
4.如图,已知△ABC中,∠A=36°,AB=AC,BD为∠ABC的平分线,则图中共有2个等腰三角形。
5.如图,D是△XXX的BC边上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是E,F,且DE=DF。
证明:AB=AC。
6.如图,AB∥CD,直线l交AB于点E,交CD于点F,FG平分∠EFD交直线AB于点G。
证明:△EFG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如图,a∥b,等边△ABC的顶点B,C在直线b上,则∠1的度数为60°。
2.在△ABC中,∠A=60°,现有下面三个条件:①AB=AC;②∠B=∠C;③∠A=∠B。
能判定△ABC为等边三角形的有条件①、②、③。
3.如图,在等边△ABC中,BD⊥AC于D,若AB=4,则AD=2.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CBD=90°,BD=BC,连接AD交BC于点E,求∠BAD的度数为75°。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题(精品)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姓名:1.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①AE=BD②CN=CM③MN∥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0B.1C.2D.32.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 .二.解答题(共15小题)(第1题)(第2题)3.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DE=DF.4.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5.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1)∠E等于多少度?(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6.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第7题)(第8题)(第9题)7.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提示:过点D作DG∥AE,交BC于点G)8.如上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求证:BD=2CE.9.(2012•牡丹江)如图①,△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一点,PE⊥AB,PF⊥AC,CH⊥AB,垂足分别为E、F、H.易证PE+PF=CH.证明过程如下:证明:如图①,连接AP.∵PE⊥AB,PF⊥AC,CH⊥AB,∴S △ABP=AB•PE,S△ACP=AC•PF,S△ABC=AB•CH.又∵S△ABP+S△ACP=S△ABC ,∴AB•PE+AC•PF=AB•CH.∵AB=AC∴PE+PF=CH.(1)如图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PE、PF、CH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2)填空:若∠A=30°,△ABC的面积为49,点P在直线BC上,且P到直线AC的距离为PF,当PF=3时,则AB边上的高CH= _________ .点P到AB边的距离PE= _________ .F 10.已知:如图,AF 平分∠BAC ,BC ⊥AF 于点E ,点D 在AF 上,ED=EA ,点P 在CF 上,连接PB 交AF 于点M .若∠BAC=2∠MPC ,请你判断∠F 与∠M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1.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BC 、AC 边上,且AE=CD ,AD 与BE 相交于点F . (1)线段AD 与BE 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2)求∠BFD 的度数.12.如图,在△ABC 中,AB=BC ,∠ABC=90°,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BE=BF ,连接AE 、EF 和CF , 求证:AE=CF .13.已知:如图,在△OAB 中,∠AOB=90°,OA=OB ,在△EOF 中,∠EOF=90°,OE=OF ,连接AE 、BF .问线段AE 与BF 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14.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E 在AB 上,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且ED=EC ,如下图,试确定线段AE 与DB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 为AB 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 与DB 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_____DB (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 与DB 的大小关系是:AE _________ DB (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 作EF ∥BC ,交AC 于点F .(请你补充完整后面的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直线BC 上,且ED=EC .若△ABC 的边长为1,AE=2,求CD 的长_________(请你画出草图,并直接写出结果).15.如图甲所示,在△ABC 中,AB=AC ,在底边BC 上有任意一点P ,则P 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腰上的高),即PD+PE=CF ,若P 点在BC 的延长线上,那么请你猜想PD 、PE 和CF 之间存在怎样的等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题篇一: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题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这个等腰三形的腰长为_,则_的取值范围是() A .0_lt;__lt;52B ._≥52C _>52D 0_lt;__lt;10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a,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A a2B1a22C 1 a2 D2 a2图543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ABCD如图(4)那样折起,使顶点C落在F处.其中AB=4,若∠FED=30°,则折痕ED的长为( )A. 4 B 4C 8D 53 10.如图(5),在△ABC中,BC=8㎝,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 △ABC的周长为18㎝,则AC的长等于( )A 6㎝B 8㎝C 10㎝D 12㎝4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 B 有一个内角是45°直角三角形 C. 有一个内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 D. 有两个角分别是30°和120°的三角形 5、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有()个A.1B.2C. 3D.4 6、等腰三角形周长是29,其中一边是7,则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 A 15B15或7 C 7 D 11 7、在△ABC中,AB=AC,BD平分∠ABC,若∠BDC=75°,则∠A的度数为()A、30°B、40°C、45 °D、60°8、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角 B 等边三角形 C 线段 D不等边三角形9、正△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D和CE交于点I,则∠BICAADFDBB为() A.60 B.90 C.120 D.150° 10、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1、如图1,D、E、F分别是等边△ABC各边上的点,且AD=BE=CF,则△DEF?的形状是()A形C.直角 D.不等边三角形 12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图5B=30°, AD=2cm,则AB的长度是()A.2cm B.4cm C.8cm D.16cm 13如图2,E是等边△ABC中AC边上的点,∠1= 2,BE=CD,则对△ADE的形状判断准确的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 C.不等边三角形 D.不能确定形状图(1) 图(2)二、填空题1、△ABC中,AB=AC,∠A=∠C,则∠B=_______.2、已知AD是等边△ABC的高,BE是AC边的中线,AD与BE交于点F,则∠AFE=______.3、△ABC中,∠B=∠C=15°,AB=2cm,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CD?的长度是_______.4、如图(3),在ΔABC中AB=AC,∠A=36°,BD平分∠ABC,则∠1=________, 图中有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专项习题(含答案)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4cm 和9cm ,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 .17cm B .13cmC .22cmD .17cm 或22cm 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则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为()A .15°B .30°C .15°或75°D .30°或150°3.如图,在Rt △ABC中,∠C =90°,AB =10,BC =6.点F 是边BC 上一动点,过点F 作FD∥AB 交AC 于点D ,E 为线段DF 的中点,当BE 平分∠ABC 时,AD 的长度为.4.如图,在△ABC 中,∠ACB =90°,点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若CD =2,则线段EF 的长是.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专项习题(含答案)5.(有难度)在Rt△ABC中,∠C=90°,有一个锐角为60°,AB=6,若点P在直线AB上(不与点A,B重合),且∠PCB=30°,则AP的长为.6.如图所示,△ABC中,AB=BC,DF⊥BC于点D,交AC于F,DE⊥AB于点E.⑴若∠AFD=155°,求∠EDF的度数;⑵若点F是AC的中点,求证:∠CFD=1∠B.1.解:①4cm 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cm 、4cm 、9cm ,∵4+4=8<9,∴不能组成三角形;②4cm 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cm 、9cm 、9cm ,能够组成三角形,周长=4+9+9=22cm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周长22cm .故选:C .2.解:在等腰△ABC 中,AB =AC ,BD 为腰AC 上的高,∠ABD =60°,当BD 在△ABC 内部时,如图1,∵BD 为高,∴∠ADB =90°,∴∠BAD =90°-60°=30°,∵AB =AC ,∴∠ABC =∠ACB =12(180°-30°)=75°;当BD 在△ABC 外部时,如图2,∵BD 为高,∴∠ADB =90°,∴∠BAD =90°-60°=30°,∵AB =AC ,∴∠ABC =∠ACB ,而∠BAD =∠ABC +∠ACB ,∴∠ACB =12∠BAD =15°,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为75°或15°.故选:C .3.解:设AD =x ,∵∠C =90°,AB =10,BC =6,∴AC ==8,∴CD =8-x ,∵DF ∥AB ,∴AD :AC =BF :BC ,∴x :8=BF :6,∴BF =34x ,∵BF 平分∠ABC ,∴∠FBE =∠ABE ,∵FD ∥AB ,∴∠FEB =∠ABE,∴∠FBE =∠FEB,∴FE =BF,∵E 是FD 中点,∴DF =2EF ,答案解析4.解:∵Rt△ABC中,∠ACB=90°,D是AB的中点,即CD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AB=2CD=2×2=4,又∵E、F分别是BC、CA的中点,即EF是△ABC的中位线,∴EF=12AB=12×2=2,故答案为:2.5.解:当∠A=30°时,∵∠C=90°,∠A=30°,∴∠CBA=60°,BC=AB=×6=3,由勾股定理得,AC=3,①点P在线段AB上,∵∠PCB=30°,∠CBA=60°∴∠CPB=90°,∴∠CPA=90°,在Rt△ACP中,∠A=30°,∴PC=AC=×3=.∴在Rt△APC中,由勾股定理得AP=.②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PCB=30°,∴∠APC=90°+30°=120°,∵∠A=30°,∴∠CPA=30°.∵∠PCB=30°,∴∠PCB=∠CPA,∴BP=BC=3,∴AP=AB+BP=6+3=9.当∠ABC=30°时,∵∠C=90°,∠ABC=30°,∴∠A=60°,AC=AB=×6=3,由勾股定理得,BC=3,①点P在线段AB上,∵∠PCB=30°,∴∠ACP=60°,∴△ACP是等边三角形,∴AP=AC=3.②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PCB=30°,∠ABC=30°,∴CP∥AP这与CP与AP交于点P矛盾,舍去.综上所得,AP的长为,9或3.故答案为:,9或3.6.解:⑴∵∠AFD=155°,∴∠DFC=25°,∵DF⊥BC,DE⊥AB,∴∠FDC=∠AED=90°,在Rt△FDC中,∴∠C=90°-25°=65°,∵AB=BC,∴∠C=∠A=65°,∴∠EDF=360°-65°-155°-90°=50°.⑵连接BF,∵AB=BC,且点F是AC的中点,∴BF⊥AC,∠ABF=∠CBF=12∠ABC,∴∠CFD+∠BFD=90°,∠CBF+∠BFD=90°,∴∠CFD=∠CBF,∴∠CFD=12∠ABC.。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试题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试题1.已知:如下图,P,Q是△ABC边上BC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答案】120°【解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PAQ=∠APQ=∠AQP=6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得∠BAP=∠CAQ=30°,从而求解.【考点】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的关键是判定出△APQ为等边三角形,△ABP为等腰三角形,△AQC为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2.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与一腰的距离为6,则腰上的高为______.【答案】12【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由图可知:O是△ABC底边的中点,OD⊥AC,BE是腰AC上的高,∴BE∥OD,又OD=6,可得BE=2OD=12.【考点】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点评:正确画出图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下图,D、E是线段BC垂直平分线上两点,连DB、DC、EB、EC,则∠DBC与∠DCB的关系是________,∠DBE与∠DCE的关系是________.【答案】相等,相等【解析】根据DE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BD=CD,BE=CE,根据等边对等角即可判断。
∵DE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BD=CD,BE=CE,∴∠DBC=∠DCB=,∠DBE=∠DCE.【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外角比顶角的外角大30°,则这个三角形各内角度数是____.【答案】80°,50°,50°【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出关系式,求出各角的度数即可.如图所示:AB=AC,∠1=∠2+30°.∵AB=AC,∴∠B=∠ACB,∵∠1、∠2分别是△ABC的外角,∴∠1=∠B+∠BAC,∠2=∠B+∠ACB,∵∠1=∠2+30°,∴∠1-∠2=∠B+∠BAC-∠B-∠ACB=∠BAC-∠ACB=30°…①,∵∠B=∠ACB,∴∠B+∠ACB+∠A=180°,∴2∠ACB+∠BAC=180°,∴∠BAC=180°-2∠ACB,代入①得,180°-2∠ACB-∠ACB=30°,解得,∠ACB=50°,∴∠B=50°,∠BAC=180°-∠B-∠ACB=180°-50°-50°=80°,∴这个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80°、50°、50°.故填80°、50°、50°.【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沟通内角与外角的关系.5.△ABC是等腰三角形,D为BC上一点,DE∥AB且交AC于E,请判断△EDC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答案】等腰三角形【解析】由∠B=∠C,DE∥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C=∠B,继而可得∠EDC=∠C,即可证得△EDC是等腰三角形.∵DE∥AB,∴∠EDC=∠B,∵∠B=∠C,∴∠EDC=∠C,∴△EDC是等腰三角形.【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边对等角与等角对等边定理的应用.6.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6,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9B.12C.15D.12或15【答案】C【解析】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即是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长求周长;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3和6,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1)若3为腰长,6为底边长,由于3+3=6,则三角形不存在;(2)若6为腰长,则符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5;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点评:题目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7.如下图,在△ABC中,AB=AC,∠A=50°,P是△ABC内一点,∠PCB=∠PCA,且∠PBC=∠PBA,则∠BPC度数为()A.115°B.100°C.130°D.140°【答案】A【解析】由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求得∠ABC=∠ACB=65°,再根据∠PBC=∠PCA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AB=AC,∠A=50°,∴∠ABC=∠ACB=65°.∵∠PBC=∠PCA,∴∠BPC=180°-(∠PBC+∠PCB)=180°-(∠PCA+∠PCB)=180°-∠ACB=115°.故选A.【考点】此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点评:对相等的角进行等量代换转化为一个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等边三角形两条角平分线所夹锐角的度数是()A.120°B.150°C.60°D.90°【答案】C【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1=∠2=∠ABC=30°,所以∠3=∠1+∠2=60°.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BE分别是∠BAC,∠ABC的角的平分线,交于点F,∴∠1=∠2=∠ABC=30°(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1+∠2=6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边三角形的三角均为6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9.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15cm和7cm,则它的周长为()A.37cm B.29cm C.37cm或29cm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即是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长求周长;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5和7,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1)若7为腰长,15为底边长,由于,则三角形不存在;(2)若15为腰长,则符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点评:题目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10.△ABC中,∠ACB=9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且∠BAD∶∠CAB=1∶3,则∠B等于_______度.【答案】22.5【解析】由∠BAD:∠BAC=1:3,即可设∠BAD=x°,则∠BAC=3x°,又由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得∠B=∠BAD=x°,又由在Rt△ABC中,∠C=90°,根据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即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BAD:∠BAC=1:3,设∠BAD=x°,则∠BAC=3x°,∵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DAB=∠B=x°,∵∠C=90°,∴∠BAC+∠B=90°,∴3x+x=90,解得:x=22.5,∴∠B=22.5°.【考点】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试题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试题1.如图,在△ABC中,已知∠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BD+CE=9,则线段DE的长为().A.9B.8C.7D.6【答案】A【解析】根据△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可得∠DBF=∠FBC,∠ECF=∠FCB,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DFB=∠FBC,∠EFC=∠FCB,则有∠DBF=∠DFB,∠EFC=∠ECF,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D=FD,EC=EF,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出线段DE的长.∵BF为∠ABC的平分线,CF为∠ACB的平分线,∴∠DBF=∠FBC,∠ECF=∠FCB,∵DE∥BC,∴∠DFB=∠FBC,∠EFC=∠FCB,∴∠DBF=∠DFB,∠EFC=∠ECF,∴BD=FD,EC=EF,则DE=DF+FE=BD+CE=9,故选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点评:解答此类题关键是在复杂图形之中辨认出应用性质的基本图形,从而利用性质和已知条件计算.2.如图,△ABC的两边AB和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若∠BAC+∠DAE=150°,则∠BAC的度数是().A.105°B.110°C.115°D.120°【答案】B【解析】根据垂直平分线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段的距离相等,可得DA=DB,EA=EC,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B=∠DAB,∠C=∠EAC,则有∠B+∠C+2∠DAE=150°,即180°-∠BAC+2∠DAE=150°,再与∠BAC+∠DAE=150°联立解方程组即可.∵△ABC的两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DA=DB,EA=EC,∴∠B=∠DAB,∠C=∠EAC.∵∠BAC+∠DAE=150°,①∴∠B+∠C+2∠DAE=150°.∵∠B+∠C+∠BAC=180°,∴180°-∠BAC+2∠DAE=150°,即∠BAC-2∠DAE=30°.②由①②组成的方程组:解得∠BAC=110°,故选B.【考点】此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3.如图,,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答案】20°【解析】先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得到AD=BD,即可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到∠ABD=∠A,从而求得结果。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练习卷一、填空题(30分)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 ,另一边长为6cm ,则它的周长为 。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 ,另一边长为9cm ,则它的周长为 。
3、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则腰长为4、在等腰三角形中,设底角为0x ,顶角为0y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得y=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x= 。
5、有一个角等于50°,另一个角等于_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6、如图,∠A=15°,AB=BC=CD=DE=EF ,则∠GEF=7、有一个内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为 .140°呢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其顶角为9、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均为整数且它的周长为10cm ,那么它的三边长为 10、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C 落在点A 处,点D 落在点G 处,若∠CFE=60 ,且DE=1,则边BC 的长为 . 二、选择题(30分)11、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是…………………… ( )。
A 、有一腰和一角对应相等 B 、有两边对应相等C 、有顶角和一个底角对应相等D 、有两角对应相等 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A 、顶角B 、底角C 、顶角的一半D 、底角的一半13、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 与∠B 度数之比为5∶2,则∠A 的度数是( )A 、100°B 、75°C 、150°D 、75°或100°14、在△ABC 中,AB=AC ,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AD 是中线,那么AD ⊥BC ,∠BAD=∠DAC B 、如果BD 是高,那么BD 是角平分线 C 、如果AD 是高,那么∠BAD=∠DAC 、BD=DCD 、如果AD 是角平分线,那么AD 也是BC 边的垂直平分线15、如图,P 、Q 是△ABC 边BC 上的两点,且QC =AP =AQ =BP =PQ ,则∠BAC =…( )A 、1250B 、1300C 、900D 、120016、如图,△ABC 中,AB =AC ,BD 、CE 为中线,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个。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一.选择题(共2小题)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①AE=BD ②CN=CM③MN∥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0B.1C.2D.31题2题3题4题二.填空题(共1小题)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 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三.解答题(共15小题)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DE=DF.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1)∠E等于多少度?(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求证:BD=2CE.11.(2012•牡丹江)如图①,△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一点,PE⊥AB,PF⊥AC,CH⊥AB,垂足分别为E、F、H.易证PE+PF=CH.证明过程如下:如图①,连接AP.∵PE⊥AB,PF⊥AC,CH⊥AB,∴S△ABP=AB•PE,S△ACP=AC•PF,S△ABC=AB•CH.又∵S△ABP+S△ACP=S△ABC,∴AB•PE+AC•PF=AB•CH.∵AB=AC,∴PE+PF=CH.(1)如图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PE、PF、CH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2)填空:若∠A=30°,△ABC的面积为49,点P在直线BC上,且P到直线AC的距离为PF,当PF=3时,则AB边上的高CH=_________.点P到AB边的距离PE=_________.12.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_________DB(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_________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 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13.已知:如图,AF平分∠BAC,BC⊥AF于点E,点D在AF上,ED=EA,点P在CF上,连接PB交AF于点M.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4.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AD与BE相交于点F.(1)线段AD与BE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2)求∠BFD的度数.15.如图,在△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接AE、EF 和CF,求证:AE=CF.16.已知:如图,在△OAB中,∠AOB=90°,OA=OB,在△EOF中,∠EOF=90°,OE=OF,连接AE、BF.问线段AE与BF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17.(2006•郴州)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D在底边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18.如图甲所示,在△ABC中,AB=AC,在底边BC上有任意一点P,则P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腰上的高),即PD+PE=CF,若P点在BC的延长线上,那么请你猜想PD、PE和CF之间存在怎样的等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小题)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已知条件进行思考,结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D到AB的距离等于D到AC的距离即CD 的长,问题可解.解答:解:∵∠C=90°,AD平分∠BAC交BC于D∴D到AB的距离即为CD长CD=5﹣3=2故选C.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①AE=BD②CN=CM③MN∥AB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0B.1C.2D.3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SAS易证得△ACE≌△DCB,即可得①正确;由△ACE≌△DCB,可得∠EAC=∠NDC,又由∠ACD=∠MCN=60°,利用ASA,可证得△ACM≌△DCN,即可得②正确;又可证得△CMN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证得③正确.解答:解:∵△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ACD=∠BCE=60°,AC=DC,EC=BC,∴∠ACD+∠DCE=∠DCE+∠ECB,即∠ACE=∠DCB,∴△ACE≌△DCB(SAS),∴AE=BD,故①正确;∴∠EAC=∠NDC,∵∠ACD=∠BCE=60°,∴∠DCE=60°,∴∠ACD=∠MCN=60°,∵AC=DC,∴△ACM≌△DCN(ASA),∴CM=CN,故②正确;又∠MCN=180°﹣∠MCA﹣∠NCB=180°﹣60°﹣60°=60°,∴△CMN是等边三角形,∴∠NMC=∠ACD=60°,∴MN∥AB,故③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1小题)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 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1:3.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求得:∠DFE=∠FED=∠EDF=60°,即可证得△DEF是正三角形,又由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得到边的关系,即可求得DF:AB=1:,又由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得结果.解答:解:∵△ABC是正三角形,∴∠B=∠C=∠A=60°,∵DE⊥AC,EF⊥AB,FD⊥BC,∴∠AFE=∠CED=∠BDF=90°,∴∠BFD=∠CDE=∠AEF=30°,∴∠DFE=∠FED=∠EDF=60°,,∴△DEF是正三角形,∴BD:DF=1:①,BD:AB=1:3②,△DEF∽△ABC,①÷②,=,∴DF:AB=1:,∴△DEF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1:3.故答案为:1:3.三.解答题(共15小题)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DE=D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过D作DM⊥AB,于M,DN⊥AC于N,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N=DM,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定义求出∠AED=∠CF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推出△EMD≌△FND即可.解答:证明:过D作DM⊥AB,于M,DN⊥AC于N,即∠EMD=∠FND=90°,∵AD平分∠BAC,DM⊥AB,DN⊥AC,∴DM=DN(角平分线性质),∠DME=∠DNF=90°,在△EMD和△FND中,∴△EMD≌△FND,∴DE=DF.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和DE∥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等量代换,求证出DB=DO,OE=EC.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DBO=∠OBC,∠ECO=∠OCB,∵DE∥BC,∴∠DOB=∠OBC=∠DBO,∠EOC=∠OCB=∠ECO,∴DB=DO,OE=EC,∵DE=DO+OE,∴DE=BD+EC.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用(HL)证明△EBD≌△FCD,从而得出∠EBD=∠FCD,即可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解答:△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连接AD,∵DE⊥AB,DF⊥AC,∴∠BED=∠CFD=90°,且DE=DF,∵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BD=DC,∴Rt△EBD≌Rt△FCD(HL),∴∠EBD=∠FCD,∴△ABC是等腰三角形.(1)∠E等于多少度?(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1)由题意可推出∠ACB=60°,∠E=∠CDE,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ACB=∠E+∠CDE,即可推出∠E的度数;(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不但为AC边上的高,也是∠ABC的角平分线,即得:∠DBC=30°,然后再结合(1)中求得的结论,即可推出△DBE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CD=CE,∴∠E=∠CDE,∵∠ACB=∠E+∠CDE,∴,(2)∵△ABC是等边三角形,BD⊥AC,∴∠ABC=60°,∴,∵∠E=30°,∴∠DBC=∠E,∴△DBE是等腰三角形.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由△ABC中,∠ACB=90°,∠A=30°可以推出AB=2BC,同理可得BC=2BD,则结论即可证明.解答:解:∵∠ACB=90°,∠A=30°,∴AB=2BC,∠B=60°.又∵CD⊥AB,∴∠DCB=30°,∴BC=2BD.∴AB=2BC=4BD.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过D点作DG∥AE交BC于G点,由平行线的性质得∠1=∠2,∠4=∠3,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2,则∠B=∠1,于是有DB=D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易得△DFG≌△EFC,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过D点作DG∥AE交BC于G点,如图,在△DFG和△EFC中,∴△DFG≌△EFC,∴DF=EF.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求证:BD=2C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延长CE,BA交于一点F,由已知条件可证得△BFE全≌△BEC,所以FE=EC,即CF=2CE,再通过证明△ADB≌△FAC可得FC=BD,所以BD=2CE.解答:证明:如图,分别延长CE,BA交于一点F.∵BE⊥EC,∴∠FEB=∠CEB=90°,∵BE平分∠ABC,∴∠FBE=∠CBE,又∵BE=BE,∴△BFE≌△BCE (ASA).∴FE=CE.∴CF=2CE.∵AB=AC,∠BAC=90°,∠ABD+∠ADB=90°,∠ADB=∠EDC,∴∠ABD+∠EDC=90°.又∵∠DEC=90°,∠EDC+∠ECD=90°,∴∠FCA=∠DBC=∠ABD.∴△ADB≌△AFC.∴FC=DB,∴BD=2EC.11.(2012•牡丹江)如图①,△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一点,PE⊥AB,PF⊥AC,CH⊥AB,垂足分别为E、F、H.易证PE+PF=CH.证明过程如下:如图①,连接AP.∵PE⊥AB,PF⊥AC,CH⊥AB,∴S△ABP=AB•PE,S△ACP=AC•PF,S△ABC=AB•CH.(1)如图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其它条件不变,PE、PF、CH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2)填空:若∠A=30°,△ABC的面积为49,点P在直线BC上,且P到直线AC的距离为PF,当PF=3时,则AB边上的高CH=7.点P到AB边的距离PE=4或1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分析:(1)连接AP.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表示出S△ABP,S△ACP,S△ABC,再由S△ABP=S△ACP+S△ABC即可得出PE=PF+PH;(2)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2CH,再由△ABC的面积为49,求出CH=7,由于CH>PF,则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P为底边BC上一点,运用结论PE+PF=CH;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运用结论PE=PF+CH.解答:解:(1)如图②,PE=PF+CH.证明如下:∵PE⊥AB,PF⊥AC,CH⊥AB,∴S△ABP=AB•PE,S△ACP=AC•PF,S△ABC=AB•CH,∵S△ABP=S△ACP+S△ABC,∴AB•PE=AC•PF+AB•CH,又∵AB=AC,∴PE=PF+CH;(2)∵在△ACH中,∠A=30°,∴AC=2CH.∵S△ABC=AB•CH,AB=AC,∴×2CH•CH=49,∴CH=7.分两种情况:①P为底边BC上一点,如图①.∵PE+PF=CH,∴PE=CH﹣PF=7﹣3=4;②P为BC延长线上的点时,如图②.∵PE=PF+CH,∴PE=3+7=10.故答案为7;4或10.12.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DB(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CB=30°,求出∠DEB=30°,求出BD=BE 即可;(2)过E作EF∥BC交AC于F,求出等边三角形AEF,证△DEB和△ECF全等,求出BD=EF即可;(3)当D在CB的延长线上,E在AB的延长线式时,由(2)求出CD=3,当E在BA的延长线上,D在BC的延长线上时,求出CD=1.解答:解:(1)故答案为:=.(2)过E作EF∥BC交AC于F,∵等边三角形ABC,∴∠ABC=∠ACB=∠A=60°,AB=AC=BC,∴∠AEF=∠ABC=60°,∠AFE=∠ACB=60°,即∠AEF=∠AFE=∠A=60°,∴△AEF是等边三角形,∴AE=EF=AF,∵∠ABC=∠ACB=∠AFE=60°,∴∠DBE=∠EFC=120°,∠D+∠BED=∠FCE+∠ECD=60°,∵DE=EC,∴∠D=∠ECD,∴∠BED=∠ECF,在△DEB和△ECF中,∴△DEB≌△ECF,∴BD=EF=AE,即AE=BD,故答案为:=.(3)解:CD=1或3,理由是:分为两种情况:①如图1过A作AM⊥BC于M,过E作EN⊥BC于N,则AM∥EM,∵△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1,∵AM⊥BC,∴BM=CM=BC=,∵DE=CE,EN⊥BC,∴CD=2CN,∵AM∥EN,∴△AMB∽△ENB,∴=,∴=,∴BN=,∴CN=1+=,∴CD=2CN=3;②如图2,作AM⊥BC于M,过E作EN⊥BC于N,则AM∥EM,∵△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1,∵AM⊥BC,∴BM=CM=BC=,∵DE=CE,EN⊥BC,∴CD=2CN,∵AM∥EN,∴=,∴=,∴MN=1,∴CN=1﹣=,∴CD=2CN=113.已知:如图,AF平分∠BAC,BC⊥AF于点E,点D在AF上,ED=EA,点P在CF上,连接PB交AF于点M.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求出AB=AC=CD,推出∠CDA=∠CAD=∠CPM,求出∠MPF=∠CDM,∠PMF=∠BMA=∠CMD,在△DCM和△PMF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F=∠MCD,理由是:∵AF平分∠BAC,BC⊥AF,∴∠CAE=∠BAE,∠AEC=∠AEB=90°,在△ACE和△ABE中∵,∴△ACE≌△ABE(ASA)∴AB=AC,∵∠CAE=∠CDE∴AM是BC的垂直平分线,∴CM=BM,CE=BE,∴∠CMA=∠BMA,∵AE=ED,CE⊥AD,∴AC=CD,∴∠CAD=∠CDA,∵∠BAC=2∠MPC,又∵∠BAC=2∠CAD,∴∠MPC=∠CAD,∴∠MPC=∠CDA,∴∠MPF=∠CDM,∴∠MPF=∠CDM(等角的补角相等),∵∠DCM+∠CMD+∠CDM=180°,∠F+∠MPF+∠PMF=180°,又∵∠PMF=∠BMA=∠CMD,∴∠MCD=∠F.14.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AD与BE相交于点F.(1)线段AD与BE有什么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2)求∠BFD的度数.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AC=∠C=60°,AB=CA,结合AE=CD,可证明△ABE≌△CAD,从而证得结论;(2)根据∠BFD=∠ABE+∠BAD,∠ABE=∠CAD,可知∠BFD=∠CAD+∠BAD=∠BAC=60°.解答:(1)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AC=∠C=60°,AB=CA.在△ABE和△CAD中,∴△ABE≌△CAD∴AD=BE.(2)解:∵∠BFD=∠ABE+∠BAD,又∵△ABE≌△CAD,∴∠ABE=∠CAD.∴∠BFD=∠CAD+∠BAD=∠BAC=60°.15.如图,在△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连接AE、EF和CF,求证:AE=C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已知利用SAS即可判定△ABE≌△C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AE=CF.解答:证明:∵∠ABC=90°,∴∠ABE=∠CBF=90°,又∵AB=BC,BE=BF,∴△ABE≌△CBF(SAS).∴AE=CF.16.已知:如图,在△OAB中,∠AOB=90°,OA=OB,在△EOF中,∠EOF=90°,OE=OF,连接AE、BF.问线段AE与BF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可以把要证明相等的线段AE,CF放到△AEO,△BFO中考虑全等的条件,由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得AO=BO,OE=OF,再找夹角相等,这两个夹角都是直角减去∠BOE的结果,当然相等了,由此可以证明△AEO≌△BFO;延长BF交AE于D,交OA于C,可证明∠BDA=∠AOB=90°,则AE⊥BF.解答:解:AE与BF相等且垂直,理由:在△AEO与△BFO中,∵Rt△OAB与Rt△OEF等腰直角三角形,∴AO=OB,OE=OF,∠AOE=90°﹣∠BOE=∠BOF,∴△AEO≌△BFO,∴AE=BF.延长BF交AE于D,交OA于C,则∠ACD=∠BCO,由(1)知∠OAE=∠OBF,∴∠BDA=∠AOB=90°,∴AE⊥BF.17.(2006•郴州)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D在底边的延长线上,(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连接AD,根据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ACD的面积,进行分析证明;(2)类似(1)的思路,仍然用计算面积的方法来确定线段之间的关系.即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ACD的面积.解答:解:(1)DE+DF=CG.证明:连接AD,则S△ABC=S△ABD+S△ACD,即AB•CG=AB•DE+AC•DF,∵AB=AC,∴CG=DE+DF.(2)当点D在BC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不成立,但有DE﹣DF=CG.理由:连接AD,则S△ABD=S△ABC+S△ACD,即AB•DE=AB•CG+AC•DF∵AB=AC,∴DE=CG+DF,即DE﹣DF=CG.同理当D点在CB的延长线上时,则有DE﹣DF=CG,说明方法同上.18.如图甲所示,在△ABC中,AB=AC,在底边BC上有任意一点P,则P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腰上的高),即PD+PE=CF,若P点在BC的延长线上,那么请你猜想PD、PE和CF之间存在怎样的等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分析:猜想:PD、PE、CF之间的关系为PD=PE+CF.根据∵S△PAB=AB•PD,S△PAC=AC•PE,S△CAB=AB•CF,S△PAC=AC•PE,AB•PD=AB•CF+AC•PE,即可求证.解答:解:我的猜想是:PD、PE、CF之间的关系为PD=PE+CF.理由如下:连接AP,则S△PAC+S△CAB=S△PAB,∵S△PAB=AB•PD,S△PAC=AC•PE,S△CAB=AB•CF,又∵AB=AC,∴S△PAC=AB•PE,∴AB•PD=AB•CF+AB•PE,即AB(PE+CF)=AB•PD,∴PD=PE+CF.。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一、计算题:1. 如图,△ABC 中,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2.如图,CA=CB,DF=DB,AE=AD 求∠A 的度数3、AB 于⊥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EDF=70°,求∠AFD 的度数CFDA4. 如图,△ABC 中,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EDC 的度数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AC,BD=21,DE+BC=1,求∠ABC 的度数BBDC7.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若AC=AB+BD 求∠B :∠C 的值二、证明题:8. 如图,△DEF 中,∠EDF=2∠E ,FA ⊥DE 于点A ,问:DF 、AD 、AE 间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9. 如图,△ABC 中,∠B=60°,角平分线AD 、CE 交于点O求证:AE+CD=ACABCDAD FEABCDE12. 如图,△ABC 中,AB=AC,D 为△ABC 外一点,且∠ABD=∠ACD =60° 求证:CD=AB-BD13.已知:如图,AB=AC=BE ,CD 为△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求证:CD=21CE14. 如图,△ABC 中,∠1=∠2,∠EDC=∠BAC 求证:BD=EDECA BDE1 2 ABCD15. 如图,△ABC 中,AB=AC,BE=CF,EF 交BC 于点G 求证:EG=FG16. 如图,△ABC 中,∠ABC=2∠C ,AD 是BC 边上的高,B 到点E ,使BE=BD求证:AF=FC17. 如图,△ABC 中,AB=AC,AD 和BE 两条高,交于点H ,且AE=BE 求证:AH=2BDABDFECBD18. 如图,△ABC 中,AB=AC, ∠BAC=90°,BD=AB, ∠ABD=30° 求证:AD=DC19. 如图,等边△ABC 中,分别延长BA 至点E ,延长BC 至点D ,使AE=BD 求证:EC=ED20. 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BCD=180°,AD 、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DC 、A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E 、∠F 的平分线交于点H 求证:EH ⊥FHBCDHABDCEF一、计算题:1. 如图,△ABC中,AB=AC,BC=BD,AD=DE=EB求∠A的度数设∠ABD为x,则∠A为2x由8x=180°得∠A=2x=45°2.如图,CA=CB,DF=DB,AE=AD求∠A的度数设∠A为x,由5x=180°得∠A=36°3. 如图,△ABC中,AB=AC,D在BC上,DE⊥AB于E,DF⊥BC交AC于点F,若∠EDF=70°,求∠AFD的度数∠AFD=160°FDAB4. 如图,△ABC中,AB=AC,BC=BD=ED=EA求∠A的度数设∠A为x∠A=71805. 如图,△ABC中,AB=AC,D在BC上, ∠BAD=30°,在AC上取点E,使AE=AD, 求∠EDC的度数设∠ADE为x∠EDC=∠AED-∠C=15°B2x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AC,BD=21,DE+BC=1,求∠ABC 的度数 延长DE 到点F,使EF=BC 可证得:△ABC ≌△BFE 所以∠1=∠F 由∠2+∠F=90°, 得∠1+∠F=90°在Rt △DBF 中, BD=21,DF=1所以∠F =∠1=30°7.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若AC=AB+BD 求∠B :∠C 的值在AC 上取一点E,使AE=AB 可证△ABD ≌△ADE 所以∠B=∠AEDFAE由AC=AB+BD,得DE=EC,所以∠AED=2∠C 故∠B :∠C=2:1 二、证明题:8. 如图,△ABC 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求证:DE=BD+AE 证明△PBD 和△PEA 是等腰三角形9. 如图,△DEF 中,∠EDF=2∠E ,FA ⊥DE 于点A ,问:DF 、AD 、AE 间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 DF+AD=AE在AE 上取点B,使AB=AD10. 如图,△ABC 中,∠B=60°,角平分线AD 、CE 交于点O 求证:AE+CD=AC 在AC 上取点F,使AF=AE 易证明△AOE ≌△AOF, 得∠AOE=∠AOF由∠B=60°,角平分线AD 、CE,CBAD EPAD FEBOABCDEF得∠AOC=120°所以∠AOE=∠AOF=∠COF=∠COD=60°故△COD ≌△COF,得CF=CD所以AE+CD=AC11. 如图,△ABC 中,AB=AC, ∠A=100°,BD 平分∠ABC,求证:BC=BD+AD延长BD 到点E,使BE=BC,连结CE在BC 上取点F,使BF=BA易证△ABD ≌△FBD,得AD=DF再证△CDE ≌△CDF,得DE=DF故BE=BC=BD+AD也可:在BC 上取点E,使BF=BD,连结DF在BF 上取点E,使BF=BA,连结DE先证DE=DC,再由△ABD ≌△EBD,得AD=DE,最后证明DE=DF 即可 12. 如图,△ABC 中,AB=AC,D 为△ABC 外一点,且∠ABD=∠ACD =60° 求证:CD=AB-BD在AB 上取点E ,使BE=BD ,在AC 上取点F ,使CF=CD得△BDE 与△CDF 均为等边三角形,只需证△ADF ≌△AED AC FA C E F A BCDE F13.已知:如图,AB=AC=BE ,CD 为△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求证:CD=21CE 延长CD 到点E,使DE=CD.连结AE 证明△ACE ≌△BCE14. 如图,△ABC 中,∠1=∠2,∠EDC=∠BAC求证:BD=ED在CE 上取点F,使AB=AF易证△ABD ≌△ADF,得BD=DF,∠B=∠AFD 由∠B+∠BAC+∠C=∠DEC+∠EDC+∠C=180°所以∠B=∠DEC所以∠DEC=∠AFD所以DE=DF,故BD=ED15. 如图,△ABC 中,AB=AC,BE=CF,EF 交BC 于点G求证:EG=FGE C A B D E 1 2 F16. 如图,△ABC 中,∠ABC=2∠C ,AD 是BC 边上的高,B 到点E ,使BE=BD 求证:AF=FC17. 如图,△ABC 中,AB=AC,AD 和BE 两条高,交于点H ,且AE=BE 求证:AH=2BD 由△AHE ≌△BCE,得BC=AH18. 如图,△ABC 中,AB=AC, ∠BAC=90°,BD=AB,∠ABD=30°求证:AD=DC作AF ⊥BD 于F,DE ⊥AC 于E可证得∠DAF=DAE=15°,所以△ADE ≌△ADF得AF=AE,由AB=2AF=2AE=AC,所以AE=EC,因此DE 是AC 的中垂线,所以AD=DCA B DFE C B D19. 如图,等边△ABC 中,分别延长BA 至点E ,延长BC 至点D ,使AE=BD 求证:EC=ED延长BD 到点F,使DF=BC,可得等边△BEF,只需证明△BCE ≌△FDE 即可20. 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BCD=180°,AD 、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DC 、A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E 、∠F 的平分线交于点H求证:EH ⊥FH延长EH 交AF 于点G由∠BAD+∠BCD=180°,∠DCF+∠BCD=180°得∠BAD=∠DCF,由外角定理,得∠1=∠2,故△FGM 是等腰三角形 由三线合一,得EH ⊥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厨房中的物理知识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题一.选择题(共7小题)1.已知如图等腰△ABC,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 是线段AD上一点,OP=OC,下面的结论:①∠APO+∠DCO=30°;②△OPC是等边三角形;③AC=AO+AP;④S△ABC=S四边形AOCP.其中正确的有()个.2.如图,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AB∥CD,AD⊥AB,点P是腰AD上的一个动点,要使PC+PB 最小,则点P应该满足()3.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F是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将D放在BC的中点上,转动△DEF,设DE,DF分别交AC,BA的延长线于E,G,则下列结论:①AG=CE ②DG=DE③BG﹣AC=CE ④S△BDG﹣S△CDE=S△ABC.4.如图:△ABC中,∠ACB=90°,∠CAD=30°,AC=BC=AD,CE⊥CD,且CE=CD,连接BD,DE,BE,则下列结论:①∠ECA=165°,②BE=BC;③AD⊥BE;④=1.其中正确的是()5.如图,BC∥AM,∠A=90°,∠BCD=75°,点E在AB上,△CDE为等边三角形,BM交CD于F,下列结论:①∠ADE=45°,②AB=BC,③EF⊥CD,④若∠AMB=30°,则CF=DF.其中正确的有()6.如图,在△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的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连接EF交AP于G.给出四个结论:①AE=CF;②EF=AP;③△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④∠AEP=∠AGF.其中正确的结论有()7.如图,AM、BE是△ABC的角平分线,AM交BE于N,AL⊥BE于F交BC于L,若∠ABC=2∠C,下列结论:①B E=EC;②BF=AE+EF;③AC=BM+BL;④∠MAL=∠AB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二.解答题(共8小题)8.如图,在△ABC中,AB=AC,E在线段AC上,D在AB的延长线,连DE交BC于F,过点E作EG⊥BC于G.(1)若∠A=50°,∠D=30°,求∠GEF的度数;(2)若BD=CE,求证:FG=BF+CG.9.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点B(a,0),点C(0,b),点A在第一象限.若a,b满足(a﹣t)2+|b﹣t|=0(t>0).(1)证明:OB=OC;(2)如图1,连接AB,过A作AD⊥AB交y轴于D,在射线AD上截取AE=AB,连接CE,F是CE 的中点,连接AF,OA,当点A在第一象限内运动(AD不过点C)时,证明:∠OAF的大小不变;(3)如图2,B′与B关于y轴对称,M在线段BC上,N在CB′的延长线上,且BM=NB′,连接MN 交x轴于点T,过T作TQ⊥MN交y轴于点Q,求点Q的坐标.10.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4),点B、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S四边形=16.OBAC(1)∠COA的值为_________;(2)求∠CAB的度数;(3)如图2,点M、N分别是x轴正半轴及射线OA上一点,且OH⊥MN的延长线于H,满足∠HON=∠NMO,请探究两条线段MN、O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11.如图,已知A(a,b),AB⊥y轴于B,且满足+(b﹣2)2=0,(1)求A点坐标;(2)分别以AB,AO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C和△AOD,如图1试判定线段AC和DC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3)如图2过A作AE⊥x轴于E,F,G分别为线段OE,AE上的两个动点,满足∠FBG=45°,试探究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说明理由并求其值;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12.(2013•日照)问题背景:如图(a),点A、B在直线l的同侧,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与BC的距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B关于l的对称点B′,连接A B′与直线l交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1)实践运用:如图(b),已知,⊙O的直径CD为4,点A 在⊙O 上,∠ACD=30°,B 为弧AD 的中点,P为直径CD上一动点,则BP+AP的最小值为_________.(2)知识拓展:如图(c),在Rt△ABC中,AB=10,∠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动点,求BE+EF的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13.(2013•六盘水)(1)观察发现如图(1):若点A、B在直线m同侧,在直线m上找一点P,使AP+BP的值最小,做法如下:作点B关于直线m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m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P,线段AB′的长度即为AP+BP的最小值.如图(2):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2,点E是AB的中点,AD是高,在AD上找一点P,使BP+PE的值最小,做法如下: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恰好与点C重合,连接CE交AD于一点,则这点就是所求的点P,故BP+P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2)实践运用如图(3):已知⊙O的直径CD为2,的度数为60°,点B是的中点,在直径CD上作出点P,使BP+AP的值最小,则BP+AP的值最小,则BP+AP的最小值为_________.(3)拓展延伸如图(4):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分别在边AB、BC上作出点M,点N,使PM+PN+MN的值最小,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4.(2013•抚顺)在Rt△ABC中,∠ACB=90°,∠A=30°,点D是AB的中点,DE⊥BC,垂足为点E,连接CD.(1)如图1,DE与BC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2)如图2,若P是线段CB上一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连接DP,将线段DP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连接BF,请猜想DE、BF、BP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点P是线段CB延长线上一动点,按照(2)中的作法,请在图3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DE、BF、BP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15.(2013•东营)(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的形状.八年级数学提优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已知如图等腰△ABC,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 是线段AD上一点,OP=OC,下面的结论:①∠APO+∠DCO=30°;②△OPC是等边三角形;③AC=AO+AP;④S△ABC=S四边形AOCP.其中正确的有()个.BAD=∠BAC=×,AP CH+OA AP OA CH=CH CH2.如图,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AB∥CD,AD⊥AB,点P是腰AD上的一个动点,要使PC+PB 最小,则点P应该满足()3.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F是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将D放在BC的中点上,转动△DEF,设DE,DF分别交AC,BA的延长线于E,G,则下列结论:①AG=CE ②DG=DE③BG﹣AC=CE ④S△BDG﹣S△CDE=S△ABCC4.如图:△ABC中,∠ACB=90°,∠CAD=30°,AC=BC=AD,CE⊥CD,且CE=CD,连接BD,DE,BE,则下列结论:①∠ECA=165°,②BE=BC;③AD⊥BE;④=1.其中正确的是()CM=ACCN=CM=AC=BCADC=CDM=CN=CM=AC=BC5.如图,BC∥AM,∠A=90°,∠BCD=75°,点E在AB上,△CDE为等边三角形,BM交CD于F,下列结论:①∠ADE=45°,②AB=BC,③EF⊥CD,④若∠AMB=30°,则CF=DF.其中正确的有()是EF不垂直6.如图,在△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的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连接EF交AP于G.给出四个结论:①AE=CF;②EF=AP;③△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④∠AEP=∠AGF.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P=BCAP=BC=PCAP=BC7.如图,AM、BE是△ABC的角平分线,AM交BE于N,AL⊥BE于F交BC于L,若∠ABC=2∠C,下列结论:①BE=EC;②BF=AE+EF;③AC=BM+BL;④∠MAL=∠AB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BE=∠=,,MAL=二.解答题(共8小题)8.如图,在△ABC中,AB=AC,E在线段AC上,D在AB的延长线,连DE交BC于F,过点E作EG⊥BC于G.(1)若∠A=50°,∠D=30°,求∠GEF的度数;(2)若BD=CE,求证:FG=BF+CG.H,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9.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点B(a,0),点C(0,b),点A在第一象限.若a,b满足(a﹣t)2+|b﹣t|=0(t>0).(1)证明:OB=OC;(2)如图1,连接AB,过A作AD⊥AB交y轴于D,在射线AD上截取AE=AB,连接CE,F是CE 的中点,连接AF,OA,当点A在第一象限内运动(AD不过点C)时,证明:∠OAF的大小不变;(3)如图2,B′与B关于y轴对称,M在线段BC上,N在CB′的延长线上,且BM=NB′,连接MN 交x轴于点T,过T作TQ⊥MN交y轴于点Q,求点Q的坐标.°,10.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4),点B、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S四边形=16.OBAC(1)∠COA的值为45°;(2)求∠CAB的度数;(3)如图2,点M、N分别是x轴正半轴及射线OA上一点,且OH⊥MN的延长线于H,满足∠HON=∠NMO,请探究两条线段MN、O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COA=∠∠COB=×OC AN+OB,11.如图,已知A(a,b),AB⊥y轴于B,且满足+(b﹣2)2=0,(1)求A点坐标;(2)分别以AB,AO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C和△AOD,如图1试判定线段AC和DC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3)如图2过A作AE⊥x轴于E,F,G分别为线段OE,AE上的两个动点,满足∠FBG=45°,试探究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说明理由并求其值;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112.(2013•日照)问题背景:如图(a),点A、B在直线l的同侧,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与BC的距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B关于l的对称点B′,连接A B′与直线l交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1)实践运用:如图(b),已知,⊙O的直径CD为4,点A 在⊙O 上,∠ACD=30°,B 为弧AD 的中点,P为直径CD上一动点,则BP+AP的最小值为2.(2)知识拓展:如图(c),在Rt△ABC中,AB=10,∠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动点,求BE+EF的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E=AE=,2;×=5的最小值为.13.(2013•六盘水)(1)观察发现如图(1):若点A、B在直线m同侧,在直线m上找一点P,使AP+BP的值最小,做法如下:作点B关于直线m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m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P,线段AB′的长度即为AP+BP的最小值.如图(2):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2,点E是AB的中点,AD是高,在AD上找一点P,使BP+PE的值最小,做法如下: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恰好与点C重合,连接CE交AD于一点,则这点就是所求的点P,故BP+PE的最小值为.(2)实践运用如图(3):已知⊙O的直径CD为2,的度数为60°,点B是的中点,在直径CD上作出点P,使BP+AP的值最小,则BP+AP的值最小,则BP+AP的最小值为.(3)拓展延伸如图(4):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分别在边AB、BC上作出点M,点N,使PM+PN+MN的值最小,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CE=由于的中点得到∠OA=BCE=CE=BE=故答案为;的度数为是OA=,故答案为;14.(2013•抚顺)在Rt△ABC中,∠ACB=90°,∠A=30°,点D是AB的中点,DE⊥BC,垂足为点E,连接CD.(1)如图1,DE与BC的数量关系是DE=BC;(2)如图2,若P是线段CB上一动点(点P不与点B、C重合),连接DP,将线段DP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连接BF,请猜想DE、BF、BP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点P是线段CB延长线上一动点,按照(2)中的作法,请在图3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DE、BF、BP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DE=BF+BP=DEBCBCDE,BCDEBF+BP=BP=DE15.(2013•东营)(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的形状.,,BF=AF,。
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练习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练习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P是∠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PE⊥AB于点E,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垂足为Q.若BF=2,则PE的长为()A. 2B. 3C. 23D. 3(第1题图)2.已知等腰△ABC中,AD⊥BC于点D,且AD=12BC,则△ABC底角的度数为()A. 45°B. 75°C. 60°D. 45°或75°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2),B(32,32),动点C在x轴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为()A. 2B. 3C. 4D. 54.如图,等腰△ABC纸片(AB=AC)可按图中所示方法折成一个四边形,点A与点B重合,点C与点D重合,则在原等腰△ABC中,∠B=度.(第4题图)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与∠D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H,过H 作AD的平分线交AB于E,交CD于F.若BE=3,CF=2,则EF=__ __.(第5题图)6.如图,已知∠AOB=α,在射线OA,OB上分别取点OA=OB1,连结AB1,在B1A,B1B上分别取点A1,B2,使B1B2=B1A1,连结A1B2,…,按此规律下去,记∠A1B1B2=θ1,∠A2B2B3=θ2,…,∠A n B n B n+1=θn,则:(1)θ1=;(2) θn=.,(第6题图))7.在如图所示的钢架中,焊上等长的13根钢条来加固钢架.若AP1=P1P2=P2P3=…=P13P14=P14A,则∠A的度数是__ __.,(第7题图))8.如图,∠BOC=9°,点A在OB上,且OA=1,按下列要求画图:以点A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1,得第1条线段AA1;再以点A1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B于点A2,得第2条线段A1A2;再以点A2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3,得第3条线段A2A3;……这样画下去,直到得第n条线段,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了,则n=__ _.,(第8题图))9.如图,已知点A(3,0),B(0,4),C为x轴上一点.(1)画出等腰三角形ABC.(2)求出C点的坐标.,(第9题图))10.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BE⊥AC,垂足为E,M为AB边的中点,连结ME,MD,ED.(1)求证:△MED为等腰三角形.(2)求证:∠EMD=2∠DAC.11.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CAD=∠CB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1)求证:DE平分∠BDC.(2)若点M在DE上,且DC=DM,求证:ME=BD.(第11题图)答案与解析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P是∠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PE⊥AB于点E,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垂足为Q.若BF=2,则PE的长为(B)A. 2B. 3C. 23D. 3(第1题图)2.已知等腰△ABC中,AD⊥BC于点D,且AD=12BC,则△ABC底角的度数为(D)A. 45°B. 75°C. 60°D. 45°或75°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2),B(32,32),动点C在x轴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为(B)A. 2B. 3C. 4D. 54.如图,等腰△ABC纸片(AB=AC)可按图中所示方法折成一个四边形,点A与点B重合,点C与点D重合,则在原等腰△ABC中,∠B=72度.(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与∠D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H,过H 作AD的平分线交AB于E,交CD于F.若BE=3,CF=2,则EF=__5__.6.如图,已知∠AOB=α,在射线OA,OB上分别取点OA=OB1,连结AB1,在B1A,B1B上分别取点A1,B2,使B1B2=B1A1,连结A1B2,…,按此规律下去,记∠A1B1B2=θ1,∠A2B2B3=θ2,…,∠A n B n B n+1=θn,则:(1)θ1=180°+α2;(2) θn=()2n-1·180°+α2n.,(第6题图))7.在如图所示的钢架中,焊上等长的13根钢条来加固钢架.若AP1=P1P2=P2P3=…=P13P14=P14A,则∠A的度数是__12°__.,(第7题图))8.如图,∠BOC=9°,点A在OB上,且OA=1,按下列要求画图:以点A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1,得第1条线段AA1;再以点A1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B于点A2,得第2条线段A1A2;再以点A2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3,得第3条线段A2A3;……这样画下去,直到得第n 条线段,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了,则n =__9__.,(第8题图))9.如图,已知点A (3,0),B (0,4),C 为x 轴上一点. (1)画出等腰三角形ABC . (2)求出C 点的坐标.,(第9题图))解:(1)如解图.,(第9题图解))(2)①当A 是顶点时,C 1(-2,0),C 2(8,0), ②当B 是顶点时,C 3(-3,0) ③当C 是顶点时,C 4⎝ ⎛⎭⎪⎫-76,0.10.如图,在△ABC 中,AD ⊥BC ,垂足为D ,BE ⊥AC ,垂足为E ,M 为AB 边的中点,连结ME ,MD ,ED .(1)求证:△MED 为等腰三角形. (2)求证:∠EMD =2∠DAC .(第10题图)解:(1)证明:∵M为AB边的中点,AD⊥BC,BE⊥AC,∴ME=12AB,MD=12AB,∴ME=MD,∴△MED为等腰三角形.(2)∵ME=12AB=MA,∴∠MAE=∠MEA,∴∠BME=2∠MAE.同理,MD=12AB=MA,∴∠MAD=∠MDA,∴∠BMD=2∠MAD,∴∠EMD=∠BME-∠BMD=2∠MAE-2∠MAD=2∠DAC.11.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CAD=∠CB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1)求证:DE平分∠BDC.(2)若点M在DE上,且DC=DM,求证:ME=BD.(第11题图)解:(1)证明:∵△ABC为等腰Rt△,∴AC=BC,∠CAB=∠CBA=45°.∵∠CAD=∠CBD=15°,∴∠BAD=∠ABD=45°-15°=30°,∴BD=AD.又∵CA=CB,∴△BDC≌△ADC(SAS).∴∠DCA=∠DCB.又∵∠ACB=90°,∴∠DCA=∠DCB=45°.∵∠BDE=∠ABD+∠BAD=30°+30°=60°,∠EDC=∠DAC+∠DCA=15°+45°=60°,∴∠BDM=∠EDC.∴DE平分∠BDC.(第11题图解)(2)如解图,连结MC.∵DC=DM,且∠MDC=60°,∴△MDC是等边三角形,∴CM=CD.又∵∠EMC=180°-∠DMC=180°-60°=120°,∠ADC=180°-∠MDC=180°-60°=120°,∴∠EMC=∠ADC.又∵CE=CA,∴∠DAC=∠CEM=15°.∴△ADC≌△EMC(AAS).∴ME=AD=BD.。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含答案)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一底角为50°,则顶角的度数为()A、65B、70C、80D、4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180°-50°-50°=80°.故应选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ABC,∠ACB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 5个B. 6个C.7个D.8个【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和∠A=36°,求出∠ABC和∠ACB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D、∠CBD、∠ACE、∠BCE的度数,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出∠BOE、∠COD的度数,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判断.解:如下图所示,∵AB=AC,∠A=36°,∴∠ABC=∠ACB=72°,∵BD平分∠ABC,CE平分∠ACB,∴∠ABD=∠C BD=∠ACE=∠BCE=∠A=36°,∴△ABD、△BCD、△ACE、△BCE、△OBC是等腰三角形;∴∠BEC=∠A+∠ACE=72°,∠BOE=∠BCE+∠CBD=72°,∴∠BEC=∠BOE,同理可得:∠CDO=∠COD,∴△BOE、△COD是等腰三角形;又△ABC是等腰三角形,∴共有8个等腰三角形.故应选D.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3、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B.一条中线把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三角形C.有一个锐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D.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三角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解:A选项、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故A选项正确;B选项、三角形任何一条边上的中线都能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故B选项错误;C选项、有一个锐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个锐角也是45°,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故C选项正确;D选项、如果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根据等角对等边可证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故D选项正确.故应选B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4、下列能断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A.∠A=30°,∠B=60°B.∠A=50°,∠B=80°C. AB=AC=2,BC=4 D.AB=3,BC=7,周长为1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解:A选项、若∠A=30°,∠B=60°,则∠C=90°,不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B选项、若∠A=50°,∠B=80°,则∠C=50°,根据等角对等边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C选项、若AB=AC=2,BC=4,因为2+2=4,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D选项、若AB=3,BC=7,周长为13,则AC=3,因为3+3<7,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应选B.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5、已知下列各组数据,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A. 1,2,1 B.2,2,1 C. 1,3,1 D.2,2,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判断.解:A选项、因为1+1=2,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B选项、因为2+1>2,能构成三角形,所以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C选项、因为1+1<3,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D选项、因为2+2<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应选B.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6、小明将两个全等且有一个角为6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两条较长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4 B.3 C.2 D.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各角的度数,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判断. 解:∵∠B=∠E=60°,∴∠A=∠D=30°,∴△MAD是等腰三角形;∵∠EMG-∠A+∠D=60°,∴△EGM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BHM是等腰三角形.∴共有三个等腰三角形.故应选B考点: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填空题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cm和4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答案】10cm或11cm【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分情况进行计算.解:当三角形三边分别是3cm、3cm、4cm时,三角形的周长是3+3+4=10cm;当三角形三边分别是3cm、4cm、4cm时,三角形的周长是3+4+4=11cm.故答案是10cm或11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8、在方格纸上有一个△ABC,它的顶点位置如图所示,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答案】等腰【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可证AB=AC,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解:∵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是等腰.考点: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定义9、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分别为80°,50°,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三角形.【答案】等腰【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三角形的另一个内角,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判断.解:∵第三个角=180°-50°-80°=50°.∴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是等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0、用若干根火柴(不折断)紧接着摆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用了10根火柴,则至少还要用_________根火柴.【答案】1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用10根火柴组成的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当用10根火柴组成的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每个腰上至少用6根火柴棍,∴共需要12根火柴棍;当用10根火柴组成的边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则另一个腰上需要用10根火柴棍,底边至少用1根火柴,∴共需要11根火柴棍.∴至少还要用11根火柴.故答案是11.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2.三角形三边关系11、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BM,CM分别平分∠ABC,∠ACB,DE 经过点M,且DE∥BC,则图中有_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答案】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证∠ADE=∠AED,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DBM=∠MBC=∠DMB=∠EMC=∠ECM=∠BCM,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证明.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BC=∠ACB,∵DE∥BC,∴∠ADE=∠AED,∴△ADE是等腰三角形;∵BM平分∠ABC,∴∠DBM=∠CBM,∵BC∥DE,∴∠DMB=∠CBM,∴∠DBM=∠DMB,∴△DBM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得△EMC是等腰三角形;又∵∠ABC=∠ACB,∴∠MBC=∠MCB,∴△MBC是等腰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共有5个等腰三角形.故答案是5.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解答题12、已知:如图,OA平分∠BAC,∠1=∠2.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过点O作OE⊥AB于E,OF⊥AC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OE=OF,根据HL可证Rt△OBE≌Rt△OC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5=∠6,所以可证∠ABC=∠ACB,根据等角对等边可证结论成立.证明:如下图所示,过点O作OE⊥AB于E,OF⊥AC于F,∵AO平分∠BAC,∴OE=O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1=∠2,∴OB=OC.∴Rt△OBE≌Rt△OCF(HL).∴∠5=∠6.∴∠1+∠5=∠2+∠6.即∠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考点:1.角平分线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13、如图,△ABC中,∠A=36°,AB=AC,CD平分∠ACB,试说明△BCD是等腰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CB=7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求出∠ACD=∠A=36°,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以求出∠ADB=72°,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证结论成立.证明:∵∠A=36°,AB=AC,∴∠B=∠ACB=72°,∵CD平分∠ACB,∴∠ACD=∠A=36°,∴∠BDC=∠A+∠ACD,∴∠BDC=∠B=72°,∴△BCD是等腰三角形.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如图,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分别交AB、AC于D、E,已知△ADE的周长为20cm,且BC=12cm,求△ABC的周长【答案】32cm.【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DBF=∠F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证∠DFB=∠DBF,所以可证BD=DF,同理可证EC=EF,所以可证AD+AE+DF+EF=20cm,再根据BC的长度求出△ABC的周长.解:∵∠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DBF=∠FBC,又∵DE∥BC,∴∠DFB=∠FBC,∴∠DFB=∠DBF,∴BD=DF,同理EC=EF,∵△ADE的周长为20cm,∴AD+AE+DF+EF=20cm,∴AD+AE+BD+EC=AB+AC=20cm又∵BC=12cm,∴AB+AC+BC=32cm即△ABC的周长为32cm.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完整版)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GFEDCBA等腰三角形练习一、填空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6cm,则它的周长为。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9cm,则它的周长为.3、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
则腰长为4、在等腰三角形中,设底角为0x,顶角为0y,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得y= ;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则x= .5、有一个角等于50°,另一个角等于_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6、如图,∠A=15°,AB=BC=CD=DE=EF,则∠GEF=7、有一个内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为。
140°呢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其顶角为9、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均为整数且它的周长为10cm,那么它的三边长为10、如图,把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C落在点A处,点D落在点G处,若∠CFE=60,且DE=1,则边BC的长为.二、选择题11、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是……………………( )。
A、有一腰和一角对应相等B、有两边对应相等C、有顶角和一个底角对应相等D、有两角对应相等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A、顶角B、底角C、顶角的一半D、底角的一半1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与∠B度数之比为5∶2,则∠A的度数是( )A、100°B、75°C、150°D、75°或100°PCBA14、在△ABC 中,AB=AC ,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AD 是中线,那么AD ⊥BC ,∠BAD=∠DAC B 、如果BD 是高,那么BD 是角平分线 C 、如果AD 是高,那么∠BAD=∠DAC 、BD=DCD 、如果AD 是角平分线,那么AD 也是BC 边的垂直平分线15、如图,P 、Q 是△ABC 边BC 上的两点,且QC =AP =AQ =BP =PQ ,则∠BAC =…( )A 、1250B 、1300C 、900D 、120016、如图,△ABC 中,AB =AC ,BD 、CE 为中线,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个。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5套)附带详细答案
练习一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长为6㎝,那么腰长为()A.6㎝B.10㎝C.6㎝或10㎝D.14㎝2.已知△ABC,AB =AC,∠B=65°,∠C度数是( )A.50° B.65° C.70° D. 75°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A.过顶点的直线B.底边的垂线C.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二、填空题4.等腰三角形的两个_______相等(简写成“____________”).5.已知△ABC,AB =AC,∠A=80°,∠B度数是_________.6.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比是1: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7.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6,则底边长5,周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8.如图AB=AD,AD∥BC,求证:BD平分∠ABC.(写出每步证明的重要依据)[9.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在AC、AB边上,且BC=BD,AD=DE=EB,求∠A的度数.一、选择题1.B2.B3.C二、填空题4.底角,等边对等角~5.50°6.36°或90°7.16或17三、解答题8.如图AB=AD,AD∥BC,求证:BD平分∠ABC.证明:∵AB=AD(已知)∴∠ABD=∠ADB(等边对等角)∵AD∥BC(已知)∴∠ADB=∠CB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D=∠CBD(等量代换)|∴BD平分∠ABC.(角平分线定义)9.45练习2一、选择题1.△ABC是等边三角形,D、E、F为各@边中点,则图中共.有正三角形( )A.2个 B.3个C.4个 D.5个2.△ABC中,∠A:∠B:∠C=1:2:3,则BC:AB等于 ( )A. 2:1 B.1:2 C.1:3 D.2 :3二、填空题3.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6㎝,则它的边长为 ________.4.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交所成钝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5.在△ABC中,∠A=∠B=∠C,则△ABC是_____三角形.6.△ABC中,∠AC B=90°∠B=60°,BC=3㎝,则AB=_______.—三、解答题7.△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边BC上,DE∥AC,△BDE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说明理由.8.已知:如图,P,Q是△ABC边上BC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9.已知:△ABC中,∠ACB=90°,AD=BD,∠A=30°,求证:△BDC是等边三角形.一、选择题[AQ CPB1.D 2.B二、填空题 3.2㎝ 4.120° 5.等边 6.6㎝ 三、解答题7.△ABC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是 ∵△ABC 是等边三角形;∴∠A =∠B =∠C=60° ∵DE ∥AC ,∴∠BED =∠A=60°,∠BDE =∠C =60° ∴∠B =∠BED =∠BDE ∴△ABC 是等边三角形 8.∠BAC=120°9.证明:∵△ABC 中,∠ACB=90°,∠A=30°(已知)∴∠A +∠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B= 90°-∠A= 90°-30°=60°∵△ABC 中,∠ACB=90°,∠A=30°(已知) ∴BC=(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BDC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5套)附带详细答案
练习一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长为6㎝,那么腰长为()A.6㎝B.10㎝C.6㎝或10㎝D.14㎝2.已知△ABC,AB =AC,∠B=65°,∠C度数是( )A.50°B.65°C.70°D.75°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A.过顶点的直线B.底边的垂线C.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二、填空题4.等腰三角形的两个_______相等(简写成“____________”).5.已知△ABC,AB =AC,∠A=80°,∠B度数是_________.6.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比是1: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7.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6,则底边长5,周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8.如图AB=AD,AD∥BC,求证:BD平分∠ABC.(写出每步证明的重要依据)9.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在AC、AB边上,且BC=BD,AD=DE=EB,求∠A的度数一、选择题1.B2.B3.C二、填空题4.底角,等边对等角5.50°6.36°或90°7.16或17三、解答题8.如图AB=AD,AD∥BC,求证:BD平分∠ABC.证明:∵AB=AD(已知)∴∠ABD=∠ADB(等边对等角)∵AD∥BC(已知)∴∠ADB=∠CB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D=∠CBD(等量代换)∴BD平分∠ABC.(角平分线定义)9.45练习2一、选择题1.△ABC是等边三角形,D、E、F为各边中点,则图中共.有正三角形( )A.2个B.3个C.4个D.5个2.△ABC中,∠A:∠B:∠C=1:2:3,则BC:AB等于( ) A.2:1 B.1:2 C.1:3 D.2 :3二、填空题3.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6㎝,则它的边长为________.4.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交所成钝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5.在△ABC中,∠A=∠B=∠C,则△ABC是_____三角形.6.△ABC中,∠AC B=90°∠B=60°,BC=3㎝,则AB=_______.三、解答题7.△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边BC上,DE∥AC,△BDE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说明理由.8.已知:如图,P,Q是△ABC边上BC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9.已知:△ABC中,∠ACB=90°,AD=BD,∠A=30°,求证:△BDC是等边三角形.一、选择题1.D2.B二、填空题3.2㎝4.120°5.等边6.6㎝三、解答题7.△AB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是∵△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DE∥AC,∴∠BED=∠A=60°,∠BDE=∠C =60°AQ CPB∴∠B =∠BED =∠BDE ∴△ABC 是等边三角形 8.∠BAC=120°9.证明:∵△ABC 中,∠ACB=90°,∠A=30°(已知)∴∠A +∠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B= 90°-∠A= 90°-30°=60°∵△ABC 中,∠ACB=90°,∠A=30°(已知) ∴BC=BD AB =21(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BDC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练习(含答案)
EDC A B F1.等腰三角形练习题(第一课时)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A .顶角的平分线B .底边上的高C .底边上的中线D .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2.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 和9cm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7cm B .22cm C .17cm 或22cm D .18cm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40° B .50° C .60° D .30°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A .100°B .100°或40°C .40°D .80°5.如图,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 ,若∠A=18°,则∠GEF 的度数是( )A .80°B .90°C .100°D .108°EDCABHFG二、填空题6.等腰△ABC 的底角是60°,则顶角是________度. 7.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指___________.8.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n °,则两个底角的角平分线所夹的钝角是_________. 9.如图,△ABC 中AB=AC ,EB=BD=DC=CF ,∠A=40°,则∠EDF•的度数是_____. 10.△ABC 中,AB=AC .点D 在BC 边上(1)∵AD 平分∠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D 是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1.已知△ABC 中AB=AC ,AD ⊥BC 于D ,若△ABC 、△ABD 的周长分别是20cm 和16cm ,•求AD 的长.1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CB=CD ,求证:∠ABC=∠ADC.DCAB13.已知△ABC 中AB=AC ,点P 是底边的中点,PD ⊥AB ,PE ⊥AC ,垂足分别是D 、E ,• 求证:PD=PE.四、探究题14.如图,CD 是△ABC 的中线,且CD=12AB ,你知道∠ACB 的度数是多少吗?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请叙述出来与你的同伴交流.DCAB答案:1.D 2.B 3.A 4.C 5.B 6.607.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8.(90+12n )° 9.70° 10.略 11.6cm 12.连接BD ,∵AB=AD ,∴∠ABD=∠ADB .∵CB=CD ,∴∠CBD=∠CDB .∴∠ABC=∠ADC 13.连接AP ,证明AP 平分∠BAC .14.∠ACB=90°.结论:若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练习题(第二课时)一、选择题1.如图1,已知OC 平分∠AOB ,CD ∥OB ,若OD=3cm ,则CD 等于( )A .3cmB .4cmC .1.5cmD .2cmD C A BE D ABFEDCABH F(1) (2) (3)2.△ABC 中AB=AC ,∠A=36°,BD 平分∠ABC 交AC 于D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如图2,△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那么下列结论:①△BDF 和△CEF 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 ;•③△ADE 的周长等于AB 与AC 的和;④BF=CF .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①4.如图3,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角平分线AE 交CD 于H ,EF ⊥AB 于F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ACD=∠B B .CH=CE=EFC .CH=HD D .AC=AF 二、填空题5.△ABC 中,∠A=65°,∠B=50°,则AB :BC=_________.6.已知AD 是△ABC 的外角∠EAC 的平分线,要使AD•∥BC ,•则△ABC•的边一定满足________. 7.△ABC 中,∠C=∠B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E=•2cm ,•且DE•∥BC ,•则AD=________. 8.一灯塔P 在小岛A 的北偏西25°,从小岛A 沿正北方向前进30海里后到达小岛,•此时测得灯塔P 在北偏西50°方向,则P 与小岛B 相距________. 三、解答题 9.如图,已知AB=AC ,E 、D 分别在AB 、AC 上,BD 与CE 交于点F ,•且∠ABD=•∠ACE , 求证:BF=CF .E D CA BF10.如图,△ABC 中BA=BC ,点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DF ⊥AC 于F 交BC 于E ,• 求证:△DBE 是等腰三角形.ED CABF四、探究题11.如图,AF 是△ABC 的角平分线,BD ⊥AF 交AF 的延长线于D ,DE ∥AC•交AB 于E , 求证:AE=BE .ECABF答案:1.A 2.C 3.A 4.C 5.1 6.AB=AC 7.2cm 8.30海里9.连接BC ,∵AB=AC ,∴∠ABC=∠ACB ,又∵∠ABD=∠ACE ,∴∠FBC=∠FCB ,∴FB=FC 10.证明∠D=∠BED11.证明∠EAD=∠EDA ,∠EBD=∠EDB 分别得到AE=DE ,BE=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F E C A 第2章 三角形期中复习
【课前复习】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 ,另一边长为6cm ,则它的周长为 。
2、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则腰长为
3、在等腰三角形中,设底角为0x ,顶角为0y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得y= ;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x= 。
4、如图,∠A=15°,AB=BC=CD=DE=EF ,则∠GEF=
5、有一个内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为 .若一个角为140°呢,则另外两个角是
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均为整数且它的周长为10cm ,那么它的 三边长为
7、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C 落在点A 处,点D 落在
点G 处,若∠CFE=60,且DE=1,则边BC 的长为 .
8、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是( )。
A 、有一腰和一角对应相等
B 、有两边对应相等
C 、有顶角和一个底角对应相等
D 、有两角对应相等
9、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
A 、顶角
B 、底角
C 、顶角的一半
D 、底角的一半
10、在△ABC 中,AB=AC ,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AD 是中线,那么AD ⊥BC ,∠BAD=∠DAC
B 、如果BD 是高,那么BD 是角平分线
C 、如果A
D 是高,那么∠BAD=∠DAC 、BD=DC
D 、如果AD 是角平分线,那么AD 也是BC 边的垂直平分线
11如图,△ABC 中,AB =AC ,BD 、CE 为中线,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个
A 、4个
B 、6个
C 、、512ACE =280,则∠B 的度数是( )
A 、600
B 、700
C 、760
D 、450 13、三角形的三边长c b a ,,满足式子0()(22=-+-+-a c c b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钝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 14、正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有一点P ,使得△PAB 、△PBC 、△PCA 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P 点有( )
A 1个
B 4个
C 7个
D 10个 【课中演练】
例1:如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甲虫P 在边框AC 上(端点A 、C 除外),设甲虫P 到另
外两边距离之和为d ,等边三角形ABC 的高为h ,则d 与h 的大小关系是( )
A 、h d >
B 、h d <
C 、h d =
D 、无法确定
例2: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12cm ,BC =16,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是从点B 沿B →A →C
的方向开始运动的一个动点,速度为1厘米/秒,当E 点运动t 秒时,DE 把△ABC 的周 长分成的两部分之间是2倍的关系,求t 的值.
例3: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
∠ABC 的平分线BG 分别交AD ,AC 于点E ,G ,EF ⊥AB ,垂足为F .求
E A
E D A Q A 15题图 16题图 17题图
证:EF =ED .
例4:已知:如图5,点A ′,B ′,C ′分别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三边上,且AC ′=BA ′=CB ′.
求证:△A ′B ′C ′是等边三角形.
【课后练习】
1、 如图,△ACB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
连结BE .
若∠CAB =∠CBA =∠CDE =∠CED =50°.
(1)求证:AD =BE ; (2)求∠AEB 的度数.
2、 如图所示是一个正三角形,分别连结各边的中点得到图2,
再分别连结图2
中间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3,其中s 表示图中等边三
角形的个数。
(1)当n=4时,s 为多少?
(2)请你按此规律写出用n 表示s 的公式。
3、如图1,△ABC 和△CEF 是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C ,连接AF 和BE 。
(1)线段AF 和BE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1中的△CEF 绕点C 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2,(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如图,(1)如图①,P 是等腰三角形ABC 底边B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BC AB 于点Q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R .请观察AR 与AQ ,它们有何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如图②,如果点P 沿着底边BC 所在的直线,按由C 向
B 的方向运动到CB 的延长线上时,(1)中所得的结论还成立吗?请你在图②中完成图形,并给予证明. 5、如图,△AB
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
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 ,点M,N 分别在AB,AC 上,则△AMN 的周长是
E D C B A ① E D C B A ② n=3,s=9n=2,s=5n=1,s=1① ③ ② A
M
N D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