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下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中国的意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中国的意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通过积极推动创新,中国能够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从传统的低附加值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这对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国际竞争力: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通过加强创新,中国能够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更大的份额。
这对于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创新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事情,也是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创新,中国能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改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便利和更好的服务。
这对于实现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4. 增强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利益:创新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支撑。
通过自主创新,中国能够降低对外依赖,提高自主可控能力,从而增强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这对于维护国家独立、尊严和核心利益有着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中国的意义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社会、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等多个方面,对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创新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在数量上庞大,而且具备日益增长的创新能力。
为了将创新变为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中国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中国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过去,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产能优势,但这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将中国经济从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拉入快车道。
通过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绩效和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已经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其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时代,人们往往通过增加人员数量来提高产能和劳动力效率。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思维的引导,中国企业开始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
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工厂生产线上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种效率提升有助于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为中国经济创造了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
创新不仅仅指的是技术前沿的突破,也包括商业模式和价值链的创新。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由“制造”向“智造”转型的过程,这为更多的创业者和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机遇。
政府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便利的融资环境和创业孵化平台,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活力。
新兴行业的发展催生了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助力了整个经济的增长。
最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得中国经济更具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化时代,创新能力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中国不仅注重国内市场的发展,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自主研发和品牌建设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在高速铁路、电子支付、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创新成果赢得了国际认可,中国正在向创新型大国迈进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创新驱动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创新驱动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加剧,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旨在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创新驱动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与目标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加速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呼吁从“制造”向“创造”转型,力争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旨在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实现从“大而全”到“强而精”的转变。
创新驱动战略的目标包括:提高发明专利数量,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周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质量;加强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提高技术创新的商业应用能力;促进科技与人才的结合,加速人才队伍建设和优化。
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与成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涉及到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
在政策上,中国发布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文件和政策,包括加大科技项目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等;在资金方面,政府加大科技投资力度,设计创新型资本市场,并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创新投资;在人才方面,政府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招引、培训和使用力度,鼓励创新型人才创办企业。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中国已经发展出了许多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如华为手机、阿里巴巴电商等。
在高铁、航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国家,被称为“制造业大国”。
同时,创新驱动战略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这些新兴产业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创新驱动战略的挑战和未来创新驱动战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实施刨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宁波经济转型升级

如: 市、 县( 市) 区 两 级 财 政 分 别 设 立 产 业 发 展 专 项 资
达 4 1 1 3件 , 同 比增 长 6 9 . 4 %, 远 高 于全 省 的 2 7 . 5 % 和
在 新材 料科 技城 规划 建设 方面 , 初 步完成 了《 宁 波 新材 料科 技城 可行 性研 究报 告》 ( 目前 , 该《 可 行性
研 究 报 告 》已 通 过 专 家 咨 询 论 证 ) , 并 开 展 新 材 料 产 业 细 分发展 方 向、 核 心 区行 政 管 理 体 制 、 一流优 惠支
驱 动加 快 经 济转 型 发展 的决 定》 , 提 出“ 率 先 进 入 国
家 创新 型 城 市行 列 ” 的 目标 。 省 委 十 三 届 三 次 全 体
( 扩大) 会议后, 市 委市 政府 召开 了“ 全 市 推 进 创 新 驱
动 现场 会 ” , 提 出要 抓 好创 新 驱动 “ 四大 载 体 ” , 开 辟
投 资 引导基 金 , 通 过跟 进投 资等 方式 , 吸 引 民 间 资 本 投 向创 新 型 初 创 企 业 。
三是 重 点2 1 2 作抓得 “ 紧” 。 今 年 以来 , 我 们
进 一步 凝聚 工作 重 点 , 着 力抓 实抓好 新材 料科 技城 、 科 技领 航计 划 、 天使 投资 、 生 命 健 康 产 业 专 项 等 重 点
全 国的 3 8 . 5 % 水 平 ; 全市授 权专 利 2 0 8 8 8件 , 增 长 2 9 . 7 %, 其 中发 明专 利 授 权 9 9 2件 , 与 上 年 同 期 略 有
2023年发改委“三定方案”

2023年发改委“三定方案”2023年,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提出了一项重要的政策方案,即“三定方案”。
这个方案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定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一直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2023年的“三定方案”中,发改委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旨在更加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首先,发改委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发投入,并推动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的合作。
其次,发改委将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
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同时,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为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另外,发改委还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同时,加强对技术创新成果的评价和认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机制,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二、定经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升级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在“三定方案”中,发改委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首先,发改委将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通过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同时,发改委还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动力。
其次,发改委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
推动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发改委还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
另外,发改委还将推动农业现代化。
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年度工作总结

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年度工作总结今年是我公司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年,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体员工按照公司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公司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一家现代企业,创新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今年,我们坚持将创新驱动战略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完善创新机制等措施,不断激发和培养企业创新活力。
同时,我们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的合作,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创新支撑。
二、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核心技术的研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我们紧紧围绕核心技术这一关键,加大研发力度,加强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搭建研发团队、建立研发平台等方式,确保了核心技术的研发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只有优质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注重研发和生产高品质的产品。
通过加大技术改进和创新,扩大产品线,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团队作为支撑。
今年,我们注重培养创新人才,通过外派培训、内部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建立了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使每个员工都能够参与到创新驱动发展中,为企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五、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市场空间创新驱动发展是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既要关注国内市场,也要拓展国际市场。
今年,我们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拓宽了市场空间,推动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国家十大战略发展方向

国家十大战略发展方向
一、经济发展:继续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二、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三、人力资源培养: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推动教育、科技、文化等
领域的人才储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四、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
进可持续发展,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社会稳定与民生改善: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民生改善,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七、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稳定。
八、文化传承与创新:加强传统文化传承,推动文化创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九、农业农村发展: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十、对外合作与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新型全球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这个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帮助中国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首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和转化,但是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其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污染排放。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这个目标。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物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
- 1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它的核心思想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不但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且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优化产业结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了对传统产业的优化、改造和提升,同时在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我国的创新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例如,在逐渐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转型的汽车行业,以及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科技行业,如5G通信和人工智能等,均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为我国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了经济竞争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有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水平,从而减弱部分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产业监管。
其次,它促进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缩小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
在新兴领域中,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领先优势。
最后,它增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了国际经济的良性竞争和协作。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让传统产业得以继续发展和壮大。
能源、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重要的基础材料产业和制造业龙头企业在结构、技术、装备、管理等方面的提升,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例如,我国钢铁业通过推进转型升级,进行技术创新,在工艺、设备和材料等方面不断进步,生产技术和质量已经明显提高,钢铁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促进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通了它们之间的壁垒,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驱动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与对策

创新驱动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各国经济与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正面临着不断转型升级的挑战。
在此大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创新驱动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新驱动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1. 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强大力量。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可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业附加值。
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市场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对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来说至关重要。
2. 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可以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新型产业。
随着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紧密结合,优化出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集成关系,经济结构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将有助于中国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等高新产业的转型。
3. 推动人才培育创新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能够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并为人才提供更大的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
这对于增强中国经济的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提高经济质量创新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发展。
创新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出现,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同时也能够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创新驱动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对策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进中国经济转型的战略基础。
可以通过加大政策支持,设立科技创新引领基金等多种途径,推进企业技术革新与升级,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
同时也要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注重研发能力提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2. 发展新型产业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有新型产业支撑,而不能完全依靠传统产业的发展。
可以采取增强投资、推进政策创新、开展技术攻关、加强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新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中国已经正式提出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规划。
下面将从理念、政策、实施路径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阐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首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在于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转变增长动力的双重压力。
传统的投资和出口驱动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通过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只有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链的水平,才能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的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在于推动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活力释放。
我国人口众多,创新创业活力巨大。
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和促进创新。
首先,要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基础研究的水平,培育和造就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
其次,要优化创新环境,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此外,还要推动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未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创新投入不足,特别是企业创新投入相对不足。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是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实施创新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战略目标、政策措施和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等方面阐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首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下,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具有较高附加值、创造就业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能力。
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想实现经济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并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转型。
其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和优化创新环境。
首先,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
政府应该提高财政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支持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前沿科技研究。
其次,要完善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创新合作网络,鼓励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此外,还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创新人才,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来本地工作和创业。
最后,要优化创新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和引导。
另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需要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创新链条的闭合和创新要素的高度集聚。
首先,要加强科学研究,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深入结合,实现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无缝对接。
其次,要加强创新网络建设,形成科技创新的多层次、多领域、多要素的协同发展格局。
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应该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创新。
此外,要加强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让创新者更加容易获得资源和机会。
综上所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当前全球经济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和优化创新环境,以及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可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成小康社会的措施

建成小康社会的措施引言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旨在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本文将重点介绍建成小康社会的措施,包括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社会治理等方面。
经济发展措施经济发展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推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致力于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鼓励创新创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通过削减产能、去杠杆、降成本等措施,推动供给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加强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改善农民收入水平。
4.发展数字经济:中国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互联网+战略,加快5G网络建设,推广电子商务、远程办公等方式,推动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
改善民生措施改善民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1.扩大就业:中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就业率和居民收入水平。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国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提高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保障水平,确保人民基本生活需求。
3.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中国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公平。
4.健全医疗卫生体系:中国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社会治理措施社会治理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保障,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1.深化依法治国: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司法公信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依法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2.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中国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推进社会组织法治化,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为了保持这种发展状态,需要不断地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当前时代下,创新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这一状况已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现象,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多次强调要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实现经济增长由“数量增长”向“标准增长”、“质量增长”转变。
因此,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我们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的重要工作。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以科技为支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科学技术的影响力和作用肯定已不是我们以前所能想象的。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如外部环境、内部结构等,社会各界应该有鉴别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的风险问题和机遇问题,找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突破口。
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实施创新。
首先,要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加快培养和选拔创新人才,为未来经济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其次,要把科研经费的投入重心从相对确定的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移,同样重要的是,研究成果要加快转化,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此外,创新还包括了创新载体、创新文化等方面。
在现阶段,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首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实现转型升级的必要途径。
加速中高级别服务业发展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引领中国经济由“低技术、低价值”向“高技术、高价值”转型。
其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也有积极意义。
加快发展中国科技创新,能够为我国和世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最后,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能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不过,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还存在挑战。
一方面,经验和资源不足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提 高 自主创 新 能 力 。 实施 创 新驱 动 战略 是 姜 堰 抢抓 发 展 新机 遇 、增 强 发展 新 动 力、 构建 发 展 新优 势 、 升 区域 核 心 竞争 提
力 的客 观 需 要 , 是 姜 堰优 化 产 业 结 构 、 也 转 变 增 长 方 式 、 解 发 展 难 题 、 现 可 持 破 实 续 发 展 的 根 本 途 径 。 为 切 实 加 强 科 技 进 步 与 创 新 ,全 面 提 升 自主 创 新 能 力 和 内 生 发 展 动 力 ,我 们 将 大 力 实 施 创 新 驱 动 战 略 , 进 经 济 转 型 升 级 促
计 划 和 科 技 政 策 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导 作 用 ,培 育 和 发
模 经 济 占全 市 工业 经济 规模 的2 % 以上 0
( 0 2 9 泰 州科技 ) . 2 1/ 3・
匪墨田
产权 转让 、 可 、 押 等 方 式实现 知 识产 许 质
权 的 市 场 价 值 。 强 化 核 心 技 术 知 识 产 权 保 护 , 强 科 技 成 果 登 记 。 完 善 知 识 产 权 加 公 共服 务 体 系 , 企 业 知识 产 权创 造 、 为 利
活 动 的 积 极 性 。 认 真 做 好 企 业 技 术 难 题 和 需 求 征 集 、 布 、 接 等 工 作 。 组 织 开 发 对
用 、维权 提 供 更专 业 、更优 质 的创 新 服 务 ,力 争2 1 年 规 模 以上 企 业 专利 申请 05
覆 盖 率达5%以上 。 O 四 、 化 科 技 创 新 服 务 , 升 全 市 科 强 提
创 新 的 积 极 性 。 建 立 市 、 ( 统 ) 企 业 镇 系 、
三 位 一 体 的 科 技 宣 传 网 络 , 围 绕 全 市 创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提升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再具备持续竞争的优势,而创新能力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过度依赖资源投入和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而通过创新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创新能够带动新兴产业的崛起,提高整体产业链的附加值,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此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还可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性。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作出中国的贡献。
为了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科技研发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
政府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自主创新投入,提高科技研发的成功率。
同时,要优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其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打击盗版行为,保护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
同时,企业也要增强自主创新的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技术核心竞争力。
另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支持。
政府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战略举措。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加剧、科技创新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各国普遍认可的路径。
中国也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动力,只有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体制机制创新则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保障和支撑,只有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已经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首先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资金保障。
中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等方式,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其次是优化创新环境,构建创新链条。
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此外,中国还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中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是推动‘放管服’,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企业创新的麻烦和成本。
其次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和监管机制,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保护力度。
此外,中国还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政府购买创新产品,并建立了面向市场需求的创新支持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的是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能够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科技含量,推动社会进步。
此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能够促进就业增长,提高民生福祉。
然而,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其次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存在科技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不匹配问题。
此外,创新投入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2023年了,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政府一直秉承着开放、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着经济的转型和提升。
创新之路,永不止步。
创新发展是21世纪的主题,也是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战略,成为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的必然之选。
产业升级与转型,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改善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
这不仅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也是国际潮流,全球范围内不断提出的问题。
中国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也面临着传统产业降低增长的趋势。
为了应对这一新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必须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不断提升产业的领先地位和竞争力。
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核心,也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要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就必须推进科技创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营造科技创新的优良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提高创新资金的使用效率。
除了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需加强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创新必须与产品研发、产业转型等方面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的目标。
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创新、技术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研发和应用,加强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以及大众创业等新兴产业的共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
发展企业是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主要动力。
因此,要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培育一批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强企业内部创新机制的建设和完善,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推动企业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还要加强企业与政府的合作,推动建立开放、创新、合作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重视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同时,加快推进数字化进程以服务于产业升级发展同样十分重要。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提出并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旨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升我国的全球竞争力。
这一战略对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影响。
首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采取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发展路径,导致我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较低端。
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例如,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大对研发投入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都能够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其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和资本投入,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这种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强调科技、知识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更注重以创新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发展。
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我国的经济增长将取决于科技和创新的贡献,鼓励企业投入到研发和技术创新中,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提升区域发展差距和推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地域广大,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传统的发展模式注重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资源和财富不均衡。
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将企业和科研机构作为主要主体,有利于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创新合作和交流,提升地区创新能力,推动地区协调发展。
另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地位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浪潮下,国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传统的低技术、低附加值产业已经难以与国际市场接轨。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目标,这将促使企业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防止技术依赖和知识盗窃,提高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创新驱动发展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创新驱动发展对经济结构的影响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与此同时,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那么,创新驱动发展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是什么呢?首先,创新驱动发展可以带动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升级。
通过对现有生产方式、产品和服务的优化和改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产生和应用,推动企业向高端、智能、绿色、低碳方向转化和升级。
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应用和推广,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和整合。
其次,创新驱动发展可以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
创新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可以培育新的产业和新的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型升级。
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同时,一些传统行业,如钢铁、煤炭等,也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生产方式、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加快转型升级。
第三,创新驱动发展可以推动经济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转变。
随着科技进步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机械化、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正在向智能化、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
同时,人力资本的培养和提升,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推动教育、职业培训和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提高了人力资本的水平,推动经济结构从要素驱动转向技术和人力资本驱动。
第四,创新驱动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和发展。
随着科技、信息和产业的全球化,经济发展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自然的、地域的,而是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和全球的影响。
创新驱动发展可以打破区域之间的壁垒,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资源共享,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的多元化和发展。
总之,创新驱动发展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带动经济结构变革和升级,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还可以推动经济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创新的投入和支持,积极培育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为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下)周程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二0一五年三月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基础(一)中国科技创新投入的国际比较各位老师、各位学员,我们接着上。
刚才跟大家谈了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个大问题,接下来,要跟大家谈谈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什么样的基础,我们的优势在哪儿、我们的劣势哪儿,通过这样的一个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来,也可以明确我们的精神,同时也可以看到我们的不足。
主要是从这个角度去跟大家聊一聊。
我们从两个方面去谈,一个是中国科技创新投入这个角度去看。
投入,我们一个是看钱的投入,也就是研发经费的投入,第二个是看研发人员的投入,也就是钱的投入和人的投入怎么样。
我们来看一看,主要是进行一些国际比较,看看我们的优势在哪儿,我们这些年的发展之后还有哪些不足。
第二是从产出方面来看,我们主要是给大家介绍一下理论形态的成果,主要是非专利形态的论文,还有一个是专利,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产出的情况。
1.研发经费投入先跟大家谈谈科技创新的投入。
从这张图表上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中国这些年在科技创新所需要的研发经费的投入方面,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很多年的增长速度超过了20%。
大家看,我们科教兴国在90年代后期,在这个位置,现在到了2012年,大家看看这道曲线上升的非常快。
我们现在总投入已经超过了1.3万亿,总量来讲量非常的大。
我们看到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中,主要是哪些地方的投入?投入比重最大的其实有六家,这六家占了中国近六成,就是接近60%,分别是谁家?第一个是江苏省,还有一个广东省,两个省。
还有北京市、山东省、上海市、浙江省。
我们可以看到这六家在长三角几家?长三角的以江苏、上海、浙江为主,山东就不算了,北京也很高,山东也很高,珠江三角洲就是广东省这一块,量很大,就是这么六家达到了中国的58.6%,这是2011年的统计数据,这些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也就是说,扣掉其他24家的投入,也就是40%多一点点,西部地区的形势不容乐观,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投入总量都是在这儿,低于200个亿的,西部地区占的比例很大。
如果说这里只有五六十个亿的话,也就是说西部一个省的投入等于清华大学加上北京大学一年的科研经费的量,所以说我们中国研发经费的投入方面不均衡现象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什么?你不能说投入总量大,它盘子本身也就大,西部地区的投入总量小,但实际上它的经济总量盘子也就小,所以我们不能看绝对量,我们还要看一看相对量,我们看看研发经费和GDP之比,也就是投入强度。
就投入强度来讲,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六家,最高的是北京,北京这个投入情况,有很多是中央政府包括科研院所投的钱,不只是北京市的财政投入,而是在整个北京地区占的北京市地区的GDP之比,北京是最大的。
其次是上海市,就是上海市在研发经费中拿的钱的比重也是比较大的。
再往下是天津市。
过去的老三大直辖市是明显的。
接下来又是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但是这里很明显的西部地区如陕西的情况非常高,还有辽宁、武汉那边的湖北,重庆状况也不错,四川成都也不错,这些地区超过了1.5%,也是比较高的,很多很多的地区还达不到1%。
也就是说,我们结论上来讲,中国现在的创新投入方面,主要是在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
西部地区的投入情况,目前来讲,可以说是不足。
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内部情况。
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和国际上来进行比较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的情况。
这条线代表的是中国,中国这些年的投入在持续攀升,刚刚在第一张表中我们也跟大家谈到了这件事儿,就是攀升,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家。
也就是说,中国的研发费用投入只比美国少了一点,也高于了日本,现在我们大概是美国的一半。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在研发经费投入方面是花了工夫的,中国政府是尽了自己的努力的。
因此,中国这些年包括华为等很多新的产品、科技型产业也是进步的比较快。
但是我们看看另外一方面,科技投入不是一年的投入就能够见效的,它需要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努力,也就是说它是以三十年为单位看看科技投入的总量的。
我们来看看,我们会发现中国是这个红线,三十年的总量,这是1981年和2001的面积大小。
你会发现什么?日本的是这个红线,大家看这个下面的面积,也就是说过去三十年里面,中国的研发经费累计综合只达到了日本的1/3。
各位,这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很多我们的工业产品在有些方面还不错,但整体来讲竞争力不如日本,这也是必然的,我们过去三四年的研发经费的投入只有日本的1/3,我们不能寄希望在这样的投入下面,就大面积的超越日本。
我们的GDP超过了,中国这个势头非常好,如果沿着这个势头稳定的增长下去,也就是中国社会再稳定发展三十年的话,那个时候我们回头看,我们不仅会追上日本,绝对会超过日本,这样的话,三十年后的中国的形势就完全不一样。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面,我们线下的面积是美国的多少?如果初步估计只有它的1/10。
那么我们在军事方面、高新科技、航天领域等和美国有一定的距离也是正常的,以过去三十年的计算,我们只有它投入总量的1/10,我们投多少得多少,即便我们是产出更大,我们收获更大,那也毕竟只有人家的1/10,我们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大面积的超越美国。
但是大家看看这个势头,美国在2008年危机之后,大家看出是在呈下滑趋势的,日本也在下滑,而中国并没有受到影响,中国仍然在持续攀升。
也就是说,我们期待着能够有稳定发展的二十年这样的一个机遇。
当然,这个机遇,一个方面靠我们争取,另外一个方面,国际社会会不会干扰我们也是需要我们去关注的。
这是一个方面,这是我们从科技方面来讲的。
刚才投入的是总量,我们接下来看一看强度,不能够单纯的看总量。
这个总量,国家有大有小,看这根线,发现什么?我们在这个图表里是第一的,也就是说2014年我们花了13300亿在研发经费上面,占到 2.9%,也就是接近 2.1%,但是这个数显然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的2.5%-2.7%的程度。
也就是说,我们由于要解决的问题太多,我们在研发经费、在科技领域中不能够投得更大,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持续了年增长率是20%,只要保持住这个万幸,我们是有机会的。
但是里面我们也看到,全球投入强度最大的是哪些国家?以色列,以色列是一个投入强度非常大的一个国家。
我们看这条蓝色的线,长期以来很低的,但是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快速攀升的一个国家是谁?韩国。
但是看到这个线的攀升速度远远高于这个红线的日本,但是日本近几十年,居高不下,在科技研发上面很舍得花钱,它高于美国也高于德国、法国和英国,这个红线长期以来居高不下,只是到2010年以后被韩国所超越。
也就是说,日本在研发经费里的强度是3.5%左右,超过了3.3%,即便现在是跌下来了,也是3%以上,而韩国近十来年快速的攀升,我们可以想象,在90年代以前,三星、LG在中国市场是看不着的,但是近十年来可以大量的看到三星,它的科技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里讲,我们说科技的发展和金钱的投入是正相关的。
韩国攀升的这么快,日本一直居高不下,在东亚几个国家中间,我们和这两个国家相比的话,仍然还有一些距离。
问题是我们刚才讲的是社会整个的研发投入,包括民间企业的,现在我们单纯的看政府的投入怎么样。
看这张图,2010年中国是24%,也就是说中国的研发经费里1/4是靠政府拿的,3/4是靠企业拿的。
但是由于企业的投入大,这些年中国政府的比重反而是相对下降了。
这张图表可以看到,中国政府投入的钱可以说和西方国家并没有差距太大。
但是这个里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展开,但我可以点一点。
这里边有两个国家排在上头,第一个是俄国,第二个是印度。
在俄国,政府拿的钱超过七成,印度超过了六成,这就是个大问题。
一个国家的研发经费中60%以上是靠政府买单,企业只超剩下的30%,那说明什么问题?民间的创新活力是个问题。
俄国人为什么低?因为俄国是能源企业,它不需要什么创新,卖资源就够了。
而印度?大家知道,印度是以软件产业发展为重点,这个软件是靠人,教育方面投入就够了,它也不可能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更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俄国和印度是有一个和国际社会不太一样的一面的,这样,某种角度来讲,他们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就会弱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和俄国、印度的合作空间其实很大,因为我们很多的产品可以推过去。
今天不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就是点到为止。
接下来,我们政府的比重只占了1/4,政府拿的这一块钱投入到哪里去了?现在世界上GDP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再次是日本,第四名是德国。
我们把这些国家挑出来看一看政府投的钱给谁花了。
图上这一块蓝色区域,中国花的最多的是什么?科研院所,包含着中科院在内,以及各个部委的自己的科研机构、院所,这个花的钱最大。
深蓝色的这一块是给企业花的,大家看看美国,美国一直是反对补贴企业,但是它政府拿的研发经费里,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在哪里?它是政府的钱流向企业最多的一个国家。
在日本和德国,最大的一块是上面的浅色的一块,这个是大学,也就是说德国和日本的政府拿的钱主要是塞给大学了,在中国主要是塞给公共科研院所了,在美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给了企业了。
这里面,如果要深度分析的话是有问题的,就是给大学更合算、给企业产出效益最高、还是给科研院所产出最大?所以说中国需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做深入的研究才能给予回答。
我们再看这四个国家科研经费的流向。
上面这一侧是美国,下面是日本,这是中国,这是德国。
中美比较、中日比较、中德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什么?这个是企业拿的钱给企业花的,企业拿的这一块的比重占60%,但是花的钱更大。
中国这一块,政府是红线,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企业这个红线流向企业的比较多,中国的流向企业的不如美国多,但是中国流向科研院所这一块是最多的,流向高等院校这一块是很细的,是低于美国的,美国原本就不多,更低于日本和德国。
也就是说,中国的投入结构里面,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砸给了科研院所了。
至于这个结构怎么调整,我们知道这个状况就行了。
还有就是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企业和政府之间没多大的关系,中国、德国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差不多。
如果需要做深入研究的话,大家事后可以去琢磨一下,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讲得简单一点。
大家都知道,基础研究,企业是不会投的,主要靠政府投,既然是政府投,情况怎么样?投给高等院校的原本比例就很小,其结果就是什么?就是基础研究经费,中国是非常低的,不到5%,所以这两年,很多有识之士跟中央强调,尽管我们需要解决科研生产和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但是过于强调了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而没有看到基础研究是着眼于长远的未来发展的话,那我们可能会适得其反,你强调结合得太紧密的话,反而做不出什么新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