酋邦_早期国家与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及形成问题_沈长云
浅谈国家形成的因素——以雅典为例
浅谈国家形成的因素——以雅典为例摘要:国家并非自有人类便存在,学界对此早有共识,但构成国家的要素却依然存在分歧。
恩格斯的观点曾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学界。
大多数学者从恩格斯的角度,从地区组织和公权力的形成分析国家的诞生。
也有学者对恩格斯的观点进行了补充。
笔者认为,国家的血缘因素一直在影响着国家地运作。
另外,宗教神话对国家形成的作用,也应予以重视。
本文从血缘与地区的关系、武力对内外征服、神话凝聚和经济分化带来的私有制进行分析,以雅典为例,从提秀斯改革到克里斯提尼,探讨这些因素如何构建起一个国家。
关键词:国家、权力、神话、雅典国家诞生于人类文明社会。
在原始时代,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部落,恩格斯根据摩尔根的观点,将国家从部落伊始的演化形态分成三种途径,雅典的内生型、罗马的内部斗争型和德意志的对外征服型[1],恩格斯的观点几乎影响着整个中国学界对国家起源的认识,近年来不同学者对该观点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修正。
谢维杨先生在翻译塞维斯著作中以人类学为视角提出了酋邦理论[0];易建平先生在反驳谢维杨先生时提出了武力的垄断程度是判断国家发展阶段的标准[0];王建中先生从恩格斯的地域取代血缘因素入手,认为地域因素从未取代血缘因素[0]。
具体到雅典国家地建立,一部分学者认为雅典国家建立于提秀斯改革,认为克利斯提尼改革只是标志着雅典政治制度走向完备[0],另一部分学者观点完全相反,认为克利斯提尼改革才标志着雅典国家的建立[0]。
笔者认为,分析国家建立的因素应从权力的垄断性、权力的制衡性,以及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国家的权力是地域性和血缘性的结合,其权力是伴随着对内外征服而不断强化与合法化的。
另外笔者认为,很多学者容易忽视的一点是,除了经济物质基础,国家最初的建立还依靠共同的神话信仰得以凝聚。
在上古时代,对神的崇拜有时对事物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聚落皆是信仰相同和相似,人们才可能聚集在一起,才可能达成共识。
国家是建立在共同的信仰基础上,在古代是对神灵的信奉,现代是对某种制度或意识的认同,从未有哪个国家是建立在完全相反的信仰之上。
论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形态的界定对先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先秦史中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早期国家和酋邦理论以及无奴派的理论三种不同的理论模式来阐述社会形态学说对先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通过不同学说对社会形态的相关分析与研究,进而证明在不同时期理论转化对先秦史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
同时,不同学说的相互讨论与争辩的过程,客观上也推动了先秦史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本文试图对以上的问题做简明的介绍,以期对读者有一些学理上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先秦史五种社会形态早期国家酋邦无奴派引言社会形态的研究程度的深浅,对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历史研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接受苏联斯大林提出的五种社会形态模式来研究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并由此展开了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极大地丰富和加深了先秦史的研究。
之后又引入了早期国家与成熟国家的理论来界定先秦时期的社会形态,并将酋邦理论用于先秦史的研究。
针对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无奴派提出自己的主张来指导先秦史的研究,使先秦史研究与之前相比有了极大的深入。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形态的理论模式的介绍,加深对先秦时期社会,国家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使读者加深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国家组织所具有的家国同构,血缘纽带始终强劲的突出特点的理解。
为先秦史以后的研究提供一点有意义的借鉴。
一.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及引起的古史分期讨论从上个时期三十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便接受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学说来指导研究我国的历史发展。
此种理论认为我国的历史发展分别经历了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每一社会形态彼此是相连续的,后一社会形态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是高于前一社会形态的。
五种社会形态的连续不断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
此一理论曾长期被史学工作者视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应用到中国历史的研究。
部族冲突与征服战争:酋邦演进为国家的契机
部族冲突与征服战争:酋邦演进为国家的契机
叶文宪
【期刊名称】《史学月刊》
【年(卷),期】1993()1
【摘要】龙山文化的年代约为距今四五千年间,中原地区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大概也处于这个时期,考古学家将其称为龙山时代,即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一个时代。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龙山时代是一个创造发明层出不穷的时代。
文献记载把造舟楫、服牛马、制冠冕、作杵臼、造书契、制玉兵、冶青铜、造车辆、教稼穑、筑城墙、挖水井、制漆器等许许多多发明都说成是黄帝时代的发明,这虽然不可全信,但以考古发现证之,这许多新技术确实都发明或成熟于龙山时代。
红山文化、大汶文化(晚期)、山东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和陕北龙山文化的大量玉器表明琢玉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总页数】7页(P3-9)
【关键词】酋邦;征服战争;部落联盟;良渚文化;考古学家;黄帝;军事首领;筑城;原始社会;摩尔根
【作者】叶文宪
【作者单位】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
【相关文献】
1.山东地区酋邦时代战争试探 [J], 宋柯欣
2.酋邦战争与中国早期国家法律的起源 [J], 田成有
3.酋邦概念与国家探源\r——埃尔曼·塞维斯《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导读 [J], 陈淳
4.是酋邦,还是国家?——再论金朝初年女真政权的国家形态 [J], 程妮娜
5.酋邦、早期国家与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及形成问题 [J], 沈长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不同文明产生的路径看中国早期国家的社会形态_沈长云
中国早期国家即我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代 。 长期以来 , 有关这个时期的社会形态作为史学研究 的一个重要课题 , 一直受到人们的 广 泛 关 注 。 因 为 这 个 时 期 中 国 才 始 由 原 始 社 会 进 入 到 文 明 社 会 , 其社会形态的论定 , 关系到对以后中国社会演进方向的认识 。 坚持中国按所谓 “ 五种社会形态 ” 依次 演进的学者从概念出发 , 认为中国早 期 国 家 阶 段 属 于 奴 隶 制 社 会 , 并认为自己这种坚持就是在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学说 , 是在维 护 人 类 共 同 的 历 史 发 展 规 律 ; 反对者则从对具体历史的考察出 发, 认为夏商周三代没那么多奴隶 , 构不成所谓奴隶社会 , 中国无奴隶社会乃是对中国历史合乎实际 的实事求是的解答 。 双方的争论持续多年 , 最近似又有加剧之势 。 笔者亦曾致力于中国古代社会形 态的研究 , 有人把我划入中国无奴派的范 畴 , 实际上“ 中国无奴隶社会” 并不能概括我有关认识的全 部内容 , 也不能回答论者对于我提出的所有问题 。 为了更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 我想换一个角度 , 从 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类文明产生的论述谈起 , 从源头上来看各地区奴役与压迫制度的产生是否走的都 是同一条路径 , 即奴隶制产生的路 径 。 如 果 不 是 , 那么中国古代文明亦即中国古代奴役与压迫制度 的产生到底走的是哪一条路径 , 以及按照这条路径走下去的早期中国应当是一种什么社会形态 。
历 史 学 报 二 ○ 一 四 年 第 五 期
从不同文明产生的路径看中国早期国家的社会形态
沈 长 云
摘 要: 如 同 恩 格 斯 的论 述 , 中国早期国 家 的 压迫 者 阶 级 即 社 会 的 “ 主 人” 的产生, 是由原始共同体内 的 社 会“ 公 仆” 因 其 权 力 的 异 化 发展 而来的 。 这 样 一 条 阶 级 与国 家 产 生 的 道 路 与 古 希腊 罗 马 奴 隶 制 国 家 是 全 然 不同的 。 夏 作 为 中国 古代第 一 王 朝 , 其“ 家 天 下” 亦是禹治洪水的过程中因集中控制各部族的人力物 力, 导 致 禹 个人 身 份 的 这 种 变 化 而 建 立 起 来的 。 夏 商 周 三 代 社 会 形 态 不 是 奴 隶 社 会 , 亦非 封 建 社 会, 或者 可以用过 去 雷 海 宗 提 出的 “ 部 民社 会 ” 来加以概括。 关键词 : 夏商周; 早期 文 明 ; 原始共同体; 权力异化; 国家社会形态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作业)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时过关一、单选题1.张光直在《中国青铜时代》一书中介绍了西方按照社会进化的观点将民族学上的各种社会加以分类排列的理论,其演进模式为:游团(地域性的狩猎采集集团)——部落(一般与农业经济相结合)——酋邦(具有初步不平等的复杂社会)——国家(阶级社会)。
据此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相当于A.“游团”B.“部落”C.“酋邦”D.“国家”2.史学家吕思勉论及古代政制时说,古代“交通不便,一山一水之隔,其人即不相往来”,故此,强大之国往往“封邦建国”。
在此他论述的是A.封建制度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度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
这标志着()A.国家取代了部落B.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C.部落取代了氏族D.铁器取代了青铜器4.史料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类似现象的出现当不早于()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B.距今约1万年前,人们已大量使用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C.大汶口文化时期代表器物是黑陶D.仰韶文化时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6.商王朝的统治者拥有空前集中的财富,这从数量可观的甲骨文和殷墟考古出土的文物中可以证明。
据此判断,我们获取商朝历史信息的史料属于A.直接史料B.影像史料C.口述史料D.间接史料7.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记录了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图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与下列制度有关的是A.禅让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察举制8.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整个国家宛如一个庞大的家族系统。
从禅让制到世袭制--中国早期国家起源过程中政治权力的演变
从禅让制到世袭制--中国早期国家起源过程中政治权力的演变徐祖祥
【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15)002
【摘要】我国史前社会在黄帝时期就已进入酋邦阶段,并开始结成松散的酋邦联盟.随着原始政治经济的发展,联盟所跨地域延及整个黄河中下游.联盟内的政治权力结构具有宝塔型的集权的特点.由于酋邦时期社会经济基础和原始政治有了明显不同于氏族部落时期的新发展,酋邦联盟最高首领职位的禅让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禅让制和世袭制冲突和斗争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前国家王权时期的一些政治特点.【总页数】5页(P27-31)
【作者】徐祖祥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9
【相关文献】
1.进步还是倒退?--关于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思考 [J], 贾璇;杜浩然
2.由禅让制度论及尧舜时代我国已进入中国早期国家阶段 [J], 王奇伟
3.浅谈日本美术教育史上由世袭制向非世袭制的转变 [J], 王敏
4.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为例 [J], 房贞
5.一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起源与形成的力作——沈长云、张渭莲《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评介 [J], 孙继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酋邦_早期国家与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及形成问题_沈长云
·6 ·
的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讨论的深入开展 ,学者们 也感到他们理论中某些环节或个别结论有不够严 谨或不够周全之处 。其中为不少中外学者共同指 出的一点是 ,对于原始社会所有的氏族组织 ,在摩 尔根的笔下 ,都基本上是一种自由 、平等 、博爱的 社会结构 ,处于“无差别 、无矛盾的和谐的境界”, 这同一百年来人类学所观察到的大量个案所显示 的事实并不相符 。事实上 ,等级 、特权 、物质资料 占有的不均 ,不同集团乃至个人之间政治影响力 和权力的不平等 ,在前国家社会的许多实例中都 明显地存在着 。[1 ] (p260) ,[2 ] (p35)“摩尔根的最大错误 之一 ,就是将易洛魁的氏族与早期希腊和罗马的 氏族等同了起来 (易建平引塞维斯语) 。”[3 ] (p139) 与 此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 ,在摩尔根《古代社会》 和恩格斯《起源》中作为国家产生的例证而列举的 古希腊 、古罗马和日耳曼国家的产生 ,对于人类最 早产生的国家来说 ,是否具有代表性 ,以及由这几 个国家产生而归纳出的国家形成的两个标志 ,即 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 权力的设立 ,是否对于所有国家的形成都一概适 用 。这里 ,有关论述无疑更直接关系到中国古代 国家形成的问题 。对于此 ,不久前发表的李学勤 主编的《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明确表 示《, 起源》中提出的国家形成的两个标志之一的 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这一条 “, 对于古希腊罗马 来说也许是适用的 ,而对于其它更为古老的许多 民族则有一定的局限性”[4] (p7) 。
·5 ·
史 学 月 刊
2006 年 第 1 期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酋邦 、早期国家与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及形成问题
沈长云
(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评介
� 中
国 古 代 国 家 起 源与 形 成 研 究
杨 博
� 评
介
(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 北 石家庄 0 500 91 )
摘
要 : 沈长 云 � 张 渭莲 新著�中 国古 代 国家 起 源 与 形成 研 究 � 是 中 国 古代 文 明 与国 家 起 源问
题研 究的 最新 成果 , 体现 了作 者宏 观的 史学视 野和 深厚 的史 学功 底 � ; 评介 关键 词 : �中 国古代 国家 起源 与形 成研 究 � 中图 分类 号 : D 0 3 1; K 0 9 文 献标 识码 : A 72- 2 08 6 (2 0 10 ) 0 2- 0 12 2- 0 2 文 章编号 : 16 �中 国古 代国 家起 源与 形 成 研 究 � 全 书凡 4 4 万 字, 分为 十章 , 实 际分 为上 , 下两 个部 分 , 各 五章 � 上 部 分第 一至 第五 章主 要讨 论理论 与方 法 � 其中 第一 章 是对 中国 古代 国家 起 源 与 形 成 研 究的 回 顾 ; 第 二 至 四章 分别 探讨 了马 克思 主义及 现代 人类 学关 于国 家 起源 与形 成的 理论 ; 第五 章是 研究 的方 法论 , 讨论 文 献资 料的 处理 方法 及文 献资料 与考 古资 料相 互关 系 问题 � 下 部分 主要 讨论 中国 古代国 家起 源与 形成 的 具体 历史 进程 , 包 括 中 原 地区 夏 , 商, 周 以 及中 原 地 区以 外的 三星 堆国 家起 源与形 成的 情况 � 其 中第 六 章讲 夏代 国家 产生 的部 分附带 追溯 夏以 前我 国文 明 先进 地区 史前 社会 组织 进化的 情况 � 最 后的 第十 章 以讨 论春 秋战 国之 际我 国早期 国家 向成 熟国 家的 过 渡为 结束 � 这 种 结构 安 排 逻 辑 严 谨顺 理 成 章 , 线 索 性强 , 可读 性强 , 使 读者 易读 易懂 � 二� 理论 科学 � 严 谨发 展的 史学观 念 该 书序 中李 学 勤先 生 指 出 : 解 决 中 国 古 代文 明 与 国家 起源 问题 首 先要 解 决 的 是 理 论层 面 的 问 题 � 沈 长云 , 张渭 莲等 先 生 正 是合 理 的 从 理 论 研 究的 层 面 入手 , 探讨 了马 克 思 主 义 的相 关 理 论 , 提出: 中国 古 代国 家产 生 走 的 是 恩 格 斯 在�反 杜 林论 � 中指出 的"由 氏 族 共 同 体 管 理 职 能 发 展 成 为 对 社 会 的 统 , 治" 即"原始 共同 体内 各 级职 事 人 员因 其 管 理职 能 的�独 立化 ’ 倾向, 而 由�社 会公 仆 ’ 发 展 成为�社会
中国学者关于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的研究概要
高校社科动态2007年第5期中国学者关于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的研究概要杨 博(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摘 要:本文从探讨文明起源和国家起源的关系入手,简要分析了文明起源与形成同国家起源与形成这几个概念的异同,着力于介绍我国学者对于国际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借鉴与看法,探讨了国家起源的动力因素、国家起源的基本途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关于中国国家起源与形成的研究情况,分析了中国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的研究趋势、存在问题及对未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国家起源与形成;酋邦;早期国家;中国学者;研究概要 文明和国家起源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当今,这一课题不仅有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的始终关注,现当代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使之成为国际学术界跨学科的研究热点。
一、关于文明起源同国家起源的关系11何谓“文明”?何谓“国家”?二者关系又是怎样的?关于“文明”,陈昌远认为:文明的定义与标志应如何理解?有的认为: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文明。
陈淳说:“人工制作的生产工具、用火、绘画艺术、埋葬习俗及图腾崇拜都是文明的表现。
因此,原始社会就有了人类文明”[1]。
这应是广义的文明含义,我们所谈的文明应是狭义的文明。
正如夏鼐先生所说:“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2]。
也就是邹衡先生所说的:“在一般情况下,文明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原始氏族制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3]。
其标志是什么?不同意一般将文字、城市和青铜器的出现作为文明的具体标志,而应按恩格斯所说的“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4]国家的诞生就标志着文明的开端。
应把文明社会的形成与国家的出现联系在一起。
我们在探讨先秦社会性质及其国家形态时,实际上就是探索古代文明社会国家产生于何时[5]。
王震中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现状与思考》中认为:“文明”一词,最早见于《易・文言》中“天下文明”,《尚书・尧典》也有“睿哲文明”之语,都是指光明、有文采的意思。
由“酋邦”到“古国”——关于20世纪中国文明起源的理论与模式述评
由“酋邦”到“古国”——关于20世纪中国文明起源的理论与模式述评张宏彦【摘要】文明起源是中国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关于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理论与模式呈现出多彩纷呈的局面,重视理论的探索成为这一时期文明起源研究的显著特点之一.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影响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的主要理论与模式做一回顾与述评,以期促进理论探讨的不断深入.【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43)002【总页数】5页(P127-131)【关键词】20世纪;文明起源;社会演进【作者】张宏彦【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3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文明起源探索虽可追溯到20世纪前半叶,但真正意义上的文明起源研究始自20世纪80年代。
特别是国外早期社会进化理论的传入和聚落考古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对古代社会演进过程研究的重视和国家起源探索的热潮,理论的探索成为这一时期文明起源研究的显著特点之一。
多年的探索与发现,使学者们不断认识中国远古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也在不断思考文明起源的理论问题;在借鉴和吸收国外相关理论的同时,也在探索符合中国本土特点的模式。
就文明起源研究的社会组织层面来看,由野蛮时代的氏族社会向文明时代的国家演进是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以致许多学者将国家的出现看做是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本文拟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国家与文明起源的理论做一回顾与述评,促进理论探讨的不断深入。
二、关于国外早期社会新进化模式与“酋邦理论”所谓“酋邦理论”,源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埃尔曼·塞维斯(E.Service)提出的早期人类社会进化新模式。
他将人类社会自发生至国家产生所经历的社会组织分为四个连续进化阶段,即游团(Bands)、部落(Tribes)、酋邦(Chiefdoms)、国家(States)。
游团是人类处在狩猎与采集经济时期的一种最简单的、小规模的流动性的社会组织;部落是已经进化到种植作物与驯养家畜阶段的平等的氏族社会组织。
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在争议中不断推进的历史课题
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在争议中不断推进的历史课题每个人都归属于各自的文明体系,都拥有自己的祖国。
然而,正像“人是怎么来的”一样,人们迄今也未能就文明的起源、国家的形成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人猿揖别”,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人类发展进程。
不同的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方式,对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具有深刻影响。
“文明如何起源”、“国家如何形成”、“各个早期国家之间有何异同”、“国家与文明之间有何联系”等等,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体现着社会科学(特别是历史学)的独特魅力,而且对于准确理解历史、解释现实至关重要。
19世纪以来,众多人类学家、历史学家以及政治理论家持久而强烈地关注着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问题。
迄今为止,近代意义上的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研究已历经100多年的历史。
1877年,美国古典进化论派人类学家摩尔根依据人类学调查资料,结合古希腊、罗马历史的文献记载,出版了《古代社会》一书,提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国家”的国家产生路径与模式。
1881—1882年间,马克思对《古代社会》作了详细摘要,撰写批语,补充材料,成为运用唯物史观系统分析摩尔根研究成果的第一人。
1884年,恩格斯完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系统论述了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形态以及氏族、部落等社会组织的演变过程,以希腊、罗马和德意志为例,建构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理论。
其后,恩格斯的观点成为众多学者,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从事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指导。
恩格斯的著作出版40多年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形成了他关于这一问题的系统看法。
郭沫若说:“对于未来社会的待望逼迫着我们不能不生出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认清楚过往的来程也正好决定我们未来的走向。
”其所著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可以说就是恩格斯的《家族私产国家的起源》的续篇。
”从郭沫若开始,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中国学者围绕国家和文明起源这一核心议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看法。
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几个问题
Several Problems of the Early States of China 作者: 沈长云
作者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河北,石家庄,050091
出版物刊名: 史学月刊
页码: 5-11页
主题词: 中国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血缘基础;社会职能
摘要:目前学术界对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概念存在着分歧.我们认为中国早期国家是指夏商周三代已具备公共权力,但社会仍滞留在居民血缘组织基础之上的政治组织.所谓中国在龙山时代就已出现了早期国家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则是走的部落联盟酋长因其职务的'独立化'转变为'社会主人'这样一条路径.。
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特点
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特点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2100年左右的夏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王朝。
夏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繁荣昌盛的国家管理时期。
夏朝的形成也与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夏朝的统治者利用了大量的劳力来进行农业生产,共同团结起社会力量,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国家之基础。
随后,商朝取代了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
商朝延续了夏朝积累的国家管理经验,并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了更加稳定和成熟的体制。
商朝统治者通过贸易和商业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
同时,商朝还发展了文字,这为历史记载和社会管理奠定了基础。
商朝国家制度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
周朝则是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重要阶段。
周朝的興起是明确的,具有历史纪律性的记载。
在周朝早期,分封制逐渐在中国形成,国家权力基本上以封建领主的形式存在。
这个时期的封建制度为中国历史上长期使用的土地和人民的分封制度奠定了基础。
封建制度为实施统一统治提供了架构和手段。
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政治和文化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君主制度在早期国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统治者通过达官贵人的选拔和赏罚制度维护着统治秩序。
这种集权政治系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贯沿袭的统治形式之一另一个与中国早期国家相关的特点是礼仪文化的兴起。
早期中国的政治秩序与礼仪文化紧密相连,礼仪文化不仅构建了君主与臣民、父母与子女等各级关系的规范,而且为社会秩序的维持提供了准则。
《周礼》、《礼记》等经典文献的创作和传承,为中国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早期国家的官僚制度也得到了初步的建立与完善。
中国早期国家的政府机构逐渐形成,各级官员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
为了确保国家的统一,早期中国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规范和监督官吏行为,使其服从国家和人民利益。
这种官僚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长期持续的国家管理模式之一总的来说,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特点体现了政治和文化因素在国家形成与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由"酋邦"到"古国"——关于20世纪中国文明起源的理论与模式述评
用 他 自 己 的话 概 括 : “ 酋邦是家庭 式 的, 但 是 不 平
等; 它没有政府 , 但是拥有权威 与集 中的管理 ; 它没 有资源上的私有财产 , 没有经营性质的市场贸易 , 但 是 在对 物 品与生 产 的掌控 方 面 , 却 是不平 等 的 ; 它有 阶等区分 , 但是没有明显的社会经济阶级 , 或者政治 阶级 ” 1 j 。酋 邦 “ 是具 有 一个 常设 的 中 心 协调 机 构
者卡内罗将“ 酋邦” 定义为“ 在一个最高酋长控制之 下的、 由若干个 村落 或社群组 成 的 自治政 体” L 3 ] 。
此外 , 酋邦之间在社会复杂程度上也存在巨大差异 , 可分简单酋邦和复杂酋邦 , 只有那些 复杂酋邦才能
演 变为 国家水 平 的社会 组织 。有 学者认 为控 制人 口
二、 关于国外早期社会新进化模式与“ 酋邦理论”
所谓“ 酋邦理论” , 源 自2 0世纪 6 O年代美 国人
在 以后的研究 中, 学者们发现酋长在食物分配
中 的作 用对 社会 的维系并 非关 键 。与塞 维斯 强调 经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1 — 1 0 基 金项 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学研究 西部和边疆 地区规划基金项 目( 1 0 X J A 7 8 0 0 0 1 )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1 3年 3月 , 第4 3卷第 2期 , Ma r . , 2 0 1 3 , V o 1 . 4 3 , N o . 2
J o u m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精)
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先秦文献;酋邦;社会分层;聚落形态;邦国;王国近年来新出土的《容成氏》等战国竹书,在增加和扩充史料的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它们依然是有其局限性的,重建上古史还得靠以考古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的结合。
而考古学本身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它也需要借鉴人类学的理论以及技术的、经济的、环境的、人口学的等等知识。
将酋邦理论、社会分层理论与聚落形态学理论相结合是研究的趋势和方向,但理论贵在创新。
因而,结合中国考古新发现,从中国的材料出发,创建出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理论,才是最上乘的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
依据近年来对山西襄汾陶寺和河南新密古城寨的考古发现,将早期文明与初始国家出现的时间,划定在龙山文化时代,应该说是有着充分事实依据的。
与此相关,将中国古代的国家形态划分为邦国—王国—帝国,要比称之为古国—方国—帝国,更约定俗成更合理一些。
Some Issue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StateKey Words: pre-Qin docurments; chiefdom;social strata;gathering morphology;state;kingdomAbstract: The newly unearthed bamboo slips such as Rongcheng Family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may extend and enrich our historical materials, but they have limitations as well. Reconstructing ancient history must have solid archaeological basis, while archaeology must borrow kownledge from anthropology, economy, environment, etc. Combining the theories of tribe, social strata and gathering morphology is the trend and direction of research. We should create our own theory on the basis of materials to study the origin of civilization and state. In view of the recen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Shanxi and Henan, it is reasonable to locate the time when early civilization and state appeared in the period of Longshan Culture. Accordingly we can redefine the ancient state morphology in China as from tribe to kindom to empire.一新出土的先秦文献资料的价值与局限研究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问题,在资料上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物质文化资料,即通过考古发掘所获得的遗迹、遗物、遗址之类的资料;另一是文献资料。
酋邦、早期国家与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及形成问题
" # # ! " # # $ $ " ( ) * " + . /! 0 # * 0 + $# ’ $ 1 $ (2 " + 3 #4 . ( 5 $ + ) ( * 6 7 ( ( 9 7 0 . " ! ! # $ ’ $ 1 $ ( ! 7 ( . -$ % &’ ,,# 8 %!
.". !!!!!!史!学!月!刊!!!!!!!!!!!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 " #年!!第 $ 期
酋邦 ! 早期国家与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及形成问题
沈 长 云
" 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河北 石家庄 ! $ " ! ! # $
早期国家’ 中国国家起源 关键词& 酋邦’ % 对于完善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类早期社会组织进化的学说具有一 % 摘!要& 当代人类学者提出的酋邦理论# 定的积极意义# 也对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和形成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酋邦可以对应于我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 ) 天下万邦* 的) 邦* # 即今日治先秦史者经常提到的 ) 族邦* (这样一种氏族结构不仅存在于中国前国家时期# 也存在于国家刚产生后的一个阶段(一些中外学者称中国这样一类结构特征的文明古国为) 早期国家* # 以别 这种说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种补充( 于在下一个历史阶段产生的古希腊罗马国家# ’ "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黄帝
Huangdi: the Common Ancestor of the Chinese
Nation
作者: 沈长云[1,2,3,4]
作者机构: [1]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2]先秦史学会;[3]中国先秦史学会;[4]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
出版物刊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1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4期
主题词: 黄帝;华夏民族;中华民族;民族融合;周人;黄帝族;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作为我国主体民族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形成于我国春秋战国之际。
黄帝作为华夏族共同奉祀的祖先,是其时正在形成中的华夏民族为了追求共同历史文化的产物。
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古代先民,包括上层统治阶级对于祖先黄帝的祭拜也恰好开始于这个时期。
黄帝原本是周人的祖先,黄帝族以及早期周人都居住在陕北黄土高原,与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古代戎狄族具有血缘上的联系。
因为后来周人实现了对黄淮江汉广大地区的大一统统治,主导了日后这一地区各古老部族的民族融合,并最终使它们融铸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民族,黄帝自然亦演变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
黄帝族与其直接后裔周族都为我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从战国长城的修建论及华夏族共同地域的形成
从战国长城的修建论及华夏族共同地域的形成
沈长云
【期刊名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45)5
【摘要】长城是战国时期列国间为防御邻国入侵的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
它最早出现在战国前期,具体地点则是在内地,如齐国为防御三晋而修建的齐长城,魏国、赵国、中山国所筑的长城及燕南长城等。
到战国后期,始有北边长城的修筑,乃是位于西、北方向的赵、秦、燕修筑的北边长城,其目的是防御北方游牧族胡人的侵袭。
这三个国家的长城连成一线,正适应了我国华夏民族构筑共同地域的需要。
由于我国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时间是在春秋战国之际,这几个国家北边长城的修建亦正构成了我国华夏民族的北部边界。
【总页数】6页(P50-55)
【作者】沈长云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31
【相关文献】
1.华夏长城美酒为奥运举杯——访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小波
2.周人、秦人与早期华夏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3.周人、秦人与早期华夏族共同
体意识的形成4.战国及秦汉长城修建原因浅析5.试论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境内的戎狄及其与华夏族的融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由"酋邦"到"古国"——关于20世纪中国文明起源的理论与模式述评
From "Chiefdom" to "Original State": the Review for the 20th Century Theories and Patterns about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作者: 张宏彦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出版物刊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7-13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20世纪;文明起源;社会演进
摘要:文明起源是中国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关于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理论与模式呈现出多彩纷呈的局面,重视理论的探索成为这一时期文明起源研究的显著特点之一。
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影响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的主要理论与模式做一回顾与述评,以期促进理论探讨的不断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名称
新进化论 中国常用的分期
旧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游 团 部 落
原始社会
龙山文化
酋 邦
三代 (到春秋) 晚周 、秦 、汉
国 家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之始)
张光直认为 “: 由上表看来 ,中国考古学在一 般社会进化程序的研究上 ,提供了一些新的有力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 ·
史 学 月 刊
2006 年 第 1 期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酋邦 、早期国家与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及形成问题
沈长云
(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 关键词 ] 酋邦 ;早期国家 ;中国国家起源 [摘 要 ] 当代人类学者提出的酋邦理论 ,对于完善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类早期社会组织进化的学说具有一 定的积极意义 ,也对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和形成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酋邦可以对应于我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 “天下万邦”的“邦”,即今日治先秦史者经常提到的“族邦”。这样一种氏族结构不仅存在于中国前国家时期 , 也存在于国家刚产生后的一个阶段 。一些中外学者称中国这样一类结构特征的文明古国为“早期国家”,以别 于在下一个历史阶段产生的古希腊罗马国家 ,这种说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种补充 。 [ 中图分类号 ] K222 ; K0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58320214 (2006) 0120005207
化到种植作物与驯养家畜的阶段 ,由父系或母系 的世系群组成 ,实行外婚制 ,部落成员之间的关系 是相互平等的 ;酋邦即上面提到的不平等的氏族 社会 ,其最大的特点是各地方组织已发展成为一 个尖锥形的分层的社会系统 ,处在尖椎顶端的酋 长通常被认为是与整个系统人们的共同祖先血缘 关系最近之人 ,职位世袭 ,其他社会阶层人们的地 位则依其与酋长亲属关系的远近而定 。凭借这种 集中的权威 ,酋长领导着一个常设机构 ,负责组织 整个酋邦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 。由于社会各成 员在政治上已分别出不同的阶等 ,他们在经济生 活中充当的角色亦显示出很大的差异 ,部分上层 人物占有更多的消费品已是司空见惯之事 。这样 的社会无疑已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了 ,虽然这个 社会还维持着社会成员之间的血缘联系 。
Chief tain2state , Earlier Period N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the Ancient State in China
S H EN Chang2yun
( Colle ge of History an d Cult ure , Hebei N ormal Uni versit y , S hi j i az huan g 050091 , Hebei , Chi na)
与此同时 ,国内学者结合塞维斯的酋邦理论 对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的研究也开始 了 。谢维扬教授 1987 年发表的《中国国家形成过 程中的酋邦》,大概是应用酋邦理论研究中国古代 国家形成的第一篇论文 。文章表示不同意按照摩 尔根所描述的国家经由实行军事民主制的部落联 盟转化而来的路子讨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问 题 ,认为中国传说时代人们共同体的政治组织与 摩尔根所描述的易洛魁和雅典 、罗马的部落联盟 有很大的不同 ,是属于非部落联盟类型 (作者称之 为“部落联合体”) ,可名为“酋邦”。文章比较了中 国传说时代的部落联合体 (亦即酋邦) 与部落联盟 之间的区别 ,讨论了夏代早期国家通过对酋邦制 度的改造而形成的过程 。文章最后强调 ,由于中 国早期国家经由酋邦而不是经由部落联盟转化而 来的事实 ,决定了中国早期国家从一开始就较欧 洲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而缺乏民主的传 统 。[7 ]
应当说 ,摩尔根与恩格斯有关国家起源与形 成的理论在总体上是站得住脚的 ,其所构建的由 原始氏族社会到文明社会的进化体系在大的格局 上 ,也基本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他们的理论 至今在国际人类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但是 ,随 着人类学研究的深入进行 ,包括我国学者所进行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6 ·
的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讨论的深入开展 ,学者们 也感到他们理论中某些环节或个别结论有不够严 谨或不够周全之处 。其中为不少中外学者共同指 出的一点是 ,对于原始社会所有的氏族组织 ,在摩 尔根的笔下 ,都基本上是一种自由 、平等 、博爱的 社会结构 ,处于“无差别 、无矛盾的和谐的境界”, 这同一百年来人类学所观察到的大量个案所显示 的事实并不相符 。事实上 ,等级 、特权 、物质资料 占有的不均 ,不同集团乃至个人之间政治影响力 和权力的不平等 ,在前国家社会的许多实例中都 明显地存在着 。[1 ] (p260) ,[2 ] (p35)“摩尔根的最大错误 之一 ,就是将易洛魁的氏族与早期希腊和罗马的 氏族等同了起来 (易建平引塞维斯语) 。”[3 ] (p139) 与 此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 ,在摩尔根《古代社会》 和恩格斯《起源》中作为国家产生的例证而列举的 古希腊 、古罗马和日耳曼国家的产生 ,对于人类最 早产生的国家来说 ,是否具有代表性 ,以及由这几 个国家产生而归纳出的国家形成的两个标志 ,即 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 权力的设立 ,是否对于所有国家的形成都一概适 用 。这里 ,有关论述无疑更直接关系到中国古代 国家形成的问题 。对于此 ,不久前发表的李学勤 主编的《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明确表 示《, 起源》中提出的国家形成的两个标志之一的 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这一条 “, 对于古希腊罗马 来说也许是适用的 ,而对于其它更为古老的许多 民族则有一定的局限性”[4] (p7) 。
二
塞维斯的理论形成于上世纪 60 年代 ,至 70 年代而更臻于成熟 。其被介绍到我国的时间亦不 算晚 ,1983 年三联书店出版的美籍华裔学者张光 直的论文集《中国青铜时代》便向国内读者比较简 明扼要地介绍了塞维斯的这一理论 。张先生并根 据自己对中国古代历史及考古发掘工作的了解 , 将塞维斯的四个社会进化阶段与中国考古学者习 用的社会分期加以对照 ,列为下表 :
t ho se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states in t he next histo ry stage.
近年来 ,在人们十分关注的对于中国古代国 家起源与形成问题的研究中 ,不少学者采用了美 国人类学家塞维斯等人的酋邦学说及其他一些人 类进化新说 。这对我国学者长期以来在此问题上 的解释系统造成了一种冲击 。尽管目前学术界对 于这套理论尚存在着不少争议 ,但采用这类说法 的学者越来越多 ,并逐渐蔚成一种风气 ,也是明显 的事实 。为了将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的 研究引向深入 ,我们有必要对于在此问题的研究 中采用人类进化新说的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 ,同 时借以发表我们对有关问题的看法 ,希望学术界 同仁关注并予以批评指正 。
以上三个阶段都属于前国家社会发展阶段 。 可以看出 ,这样设计的社会发展序列 ,使得前国家 社会与国家社会之间的衔接更为紧密 ,由前者向 后者的过渡 ,也显得比以往的说明更加合理而易 于为人接受 。以此缘故 ,塞维斯的理论 ,尤其是他 的酋邦理论得以在学术界很快地风靡开来 ,被认 为是对人类早期社会组织及其进化的一种较为准 确的概括而被广泛应用于国家起源与形成的研究 之中 。
Key Words :chieftain2state ; earlier period natio n ; t he origin of state in China Abstract : The chieftain2state t heories t hat contempo rary ant hropologist s bring up have t he po sitive meaning to perfect Marxism fo r t he relevant human earlier period society evolutio n , also have t he po sitive meaning to ancient national origin and fo rmation in China. The chieftain2state can correspond wit h“state”which is one of“t he ten t housandt h states”p ut down in writing in t he our ancient cult ural heritage ,t he so called“clan2state”. Like t his a kind of clan co nst ructio n not o n2 ly exist s in t he Chinese p receding2nation period , but also exist s in t he stage after nation was formed. Chinese and Fo reign scholars call China like t his t he ancient count ry of t he civilizatio n characteristic of a“earlier period nation”, differentiated
为了克服摩尔根对于原始氏族社会这个长时 段历史时期笼统而过于简单化的描述造成的缺 陷 ,自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 ,主要是一些美国人类 学者 ,如埃尔曼 ·塞维斯 ( E ·Service) 和莫顿 · 弗里德 (M ·Fried) 等在总结摩尔根以后世界各 地的一些民族学 、人类学调查结果和历史学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套早期人类社会进化新 说 。这套新说并未从根本上否定摩尔根的进化理 论 ,却对之做了重要修正 ,修正的要点 ,即是在摩 尔根认为平等的氏族社会与文明社会之间加进了 一个不平等的氏族社会的过渡阶段 。在各个具体 的人类进化新说中 ,尤以塞维斯的主张最为引人 注目 ,其将人类社会自发生至国家产生所经历的 社会组织共分为四种类型 ,亦即四个连续发展的 进化阶段 ,它们是游团 、部落 、酋邦 、国家 。其中游 团是人类处在狩猎与采集经济时期的社会组织 , 是一种最简单的 、小规模且人数不固定的流动性 的社会组织 ;部落即平等的氏族社会组织 ,已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