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话剧的发展及分类、特点

合集下载

话剧行业剧本创作指南

话剧行业剧本创作指南

话剧行业剧本创作指南第1章剧本创作基础 (2)1.1 话剧的定义与特点 (2)1.2 剧本的结构与要素 (3)1.3 创作动机与主题构思 (3)1.4 剧本创作的基本流程 (3)第2章角色塑造 (4)2.1 角色设定与性格描绘 (4)2.2 角色关系构建 (4)2.3 主角与配角的作用 (4)2.4 角色发展轨迹 (5)第3章情节设置 (5)3.1 情节类型与构思 (5)3.2 悬念与冲突的设置 (6)3.3 情节点与转折 (6)3.4 高潮与结局的处理 (6)第4章对话艺术 (7)4.1 对话的重要性 (7)4.2 对话的风格与特点 (7)4.3 对话的节奏与韵律 (7)4.4 对话的修辞技巧 (8)第5章场景构建 (8)5.1 场景的分类与作用 (8)5.2 场景描述与氛围营造 (8)5.3 舞台布景与道具运用 (9)5.4 场景转换与衔接 (9)第6章喜剧元素 (9)6.1 喜剧的类型与特点 (9)6.2 喜剧效果的营造 (10)6.3 喜剧角色与情节设置 (10)6.4 喜剧节奏与表现手法 (11)第7章严肃戏剧创作 (11)7.1 严肃戏剧的主题与风格 (11)7.2 人物心理刻画 (11)7.3 情感冲突与解决 (12)7.4 戏剧性与真实性的平衡 (12)第8章剧本格式与规范 (12)8.1 剧本的结构与格式 (12)8.2 标题与场景标注 (13)8.3 角色与对话排版 (13)8.4 剧本修改与完善 (13)第9章剧本创作技巧与策略 (14)9.1 创意激发与素材积累 (14)9.2 剧本构思与提纲编写 (14)9.3 写作习惯与时间管理 (14)9.4 创作心态与自我反馈 (15)第10章剧本推广与呈现 (15)10.1 剧本的市场定位与分析 (15)10.1.1 确定剧本类型与风格:根据剧本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元素,明确剧本的类型与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荒诞派等。

(15)10.1.2 分析受众群体:研究潜在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为剧本找到合适的受众群体。

话剧的发展历程

话剧的发展历程

话剧的发展历程话剧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戏剧,而现代话剧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

在欧洲,特别是在英国和德国,话剧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为戏剧艺术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城市化的进程迅猛发展。

人们生活的方式和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问题和个人动态成为当时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

因此,戏剧家开始尝试创作更加真实和具有现实意义的话剧作品。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舞台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话剧演出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20世纪初,欧洲的话剧蓬勃发展,形成了多个戏剧流派和学派。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话剧”注重描绘社会现实和剧本的文字,而德国的“表现主义话剧”则强调情感的表达和特殊的舞台技术。

这些话剧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后来话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话剧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问题、人性冲突和思想深度。

20世纪中叶,美国的话剧开始崭露头角。

由于美国社会繁荣和多元文化的特点,美国的话剧呈现出多样性和开放性。

在这个时期,一些伟大的话剧家如尤金·奥尼尔和阿瑟·米勒在美国戏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了20世纪后期,话剧进入了一个更加多样化和开放的阶段。

传统的戏剧形式和技巧被打破,演出方式更加多样,并且开始融合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和舞蹈。

同时,话剧的题材也越来越广泛,从政治和历史到个人情感和家庭问题,涉及面更加广泛。

当代话剧的发展更加深入人心,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无论是在百老汇、伦敦西区还是其他地方,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话剧演出,吸引着大量观众。

而且,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话剧演出也可以通过电影和网络媒体进行传播,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优秀的话剧作品。

总的来说,话剧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变化和创新。

从古代的戏剧形式到现代多元化的表演方式,话剧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发展。

无论是在戏剧艺术上还是社会问题上,话剧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4年话剧演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话剧演出市场发展现状

话剧演出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话剧作为一种富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表演形式,在中国的演艺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话剧演出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中国话剧演出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发展背景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演艺市场成为了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话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通过对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的刻画,能够给观众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空间,因此备受关注。

市场规模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话剧演出市场在过去十年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话剧市场年均收入增长率超过10%,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2019年中国话剧市场的总收入达到了xx亿元,较2010年的xx 亿元增长了xx%。

这一增长趋势表明,话剧市场正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且持续增长的经济业态。

市场特点中国话剧演出市场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受众的结构多样化。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成为话剧市场的重要消费者,他们对高质量的话剧演出有着较高的需求。

其次,市场需求多样化。

观众对话剧演出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经典剧目上,对于更多元化、更具创新性的剧目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另外,市场竞争激烈。

不断涌现的剧团和演出机构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提高了演出质量和创意水平。

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话剧演出市场的前景可观。

首先,以经典剧目为主的传统话剧仍然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样化的需求也促使新的剧目不断涌现。

其次,国际交流的增加为话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中国的话剧作品逐渐走向世界,同时国外优秀话剧作品也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了演出内容和观众体验。

此外,演出形式的创新也是市场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话剧演出领域的应用将为观众带来新的观赏体验。

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

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

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历程。

从20世纪初引进西方话剧到如今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剧目,中国现代话剧不仅成为舞台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在深化剧作表达、推动当代文化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西方话剧引进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初,当时许多西方话剧作品被引进到中国。

这场引进运动是由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兴趣以及对传统戏曲的改革和革新思潮所推动的。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一代知识分子提倡西方话剧的价值和表达方式,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话剧的创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二、话剧艺的试探与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话剧艺术开始试图在“文艺界”的舞台上探索自己的发展方向。

当时,一些话剧团体以及戏剧学院相继成立,开始培养戏剧人才和创作原创剧目。

以陈独秀和郭沫若为代表的文化名人积极参与话剧事业,推动了中国现代话剧的蓬勃发展。

三、话剧的政治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话剧经历了一段与政治紧密相连的时期。

政治形势的变化使得话剧作品的创作受到了特定的政治要求和审查体制的制约。

这一时期的话剧作品主题多与社会主义革命和新中国的建设相关,追求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双重结合。

四、改革开放与话剧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话剧的多元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国成立了大量的剧团和戏剧学院,艺术家们开始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并创作更加多元的话剧作品。

音乐剧、舞剧、儿童剧等各种形式的话剧开始兴起,丰富了中国现代话剧的艺术表现力。

五、话剧现代化的探索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话剧在表现形式上也在不断探索创新。

舞台设备、灯光音响技术等的提升给话剧表演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剧作家们试图结合当代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探索更为现代的话剧题材和创作手法。

六、中国现代话剧的影响中国现代话剧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还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

中国话剧作品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元魅力和话剧艺术的成果。

中国的历史戏剧与话剧表演

中国的历史戏剧与话剧表演

中国的历史戏剧与话剧表演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其历史戏剧和话剧表演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历史戏剧的起源、发展,以及话剧表演的兴起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戏剧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的历史戏剧起源可追溯到古代。

最早的中国戏剧可以追溯到周朝晚期的西汉时期,那时的戏剧多以表演神话传说为主,包括祭祀、仪礼等文化活动,具有浓郁的宗教性质。

而至唐朝时期,中国历史戏剧经历了一个由宗教仪式向民间娱乐转变的过程,由此诞生了著名的“皮影戏”、“木偶戏”等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戏剧逐渐演变成多种形式,如昆曲、京剧、豫剧等。

其中,昆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代表,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通过声腔、表情和动作来传达情感和剧情。

京剧则以唱、念、做、打、舞为基本表演元素,其独特的脸谱和动作表达形式,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

豫剧则以地方性的特点著称,以广泛的演出方式和多样的表演形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二、话剧表演的兴起和艺术特点与历史戏剧相比,话剧表演是相对较新的艺术形式。

话剧的兴起与西方文化的传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世纪末,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戏剧,许多西方话剧作品被引进到中国,这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话剧的发展历程非常丰富多彩。

从最早的仿效西方剧作的演出到逐渐走向本土化,中国话剧经历了探索、创新和传承的过程。

伴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思想解放的浪潮,话剧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现在,中国话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人性的弱点。

话剧表演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注重演员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

通过语言的交流和身体的动作,演员能够更直接地与观众沟通,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共鸣。

同时,话剧表演还强调现场效果和舞台布景的营造,以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三、历史戏剧与话剧表演的联系与影响历史戏剧和话剧表演虽然在表现形式、表演技巧和艺术特点上存在差异,但两者之间也有不可忽视的联系与影响。

话剧、喜剧小品的历史、赏析

话剧、喜剧小品的历史、赏析
话剧、 话剧、喜剧小品
一、什么是戏剧 drama:剧本,剧本文学(强调文学) theatre:剧场中表演的戏剧(强调剧场)(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1、定义:是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艺 术形式。是以表演为中心的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 术门类综合艺术。又称“舞台艺术”或“演员艺术”。 2、两个重要的概念: (1)戏剧冲突:戏剧作品中人与人之间或人的内心展开的矛 盾斗争。戏剧作品总是由一个或多个戏剧冲突的提出、发展、 解决而完成的。 (2)戏剧性:戏剧性是和戏剧冲突联系在一起的,戏剧性就 在于紧张、深刻的冲突矛盾,“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性”。
《雷雨》(借鉴西方,自己创造) 1、题材:家庭剧——夫妻矛盾,父子冲突,母子兄妹乱伦、 劳工冲突等 2、主题:反封建,颂扬个性解放 3、结构(讲故事的方法)——锁闭式结构(俄狄浦斯王)把 三十多年的故事锁闭在一天之内叙述出来。 故事从“危机点”上开始讲述。蘩漪已经难以忍受周朴园, 周萍为了躲避她想到矿上去,蘩漪为了留住周萍请来四凤母亲。 随着鲁妈登场,导致了剧情走向高潮和悲剧结局。剧本将周鲁 两家长达30多年的纠葛,以及蘩漪和周萍关系的前因后果全部 集中在一天之内加以叙述。在表示蘩漪、周朴园和周萍这个当 前主要冲突的同时,将几组次要矛盾穿插其间。过去的戏和当 前的戏紧密交织在一起。人物前史逐步揭露,有力推动当前动 作的发展,使戏剧走向高潮。情节紧张曲折,冲突尖锐激烈。 4、人物: 蘩漪,半新半旧,母亲不像母亲、情人不像情人,雷雨性格 周朴园、周萍
《上海屋檐下》(契可夫《海鸥》、《樱桃园》,静剧) 1、小市民生活 2、横断面式结构:不是围绕一个完整故事、一对主要冲突展 开情节。而是同时描写5家故事,相互交织。杨彩玉、林志成、 匡复 3、很少表现人物直接、外在冲突,着重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我国话剧调研报告

我国话剧调研报告

我国话剧调研报告我国话剧调研报告话剧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魅力的戏剧形式,在中国表演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话剧作为一种现代戏剧形式,起源于西方,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我国话剧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和风貌。

一、我国话剧的发展历程我国话剧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中国话剧先驱梅兰芳开始。

梅兰芳将中国传统戏剧与西方话剧元素相结合,首次在中国上演了话剧《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作品,为我国话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我国话剧迅速发展,著名话剧家鲁迅的作品《雷雨》等探讨了当时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话剧迎来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类优秀话剧作品层出不穷,如《茶馆》、《哈姆雷特》等。

这些作品不仅承继了传统的戏剧形式,同时也加入了当代的文化元素和创新的艺术手法,展现出了新的魅力。

二、我国话剧的特点与风貌首先,我国话剧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文化多元,各地的话剧创作在风格、题材、表演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例如,北方的话剧以现实题材和社会问题为主,表演风格较为严肃,思想性较强;而南方的话剧则更加偏重于抒情、嬉笑和留白,有着独特的温情风格。

这种多样化特征使得我国话剧在舞台上呈现出更为丰富和多元的面貌。

其次,我国话剧具有传承与创新并存的特点。

我国话剧不仅保留了传统戏剧的优秀元素,如音乐、舞蹈、服装等,同时也吸收了西方话剧的创作方式和演绎技巧。

在现代化的舞台设计、灯光技术、多媒体应用等方面,我国话剧创作追求创新,突破传统限制,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和独特的观赏体验。

三、我国话剧的挑战与发展方向尽管我国话剧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话剧市场发展不平衡,大城市的剧院和演出资源较为丰富,而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则缺乏相关演出平台和剧院。

其次,话剧作品的质量和内容也存在着差异,一些商业化追求暴利的作品居多,而优秀的艺术作品受众较少。

此外,票价过高也成为观众观剧的一大障碍。

中国话剧文化

中国话剧文化

中国话剧文化话剧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戏剧形式,在中国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发展。

中国话剧文化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演出、剧本、演员、导演和观众等,下面从这些方面来探讨中国话剧文化。

一、演出话剧演出是话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话剧在演出形式上较为传统,通常采用舞台表演的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

话剧演出的舞台背景、服装、道具,在中国话剧中也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中国京剧习惯上使用特殊的面部化妆和道具、服装等来表达角色性格和身份,而山东话剧则以其特殊的方言和表演风格而著名。

演出还需要有合适的演员和导演,他们在舞台上展现了演技和创意,为观众呈现了精彩的话剧表演。

二、剧本剧本是话剧演出的基础。

中国话剧的剧本源于西方话剧,但在编写和改编时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话剧的剧本主题多样,既有现实题材,也有历史、神话、小说等题材。

剧本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例如道家、儒家、佛家等思想观念和体制结构。

同时也有剧本经过现代改编,切合当下社会、文化背景的话题,反映清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与心态。

中国观众对剧本的欣赏不仅仅在于剧情,更在于剧中所体现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价值。

许多优秀的话剧作品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三、演员和导演中国话剧的演员和导演是话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话剧演出中担任重要角色,他们的表演和指导决定了整个作品的成败。

演员和导演在演出中需要充分理解和把握角色性格和特点,运用丰富的表演技巧来呈现人物形象,从而达到感染观众、传达思想和情感的目的。

其中著名的演员和导演对话剧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传承和创新了话剧艺术。

四、观众话剧文化必须有观众,观众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话剧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观众在观看话剧时,会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一些优秀的话剧作品不仅仅让观众获得享受,还会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满足人们的情感和思想需求。

演出过程中,观众和演员之间互动的过程,也可以成为话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走向公众,语言通俗、内容生动的话剧演出,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以及涉世不深的人群进行欣赏,这些群体也是话剧文化发展的未来。

九上历史第19课笔记重点

九上历史第19课笔记重点

九上历史第19课笔记重点
一、明清剧种
(一)南京装潢
1.明清剧种的起源:明清时期,南京的大庙堂、官府礼堂都有装饰——这就是南京装潢,也是明清剧种的起源;
2.南京装潢的目的:旨在用大量的丝绸、绣品、彩灯、水晶点缀礼堂,增添更多庄严威严的气氛;
3.南京装潢的流传:南京装潢深受欢迎,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盛行,成为明代最流行的剧种。

二、话剧
1.话剧的特点:话剧以文艺修辞形式和恰当的情节为主,具有娓娓动听、感人至深的特点;
2.话剧的传统:明清时期的话剧以明堂为主,其场景及行当人物多集中在明堂以外;
3.话剧当今的发展:近代和现代,话剧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因此不断发展,其题材越来越广泛,技巧也日趋完善。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剧院及话剧的发展及其样式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剧院及话剧的发展及其样式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剧院及话剧的发展及其样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是欧洲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大陆上的文学、艺术和科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同时,在欧洲剧院和话剧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和发展。

一、欧洲剧院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剧院开始迅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欧洲人格外热衷于戏剧,在城市中大量建造了剧院和表演场地。

剧院是欧洲人在这个时期的“私人公共场所”,它为许多文化活动提供了场地,其中包括音乐表演、舞蹈、游戏和戏剧表演。

欧洲剧院表演的剧目类型很多,其中包括悲剧、喜剧、历史剧、神话剧等。

不同的剧目类型有不同的表演形式,需求的舞台空间和布景装置也各不相同。

在舞台上演出时,还配合了各种灯光、音乐和舞蹈等元素,使得表演更加丰富多彩。

在表演的方面,欧洲剧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演员们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演技巧,通过声音和动作来表现角色的特点和个性。

在台词的表演方面,演员已经能够更好地发掘人物的感情和真实性格。

二、话剧的发展除了欧洲剧院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之外,欧洲的话剧也在文艺复兴时期进行了极速的发展。

话剧是指除了歌唱和音乐之外,只使用人物对话和情节来展开故事的舞台表演。

在文艺复兴时期,话剧开始偏重于剧本的创作,演员的表演也更加注重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描绘。

在话剧的发展历程中,莎士比亚是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的剧本不仅在当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而且后来的世界各地都被广泛地传诵。

同时,他的剧本也成为了话剧甚至是文学史上的巨著之一。

莎士比亚的剧本采用了手法的多样化,描绘出了许多真实的人物和生动的情节,被称为是话剧史上的经典。

三、欧洲话剧的样式欧洲话剧在文艺复兴时期发展了几种不同的样式。

其中最流行的是嬉笑剧和五幕剧。

嬉笑剧是十七世纪欧洲最流行的话剧样式之一。

它是一种轻松、欢乐的话剧形式,讲述喜剧般的故事。

嬉笑剧的主要特点是人物性格的夸张、闹剧的外表和荒诞的剧情。

另一个受欢迎的话剧样式是五幕剧,这是一种形式严谨的话剧形式。

话剧常识~~

话剧常识~~

一.什么是话剧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应该说是缺一不可.更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当然在莎士比亚的年代,话剧的因素要少一些.话剧之所以在欧洲几百年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话剧培养了一代代的观众,而一代代观众对思考和娱乐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又促使了话剧的发展.二.话剧分类1.按剧中所选择的题材的不同而分类:历史剧、革命历史剧、纪实剧、民间传说剧、神话剧、科幻剧、科学剧、侦探剧、惊险剧、儿童剧等2.按戏剧作品的物理长度区分:独幕剧、短剧、多幕剧3.从不同的戏剧观念、不同的创作方法、不同的风格流派进行分类:古典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现代主义戏剧等4.从剧中矛盾冲突的性质与人物命运的结局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范畴的不同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成为戏剧三大体裁悲剧:起源于人类浓厚的悲剧意识,悲剧意识来自人类对自身生存困境的反思.A人与自然的悲剧性冲突.B人与社会的悲剧性冲突.C个体与他人的悲剧性冲突.D人与自我的悲剧性冲突.喜剧:A轻松活泼的情调.B豁达乐观的胸怀.C追求自由的精神.喜剧手法有:夸张、变形、巧合、错位、误会、乖讹、戏访、重复等.正剧:A更生活化,在形态上更接近客观事物原生态的话剧.B题材来源更广阔的戏剧.C更个性化更人化的戏剧.三.话剧特点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战线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四.话剧中的几个关键词<一>.三一律"三整一律":戏剧创作法则.要求剧作的情节、时间、地点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每剧须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于一天内完成.<二>.第四堵墙"演员必须表演得好象在家里生活一样,不要去理会他在观众中所激起的感情;观众鼓掌也好,反感也好,都不要管;舞台前面必须有一面第四堵墙,这堵墙对观众来说是透明的,对演员是不透明的."让·柔琏"对着你们的敞开的一面不是房子的第四堵墙.世界在这儿不需要剖开","我们不做得仿佛你们不在场似的.你们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阵风.你们对于我们是生命攸关的,因为你们是存在的.我们正是为了你们的在场而谈话.没有你们在场,我们的话将是无的放矢.你们不是事先假定是沉默的.你们没有假定为在墙后的沉默无言的窃听者.你们没有透过钥匙孔窥视.我们不做得仿佛只有我们自己在世界上".彼得·汉特克谩骂观众<三>.幻觉演出系统中的幻觉,通俗讲来,就是使观众把舞台上演出的事件当成真的,亦即以假乱真.让观众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情当中,相信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是真实的.1.对象逼真幻觉即舞台上的人、事、物与现实生活相似2.关系趋同现象:观众将自己与正面人物混同,将舞台生活与现实生活混同.<四>.假定性广义假定性:假定性是所有艺术的固有的本质.它是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达成的"真"和"假"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契约".以假当真.狭义假定性:即戏剧演出中的消除幻觉的假定性手法,与制造幻觉的逼真性手法相对.以真为假--这里的"真"指戏剧演出的逼真.演技和场景逼真,但必须知道是假的.创作者直言其假.<五>.间离效果亦称"陌生化"、"离情作用".德国布莱希特用语.对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进行陌生化,首先很简单,把事件或人物那些不言自明的,为人熟知的和一目了然的东西剥去,使人对之产生惊讶和好奇心.目的:观众在剧院里被作为伟大的改造者受到接待,他能够插手干预自然界发展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他不再仅仅忍受世界的一切,而是要主宰这个世界.剧院不再企图使观众如醉如痴,让他陷入幻觉中,忘掉现实世界,屈服于命运.剧院现在把世界展现在观众眼前,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干预它.使观众或演员、与剧中人或角色保持一定距离而具有理性判断力.<六>.戏剧情境戏剧创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戏剧性”.由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具体情况——事件、有定性的人物关系等三部分构成.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条件,是戏剧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契机,又是戏剧情节的基础.戏剧场面:指在舞台上直接呈现的有着活生生实体内容的、流动的生活画面.是戏剧作品构成的基本单位,是戏剧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在一幕戏中,它随人物的上下场、随时间地点的变化不断转换.人物的动作构成场面,场面的转换连接构成一场戏,若干场戏构成全剧.<七>.潜台词未说出的话就是潜台词,包括两方面1特定戏剧情境下的停顿,这层意思表现在语言上,这些语言就是“潜台词”2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话语与深层含义完全不同.五.话剧术语介绍<1>.剧本:是戏剧的书面形式.剧本基本格式:1.剧本题目2.剧中人物:关系3.地点:4.第一幕5.第一场地点6.正文舞台提示<2>.幕:戏剧作品和戏剧演出中的段落.按剧情发展而划分,往往有时间、地点、情节的重大变化.<3>.场:幕可进一步划分为几场.有时间、地点的变化.明场:凡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直接表演,通过视觉形象可供直观的戏统称明场,暗场:不在舞台上直接出现视觉形象,由人物在台词中叙述交代,或通过幕后的音响效果,基本上诉之于听觉形象的戏,称为暗场,也即虚写.剧中的主要场面,一般都作明场处理,次要场面或有碍于舞台表演的情节场面,则作暗场处理.上场下场:舞台上情节要集中,与情节无关的人,站在台上,无戏可演,与情节有关的人,不能不在场.要从剧情出发,想个充分的理由让人物合乎情理地上场下场,自然而然地上场下场.<4>.人物:人物表简介及关系通常按出场顺序列出.恩格斯说:"一个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从这方面来看,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鲜明些,基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收到损害的."致斐迪南·拉萨尔在一切文学作品中人物自身的行动都是刻画其性格的最主要的手段.在戏剧中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动作特别适宜舞台艺术.人物的行动可分为大的行动,小的行动和细节行动.一般说来,在一出戏中,每一个人物重大行动只有一二个,跟主题有关.细节行动用于刻画人物性格.<5>.对白:戏剧几乎完全是通过对话,即两个或多个演员之间的谈话这种形式写出来的.戏剧中,对话不用引号,每个讲话者的话都另起一行.<6>.独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独自说出的台词,有时会有其他人物在场,如果是这种情况,他们这时如同聋子.它从古典悲剧发展而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使用十分广泛,是把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思想直接倾诉给观众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用于人物内心活动最剧烈最复杂的场面.--"生存,还是毁灭"<7>.旁白:是角色在舞台上直接说给观众听,而假设不为同台其他人物听见的台词.内容主要是对对方的评价和本人内心活动的披露.<8>.道具:是演员表演戏剧需要的物品.如花盆,菩萨像,手机,轮椅等.关键道具:产生情节冲突,推动情节重大进展.辅助道具: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情节.<9>.舞台布景:即舞台装饰,有助于展示戏剧的背景.写实主义布景非写实布景<10>.舞台指示:是指剧本中对演员、制作和导演所做的解说,指导他们如何表演和设计舞台.舞台指示一般包含在剧本的正文中,往往写在括号内或改变字体.描述演员的讲话方式,穿着的服装,使用的舞台景等.<11>.主题:重复出现的元素包括中心思想.主题的问题:如何持续发展是否健康主题的多元性:鲜明、集中.六.戏剧的语言风格1.诗意的语言:一般偏向历史的,悲壮,雄壮的修辞,而且经常在内容上牵涉到祖先、伟人、神灵、命运等重要因素和历史、神话典故,包括新诗语言在“小剧场的”运用.2.极简的语言:剧中人讲话简单,说话时没有情绪起伏,可是这样的人物对白,往往必须配合激烈的协作或骇人听闻的情节发展.3.诙谐的语言:有严肃企图的幽默语言,透露剧作者对整体社会生活的审视与批评.设定适当的剧中情境时空情境的共通点,好让剧中人物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成为最重要的技术要素之一.七.戏剧结构的类型<一>.锁闭式结构“内省式”或“回顾式”古典戏剧对戏剧的创作有“三一律”的要求,使剧作家产生锁闭式戏剧结构的创作倾向.三一律:要在一昼夜内、一个地点展现一个行动.涵义:从事件接近高潮的地方写起,之前所涉及的人物、所发生的事件则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回顾来补充交代.典型: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群鬼易卜生、雷雨曹禺<二>.开放式结构“线性式”涵义:将事件按照发生发展的顺序的从头写到尾,作平反映事件的始末.倾向于突破“三一律”的限制,较为洒脱.典型:奥赛罗莎士比亚<三>.人像展览式结构涵义:以人物呈现为中心的结构,以刻画形形色色的人物表现时代的社会风貌,剧情往往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地点展开,作为一个平台.典型:茶馆老舍、日出曹禺。

中国话剧史

中国话剧史

中国话剧史一、文明戏1.概念中国早期话剧。

因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当时叫新剧,又称作文明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推动了戏剧运动的发展,戏曲领域里出现了全国规模的改良运动,同时,在日本新派剧和欧洲戏剧的影响下诞生了中国早期话剧。

新剧兴起于辛亥革命前夕,其基本队伍,由民主革命或倾向民主革命的知识分子组成,因而具有鲜明的革命色彩。

主要社团有:李息霜、曾孝谷、欧阳予倩等中国留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的春柳社以及在上海由王钟声主持的春阳社和王钟声、任天知合办的通鉴学校。

至辛亥革命前后,任天知领导的进化团总局这一新兴剧种的经验,探索创新,并吸收外来营养加以发展,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格局。

此后新剧进入全盛时代。

这期间,职业新剧活动以上海为中心向全国普遍开展,新剧同志会、新民社、民鸣社、开明社、启民社、民兴社皆其中之佼佼者。

丰富的舞台实践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演员如欧阳予倩、陆镜若、马绛士、汪优游、顾无为、陆子美、查天影、王无能等以及优秀剧目如《家庭恩怨记》、《社会钟》、《空谷兰》、《梅花落》、《珍珠塔》、《恨海》等。

同时在北方,天津南开新剧团异军突起。

新剧的刊物《新剧杂志》和理论批评也应运而生。

辛亥革命失败后,新剧失去了原先的革命朝气,向商业营利的方向转化,至1916年开始进入没落时期,在上海仅一家笑舞台撑持局面。

至1925年笑舞台结束,转入游乐场,被“五四”后诞生的中国现代话剧所取代。

新剧虽然师法于外国话剧,却是从中国社会的实际、中国观众欣赏习惯的实际出发,和中国传统艺术保持着血缘关系,“是用了外来的戏剧艺术形式、从自己的土地上长出来的东西”(欧阳予倩:《谈文明戏》)。

新剧中存在着两大流派:一为进化团流派,惯于采用幕表制,角色分派,在剧情中穿插议论,编剧上富于传奇色彩,并使用方言;一为春柳流派,比较注意遵循话剧的法则,但后来也逐渐与中国戏曲传统结合。

属于这一派的,是以归国春柳社友为骨干组成的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其余都属于进化团流派。

第七章 20年代的戏剧

第七章    20年代的戏剧

花瓶掷碎,同时递上三块钱国币。 讽刺了国民党上层人物爱钱如命的丑态。
丁西林剧作的突出特点是喜剧性强,剧情展开自然,语言幽默,结构是“二元三人模 式”
二、田汉
1、生平与创作:在20年代的戏剧创作中,成绩最丰的是田汉。田汉(1898——1968)湖南长 沙人,字寿昌。1916年随舅父去日本东京高等师范英文系学习,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 1920年开始发表诗歌、评论,并创作剧本《梵峨嶙与蔷薇》。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 夫等组织创造社。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1924年,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 国半月刊》,继而组织南国电影剧社,1927年冬正式成立南国社及南国艺术学院,1928至 1929年率南国社先后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无锡各地举行话剧公演和其它艺术活动,从 而掀起了著名的“南国戏剧运动”,推动了中国话剧的发展。这期间,他创作了20多个剧本, 几乎每一个剧本都上演成功。代表作有《咖啡店之一夜》(1922)、《获虎之夜》(1924)、 《名优之死》(1929)等。 1930年3月,田汉以发起人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并被选为以鲁 迅为首的7人执行委员之一,接着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4月田汉发表了著名的《我 们的自己批判》,公开宣告向无产阶级转向。1932年他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参与了党对文艺 的领导工作。“左联”时期,他创作了《梅雨》、《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回春之曲》等 话剧作品,参与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一批进步电影的创 作,写出了《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著名歌曲的歌词(聂耳谱曲),政治热情和艺术 才能得到了全面的爆发。 抗战时期,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组织领导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组织抗敌演出队, 赴前线演出。同时创作话剧《卢沟桥》、《秋声赋》等,对加强戏剧队伍的团结和坚持进步戏 剧运动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从京剧到话剧的演变与发展

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从京剧到话剧的演变与发展

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从京剧到话剧的演变与发展传统戏曲和现代戏剧是中华文化艺术的两个重要传承,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而话剧则是现代戏剧形式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从京剧到话剧的演变与发展。

一、京剧的演变与发展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起源于19世纪的北京。

它继承了明代的秦腔、汉剧、大曲等戏曲曲艺形式,融合了皮黄、二黄、二宫、花旦等各种唱腔表演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通过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表演技巧,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特点。

它注重舞台表演,演员们以颜面、身段、声腔等多种手段来表演角色。

同时,京剧以其丰富的历史题材和戏剧性的表现手法,吸引了大量观众,并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京剧也面临了许多挑战。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对戏剧的要求也更加多样化。

因此,京剧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二、话剧的兴起与发展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西方文化的引入,中国的戏剧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20世纪初,西方话剧逐渐引入中国,对中国戏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话剧作为现代戏剧形式的代表,强调自然、真实和社会性。

它采用对话的形式来表达角色和情节,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比于京剧,话剧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

近年来,中国话剧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大量新作品的推出和演出水平的不断提高下,中国话剧得到了更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话剧在演变过程中融入了更多中国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话剧风格,并且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一定的声誉。

三、戏曲与戏剧的融合创新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艺术表达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戏曲和戏剧可以相互融合创新,形成新的艺术形式。

例如,一些现代话剧作品中经常出现京剧的表演元素,通过京剧唱腔和舞蹈的加入,增加了戏剧的艺术张力和审美效果。

现代戏剧与话剧的发展

现代戏剧与话剧的发展

现代戏剧与话剧的发展现代戏剧与话剧作为戏剧艺术的两大流派,在当今文化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点,对于丰富戏剧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引领时代潮流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现代戏剧与话剧的发展现状,深度探讨它们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演变及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1. 现代戏剧的发展现代戏剧指的是在19世纪产生的戏剧形式,它以反映现实生活、揭示时代矛盾为主要特点,强调人物的心理描写和人性的深刻剖析。

在现代戏剧的发展过程中,欧洲的自然主义、表现主义、现代主义等戏剧流派相继兴起,影响了整个戏剧界的创作风格和观赏审美。

现代戏剧走出了古典戏剧的包围,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人性、生活态度等问题的思考和反思,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

2. 话剧的兴起与发展话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起源于欧洲,并在近代传入中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和演出特点。

话剧与传统的戏曲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更注重言语的表达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以舞台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深受当代观众的喜爱。

话剧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戏剧形式的多样化,也为当代文化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3. 现代戏剧与话剧的异同现代戏剧和话剧在不同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现代戏剧更注重对生活的关切和批判,强调对人性的深刻探讨和揭示,体现了一种深沉的思辨精神;而话剧则更强调对情感的表达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强调对人生命运和情感经历的真实再现。

尽管各自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现代戏剧与话剧在传播文化、引导社会风气、反映时代精神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独特作用。

4. 现代戏剧与话剧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现代戏剧与话剧也将不断创新和探索,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代戏剧需要更多地关注当代社会问题,深入挖掘人性内在的丰富性,发挥自身的表现力和感召力;而话剧则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物刻画和情感表现,深化对舞台语言的挖掘和运用,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公共基础知识话剧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话剧基础知识概述

《话剧基础知识概述》一、话剧的基本概念话剧是一种以对话和表演为主要手段的戏剧形式。

它通常在舞台上由演员通过对话、动作和表情来展现故事情节,传达思想情感。

话剧与其他戏剧形式相比,更加注重语言的表现力和真实性,强调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直接交流。

话剧的构成要素包括剧本、演员、导演、舞台美术等。

剧本是话剧的基础,它提供了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和对话内容。

演员通过对剧本的理解和演绎,将角色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

导演则负责整个演出的策划和指导,协调演员、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舞台美术包括布景、灯光、音效等,它们为话剧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环境。

二、话剧的发展历程1. 起源与早期发展话剧起源于西方,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在中世纪,宗教戏剧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话剧开始逐渐复苏。

16 世纪末至 17 世纪初,英国的莎士比亚是话剧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以深刻的人性描写、丰富的语言和复杂的情节而著称,对后世话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 世纪和 19 世纪,话剧在欧洲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法国的莫里哀、德国的歌德和席勒等剧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了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一时期,话剧的题材更加广泛,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化。

2. 传入中国及发展20 世纪初,话剧传入中国。

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时期,话剧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很快受到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欢迎。

他们通过话剧来宣传民主、科学等思想,推动社会进步。

在中国话剧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演员。

如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等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描写而著称。

老舍的《茶馆》则通过一个小小的茶馆,展现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话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政府大力支持话剧事业,建立了许多专业的话剧团体。

这一时期,话剧的题材更加丰富,既有反映革命历史的作品,也有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

3. 当代话剧的发展进入 21 世纪,话剧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发展。

中国话剧的发展ppt课件

中国话剧的发展ppt课件
现代话剧的 落后面貌,达到了文学 性与舞台性、艺术性与 欣赏性的高度统一,而 且标志着话剧这种“舶 来品”在中国的成熟。
无产阶级戏剧时期
1929年秋,新成立的上海艺术剧社旗帜鲜明地提出 了“无产阶级戏剧”(或称“新兴戏剧”、“普罗 戏剧”)的口号,标志着中国戏剧运动进入了“左 翼戏剧时期。
郑伯奇在《中国戏剧运动的进路》中一文中指 出:“中国戏剧运动的进路是普罗列塔利亚(无 产阶级)演剧”。艺术剧社强调戏剧的阶级性、 时代性;强调戏剧的战斗性及艺术与政治的关 系;强调民众观念,主张演剧大众化。
“无产阶级戏剧”运动推动着话剧界向左转,具 有代表性的是田汉领导的南国社。
1930年4月田汉发表《我们的自己批判》,:过去 的南国,热情多于卓识,浪漫的倾向强于理性, 想从地底下放出新兴阶级的光明而被小资产阶级 底感伤的颓废的雾笼罩得太深了。因此我们的运 动受着阻碍,有时甚至陷入歧途。
同年5月他改编的《卡门》上演,顺应了时代的大 潮流。
二十年代,戏剧才真正获得了文学上的价值,出 现了真正的话剧剧作家。田汉、欧阳予倩、洪深 、郭沫若、熊佛西、丁西林、陈大悲、白薇、袁 昌英等,均于此期奠定了其在戏剧史上的地位。
欧阳予倩、田汉、洪深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戏剧的 三位奠基人。
田汉:《获虎之夜》、《古潭的声音》、《名优 之死》
欧阳予倩《泼妇》、《潘金莲》 郭沫若《卓文君》 袁昌英《孔雀东南飞》 白薇《访雯》《打出幽灵塔》 陈大悲《幽兰女士》 熊佛西《王三》(又名《醉了》) 洪深《赵阎王》 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
1930年1月,艺术剧社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举行首 次公演;3月又组织了第二次公演(《西线无战 事》、《阿珍》)。
1930年8月,艺术剧社联 合辛酉、南国等剧社成 立了上海剧团联合会, 后改为中国左翼剧团联 盟、中国左翼剧作家联 盟,成为“左联”的重 要力量。左翼戏剧运动 以提倡“戏剧的大众化 ”为特色。

中国话剧的发展

中国话剧的发展

中国话剧的发展话剧,即,出现于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戏剧,实际上是“舶来品”——即使在今天,排演外国剧目,尤其是莎士比亚剧目,也仍然是中国话剧寻找舞台表达的一种方式。

在某种意义上,话剧,是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1910年代中期-1920年代早期)相伴生的一种新生的文艺方式。

说它是“新生”,是因为对于20世纪初的中国戏曲观众、演员来说,话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歌舞演故事”的表演形态非常不一样,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演出类型。

20世纪初,伴随着在国外留学的留学生们将他们在国外不同地方的看到的以“说话”为主体的、以写实为美学追求的“drama”带回到中国,话剧,这样一种新的文艺形态逐渐在城市青年中流传,成为开启民智的艺术形式。

1928年,洪深将这一表演形式命名为“话剧”,以此区别与中国传统戏剧——“戏曲”——这样一种表演形式。

然而在中国,话剧的发展在开始的时候并不算顺利。

原因有二,首先,在民国时期,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在农村,戏曲仍然是主要的商业演出形态;其次,话剧的发展也受制于当时的物质条件。

尤其在1930年代以后,抗日战争爆发且逐渐渗透到中国的方方面面,很难有物质条件能够支持话剧的演出。

因此,在20世纪前半页,话剧的发展基本上局限。

就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中,中国话剧的创作与演出仍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话剧剧本创作方面,以曹禺、田汉、郭沫若、陈白尘、丁西林等为代表的剧作家,无论在悲剧、喜剧还是在历史剧、诗剧方面,都有建树;在演出方面,从文明戏、商业戏剧到大后方的演剧运动,在物质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也坚持着探索话剧美学的发展方向。

1949年以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话剧的发展也迎来一个小小的高潮期。

这个高潮,首先表现为场馆的建设、成建制的话剧演出团队的成立以及以欧洲的院场合一制度为模板的“保留剧目”的建设。

在这种制度建设与物质保障的基础上,中国话剧从创作到演出都迎来了一个小高潮。

这其中以1958年焦菊隐在北京人艺导演的《茶馆》为代表,中国话剧开始逐渐创造自己的舞台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上

奶海

的戏

扇剧

子协

》社

剧演



1907年6月,春柳社演出了根据美国作家斯托夫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 这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新话剧改编剧本的创作、第 一次完整的话剧演出。
洪深导演的《少奶奶的扇子》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第 一部用完整的西方话剧导演体系来导演的话剧,剧本 则是改编自王尔德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2、话剧特点: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 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是便于演员 表演剧情和利于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人物集中。 矛盾集中。 情节集中。 场面集中。
“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 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 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 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一、中国话剧初创时的四个时期
1.文明戏时期
话剧作为一种西方的戏剧形式,是19世纪末 由在上海的西方侨民引入中国的。当时并不叫 “话剧”,而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戏”、 “文明新戏”。1906年,春柳社成立,标志着 中国话剧的序幕正式拉开。 中国现代话剧早期的创作与演出模式:强调 现场的宣传作用,强调演员在表演中的创造性, 普遍采用“幕表制”,即不用剧本,只用演出 提纲,演出内容由演员即兴发挥。
这时期的最大成就是田汉的《回春之曲》 和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 《香稻米》、《青龙潭》)。
洪深的《农村三部曲》是现代戏剧第一次全面 反映农民的苦难和斗争的作品,其中又以《五 奎桥》最为成功,可以说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4.剧场戏剧时期
“剧场戏剧”(即“大剧场”演出)以职 业化和营业性为特点,是中国话剧从业余 走向专业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从幼稚期 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剧场戏剧”出现的必备条件有二,一是 必须是一种艺术,二是必须有票房号召力。 而成功的关键在于剧本的创作。
1936年12月19日,《赛金花》在上海金城大戏院 公演。夏衍编剧,洪深、欧阳予倩、应云卫、史 东山、司徒慧敏、尤竞(于伶)、孙师毅、凌鹤8 人共同导演,后来,这些人都成为中国话剧史上 的殿堂级人物
1937年,夏衍创作了多幕剧《上海屋檐下》。剧 本通过普通市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中国人的心理 特征,透视出文化背景,传达出新时代即将到来 的信息。
曹禺《雷雨》的成功,不仅改变了现代 话剧的落后面貌,达到了文学性与舞台性、 艺术性与欣赏性的高度统一,而且标志着 话剧这种“舶来品”在中国的成熟。
二、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
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第三期上,曹禺发表 了他的四幕话剧《雷雨》。《雷雨》刚一出世便 轰动了整个剧坛,后来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 标志。
第三是音乐。音乐的设计要以剧本提供的思想、 人物、情节为基础。它的作用主要是烘托人物的思想 感情、心理活动,制造气氛、为开展情节塑造人物服 务。
第四是绘画。这主要是指化妆、服装、布景、道 具等。美术设计有的是直接塑造人物形象,有的则为 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为情节的开展创造气氛。
三、剧本创作与剧评写作
剧评分析及撰写 话剧改编与交流(《纪念刘和珍君》、《威尼
斯商人》、《项链》、《声声慢》等)
四、话剧表演
语言训练之停顿、速度、节奏、停顿、重音 情绪、情感与性格表演 话剧表演(分组)
1、什么是话剧?
话剧: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形式。欧洲各国通称戏剧(drama)。中国 早期话剧于1907年在日本新派剧的直接影响 下产生,当时称新居或文明戏。新居于辛亥 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 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 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洪深提议定 名为话剧。
依次为:熊佛西、田汉、欧阳予倩、丁西林、陈大悲、洪深
小剧场运动对剧本创作的重视,不仅产 生了陈大悲的《幽兰女士》、洪深的《赵 阎王》、熊佛西的《青春的悲哀》、欧阳 予倩的《泼妇》等现实题材的尝试之作, 而且还培养了郭沫若、田汉、丁西林等一 批著名的剧作家。
3.左翼戏剧时期
1929年秋,新成立的上海艺术剧社旗帜 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或称 “新兴戏剧”、“普罗戏剧”)的口号, 标志着中国戏剧运动进入了“左翼戏剧时 期”。 1930年8月,艺术剧社又联合辛酉、南国 等剧社成立了上海剧团联合会,后改为中 国左翼剧团联盟、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 成为“左联”的重要力量。左翼戏剧运动 以提倡“戏剧的大众化”为特色。
一、话剧的基础知识
话剧的分类及特点 话剧成分介绍 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布莱希特体系以及以梅兰芳体系)
二、经典名家名作赏析
国内著名剧作家介绍(曹禺、老舍、田汉等) 曹禺《雷雨》片段欣赏与分析 老舍《茶馆》片段欣赏与分析 贝克特《等待戈多》片段欣赏与分析 赖声川《暗恋桃花源》片段欣赏与分析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 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 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 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 特征。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 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话剧作为综合艺术,主要包括四个门类:
第一是文学。话剧演出需要有剧本,剧本是演出 的文学依据,它为舞台的艺术创造出思想、形象的初 步设计,就像蓝图对于建筑工程一样。
第二是表演。在话剧形式中,表演艺术是中心, 能够把剧本中所提供的形象、故事进行再创造,成为 舞台艺术,主要靠演员的表演,如对白、表情等等。
1919年,在“易卜生热”的高潮中,胡适 模仿易卜生《玩偶之家》创作的剧本《终身 大事》,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创作剧本,是 现代话剧告别传统“幕表制”的标志。
2.爱美剧时期
爱美剧,即业余演剧。爱美,是Amateur 的译音。伴随着“爱美剧”出现的“小剧场 运动”,以爱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建 立起不同于新剧的话剧体制,其核心就是以 “导演制”取代“明星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