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园艺专业采后贮藏加工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园艺专业采后贮藏加工期末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982733643323968011c9279.png)
1 成熟:果实已经接近完成成长阶段,达到可食用程度。
2 完熟:色香味均达到的最适合食用的阶段,是成熟向衰老的转折点。
3 衰老:果实中最佳食用以后的品质劣变或组织崩溃阶段。
4 生理酸性食品:将经过人体消化吸收分解后所剩元素为非金属元素的食品。
5 生理碱性食物:将经过人体消化吸收分解后所剩元素为金属元素的食品。
6 维生素:活细胞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量极微的天然有机物质。
7 比表面积:物质单位质量所占表面积的比率。
8 干燥率:生产一份干物质所需原料的份数。
9 温度系数(Q10):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活性升高,呼吸强度因之加剧,通常在55℃--35℃之间,温度每升高10℃,呼吸强度增大1—1倍半。
10 呼吸商(RQ):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氧气在容量上的比值。
11 过冷现象:水温降低到冰点以下,水并没有结冰的现象。
12 解冻:上升解冻食品的温度,溶解食品中的冰结晶,恢复冻结前的状态。
13 复水:干制品在食用前完全浸没在冷水里一段时间,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干制前的色香味,唯独质量不能恢复到原来状态。
14 双指标:在气调贮藏中既能控制氧气的含量又能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
15 单指标:在气调贮藏中只能控制氧气的含量,二氧化碳始终为0.16 挂冰衣:冻产品表面淋上水后迅速形成冰壳并防止产品氧化的过程。
17 酶褐变:原料内的氨基酸和还原性糖在有酶的参与下与下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物质,由于有酶的参与,所以成为酶褐变。
18 非酶褐变:原料内的氨基酸和还原性糖在没有没参与下发生的反应生成黑色物质。
19 杀菌冷点:罐头中杀菌升温最慢的部位。
20 冷藏链:蔬果在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都使其处于0℃之下不冻结的状态,将这种低温下的环节串起来构成冷藏链。
21 冷冻链:蔬果在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都使其处于0℃之下冻结状态,将这种低温下的环节串起来构成冷冻链。
22 CO2的临界浓度:CO2的浓度升高直至发生无氧呼吸前时的浓度。
果蔬加工储藏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果蔬加工储藏期末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f5209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6.png)
果蔬加工储藏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1.食品败坏(腐败变质):凡是不符合食品食用要求的变质、变味、变色都称为食品败坏。
2.食品败坏原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物理化学因素。
3.食品保藏原理及主要方法:Ⅰ.原理:①无生机原理:使食品所处的体系处于无生机状态,即商业无菌状态。
主要用于罐头和果蔬汁。
②假死原理:采取一定措施使微生物处于抑制状态,同时使酶失活。
措施一旦解除微生物又能恢复活动。
主要用于糖制、干制、腌制、速冻食品。
③不完全生机原理:利用某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或利用这些微生物产生和积累的代谢产物,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
主要用于乳酸菌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
④完全生机原理:维持果蔬正常的,缓慢的生命活动而达到保藏食品的目的。
主要用于冷藏保鲜。
Ⅱ.主要方法:加热杀菌、冷杀菌、控制水分活度、提高渗透压、降低温度、控制PH、改变气体条件、使用添加剂。
4.加工对原料的要求:有合适的种类、品种、成熟度和新鲜度。
5.原料的预处理:选别、分级、洗涤、去皮、切分、破碎、修整、烫漂、硬化等处理。
6.去皮方法:手工去皮、机械去皮、热力去皮、冷冻去皮、碱液去皮、真空去皮等。
7.碱液去皮的原理:利用碱液使表皮和表皮下的中胶层溶解,从而使果皮脱落,分离。
8.烫漂的作用:①钝化酶活力,防止酶促褐变②增加细胞透性③改善组织结构④降低微生物数量⑤改善产品风味9.护色处理方法:烫漂、食盐水浸泡、酸溶液护色、硫处理、抽空处理。
10.为什么要抽空:某些果蔬内部组织比较疏松,含空气较多,对加工特别是罐藏或制作果脯不利,易引起罐头真空度降低和氧化变色。
第二章1.罐藏的基本原理:原料经过预处理,再经过加热、排气、密封、杀菌,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食品的目的。
2.影响罐头杀菌的因素:有害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食品的性质和化学成分、传热的方式、传热速度、海拔高度第三章1.速冻原理:采用速冻方法排除果蔬中的热量,使果蔬中的水变成固态冰晶结构,并在低温条件下保藏,果蔬的生理、生化作用得到控制,也有效地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动和酶的活力,从而得以长期保藏2.速冻对果蔬的影响:①组织结构上的影响:由于细胞内外的水分同时形成晶核,晶体小,且数量多,分布均匀,对果蔬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不会造成挤压现象,所以组织结构破坏不多,解冻后仍可复原。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原理复习资料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b9e1d7aaf1ffc4ffe47acb2.png)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粮油产品贮藏加工的基础知识一、主要粮油产品的组成与品质特性1、粮油产品分类禾谷类作物:小麦、玉米、水稻、莜麦、高粱等豆类作物:大豆、蚕豆、绿豆豌豆等油料作物:花生、油菜、大豆等薯类作物:甘薯、木薯、马铃薯等。
2、粮油子粒的物理性质1)粮油的色泽和气味2)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粮食容重指一定单位容积内所含粮食的绝对重量;粮食比重是一定体积(无杂质)粮食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是表示粮食内含物质的充实程度或细胞结构的致密程度;孔隙度是空隙体积占粮堆总体积的百分率,而粮堆总体积是粮食自身大小和粮食子粒间所有空隙的总和。
3)散落性和自动分级:粮油原料的颗粒都是固体,但颗粒群体构成的粮堆却具有流动性,容易变形,这种特性叫作散落性;当粮食在运动时,由于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散落性,就会发生性质相似的组成部分趋向于聚集同一部位,结果使粮堆不同部位的粮食在品质上发生差异,这种现象叫做粮食的自动分级。
4)导热性和热容量:粮堆具有传递热能的性能,粮堆内、外之间和粮堆内部时刻进行着热的传递和交换,这种现象叫做导热性;热容量是指使1千克粮油子粒升高1℃所需要的能量,热容量的大小取决于粮油的化学成分及比例5)吸附性和吸湿性:粮食颗粒是一个具有多孔毛细管的胶体,同时粮食中含有很多亲水胶体。
实验表明,粮粒内部的大、小毛细管的内壁都是吸附蒸气或气体的有效表面。
粮食对气体和蒸气的吸附作用称为粮食的吸附作用;吸附的气体或蒸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从粮粒中逸出,称之为解吸。
粮食从空气中吸附水蒸气的作用就称之为吸湿性。
二、粮油的化学成分1、碳水化合物也可简称为糖类:1)单糖;2)低聚糖;3)多糖。
2、脂类:脂类是油脂及类脂的总称,脂类共同特点是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3、蛋白质4、维生素5、矿物质6、水分三、粮油产品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预防措施1、粮油产品在贮藏期间的生理及品质变化1)粮粒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生物体的异化过程,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又叫生物氧化。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期末复习资料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8bec2b1b8f67c1cfad6b8aa.png)
–
第六章 粮食加工
•表示品质的参数
•(1)比重:指粮油籽粒的重量与体积之比
•(2)千粒重:指一千粒风干种子的绝对重量
•(3)容重:指单位容积内所容纳的粮油籽粒的重量
•(4)散落性与自动分级
•(5)导热性
•(6)品质标准:色、味、水分及杂质含量
•(7)结构力学性质
•皮层:不易碾碎,韧性大
辐照保藏
利用电辐射(高能辐射)辐照各种食品进行杀虫、灭菌(病毒)和抑制某些生理活动来延长食品的贮藏期的方法。
原理:当农产品被照射时,自身和携带的微生物、昆虫就会洗手射线的能量,使内在的物质结构和反应机制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异常,最终导致多种异常的生物学症状,甚至死亡。--辐射生物学效应
作业答案:
加工成熟度-果实已具备该品种应有的加工特征。
粮食的加工特性
1.后熟
由完熟道生理成熟所进行的生理变化
标志:发芽率达80%以上
2.陈化:粮食的理化性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使品质逐渐裂变而趋于衰老
面筋的形成
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遇水相互黏聚
⒈粮食中重要的酶类
⑴淀粉酶
⑵蛋白酶
⑶脂肪酶
脂肪酶是一种对脂质其水解作用的水解酶。
•胚:一定韧性,易扁难碎
•胚乳:脆性
•硬麦:凡角质部分占截面积70%以上的籽粒。
•软麦:凡粉质部分占截面积70%以上的籽粒。
制粉过程主要包括研磨、撞击、清粉和筛理等部分。
粉路:在制品:是指制粉过程中各研磨系统中间物料的总称,包括粗麸皮、麦渣和麦心
稻谷的加工
五、制米工艺概述
稻谷加工成大米的工艺过程可包括清理、砻谷、碾米、成品、副产品整理等工序。
农产品加工 贮藏学 复习资料
![农产品加工 贮藏学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63364d0ce2f0066f533223c.png)
1休眠: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与自身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时,为了适应环境,有的器官会产生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
书上10水分活度:游离水和结合水的比例可以用水分活度(Aw)表示,可以看作是食品表面的蒸汽压与同温度下纯水的蒸汽压之比。
书上18呼吸温度系数:呼吸温度系数是在生理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l0℃时呼吸速率与原来温度下呼吸速率的比值即温度系数,用Q10来表示。
书上6发酵性腌制沟藏:是将农产品堆放在沟、坑内,放一层或多层,然后根据气温的变化分次进行覆土,达到一定的覆土厚度进行贮藏。
书上31完熟:是指果实达到成熟以后,即果实成熟的后期,果实内发生一系列急剧的生理生化变化,果实表现出特有的颜色、风味、质地,达到最适于食用阶段。
书上12蒸散作用:(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书上8 果实硬度:指果肉抗压力的强弱,抗压力越强,果实的硬度就越大。
预冷:在转移到低温冷藏环境之前,需要将其降到适宜的冷藏温度,称为预冷。
书上33 2.干制的概念,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复水干制: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产品水分蒸发脱除的工艺过程因素:1.空气的温度2. 空气的相对湿度3. 空气的流速 4. 原料的种类和状态 5干燥设备的设计及使用复水:干制品重新吸回水分恢复原状,为干燥的逆过程3为什么说机械损伤是农产品采后贮藏的致命伤?如何防止和减轻果蔬的机械损伤?(1)果蔬机械伤会加速产品失水,机械损伤不但破坏了组织结构,而且增加了表面积,从而增加了失水 (2)果蔬受机械损伤后,呼吸和乙烯明显增加,从而加速了果蔬的成熟,并有利于微生物的侵染,易使果蔬腐烂.4稻谷加工中砻谷目的和要求:书上88在稻谷加工过程中,去掉稻谷颖壳的工艺过程称为砻谷要求:尽量保护米粒完整,减少米粒的破碎和爆腰,以提高出米率;尽量避免糙米的光滑表面遭到破坏,以利于提高谷糙分离的效果;保持较高而稳定的脱壳率,以利于提高砻谷机台是产量;须节省动力和降低谷料的消耗,以降低生产成本5焙烤食品生产中用到的糖的种类及作用:书上109种类:蔗糖、饴糖、淀粉糖浆、果脯糖浆、蜂蜜、糖醇,功能性低聚糖等作用:1.增加制品的甜味2.可以改善制品的色、香、味、形3.提供酵母生长与繁殖所需营养4.调节面团中面筋的胀润度5.保鲜和抗氧作用6小麦制粉前水分调节的目的和作用:书上99目的:利用水、热、时间三种因素的作用,使其改善工艺性能,得到良好的制粉条件,保证面粉的质量作用:1.使入磨小麦有适宜的水分,是其适应于制粉工艺的要求,保证制粉过程的相对稳定,便于操作管理2.使皮层与胚乳见的结合力有所减弱,便于皮层和胚乳分离,有利于研磨、提高出粉率3.使小麦皮层韧性增加4.使小麦的胚乳结构松散,强度降低,易于磨细成粉,从而降低动力消耗5.保证面粉的水分符合国家标准。
农产品贮藏加工复习题---20130521
![农产品贮藏加工复习题---20130521](https://img.taocdn.com/s3/m/fbf4351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4.png)
复习题20130521一、选择题1、稻谷中所含的维生素主要是()。
2、下列油脂精炼方法中,米糠油精炼要用的特有方法为()。
3、进入碾米机的物料是()。
C.糙米4、果蔬腌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发酵类型是()。
5、风选法可用于清除稻谷中的()A.大型杂质B.小型杂质C.并肩泥和并肩石D.轻型杂质6、稻谷制米过程中,剥离稻壳的工序称为()A.碾米B.清理C.砻谷D.整理7、面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A.蛋白质B.淀粉C.脂肪D.矿物质8、焙烤食品加工中常用的生物疏松剂是()A.碳酸氢钠B.霉C.酵母D.碳酸氢铵9、糖的甜度是一种相对甜度,是以下列哪种糖的甜度为标准()A.麦芽糖B.果糖C.葡萄糖D.蔗糖10、果蔬在干制的过程中,主要脱除的水分是()A.游离水(或自由水)B.结合水C.化合水D.以上三种水全部脱除11、酶促褐变是下列哪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使产品颜色变褐的现象()A.酸类B.黄酮类化合物C.蛋白质D.糖12、蔬菜在腌制的过程中,为了保脆,常用的保脆剂是()A.碳酸钠B.亚硫酸钠C.氯化钙D.氯化镁13、稻谷角质粒越多,蛋白质含量就()A.越低B.非常低C.越高 D.难预测14、冰点是一定体系中液态的水与固态的冰达到平衡时的温度,果蔬的冰点()A.高于纯水冰点B.低于纯水冰点C.与纯水冰点相同D.与自来水冰点相同15、制作罐藏食品最重要的两道工序,应予以足够重视的是杀菌和()A.装罐B.抽空C.密封D.冷却16、非酶褐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褐变?()A.有酶参与的B.没有酶参与的C.没有羰基化合物参与的D.没有糖参与的17、面包加工过程中面包表面褐色的产生主要来源于()A.染色B.非酶褐变C.失水D.酶褐变18、可用作生产淀粉的原料是()A.水稻B.红薯C.柑橘D.小麦19、下列酿造酱油工序中,经淋油操作以后进行的工序是()20、苹果罐头生产时加注的液汁应为()A.清水B.调味液C.糖液D.盐水21、小磨麻油生产时采用的制油方法是()A.压榨法B.熔融法C.浸出法D.水代法22、为了破坏酶的活性,尽量保持干制品的色泽,在干制前一般需要进行的工序是()A.预冷B.清洗C.烫漂D.切分二、判断对错并改正1、蔬菜种类繁多,可食部分主要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农产品储藏与加工考试资料
![农产品储藏与加工考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c16be22647d27284b7351ad.png)
1、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有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利用分子氧,将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能量。
4、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作用,细胞把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5、呼吸强度respiratory intensity:是评价呼吸强弱常用的生理指标,又称呼吸速率。
以单位鲜重、干重或原生质(以含量表示)的植物组织、单位时间的O2消耗量或CO2释放量表示,是评价农产品新陈代谢快慢的重要指标之一。
6、呼吸商(RQ):又称呼吸系数。
是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CO2与O2在容量上的比值。
(RQ=CO2/O2)①RQ=1 以糖为呼吸底物②RQ<1 以富含H的物质③RQ>1 缺氧呼吸7、呼吸代谢途径:糖降解、三羧酸循环(TCA)、戊糖磷酸途径、乙醛酸循环8、(1)提供磷酸核糖戊糖磷酸途径是体内利用葡萄糖生成磷酸核糖的唯一途径,为体内核酸合成提供了原料。
(2)NADPH的生成及其功用戊糖磷酸途径的另一主要生理意义是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NADPH。
9、成熟:是发生在果实停止生长之后进行的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
完熟:当过是表现出特有的风味、想起、之地和色泽,达到最佳食物的阶段。
后熟:把果实采后呈现特有的色、香味的成熟过程。
10、衰老:植物的器官或整个植株体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组织细胞失去补偿和修复能力、胞间的物质局部崩溃,最终导致细胞崩溃及整个细胞的过程。
11、陈化:粮食在储藏过程中,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虽未霉变,但由于没活力减弱,呼气降低,原生质体萎缩,物理、化学活性改变,生活力减弱,利用品质和食用品质劣变,这种粮食由新到陈的过程称为粮食的陈化。
12、粮食陈化特征:1)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酶的活性和代谢水平的变化;2)化学变化:一般变化规律是:脂肪变化最快、淀粉次之、蛋白质最慢;3)物理变化:粮食组织硬化、柔韧性变弱、质地变脆、淀粉细胞变硬、糊化、吸水力下降、有陈味。
青岛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农产品贮藏加工》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青岛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农产品贮藏加工》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7f81384693daef5ff73da5.png)
《果蔬贮藏部分》1.我国果蔬生产现状:果品蔬菜营养丰富, 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果蔬生产得到迅猛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果品总产量达到2.61亿t; 蔬菜总产量达7.06亿t。
其中,蔬菜的产量与产值均超过粮食,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产品,总产值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占农业总产值的15%以上。
我国水果和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首位,连续多年是世界果蔬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
2.我国果蔬采后损失状况:据2018年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66%,水果28.07%;但受贮藏技术及经济条件等制约,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低,保鲜技术滞后生产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虽然稳居果蔬生产大国之位,果蔬采后损失严重,其采后流通腐损率约20%~30%,易腐果蔬腐损率在35%以上,仅果蔬类产品每年损失近2000 亿元,约占果蔬总产值的30%。
同时,受生鲜果蔬产品集中上市后贮运、保鲜和加工能力的制约,果蔬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
3.果蔬贮藏部分研究对象及目的:果蔬贮藏部分主要研究的对象包括果品、蔬菜(花卉)和食用菌,他们都是有生命活动的有机体。
其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探索果蔬产品采后成熟、衰老和品质变化的机理,从而为有效地指导果蔬贮藏实践、延长果蔬保鲜期限、提高果蔬产品保鲜品质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因此,为更好的学好本部分课程,必须以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为背景,认真学习果蔬贮藏学的基本理论与原理,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果蔬贮藏加工业发展做出开创性的工作和贡献。
4.果实呼吸类型:根据果实采后呼吸强度的变化曲线,可将果蔬分为呼吸跃变型和非呼吸跃变型两种类型。
呼吸跃变型果实的特征是采收初期,其呼吸强度逐渐下降,而后迅速上升,达到一高峰后又迅速下降。
非呼吸跃变型果实的特征是采后在组织成熟衰老过程中呼吸强度变化平稳,不形成呼吸高峰。
2020-2021专科《农产品贮藏加工》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41)
![2020-2021专科《农产品贮藏加工》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41)](https://img.taocdn.com/s3/m/3f81dff8c77da26925c5b08b.png)
2020-2021专科《农产品贮藏加工》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4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对贮粮安全影响最大的霉菌是( )。
A.毛霉 B.青霉C.曲霉 D.根霉2.利用小麦与杂质的空气动力学性质不同进行清理的方法是( )。
A.风选法 B.筛选法C.比重分选法 D.磁选法3.喝新煮的豆浆后,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主要原因是( )。
A.浸泡时间过长 B.浓度过低C.煮浆不透 D.浓度过高4.贵州茅台酒属于( )。
A.浓香型白酒 B:清香型白酒C.酱香型白酒 D.米香型白酒5.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将食醋分为酿造食醋和( )。
A.发酵食醋 B.化学食醋C.配制食醋 D.果醋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选择括号中适合的内容,填在相应的下划线上)(干燥粮食容重机械制冷低温贮藏酸凝固剂脱胶低温发霉型乙醇月旨类秸秆气化技术自然低温贮藏低氧熟化脱臭腌制型)6.是指一定单位容积内所含粮食的绝对重量,是粮食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
7.引起粮油产品酸败的主要成分是____。
8.目前,低温贮藏方法有、和地下贮藏等。
9.“三低”贮藏一般是指、____ 、低药剂量的贮藏方法。
10.挂面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预处理一和面压片一切条.湿切面一切断一计量一包装一检验一成品挂面。
11.豆腐生产中使用的凝固剂有盐类凝固剂、和酶凝固剂。
12.油脂的精炼包括沉淀、、脱酸、脱色、和脱蜡。
13.我国腐乳生产的类型是依各地环境、条件、生活习惯而定的。
一般根据豆腐坯是否有微生物繁殖而分为____和_ 两种。
14.酒的度数表示的是酒中含____的体积百分比,通常是以20℃时的体积比表示的。
15.____要成份包括甲烷、一氧化碳、乙烯、氢气等。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6.简述粮油产品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原因。
17.浸出法制油选择工艺的依据有哪些?18.简述马铃薯淀粉加工技术要点。
19.常用的食醋酿造工艺包括哪几方面内容?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C 2.A 3.C 4.C 5.C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rb选择括号中适合的内容,填在相应的下划线上)6.粮食容重7.脂类8.自然低温贮藏机械制冷低温贮藏9.低温低氧10.熟化干燥11.酸凝固剂12.脱胶脱臭13.腌制型发霉型14.乙醇15.秸秆气化技术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6.简述粮油产品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原因。
蔬菜储藏加工-贮藏加工之复习资料
![蔬菜储藏加工-贮藏加工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6d6bce176a20029bd642d8f.png)
1.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1)种类和品种 (2)发育阶段与成熟度 (3)温度 (4)湿度(5)环境气体成分 (6)机械伤 (7)化学物质2.影响采后蒸腾作用的因素√(1)内在因素:①表面组织结构②细胞的持水力③比表面积(2)外在因素:①相对湿度②环境湿度③空气流速④其他因素:气压、光照等3.采收成熟度的确定√(1)表面色泽的显现和变化 (2)坚实度和硬度 (3)果实形态 (4)生长期和成熟特征 (5)果梗脱离的难易程度 (6)主要化学物质的含量4.园艺产品的采收可分为: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人工采收灵活性很强,机械损伤少,可针对不同产品、不同形状、不同成熟度,及时进行采收和分类处理。
可以控制采收速度,便于调节控制。
在采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戴手套采收②选用适宜的采收工具,如果剪、采收刀等③用采收袋或采收篮进行采收④周转箱大小适中5.脱涩√(1)涩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单宁物质与口舌上的蛋白质结合,是蛋白质凝固,味觉下降所致。
(2)脱涩原理:涩果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如乙醛、丙酮等,它们可与单宁物质结合,使其溶解性发生变化,单宁变为不溶性,涩味即可脱除。
(3)常见脱涩方法:温水脱涩、石灰水脱涩、酒精脱涩、高二氧化碳脱涩、脱氧剂脱涩、冰冻脱涩、乙烯及乙烯利脱涩。
6.园艺产品的品质评价√(1)食用品质: ①新鲜度②成熟度③色泽④芳香⑤风味⑥质地⑦营养(2)商品价值:①商品化水平②抗病性及耐储运性能③货架寿命7.侵染性病害发病原因√(1)病原菌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2)寄主的抗性 (3)环境条件(主要有温湿度和气体成分)8.物理防治√(1)低温处理 (2)气调处理 (3)其他处理:①热处理②辐射处理③紫外线处理9.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1)拮抗微生物的选用 (2)自然抗病物质的利用 (3)采后产品抗性的诱导10.制冷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1)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至冷凝程度,并将其输送至冷凝器;(2)冷凝器:将由压缩机输送来的制冷剂冷却,使其凝结液化,而后流入到贮液器贮存起来;(3)节流阀:可调节制冷剂流量,进而调节降温速度或制冷时间;(4)蒸发器:通过压力骤减是制冷剂由液态变成气态,吸热,降低库房温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期末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期末](https://img.taocdn.com/s3/m/dd25052e10661ed9ad51f321.png)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简称RQ):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和吸收的O的分子比。
RQ=1,呼吸底物为碳水化合物且被完全氧化;RQ<1,以富含氢的物质(如脂肪、蛋白质或其他H/O比大的化合物)为呼吸底物;RQ>1,以比碳水化合物含氧多是物质,如有机酸。
呼吸热(Respiratory Heat):采后农产品进行呼吸作用过程中,消耗呼吸基质,产生能量。
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组织代谢活动,另一部分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这部分热量称呼吸热。
呼吸热的积累是农产品贮运环境温度升高的原因所在。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现象。
完熟(ripening):指果实达到成熟以后,即果实成熟的后期,果实内发生一系列急剧的生理生化变化,果实表现出特有的颜色、风味、质地,达到最适于食用的阶段称为完熟。
完熟既可能发生在植株上也可能在采后发生。
有些果实如巴梨、京白梨、猕猴桃等果实虽然已完成发育达到成熟,但果实很硬,风味不佳,并没有达到最佳食用阶段。
在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或处理才能完熟的过程在栽培上成为“后熟”(After Ripening)。
成熟果实可以后熟,幼嫩果实不能后熟。
果实完熟的典型特征是表现出本品典型衰老风味、质地和芳香气味等特征。
新鲜果蔬及其制品的风味主要决定于糖和酸的种类、含量及其比例。
含酸量高的果实可以降低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在加工中对pH在4.5以下的原料,即可在100℃以下就可获得良好的杀菌效果,否则杀菌温度需要更高。
农产品的加工保藏方法和原理①维持鲜活农产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新鲜果蔬,冷藏抑制其故意作用)②抑制微生物活动的保藏方法(利用某些物理、化学因素抑制食品中微生物和酶的活动,如冷冻保藏的速冻食品,脱水降低水分活度的干制品,高渗透压保藏的腌制品、糖制品等)③运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通过热处理、微波、辐射、过滤、超高压等工艺手段,全部杀灭致病菌,使食品中腐败菌的数量减少到能使食品长期保存所允许的最低限度,并通过抽空、密封等处理防止再感染,从而使食品得到长期保藏的方法。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6a07c026bd64783e09122bb1.png)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期末练习题一、单选题1. 在稻米的工艺特性上粳型稻谷的( D )。
A、米粒强度大B、粒型短、宽C、出米率高D、以上全部2. ( C )构成小麦的面筋。
A、胶原蛋白和麦原蛋白B、面筋蛋白和面谷蛋白C、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D、以上全部3. 小麦打麦设备有( D )。
A、毛打机B、擦麦机C、机打机D、以上全部4. 菜籽油中对人体有害的一种成分是( C )。
A、胶B、脂肪酸C、芥酸D、菜籽酸5. 油脂的发热量为( A )KJ/g。
A、37.6B、16.7C、33D、206. DE值表示的是淀粉的( A )。
A、水解度B、糖化度C、转化度D、甜度7. 淀粉加水、加热后出现的现象叫( B )。
A、凝沉B、糊化C、变性D、酸化8. 酱油发酵是利用成曲中( D )所分泌的各种酶类对蛋白质、淀粉等物质的分解。
A、曲酶B、酵母C、细菌D、以上皆是9. 茅台酒是( C )酒。
A、毛香型B、清香型C、酱香型D、浓香型10. 稻谷碾米中得到的糠层称为( C )。
A、麸皮B、糠皮C、米糠D、米麸11. 面包用粉最合适的湿面筋含量是( A )。
A、30~40%B、10~20%C、70~80%D、5~10%12. 挂面加工中的和面时间一般控制在( B )。
A、5~10分钟B、10~15分钟C、30~40分钟D、40~60分钟13. 植物油料预处理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是( A )。
A、蒸炒B、轧胚C、预榨D、精炼14. 小磨香油制取是采用( B )。
A、压榨法B、水代法C、浸出法D、小磨法二、单项填空1. 狭义的农产品指(以种植业为主体获得的产品)。
2. 稻谷的腹白是指(米粒腹部不透明的粉质白斑)。
3. 稻谷去壳后的果实称为颖果,又叫(糙米)。
4. 米粒腹部不透明的粉质白斑称为(腹白)5. 制作面包常用的是(二次)发酵法。
6. 面粉增白剂常用的是(过氧化二苯甲酰)。
7. 小麦制粉中润麦的作用是(增强皮层的韧性、软化胚乳)。
苹果贮藏与加工复习资料
![苹果贮藏与加工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6ccdc3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c.png)
苹果贮藏与加工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苹果采后病害:指采收后发病、传播、蔓延的病害,包括田间已被侵染,但无明显症状,在采收后才发病或继续危害的病害。
主要分两类:由非生物因素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和由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侵染性病害。
2.过滤: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或多孔膜将液相和固相分离的单元操作。
过滤可分为滤饼过滤和澄清过滤。
3.离子交换法:应用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将溶液中的物质吸附在树脂上,然后用合适的洗脱剂将吸附质从树脂上洗脱下来。
4.离子交换树脂:是离子型交换剂,由不溶性的三维空间网状骨架、连接在骨架上的功能基、活性基所带的相反电荷的活性离子组成。
5.吸附:当流体与多孔固体物质接触时,流体中某一组分或多个组分在固体表面处产生积蓄,被吸附的物质为吸附质或吸附物,固体物质为吸附剂。
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常用吸附剂:活性炭,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硅胶,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
6.冷杀菌:也称非加工工艺,指不用热能来杀死微生物。
包括超高压技术、高压脉冲电场技术、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震荡脉冲磁场技术、辐射、紫外线技术、膜过滤技术、脉冲光技术、超声波技术、臭氧技术、生物防腐剂等。
7.棒曲霉素:又称展青霉素,是青霉属、曲霉属、裸囊菌属和丝衣霉属中某些真菌的有毒内酯代谢物。
8.膜污染:主要是由于被截留的颗粒、胶粒、乳浊液、悬浮液、大分子和盐等物质在膜表面或膜孔内的可逆或不可逆沉积。
9.膜劣化:指膜自身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导致膜性能变化。
10.最佳果浆酶解工艺:简称OME,是榨汁前在果浆中加入被称为果浆酶的特定酶制剂,这种果浆酶是由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组成的酶制剂,能降解苹果细胞的细胞壁,只水解水溶性果胶而不水解不溶性果胶,有利于提高出汁率而不破坏果浆结构。
填空题1.影响苹果品质的因素:成熟期,立地条件,栽培措施。
2.适宜贮藏的品种有哪些:红富士、嘎啦、红将军、金冠。
3.苹果中三种水分的状态是:游离水(自由水),胶体结合水(束缚水),化合水。
贮藏与加工复习资料.doc
![贮藏与加工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d6fbade769eae009591bec9d.png)
一、名词解释1、 制冷剂:是在常温下为气态,而乂易于液化的物质,利用它从液态汽化吸热 而起到制冷的作用2、 冷害:有些产品,在冰点以上的低温中贮藏发生代谢失调而造成的伤害。
3、 呼吸强度:是表示呼吸作用进行快慢的指标,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产品 进行呼吸时所吸入的氧气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4、 水分活度:指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即水分与食品结合程度(游离程度)5、 水的硬度:指水中所含有钙、镁离子的总浓度6、呼吸商:指产品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与吸入的0?的体积比7、 冻害:园艺产品贮藏温度低于其冰点时,由于结冰而产生的伤害8、 载冷剂:将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传给正在蒸发的制冷剂的物质二、选择或填空或判断1、 控制产后果蔬失水的方法(ABCD )A 、增加湿度(降低温度)B 、包装C 、改变气体成分D 、降低风速、 2、 乙烯催熟的速度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ABCD )A 、温度B 、湿度C 、乙烯的浓度D 、果蔬的成熟度 3、 果汁杀菌对象是:(霉菌和酵母菌),罐藏食品杀菌对象:肉毒梭状芽砲杆菌 的芽抱子。
4、 果实采后是非跃变型的有(荔枝,柑橘)5、 果实采后是呼吸跃变型的有(香蕉、苹果、梨)6、 引起生理伤害的原因:(呼吸失调,生理失调)7、 园艺产品采后牛理变化有:(①呼吸作用②水分蒸发③休眠④成熟与衰老), 其中呼吸作用占主导地位8、 可以采用水预冷方法的有:苹果、桃、芹菜(表面光滑的即可)9、 抑制果蔬采后的呼吸作用的措施有(降低湿度,降低温度,降低氧气浓度,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10、 园艺产品产后品质下降的原因:①微生物引起的腐烂变质;②周围环境中的 理化因素(温度、湿度、气体等)③产品自身的生命活动引起的物理、化学和 生理生化变化11、 园艺产品成熟度的分类:可釆成熟度,加工成熟度,采后成熟度园艺产品采收原则:及时、无损、保质、保量、减少损耗12、 果蔬分级的目的:使果蔬达到商品化13、 预冷的方法:自然降温冷却,水冷却,真空冷却,强制冷风冷却,压差冷却, 冷库冷却14、 运输园艺产品最低温度确定原则:(高于果蔬的冷害温度)15、生产中常用(手持折光仪)测定水果中(可溶性固性物含量)作为它含糖量 的参考贮藏方法按降温方式分(园艺产品冰藏,机械冷藏)两类简易贮藏方法有:(堆藏、沟藏,窖藏、冻藏、假植贮藏) 冷库耗冷量包括:(田间热,呼吸热,漏热,通风换气耗冷,管理耗冷量) 贮藏的其他新技术有:减压贮藏,辐射贮藏,电磁处理加工用水,水的硬度要求是: 16、 17、 18、 19、 20、陈酿过程中最主要的化学反应:酯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22、果酒分类:发酵果酒,蒸馅果酒,配制果酒,起泡果酒23、红葡萄酒发酵最佳温度为:26°C^30°C,白葡萄和桃红葡萄酒:I8°C^20°C, PH 植控制在3. 3~3・5之间24、葡萄酒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前发酵)与后发酵,主发酵(前发酵):是酒精生成的主要阶段,指将发酵送入发酵容器到新酒出桶的过程25、杀菌公式屮各字母代表的意思T'—T L T,其中:「:升温时间<min)卩2 :恒温杀菌时间(保持杀菌温度时间,血"Tp降温时间(min) t:杀菌温度(°C)26、理解206页的“D值”和“Z值”27、p h在4.5以下,适用于水果类,果汁类,酸渍菜类等罐制品,常用常压杀菌,温度在100°C或100°C以下,杀菌介质为热水或热蒸汽;ph大于4. 5,适用于大部分蔬菜罐制品,常用加压杀菌,温度115°C~121°C,采用高压蒸汽杀菌21328、一般罐头冷却至38°C"40°C即可21329、蔬菜腌制品分为(发酵性腌制品、非发酵性腌制品)两类21930、糖制品分为(果脯蜜饯类、果酱类)两类22831、冻结过程屮通常要求屮阶段的时间要短,这样冻结产品质量才理想,大部分食品在从-1°C降至-5°C时,近80%的水分可冻结成冰品,故此温度范围称为“最大冰结晶生成带” 24132、影响干燥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原料的性质和状态、原料装载量、干燥方法)25033、常用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制,人工干制(包括:烘制,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升华干燥,喷雾干燥真空低温油炸脱水)25034、糖制品在加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变色,返砂和流汤,微生物败坏,煮烂和干缩,果酱类产品的汁液分泌23435、园艺产品的干燥实质是水分(游离水)蒸发的过程,水分蒸发是依靠水分外扩散和内扩散完成的,外扩散是指水分由原料表面向周围介质中蒸发的过程,内扩散是指水分由原料的内层向外层转移的过程。
农产品贮藏复习
![农产品贮藏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301930e581b6bd97f19eaf6.png)
1、农产品的品质:感官品质:(外观、质地、风味)内在品质:也称营养品质指产品中各种营养素的总和(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几大类)卫生品质:是指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的品质指标的总和。
包括产品表面的清洁程度、产品组织中的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
2、果蔬的加工特性(重点掌握)(1)成熟度:可采成熟度:果实成分膨大长成,但风味还未达到顶点时的成熟度。
加工成熟度:果实已具备该品种应有的加工特征的程度,分为适当成熟与充分成熟。
过度成熟度:果实质地变软,风味变淡,营养价值降低时的成熟度。
(2)易腐性,果品蔬菜多属易腐农产品,这些原料在采收、运输过程中,极易造成机械损伤,若不及时加工,就会严重腐烂,导致其失去加工价值或造成大量损耗。
(3)凝胶性①果胶凝胶:果胶分子链发生交联时会形成凝胶。
高甲氧基果胶在高浓度糖溶液和pH 为2.8~3.5条件下可形成很强的凝胶。
②淀粉凝胶:淀粉悬浮液受热时,淀粉颗粒会吸水膨胀并发生崩溃,释放出淀粉分子,形成一种黏性溶液,在冷却时会形成凝聚。
(4)柔嫩性:部分蔬菜和浆果类原料具有柔嫩性,如,叶菜,甜玉米,草莓等。
(5)纤维性:一些蔬菜富含粗纤维,如,芹菜、竹笋等,粗纤维过高影响品质。
(6)粉粒性:一些蔬菜,如南瓜、豆类、玉米等,以及一些坚果类原料所具有的一种本身品质特性。
(7)汁液性:一些水果蔬菜富含汁液,如柑橘类、苹果、番茄等。
(8)耐贮性:是指果蔬在一定贮藏期内保持其原有质量而不发生明显变化的特性。
(9)抗病性:是指果蔬抵抗致病微生物侵害的特性。
3、粮食的加工特性(1)后熟的作用:粮食种子在田间达到完熟收割后,有的品种在生理上并未完全成熟。
经过贮藏一段时期后,这种现象便会得到改善。
由完熟到生理成熟所进行的生理变化,叫“后熟作用”。
这段过程所需要的时期叫“后熟期”。
高温、干燥、通风良好,有利于促进和加速后熟期的完成。
(2)陈化的概念:粮食完成后熟期以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尽管没有发热霉变或其他危害,其理化性质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使品质逐渐裂变而趋于衰老。
果品蔬菜贮藏加工原理与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果品蔬菜贮藏加工原理与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1871614ba1aa8114431d96f.png)
1.果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温度高低都会影响其生长,温度过高,作物生长快,产品组织幼嫩,营养物质含量低,表皮保护组织发育不好,有时还会产生高温伤害。
温度过低,特别是在开花期连续出现数日低温,就会使苹果、梨、桃、番茄授粉受精不良,落花落果严重,使得产量降低,降低品质和耐贮性2.光照直接影响果蔬干制物质积累、风味、颜色、质地形态结构。
3.苹果因光照不足会发生虎皮病4.自然环境对果蔬的影响:温度、光照、降雨、地理条件、土壤、农业技术因素。
5.降雨对果蔬品质的影响:在潮湿多雨的地区或者年份,土壤的PH值一般小于7,为酸性土壤,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如钙盐几乎被冲洗掉,果蔬就会缺钙,加上阴天减少了光照,使得果蔬品质和耐贮性降低,贮藏中易发生生理病害和侵染性病害。
6.同一种苹果,在高纬度地区生长的比在低纬度地区生长的耐贮性要好。
7.海拔高度对果实品质影响很大,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和花青素的形成,抗坏血酸的含量也高,所以苹果的色泽,风味和耐贮性都好。
8.土壤:砂土在北方分布广泛,这种土壤颗粒较粗,保肥保水能力差,通气通水性好,蔬菜生长后期易脱肥脱水,不抗旱。
适于栽培早熟薯类、根菜,春季绿叶菜类。
9.过量使用氮肥,产品的耐贮性和抗病性会明显降低。
钙含量高时可以抵消高氮的不良影响。
缺钾会延缓番茄的完熟过程,使用过量的钾又容易产生生理病害。
土壤中缺磷,果实的颜色不鲜艳。
10.生长调节剂的分类:促进生长促进成熟,促进生长一直成熟衰老,抑制生长促进成熟,抑制生长延缓成熟。
11.碱性食品:食品中所含无机盐在人体内经消化吸收,代谢后产生的灰质呈碱性食品。
12.V B1(硫胺素)豆类中含量最多,是糖代谢的辅酶之一,脚气病。
V B2(核黄素)维持眼睛健康的重要成分,V C帮助铁的吸收和保护结缔组织,从而加速伤口愈合,同时也是生成谷蛋白的重要成分。
一般在低温低氧中贮藏的果蔬,可以降低或者延缓V C的损失。
V A原在人体内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保护眼睛和皮肤,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性,在贮藏中损失不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期末复习资料农产品:农产品是通过生物的生长繁殖所获得的产品。
●农产品贮藏及农产品加工以农产品为对象,根据其组织特性、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采用不同的加工技术和方法,制成各种粗、精加工的成品与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农产品加工。
以采收以后的农产品的生命活动过程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采后生理学为基础,以农产品在产后贮、运、销过程中的保鲜技术为重点,进行农产品采后保鲜处理的过程称为农产品贮藏。
各类粮食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含有13%-14%左右的水分,油料一般只含7%-8%的水分,而大多数水果和蔬菜的水分含量都在80%以上。
此外,水分与农产品的嫩度(tenderness)和新鲜度(freshness)以及与农产品的贮藏加工性能均有密切的关系。
加工成熟度-果实已具备该品种应有的加工特征。
粮食的加工特性1. 后熟由完熟道生理成熟所进行的生理变化标志:发芽率达80%以上❖ 2. 陈化:粮食的理化性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使品质逐渐裂变而趋于衰老❖❖面筋的形成❖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遇水相互黏聚❖❖⒈粮食中重要的酶类❖⑴淀粉酶❖⑵蛋白酶❖⑶脂肪酶❖脂肪酶是一种对脂质其水解作用的水解酶。
❖⑷植酸酶❖⑸脂肪氧化酶❖⑹过氧化氢酶❖⑺抗坏血酸氧化酶❖⒉大豆中的主要酶类❖⑴脂肪氧化酶❖⑵脲素酶❖⑶淀粉分解酶和蛋白分解酶⒊果蔬中的主要酶类(8)呼吸跃变现象(p36)呼吸跃变:随着成熟进程,呼吸速率逐步下降;当进入完熟(衰老)前,呼吸速率有一个骤然上升并很快回落的过程。
呼吸跃变标志果实生长发育的结束和成熟衰老的开始。
对果实贮藏期的长短有重要的影响。
跃变型与非跃变型果蔬的特性比较特性项目跃变型果蔬非跃变型果蔬后熟变化明显不明显体内淀粉含量富含淀粉淀粉含量极少内源乙烯产生量多极少采收成熟度要求一定成熟度时采收成熟时采收常温贮藏●堆藏●沟藏●窖藏●窑洞●通风贮藏●假植贮藏机械制冷原理:借助于制冷剂在循环不已的气态—液态互变过程中,把贮藏库内的热量传递到库外而使库内降温,并维持恒定。
设备结构:制冷压缩机、冷凝器和贮液罐、调节阀、蒸发器气调贮藏(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简称CA 贮藏——改变贮藏环境中气体成分的贮藏方法。
一般指在特定气体环境中的冷藏法。
CA贮藏为国际上最有效最先进的果蔬保鲜方法。
CA贮藏原理通常采用降低氧气浓度和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来抑制所贮藏果蔬的呼吸强度,减少果蔬体内物质消耗,从而达到延缓果蔬衰老,延长贮藏期,使其更持久的保持新鲜和可食状态。
自发气调(modifed atmosphere storage )——利用园艺产品自身呼吸作用降低贮藏环境中O2浓度,提高CO2浓度的气调贮藏方法。
简称MA气调。
●自发气调贮藏:MAP指采用不同于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置换食品包装内原来的空气,并利用包装材料特有的透气性和阻气醒,使果蔬始终处于较适宜的气体环境中,延缓变质和防止腐败发生,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
●辐照保藏●利用电离辐射(高能辐射)辐照各种食品进行杀虫、灭菌(病毒)和抑制某些生理活动来延长食品的贮藏期的方法。
原理:当农产品被照射时,自身和携带的微生物、昆虫就会洗手射线的能量,使内在的物质结构和反应机制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异常,最终导致多种异常的生物学症状,甚至死亡。
--辐射生物学效应作业答案:•蛋白酶NO•大豆粉--富含脂肪氧化酶•脂肪酶--增白、强筋、改善组织结构•脂肪氧化酶--漂白•游离糖-色、香、味的基础物质,给酵母生长提供能量来源•纤维素-提升营养特性⑴粉碎的原理粉碎的原理是建立在固体力学和其他物理学基础上的。
通过粉碎机械工作部件对物料施以外力使其粉碎,物料受到的主要粉碎力一般是挤压力、撞击力和剪切力三种。
A w(水分活度)与微生物活动–第六章粮食加工•表示品质的参数•(1)比重:指粮油籽粒的重量与体积之比•(2)千粒重:指一千粒风干种子的绝对重量•(3)容重:指单位容积内所容纳的粮油籽粒的重量•(4)散落性与自动分级•(5)导热性•(6)品质标准:色、味、水分及杂质含量•(7)结构力学性质•皮层:不易碾碎,韧性大•胚:一定韧性,易扁难碎•胚乳:脆性•硬麦:凡角质部分占截面积70%以上的籽粒。
•软麦:凡粉质部分占截面积70%以上的籽粒。
制粉过程主要包括研磨、撞击、清粉和筛理等部分。
粉路:在制品:是指制粉过程中各研磨系统中间物料的总称,包括粗麸皮、麦渣和麦心稻谷的加工五、制米工艺概述稻谷加工成大米的工艺过程可包括清理、砻谷、碾米、成品、副产品整理等工序。
稻谷脱壳方法通常可分为挤压搓撕脱壳、端压搓撕脱壳和撞击脱壳三种。
1. 碾米的基本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
机械碾米法、化学碾米法混合碾白(二)食品膨化技术的特点①膨化产品营养成分的保存率和消化率高②改善食用品质,易于贮存③加工产品食用方便,产品种类多④工艺简单,成本低⑤原料的利用率高⑥原料适用性广挤压膨化的基本原理含有一定水分的物料,在挤压机套筒内受到螺杆的推动作用和卸料磨具及套筒内截流装置(如反向螺旋)的反向阻止作用,另外还受到来自外部的和物料与螺杆、套筒内部摩擦热的加热作用,使物料处于高达3~8MPa的高压和120~200℃的高温下(根据需要还可达到更高)。
由于压力超过了挤压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物料在挤压机筒内不会产生水分的沸腾和蒸发。
在如此高的温度、剪切力及高压的作用下,物料呈现熔融状态。
当物料被强行挤出模具口时,压力骤然降为常压,此时水分便会发生急骤的闪蒸,产生类似于“爆炸”的情况,产品随之膨胀。
水分从物料中蒸发,带走了大量的热量,这样物料瞬间从积压过程中的高温迅速将至80℃左右的相对低温。
由于温度的降低,物料从挤压时的熔融状态而固化成形,并保持了膨胀后的形状。
食品的膨化方法有直接膨化法和间接膨化法两种。
影响挤压膨化的因素影响膨化的因素很多,如原料粒度和含水量、进料速度、螺杆结构和转速,以及模孔尺寸等,总之,原料和设备是影响膨化的两个主要方面。
1.原料对膨化加工的影响①原料的水分含量②原料粒度③辅料对产品比容的影响2.膨化设备对膨化加工的影响物料在膨化过程中的变化1.淀粉在膨化过程中的变化①淀粉降解②水溶性成分增加③温度、水分含量对淀粉的变化影响2.可发酵性糖在膨化过程中的变化3.纤维素在膨化过程中的变化挤压则可大幅度提高纤维原料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并且改善它们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和贮藏性能4.蛋白质在膨化过程中的变化在挤压膨化过程中,蛋白质受到高温和高压的处理,使得物料转变成连续的塑性“熔融”状物。
5.脂类物质在膨化过程中的变化食品物料在挤压膨化过程中,其脂类的稳定性会大大降低。
6.维生素在膨化过程中的变化油炸膨化技术传统的油炸工艺,油温在160℃以上,有时甚至达到230℃以上的高温,如此高温显然对食品的营养成分,特别是对一些热敏性物质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水油混合式深层油炸工艺和低温真空油炸工艺。
1、油炸的方法浅层油炸深层油炸(常压深层油炸真空深层油炸)2、油炸对食品的影响油炸对食品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热对油的影响,油的质量变化反过来影响食品的质量;②热直接对油炸食品的影响。
3、炸用油炸用油在使用前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的指标包括色泽、香味、游离脂肪酸、过氧化值、碘价、发烟点和热稳定性等。
使用后的油也要进行检验,指标包括:色泽、游离脂肪酸、碘价、发烟点、三酰甘油脂和微量元素等。
气流膨化技术流膨化与挤压膨化的原理基本一致,即谷物原料在瞬间由高温高压突然降至常温常压,原料中水分突然汽化,发生闪蒸、产生类似于“爆炸”的现象,使谷物组织呈现海绵状结构,体积增大几倍到十几倍,完成膨化过程。
但与挤压膨化又有显著不同。
油料——油脂工业通常将含油高于10 %的植物性原料称为油料熟坯:生坯经蒸炒后得的料坯生坯:经扎坯后制成的片状油料油料生坯的挤压膨化1. 挤压膨化的目的:浸出溶剂比减小,浸出速率提高,毛油的品质提高2. 挤压膨化原理:油料生坯由喂料机送入挤压膨化机,在挤压膨化机内,料坯被螺旋轴向前推进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使物料密度不断增大,并由于物料与螺旋轴和机膛内壁的摩擦发热以及直接蒸汽的注入,使物料受到剪切、混合、高温、高压联合作用,油料细胞组织被较彻底地破坏,蛋白质变性,酶类钝化,容重增大,游离的油脂聚集在膨化料粒的内外表面。
油脂制取的不同工艺:压榨法制油、溶剂浸出法、CO2超临界萃取法、水溶剂法制油制油过程:油料的清理、油料的剥壳及仁壳分离、油料的破碎与软化、油料的轧坯、油料生坯的挤压膨化、油料的蒸炒压榨法制油优缺点:工艺简单,配套设备少,对油料品种适应性强,生产灵活,油品质量好,色泽浅,风味纯正。
但压榨后的饼残油量高,出油效率较低,动力消耗大,零件易损耗。
压榨法制油的基本原理原理——通过预处理的料坯大多数属于凝聚态这些凝集态油脂大部分存在于细胞的凝胶束孔道中使用外力将其挤压出来。
压榨过程中,压力、黏度和油饼成型是压榨法制油的三要素。
压力和黏度是决定榨料排油的主要动力和可能条件,油饼成型是决定榨料排油的必要条件。
浸出法制油的原理油脂浸出过程是油脂从固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过程。
这一传质过程是借助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2种方式完成的。
1. 分子扩散2. 对流扩散水溶剂法制油水溶剂法制油是根据油料特性,水、油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以水为溶剂,采取一些加工技术将油脂提取出来的制油方法。
根据制油原理及加工工艺的不同,水溶剂法制油有水代法制油和水剂法制油2种。
精炼的定义:清除植物油中所含的固体杂质、游离脂肪酸、磷脂、胶质、异味及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等一系列工序的统称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制油的原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用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作为溶剂对油料中油脂进行萃取分离的技术。
超临界流体:在临界点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气体密度的很大变化。
随着向超临界气体加压,气体密度增大,逐渐达到液态性质,这种状态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临界点:一般物质,当液相和气相在常压下平衡时,两相的物理特性如密度、黏度等差异显著。
但随着压力升高,这种差异逐渐缩小。
当达到某一温度To(临界温度)和压力Pc(临界压力)时,两相的差别消失,合为一相,这一点就称为临界点。
超临界流体(SCF)就是指处于超过物质本身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状态时的流体。
SCF兼具液体和气体的优点,密度接近液体,黏度远小于液体,只是气体的几倍。
其传递性能优于正常的液体。
超临界流体的种类:常见的超临界流体有二氧化碳、乙烷、丙烷等。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CO2在超临界状态下对溶质有很高的溶解能力,而在非超临界状态下对溶质的溶解能力又很低这一特性,来实现对目标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CO2作为萃取的超临界流体,具有如下优点:①萃取能力取决于流体的密度,可以很容易地改变操作条件而改变它的溶解度并实现选择性提取;渗透性强;提取时间大大低于使用有机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