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相波形分类技术在川东北的应用
印模法古地貌恢复在岩溶丘滩相有利区评价中的应用:以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影组二段为例
印模法古地貌恢复在岩溶丘滩相有利区评价中的应用:以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影组二段为例徐敏;巫芙蓉;彭才;臧殿光;杨晋蓉;罗伟;孙甫;董同武;崔青雯【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24(24)15【摘要】四川盆地寒武系-震旦系裂陷槽东侧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影组二段岩溶丘滩相储层非均质性强,主控因素复杂,成为制约北斜坡地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目标优选的关键因素。
利用三维连片地震数据,基于最新探井钻井、测井等资料,创新思路,提出用灯影组沉积后期的岩溶地貌来刻画滩相储层有利区,把上覆地层沧浪铺底作为基准层,采用印模法进行微幅古地貌分析,刻画了灯二岩溶期地貌特征。
在此基础上,精细研究了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了地震相分类模式,利用波形分类方法进行岩溶丘滩相储层发育有利区预测。
成果揭示灯二段岩溶丘滩相储层发育规律呈与侵蚀槽展布方向相同的北西-南东向展布,与实际钻井和地质认识一致。
相较之常规用的残厚法,该方法更加考虑了沉积特征和地质规律,减少了地震预测的多解性,且可达到半定量预测效果,为古隆起北斜坡单斜构造背景下研究岩溶滩相储层有利区提供了有利指导。
【总页数】9页(P6190-6198)【作者】徐敏;巫芙蓉;彭才;臧殿光;杨晋蓉;罗伟;孙甫;董同武;崔青雯【作者单位】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42【相关文献】1.古地貌与不整合动态结合预测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分布——以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灯影组为例2.古地貌恢复在岩溶风化壳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川中磨溪地区灯影组四段为例3.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油气成藏特征4.超深层古油藏的定量表征及其对气藏形成的指示意义:以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影组为例5.四川盆地蓬莱气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岩溶古地貌与控储模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相分析在塔河地区三叠系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地震相分析在塔河地区三叠系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周小进;刘毅
【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
【年(卷),期】2001(023)004
【摘要】该文以塔河地区三叠系中油组为例,通过地震相分析,探讨了不同地震相相应的沉积特征,认为中-强振幅连续反射地震相主要是辫状三角洲平原的沉积特征响应,中等振幅断续反射地震相主要是辫状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特征响应,弱-空白反射地震相多代表以泥岩沉积为主的滨浅湖(或间湾)相,在此基础上确定沉积相带的展布,结合构造背景,指出岩性圈闭可能发育的主要地带.
【总页数】5页(P465-469)
【作者】周小进;刘毅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江苏,无
锡,21415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波形地震相分析技术在埕岛东三段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刘刚
2.地震相分析法在建南地区飞三段鲕滩储层预测中的运用 [J], 何军;吴雪莎
3.川西DY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地震相分析与沉积相预测 [J], 赵爽;高倩;谯述容
4.塔河油田AT9井区三叠系阿四段滩坝砂储层预测 [J], 徐丽萍
5.塔河南探区三叠系中油组储层预测 [J], 王咸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波形分类技术在川东生物礁气藏预测中的应用
反射 波 连续性 改 变 , 射终 止 或 减 弱 ; 内部 反 射 反 ② 紊 乱 ; 顶 、 反射 时 差增 大 。利 用 地 震 相分 析 方 ③ 底
法 取得 了一些 成果 , 卧 1 7井钻 遇 了地震 异 常预 如 1 测 的生 物礁 , 但失 败 的案例 也很 多 。 由于 生物 礁 的
东部形 成 一个 向 北 东方 向倾 斜 的斜 坡 。在 此 背 景 之下 持续 海侵 , 成 了海 侵碳 酸 盐 岩 缓 坡 沉 积 , 形 峨 眉一 筠连 地 区为陆 源 区 , 向南 江一 城 口一利 川 海水
逐渐 加深 , 积相 带大 至呈 同心 弧状 展 布 。 沉
主要 集 中在 川东 地 区 。然 而 , 对生 物礁 的勘 探历 针
物礁气藏预测的方法, 减少了人为因素, 预测结果为
生物礁 的探井部署提供了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依据 。
布在 台地 内部 , 为点 礁 , 典 型 代 表 为 椿 木坪 礁 和 其
王一 刚等 对碳 酸盐 缓 坡 带作 了次 一 级 相带 划 分 , 出了 开江一 梁平 海槽 及环 海槽 陆棚 边缘 礁 相 提 的概 念 【 , 为陆 棚边缘 礁 相是 寻找 大 中型生 物礁 6认 ]
气 藏 的最 有 利 相带 ( 1 。陆棚 边 缘 礁 相 环 海 槽 图 ) 呈 带状 分 布 , 为深 缓坡 与海 槽 过渡 相带 。该带 的沉 积 背景 为 深 水 斜 坡 , 主 要 特 征 是 发 育 陆 棚 边 缘 其 礁 。陆棚边 缘礁 呈 串珠状 分散 分 布 , 体 明显较 缓 礁
点勘 探 目标 , 次 资 评结 果 表 明 , 三 二叠 统 长 兴 组 的
资源 量 为 4 1 6 7 1 。r , 8 . × 0 n 目前 探 明储 量 仅 为 3
90°相位转换和波形分类技术在贝西北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尔西北地 区为例 , 介绍 应 用该 方 法对 该 区进 行储 层
预测 的研究 。
采用 9 。 0 相位转 化将 地震 反射 波 最大 振 幅提到 薄层 中心 , 到 的地 震 剖 面就 可 以克 服零 相 位 子波 得
数据 的不足 , 地震反 射 的 主要 同相 轴 便 与地 质上 的
摘
要
近年特殊的地震处理技术和 油气储层预测技 术不 断地发展和 应用 ,0 相位转换和波形分 类技术就是其中之一。9 。 9。 O
相位 转换 的 目的 是将 地 震 反 应 , 地 震 相位 具 有 岩 性 地 层 的意 义 ; 使 与传 统 地 震 相 划
’ 1 瓣 ’ 1 2 5 叁
‘
下 限范 围的地震 数 据 的集 合 。层 段有 等 厚 层 段 、 变
厚度 层段 两 种 , 厚 层 段 参 考 一 个 公 共 的反 射 层 , 等
该层 段主 要 用 来 分 析 层 段 的 内部 特 征 。 而 不需 要
{l7_ l 5二 。 l1 ‘ 碍
2 1 4月 1日收到 00年 第一作者简介 张明学( 9 1 ) 男 , 16 一 , 副教授 , 辽宁省建平县人 , 研
薄砂层 中心对应 , 震 相位 也 就具 有 了岩性 地层 的 地
意义 , 如图 1 。
究方向 : 层序地层学与地震资料综合解释。Em i yz x0 @y— - al sm O 1 a :h
⑥
2 1 SiTc . nn 00 c eh E g ̄ .
9。 0相位转 换 和波 形 分类技 术 在 贝西北 地 区储 层 预测 中 的应 用
张明学 雷江平 刘伟伟 王超峰
( 庆石 油 学 院 地 球科 学 学 院 , 大 大庆 13 1 大庆 华 谊 实 业公 司建 筑 安 装工 程 公 司 , 庆 13 1 ) 6 38; 大 63 8
《天然气技术》2010年度总目录
黄 海 燕 ( —1 1 )
杨
峰 ( —5 1 )
任 忠 宝 ( —9 1 )
天然气与管道业务国际同业对标方案设计
我 国节能减排的压力 与对 策 完善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的对策 世界火成岩气藏勘探 开发现状与展望 页岩气开发的现状与前景 2 0 年世界天然气供需综述 09 天然气供应 安全 与政府责任体系建设
帆( 2~2 ) O
程胜辉 潘 磊
赵 永庆 ( ~2 ) 2 3 闻 涛 ( —7 3 )
潘泽雄
秦
华 肖 伟 ( 3—1) 1 朱心 万等 ( 3—1) 4 肖 伟等 ( —1 ) 3 7 杨和 山等 ( —2 ) 3 0 华 桦等 ( 4—1) I
饶 秦晶 穆曙光 肖继林 王厚坤 赵素惠 刘 宁 梁向豪 胡伟 光 王 斌
沉积作用对广安构造须家河组储层 的控制 黑池梁地区长兴 一 飞仙关组沉积相及储层 预测 江陵凹陷复 1 断块油气富集原因分析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凝缩层的归属及成因 苏里格桃七区块 盒 8 段储层储集空间特征 川东北 马路 背地 区须家河组储层综合预测
吴其林 傅
朱 祥
军等 ( 2~1) 7
张 晶( 4—1 )
天然气价格 管制 的利与弊 ——美 国经验及其启示 川渝天然气 消费及对地 区经济和社会的贡献
周仲兵 胡奥林 付 斌
董 秀成 周 娟
李君 臣( 4—4 ) 奉 王 兰( 4—7 ) 径( 6—1 )
美国页岩气 藏勘探开发及其启示
美国地 下储气库建设及其思考 对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思考
欠平 衡 钻 井 虚 拟 培训 系 统 的研 制 与 应 用 川东 北 河 坝 构 造 低 压 易漏 地 层 固井 技 术 研 究
地震波形状描述技术及其在地震相分析中的应用
地震波形状描述技术及其在地震相分析中的应用姚爽;阎建国;李雪峰;赵洲;朱强;程谦【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年(卷),期】2011(33)1【摘要】地震波的波形变化及其分布规律,是重要的地震参数之一.对地震波形中包含的地质信息加以分析和应用,将有利于提高储层预测,油藏描述精度和钻探成功率.以波形的形状进行分类,并进行地震相和沉积相分析,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地震属性分析的方法技术.在这类技术中,其核心是波形的形状描述和刻画技术.这里以Stratimagic软件为例,通过对构成地震波形状的主要参数(振幅、相位、频率)对其波形状变化影响的细致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了可以利用地震波的形状变化规律及形状描述方法,探讨了依据该波形形状分类在地震相分析中的效果和意义.【总页数】6页(P24-29)【作者】姚爽;阎建国;李雪峰;赵洲;朱强;程谦【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相关文献】1.地震相分析技术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J], 高阳;王春贤;冯西会;汶小刚;聂爱兰;王军2.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技术在川中GSM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J], 唐大海;谢继容3.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在地震相分析中的应用——以清溪场地区为例 [J], 李雷涛;肖秋红4.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在地震相分析中的应用——以大港GJP地区的地震相分析为例 [J], 杨彬;林承焰5.地震相分析技术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J], 薛继龙;张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不同油气藏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100021441(2004)S020070203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不同油气藏中的应用姜秀清1,2,江 洁2,高 平2,季玉新2,邹东波2(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100)摘要:通过草桥北坡和埕岛2地区的具体应用实例,研究了地震属性波峰数预测技术、地震相分析技术及地震分频技术在不同油气藏类型中的应用效果。
这些属性分析技术能够对地震资料中的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可以明显地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和钻井成功率。
关键词:地震属性;波峰数;地震相;分频;频率切片中图分类号:P631.4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利用波峰数预测技术研究砂岩储层的发育程度;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技术对地震波形进行分类,进而在井模型道的约束下进行地震微相划分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利用频谱分解技术识别薄互层油等新的技术大量涌现[1~7]。
这些技术在埕岛地区河流相储层和草桥北坡地层油气藏等不同油气藏类型的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 地震属性在地层油气藏描述中的应用1.1 工区概况草桥北坡隶属东营凹陷南部草桥—广饶潜山北部斜坡带,位于东营箕状盆地南部缓坡带的南端,北接陈官庄断阶带与王家岗断裂带,东与八面河构造带相邻。
研究区内以地层超覆及剥蚀尖灭为主要类型的储集层较发育,主要集中在沙河街组,地层厚度变化大,储层围绕凸起层层超覆或剥蚀,全区分布不连续,其平面分布及厚度变化特点一直未曾搞清,这直接制约了该区的勘探工作,因此对储层进行储层预测是非常必要的。
1.2 波峰数预测储层在沉积特征相似的条件下,若剖面中砂泥岩互层多,则在正极性地震剖面中形成的波峰数相对要多一些,通过波峰数与砂体累积厚度散点图分析,可知砂体累积厚度与波峰数成近似直线关系。
因此,对波峰数的统计能够预测出区内砂岩储层的发育程度,而且由于薄互层的响应是复合波,所以统计时窗内波峰数的多寡也可用于识别砂泥岩互层发育带,从而确定储层的横向分布范围。
地震波形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地震波形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地震波形识别是地震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是震源机制研究、地震预报、震源定位等方面的基础工作。
地震波形识别技术的研究旨在将地震波形数据转换为有用的信息,提高地震预测和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地震波形的特征地震波形是指地震产生的波形信号。
在地震波形中,包含了前、中、后三个阶段的信息。
前阶段的波形为短周期振动,发生于地震瞬间,又称为地震初动;中阶段的波形为长周期振动,称为主震波;后阶段的波形为长周期振动,称为余震波。
地震波形的特征可以从频域和时域两个方面来描述。
频域特征包括频率、频谱、谱宽等;时域特征包括振幅、振幅谱、相位等。
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从时域特征入手,确定地震波形的类型和参数。
二、地震波形识别技术的研究地震波形识别技术的研究是针对地震波形进行类别识别和参数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地震波形产生的物理过程和地震的发生过程。
1. 类别识别地震波形的分类包括地震类型识别、地震震级识别、地震深度识别等。
常见的分类算法包括传统的统计分类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等。
2. 参数分析地震波形的参数分析主要包括振幅、振幅谱、相位等参数的计算和分析。
参数分析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小波分析等。
3. 研究方向未来地震波形识别技术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学习方法、多模态数据融合、大数据分析等。
其中,深度学习方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分类方法,它可以自动提取特征并进行分类。
三、地震波形识别技术的应用地震波形识别技术的应用广泛,主要包括地震预报、震源机制研究、地震监测和震源定位等方面。
1. 地震预报地震波形识别技术可以通过识别地震波形的类型和参数,帮助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同时,地震波形识别技术还可以为地震预报提供更为直接的证据。
2. 震源机制研究地震波形识别技术可以帮助确定地震的震源机制,为地震机理研究提供可靠数据。
在这方面,地震波形识别技术可以结合地震烈度和地形等其他因素,并分析地震波形特征,对震源机制进行判断和分析。
OVT处理技术在东北某工区的应用
57以东北某工区高密度宽方位数据为例,开展OVT域处理技术研究。
将预处理之后的高质量叠前道集进行OVT分组,针对缺道现象采取OVT域插值方法,利用五维规则化技术进行插值重构,应用非刚性匹配(Non_rigid Matching,NRM)方法消除方位各向异性影响,最终达到同相轴连续性高、成像质量优、道集信息丰富的效果,改善了成像质量,同时利用偏移后的OVG道集进行AVAZ 反演,较好预测工区内裂缝发育方向及强度。
1 OVT 处理介绍现如今勘探手段日新月异,勘探技术突飞猛进,勘探目标错综复杂,地质勘探难度与日俱增,提高地震勘探精度是大势所趋,宽方位地震勘探应运而生,成为地震勘探技术炙手可热的发展方向[1]。
针对宽方位数据处理,炮检距矢量片OVT处理技术是一项新技术,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对复杂地下构造的照明强度,还可以提取与方位各向异性有关的储层属性[2]。
真实的地下介质为各向异性介质,地震资料的传统处理思路多为窄方位角数据处理,忽略了宽方位采集的信息多样化优势,宽方位地震资料中拥有高品质的方位角信息和炮检距信息[3]。
1998年,Vermeer首次提出OVT的概念[4],开辟了处理宽方位地震资料的新途径。
通过OVT域处理技术,可以得到包括空间三维坐标信息、炮检距信息、方位角信息的“五维”叠前地震道集[6]。
OVT域处理,在静校正、去噪、反褶积、数据规则化之后,叠前时间偏移之前进行。
相比于传统的共偏移距道集,OVT域数据体的数据大小、炮检距、方位角非常规整,更符合偏移理论,能够很好的保留叠前各向异性信息,有利于数据规则化和偏移处理,且偏移后道集保存有方位角和偏移距信息,可为后续分方位叠加、裂缝预测及反演提供可靠资料。
2 东北某工区OVT 处理应用过程及效果东北某工区内天然气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为进一步落实工区内各层系圈闭,查清断陷层烃源岩分布范围,提高储层预测精度,落实各类型圈闭目标,近年该区部署宽方位三维资料采集,工区主要采集参数为:40线×5炮×240道正交观测系统,炮线距为240m,检波线距200m,炮点距40m,道间距40m,检波线搬家距离为1个检波线距,覆盖次数为400次,纵横比为0.83,总体属于一块全方位、有较高覆盖次数的资料,适合开展OVT处理。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在大情字井地区薄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第45卷 第4期2023年7月物探化探计算技术COMPUTINGTECHNIQUESFORGEOPHYSICAL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Vol.45 No.4Jul.2023收稿日期:2022 03 18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十四五”科研课题(2021DJ3503)第一作者:王雷(1985-),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资料解释及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工作,E mail:wanglei9@cnpc.com.cn。
文章编号:1001 1749(2023)04 0428 07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在大情字井地区薄砂体预测中的应用王 雷1,袁立川1,孟庆岩2,柯 钦1,汪存圣3,王玉柱1,王思宇1,刘滨莹1(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涿州 072750;2.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大庆物探二公司,松原138000;3.桂林理工大学,桂林 541004)摘 要:受限于地震资料分辨率,薄砂体预测存在不确定性,一个地震波形多是由两期或者多期砂体叠置干涉形成,因此用振幅、频率等常规属性难以准确描述单期砂体平面非均质性特征。
这里采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以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青一段3砂组为例,通过分析井震标定合成记录,研究三角洲外前缘相带不同砂体叠置模式下地震波形变化规律,建立研究区四种典型砂体叠置模式,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技术,选择合适的时窗,经过多次迭代,确定波形分类总数为8种,使每种砂体叠置模式对应两个地震模型道,从而根据时窗内不同地震波形的空间分布,精细描述不同砂体叠置模式的平面非均质性特征。
与其他属性和地质统计学反演预测的砂体厚度符合率相对比,波形分类预测符合率远高于振幅类属性和频率类属性,并与井震反演预测符合率相当,说明地震波形分类在三角洲外前缘相带砂体预测中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神经网络;地震波形分类;薄砂体;叠置模式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志码:A 犇犗犐:10.3969/j.issn.1001 1749.2023.04.030 引言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经济可采储量落实难度日益加大,松辽盆地中浅层剩余资源劣质化严重。
中国地震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中国地震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对地震进行及时预警和准确响应,中国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地震监测工作。
本文将对中国地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它在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方面的应用。
一、中国地震监测体系中国地震监测体系是由国家地震监测预报中心、各省级地震局和地震台网组成的网络。
其中,地震台网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陆地地震台网通过布设在全国各个地区的地震仪器和设备,能够实时收集和传输地震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震的发生时间、震级、震源深度等关键信息。
二、地震数据的分析地震数据的分析是根据收集到的地震监测数据,对地震的规律和趋势进行研究和判断。
主要方法包括震相分析、地震波形分析、震源机制研究等。
1. 震相分析震相是指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通过分析震相,可以确定地震的震源位置、地震波传播路径等信息。
震相分析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人工观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 地震波形分析地震波形是指地震产生的地面振动信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图像。
通过分析地震波形,可以确定地震的震级、震源特性等信息。
地震波形分析是地震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3. 震源机制研究震源机制是指地震发生时的破裂面和破裂方式。
通过研究震源机制,可以了解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化。
震源机制研究对于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震数据的应用地震监测数据在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地震预警地震监测数据可以用于实时地震预警,及时告知可能受到地震影响的地区,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应对措施。
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和精确预警的关键在于对地震监测数据的准确分析。
2. 地震灾害评估通过对地震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快速评估地震灾害的程度和影响范围。
这对于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合理调配救援力量和资源。
3. 地震科学研究地震监测数据是地震科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可以用于研究地震发生的规律、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震预测等。
地震相分析技术在陕231井块三维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图 3 三维地 震相分布 图
震剖 面 上 去 , 井信 息变 化 对 应地 震 变化 , 照 波形 按
的特征对每一个井的位 置赋予某种颜色 ,检查每
一
口井 与地 震 相 模型 道 的对 应关 系 。
3 I 作 流 程 和 使 用技 术
地 震 信号 的 任 何物 理 参数 的 变化 总 是对 应 着 反映 地 震 道形 状 的变 化 ,而 波形 的 特征 也 是 地 层 岩 性 、 性 、 油 气性 等 的综 合 反映 。 物 含 选择 合 适 的 时 窗 ,其结 果 可 反映 出含 气砂 岩 的 分布 范 围 。因
根据本区储层的地质特 点,结合地震相 自动 分析技术的特 色,采取以下工作程序 ( 2 。 图 )
2 基本原理
地 震 相 自动 分 析技 术 根据 已知信 息 ,应 用 自
组织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 目 标时窗 内的地震波
形 进 行 分类 、 习 、 学 记忆 和 分析 , 助无 监督 学 习 借
是适 合 长 庆上 古 生 界岩 性 勘 探 的 三种 重 要 而有 效
反射 波 ,将 其 分 类 归纳 成几 种 典 型地 震波 形 。
但 是 由于 人 眼 的限 制 , 分类 数 少 , 形分 类 的 波
突 变性 大 , 乏过 渡 的波 形 , 种波 形 分类 方 法 不 缺 这 能 实现 对储 层 的 细致 刻 画 ( 1 ) 而 且还 受 到 解 图 a, 释人 员主 观 因素 的 影 响 ,因此 它 只能 概 括 地 反映 储 层 的分 布 情 况 。解 释 人 员迫 切 需 要一 种 能 够取
地震波形数据处理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教程
地震波形数据处理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教程地震波形数据处理技术是地质勘探领域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对地震波形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提取出地下结构的信息,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地震波形数据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并探讨其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一、地震波形数据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地震波形数据处理技术是基于地震学原理的,主要涉及到地震波的传播、反射、折射等过程。
地震波形数据是通过地震仪器记录下来的地震信号,在分析地震波形数据之前,首先需要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仪器响应校正、滤波等。
之后,可以利用各种数据处理方法对地震波形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二、常用的地震波形数据处理方法1. 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是指将地震波形数据表示为时间信号和振幅的关系。
常用的时域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傅里叶变换可以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从而对信号的频率特征进行分析。
小波变换则可以同时提供频域和时间域的信息,对于地震波形数据中包含的不同频率的波形更加敏感。
2. 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是指通过对地震波形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等方法,将信号转换为频率与振幅的关系。
常用的频域分析方法包括功率谱分析、相位谱分析等。
功率谱分析可以定量地描述信号中各个频率分量的能量分布情况,从而揭示地下结构的特征。
相位谱分析则可以揭示信号的相位信息,对于某些地质体的特征提取有一定的帮助。
3. 叠前处理叠前处理是指在数据处理的初期对地震波形数据进行处理,主要包括时移校正、叠加处理等。
时移校正可以校正地震波形数据在不同接收点的到时,使其一致;叠加处理可以将多个地震记录叠加起来,增强地震信号的强度,提高信号与噪声的比例。
4. 叠后处理叠后处理是指在地震波形数据处理的后期对数据进行处理,主要包括剖面纠正、速度分析、偏移处理等。
剖面纠正可以对数据进行纵向质量补偿,使得反射系数在各个深度层上具有相似性;速度分析可以对地下结构的速度进行估计,为后续处理提供参数;偏移处理可以校正地震记录的波形形态,恢复地表上地震源的位置。
川东北通南巴地区三叠系膏盐岩盖层预测_魏水建
文章编号:1001-6112(2011)01-0081-06川东北通南巴地区三叠系膏盐岩盖层预测魏水建1,冯 琼1,冯 寅1,袁书坤2(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2.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摘要:在精细地层对比、膏盐岩岩石物理分析以及模型正演的基础上,确定了川东北通南巴地区膏盐岩盖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利用神经网络地震相分析技术刻画了盖层发育相带展布;采用三维地震属性分析、小波分频解释和密度反演等技术预测了膏盐岩盖层分布,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膏盐岩盖层的预测技术方法,并对研究区盖层与油气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为该区主要发育3套膏盐岩盖层,而嘉四五段—雷一段膏盐岩厚度大、蠕动性好,对断层具自封闭效应,是最有利的区域盖层,但封盖条件受断层活动规模影响。
该区南部断裂活动弱,往北活动增强,北部断裂封盖条件存在风险。
关键词:膏盐岩;盖层;海相地层;三叠系;通南巴地区;川东北中图分类号:TE122.2+5 文献标识码:APrediction of Triassic gypsum cap rocks inTongnanba region of Northeast Sichuan BasinWei Shuijian1,Feng Qiong1,Feng Yin1,Yuan Shukun2(1.SINOPEC Exploration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100083,China;2.SINOPEC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xploration &Production Corporation,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Based on detailed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gypsum-salt rock petrophysical analyses and forward mo-deling,it was identified in this paper the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gypsum-salt cap rocks in Tongnanbaregion of the Northeast Sichuan Basin.With neural network seismic facies analysis method,the beneficial faciesdistribution of cap rocks was figured out.Using 3-D seismic attribute analysis,wavelet frequency interpretationand density inversion technologies,a set of prediction method suitable for the gypsum-salt cap rocks in the re-gion was propos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 rocks and petroleum in the region was analyzed.Therewere 3suits of gypsum-salt cap rocks in the region,among which the gypsum-salt cap rocks from the4th,5th Members of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to the 1st Member of the Leikoupo Formation were thebest beneficial regional cap rocks due to big thickness,well crawling and self-sealing to faults;however,the sealing conditions were affected by fault activities.Fault activities increased from south to north,re-sulting in more risks for fault-sealing in the north.Key words:gypsum-salt rock;cap rock;marine strata;Triassic;Tongnanba region;Northeast Sichuan Basin 中上扬子海相地层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应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识别岩相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应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识别岩相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洪忠;张猛刚;苏明军【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3(000)005【摘要】The application of wave-form classification technology has several obvious advantages in identifying lithological faices.Never-theless,its limitations are also existent.According to lot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areas with different lithological facies,this paper deals explicitly with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pplication results.Also,the applicability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technology in recognizing lithological faices have been analyzed systematically.Studies show that the type and length of time window and the selection of seismic attribute volume have 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utilization quality.In addition,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seismic ampli-tude,frequency,phase,and time thickness of lithological facies constitute the fundamental basis for the appropriate use of the wave-form classification technology.When the seismic reflection responses between different lithologcial facies are not obvious,or the wave-forms change abruptly within the same lithological facies,the results have less geological meaning and are far from desirable.Focusing on the geophysical response features of lithological facies,establis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smic response and lithological facies and car-rying out the trial application constitute the basic and crucial points forsuccessful utilization of the wave-form classification technology.%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在识别和划分岩相的应用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地震相分类
地震相分类⼀、引⾔地震相分类是地震勘探中的⼀项重要技术,通过对地震波的传播特征进⾏分析,可以将地震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相,进⽽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结构和构造。
地震相分类的研究对于油⽓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程地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将对地震相分类进⾏详细阐述。
⼆、地震相的定义地震相是指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传播时所表现出的特征,包括波的传播速度、振幅、频率等。
通过对地震波的这些特征进⾏分析,可以对地下岩层的性质、结构和构造进⾏推断。
地震相分类就是将这些特征相似的地震波归为同⼀相,以便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地下岩层。
三、地震相分类的依据地震相分类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个⽅⾯:1.波速变化: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的传播速度会因为岩层的性质、结构和构造的不同⽽发⽣变化。
通过对地震波速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推断出地下岩层的性质和构造,进⽽进⾏地震相分类。
2.振幅变化:地震波的振幅会受到岩层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的影响。
通过对地震波振幅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地下岩层的岩性、粒度、孔隙度等因素,进⽽进⾏地震相分类。
3.频率变化:地震波的频率会受到岩层的弹性模量和孔隙流体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地震波频率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地下岩层的弹性模量和孔隙流体性质,进⽽进⾏地震相分类。
4.波形特征: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具有不同的波形特征。
通过对地震波的波形特征进⾏分析,可以对地下岩层的结构和构造进⾏推断,进⽽进⾏地震相分类。
四、地震相分类的⽅法⽬前常⽤的地震相分类⽅法主要有以下⼏种:1.直⽅图法:将地震波的特征值(如速度、振幅、频率等)绘制成直⽅图,然后将特征值相近的波归为同⼀相。
这种⽅法简单直观,但可能会忽略掉⼀些重要的细节信息。
2.模式识别法:利⽤计算机技术对地震波进⾏⾃动分类。
这种⽅法可以处理⼤量的数据,但需要⼤量的训练样本和精确的模式识别算法。
3.神经⽹络法:利⽤神经⽹络的⾃学习能⼒对地震波进⾏分类。
这种⽅法可以处理复杂的⾮线性问题,但需要⼤量的训练时间和样本。
应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识别岩相的适用性和局限性_洪忠
第37卷第5期物探与化探Vol.37,No.5 2013年10月GEOPHYSICAL&GEOCHEMICAL EXPLORATION Oct.,2013 DOI:10.11720/j.issn.1000-8918.2013.5.27应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识别岩相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洪忠,张猛刚,苏明军(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在识别和划分岩相的应用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针对不同岩相的大量实践,深入探讨了影响该技术的应用条件,系统总结了该技术识别岩相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研究表明:时窗类型及大小、地震属性体的选择是影响波形分类结果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岩相在地震振幅、频率、相位、时间厚度上存在差异性是正确应用波形分类方法的前提;当岩相间的地震响应差别不明显,或同一岩相横向波形变化较快,无法建立统一的岩相地震波形特征时,波形分类方法的结果不能准确地划分岩相,也没有明确的地质意义。
回归到岩相地震响应特点的分析,建立地震响应与岩相的对应关系,开展波形分类技术应用的先验性研究,是成功应用该技术的基础和关键。
关键词:波形分类;岩相识别;地震响应;时窗类型;地震属性体中图分类号:P6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918(2013)05-0904-07地震波形分类技术是一门基于地震波振幅、频率、相位、时间厚度特征对比的时间域地震解释技术。
国内外不少学者已将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碎屑岩、砂泥岩、火成岩、碳酸盐岩礁滩体的岩性识别及其对应沉积相带的划分中[114]。
时窗的类型、时窗大小和地震属性体的选择是影响波形分类技术应用效果的几个最重要的参量,目前对这些参量深入研究不够,也很少针对波形分类技术应用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系统的探讨。
为进一步挖掘波形分类技术在油气藏勘探中的价值,笔者通过波形分类技术在不同盆地,不同岩相发育区的实际应用效果,并结合大量的对比试验,对该技术的应用条件、识别岩相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地震波形状描述技术及其在地震相分析中的应用
算结 果 也可 能是很 近似 的 , 除非 一个模 型道 相对 于
另一个模型道有大的突变点。这些模 型道的模版 代表 了在地震层段中, 整个区域内的地震信号形状 的多样性。地震信号中任何物理参数的变化 , 总是 对应 着地震 道形 状 的变化 J 。
波形状 的主要 参数 ( 幅 、 位 、 率 ) 振 相 频 对其 波形状 变化影 响 的细致 分析 和 比较 , 总结 出 了可以利
用地震 波的形状 变化 规律及 形状描 述方 法 , 讨 了依据 该 波形 形状 分类 在地 震相 分析 中的效 果 探
和意 义。
关键词 :地震相 ; 波形分 类 ; 型道 ; 模 种子 文件
波形 状 的方 法 。并用 实际 资料 , 分析 说 明了利用波 形状 进行地 震相 分析 的优 点和 实 用意 义 。这对 今 后地 震波形 结构特征 分析及其 应用 的进 一步研 究 ,
有着 重要 的意义 。
( 数 ) 很 多 , 地 震 道 波 形 是 地 震 数 据 的 本 参 有 但
分析 , 而得 到按 类别划 分并赋 予一定颜 色 的地震 从
了许 多重要 成果 。然 而 , 人们 对 如何 进 行 地 震 波形状 的描述和重 建 , 以及依 据该 波形状进行 分类
划相 中波形 的形状 变化 , 对地 震相 结果 的影 响及实 用 意义等 的研究不够 , 而在不 同程 度上影 响到 了 从
通 过 自组 织 的神 经 网络 计 算 , 先 得 到 模 型 首
道。模型道是合成的, 由神经网络处理 建造 , 并且
模 型道 的分类 是渐 进变 化 的 , 不能产 生突 变 。神 经 网络尊 重分类 序列 的渐 变过程 , 但不 是简单 地从左
地震相不同分类方式的作用及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物探 化探 计 算技 术
2 0 1 3 年5 月
文 章编 号 :1 0 0 1 —1 7 4 9 ( 2 0 1 3 ) 0 3 一O 2 5 8 —0 8
地 震 相 不 同分 类 方 式 的 作 用 及 在 储 层 预 测 中 的 应 用
闫安菊 ,阎建国 , 全紫荆 , 高 雪 , 牛立群 ,张 薇
关 键词 :地震 相 ; 分 类划相 ;储层预 测 中图分 类号 :P 6 3 1 . 4 文 献标识 码 :A I N)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O O 1 —1 7 4 9 . 2 0 1 3 . 0 3 . 0 2
本 文作者 在 前人 研 究 的基 础上 , 通 过 具 体 使 用
关 结论 , 为 今 后利 用 S t r a t i ma g i c软 件 进 行 地 震 相
现 在 工业 界 常用 的 S t r a t i ma g i c 软件 , 提 供 了 三 类不 同划 相分 类技术 l 1 ] :
( 1 ) 基 于地 震 道 ( Tr a c e ) 的波形 形 状 神 经 网络 地 震相 分类 划相 。 ( 2 ) 基 于 图( Ma p ) 的地 震属 性 图 的神 经 网络 及 模 糊 聚类地 震相 分类 划相 。
地震 相分 析 的应 用范 围具有 重要 意义 。
( 2 ) 图分类 技术 是在 地震属 性平 面 图基 础上得 到 的分类结 果 。
( 3 ) 体 划相 技术 可 以得到储 层 段 内每一 个样 点 分类 值 , 同时反 映 了地 震 相 的纵 向 和横 向变 化 , 具
有 较大 的应用 价值 。 作 者在本 文 中 , 通 过对 实 际资 料 的实 例 分 析 , 说 明 了上述 三种 分类技 术 的特点 和作 用 , 得 出 了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 展定量 地震 相 分 析 有 三个 突 出特点 , 开 即无 需 井资料 ; 能够 快 速地 对 整 个 数据 进 行 扫描 , 定 确 具 有异 常特征 的 目的区 域后 再 进行 更细 的研 究 工
作; 以及 与传统 地 震相 分 析 相 比, 强 了定 量性 与 增
客 观性 。
震属 性分 析方 法难 以描 述 地震 信 号 异 常 。地 震 道
波形 是地震 数据 的基 本性质 , 它包 含 了所有 的相关
l 基 本 原 理
地震 相 研究 首 先 利用 神经 网络技 术 对某 一层 内实际地 震数据 道 进 行对 比 、 练 , 拟人 脑 思 维 训 模
方 式识别 不 同 目标 的特征 , 得到代 表地震 层段 中地
质认 识 , 别 出该 区 有利 储 集 相 带—— 如 生物 礁 、 识 潮道 、 河道 及岩溶 带 等 的地 震 波 形分 类 特 征 , 为识
别这 些特 殊地质体 提供 经验 , 并为今 后 的勘 探部署 提供 决策依 据 。
述 [ 。随着 地震 资料采集 技术 的不 断提 高 , 1 ] 使得 地 震 剖面上包 含 的地震 信息更 加丰 富 , 以往单一 地 但
地 区基本 上 以“ 开江一 梁 平 ” 棚 两边 展 开 研究 工 陆
作, Y 如 B地 区 、 G地 区及 P L G地 区等 。 因为 礁滩 这样 的特 殊地质 体是 含油 气 的有利部位 , 遇生物 钻
礁 的钻井 均获 得工业 气流 。其 次陆相 上 的河 道 、 岩 溶相 等特 殊地 质体也 是天 然气 的勘探重 点 , 雷 口 如
中地 震相参 数有 3种 类 型 , 即物 理 参 数 、 地震 反 射 构 型和地 震 相 单 元 边 界 反 射 结 构 , 眼 于 定 性 描 着
本次 研 究工 作 利用 神 经 网络 技术 对川 东 北地 区局 部有利 勘探储 层进行 地震 波形 分类 _叫 得 到 1 ] 地震 相 图 , 结合 已有地质 、 钻井 、 测井 资料及 沉积地
细 的 沉 积 研 究 , 是 这 种 点 上 的 沉 积 相研 究 成 果 还 不 能 满 足 面 ( 域 ) 研 究 的需 要 ; 用 该 区 现 有 的 三 维 地 震 只 区 上 利
资料 , 进行地震相波形分类 , 就能得到特殊地质体在平面上 的展布 , 并结合钻井资料 , 出地震相划分 的合理性。 得
坡组 [ ] 1 顶部这 样 的岩 溶发 育 部 位 。所 以采 用地 “ 震相 波形 分类技 术 分析 预 测这 些 特 殊地 质 体 具有
较 为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传统 地震相 划分 方 法是 通 过 对地 震 剖 面 上反 射 特
征 的观察 和描 述来 进 行 的 。地震 相 的特 征可 用 地 震相 参数来 表达 , 所谓 地震相 参数 就是地 震相 内部 那些 对地震 剖 面的面 貌有重要 影 响 , 并且 具有重 要 沉积 相意义 的 地震 反 射 参 数 。在传 统 地 震相 分 析
行 分类 , 据分 类结 果 形 成离 散 的“ 震 相 ”依 据 根 地 ;
“ 拟合度 ” 准则 , 将实 际地震 道 与 “ 震 相 ” 比 , 地 对 进
海相 地层 以寻 找礁滩
储层 为 主 , 现川 东北
行 分类 , 相 似的地 震道具 有相 同或相 近 的值 或颜 使
色, 形成 了地震 相 分 布 图 , 即实 际 地震 道 与典 型 地
地震 相 波 形分 类技 术在 川 东北 的应 用
胡伟 光
( 中国石油化 工股 份有 限公 司勘探 南方分公 司研 究院 , 四川成都 6 0 4 ) 10 1
摘要 :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的生物礁 、 潮道及河流和岩溶相等特殊地质体皆是含油气的有利 区域 , 如何识别 出这 些特殊地质体 成为能够 找到油气资源 的一种有力手段 。采用 钻井资料 中所包 含的沉积学 信息可 以进 行非常详
信息, 如反 射模 式 , 位 , 相 频率 和 振 幅等 信息 , 地 是 震信 息 的总体 特征 , 能够真 实地 反映地 下 的地 质特
征, 近年来 在相 研究 和砂体 预测 中效果 明显[ 。 2 ]
利 用 自组 织人 工 神经 网络技 术 进 行地 震 波形
震 信号形 状多样 性 的模 型道 , 各典 型地震 道按顺 序 渐 变 ( 波形 ) 列 , 指 排 然后每 一个道 指定一 个值 或一 种 颜色 , 成一 组模 型道 。在 目的层段 内估算地 震 形 信 号 的可 变性 , 利用 神经 网络算法 对地震 道形状 进
钻 井 资 料 和地 震相 波形 分 类 的结 果 吻 合 很 好 , 明地 震 相 波 形 分 类 技 术 能 够 对 生 物礁 、 道 及 河 流 和 岩 溶 等 进 表 潮
行有效的识别 , 但该方法也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 , 需要把沉积和断层区分开 , 往往在沉积较简单的地区地震相波 形分类能取得 较好 的效果 , 而断层的发育会破坏地震相波形分类 的基 础 (g f 层沉 积 的原 生信息) 使地 震相波形 , 分类的解 释变得异 常复杂 。
关键词 : 震相 ; 形分类技术 ; 殊地质体 ; 东北地 区; 地 波 特 川 钻井 资 料 中图 分 类 号 : 6 14 P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 隐蔽 油气 藏勘探 过程 中 , 用各种 地震信 息 利 进行 沉积 相 带 划 分 对 隐蔽 油 气 藏 预测 至关 重 要 。
第 3 卷第 1 3 期
21 00年 2月
勘探 地球 物理 进 展
P o r s n Ex l r t n Ge p y is r g e si p o a i o h sc o
Vo . 3 No 1 13 , . F b 2 1 e ., 0 0
文 章编 号 :6 1 5 5 2 1 ) 1 0 5 1 7 —8 8 (0 0 0 — 0 2—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