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说课稿
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聆听和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体会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2.了解和掌握古代乐器的分类方法八音,掌握古代乐器音色的分辨,感受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
一、导入1.看图片请同学说说它们是中国古代乐器还是现代的?2.(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是世界上古代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并不断吸收外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而成,中国古代音乐是世界文明中的一个宝库。
今天,我们共同走入华夏音乐之光,来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乐器分类:1.早在西周时期,就因为乐器制造的材料不同而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1)金类:指用金属制成的乐器。
如:编钟、方响等。
(2)石类:指用石或玉制成的的乐器。
如:磬、玉磬等。
(3)土类:指用陶器制成的乐器。
如:埙等。
(4)革类:指用各种皮革制成的乐器。
如:各种鼓等。
(5)丝类:指用丝弦来拉响和各种乐器。
如:古琴、瑟、筝等。
(6)木类:指用木质制成的各种乐器。
如:木兄、木鱼等。
(7)匏类:指用葫芦作音斗而制成的乐器。
如:笙、竽等。
(8)竹类:指用竹管制成的各种乐器。
如:笛、萧等。
编钟是由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的组合钟。
1979 年在湖北隋县的战国曾侯乙墓出土,总音域跨五个八度,12 个半音齐全,音色优美,效果极佳,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冶金和乐器制造水平之高超。
《东方红》一号卫星,带着编钟演奏的乐曲《东方红》升入太空,响彻环宇。
三、欣赏《八音和鸣》1.《八音和鸣—楚调》,乐曲从具有楚商调式特征的民间音乐中提取素材编写的,以民间的变奏形式创作而成,曲调欢欣流畅,有浓郁的地方俗乐特色。
2.请同学说说乐曲主要有哪些乐器演奏?(编钟、编磬、古筝等)四、古琴《酒狂》从三千年前的西周晚期开始,弹奏古琴便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时尚,琴与文人共呼吸、同命运,同生存、共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文人抒情写意、修身养性与接受教育的常备工具。
高中音乐《1华夏音乐之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一、导入播放一段音乐,请学生听辨这段音乐的国家、年代及乐器《楚商》中国古代编钟、笛、埙等讨论后,导入新课课题,开始授课。
二、新课1、古代音乐产生原因及年代劳动、驱赶野兽等生活中产生音乐;80 年代河南舞阳出土骨笛,距今约8000 年。
中国音乐起始时间在世界中属于最早的国家之一。
介绍八音乐器分类法。
2、周代:礼乐制,音乐人才专门化;编钟等大型乐器的出现,可以演奏钢琴上88 个琴键,是咱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事情。
3、春秋战国:古琴的出现;《诗经》的传唱。
欣赏由几种古代乐器合奏的《诗经小雅鹿鸣》,这是周王的迎宾曲。
4、秦汉:音乐逐步走向民间,开始传唱乐府诗。
5、魏晋:古琴飞速发展,因有七根弦,也叫七弦琴。
以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是当时的时尚主流“魏晋风尚”,一批文人想要改变国家的政局,奈何政府统治者及官府黑暗,无奈只能归隐田园,饮酒弹琴,释放人性、摆脱束缚,奏琴明志。
司马昭邀请阮籍入朝为官,阮籍佯装酒醉,《酒狂》一曲由此而来。
请同学们听辨曲中使用了几拍子的节奏来描绘阮籍的醉酒之态。
(3 拍子)6、隋唐:繁盛时期。
有曲子的出现,请同学朗诵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老师范唱,并让学生学唱《阳关三叠》,欣赏合唱曲,体会古时候人们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宫廷燕乐盛行,皇帝宴请群臣的大型歌舞;梨形琵琶传入中原,并在中国发扬光大。
欣赏《十面埋伏》。
是我国著名的十大琵琶曲之一,讲述项羽被汉军围困的紧张急迫时刻,是琵琶武曲的代表作。
此曲将琵琶的演奏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
7、宋元:小令、元杂剧盛行,音乐完全的民间化。
8、明清:主要发展是在戏曲的表演上。
三、课堂小结了解古代各朝代的历史文化发展,体会古代音乐对于中国现代、当代音乐甚至流行音乐的作用。
作为年轻一代有必要发展和继承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下课。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教案:华夏音乐之光教学目标:1.了解华夏音乐之光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华夏音乐之光的代表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3.学习区分华夏音乐之光与其他音乐风格的区别。
4.培养学生对华夏音乐之光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一、华夏音乐之光的概念和特点1.什么是华夏音乐之光?2.华夏音乐之光的特点有哪些?3.华夏音乐之光与其他音乐风格的区别。
二、华夏音乐之光的代表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1.选取几首著名的华夏音乐之光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2.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创作背景。
三、华夏音乐之光作品的欣赏和鉴赏1.听音乐,感悟情感。
2.学习如何鉴赏华夏音乐之光作品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列举一些著名的音乐风格,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2.询问学生对这些音乐风格的了解和喜好。
二、介绍华夏音乐之光的概念和特点(20分钟)1.讲解华夏音乐之光的定义和特点。
2.举例解释华夏音乐之光的特点,并与其他音乐风格进行对比。
三、介绍华夏音乐之光的代表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30分钟)1.选取几首著名的华夏音乐之光作品,如《茉莉花》、《红旗颂》等。
2.分析和欣赏这些作品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3.讲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故事。
四、进行华夏音乐之光作品的欣赏和鉴赏(40分钟)1.播放选取的华夏音乐之光作品。
2.引导学生在欣赏时关注音乐的节奏、旋律、乐器运用等音乐元素。
3.分析作品中的情绪表达和音乐手法。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总结华夏音乐之光的概念和特点。
2.询问学生对华夏音乐之光的认识和感受。
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首华夏音乐之光作品进行研究和分享。
2.引导学生创作一段属于自己的华夏音乐之光作品。
教学评价:1.学生对华夏音乐之光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能够欣赏华夏音乐之光的作品并从中感受到情感和表达。
3.学生能够分析和鉴赏华夏音乐之光作品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说课稿
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说课活动,我说课的题目是“华夏音乐之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解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内容。
本单元包括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两部分,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不同时期的简要历史和成就,体会时代、文化和社会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本课“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
本课选择了《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黄莺鸣》《湘妃泪》5部作品。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能辨识古代乐器钟、磬、琴、琵琶。
2、能认真聆听本课的音乐作品,体会古人的情感。
3、能随乐曲哼唱《阳关三叠》《黄莺吟》两首歌曲,并记住《酒狂》、《湘妃泪》的主旋律。
三、教学重点辨别古代乐器四、教学难点哼唱两首歌曲。
(阳关三叠、黄莺吟)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实行:1、导入。
播放琵琶武曲《十面埋伏》问学生这首曲子的名字,这是古代的音乐作品还是现代音乐作品?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华夏音乐之光”。
2、设计问题,讲授新知识。
(1)问题:中国古代音乐源于何处?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出中国音乐源于“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观看图片,学生们分辨乐器属于八音中的哪一种。
(2)播放乐曲《八音和鸣》体会楚调的韵味。
在欣赏之后,思考作品中出现了哪几种乐器?(编钟、编磬、古琴、鼓、埙、笛等)(3)问题:“文人四艺”是什么?那么“四艺”中关于音乐的是什么?通过学生们回答问题,介绍乐器古琴。
作文中国古代音乐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古琴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好载体,课程汇总要详细加以介绍。
高二音乐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课题: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课型:音乐鉴赏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通过对古曲(《八音和鸣》、《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酒狂》、《阳关三叠》等)的视听,感受古乐的神韵,体验古代歌曲的情趣;并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古代乐器的了解。
2、在欣赏与学唱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合作意识,敢于表现、大胆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与音乐审美能力;并思考与探索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等问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曲的鉴赏与学唱古歌曲《阳关三叠》。
2、难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感受与传承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与相关音响资料、古乐器图片、钢琴教学内容:1、《八音和鸣》:《周礼•春官》中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八音”,也是最早的乐器分类之一。
金音包括编钟ppt、特钟、铙石音包括编磬、特磬土音包括埙革音包括鼓丝音包括古琴、古瑟木音包括柷(zhu)、敔(yu)匏音包括笙、竽竹音包括箫、笛、管、篪(chi)“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剂)。
”—《周礼·考工记》2、古琴: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长130厘米,宽20厘米。
桐木挖凿,有七根弦,13个琴徽(音位)。
早自周代已是常见乐器,在典礼音乐中不可少。
抚琴不只自娱,还有社会交往,表达感情之用。
是一件高尚乐器,琴曲风格高雅,文人、豪士籍以寄托情怀。
乐谱—减字谱。
现存琴曲(歌)600余首。
形成许多流派。
代表作品:《平沙落雁》、《流水》、《梅花三弄》、《广陵散》琴有四美:良质、善斫(zhuo)、妙指、正心。
3、诗歌与音乐—古歌曲《阳关三叠》中国古代“诗歌”是不分的,即文学和音乐是紧密相联系的。
现存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的。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去,比如汉代的官方诗歌集成,就叫《汉乐府》,唐诗、宋词当时也都能歌唱。
甚至到了今天,也有流行音乐家为古诗谱曲演唱,如苏轼描写中秋佳节的《水调歌头》。
1华夏音乐之光
课题华夏音乐之光编号01 课时 1 授课日期2011 年月教学内容1.本课介绍器乐曲中的乐器,利用多媒体手段,或找图片作介绍,钟、磬、古琴、琵琶,让学生知道古琴及古琴音乐被列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介绍要全面,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底蕴。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师生互动提供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2.本课所选两手琴歌为千古绝唱,在欣赏中让学生唱一唱主旋律,更深体验古曲的韵味,理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教学目标1、从音乐作品中,了解中国古代音乐辉煌成就,增进对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感受华夏古风的源远流长和乐史长河的雄浑浩荡。
2、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结合教学预设,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采用互动式、参与式、比较式、探究式、自主性、合作性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大胆表现自己地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3、熟悉几种古代乐器的音色特点及相关文化,了解古代诗歌与音乐结合的要点,尝试去理解古曲的情感意境。
重点难点通过古曲欣赏,能辨别编钟、编磬、古琴、琵琶等乐器音色,了解古琴艺术及其人文内涵并体验琴歌的韵味。
难点是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深厚地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轨迹与贡献。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教材分析古代音乐由于离学生的生活和年龄较远,教学内容要有选择地进行欣赏,教材中所选的音乐都比较陌生,所以选择学生熟知的或浅显的内容作为切入口,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把《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流水》等作为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一、创设情境1、播放《春江花月夜》民乐合奏视频。
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三、欣赏体验(一))《八音和鸣》(楚调)1、介绍“八音”。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将近70中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
所谓“八音之乐”就源于此。
2、图片出示编钟、编磬,文字介绍这两种乐器。
3、听赏古曲《八音和鸣——楚调》(1)带问题欣赏:你能辨别出编钟、编磬的音色吗?(2)听完后引导学生谈感受。
华夏音乐之光音乐教案
华夏音乐之光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华夏音乐之光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华夏音乐之光的背景和意义;2. 学习华夏音乐之光的曲目和演奏技巧;3. 培养学生对传统华夏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华夏音乐之光的背景介绍:讲解华夏音乐之光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 华夏音乐之光的曲目学习:选择代表性的华夏音乐之光曲目进行学习和演奏;3. 演奏技巧指导:教授华夏音乐之光曲目的演奏技巧,包括指法、节奏、音准等;4. 合奏和合唱:组织学生进行华夏音乐之光曲目的合奏和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5. 音乐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华夏音乐之光的演奏录音或现场演出,培养学生对传统华夏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音频等方式引入华夏音乐之光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华夏音乐之光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增加学生对该音乐形式的了解;3. 曲目学习:选择一至两首代表性的华夏音乐之光曲目进行学习,包括曲目的乐曲结构、旋律特点等;4. 演奏技巧指导:针对选定的曲目,逐步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奏技巧,包括指法、节奏、音准等,通过示范和练习巩固;5. 合奏和合唱: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他们进行华夏音乐之光曲目的合奏和合唱,指导他们在合作中发展音乐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6. 音乐欣赏:播放华夏音乐之光的演奏录音或组织学生观看现场演出,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7. 总结与评价:与学生一起总结华夏音乐之光教学的收获和体会,评价学生的表现,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发展音乐兴趣。
教学资源:1. 华夏音乐之光的相关资料和背景介绍;2. 华夏音乐之光的演奏录音或视频;3. 乐器和乐谱。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2. 评价学生在演奏和合奏中的表现,包括技巧运用、音准和合作能力等;3. 学生对华夏音乐之光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展示。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华夏音乐之光的创作和编排,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华夏音乐之光演奏成果;3.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案例分析
鼓励学生通过创作、改编等方式将传统 音乐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 代特色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
跨学科知识整合
将音乐学、历史学、文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入课程中,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 解音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跨学科 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02
CATALOGUE
教学内容与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概述
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主要特点和重要成就。
传统音乐理论
讲解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如 音律、音阶、调式等。
民族乐器演奏技巧
介绍并演示常见民族乐器的演 奏技巧,如琵琶、二胡、笛子 等。
古代音乐作品欣赏
欣赏并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古代 音乐作品,如《广陵散》、《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加国际音乐教育大会、研讨会等活动,与国际同行交流学术成果和教学经 验,提升《华夏音乐之光》课程的国际知名度。
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与国际知名音乐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开发跨国界的音乐课程和项目,促进中外音 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03
CATALOGUE
教学效果与评估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音乐作品创作
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创作出具有华夏音乐特 色的作品,展示了对音乐 元素的掌握和创新能力。
音乐表演技能提升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的 演奏、演唱技能得到显著 提高,能够熟练表演多首 华夏音乐作品。
音乐理论知识掌握
学生们对华夏音乐的历史 、文化、理论等方面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 所学知识分析音乐作品。
教案《华夏音乐之光》
教案《华夏音乐之光》第一章:中国古代音乐起源1.1 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1.2 探讨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和文化内涵1.3 分析中国古代音乐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第二章:中国古代乐器介绍2.1 介绍中国古代乐器的种类和特点2.2 分析中国古代乐器在音乐发展中的作用2.3 探讨中国古代乐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第三章:中国古代音乐作品解析3.1 分析中国古代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3.2 解读中国古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3.3 欣赏中国古代音乐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第四章:华夏音乐与传统文化4.1 探讨华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4.2 分析华夏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4.3 了解华夏音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第五章:华夏音乐与现代社会5.1 探讨华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5.2 分析华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5.3 思考华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未来发展第六章:华夏音乐与其他文化的交流6.1 了解华夏音乐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历史6.2 分析华夏音乐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与创新6.3 探讨华夏音乐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与发展第七章:华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7.1 分析华夏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中的作用7.2 探讨华夏音乐教育在弘扬民族文化中的意义7.3 思考华夏音乐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未来发展第八章:华夏音乐教学实践8.1 介绍华夏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技巧8.2 分析华夏音乐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8.3 探讨华夏音乐教学实践的创新与发展第九章:华夏音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9.1 了解华夏音乐资源的种类和现状9.2 分析华夏音乐资源在教学中的利用与保护9.3 探讨华夏音乐资源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与传承第十章:华夏音乐的未来展望10.1 思考华夏音乐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10.2 探讨华夏音乐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10.3 预测华夏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中国古代音乐起源解析: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是理解其后续发展的基础,需要深入研究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
华夏音乐之光 教案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教案标题:华夏音乐之光教案目标:1. 了解华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学习华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 培养学生对华夏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 华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2. 华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3. 华夏音乐的代表作品欣赏;4. 学生参与华夏音乐的创作和表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音乐的定义和作用;2. 提问:你了解华夏音乐吗?它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华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起源、发展和影响;2. 解释华夏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阶、节奏、旋律等;3. 分析华夏音乐的特点,如注重意境、强调情感表达等。
三、欣赏与分析(20分钟)1. 播放一些华夏音乐的代表作品,如古琴曲、京剧唱段等;2.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3. 分析音乐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演奏技巧。
四、创作与表演(3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自由创作一段华夏音乐,可以使用传统乐器或其他材料;2. 学生进行小组内表演,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3. 全班共同欣赏和评价各组的表演,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华夏音乐的特点和学习收获;2. 提出更多了解和学习华夏音乐的途径,如参观音乐会、阅读相关书籍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欣赏华夏音乐时的反应和表现;2. 评价学生的创作和表演成果;3. 收集学生对华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的作品或笔记。
教学资源:1.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作品;2. 华夏音乐相关的图片、视频和书籍。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了解更多华夏音乐的表演形式;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华夏音乐的更深层次知识;3. 组织学生进行华夏音乐的创作比赛或演出活动。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课题:《华夏音乐之光》华中师范大学宋单程教材分析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
本课通过对《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和《黄莺吟》的欣赏,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操,促进音乐文化素质的建设。
从聆听其音色和曲调等方面来认识乐器的发展以及古曲是如何表达情感的,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国古代音乐几乎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谈不上喜欢或热爱了。
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
本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
教学方法与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探究、听辨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分别听赏八音中的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各个音响,通过实际感受来提高音乐辨别水平。
并着重介绍曾侯乙编钟和古琴音乐,使学生在增强感官认识的同时加强对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
教学目标1、认真聆听古代音乐,体会古人的感情,并从中了解编钟和古琴艺术及文化内涵。
2、掌握“八音”的含义,并能辨别古代乐器钟、磬、琴、埙等乐器的音色。
3、通过听赏与体验,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陶冶爱国情操,促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通过听赏,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文化内涵,了解编钟和古琴艺术等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脉络及成就,并能准确辨别古代乐器的音色。
难: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历史、文学等知识,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教学过程。
教案《华夏音乐之光》
教案《华夏音乐之光》第一章:华夏音乐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华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华夏音乐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华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华夏音乐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作品。
华夏音乐对中国和世界音乐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华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展示法:展示华夏音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华夏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小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华夏音乐的不同类型和代表作品。
第二章:民间音乐2.1 教学目标了解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作品。
2.2 教学内容民间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山歌、小调、歌舞、说唱等。
民间音乐的代表作品: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展示法:播放民间音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民间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小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民间音乐的不同类型和代表作品。
第三章:宫廷音乐3.1 教学目标了解宫廷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宫廷音乐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作品。
3.2 教学内容宫廷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宫廷音乐的主要类型:宴乐、祭祀乐、雅乐等。
宫廷音乐的代表作品:梅花三弄、霓裳羽衣舞曲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宫廷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展示法:播放宫廷音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宫廷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小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宫廷音乐的不同类型和代表作品。
第四章:宗教音乐4.1 教学目标了解宗教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宗教音乐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作品。
4.2 教学内容宗教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宗教音乐的主要类型: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等。
宗教音乐的代表作品:大悲咒、道德经、圣经歌曲等。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宗教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展示法:播放宗教音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高中音乐鉴赏《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和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意图1、指导思想: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
为了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教材选编了《华夏音乐之光》的教学内容安排。
“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以“中国古代音乐”为主题展开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讨论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拓展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
2、教学内容选择我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为了能更多的欣赏与了解古代音乐,除选听教材所提供的部分音响和介绍古代的乐器“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另外,补充介绍古琴曲《流水》,更换书本原有的文套曲《湘妃泪》为武套曲《十面埋伏》。
古琴演奏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在中国传统乐坛上,琴被视为“八音之首”,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琵琶被誉为“民乐之王”,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为了更好的感受国乐的影响力,还选用了视频《花好月圆》。
3、学情分析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国古代音乐几乎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谈不上喜欢或热爱了。
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
因此,在备课中教师需要精心的准备,钻研教材,扩大视野,要逐步引导学生从不知—知—了解—喜爱。
特别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要从人文的角度去考虑。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我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太大,重点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
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说课稿
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讲课稿课件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讲课稿敬爱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很快乐能够参加此次讲课活动,我讲课的题目是“华夏音乐之光”,是湖南文艺第一版社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第一节的内容。
音乐鉴赏是培育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门路。
具备优秀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感情,陶冶情操,提升文化涵养,促使身心健康,形成完美的个性拥有重要的意义。
下边,我将从教材剖析、目标、教法设计、教课过程和课后评论几个方面来向大家详尽讲解一下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剖析本课内容是湖南文艺第一版社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内容。
本单元包含中国音乐盒西方音乐两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不一样期间的简要历史和成就,时代、文化和社会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认识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 是每个学生一定掌握的知识,第四单元的前三部分是依据中国应用发展的脉络设计的。
“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优选,旨在经过倾听和剖析这些作品,认识中国古代音乐的绚烂与成就,启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线,初步直销音乐与其余学科的一些关系,增进他们对综合女悔过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选用了《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黄莺鸣》《湘妃泪》 5 部作品。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剖析,我拟订了以下教课目的二、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能辨别古代乐器钟、磬、琴、琵琶。
这是为了达成智育目标。
2、感情目标:能仔细倾听本课的音乐作品,领会先人的感情;能说出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一些差别。
超级化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是为了实现目标。
3、过程方法目标:能随乐曲哼唱《阳关三叠》《黄莺吟》两首歌曲,并记着《酒狂》、《湘妃泪》的主旋律。
这是为了达成美育目标。
、以上是我拟订的本课教课目的,要点是鉴别古代乐器,难点是记哼唱两首歌曲。
三、学生剖析高一学生经过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后,在鉴赏能力上应当有必定的提升,加上是本国、本民族的音乐,学生应当能对音乐的内涵有所领会。
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古代音乐,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体会古人的情感。
2、学习八音,能通过音色辨别乐器,认识编钟、石磬、古琴、埙、琵琶等乐器,听赏古典音乐,学会记住其主题旋律。
3、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其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教学准备:课件、自主学习材料:中国古代音乐发展脉络及成就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解示范、启发引导教学重点:乐器的听辩,主题的歌唱教学难点:听赏古代经典音乐,感受古人情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上课礼仪:师生问好2、导入新课: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今天让我们走进华夏音乐之光——中国古代音乐。
3、交流学习成果:按时间线索,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并交流中国古代音乐发展脉络及古代惊人艺术成就。
4、展示教学目标:能认真聆听古代音乐,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体会古人的情感;学习八音,能通过音色辨别乐器,认识编钟、石磬、古琴、埙、琵琶等乐器,听赏古典音乐,学会记住其主题旋律;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其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二、讲授新课(一)八音和鸣(楚调)1、首先请大家听赏《八音和鸣》,感受古代惊人艺术成就(1)主题视唱引导学生视唱主题,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之美。
(2)欣赏《八音和鸣》视频,通过视频、音色分辨乐器,辨别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变奏多依各种乐器的演奏特色而变化,骨干音不变。
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聆听与歌唱。
(二)讲授八音: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将近70种乐器按照制作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所谓“八音之乐”就源于此。
它们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早在小时候,我们诵读三字经,就知道了“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所以,“八音”这个词与我们并不陌生。
1978 年,在湖北随县出土了一百二十四件乐器,八音俱全。
特别令人震惊的是,这一套六十四枚编钟,其音质之优美、音律之纯正、造型之美观,让20 世纪的人都不得不惊叹古代乐工们的创造之伟大。
华夏音乐之光
华夏音乐之光第一篇:华夏音乐之光华夏音乐之光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2、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3、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其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四段音乐,请学生听辨这些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它们是中国现代音乐作品还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1、《阳春白雪》琵琶2、《流水》古琴3、《梅花三弄》笛子4、《渔舟唱晚》古筝学生讨论后,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新课(一)琵琶与琵琶曲1、诗歌与琵琶师:背诵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请学生说出作者、诗名及描写的是什么乐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生:……2、关于琵琶琵琶,最初叫枇杷,西汉时才称琵琶,都是摹拟演奏手法的形声字。
因为,中国古代把向前弹弦称为“批(琵)”,向后拨弦称为“把(琶)”,所以,直至唐代,凡是用这两种手法抱着弹奏的乐器都称为琵琶,形制一般为直柄,圆音箱,如弦鼗(tao秦琵琶)、阮(汉琵琶)。
阮籍之侄、“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就善弹汉琵琶,所以汉琵琶又称阮咸琵琶,或直称阮咸,简称阮。
东晋时,又从印度传入一种曲颈、半梨形音箱的琵琶,隋唐时广为流传。
到宋代,才将这两种乐器分开,曲颈、半梨形音箱的叫琵琶,直柄、圆音箱的称阮。
后来,经历代乐师、工匠在这两种乐器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才成为今天的琵琶。
琵琶音响铿锵美妙,富有金石之声,具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
根据其演奏技巧及表现手法可分为文曲和武曲两类。
3、琵琶曲欣赏(1)《十面埋伏》(武曲)1请学生说说“十面埋伏”及“四面楚歌”表现的是历史上哪场战争,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生:……2听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中的一段,并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反思几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解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内容。本单元包括中国音乐盒西方音乐两部分,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不同时期的简要历史和成就,体会时代、文化和社会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3)问题:“文人四艺”是什么?那么“四艺”中关于音乐的是什么?
通过学生们回答问题,介绍乐器古琴。作文中国古代音乐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古琴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好载体,课程汇总要详细加以介绍。
播放作品《酒狂》,乐曲有两个版本(姚炳炎版和龚一版)最好都播放给学生们听,让他们宰不同音响的对比下感受“托兴于酒”“借酒佯狂”的意境。
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说课稿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高中音乐华夏音乐之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说课活动,我说课的题目是“华夏音乐之光”,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第一节的内容。
针对以上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一下教学原则。
四、教学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教学中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作为一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引领者。不能以传授为主要手段,而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2、直观性原则:音乐是直观的,必须以学生直接聆听为主要手段。
3、德育为先原则: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为目的的,放弃了德育,鉴赏就毫无意义。
(7)课程进行到现在时间已所剩不多可简单介绍一下“琵琶”,并播放《湘妃泪》,在音乐声中布置作业“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仍旧坚持我美育为手段,德育为目的的教学原则,课堂中重点以作品的文化内涵来感染学生,教学中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八问题:中国五千年文化起于何处?中国古代音乐源于何处?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出中国音乐源于“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并介绍我国古代乐器制作的精湛工艺。
(2)播放乐曲《八音和鸣》体会楚调的韵味。
播放以前要先介绍作品的时代和背景。在欣赏的同事,教师展示编钟、磬的图片并指出编钟、编磬的华彩乐段。乐曲时值不长,可重复一次欣赏,以增强学生的感受。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辨识古代乐器钟、磬、琴、琵琶。这是为了完成智育目标。
2、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本课的音乐作品,体会古人的情感;能说出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一些区别。超级化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是为了实现德育目标。
3、过程方法目标:能随乐曲哼唱《阳关三叠》《黄莺吟》两首歌曲,并记住《酒狂》、《湘妃泪》的主旋律。这是为了完成美育目标。、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第四单元的前三部分是按照中国应用发展的脉络设计的。“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初步直销音乐与其它学科的一些关系,增进他们对综合女改过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本课选取了《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黄莺鸣》《湘妃泪》5部作品。
有了目标和原则,教学方法才具有意义,下面我解说一下本课的教法设计。
五、教法设计
、本课为一个课时,一共选编了五首乐曲,约16分钟。其中《酒狂》《阳关三叠》《湘妃泪》可作精听曲目。
2、鉴于本节为第二学期的起始课,而且人文底蕴比较厚重,可结合历史、唐诗、宋词等进行人文教育。
3、本节介绍的几首器乐曲用的乐器,可以图片作为介绍,其中古琴已被俩喝过批准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介绍要全面,要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底蕴。
华夏音乐之光
乐器介绍作品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以上是我制定的本课教学目标,重点是辨别古代乐器,难点是记哼唱两首歌曲。
三、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学习后,在鉴赏能力上应该有一定的提高,加上是本国、本民族的音乐,学生应该能对音乐的内涵有所体会。但是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并不完整、不系统,要真正的理解音乐、说出作品在节奏、调式、和声等方面特点还有一点的难度。同时,学生所喜欢的是现代流行音乐,虽然本节内容非常好听,但学生也会对本节内容会有点不喜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
4、本课主要使用的设备,主要是多媒体教室,我准备用播放音乐、FLASH短片、图片,并通过分组讨论、反复模仿等手段来突出重点。同时创设请讲引导学生融入音乐体验中去。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我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导入。用寒假中的《春节联欢晚会》为起点,指出现代音乐中传统越来越少,要想提高个人素养,必须学习古代音乐中的精髓,那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古代与游览,去感受一下古代音乐作品。
(4)师生互动:在听赏《酒狂》时,结合你学过的和了解的相关历史知识,谈谈你对乐曲的感受,与学生们进行交流。
(5)师生互动:朗诵《阳关三叠》,看谁感情表达的最真切,最富有音乐感。互动后比方乐曲《阳关三叠》。让学上体会两种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感受。指出音乐做能表达人们的情感。
(6)播放《黄莺吟》,乐曲似乎不如前几首作品容易被学生接受,可以由教师领唱(奏)来体会乐曲的情感。(现场表演比录音更能表达乐曲的情感,更能吸引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