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省曲靖市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市统测语文试卷(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靖市2018 年高中毕业生(第二次) 复习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昆曲是出现于中国明代的一种新兴戏剧样式,从16世纪晚期开始,它逐渐占据了剧坛的中心地位,成为此后两百多年间最重要的戏剧形式。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约在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所以被称为南戏。在发展过程中,南戏逐步吸收了唐宋以来多种成熟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走向丰富和细致.但由于缺少上层知识分子的参与,它一时还无法克服自身所带有的种种先天或后天缺陷,以至于长期徘徊在一个不太高的层次上。
从南宋到明代,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曲调。它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结合而形成的昆山腔便是昆曲的前身。明代中叶以前,昆山腔的传播范围不是很广,仅在苏州一带流行。当时的苏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遥遥领先,是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都会。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昆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到了社会文化大舞台的中心。
开发出昆曲所蕴涵的艺术潜力,使之成为一种重要演唱形式的是民间音乐家魏良辅,大约生活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以演唱民间曲调为职业。这种职业使魏良辅接触到北方和南方的多种曲调,通过比较研究,他对昆山腔曲调平直简单、缺少起伏变化这一状况日渐感到不满,于是和一批艺术上的志同道合者亲密合作,开始了对昆山腔的全面改革。
这种改革分演唱和伴奏两个方面进行。魏良辅等民间音乐家在原来昆山腔的基础上,汇集南方和北方
各种曲调的优长之处,同时借鉴江南民歌小调音乐,整合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式曲调,演唱时注意使歌词的音调与曲调相配合,同时延长字的音节,造成舒缓的节奏,人以特殊的音乐美感,这就是流传后世的昆曲。魏良辅在政革昆山腔的过程中,得到了河北人张野塘的大力帮助。张野塘是个很有才华的民间音乐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协助魏良辅将北方曲调吸收到南方的昆曲中来,同时对原来北方曲调的伴奏乐器三弦进行改造,将它与萧、笛、拍板、琵琶、锣鼓等乐器共同用在昆曲的伴奏之中,使其唱腔变得委婉、细腻、流利、悠远,被人称之为“水磨腔”。
昆曲改革的成功给魏良辅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这种断式的曲调一经问世,立即以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当时的广大听众。一批民间音乐家纷纷向魏良辅学习昆曲的演唱技法,使得这一优美的曲调很快在周围地区传播开来。最早用昆曲形式演出的剧作一般认为是昆山人梁辰鱼的《浣纱记》。
据说梁辰鱼曾得到魏良辅的真传,在昆曲演唱上具有很高的造谐。他同一些民间乐师合作,对魏良辅改革后的昆曲做了进一步加工,创作出《浣纱记》刷本,并用昆曲形式在舞台上演出。
经过魏良辅的改革和梁辰鱼的艺术实践,昆曲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快传播到江苏、渐江的广大地区,成为这些地城主要的戏剧形式。
(节选自怡然《遗产选粹——昆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昆曲作为一种戏剧样式出现于明代,而它的源头则可上溯至南宋时期一种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
唱曲调的昆山腔。
B.南戏没有清规戒律,演出自由活泼,加之它吸收了唐宋以来的传统音乐形式,其艺术层次得到了极
大提高。
C.张野塘将北方的音乐元素加入到昆曲中,并将三弦声音改造得委婉、细腻、流利、悠远,赋予其新
的表现力。
D.昆曲改革非常成功,以至这种新式的曲调一经问世,立即获得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广大听
众和一批民间音乐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昆曲这一明代出现的新兴文学样式,具体阐述了它从起源到正式形成这一漫长过程。
B.文章介绍了昆曲起源的两个源头——南戏和昆山腔,并阐述了二者的关系。
C.文章将昆曲改革分为演唱和伴奏两方面,并论及它们吸收、借鉴、改造、融合的具体做法。
D.文章在阐述昆曲改革过程时,通过举例介绍了魏良辅和张野塘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从作为民间地方小戏的南戏,到步入宫廷,融入了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
智慧,可谓雅俗兼备。
B.昆山腔是南戏之一,它由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结合而形成; 它是昆曲的前
身,也是“昆曲”这一剧种名的由来。
C.昆曲之所以最终从苏州走到了社会文化大舞台的中心,是因为苏州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达,民众
有欣赏艺术的物质基础和精神需求。
D.魏良辅对昆曲进行了全面改革,梁辰鱼则致力于昆曲的艺术实践,众多艺术家的创新和努力付出,
将昆曲推向更为广阔的地域。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感悟九华
梁衡
①到九华山已是下午,我们匆匆安顿好住处便乘缆车直上天台。
②天台顶是一平缓的山脊,有巨石,石间有古松,当路两石相挤,中留一缝,石壁上有摩崖大字“一线天”。侧身从石缝中穿过,又豁然一平台。登台俯望山下,只见松涛竹海,风起云涌。偶有杜鵑花盛开于万绿丛中如火炽燃。遥望山峰连绵弯成一弧,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远处林海间不时闪出一座座白色的或黄色的房子,是些和尚庙或者尼姑庵。我心中默念好一湾山水,好一湾竹树。
③第二天一早,我们即去拜谒这山上的名剥祗园寺。一进庙,见和尚们匆匆奔走情。如有军情。一队老僧身披袈折入大雄宝殿,几个年轻一点的跑前跑后,就像我们地方上在开什么大会或者搞什么庆典。更奇怪的是一些俗民男女也匆匆进入一个客堂,片刻后又出来,男的油发革履之间裹一件僧袍,女的则缠一袭尼衣,惟露朱唇金坠和高跟皮鞋,僧俗各众进入大雄宝殿后,前僧后俗站成数排。只见前侧一执棒老僧击木鱼数下,殿内便经声四起,嗡嗡如隐雷。那些披了僧袍尼衣的俗民便也两手合十跟着动嘴唇。大殿两侧有条凳,是专为我们这些更俗一些的旁观游客准备的。我描条凳子坐下,同凳还有两位中年如女。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