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省曲靖市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市统测语文试卷(无答案)

合集下载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考生注意: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 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

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

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曲靖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二模)试卷

曲靖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二模)试卷

曲靖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8高二上·福清期末) 下列实用文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本人于昨天在小区花园捡到一个黑色钱包,里面有人民币185元。

(招领启事)B . 凡是符合以上条件的应聘者,请将足下简历、联系方式邮递至本厂。

(招聘启事)C . 希望广大读者惠寄符合“今日话题”和“文化茶座”等栏目要求的文章。

(征稿启事)D . 本人昨日骑车不小心丢失皮包一只,内有钱物若干,拾到者重金感谢。

(寻物启事)2. (2分)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②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 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⑤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A . ②⑥①③④⑤B . ②⑤⑥①④③C . ⑤②⑥③①④D . ⑤⑥②④③①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3. (3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在《琵琶行》中诗人听完琵琶女诉说生活的不幸后,想到自己宦途所受的打击,以:“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他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体现了全诗的主旨。

(3)李白《行路难》中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云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殷红(yān)压轴(zhú)证券(quàn)叱咤风云(zhà)B.菜畦(qí)讪笑(shàn)果脯(fǔ)爱憎分明(zēng)C.姊妹(zǐ)抖擞(sǒu)嫉妒(jì)提纲挈领(qiè)D.颓唐(tuí)恬静(tián)棱角(líng)扣人心弦(xi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別字的项是()A.诀窍分歧一筹莫展在劫难逃B.奔弛取缔锋芒毕露抑扬顿挫C.阔绰亵渎因地治宜恪尽职守D.妥帖荆棘进退维谷浮想联篇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项是()A.“五一”表彰大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济济一堂,共庆劳动者的节日。

B.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新挑战,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未雨绸缪,积极拥抱变革。

C.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

D.我校新组建的篮球队,在全市中学生球赛上获得第三名,成绩差强人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A.学校组织同学们到钢铁厂参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芳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B.“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月2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参观的人数超过10万左右。

C.在央视的文化栏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D.中国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成功登项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5.给下列句子接序,最恰当的项是()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披上了一色的玫瑰红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香,周围的雪峰被溶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⑤自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A.①③⑤②④B.④③①⑤②C.④①③⑤②D.①③②④⑤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把山的北向、水的南岸叫作“明”,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

云南省曲靖市2018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云南省曲靖市2018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云南省曲靖市2018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7题,其中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倔强(jué)丰硕(shuò)慰藉(jí)头晕目眩(xuàn)B.喑哑(yīn)咫尺(zhí)蓬蒿(gāo)果实累累(léi)C.执拗(niù)信笺(jiān)酝酿(niàng)毛骨悚然(sǒng)D.炽痛(chì)劫掠(lüè)清吟(yín)韬光养晦(hùi)【考点】注音.【分析】做好本题需要平时积累重点词语的音形义.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A项“慰藉”的“藉”应读“jiè”;B项“蓬蒿”的“蒿”应读“hāo”;D项“韬光养晦”的“晦”应读“huì”答案:C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卑微猝然惶恐不安人声鼎沸B.粗犷真谛杂乱无章百废俱兴C.蹒跚吞噬坚持不懈怒不可遏D.剽悍侧隐历尽心血无可置疑【考点】常见易错字.【分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解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句意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解答】A.正确,不要把“猝然”写作“簇然”;B.正确,不要把“百废俱兴”应写作“百废具兴”;C.正确,不要把“吞噬”写作“吞食”;D.有误,“侧隐”应写作“恻隐”.故选:D.3.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B.为了迎接首届文化艺术节,小龙和小钱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话剧.C.杨绛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回顾了一幕幕一家三口尽享天伦之乐的温馨场景.D.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突遭袭击,战士申亮亮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留异乡,他死得其所.向英雄致敬!【考点】成语.【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使用,首先学生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其次有些成语还要知道由哪些典故、文章演变流传而来,再次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解答】A.使用正确,之乎者也: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B.使用有误,逢场作戏:原指卖艺人遇到合适的演习场地,就开始表演.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有时也指一种轻浮的生活态度,含贬义.C.使用正确,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D.使用正确,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故选:B.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唉!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想静静.B.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C.继两次承办中国女足热身赛后,曲靖又以唯一一个地级城市的身份加入了国足世界杯预选赛主场申办的行列.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解答】A.表意不明,有歧义,“静静”可理解为安静,也可理解为一个人的人名,可以改为“我想自己静一静”;B.表述正确;C.表述正确;D.表述正确.故选:A.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②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③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④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2018云南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2018云南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2018年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单一国家已经难以独自面对全球性经济问题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在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国倡导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图。

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表明,这一伟大创举是对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超越与创新。

它致力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帮助各参与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

云南省曲靖市胜境中学2018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

云南省曲靖市胜境中学2018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

云南省曲靖市胜境中学2018年高三语文联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

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

据 2013 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 6767 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

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

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

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

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

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非常强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

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

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基本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

“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

”但对于这一根脉,我们向来是不太重视的。

上世纪初曾经积极倡导政治革新的梁启超对此深以为忧,他说:“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而中学将亡之为患。

云南省保山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市级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保山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市级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保山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市级统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历史上看,世界上的建筑——这里指的主要是大型的、有纪念价值的建筑——大致有两类:一类主要是用石头建造的,叫石构建筑;一类主要是用木头建造的,叫木构建筑。

石构建筑由于材质的原因,不易腐朽或毁坏;即使因客观原因如雷击或战争等毁坏了,也能留下残垣断壁或曰废墟。

木构建筑则不同,即使没有天灾人祸,也容易朽蚀,故千年以上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

由于这样的原因,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残垣断壁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不是垃圾,而且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珍惜。

这就形成一种文化,即“废墟文化”。

废墟因受到尊重并受到保护,从而成为审美对象,继而产生“废墟美学”的概念。

欧洲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建筑毁坏后,极少有原地重建的现象,而都将它们作为一个珍贵的时代标志予以尊重和保护,乃至一块妨碍走路的“乱石”都不许随意挪动。

与此相反,我们中国的宫殿或庙宇毁掉了,就得赶紧在原址修复或重建,否则即使留下残垣断壁,也会很快被民间搬抢一空(这里指的是需要宫殿的时代)。

无怪乎,在明代以前的几千年间,我们有那么多辉煌的宫殿建筑都没有留下一处像样的废墟遗址!因此我们的建筑文化中缺乏废墟文化,从而也缺乏对废墟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然而,说我们中国不见废墟文化,并不意味着我国没有废墟或缺乏废墟资源。

我们是个有着悠久的“墙文化”的国家。

不仅有万里长城,我们古代的几乎每个城池都有城墙,它们可都是石构建筑,有500到3000年的历史,大部分已沦为废墟。

作为建筑单体,长城的原始工程量不仅超过国外任何古代的大型单体建筑,甚至超过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型建筑的总和!再说,我国历代的皇家建筑和贵冑府邸并不全是木构建筑,像天坛祈年殿、故宫太和殿的须弥座以及天安门前的金水桥等是多么壮观的石构建筑。

曲靖市(二模)2023年第二次统一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曲靖市(二模)2023年第二次统一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食启用前曲靖市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卷{满分150分.:i,’试l时间1501}1例’)注意事项:I.�景是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线索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模写在�;IA卡上。

2.考生作�时,将答案答在�题专上,在试卷」:.�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田。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谈中国学案之而椎祖于朱泉的《伊洛渊源录》,自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曾偏.中经陈垣先生等史学大师认同,迄今已成炙学界的共识。

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朱嘉Ji..与孔子后先辈革映的卓然大师。

孔子才且这免、舜,宪章文、式,以儒学开派宗师而影响中国学术两千多年。

朱嘉则以理学泰斗集传统儒学之大成,并将其导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从而与孔子并尊而有“朱子”之册。

《伊洛渊源来》Ji..朱嘉学说形成初期的一部学案体史籍。

该书在南宋初叶问世.深深地植根于两宋间社会和学术的发展之中。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至北求,犹如人之年过半百,老已痴痴而至。

经历五代十国半个多世纪的王朝频繁是迭,为防止这一衰老势头的加这.适应国家一统的需姿,赵宋统治者提出了“一道德、而同风俗”的课趟。

然而用什么样的学术思想来统-过德和风俗,在朝野人士中却产生了长期的争议。

太租、太宗至真宗问,饰、释、i草三教势力迭经消长,渐趋合流。

仁索目r位,4在崇儒学,形成以儒学为主千,融佛、i且为一体的基本格局。

种宗熙宁、元丰闷,:f1顿、4呈硕凡弟沿着周放颐开碎的路径而行,与张我、部雍诸人作用调之鸣。

于是以“逃学”为天下倡,孜孜死死,死而后已,从而大大狼i在儒学自我更新的进程,最终演为阐发心性、义理之学的新儒学,即逃学,又粉、理学。

《伊洛渊源录》凡,十四卷,全书以it1吕i革学的4呈新、程颇为中心,上起北末中叶周�顿,下止在南宋绍兴初胡安阁、尹1事.通过4年录二程�两宋间与程氏学术有j币友渊源的诸多学者传记资料,括以勾草。

曲靖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曲靖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曲靖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早在1969年,周恩来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地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于1970年2月亲自下达了研制气象卫星的任务,经过40多年___________________,砥砺前行,()其中,我国已发射风云卫星16颗,接收和应用风云卫星资料的国家和地区达70多个,覆盖“一带一路”周边37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气象预报、防灾减灾做出了卓越贡献。

与常规气象观测相比,气象卫星在空间、时间分辨率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中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约50%提高到目前的90%,风云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

在有气象卫星以前,我们依靠气象观测站来获取资料分析天气,由于观测站点少,地球上很大面积都是盲区,那里的天气情况我们无从知晓;有了气象卫星以后,我们不但能获取全球观测资料,而且观测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都在不断提高。

风云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同类国外卫星的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吸引了来自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代表进行深入研讨。

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气象灾害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通过对云系发生发展的检测,以及提供的云顶亮温等产品资料,可以识别出冰雹、暴雨、大风等灾害;通过检测陆面温度,可以判断出高温的范围以及变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高屋建瓴披星戴月功不可没有口皆碑B . 高瞻远瞩栉风沐雨功不可没有目共睹C . 高瞻远瞩披星戴月劳苦功高有目共睹D . 高屋建瓴栉风沐雨劳苦功高有口皆碑(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云南省2018届高三语文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试题

云南省2018届高三语文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试题

2018年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单一国家已经难以独自面对全球性经济问题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在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国倡导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图。

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表明,这一伟大创举是对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超越与创新。

它致力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帮助各参与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

【全国市级联考word版】云南省曲靖市2018年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市统测语文试卷(无答案)

【全国市级联考word版】云南省曲靖市2018年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市统测语文试卷(无答案)

曲靖市2018 年高中毕业生(第二次) 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昆曲是出现于中国明代的一种新兴戏剧样式,从16世纪晚期开始,它逐渐占据了剧坛的中心地位,成为此后两百多年间最重要的戏剧形式。

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约在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所以被称为南戏。

在发展过程中,南戏逐步吸收了唐宋以来多种成熟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走向丰富和细致.但由于缺少上层知识分子的参与,它一时还无法克服自身所带有的种种先天或后天缺陷,以至于长期徘徊在一个不太高的层次上。

从南宋到明代,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曲调。

它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结合而形成的昆山腔便是昆曲的前身。

明代中叶以前,昆山腔的传播范围不是很广,仅在苏州一带流行。

当时的苏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遥遥领先,是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都会。

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昆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到了社会文化大舞台的中心。

开发出昆曲所蕴涵的艺术潜力,使之成为一种重要演唱形式的是民间音乐家魏良辅,大约生活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以演唱民间曲调为职业。

这种职业使魏良辅接触到北方和南方的多种曲调,通过比较研究,他对昆山腔曲调平直简单、缺少起伏变化这一状况日渐感到不满,于是和一批艺术上的志同道合者亲密合作,开始了对昆山腔的全面改革。

这种改革分演唱和伴奏两个方面进行。

魏良辅等民间音乐家在原来昆山腔的基础上,汇集南方和北方各种曲调的优长之处,同时借鉴江南民歌小调音乐,整合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式曲调,演唱时注意使歌词的音调与曲调相配合,同时延长字的音节,造成舒缓的节奏,人以特殊的音乐美感,这就是流传后世的昆曲。

云南省曲靖市2018届高三3月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语文试卷

云南省曲靖市2018届高三3月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语文试卷

云南省曲靖市2018届高三3月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重要环境。

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

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

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对维护家庭关系、家庭模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

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

当然,家庭之中难免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

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

“百善孝为先”,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

由孝道形成的浓厚的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

“立爱自亲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广到报师长教导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

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里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

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进取的精神和坚忍的意志。

这是家族乃至民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靖市2018 年高中毕业生(第二次) 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昆曲是出现于中国明代的一种新兴戏剧样式,从16世纪晚期开始,它逐渐占据了剧坛的中心地位,成为此后两百多年间最重要的戏剧形式。

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约在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所以被称为南戏。

在发展过程中,南戏逐步吸收了唐宋以来多种成熟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走向丰富和细致.但由于缺少上层知识分子的参与,它一时还无法克服自身所带有的种种先天或后天缺陷,以至于长期徘徊在一个不太高的层次上。

从南宋到明代,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曲调。

它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结合而形成的昆山腔便是昆曲的前身。

明代中叶以前,昆山腔的传播范围不是很广,仅在苏州一带流行。

当时的苏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遥遥领先,是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都会。

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昆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到了社会文化大舞台的中心。

开发出昆曲所蕴涵的艺术潜力,使之成为一种重要演唱形式的是民间音乐家魏良辅,大约生活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以演唱民间曲调为职业。

这种职业使魏良辅接触到北方和南方的多种曲调,通过比较研究,他对昆山腔曲调平直简单、缺少起伏变化这一状况日渐感到不满,于是和一批艺术上的志同道合者亲密合作,开始了对昆山腔的全面改革。

这种改革分演唱和伴奏两个方面进行。

魏良辅等民间音乐家在原来昆山腔的基础上,汇集南方和北方各种曲调的优长之处,同时借鉴江南民歌小调音乐,整合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式曲调,演唱时注意使歌词的音调与曲调相配合,同时延长字的音节,造成舒缓的节奏,人以特殊的音乐美感,这就是流传后世的昆曲。

魏良辅在政革昆山腔的过程中,得到了河北人张野塘的大力帮助。

张野塘是个很有才华的民间音乐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协助魏良辅将北方曲调吸收到南方的昆曲中来,同时对原来北方曲调的伴奏乐器三弦进行改造,将它与萧、笛、拍板、琵琶、锣鼓等乐器共同用在昆曲的伴奏之中,使其唱腔变得委婉、细腻、流利、悠远,被人称之为“水磨腔”。

昆曲改革的成功给魏良辅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这种断式的曲调一经问世,立即以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当时的广大听众。

一批民间音乐家纷纷向魏良辅学习昆曲的演唱技法,使得这一优美的曲调很快在周围地区传播开来。

最早用昆曲形式演出的剧作一般认为是昆山人梁辰鱼的《浣纱记》。

据说梁辰鱼曾得到魏良辅的真传,在昆曲演唱上具有很高的造谐。

他同一些民间乐师合作,对魏良辅改革后的昆曲做了进一步加工,创作出《浣纱记》刷本,并用昆曲形式在舞台上演出。

经过魏良辅的改革和梁辰鱼的艺术实践,昆曲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快传播到江苏、渐江的广大地区,成为这些地城主要的戏剧形式。

(节选自怡然《遗产选粹——昆曲》,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昆曲作为一种戏剧样式出现于明代,而它的源头则可上溯至南宋时期一种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的昆山腔。

B.南戏没有清规戒律,演出自由活泼,加之它吸收了唐宋以来的传统音乐形式,其艺术层次得到了极大提高。

C.张野塘将北方的音乐元素加入到昆曲中,并将三弦声音改造得委婉、细腻、流利、悠远,赋予其新的表现力。

D.昆曲改革非常成功,以至这种新式的曲调一经问世,立即获得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广大听众和一批民间音乐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昆曲这一明代出现的新兴文学样式,具体阐述了它从起源到正式形成这一漫长过程。

B.文章介绍了昆曲起源的两个源头——南戏和昆山腔,并阐述了二者的关系。

C.文章将昆曲改革分为演唱和伴奏两方面,并论及它们吸收、借鉴、改造、融合的具体做法。

D.文章在阐述昆曲改革过程时,通过举例介绍了魏良辅和张野塘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从作为民间地方小戏的南戏,到步入宫廷,融入了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智慧,可谓雅俗兼备。

B.昆山腔是南戏之一,它由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结合而形成; 它是昆曲的前身,也是“昆曲”这一剧种名的由来。

C.昆曲之所以最终从苏州走到了社会文化大舞台的中心,是因为苏州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达,民众有欣赏艺术的物质基础和精神需求。

D.魏良辅对昆曲进行了全面改革,梁辰鱼则致力于昆曲的艺术实践,众多艺术家的创新和努力付出,将昆曲推向更为广阔的地域。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感悟九华梁衡①到九华山已是下午,我们匆匆安顿好住处便乘缆车直上天台。

②天台顶是一平缓的山脊,有巨石,石间有古松,当路两石相挤,中留一缝,石壁上有摩崖大字“一线天”。

侧身从石缝中穿过,又豁然一平台。

登台俯望山下,只见松涛竹海,风起云涌。

偶有杜鵑花盛开于万绿丛中如火炽燃。

遥望山峰连绵弯成一弧,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

远处林海间不时闪出一座座白色的或黄色的房子,是些和尚庙或者尼姑庵。

我心中默念好一湾山水,好一湾竹树。

③第二天一早,我们即去拜谒这山上的名剥祗园寺。

一进庙,见和尚们匆匆奔走情。

如有军情。

一队老僧身披袈折入大雄宝殿,几个年轻一点的跑前跑后,就像我们地方上在开什么大会或者搞什么庆典。

更奇怪的是一些俗民男女也匆匆进入一个客堂,片刻后又出来,男的油发革履之间裹一件僧袍,女的则缠一袭尼衣,惟露朱唇金坠和高跟皮鞋,僧俗各众进入大雄宝殿后,前僧后俗站成数排。

只见前侧一执棒老僧击木鱼数下,殿内便经声四起,嗡嗡如隐雷。

那些披了僧袍尼衣的俗民便也两手合十跟着动嘴唇。

大殿两侧有条凳,是专为我们这些更俗一些的旁观游客准备的。

我描条凳子坐下,同凳还有两位中年如女。

一个掩不住地激动,怯生生又急慌慌地拉着那位同伴要去入列诵经,那一位却挣开她的手不去。

要去的这位回望一眼佛友,又睁大眼晴扫视一下这神秘、庄严又有几分恐惧的殿堂,三宝大佛身坐在半空,双目微睁,俯瞰人间。

她终于经不住这种压力,提起宽大的尼袍,加入了那二等诵经的行列。

我便揶动一下身子,乘机与留下的这位聊了起来。

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她说:“人家是为自己的先人做道场,我去给他念什么经。

”“这个道场要多少钱?”“少说也得有几十万。

这是一家新加坡的富商,为自己所有的先人做超度,念大悲咒。

”我大吃一惊,做一场佛事竟能收这么多的钱!她说:“便宜一点也行,出十元写个死者的牌位,可在殿里放七天。

”她顺手指指大殿的左后角,我才发现那里有一堆牌位叠成的小山。

我说:“看样子你是在家的居士吧。

”她说才入佛门,知之不多。

问及身上的尼姑黑袍,她说是在庙上买来的,三十五元一件,凡入这个大殿的信徒,必须穿僧衣,庙上有供应。

我这才明白,刚才那帮俗家弟子为什么到客堂里去,专门来一次金单脱壳。

这有点像学校里统一制作校服,是规矩但也是一笔可观的生意。

从祗园寺出来我们拾级而上去看上顶上的百岁宫,实际上是一个山洞。

相传明代有一无暇和尚来此修行,积28年刺舌血写得一部华严经。

我们到时这里也正大做道场,问及价目,曰每场20万元。

庙门前空地上几个石匠正在叮叮当当地刻功德牌。

④我们缓缓下山,走几步就会碰到扛着木头或担着砖瓦的山民,这些苦力不时停下来将木料拄地,擦着汗水。

但是他们不肯静下来休息,而是向每一个擦身而过的游客仲出手:“菩萨保佑,行个好,给个茶水钱。

钱给了修庙人比买了香火还灵。

”这种层层的堵截使人大为扫兴。

我立即想起在印度访问时的情景,回国后愤而写了一篇《到处都伸出一双乞讨的手》,想不到今天在国内的圣地名山又重陷那时的窘境。

⑤下山后又接着看了地藏王殿,这是九华山的主供菩萨,殿内经声嗡嗡,木鱼声声。

门口有一位边吃饭边当值的小僧,我问这里可做道场,他翻我一眼说:“这是地藏王亲自住的地方,怎么会不做?”很怪我的无知。

问及价码,700元到20万元不等。

下山时我们从九华街穿过,路过两间储蓄所,见柜上都有和尚在存钱。

中午吃饭时我心里总是不悦。

我突然感到昨天在山頂所陶醉的一湾山树,一湾翠竹,竟是一湾欲海。

在薄暮时分于茂林修竹间所用心体会的淙淙细泉,原来都向着这个大海流了过来。

⑥午饭后我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下山。

车到山口,闪过一湾翠竹和一棵枝叶如冠遮着半天的大树。

树下露出了一座黄墙青瓦的古寺。

这也是一座上了九华名刹榜的大庙,叫甘露寺,同时也是九华山佛学院。

肃穆之象不由我驻车凭吊。

正当中午,僧人午休,整座大庙寂然如灭,使人顿生忽入空门之感。

大殿上杳无一人,惟几炷香纱缈自燃,几排坐禅的蒲团静列成行。

佛祖端坐半空,目澄如水,静观大千。

右侧为饭堂,十数排桌凳,原木原色,古拙简朴。

桌上每隔二尺之远反扣两个碗,清洁照人。

墙上有许多戒条都是当思一餐不易,一粒难得之语。

饭厅之侧有平台,上植花木,红花绿叶。

我们这样穿堂入室在大庙中随意行走,偶遇一二僧人也目不斜视,既不怕我们为偷为盗,也不把我们喜作上门的财神,心情比在山上时愉悦多了。

⑦从庙里出来继续下山,车子弯过一弯又一弯,峰峦叠翠,竹影绵绵。

我想九华也可以说是一本令人参悟的哲学书。

(选自《梁衡散文选读》,有删节)4.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A.这篇文章取材平实中见深刻,别具慧眼,针砭时扌弊,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这篇文章以“感悟九华”为中心展开,按照游览的顺序来依次写自己的感悟,层次明晰。

C.本文叙事、描写、抒情、说理融为一体:叙事充满理性、冷静客观:情感丰富,有感染力;说理精辟,切中时弊。

D.作者在文末记叙了自己在甘露寺游览的见闻,把甘露寺与前面的游览经历作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名山名寺应能让人静心感受它的自然山水之美,应保留它原有的肃穆、庄重和古朴的特点。

5.本文意蕴丰富,试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5分)6.梁衡散文的语言独具特色,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6分)(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材料一: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政策导向,优化了产业环境,有效推进了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增长,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整体竟争力明显提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服务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