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目的

合集下载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人民的素质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为其作出贡献。

而教育制度则是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而建立的一套规则、政策和机制。

本文将就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展开讨论,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深入分析教育制度的重要性。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工作的定位和导向。

它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即培养具备道德、智力、体质、美育和劳动教育素养的人。

在充分理解教育目的的基础上,教育制度作为达成这一目的的手段和方式,必须明确其核心价值和功能。

首先,教育制度应确保教育目的的实现。

它要为学生提供各种需求适宜的教育资源,为他们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并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其次,教育制度应确保教育的公平性。

教育制度应建立公正的选拔机制,以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并避免社会经济条件对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此外,教育制度还应关注教育的包容性,让不同背景、能力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在教育体系中得到平等的待遇。

第三,教育制度应确保教师的专业性和素质。

教育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知识。

教育制度应当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

此外,教育制度也需关注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当今社会不断变革,在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制度应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这包括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制度的基础,也是其指导方针;而教育制度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具体手段和途径。

教育制度应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并注重教师的专业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对接。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事适龄儿童、少年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2、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3、避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措施: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只有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发展,教育的发展才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教育资源上的供需矛盾得到根本的解决才具有现实可能性。

其次要神话教育体制改革。

最后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端正办学思想,人族落实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体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特点是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和未来性。

其中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推定、最根本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素质教育有三大基本任务,一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三培养学生的社会任务。

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一面向全体,二全面提高,三主动发展。

5、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6、素质教育的误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升学率。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2.按照教育性质,可分为传统的教育目的和现代的教 育目的。
3.按照文字表述方式,可分为纲要式的教育目的和详 列式的教育目的。
4.按照约束力,可分为强制性的教育目的和建议性的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二、全面发展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 全面发展的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①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 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②社会主义生 产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人的全 面发展将成为现实。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 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 (二)西方思想家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观点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而实施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
,文革后大多数地区迅速恢复“六三三”学制。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3.统一性与灵活性 (1)清末民初学制的共同倾向是强调统一性。 (2)革命根据地学制的基本走向,是由高度灵活逐步趋于
统一。 (3)新中国的学制,是在统一性之理想与灵活性之现实的
张力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六、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主要趋势 (一)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我国的学制趋于弹性和灵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二)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 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相互衔接关系。 学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二、学制建立的依据 (一)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二)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三)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四)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

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总结词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是当前学校教育制度面临的另一个挑战,表现为不同学校、不同地区 的教育质量差异较大。
详细描述
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以及一些学校办学理念、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导致不 同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很大差异。一些优质学校的教育质量较高,而一些普通学校或薄 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则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都产生了不良
教育应鼓励文化创新和发 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新的文化表达方式和价值 观念。
02
学校教育制度
学制体系
幼儿园阶段
为3-6岁儿童提供保育和学前教 育,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
社交技能。
小学阶段
为6-12岁儿童提供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
惯和道德品质。
初中阶段
为12-15岁学生提供更为深入的 学科知识和技能训练,为高中阶
05
未来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 度的展望
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01
个性化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兴 趣、特长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 性差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服务 ,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02
个性化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 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适应 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科技的应用
影响。
教育改革与创新
要点一
总结词
面对教育资源不均衡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教育改 革和创新是必经之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我 国正在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通过加大投入、优化资 源配置、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办学条件等方式,努力缩小 城乡、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同时 ,还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创 新,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内容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内容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内容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一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制度是中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

下面,我们将从教育的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生评价和教师职业发展等方面,对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进行详细探讨。

一、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在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阶段,侧重于学生的智力、品德、身体、技能、审美等全面发展;在中等教育阶段,侧重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在高等教育阶段,则侧重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置我国的学校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强制性和选修性两部分。

强制性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

选修性课程则包括心理健康、科技、军事、法治、经济、文学艺术等。

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学习,也注重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我国学校教育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包括传统的讲解教学、实验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新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渐出现,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应该进一步拓展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四、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我国学校教育的学生评价主要包括考试、作业和实验等方面。

无论是考试还是作业,都是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一种评价。

在学生评价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和育人效果等方面。

五、教师职业发展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人员之一,他们的职业发展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

我国对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在职业发展方面,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教育和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制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制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制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作用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

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三、教育目的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

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

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3.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介绍

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介绍

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介绍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的基础教育计划,通过民间捐赠、政府支配和校方的投资来完成。

中国的教育制度根据学生年龄和学位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年级和部门。

小学教育制度中国的小学教育从6岁开始,小学教育周期为6年,分为一至六年级。

这时主要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社交和体育。

小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并帮助他们适应初中和高中的学习。

初中教育制度中国的初中教育从12岁开始,初中教育周期为3年,分为七至九年级。

课程侧重于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社会和科学。

在高中教育中,学生必须选修一门科学或人文课程。

初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为高中做好准备,并为他们提供进入大学或职业学校的知识和技能。

高中教育制度中国的高中教育从15或16岁开始,高中教育周期为3年。

高中教育制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安排了三个学术流程,分别是学术班、职业教育流程和扩展流程。

学术班是为那些有大学读书计划的学生而开设的流程。

职业教育流程为那些想直接进入工作市场的学生提供了职业技能和技术。

扩展流程为那些想追求艺术、音乐或体育等领域的学生提供了支持。

国家的一些顶尖大学不会接受外国留学生的申请,以便保持学生的文化和身份认同。

然而,多数大学招收国际留学生,这是由于高等教育已越来越国际化,许多国际留学生愿意来中国大学学习。

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断发展和改革。

政府和学校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出现更多卓越领袖,持续加强了学习机会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教育改革继续成为政府的优先议程,并且在未来会继续进行。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学校培养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学校培养目标

问题三: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学校培养目标我国的教育目的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其理论根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学说,其精神实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立者和可靠接班人,其客观现实条件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国情。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既有在一致性,又有重要区别。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而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的总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同时,教育目的惟独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干现实操作和具体落实。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问题〔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1.清末时期的教育目的1902 年以前,我国并没有确定的全国统一的教育目的。

梁启超在 1902 年所发表的"论教育当定宗旨"一文。

首先提出了制定和贯彻全国一体的教育宗旨的必要性。

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始于 1904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其中规定:“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粹,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中体西用〞的方针,中学以忠孝为奉,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西学以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和艺能为主,以造就国家听需要的各种实用的通才为目的。

1906 年,当时的学部正式规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前两条为“中国政教之所固有,而亟宜创造以距异说者〞;后三条则是“中国民质之所最缺,而亟宜箴砭以图振起者〞。

2.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1912 年,当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在"新教育意见"一文中.主废除清政府制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因为“忠君与政体不和,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教育应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为教育目的。

第五讲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已整理)

第五讲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已整理)

(二)全面发展教育 1.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从分析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关 系入手,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手段和途 径,预言在生产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在消灭了阶 级压迫的社会制度中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性和必 要性.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即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 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所谓全面发展的人, 就是在体力和智力方面获得充分、自由、和谐发 展的个人。这是一个问题从两个不同角度的解说, 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针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 片面发展而言的。
第三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展开了对教育方针的反思与探讨,至20世纪90 年代初,教育界先后出现了三次讨论教育方针的热潮。 198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 以来党的若干历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 合的教育方针。” 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这一题词并不算是标准意义上的教育目的,但它体现 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带给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绝不弱于任何时期 的教育目的。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 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
第四是“为人民服务”阶段。 1999年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者会议上指出:“坚持教育为 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 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 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民服务” 这一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曾出现过的话语重新出现在教育方针的表述 中,与此同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和“美育”首次在教育方针 中出现。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我国教育目的进行了完整表述:“坚持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 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可见党对教育的重视大大提升。 这一阶段的教育方针基本上是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兼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 务双重属性。把为人民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写入教育方针, “有利于更加充分地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 积极作用”。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育制度也随之不断改革。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人们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组织,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

一、教育目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首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素养、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其次,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教育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意识,让每个学生在强大的精神支撑和魂灵滋润中成长。

二、教育内容与过去讲究知识灌输的教育相比,现代学校教育更强调学生自主、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从而提高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此外,现代学校教育内容广泛,竞赛、能力拓展、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也已经成为了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

三、教育方法现代学校教育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给予不同程度的教育内容和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同时教育方法也更加灵活。

例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课程和在线教学,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采用多媒体教学、模拟实验等全新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四、教育管理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最大特点是教育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和规范。

如今,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加强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备受普遍重视。

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成为考核教育管理是否到位的关键。

同时学校教育管理也趋向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从传统的管理模型,演变到拥有完善评估制度和以孵化式管理理念为核心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例如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等。

总结: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科学规划和实施,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内涵: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PS: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2010在《中长期规划》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义和作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也是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目的作用: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三、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习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师的教学目标。

国家的教育目的居于第一个层次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四、确立3、人民的教育理想教育目的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依据●人的全面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五、理论: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社会本位论: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杜威“教育无目的论”“教育适应生活说”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六、我国的教育目的: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一、内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 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 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 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活动 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 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评价教育效果的 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①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②教育 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③教育目的 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或导向功 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B.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C.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6.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多选)
A.基础教育
B.成人教育
C.高等教育
D.中等教育
E.职业技术教育
答案
教育目的的相关题目
1.C
2.D 3.A 4.生产劳动
5.B
6.ABCD 7.C 8.A 9.B 10.B 11.ABCDE
根本途径。 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的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包括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 教育创新的内容包括:①教育观念的创新、②教育内容的 创新、③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创新、④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 方法的创新、⑤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⑥教育教学管理 体制的创新。
1.(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3.“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制度目的

教育制度目的

教育制度目的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政策、规定和实施方法的总称。

它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宗旨,旨在推动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提升人民素质,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教育制度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社会、个人、经济等各个层面的目标和需求。

下面将从几个主要角度解析教育制度的目的。

1. 社会发展目的教育制度的首要目标是服务社会发展。

一个良好的教育系统可以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通过教育培养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

2. 个人成长目的教育制度的目的是培养个体的全面发展。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教育可以帮助个人在认知、情感、道德、创造性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3. 人才培养目的教育制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通过教育,培养各个领域所需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各种技能的需求。

教育制度应当根据社会需求,提供适应性强的课程设置,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

4. 价值观培养目的教育制度的目的是培养公民的良好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公平正义观念等价值观。

通过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念、法治观念和环保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5. 平等机会目的教育制度的目的是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教育应该是一个公平、包容的系统,每个人都应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无论其社会背景、性别、贫富差异等。

教育制度应该努力消除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差距,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总的来说,教育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进步,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而实现这些目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学校、家庭、教育工作者等各个方面的参与和支持。

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

?2、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为社会主 义国家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提供了有力证据。
①人的发展与生产的发展相一致。 ②工场手工业的分工使工人片面发展。 ③机器大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完全实现。 ?3、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为实现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供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①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规范功能 (二)选择功能 (三)调控功能 (四)评价功能 ? 三、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一)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
需要 (二)教育目的的确立要反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
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
?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 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和标准、 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总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 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各 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教育目的层次体系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
程目标 -教学目标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和唯一方法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 育质量标准。 3.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 的根本特点。
?(二)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
质前提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内涵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我国的教育目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各种表述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 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特征学校与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概述建立学制的依据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及类型 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一、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内涵考点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考点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1、教育方针的内涵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①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

②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的基本途径等。

③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1)联系: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一致性(2)区别教育方针:①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②办什么样的教育③怎么办教育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考点1意义: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教育的最高理想。

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考点2作用(功能)导向、激励、评价导向、调控和评价(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普遍)、学校的培养目标(特殊)、教师的教学目标(具体)(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人+社会+自身理论依据)知识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知识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知识3人们的教育理想知识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容:1.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 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 的的具体化。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 最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 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确立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教育目的”实际上是一个教育哲学的范畴。人们在考虑
导向作用 调控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
❖ 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具体体现为:
❖ 第一、对教育的社会性质有定向作用,对教育“为谁培养 人”作了明确的规定。
❖ 第二,对人的培养有定向作用。使教育遵循这样的规定, 不仅能改变人的自然的盲目的发展,而且还能对人不符合教 育目的要求的发展给予正确的引导,伎其发展与预定的方向 相一致,符合教育目的的规定,产生社会所需要新的品质。
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形而上的理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 格等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教育目的就其实质而言首 先是一种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 人是一种天生的形而上的动物。一方面人都有追问世界的 根本的兴趣;另一方面自觉或不自觉的形而上的理念会对 人的一切活动产生影响。形而上的理念对于教育活动的影 响最重大的莫过于对于教育目的的设定的影响。 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 性假设的影响。
3、教育目的的预见性。教育目的的预见性,是指教育目 的所规定的人才的素质结构是目前所不具备的,它反映出 一定社会或个人对于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状况的一种期望和 遇见。
教育目的的功能(意义)
教育目的的功能是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 的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 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 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部分组成。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四)我国教育目的实施中的相关问题讨论 1.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 2.全面发展教育与实施素质教育 3.教育目的的理想性与教育实践的现实性
二、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和现行学制
(二)我国现行学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第二章第十 七条至第二十四条,规定了我国实行9个教育基本制 度,即学校教育制度、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 制度、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 制度、学位制度、教育督导制度、教育评估制度。 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 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 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
第一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二)当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和现行学制 (一)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 (二)我国现行学制 (三)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发展
一、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 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 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 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 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 接和关系。
二、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和现行学制
(一)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



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 堂章程》,称‚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 的现代学制。1911年后废止。 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提出 ‚壬戌学制‛,也通称‚六三三‛学制。这一学制虽 然几经修改,但基本上是民国时期的学制模式。 1951年,新中国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确 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及其功能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学习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它是根 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 的要求和学习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及其功能 功能:
选自《新中国60年教育成就展》
选自《新中国60年教育成就展》

我国《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3038个 (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07个),占全国总县 数的99.1%,‚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3%。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及其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四)我国教育目的实施中的相关问题讨论
第三章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目的
第一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二、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和现行学制 三、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本章要点:
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我国现 行学制及我国学制的改革发展、当代世界学 制的发展趋势; 教育目的的含义、功能、层次类型,我国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 的及其基本精神,全面发展教育和我国当代 素质教育的实施。
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3)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 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6月的全国教育工作大会,出台了反映素质教育精神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其中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 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 (一)当代世界学制的发展趋势

1.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三、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
(二)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 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性质,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 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课程或教学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 人‛; 规定人才的质量规格。 教育方针: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 人‛还有‚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 育‛‚怎样办教育‛。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导向功能:为教育者、学习者、课程导向。 选择功能:对教育内容的选择。 调控功能:对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调控。 激励功能:激励教育者和学习者。 评价功能: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的效果。
一、教育目的概述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 育 目 的 的 层 次 国家的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