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是目前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调节方法探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调节方法探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调节方法探析【摘要】职业倦怠是由长时期的工作形成的负性心理症状,会对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生成长带来危害。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因素主要有: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性质,日常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工作压力、不当的管理体制及自身心理因素。

教师感受到自己有工作倦怠时,应剖析自身心理、查找引发疲倦的原因,找寻社会支持,努力解除危机。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方法探析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一)从教师的身心反应来说,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有:1、情绪低落苦闷。

常表现为伴随低落的情绪和疲惫状态,忽视外部事物,应付工作,漠视学生,悲观消极等等。

2、焦虑感。

教师主要表现出较多的弥散性焦虑和预期焦虑。

(二)人际关系方面的表现感到职业倦怠的老师对教学和学生失去耐心,急躁,抱怨事物,人际关系差,不受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三)在职业活动中的主要表现1、教师对学生冷漠,言语粗暴,漫不经心地备课,无心无力地上课,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

2、主动降低对学生的期望,失去能把学生教好的信心,不会寻求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进而产生习得无助感。

3、认为教学工作无趣,工作态度消极。

只想着混日子,期盼早日退休。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职业特征、社会、学校组织和教师自身等方面因素(一)职业特征方面的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师需要扮演越来越多的角色,而在这错综复杂、相互矛盾的角色扮演过程中,让教师感觉焦头烂额、无所适从;较重的工作负担和较长的工作时间,使教师处于不良的心理和情绪状态;繁琐重复的教学工作让老师缺乏创新意识,进而产生倦怠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比艰辛的付出,回报却很慢,因此难以产生成就感,易引发职业倦怠。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需要教师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榜样示范、立德树人。

因此,教师承载着巨大的社会期望。

而低收入、低社会地位与高期待、高标准的社会要求形成强烈的反差。

教师职业倦怠是目前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是目前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策略(一)帮助教师学会合理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释放工作压力。

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工作时需要身心的极大投入,目前,中小学教师“超负荷”运转情况比较严重,这种“超负荷”主要是由于教师管理中的问题以及教师时间利用效率不高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的工作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避免出现作业多、检查多、开会多、课外辅导多等现象,增加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因此,学校要帮助教师尽量统筹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释放累积的压力。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

”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关键在校长,校长既是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又是酿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的关键因素,一名校长可以利用校园心理环境的创设,激发教师群体的认同感,以典型带动的方式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实践证明,校园心理环境不仅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也对教师情感、教学行为以及发展产生影响。

(三)工作倦怠内部干预。

这一策略主要是从个体自身的影响因素出发,旨在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改变个体的归因方式,提高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和技巧,所以,从教师自身内部干预入手解决问题,我们做了以下尝试,1.在我们的研究中,首先采用加强业务学习,如开展教师读书沙龙,观点漂流瓶等活动鼓励教师博览群书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文化品位和知识结构,使教师具有广博知识,较高的文化修养,通过读书,改善教师文化层次和水平的问题,从而改造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我们创造性的通过创建教师文化社团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社团活动,使教师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教师兴趣爱好。

我们创建的教师文化社团包括茶道、瑜伽、诗社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的在教室中形成了一个个的具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学习型组织,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文化需求,使教师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而且对学校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迅猛的科技进步和信息的膨胀,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繁琐复杂的事务,中小学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危害严重的问题,它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成长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的角度出发,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中小学教师面临许多职业压力,包括社会对教育的不断批评、学校管理方面的压力等。

这些压力导致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具体表现如下:1. 情感疲惫:教师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很多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家长的问题、抱怨、不满等会给教师带来情感负担。

长期以往,教师会感到疲惫和心力憔悴。

2. 职业压力: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艰难性和挑战性。

对于教学方面的挑战,如应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特点,当前逐渐增长的课业量等方面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

3. 工作过载: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需要完成很多学校分配的任务,比如处理纪律问题、准备课件、批改作业、参加会议等。

工作任务之间的重叠,会造成教师自身时间的压力及感受。

4. 人际压力: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上级领导等多方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但这些人员间的需要和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会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人际压力。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显著的,它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学校和学生的正常运作。

具体影响如下:1. 影响工作效率: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会对学校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长期以往,影响会越来越大。

2. 影响学生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目标教育和素质教育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教师自身的职业倦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与对策摘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尤其表现为个人成就感降低。

针对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应加大督导力度,完善评价机制,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心理健康教师应学会自我调适,加强与同行交流和丰富个人生活,以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工件压力下逐渐形成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标志的一种综合征[1]。

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

其表现为:1)情绪衰竭,是指由于工作的情感要求而带来的过度疲劳的感觉,表现为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枯竭,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去人性化,是指为了减缓情绪继续衰竭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表现为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态度和冷漠情感去对待同事或学生,逃避社会交往,不愿意与学生接触,对学生表现出冷漠、厌烦;3)个人成就感降低,即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降低,工作热情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在工作中无法体会到成就感。

近年来,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多以传统的文化课教师为被试,很少涉及到心理健康教师。

心理健康教师的情绪情感状况、工作热情、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等, 都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采用MBI-ES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102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该问卷采用4点计分方式,中数是2.5。

如果职业倦怠及三个维度的得分在2分以下,表明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在2分以上表明存在职业倦怠问题,2.5分以上表明职业倦怠问题比较严重。

填写问卷的教师中,有65%来自城市,35%来自县城;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24~30岁之间;教师的学历以本科为主。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它让许多学校出现秩序混乱和教学水平下降两个严重后果。

那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到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有哪些对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薪酬水平低。

教师的薪酬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很难有购买新车住新房的能力,进而令教师感到经济压力和挫败感。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拖延课上时间,并按部就班缩短课程、避免对学生的要求以及不和学生话语或按照惯例不参观学生家长家庭会议等,最终导致由于职业倦怠而出现的问题。

其次,中小学教师也容易遇到家庭压力,因为他们有来不及准备课程的压力,也有学生的学习质量的考核压力。

也正是因为家庭压力,使得他们受到考核的压力而失去了创造性的探索精神,以至于他们的工作情绪变得低落,工作效率也开始下降,最终成为该职业的倦怠。

最后,也可能是因为机构自身管理不到位,没有提供教师必要的帮助,教师收到学校机构安排的大部分工作量都需要自己完成,很难在家庭压力之外针对某一职业有一定的空闲时间,从而形成职业倦怠的问题。

总结以上原因,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由于教师薪酬水平低,家庭压力和管理机构管理不善三个方面的原因。

那么,在面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时,有哪些对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对于政府而言,应当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以满足他们基本的经济需求。

学校也应在教师分配工作时斟酌其实际生活情况,尽量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让教师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以改善他们的工作状态。

其次,学校在组织教师工作时也应加强有效的互动管理,借直接沟通的方式对教师工作情况进行跟踪,及时把握教师的工作动态,更加把握他们的状况,更好地指导教师,让他们更好地看到学校、教育部门及社会的重视。

最后,学校可以建立教师参与学校社会活动的机制,这样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精神收获和成就感,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新的活力,从而让教师在职业倦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引言教师是社会的守望者,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然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普遍面临职业倦怠的问题,这给教师的工作效果和教育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1 工作量过大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巨大,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参加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等工作。

这些工作任务的繁重和压力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长期承受工作量过大的压力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1.2 教学环境问题教学环境对教师的工作效果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缺乏教学资源、师生关系紧张、家长干涉等问题都会给教师带来不适感和压力,进而助长职业倦怠。

1.3 职业认同感不足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职业认同感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一些教师在社会地位、收入待遇以及社会尊重方面存在认同感不足的问题,让教师在工作中感到意义缺失,从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管理策略2.1 改善工作环境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学校管理者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设施,加强师生关系建设,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2 建立支持体系中小学教师需要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反馈,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工作。

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等方式,为教师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困难。

2.3 增加教师参与感教师参与感的增强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管理者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过程,给予他们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让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重要性和价值。

2.4 提升职业发展机会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与其职业满意度密切相关。

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提供进修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究等方式,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激励教师投身于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

请结合专题所讲述内容,分析个人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以及最有可能采用的调节策略通过本次国培学习,在听了马红宇教师讲的小学英语教师调节策略的讲座,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因为职业倦怠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影响人的工作,导致工作恶化,于是职业倦怠进一步增强,继而影响到每个教师的工作状态,导致工作怠慢,如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样而复杂的。

对于每一位教师,可能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千差万别。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社会与现实差距从古到今,教师职业一直被视为崇高的职业。

各国越来越重视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我国也不例外。

“教师节”的成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轻视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种种偏见,对教师的物质文化生活漠不关心,鄙夷教师职业,轻视教师的劳动,甚至还有殴打、谩骂教师的现象。

教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教师不仅在学校里扮演着多种角色,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而且在学校之外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承受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

老师最大的烦恼是学校和家庭很难两头兼顾。

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们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当别人的孩子。

在学校花的精力多了,自己的家庭自然就照顾不到了。

有些老师把别人的孩子送进了重点大学,自己的小孩学业却出现了问题。

有些人当了一辈子老师,自己却住的房子还是漏水的危房。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一直渴望自己的职业与角色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赞誉。

但是一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们对他们及该职业的态度与他们所渴望的职业地位和角色形象很不一致时,他们为自己的职业不能给自己带来光荣而烦恼。

处理不当就会对教育工作失去兴趣和动机。

大量事实表明,在社会生活中,完善的竞争机制能激发人无穷无尽的活力。

当然,教育领域内的竞争不同于商品经济领域内的竞争,它不是简单的商品生产,而是培养人才的竞争,是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竞争。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在教师岗位几十载,听得最多的就是四个字:倦怠和待遇。

走在工作的前列,完美人生价值,在物质不能保障的前提下,倦怠了?在我们的身边,特别是农村边远山区小学的教师体会更深!尽管平时也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的理论,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还总是有如此多的抱怨呢?回答更多的是:上级领导富了,老师累了、穷了,所以倦怠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一般认为,教师职业倦怠乃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1)态度方面。

在认知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工作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

(2)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常常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情绪。

在价值取向方面,不再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奋斗目标,因此有部分教师兼任做第二职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3)在行为方面。

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4)在身心方面。

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缓解,则会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心里方面,则表现为对生活的乏味感,对事业的失望感等。

社会要进步,关键在教育;教育要提高,关键在教师。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首先是表率,良好的心身健康素质会塑造和影响学生,并使教师有旺盛的精力和乐观的精神风貌,以满腔的教学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引言: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他们以较低的薪资、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尽心尽力培养学生的学业和思想。

然而,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给教师自身及教育质量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本文将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并提出对策。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1. 高压工作环境:中小学教师每天承受大量的备课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加之学校行政任务的增加,工作压力巨大,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完成各项工作。

2. 薪资待遇低:中小学教师的薪资相对较低,很难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

与此同时,部分学校没有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教师缺乏晋升激励,导致职业发展前景不明确。

3. 缺乏社会尊重:一些人认为中小学教师只需每天在教室讲课即可,没有意识到教师需要承担大量的责任和压力。

社会尊重度的低下使得教师们感到内心空虚。

4. 教育资源不足:一些中小学教师教学资源紧缺,缺乏优秀的教材、教辅资料,导致他们工作效率低下,难以展开创新教学。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1. 教师离职率增加:受到职业倦怠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选择离职,这不仅影响教育发展,也导致学校经常需要招聘新教师,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2. 教育质量下降:职业倦怠的教师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思想成长。

3. 教师身心健康受损:职业倦怠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的发生,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

三、对策研究1. 提高待遇和福利:政府应加大教师薪酬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

同时,建立健全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个人成长和教学水平的评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学校应提供多种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他们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

3. 提供心理支持: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职业压力和心理困扰。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有。

职业倦怠将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教师的工作信心和热情,最终将引发教育质量下降。

本文重点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以期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协助。

出的一个概念,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情绪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众多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有。

据“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教师中,有86%的教师经历轻微的工作倦怠;58.5%的教师经历中度的工作倦怠;29%的教师经历轻微的工作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本人还是对教育教学工作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就教师个体来说,首先,职业倦怠将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其次,职业倦怠会使教师减少教学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另外,职业倦怠会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

就教育来说,职业倦怠是成为导致教师厌教、教育水平不高甚至人才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最终将引发教育质量下降。

所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拟就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实行探索,以其对教师职业发展有所助益。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样而复杂的,但就其共同的方面来分析,主要有学校、社会、教师自身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学校方面的原因1.工作时间过长相关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工作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一般职工平均工作时间多1.67小时,睡眠时间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

从现实来看,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要多于9.67小时。

尤其是考试学科的教师,承受着考试和升学的巨大压力,为了适合考试的要求不惜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备课、补课、甚至抢课,正常的8小时工作已不足以满足“考试”大任的需要,教师们就牺牲节假日、正常的休息、娱乐时间。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应对措施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教育领域的现象,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教育质量。

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提升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增强教育系统的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时,多个方面需要纳入考虑。

首先,教师工作强度大,责任重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准备课程、授课,还需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班级管理、参与家长沟通等多项任务。

这种多重角色的责任,使得教师在工作中面临较大的压力。

尤其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个别关注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任务往往被忽视,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焦虑感。

心理因素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教育行业通常对教师有较高的期望值,包括专业能力、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等多方面的要求。

当教师无法达成这些期望时,容易产生无力感和挫败感,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此外,工作中的负面事件(如学生的抵触情绪、班级管理的冲突等)也会给教师心理带来负担,长期累积会导致情绪枯竭。

环境因素同样在职业倦怠中扮演重要角色。

学校的管理体制、文化氛围、同事关系等都会对教师的职业体验产生影响。

缺乏支持的工作环境、领导风格的不适应、同事间的竞争关系等,都会加剧教师在工作中的孤立感和无助感。

特别是在改革和变革频繁的教育环境中,教师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部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

针对职业倦怠的现象,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可以倾诉和交流的安全空间。

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小组,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心理困扰和情感问题。

此外,培育积极的校园文化,鼓励同事间的支持和合作,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改革工作制度,降低教师的非教学性负担,也是缓解职业倦怠的重要措施。

学校可以通过合理划分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减轻繁重的文书工作和会议负担,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精力集中于教学和与学生的互动上。

教育行业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教育行业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教育行业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及对策一、教育行业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在教育行业中,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作为一种高度责任感和情感投入的职业,经常面临工作压力大、时间紧迫等各种挑战。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工作负荷过重教师的工作负荷通常较大,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评价学生等多项任务。

此外,还需要与家长沟通合作以及参加各种会议和培训活动。

这些繁重而琐碎的工作负荷容易使教师感到疲劳和劳累。

1.2 师生关系复杂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有时,学生可能出现不听话或不尊重等问题,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同时,与家长沟通也可能存在困难和摩擦,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和焦虑。

1.3 收入待遇不高教师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与教育行业的重要性和责任相比,薪酬待遇并不匹配。

这种经济压力会使教师感到挫败和沮丧,加深职业倦怠感。

1.4 缺乏专业发展机会教师在专业上的发展通常是有限的。

他们需要参加培训和研讨会来提高教学方法和知识,但这种机会并不总是容易得到。

缺乏专业发展机会可能导致教师觉得自己处于一个职业停滞的状态,进而引发职业倦怠。

二、应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针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1 改善工作环境为了减轻教师的压力,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例如,在安排课程时要合理分配任务量,并确保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备课和批改作业。

此外,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解决师生关系问题。

2.2 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这包括参加研讨会、专业交流以及提供教育技术支持等。

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教师可以获得更新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2.3 提高薪资待遇教师作为承担重要责任的职业,应该获得合理的薪资待遇。

政府和学校应该重视教育行业,并给予相应的经济支持,提高教师的薪资水平。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教育管理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教育管理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教育管理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备受关注。

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群体之一,他们的职业倦怠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个教育管理体系的运行。

本文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

一、调查情况分析一项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调查显示,超过60%的教师认为自己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疲劳、情绪低落、缺乏职业动力等。

而对于职业倦怠的原因,大部分教师指出了工作压力大、工作内容单调乏味和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等。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已形成普遍现象,亟待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二、原因分析及教育管理措施1. 工作压力大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管理难度大以及教育改革带来的不确定性等方面。

为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应建立和谐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和家校关系,搭建相互支持的教师合作平台,并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减少不必要的繁琐文件和会议。

2. 工作内容单调乏味教师的工作内容往往是重复性且单调的,这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产生倦怠感。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培训与进修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由此带来新的教学方法和视野,使教师的工作内容更加多样化和有挑战性。

3.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目前,中小学教师在晋升和职称评定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缺乏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

因此,建立健全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提供更多的进修与培训机会,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是重要的教育管理措施之一。

4. 加强心理辅导中小学教师常常面临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学校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辅导机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缓解心理问题,增强心理韧性。

5. 加强教师交流与合作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于缓解职业倦怠具有积极作用。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教学交流、研讨和教案评课等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凝聚力。

职业倦怠是中小学教师的普遍现象

职业倦怠是中小学教师的普遍现象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和特点
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 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职业倦怠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 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 症状,如易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这种状 态在根本上是由一种不平衡感 (inconsequentibility),即觉得帮助别人的 种种努力已经无效,任务永远不会结束,而且总是 不能从工作得到回报(回报的形式可以是成功、进 步、他人的承认或欣赏:Farber,1983) 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医疗护理、教育等与人打 交道的行业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职业倦怠的解决策略

社会方面:提高待遇等 学校方面:人性化管理等 教师自主方面:提高心理能力,加强与同事 的合作与交流


就分布态势来说,辽宁省于1999年上 半年对该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 查,其结果显示: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其次是 初中教师、高中教师; 城市教师心理障碍率高于乡村教师; 女教师心理障碍率高于男教师。 下面是此次调查的一些数据:
表1 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心理障 碍的发生率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第一,个体方面。美国研究人员格林娜尔格 (Greenaerg)在1980年的报告中指出所 有病人的70%导因于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因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所导致的职业倦怠, 已在相当程度上为个体带来了生理及心理上 的疾患。而且职业倦怠也会影响其与家庭成 员的人际关系,从而导致家庭冲突的现象随 之增加。有研究显示:职业倦怠教师的家庭冲 突比较高(Sakhariv & Farber,1983) 。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长期的情绪上的倦怠感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常常表现出疲劳感, 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并且在情绪上缺乏热 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 冷漠,悲观。 2.人格的解体 教师人格解体的表现之一就是减少接触或拒 绝接纳学生;将学生视为没有感情的事物; 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他们;用标签式 语言来描述个体学生。不仅如此,对同事也 常常持多疑妄想的态度。

教师职业倦怠预防与干预措施

教师职业倦怠预防与干预措施

教师职业倦怠预防与干预措施一、引言教师职业倦怠是目前教育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育质量。

本文将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预防和干预措施。

二、原因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压力:教师工作强度大、时间长,需要应付大量的学生和家长,压力巨大。

2. 职业认同感不足:受到社会对教师待遇的影响和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不足。

3. 缺乏成就感:教师的工作成果需要长时间才能显现,缺乏即时的满足感。

4. 学校支持不足:学校对教师的资源支持不到位,教师面临教学条件不理想的情况。

三、预防措施为预防教师职业倦怠,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压力应对能力。

2. 建立良好的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

3. 加强学校对教师的关怀和支持,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资源。

4. 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提升教学和管理能力。

四、干预措施对于已经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 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师对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压力,重建工作动力。

2. 同侪支持:组织教师间的同侪支持小组,互相分享经验和困扰,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3. 职业转型:对于那些真正对教育事业失去热情的教师,可以提供职业转型的指导和支持。

五、家庭支持教师职业倦怠预防与干预的有效补充是家庭的支持。

家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1. 倾听:关心教师的工作和情感状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扰。

2. 分担:家人可以分担教师的家务负担,减轻他们的压力。

3. 激励:鼓励教师积极面对困难,给予他们肯定和激励。

六、社区支持除家庭支持外,社区也应提供支持:1. 举办教师交流活动,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2. 提供专业资源和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七、学校领导角色学校领导在教师职业倦怠预防与干预中担当重要角色,他们应:1. 主动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作者:洪旭婷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119期【摘要】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耗竭、低成就感以及去个性化等方面,它不仅影响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而且对教育教学的质量也产生不良影响。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职业特点因素、教师个人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

这些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职业倦怠。

因此,为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帮助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必须要正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探索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压力教師职业倦怠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它困扰着教师,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不少的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的生理和心理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危害教师甚至整个教育事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如何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是重要的研究话题。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有效应对职业倦怠现象,找到解决方案,从而努力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应得到重视。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和具体表现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使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竞争,导致人们压力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普遍。

教师是一个受社会、学校、家长期望极高的职业,他们的压力相对来说也更大,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更深。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1.职业倦怠的界定1975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首次提出职业倦怠。

他认为,职业倦怠用于特指那些从事服务性行业的工作者,因为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从而产生心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在我国,刘维良在《教师心理卫生》一书中提到,职业倦怠指个体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詹承烈则认为,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现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更为严重。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其一,就是专家所讲的教师职业倦怠多表现为缺乏热情,对工作厌倦,极易疲惫,长期处于焦虑,沮丧状态;没有食欲,睡不好觉,反应降低,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

其二,是职业评价标准所导致的。

学生分数与升学指标,是造成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教师职业倦怠。

其三,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所造成的。

超负荷的劳动和来自学生、家长、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而不合理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才能尽可能地减轻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教师的职业倦怠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精神状态和教育的发展,在此问题上任何人都不能回避问题实质和推卸责任。

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工资的足额、按时发放,减轻工作量,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尽量把压力降到最小。

正视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家长的无理取闹、适当的对学生采取的强制性管理等等。

合理核定教师工作量,改变与学生成绩挂钩的绩效管理制度,取消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等。

当然,教师本人应积极应对。

首先要客观面对现实,愉快承担起教师的角色;其次是调整期望值和现实的距离,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加强锻炼,注意饮食,处于疲劳状态及时调整;积极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教师认识问题的自我调试教师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精神状态和教育的发展,在此问题上任何人都不能回避问题实质和推卸责任。

首先,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生活需要。

同学生学习一样,我们不能对他们的工作实行军式化命令式地管理和要求。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工资的足额、按时发放,减轻工作量,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尽量把压力降到最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帮助教师学会合理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释放工作压力。

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工作时需要身心的极大投入,目前,中小学教师“超负荷”运转情况比较严重,这种“超负荷”主要是由于教师管理中的问题以及教师时间利用效率不高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的工作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避免出现作业多、检查多、开会多、课外辅导多等现象,增加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因此,学校要帮助教师尽量统筹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释放累积的压力。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

”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关键在校长,校长既是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又是酿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的关键因素,一名校长可以利用校园心理环境的创设,激发教师群体的认同感,以典型带动的方式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实践证明,校园心理环境不仅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也对教师情感、教学行为以及发展产生影响。

(三)工作倦怠内部干预。

这一策略主要是从个体自身的影响因素出发,旨在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改变个体的归因方式,提高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和技巧,所以,从教师自身内部干预入手解决问题,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在我们的研究中,首先采用加强业务学习,如开展教师读书沙龙,观点漂流瓶等活动鼓励教师博览群书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文化品位和知识结构,使教师具有广博知识,较高的文化修养,通过读书,改善教师文化层次和水平的问题,从而改造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我们创造性的通过创建教师文化社团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社团活动,使教师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教师兴趣爱好。

我们创建的教师文化社团包括茶道、瑜伽、诗社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的在教室中形成了一个个的具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学习型组织,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文化需求,使教师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而且对学校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通过阳光文化的打造,创设和谐、健康、发展的文化环境,进而为教师良好心态的形成奠定基础。

我们通过学校阳光文化的创建,开展了阳光教师的系列评选活动,从教师心态、仪表着装、社交礼仪等等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引导,有效促进教师阳光心态的形成,另外,通过阳光课堂、阳光校园环境的打造,在学校里形成了阳光的文化氛围,一方面对教师的心理有极大的调节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及时开展各种活动,对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的教师教龄节点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改善或延缓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4.加强对不同学科教师的目标管理,特别是科任学科教师的目标管理,解决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群体问题。

因为科任学科教师职业特点、目前教育评估体系不健全以及学校管理的原因,科任学科教师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群
体,他们的这种倦怠很容易影响到其他教师群体,所以,我们通过加强科任教师目标管理,明确任务,体现科任教师工作价值,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获得其他教师的认同感,从而解决这一群体的职业倦怠现象。

职业倦怠是目前教育发展过程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也是正常的社会问题。

作为管理者应帮助教师坚定职业理想,不断地发掘和寻找从教乐趣,从而远离职业倦怠;学校管理者还应注重人文关怀,加强民主管理,强化服务意识。

另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有效地通过良好的制度环境建设平稳推进各项改革,考虑教师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更好的最大程度的消除和减少职业倦怠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