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综述 杨杰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1a0e1a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8.png)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摘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对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关键词:储能技术;新能源;电力系统引言在新能源高比例渗透下,电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聚焦优化电网友好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推动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储能技术以其响应速率快、调节精度高等特点,成为新能源行业中提升电能质量、减少弃风弃光的重要手段。
1 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类型新能源发电主要指的是借助现有的科学技术,转换可再生能源为电能的过程。
目前新型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四种,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1)风能。
风能在我国十分常见,特别是西北地区,更是具备优质的风能资源,其储量大,分布广。
风能发电的载体主要为电力电子技术,其可以对电机组的参数予以合理的调整和控制,以此还是先风能发电的目的。
(2)太阳能。
相较于其他新能源,太阳能资源获取和利用较为便捷和稳定,资源丰富。
太阳能发电技术则是利用专用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2.1SMES 技术SMES 技术是电磁储能技术的简称,分为超导磁储能与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超导储能技术是把能量存储在超导线圈直流电流的磁场之内,存储效率为 95%。
电磁储能技术具备快速响应功能,实际运用效率非常高,而且无污染。
超导状态下线圈能耗小,能够在不计算电阻的情况下实现无损耗储能。
倘若将该技术运用在低温环境下,超导线圈在低温状态下运行成本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也会随之提高。
电磁储能技术能够让新能源有效控制电压、频率。
保证发电系统中电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大容量的电能进行补偿,提高瞬态电能质量。
另外,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的使用,超级电容器主要是使用双电层来存储电能,储能设备一般设置在电容器和电池的中间,充电与放电的时候都有极强的可逆性,能连续操作十万次以上,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的功能强大,储能效率很高,能达到 70%~80%,为电动汽车提供良好的瞬时功率。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1c47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5.png)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标题: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需求逐渐增加。
储能技术作为一种可调度的能量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以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主题,综述了储能技术的种类和原理,并重点讨论了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微电网以及电力市场中的应用。
关键词:储能技术;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调度;微电网;电力市场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逐渐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断性,在将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时,会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一、储能技术的种类和原理1.电池储能技术2.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3.压缩空气储能技术4.储热技术二、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中的应用1.平滑负荷曲线2.削峰填谷3.频率调节4.电压支持三、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1.微电网的概念和特点2.储能技术在微电网能量管理中的应用四、储能技术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1.参与市场交易2.提供备用容量3.降低用户电费结论: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价值。
通过储能技术的灵活调度,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在未来,储能技术还将进一步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改造。
然而,储能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实现储能技术的充分发挥。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与研究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adfe8d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d.png)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与研究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进展,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成为一个
关注的焦点。
而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整个
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进行分析与
研究。
储能技术可以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新能源的不可控性和间断性,储能
技术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在能源不足的时候释放出来,从而保证系统的能量平衡。
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和压缩空气储能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
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储能技术可以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经济性。
新能源电力系统往往依赖于天然资源,
其成本相对较高。
而储能技术可以在电能供应大于需求的时候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在
需求大于供应的时候释放出来,从而平衡系统的能量供需关系,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储能技术还可以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可以
作为备用电源,在主电源失效的情况下提供临时的电力支持,从而保证用户的正常用电和
对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
储能技术还可以提供无功功率支持,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降
低供电质量问题。
储能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储能技术的成本较高,无法与传统
电力系统相比。
储能技术的寿命相对较短,需要经常更换和维护,增加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储能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576d0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e.png)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摘要:阐述能量储存技术的特点,新能源的发展状况,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化学储存、物理能量储存、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存、EMC能量储存、相变能量储存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能量储存,新能源,EMC能量储存,相变能量储存。
引言新能源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规模的能量不足,并通过加强其稳定性来确保系统的通用性,从而在波动期间进一步改善电源的质量,最终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
综合上述不同的能量储存技术特性,可以合理地安排和协调不同的能量储存技术,从而获得更好的储存效益。
1.能量储存技术的特点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不断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新的能源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天然气的规模不断扩大,在电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例如,传统的电力生产方式,如火电,一般都是根据电力市场的需要来生产、分配和调节电力供应;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则更多地依靠自然资源。
由于风能、太阳能是一种波动、间歇性的能源,对其的调控与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导致对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运用新能源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其固有的波动、间歇特性,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安全、更稳定,并能有效地提高能量利用率,从而使其在经济、安全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越性。
2.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2.1物理能量储存技术抽水蓄能技术。
抽水蓄能技术是一种以低电位为能量储存的技术,这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具有高能量和低消耗的特点。
这种技术在实施的时候,需要在大坝的上下两个地方都有一个蓄水池,这样在没有足够电量的情况下,就可以启动蓄水池,让电机一直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这样就可以将下游水库的水排出来,从而保证上游水库的水量得到最大的保护。
在超负荷运行的时候,采用这种储能技术,可以保证发电机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在这个时候,主要是利用上游的水库来发电,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可以转化80%的电能。
采用压缩空气储存技术。
空气压缩技术,是一种用于大型工业企业的电能存储技术,当电网的负荷不够大的时候,它就会对大气进行进一步的压缩,然后通过高压的方式将空气储存起来。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7e1b9f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5.png)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对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造成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同时对自然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污染。
因此,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新能源技术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其中主要以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性可再生资源为主。
尽管这些可再生性能源可以有效应用在电力系统发电当中,同时在发电行业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清洁能源具有随机性以及间歇性等特性,使得这些可再生性清洁能源在实际的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和限制。
通过使用储能技术,可以有效保证间歇性、波动性的可再生性清洁资源变得更加可控与可调,有效保证新能源发电行业快速稳定向前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1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作用在新能源电力系统工作过程中,储能技术主要包含了电力调峰,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传输功率波动性进行有效抑制和调整,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提高供电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通过储能装置的使用,可以实现实时吸收和释放功率,具有低储存高输出的工作优势,可以最大限度上降低供电系统在供电过程中产生的损耗,有效实现削峰填谷,所表现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明显。
比如,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拓展风力发电,通过风力发电系统的建设,一方面拓展了电力系统一次能源的结构,另一方面提高了电网在供电过程中的稳定性。
由于风力资源具有一定的不可控制性,因此为了有效保证高比例风电区域供电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安全性,在供电系统当中需要配置足够容量并且具有灵活调节功能的储能系统。
储能技术的有效运用,对风电并网供电和发电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储能技术的使用,具有更快的响应速率以及动态供电调整效果,可以充分保证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供电稳定性。
其次,储能技术在具有快速响应的工作优势之上,通过增加合理的配置方案,可以对供电系统内部多余的能量进行深层次吸收,可以有效保证风电机组的工作稳定性,有效提高强风电机组电压穿越能力。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探讨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30216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d.png)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探讨随着全球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能源电力系统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力能源等)或永久性能源(如核能)来产生电力,并将其与传统能源系统相结合,以实现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了挑战。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受到季节、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电波动性较大。
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引入储能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储能技术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或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转化为电能供给系统使用的技术。
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超级电容器、储氢、储热等。
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储能技术进行探讨。
首先是电池储能技术。
电池储能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储能技术之一。
它通过化学反应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当需要时可以将其释放出来。
电池储能技术的优点是能够高效地存储和释放能量,并且可以适应不同功率和能量需求。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池储能技术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
接下来是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能够高效地存储和释放能量的电子元件。
不同于电池,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存储是通过电荷分离来实现的,因此其储能效率更高。
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的优点是充放电速度快,寿命长,适用于高功率需求的场景。
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因此对于大规模储能来说仍存在挑战。
除了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储氢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储能技术。
储氢技术通过将电能用于水解反应将水分解成氢和氧,在需要时将氢与氧再结合产生电能。
储氢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存储大量的能量,并且氢气的储存相对方便。
储氢技术存在氢气泄漏和安全性等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其广泛应用。
储热技术也是一种重要的储能技术。
储热技术通过在低峰时段利用电能将热储存起来,然后在高峰时段释放热能来发电或供热。
储热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实现热能的高效转化和利用,同时可以提供可靠的热能供应。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探讨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0f39f01915f804d2b16c15e.png)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探讨作者:赵玉娟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12期摘要:对于新能源电力系统而言,储能技术能够将随机性的自然能源转变为可控的电力资源,从而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储能技术将突破技术瓶颈,为新能源电力系统提供稳定的储能需求,从而推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实现能源供应的绿色化。
本文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应用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的利用方面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发展研究技术,而这项技术也会继续改变以往传统的发电生产模式。
储能技术也在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处理电力系统中一些故障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现代电力系统的相关现状,对储能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储能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的应用都有着非常积极的进步意义。
一、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分析(一)电磁场储能技术电磁场储能技术又可细分为:超导磁储能系统、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和熔融盐续热储能系统。
这三者系统不同于常见的储能系统,目前对其的实用技术仍然不成熟,存在很多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解决,且由于成本、自然因素等各方面的限制,对其的应用研究也受到制约,不如机械储能技术应用的广泛。
要使电磁场储能技術能够大量的投入电力系统的运行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的堆积,目前来说比较困难(二)飞轮储能技术飞轮储能技术主要实现方式为在真空环境中利用电动机带动高速旋转的飞轮,使得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一种技术。
在真空环境中设备摩擦损耗低,风阻小寿命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环境的搭建以及系统安全保障方面价格不菲,无法大面积普及于小型场合。
但在目前较为发达的美、日、澳等国普及程度较广,它可以针对电网中的故障问题灵活有效的进行处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
(三)抽水储能技术抽水储能技术则是利用水资源的重力势能进行存储转化,在电网低负荷时将水资源从低水池抽入于高水池,将电能转化成重力势能,而在电网高负荷时释放高水池的蓄水利用重力势能进行发电。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b49f13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9.png)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摘要:电力系统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极大,当前社会各界对于电能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增多,随之带来的能源紧缺问题,也使人们更加看重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人们需要注重对电能的储存。
在用电高峰期时,整个系统的负荷增大,低峰期时又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还需在新能源电力系统当中借助储能技术,从而达到峰谷调配的目的,以此来有效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水平。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电能是当前社会当中的重要能源,国家为了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也开始关注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储能技术是一种能够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当前的电力储能技术非常多样化,相关技术体系也变得越来越成熟。
在电力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储能技术可以满足社会各界的用电需求,达到及时对电力能源进行储存和输送的目的,最终也能够满足各行各业的生产发展需要,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增长。
一、储能技术对于新能源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性1.1为新能源发电大规模使用创造条件风能和太阳能都是新能源当中的重要能源,这两项能源也是当前寻找新能源利用方式的主要途径。
传统的化石能源正在逐渐枯竭,这些来自于自然的资源有限,而新能源则能够进行大规模的使用,从而维护电网的稳定性。
通过重视储能技术,可以对可再生资源进行生产和利用,减少新能源在发电中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减少对电网所带来的冲击影响,从而使整个系统更加稳定,也能够使大规模并网成为可能。
1.2能够改变能源供应结构使用新能源能够迎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满足人们对于能源利用的需求。
如果单单只是使用传统的化石能源,总有一天会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
使用新能源可以一部分的替代化石能源,满足人们的供电需求。
同时也可在储能技术应用的基础之上,实现电力的独立运行或并网运行,从而改善资源的利用水平。
通过对新能源系统的科学合理设定,也能够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与研究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e9ce4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4.png)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与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能源电力系统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进行发电的系统,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能源的逐渐普及和应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在能源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
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使得新能源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供需不平衡、能源浪费等问题。
储能技术的应用成为解决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中关键的环节。
本文旨在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探讨不同类型的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优化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结合现阶段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建议,推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1.2 研究意义研究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规模与复杂度不断增加,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与波动性也带来了挑战。
储能技术可以帮助平衡能源供需之间的差异,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降低运行成本。
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促进清洁能源的消纳与利用,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在能源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储能技术作为关键技术之一,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研究储能技术还有助于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与规划,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控性,提升系统的供电质量与功率匹配能力。
储能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促进电力市场的竞争与发展,推动行业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为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目的,格式等。
谢谢!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其分类与原理,重点关注电池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和氢能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些储能技术的深入研究,旨在为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953498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6.png)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传统能源资源的逐渐枯竭,如何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以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为话题,从储能技术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储能技术是指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储存和释放的技术。
根据能量转化的形式,储能技术可以分为化学储能、电磁储能、机械储能、热储能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储能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平衡电网负荷的作用,解决新能源波动输出的问题。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设备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在新能源供给不足时释放出来,提供给用户使用,实现能量的平衡。
同时,储能技术也可以提供给电网调峰用电,帮助电网应对突发峰值负荷。
目前,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化学储能技术中的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适用于小型家用储能设备;而超级电容器则具有高功率密度和快速充放电等特点,适用于大型储能设备和电网调峰领域。
电磁储能技术中的超导磁储能技术也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仍面临着技术难题和高成本等挑战。
机械储能技术中的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体量较大,适用于大型能源储存装置。
热储能技术中的热泵、热储罐和热点蓄能技术等也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然而,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储能技术的成本仍然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才能推广应用。
其次,储能设备的寿命和安全性仍然需要提高,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要求。
此外,储能技术的规模和容量也需要进一步增加,以满足电网调峰和储能需求的要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研究综述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b472cf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a.png)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研究综述摘要:新能源是目前电力工程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特别是如今电力的需求仍然在不断增长,所以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有效提高新能源电力的利用效率,本文就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储能技术;新能源电力系统;应用研究一、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价值现阶段新能源的开发主要是利用自然资源,通过应用相关的专业设备来完成能源的转换,电子系统就可以更加有效、正常地运转。
这种发电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发电方式而言清洁度明显更高,但是对环境的依赖性也更强。
例如昼夜、天气的变化会影响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稳定性,风力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量以及运转的稳定性。
储能技术可以很好地调节这种不稳定性,在能量多余时进行储存,能量不足时进行释放,不但使用方式变得更加灵活、环保,而且还提高了发电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目前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常用的储能技术(一)电化学储能技术目前较为常用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就是电化学储能技术,该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电力运行的储能需求。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电池来完成电能和化学能的转化,储能发电需求的满足可以让发电系统的应用效率得到提升,电网系统的运行就会更加稳定。
选择电池是电化学储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影响到使用效果。
目前最常用的电池主要有铅酸、液流、锂电池这三种。
铅酸电池具有较好的密封性,电池相对安全,维护起来也比较方便,是目前相对更加成熟的一种电池。
但是该电池具有一定的污染性,循环次数有限,所以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液流电池的优点是灵活便利、使用寿命相对较长,污染性也更小,但是该电池体积较大,同时造价成本相对更高。
锂电池的转化效率较高,可以更好地循环,使用起来也比较便利,同时使用寿命也长,但是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造价成本也相对较高。
(二)物理储能技术物理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较为常见,主要有3种方式,分别是抽水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
浅析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
![浅析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deb241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4.png)
浅析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提出,我国环境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内容,多数行业通过持续的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发展效率,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在电力企业中,风能和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不仅不会出现废物,也能够进行能源的输送,但是风能和太阳能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能够促进电力系统稳定的运行,同时也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建设持续的发展。
因此在本文中,主要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做出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引言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发展方面的一个重要领域,无论是哪一种能源形式,都需要有储能技术来提供支持,如此才能得到更好的应用与发展。
促进储能技术和系统内诸多相关技术之间的配合应用,从而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与整体结构进行优化,对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针对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1储能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相关部门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社会各部门对电力资源的依赖也逐渐增加。
然而,随着对电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可以将传统发电方式和电力系统造成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是当前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同时,由于新储能技术发电材料的主要来源是可再生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发电污染和材料浪费问题,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柱。
我国储能产业技术水平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储能技术发展阶段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储能技术的整体布局具有长期的商业化发展趋势,得益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大力支持和储能技术研究企业的充分合作。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81053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0.png)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电力行业正在不断研究和应用新能源电力系统技术。
只有合理应用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才能在满足社会实际用电需求的基础上,有效解决我国大规模能源短缺问题,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改善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提高节能环保效果,为电力工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储能技术;新能源;电力系统;应用前言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中,科学储能技术的应用是保证供电效果的关键。
因此,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储能技术的研究,借助相应的储能材料、设备和技术,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多余电能的有效储能,以便在功率峰值或系统故障时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源。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应用效果,在实现发电节能环保的同时,有效满足当今社会对电能的实际需求,促进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应用意义分析就目前的新能源电力系统而言,其新能源开发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转化上。
与传统的石化能源发电相比,通过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科学更新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
新能源具有可再生、方便、清洁、环保等诸多优点,更适合节能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电力系统的储能技术。
首先,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发电中的化石原材料,从而达到非常优越的节能效果。
其次,由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属于清洁能源,具体应用时不会产生对自然环境有害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达到良好的环保效果,使环境更加健康电力系统的生产运行大大提高了环保性能。
最后,随着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应用,社会将对新能源相关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将对推动电力系统新能源和储能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良好运行和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为电力行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地促进电力行业的良好发展。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5122bc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1.png)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电力行业不断探索和应用新能源系统技术。
只有合理应用新能源系统的储能技术,才能有效解决我国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
在满足社会实际能源需求的基础上,加强节能环保,为能源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引言电能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需要的重要能源,为了能够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要求,必须要重视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使用有效的储能技术是能够提升整体电能使用效率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能够保障电力系统能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
因为电力存储技术多种多样,在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储能技术也逐渐成熟。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研究,成为当前电力行业中重点研究的内容,并且能够实现对新能源的有效使用,通过使用有效的储能技术对电力能源进行储存,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实际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是这一领域中的重要突破。
1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意义储能技术主要指电能储存技术,储存的电能能够作为应急能源使用,也可以被用于削峰填谷,保障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储能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方面,对比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的应用能够带动储能技术的革新,凭借自身清洁可再生的优势,新能源能够迎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
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果因为特殊原因,用户对电力系统提出了突发性的高需求,可能导致电力系统失稳的情况。
应用储能技术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电能补充,保障系统的可靠运行。
(2)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灵活性。
储能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帮助电力工作人员更好地控制系统运行情况,如可以通过储能设备的调整提高电能用量或者电能的储备量,利用好储能技术的动态可控性,可以确保新能源电力系统在人工可调控的状态下运行。
一种新能源车智能一体化储能充电系统[发明专利]
![一种新能源车智能一体化储能充电系统[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d79e50f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2.png)
专利名称:一种新能源车智能一体化储能充电系统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杨杰
申请号:CN202111286424.5
申请日:20211102
公开号:CN113997815A
公开日:
202202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智能一体化储能充电系统,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充电桩本体和充电插头,充电桩本体包括支撑外壳,支撑外壳的内部开设有操作腔体和插口,操作腔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无线充电设备,操作腔体的内壁滑动设置有移动插座,还包括使无线充电设备对移动插座进行供电的移动接电设备,插口与充电插头的大小相适配,操作腔体与插口相连通,移动接电设备包括开设在支撑外壳内部的限位槽,限位槽与操作腔体相连通。
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降低了使用人员误触被电击的风险,充电孔闲置时内移可避免进水,充电过程中可对充电插头进行限位固定,在忘记拔出充电插头直接将车辆驶离时自动报警的效果。
申请人:杨杰
地址: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南黎路99号国网淮北供电公司
国籍:CN
代理机构:河南华凯科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王冬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研究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20050a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3.png)
电源与节能技术双向DC-DC变换器电池组电池组超级电容-++-RscCscuscCdcu dcLsc S1S2 2023年9月25日第40卷第18期103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Sep. 25, 2023, Vol.40 No.18孙 明: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研究为提高储能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性价比,可以采用智能控制策略来优化储能设备的工作方式。
例 如:可以将多个储能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功率储能系统,通过动态调度实现对电网负载的调节;也可以结合风力发电机或光伏电站等,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量的互补与共享[5]。
2.3 储能系统的软件设计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储能系统的软件设计需要考虑容量、效率、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控制器程序、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接口模块等。
其中,控制器程序主要负责实时监控和管理电池的充电与放电;数据采集模块则用于收集并传输电池状态参数数据,以便后续的分析和优化;通信接口模块是连接外部设备或网络的关键。
为提高储能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 ,PID )控制算法,则输出功率P 为 p d d ()d ()()d d I UP k e t e t e t t t∆∆=×−×+ (1)式中:k p 为比例系数;e (t )为电流值的变化率;d ∆I /d t 为电流变化速率的导数;d e (t )为电压差的变化率;d ∆U /d t 为电压差的变化率的导数值。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小误差,保证存储能量的最大回收率。
此外,为降低储能系统设计成本,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测方式实现对储能系统的全方位监控。
通过该方法可以实时查看电池的状态参数和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 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3.1 储能系统充放电特性分析对储能系统充放电特性进行分析,需要先了解蓄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综述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404da8ccf84b9d528ea7ae6.png)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综述摘要: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绿色能源的大力发展是未来的趋势之一,风和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的代表,但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它们自身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新能源系统正在从构想转向现实,其中储能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储能技术简介、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应用意义、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对我国现代能源储存技术的有效分析,使我们能够了解我国能源系统的功能。
新能源的使用可以解决我国的大规模能源短缺问题。
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使功率波动和电力质量,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推进研究。
在中国,经济和技术规划的效率提高,促进节能系统的加强。
通过进一步优化资源分配,节能系统在各种情况下有效地使用,让我们的能量积累技术得到全面发展。
1储能技术简介1.1自然界的储能自然界的储能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能源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太阳相连。
我们使用的大部分能源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储的。
这种天然能源包括木材、煤、石油、水和风的有机燃料。
风是太阳能蓄积几个季度的结果,河流蒸发是短期太阳能积累的结果,而有机燃料是太阳能数十亿年积累的结果。
1.2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储能技术目前正在进行的科学和技术升级使电力系统中的现代能源储存技术现代化。
许多能源储存技术是在人工储能模式下储存的,将系统的能量转换为另一个。
这种储存方式必须符合实际储存要求,并在一定时间内将其转化为消费者所需的电力。
这种储存方式更清洁、更方便,能够有效地提高能源系统的效率。
在发展存储技能过程中,首先要节约矿物原料,其次要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潮汐能,不断采用创新技术,使其与适当的能源储存系统相匹配,并最终与之相匹配;通过进一步的科学和技术发展,通过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特殊的新能源,改进能源技术生产。
2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应用意义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可以适当调节电力系统的功率,在控制传输功率波动、提高电力质量、减少网络损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提高电力企业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至关重要。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d3916f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2.png)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摘要: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将逐步形成。
新型电力系统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要构成。
由于风电及光伏发电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等特点,电力系统所必需的“实时平衡、稳定运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
要想解决此难题,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市场化的储能技术。
储能作为能源产业最具发展前景的前瞻性技术,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
将储存技术合理应用于新能源电力系统中,以能源储存转化的方式,控制电力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转化,满足电力系统的用电需求,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新能源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引言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碳达峰需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实现碳中和愿景将遵循“减碳-零碳-负碳”的技术路线,具体包括: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技术、CCUS技术、储能技术等。
目前,我国“双碳”产业全系统很不成熟。
我国拥有高碳的能源结构,高碳的产业结构,结构转型升级面临自主创新不足,关键技术“卡脖子”、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等挑战。
1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性质及作用1.1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性质储能作为灵活性资源,兼具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属性。
发电侧根据分时电价能源套利;用户侧配置储能减少电能需求。
提供以上服务的储能为私人产品,除此之外,储能在电力系统中提供的服务均是一方装配,多方受益,具有典型正外部性特征。
储能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准公共物品,独有特性表现在:(1)储能对电力系统各环节及社会环境等产生正外部性。
除在电力系统各环节产生降低弃电率、延缓电网升级、用户能源套利等正外部性,电力系统配储在能源安全、气候、环境等方面也具有正外部性。
(2)储能属于俱乐部产品,需投入成本才可使用,且已建储能电站有限,难以满足电力系统需求,具有消费竞争性。
(3)受益非排他性,电力系统配置储能对源网荷三侧及电力系统安全性、灵活性、可靠性的提升均有益处。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综述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e47353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61.png)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综述丛晶;宋坤;鲁海威;高晓峰;肖白【摘要】该文综述了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首先讨论储能技术对含高比例风电电力系统的重要意义;其次系统地比较目前各种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阐述了多种储能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各种储能技术的特性,总结了不同储能技术的优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应用范围.然后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采用多种储能技术协调配合的、具有大容量、快响应能力的复合多元的综合储能技术.最后指出优化配置多种储能电源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期刊名称】《电工电能新技术》【年(卷),期】2014(033)003【总页数】7页(P53-59)【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风力发电;可再生能源【作者】丛晶;宋坤;鲁海威;高晓峰;肖白【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吉林省吉林市132012;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15;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21;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21;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吉林省吉林市132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110 引言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整个社会对能源的依存度不断提高,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引起电力部门的高度关注。
虽然这些可再生能源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发电中,并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但是因其随机性、间歇性等特点,使得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受到了制约。
采用储能技术能够使间歇性、波动性很强的可再生能源变得“可调、可控”,促进新能源的利用,保证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从国家电网研究机构获悉,我国已经在甘肃、江苏沿海、吉林等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建立10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所以本文以含风电的电力系统为主要研究目标。
本文分类阐述了目前各种储能技术的基本原理,概述了不同储能技术的优、缺点,总结了其应用范围,指出了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综述杨杰
发表时间:2017-08-31T10:12:25.4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作者:杨杰
[导读] 摘要:能源紧缺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新能源的开发和运用,在现阶段已经成为了国际认可的能源紧缺问题解决途径。
(南京紫泉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能源紧缺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新能源的开发和运用,在现阶段已经成为了国际认可的能源紧缺问题解决途径。
电力领域是目前新能源运用的主要领域,为保证能源运行的稳定性,电力企业也积极开发运用各种储能技术,以提升新能源利用率,改善电能质量,实现系能源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了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应用面临的难题,以及风能和光伏并网中储能技术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
1储能技术的概述
人们所说的储能,通常指的是电能的存储,是一种通过利用化学或者物理方法将产生的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一种技术。
储能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清洁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
近两年,随着有关储能产业政策的频频出台、国内外资本的不断涌入,以及企业在储能技术领域的持续探索,储能产业正迎着朝阳蓄势待发。
现阶段电力发展系统的发展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力系统,而是出现更多的新型技术的发电措施,例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等形式的发电,这些发电技术都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
但是这些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不仅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并且难于完全由人类控制,间断性和不稳定性较强,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也存在一定的威胁。
由此,大规模的储能技术就显示出相当的现实意义,它可以帮助削减甚至消除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波动、随机性,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促使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发展,增强其与其他能源的竞争力。
储能技术无论是在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还是在配电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仅可以使得高峰时期供电的负荷有所下降,并且可以提电力系统中电网设备的利用率和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如此就可以大大地降低电网故障出现的几率,还能够一定程度地提升电能质量,更加合理地满足用电需求促进能源利用的形式转变。
2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应用面临的难题
在“十三五”规划中,储能技术被编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中,在重点发展的低碳技术方面,太阳能、风能发电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储能和并网技术也被列入其中。
新能源本身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在应用过程中,极易造成电力系统运行不稳定的情况。
尤其是一些电网相对薄弱的地区,新能源的这些特征会大大影响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
同时,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一些电子器件也会产生谐波等问题,降低电能质量。
由此可见,风能和太阳能源在运用的过程中,其不确定性是储能技术应用需要面对并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关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对储能技术的开发运用,对其能量储存及转换功能进行优化,改善电源出力特征,以提升电能质量,实现新能源的有效运用。
3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的合理运用
3.1 风能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合理运用
系统瞬时功率平衡水平对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储能技术的运用,能够充分满足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需求,从而实现对系统这一水平的优化,以保证其稳定运行。
例如风能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稳定性问题,可以采用超导储能技术。
这一技术的运用能够针对系统中的风速扰动及联络线短路问题进行解决。
据仿真表明,运用超导储能技术后,出现网络故障后,依然能够实现风电场的稳定,在风速扰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风电场平滑输出。
该技术主要运用在并网型风力发电系统中,通过对 SMES 模型等的构建,以及对最优反馈矩阵的计算,能够发现,在储能技术运用下,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再例如风能电力系统中的频率稳定性问题,也可以通过储能技术进行解决。
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集中在平滑风电输出功率方面。
据仿真证明,飞轮储能系统在这一部分运用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通过其充放电操作,实现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
同时,SMES 装置的运用,也能够按照系统负荷变动对处理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维护风能电力系统中频率的稳定性,改善系统旋转备用不足情况。
风电出力缺乏可控性是影响风能电力系统稳定的根本原因,储能技术的运用,具有平滑风电出力的功能,能够提升风能的可调度性。
在平抑风电出力波动中,可以运用串并联型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的电路拓扑,具仿真表明,串并联补偿能够有效平滑风电出力,抑制电压暂降,对风能的不确定性进行改善,从而增强风电场的稳定性。
同时,也可以在基于全功率变频器的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的直流母线上并联飞轮储能装置。
通过这一技术的运用,实现模糊控制,能够达到稳定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目的。
3.2 光伏并网中储能技术的合理运用
在光伏并网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也是系统瞬时功率的平衡水平问题,通过储能技术的运用,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在储能技术的实际运用中,可以通过无源式并联储能方案的应用,在光伏系统负载功率等脉动形势下,平滑蓄电池充放电电流。
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独立光伏系统。
同时,在这一系统中,也可以运用混合储能系统,对系统瞬时功率进行平衡。
在具体操作中,需要将功率密度较高的超级电容、能量密度较大的磷酸铁锂电池进行组合,并对控制结构及方式进行合理设置,以便其效用得以充分发挥。
据仿真证明,这种混合储能系统的运用,在维护系统运行稳定性中,能够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
超级电容器蓄电池混合储能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是未来储能技术研究的重要趋势。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讲,针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和运用还相对较少,因而还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这一方面研究的重视,促进整体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4结语
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通过发展储能产业来节约能源消耗刻不容缓。
在当前能源匮乏的情况下以及绿色环保、节约能源行动的倡导下,新能源的运用将会成为我国各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雪莉,刘其辉,李建宁,李赢.储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J].电气应用,2012,12(12):50-57.
[2]艾欣,董春发.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研究综述 [J].现代电力,2015,5(5):1-9.
[3]左明明.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解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