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环境.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的交互影响
1、个体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需要改变自 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期待,及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
异常
七、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 控性、发展性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 用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 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环境的特点:多样性;静态和动态的相对统一 三、生态系统的分类 1、微观系统(Microsystem):个体在其中进行面对面接触或者
直接接触的系统。 2、中观系统(Mesosystem):个体生活于其中的个人关系网络。 3、外观系统(Exosystem):个体虽然未能参与但却对个体有影
响的环境。 4、宏观系统(Macrosystem):个体所处的更大的文化环境、历
史事件等。
四、生态图:以案主系统中的人物和事件为中心, 描绘个人与其所在环境交流的互动方向和关系强 弱,它可以帮助了解案主和其他系统之间的互动, 包括资源的交换、系统界限的渗透性,以及和社 会服务系统及其他支持系统的关联等,以找出解 决案主问题的助力与阻力,潜在的新的关联等信 息。
五、人类行为的类型
1、外显行为:所有可观察到或可测量的个体活动。
内隐行为:那些内在的、无法被直接观察到、只能 通过自我报告等方式间接推断的活动,如思维、记忆 等内部心理活动。
2、本能行为:又称遗传行为,是一类不需学习即Leabharlann Baidu出 现的定型的行为模式,如觅食、爬行等。
习得行为:人类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学习而 形成的,又可称学习行为。
(2)三种需要并不是完全生来就有的,有的需要是通 过后天的学习产生的;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可以 越级,在遇到挫折时,也可能倒退;某种需要在得到 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 强。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1、根据需要的起源与性质
(1)生物性需要:关系到保存和维持机体生命及 延续种族繁衍的需要,主要有饮食、饮水、睡眠 等需要。
1、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 论
(1)人类的需要按照由低到高不断递进的顺序分为 若干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 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 实现的需要,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较 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
(2)人类的各种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 彼此重叠的,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每 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一个人的意识,成 为行为的核心力量,已经满足了的需要,就不再 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量。
六、划分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的常用标准: 1、统计规律: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在统计上就可以视
为常态的、正常的行为 2、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念:如果个人行为符合当地的社会规则
与价值观念,就是正常的 3、行为适应性标准:异常行为是社会适应性不良或适应困难
的行为 4、个体主观体验:以个体的内在感受来判别行为是否正常或
安家所住的房子是租用的平房,放眼望去东西到处堆放,
分不出哪里是卧室?哪里是客厅?而厨房的状况也很糟,炉
子陈旧,杯盘狼藉,可见安太太无意整理。由于安先生的工 作时间与孩子的作息时间不尽相同,感觉生活彼此容易被干 扰,使得安先生很不喜欢待在家中,经常与以前修车好朋友 聊天、玩耍、休息,留下安太太一个人面对一家的混乱及孩 子的照顾问题。安太太待人的态度并不友善,甚至为了垃圾 及孩子吵闹问题,与邻居时有争执。安太太很烦恼15岁儿子 不爱上学,成绩不好的事情。对丈夫经常外出,不帮忙教育 孩子,以及两人很少有机会谈话而所不满。安先生认为男人 的工作就是在外上班,赚钱养家,至于照顾及管教孩子是安 太太的责任,自己工作忙碌辛苦,无力顾及。
(3)评价
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 动的共同规律;提出的需要层次性和需要 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向,已得到验证, 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缺点:认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都是天 生的,否定了需要的社会性;认为只有当 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 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是一种形 而上学的观点。
2、阿尔德弗尔(C.P.Alderfer)的需要理论
(1)生存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机体生存,包括衣、食、 住、行以及组织为使其获得这些基本条件而提供的手 段。
关系需要:主要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类需要 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 满足。
成长需要:关于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它需要通过开拓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来获得满足。
安先生一家因为15岁的儿子外表邋遢,与同学关系不良, 成绩不好,学校社会工作者进行家庭访视。
详细资料:安先生现年45岁,妻子39岁,育有2个孩子。 大儿子15岁,读初二;二儿子11岁,小学五年级。安太太 母亲在她11岁时生病过世,父亲则在她12岁时车祸死亡, 她与两个弟弟都在福利院长大,在她工作后就已失去联络。 安先生是东台人,当兵后从事修车工作。后来,安先生因 出过车祸,手脚不灵活,只好从事夜间管理员工作(晚上 8点到早上8点),因忙于生计,很少与东台家人联系。安 太太在生子后因要照顾孩子一直未外出工作,家中经济全 靠安先生一个人。曾申请低保,但在审核资格时认为工作 人员故意刁难,对福利机构的印象不好,一直没有再申请。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人类行为
一、人类需要
1、需要的含义:需要反映了人的机体在某一 方面的不足或缺乏,这可以是生理层面的, 也可以是心理层面的。需要引起内驱力的增 强,从而形成某种被激发的动机状态,最终 引发了一类或一组特定的行为活动。
2、需要的特征:对象性,动力性,独特性, 社会性
二、人类需要的层次
(2)社会性需要:与人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一 类需要,如交往、成就、权力等需要。它是后天 习得的,在社会实践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而来。
2、按照需要指向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按照需要产生的方式分为原发性需要(先天性 需要)与继发性需要(习得性需要)
四、人类行为:个体为适应环境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 的活动或反应,它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 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