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
黑龙江哈尔滨市-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
黑龙江哈尔滨市-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上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3.本次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分值为150分。
Ⅰ卷表达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煤屑(xiè)流纨素(wán)班驳(bó)敛裾(jū)夹袄(ji ā)蓊郁(wěng)B.弥望(mí)潭柘寺(zhè)霎时(chà)伶娉(pīng)吐哺(bǔ)庐冢(zhǒng)C.涸辙(hé)明月珰(dāng)房檩(lǐn)槌床(chuí)癸丑(guǐ)桂棹(zhào)D.嘻游(xī)廿四桥(niàn)揠苗(yà)媛女(yuàn)纤细(xiān)踟蹰(zhí)2.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特朗普采取了一系列带有单边主义倾向的外交政策,不断对国际关系进行破坏。
而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②目前,这两家馒头店都已改头换面,摆脱了脏乱差的加工环境,其中一家馒头店已符合发证条件,并顺利办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③八百里沂蒙山水,永远是一块古老神奇的文化沃土,是一块神圣的红色土地。
沂蒙山脉龙飞凤舞,景色壮美。
沂蒙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④庙会位于城北的位置并且离着中心区挺远的,两人本应该坐车前去,不过他俩本就无事,所以安步当车,边走边聊。
⑤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⑥早春天气,说变就变,暖空气还没待够就被一股新进来的冷空气推出去了,一曝十寒的天气让人始终难以摆脱严冬的纠缠。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赣州市 2023~ 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2024年1月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 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雅俗之辩源远流长,并且广泛分布于诸多领域,造就不同的分支。
从诗词格律的形成到叙事文学的兴盛,从白话文的倡导到“先锋派”名噪一时,尽管雅俗之辩的导火索时常由文学或者艺术充当,但是,分歧往往会迅速扩展到亚文化乃至文化整体。
雅与俗分别拥有各自的美学起源。
双方互为“他者”分庭抗礼,这种对立至少可以追溯至孔子。
《论语》中的《卫灵公》与《阳货》分别记载两段著名的表述:“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推崇庄重肃穆的雅乐而贬抑放浪浮靡的曲调,这种审美趣味可以在他的诗学观念之中得到证实,譬如“思无邪”或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因此,雅俗之辩的意义远远超出美学范畴而成为匡时济世的意识形态。
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进入现代社会,雅与俗的不同根须伸入社会文化各个层面,产生种种隐秘的回响,并且与阶级、阶层等举足轻重的社会学范畴相互解释。
各种新型历史主题的巨大动能,使得雅俗与这些概念形成各种程度的结合,制造声势浩大的文化交锋。
因此,雅俗之辩至今风头不减,甚至历久弥新。
一些古代诗话词话曾经围绕“俗字”的运用展开小规模的争论,譬如杜甫诗歌之中的“个”字与“吃”字。
不少批评家的分析表明,巧妙的“俗字”运用仍然可能形成佳句,重要的是祛除“俗意”。
单字作为一个要素,进入句子结构,其性质即为诗句所同化。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1~3题。
材料一: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在教化中让人心生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
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
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
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
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
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
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
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是常有的。
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
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
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
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
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
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礼治是传统社会的规则,法治是现代社会的规范,新时代也提出了“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皮火车吴晨翔1.岁月如歌,一晃多年过去,绿皮火车仿佛成了我记忆中一段永恒的旋律。
它穿梭在城乡之间,见证了我童年的点点滴滴,也承载了我对故乡的思念。
2.那时候,绿皮火车是我们去往乡下的主要交通工具。
每当我们放假回家,父母总会带着我和妹妹,背上书包,走在通往火车站的路上。
记忆中的火车站总是熙熙攘攘,人们带着期待和兴奋的心情,等待着火车的到来。
3.绿皮火车车厢里拥挤而热闹。
我们坐在硬座上,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感受着岁月的流转。
火车缓缓驶过田野、村庄、河流,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
4.那时候,我特别喜欢坐在窗边,看着火车窗外的一切。
每当火车经过一段弯曲的铁路,车身倾斜,窗外的风景也随之变幻。
我仿佛能感受到火车穿越时空的力量,带着我们驶向遥远的故乡。
5.绿皮火车上的乘客来自各行各业,有务工的农民、归乡的游子、探亲的旅客。
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彼此的故事,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
那时的我们,虽然身处陌生的环境,但内心的温暖和快乐却从未减少。
6.绿皮火车上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
转眼间,火车就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和家人团聚,享受着家的温暖。
而离别时,绿皮火车又带着我们踏上新的征程。
7.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绿皮火车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高铁、动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让绿皮火车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但在我心中,绿皮火车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8.现在,每当我想起绿皮火车,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
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承载了我们的回忆,让我们在时光的流转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岁月如歌,一晃多年过去,绿皮火车仿佛成了我记忆中一段永恒的旋律”开篇,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绿皮火车是作者童年记忆中永恒的旋律。
(审核版)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60套).doc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矿藏.(zàng) 慰藉.(jiè)狙.击(jū)亘.古不变(gèng)B.新正.(zhēng) 俨.然(yán)裙裾.(jū)妖童媛.女(yuàn)C.熨.帖(yù)桂棹.(zhào) 思忖.(cǔn)螳臂当.车(dāng)D.田塍.(chéng)脖颈.(jǐng)氤氲.(yūn)横槊.赋诗(shuò)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掂念那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B.座落在北京市区北部的地坛已经历尽沧桑,荒芜冷落,琉璃剥蚀,高墙坍圮了,然而满园到处都是草木竟相生长的声音。
C.我年轻,有许多尚未发现的特质;我年轻又坚强,正活在一场大探险里;我正在这探险过程之中,不能因为没有什么好玩的事而只顾哀声叹气。
D.十五年来激情绽放,十五年来引吭高歌。
此刻,蓦然回首,大河那惊涛拍岸的一个个瞬间,那激起的一簇簇璀璨浪花依旧让人心潮澎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于2011年12月17日8时30分,突发心脏病逝世,这一消息如石破天惊....,震动朝鲜大地。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愿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文学期刊接连倒闭,许多读者却不以为然....,这反映出刊物与读者之间的隔膜已经十分严重。
D.想当初,日本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他代表日本签字宣布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公路、铁路、民航等部门,挖掘运输潜能,合理安排运力,确保春运畅通,确保不出现旅客滞留现象发生。
安徽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名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七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乡土的生活秩序对在现代社会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同样具有提示与比照的意义。
乡土生活秩序与时空文化设置依循的是自然时间秩序与人伦原则,人们依照四季节律安排生产生活进程。
乡土的人文时间紧密地依靠着自然节气时令,岁时节日、人生仪礼、祭祀信仰无不与四季时令相关。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乡土社会自然而然。
同时乡村的和谐基础还是人伦原则,“忠孝”“孝友”“孝义”这些人伦概念是乡土社会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人们孝敬长辈,友爱亲邻,互助互惠,乡土共同体的亲密感觉让人们感受到相互依存的温暖,如乡村家庭养老与亲邻互助养老等。
诚如梁漱溟先生所说:“中国的精神有两点长处:一是伦理,一是人生向上。
”正因为如此,中国乡村生活温暖而有生气。
传统村落能够维系千百年,除了其牢固的精神核心之外,往往还因为有一套健全的乡村治理机制,有适应本村落社区的乡规民约与村落公共事业。
如何将传统的家族规训文化、村社规约文化转变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社会公益的文化,值得我们在乡村建设中思考。
我们要着重关注村规民约的制订与施行,考察其对村落治理的效果。
村落共同体的维系不仅在于社会制度习惯,还有赖于村民共同的利益维护,如水源的保护使用,水利设施的兴修,桥梁道路的维护,寺庙、祠堂的管理等。
这些公共设施关联到村民各家各户,如何整修、维护、使用,需要村民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与规约原则,集体协商,沟通调和,达成共识,出资出力。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上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江苏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说中国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高一上学期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家池的修禊俗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中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凿齿居焉,因名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一、混合默写1.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_____,_____。
(《诗经·邶风·静女》)(2)《荀子·劝学》里的“_____,_____”这两句中,作者将“思”与“学”进行对比,强调了“学”的重要性。
(3)_____,_____?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2.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
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鼓励大家追求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生活。
B.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
启示我们不囿于一技之长,应求“道”。
C.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周而不比:团结而不勾结。
使人认识到要以公正之心待人,不怀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D.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见义勇为: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地去做。
启发我们要勇担道义和职责,成为仁义之人。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张荣在《故宫经典》里说:“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也称文房杂器,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而被称为文玩。
”他直接将“文玩”界定为“美”的“文房”“器物”。
传统意义上的“文玩”当是狭义的“文玩”,今天的“文玩”则是就广义来说的,今之“文玩”已成为“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
②刘岳曾言,“从字面来看,‘文玩’二字中‘文’者大约可拆分出三层意思:第一层指活动主体为文人士大夫;第二层指活动场所为文房;第三层指对象需文雅,涉及审美价值的判断。
而‘玩’字既可作名词指玩物,也有动词玩赏、玩味之意。
故而‘文玩’不同于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和低层次娱乐,而是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对象。
”他比较精准地揭示并阐发了“文玩”的审美本质。
③步入新时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玩”发展环境发生巨变,公众对“文玩”的兴趣日渐浓厚,需求日益增长,“文玩”已逐步深入大众生活,“文玩”把玩主体发生更迭,由传统文人拓展为广大民众;“文玩”的品类、形态及其收藏、交易也均在发生深刻变迁,实用价值也逐渐被文化和把玩价值取代,“文玩”也随之实现了对自身“物”的属性的超越而演化为注入了新时代意蕴的文化符号,但是,它的审美本质却从未改变。
④“文玩”之要即对雅致器物的赏玩。
任何一件“文玩”都应是一件完整的传统工艺作品,必须同时兼具内容、形式、技艺、材料“四美”,并在此基础上完美承载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美学思想。
“文玩”代表着玩家、藏家乃至社会、时代的审美意识,是尊崇传统、崇尚自然、礼敬人文的态度,是内省自觉、归属认同、渴求创新的符号,是悦心娱人、感染世人、引领时尚的欣赏。
⑤“文玩”之“文”,蕴涵着崇文尚雅的核心意识。
无论是古时狭义的文房清供,还是今日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都被赋予了诸如健康、平安、吉祥等丰富的精神追求,均饱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巧雅致的内在意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中“守拙”二字是诗人对自己归于田园生活的状态自述。
何为“守拙”?“此‘拙’乃是相对于世俗之‘机巧’而言,‘守拙’意谓保持自身纯朴之本性(自世俗看来为愚拙),不同流合污。
”(袁行霈)诗人宁愿归隐田园,也不愿违背本性投身于仕途的机巧之中。
除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提及“守拙”,诗人在其他诗词中也常以“拙”自居。
如《与子俨等疏》:“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感士不遇赋》:“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
”《杂诗·其八》:“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咏贫士·其六》:“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可见,诗人对“拙”情有独钟。
“守拙”是远离官场黑暗,追求内心宁静的选择,是人生迷途处的智慧反思。
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借用“比兴”的手法生动刻画了诗人入仕的状态。
“羁鸟”指笼子里的鸟,“池鱼”指失去自由的鱼。
借失去自由的“羁鸟”“池鱼”暗喻自己在官场中心志被束缚。
“旧林”“故渊”是“羁鸟”“池鱼”的归宿,暗喻田园才是自己率真本性的归宿。
“鸟”“鱼”的意象在诗人其他诗作中也多常见。
在《感士不遇赋》:“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
”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1、命题范围:语文版必修3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3、第Ⅰ卷(阅读题70分);第Ⅱ卷(表达题80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教育不妨从成语开始“国学教育”兴起,让国人颇有几分欣慰。
早就有人痛心疾首地说国家早该这样了,现在的孩子都数典忘祖了。
然而,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爱国不分先后,入市不分早晚。
只要是认识到了过失,随时想起来改正都是可喜的,及时的。
下一个问题又出来了,啥叫“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大海捞针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乎,有经典说法:从“四书”“五经”开始。
然而,从“五四”以来,孔孟之道已经被批了几次,以“五四”和“文革”最为代表,以“文革”为甚。
经书的权威性被动摇不说,让孩子们读四书五经,就算是白话文翻译版本也令人担忧,这种学法能否持久和见效?换句话说,“国学”精神太庞杂,几乎包罗万象,甚至可以相互矛盾,或者各取所需。
比如“出世”还是“入世”。
再换句话说,文化传统柳暗花明,轨迹迂回迥异,也让人无所适从。
比如,春秋时期的侠客精神,比如荆轲和田横五百士,还有高山流水之类的故事,恐怕离时下的主流价值观渐行渐远。
剑拔弩张、侠肝义胆那一套跑到日本变成武士道了,中国人已经变得唯唯诺诺。
话说起来太长,这里想说的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历史系的学生是一种学法,平民百姓和孩子又是一种学法。
比如,最能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精华的东西,就是成语典故。
一半以上的成语故事来自春秋时期,可见,那个时期的民族智慧是多么辉煌啊!“成语”往往被认为是儿童读物,其实,就其故事的浅显性而言适合儿童,而其中的哲理却属于成人读物。
成语确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活化石,或者说,子孙后代的处世哲学在成语中早已高瞻远瞩了。
比如“指鹿为马”,如今的下属在领导面前,几乎时刻都要指鹿为马,看领导脸色行事,唯领导马首是瞻。
最经典的两个中国成语如今却最容易被国人所忽略:一个是“井底之蛙”,一个是“五十步笑百步”。
(审核版)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22套).doc
鹤岗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题。
(9分)买意外险需看清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据各大保险公司反映,韩亚空难之后,近期前来咨询和购买航空意外险、交通意外险等险种的客户明显增多。
一般意义上的航意险,是指乘客在保险期限内因飞机意外事故遭到人身伤害导致身故或残疾时,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条款所注明的保险金额给付身故保险金,或按身体残疾所对应的给付比例给付残疾保险金。
这是大部分人乘坐飞机时习惯购买的,也是保险公司为航空旅客专门设计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商业险种,这类航空意外险基本只保障单次航班,每次花费20元,保障额度20万到40万。
当然,并不是购买了航意险就意味着在空中遇到的一切意外都在保障范畴内,不少意外事件都在责任免除范围内,其中就包括在核爆炸、核辐射或核污染,战争、军事行动、暴动或武装叛乱期间发生意外,保险公司是不给予赔付的。
20元买一份保额为40万的航意险,从保额、保费、保障范围来说,都不太划算。
乘客可根据自己出行情况,综合考虑保障期限、范围和保费等各方面来选择航意险。
对于“空中飞人”来说,可购买一年期的航意险,可保一年内的航空意外,不限乘坐飞机的次数,而且一年期航意险的保费一般在40元到60元之间,保额介于45万至50万元之间。
此外,经常出差、探亲的旅客可以选择交通工具综合意外险。
除航空意外,还涵盖了轮船、汽车、火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的意外保障。
一年期的价格一般是50到300元,保额为20万到100万。
此外,部分保险公司的寿险和养老型保险产品,可以附加意外险保障,而且针对不同的交通工具,赔付比例相差也较大,一般附加的航空意外伤害,可以获得10至40倍于基本保额的保险保障。
就像航意险有许多种保险公司不予赔偿的情况,意外险中也有许多免责条款需要关注。
比如旅游意外险,如果在行程中有登山、攀岩、滑翔等高危项目,一定要注意这些活动是否在保险公司责任免除条款中列明。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南充市2023—2024学年度上期普通高中一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受先秦以来“以山体仁”“以山比德”思维和言说方式的影响,加之山水文化的兴盛和文学走向独立,到魏晋时期,文学批评中大量出现“以山喻文”现象,刘勰的《文心雕龙》更是呈其大观。
在此,有必要先说一说魏晋时期的山水文化。
山川自然自古就存在,但将其作为审美对象,据钱钟书的观点,则始于汉末。
魏晋时期,随着精神领域崇尚自然的玄学之风盛行,以及物质领域大庄园的兴起,山水自然开始成为人的自觉的审美对象,山水诗、山水画逐渐兴盛起来。
在山水诗方面,正如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山川焕绮、林籁结响从此全面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
在刘勰之前,也出现有“以山喻文”的现象,陆机在《文赋》中就以“石韫玉而山晖”论作文利害关键。
但总的来说,在刘勰之前,“以山喻文”还只是偶尔涉及。
只有到了《文心雕龙》,“以山喻文”的思维与言说方式才发展得比较全面、深入。
文学艺术和山之间本来没有瓜葛,但在刘勰看来,文学艺术和山虽异质而同妙,作家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所以《文心雕龙》中有许多“以山喻文”的言说。
例如,《原道篇》中以“山川焕绮”探文章自然大道;《宗经篇》中以“太山遍雨,河润千里”喻经典的深广影响,以“仰山而铸铜”喻经典海纳百川的精神;《辨骚篇》中以“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比楚骚描写自然之美妙,以“吟讽者衔其山川”喻不同读者从楚骚中看到不同的内容,以“山川无极”拟屈原山高水长的思想情感等等。
2020-2022学年高一统编版必修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型汇编:仿写句子及拟写对联(上)语文试题及答
2020-2022学年高一统编版必修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型汇编:仿写句子及拟写对联(上)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总复习仿写句子及拟写对联一、选择题1.(2022.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一月考)后人作了这样一副对联:“眉山阅古数千载,三颗忧国虑民心;邺下论今八万里,一幅海晏河清图。
”有同学对这副对联做了四处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眉山:三苏都是眉山人B.阅古:三苏都写过《六国论》C.邺下:曹魏定都邺下D.海晏河清:曹操希望像周公一样延揽人才2.(2022.天津高一期末)小组成员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一户老宅上一副楹联颇有传统文化意蕴,只是下联脱落一字。
下面所给的字放进去最合适的是()上联:教子孙两行正路克勤克俭下联:继祖先一脉真传唯读唯___A.钓B.耕 C.樵 D.隐二、选择题组(2022.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联集中展示了汉字和汉文学的风韵与品位。
对联有春联、喜联、寿联、行业联、交际联、谐趣联和装饰联等多种形式。
就篇幅而言,对联长短不一,相差悬殊。
短者仅一两个字,长者可达数百字;就表现形式而言,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珠对、集句对等,但万变不离其中。
其必备特征有: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上面的选文中,字形使用有误的一个词语是()A.风韵 B.相差悬殊 C.万变不离其中D.音调和谐4.下列一组节日对联,按其所咏节日在一年中的先后给其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
②堂前萱草舒眉绿,石上榴花照眼红。
③携手接队放风筝,怀亲垂泪烧纸钱。
④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庭幕桂花香。
A.②③④①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5.请根据,上面文段介绍的对联知识和自己的知识积累,选出最恰当下联上联:汝若问儒风,云窗雪案深工夫;下联:汝若问农事,。
A.绿阴冉冉遍天涯B.晓烟春雨劳耕锄C.万古荒凉楚水西D.欸乃一声山水绿三、语言表达6.(2020.安徽省潜山第二中学高一月考)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
四川省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几年,以汉服圈为代表的古装文化实践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态势。
在文化传播领域,例如方文山在2013年创办“西塘汉服文化周”,建构了一个以汉服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场域。
在产业资本领域,与汉服相关的产业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
现在,身穿汉服的身影已经时常出现在大学校园、商业广场和地铁公交等公共场域,进一步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
不过,有的汉服爱好者却表达了不同的焦虑,“现在的汉服圈都很浮躁,很多人已经退圈,因为已经背离了初衷”。
有人曾对汉服文化内部的构成做过普及:一是汉服爱好者,即已接触汉服,对汉服有一定了解,认同汉服复兴的主要观点与理念;二是汉服生活者,即将汉服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三是汉服复兴者,主要进行理论研究或服饰考据,或负责引导社团、举办活动,较大范围地复兴推广汉服。
显然,一种内部的阶层被呈现了出来。
在公共场合身穿自制汉服的第一人王乐天等,同汉服生活者一起,他们构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塔尖和塔身。
而汉服爱好者则是金字塔形结构的基座。
汉服复兴者规定汉服文化的边界,而汉服生活者则以一种与世俗生活决断的决心进行实践。
例外的是汉服爱好者阶层,他们的参与程度显然要低,远没有生活者“壮士断腕”式的决心。
因而,在汉服文化越来越被关注的当下,汉服圈内部的焦虑情绪,也许可以解释为汉服爱好者同另两个阶层的脱节。
而这种愈发不稳定的结构,则正是汉服文化在持续冲顶过程中的隐忧和未来可能遇到的发展壁垒。
汉服爱好者介入汉服圈的动力,往往来自动漫文化的影响。
如果要进一步厘清这一群体的文化需求,则必须首先将他们从汉服圈中剥离出来,去放置在青年亚文化实践的脉络中进行观察。
汉服爱好者首先关注的是亚文化实践的满足形成的对主流文化的仪式性抵抗策略和沟通尝试。
然而,汉服文化复兴者和生活者强调汉服文化的正统性,这就造成汉服圈内出现了爱好者同“考据派”的二元对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周制、尚文、礼乐是一组连续性的概念。
人们之所以推崇周制,原因在于它的尚文,即孔子所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
而周制之所以被认为是尚文的,原因则在于它在诸多治国方略中选择了礼乐。
有一套贯通天道人心的价值体系:首先,就礼乐与人内在精神欲求的关联看,它是“尽精微”的。
孔子云:“礼云礼云,玉帛云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就是强调礼乐在人心灵深处的奠基性。
其次,就礼乐与天道自然的关系看,它是“致广大”的。
《礼记·乐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则将礼乐看作了充塞天地、洋溢万物的普通概念。
那么,在心灵的精微与天地的广大之间,礼乐如何存在?礼分为礼制、礼仪、礼容、礼器等诸多维度,乐则可分为乐德、乐语和乐舞。
在礼乐之间,礼为人的行为建立秩序,为了使这种秩序洋溢出生机活力,要以乐弘礼;乐作为使人性释放的力量,则极易导致人欲的泛滥,所以又要反过来以礼节乐。
礼与乐两种相互制衡的力量,共同塑造了一幅和谐社会的理想图景。
至孔子时代,诗与乐分离,礼乐并举被进一步具体化为诗、礼、乐三分。
个体的成人之路和国家的致太平之路,统一被规划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式的三段论。
这样,在由周制、尚文、礼乐、诗礼乐等一系列概念规划的价值体系中,又进一步显现出一种阶梯式的上升之路,即在诗、礼、乐之间,存在着次第性的超越关系,乐境代表了理想政治所能达至的最高境界。
至此,我们当能总结出一个儒家政治次第上升的价值序列:首先,在礼乐与刑政之间,刑政是现实性的,礼乐是理想性的;其次,在礼乐之间,乐对礼具有超越关系。
再次,春秋晚期,虽然诗与乐发生了分离,但在根本意义上,中国上古时期的诗、乐、舞是不分的,它们共同归属于“乐”这个大概念。
据此,如果说“乐”代表了中国政治追慕的最高境界,那么理想的政治也必然是被富有乐感的艺术表征的政治。
从以上分析看,礼乐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概念,它既具有内在的深邃性和饱满性,又具有外在的弥漫性和上升性。
就其深邃性而言,它奠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即“人不能不乐”(《荀子•乐论》)。
就其饱满性而言,它以诗、礼、乐、舞等艺术方式诉诸人间教化,使现实世界成为一个被诸种艺术元素配置而成的美好世界。
就其弥漫性而言,礼乐不仅规范人世,也通达自然,从而使礼的秩序和乐的和谐成为一种贯通天地人神的宇宙精神。
就其上升性而言,礼乐在世而超越。
按照儒家的三世说,人类社会按照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顺序进化,其中的“太平世”正是礼乐政治最终实现的时代。
据此来看,如果说审美精神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灵魂,那么诗、礼、乐、舞等则是它的践履和展开形式。
(选自刘成纪《中国美学与传统国家政治》,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乐有一套贯通天道人心的价值体系,它关照到了人的精细微妙的精神欲求,也关照到了自然万物的广博深厚的境界。
B.没有礼,则易导致人欲的泛滥;没有乐,则易导致社会缺少活力;礼和乐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社会的理想图景。
C.周制、尚文、礼乐、诗礼乐呈现次第性超越关系,礼境高于诗境、乐境高于礼境,乐境代表理想政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D.礼乐基于人性,通过诗、礼、乐、舞等艺术方式使现实世界成为美好世界,也使礼的秩序和乐的和谐成为一种宇宙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礼分为礼制、礼仪、礼容、礼器等诸多维度,乐则可分为乐德、乐语和乐舞;礼注重秩序,乐注重活力,礼乐互相制约。
B.诗与乐原本是合为一体的,至孔子时代,礼与乐分离为诗、礼、乐,这使得人的成人之路和国家的致太平之路同步进行。
C.礼乐充盈于人的心灵深处,反映了人的自然本性,礼乐也与天地万物和谐同在,共同构建了世界的生动有节制的秩序。
D.上古时期的“乐”包括了诗、乐、舞,它超越了礼,代表了中国政治追慕的最高境界,则理想的政治具有艺术的表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朝选择了礼乐作为治国方略,因此周制被认为是尚文的;因为尚文,所以周制被人们推崇;周制、尚文、礼乐构成一组连续性的概念。
B.在中国的传统政治中,注重刑政反映了儒家政治现实主义的一面,而追求礼乐则反映了其理想主义的一面,礼乐为现实注入了审美理想。
C.“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表明大乐、大礼充塞于天地之中,并与之和谐共存,这是礼乐“至广大”的特征的具体体现。
D.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概念,礼乐具有其饱满性,只有将诗、礼、乐、舞等艺术方式诉诸人间教化,才能构建一个美好的现实世界。
二、古诗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因客耒阳。
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4.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B.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C.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D.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的叫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C.“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
是用干支纪年法来纪年的。
D.“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擢”是提升官职。
“迁”是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
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
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
杜甫为他求情惹怒唐肃宗。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5分)(2)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
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
诗人在这里化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夜月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
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怜惜到愤慨,戛然而止,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9.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三)名篇名句情境默写(10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