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诗律学

合集下载

律诗的平仄

律诗的平仄

律诗的平仄律诗,是我国近体诗的一种。

它以严格的格律著称,平仄协调,对仗工整,读起来音节铿锵,优美动听。

律诗虽然要求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但在实际写作时并非那么容易。

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平仄,了解古代汉语平仄的知识。

平仄要求:一,平仄分明律诗每首必须遵守“仄起平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

在押韵上,必须遵守“不论平水韵,但论中华新韵”的规则。

古人认为:“五言居上,如日出之光,六言居下,如月落之余”。

意思是说五言诗属阳,犹如日刚出之时,气势豪放,神采飞扬;而六言诗属阴,犹如月落以后,清冷幽静,令人回味无穷。

另外,在朗诵时要注意停顿,或四个字,或两个字,或一个字,使其具有抑扬顿挫之感,达到抑扬与顺畅相结合的效果。

二,押韵方式唐朝诗人陆龟蒙曾提出“一、二、三、四……”与“首句可用韵,律句用邻韵”。

现代学者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指出:“近体诗的押韵…一般来说,第一、二、四、六字的韵脚,都可以用邻韵,第三字、第五字可用邻韵也可以用邻韵的上、去、入声”。

古人云:“隔句用邻韵,一句不同声”。

古人的律诗,大多用平声韵。

现代学者认为:平声韵包括:东冬,江阳,庚青,尤明,萧肴等韵部。

平声韵是大家最熟悉的,因此本文重点介绍。

三,词类活用律诗句子的平仄声调必须符合以上两条基本规则。

否则会造成拗口,晦涩的毛病。

例如: 1,烟、寒、月、白、红1,杜甫(唐)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五律和七律一般为五言四句,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压韵现象在格律诗的写作中,运用压韵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常见的压韵现象有以下几种:( 1)某些特定的词语需要压韵:人生、情怀、黄昏、鱼雁、桐阴、平安、楼台、镜奁、露盘、鸥鹭、轻舟等等。

( 2)由于前后句中的虚词重复,致使连续出现同样的词语,也要压韵:怅、感、候、怜、羞、重、候、望、羡、裳、凤、烟、红、犹、沈、巫、犹、曲、楼、峡、樽、雷、帆、箫、苔等等。

汉语诗律学

汉语诗律学
清风翠柳---细雨轻舟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彼此风马牛不相及,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也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
边学词性文藻边和你讲解联的基本要求!
再学词性清风翠柳-- ----细雨轻舟把这两句中间加个词使他们活动起来
清风拂翠柳
细雨荡轻舟荡字欠妥
细雨戏轻舟不理想,多想几个
以后对联首先要甄别出词性啊别混了
接上面的声音对面貌是不是绝配呢
那就是对联中一种暗对
翠微--可理解成颜色是春的颜色树叶的颜色花草的颜色等等
按这个去想分开来去对很容易想想看
再看它是一个形容名词
首先得想个形容名词
比如翠微是绿的那什么会是红的或黄的呢
还有是那一片绿色引进了幽幽的山径或林径之中
那什么的颜色又会出来怎样的一种意境呢?
一溪明月一溪音很清灵
半世浮华半世景这个做无情对尚可
什么是无情对?
无情对的最大一特点,就是上下联意思和意境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首先是对仗上面的工稳。
一溪明月一溪音对美景的赞叹
半世浮华半世情对人生的感慨
为何说第一句的最好呢因为它暗承了上句的意境一溪溪水带着月光叮咚流出而下句刚好暗承了流字它流的是什么呢表面上是淡淡的浮色月光其实是流淌的千年的浮华流逝的岁月这个暗象是不是也包括了对人生的感慨呢?
再深一步的鉴赏下去
那两句的用句之妙妙在哪里?
这个有点难度不过想到了就说出来
其实上面的所说的不就是已经做了思考作业题了吗
很整体的一幅海上游图
不过也很孤单
那来说说你先看以后借鉴着去理解鉴赏其它的诗句
潮平两岸阔的潮字首先已点出了物的形势应是潮涌涨,江
而平字是视野引起的之处阔字则是一下子就把人的视野扩开起来了。恢弘阔大之景就如浮在读者眼里了

【诗词格律与写作】韵、韵脚、韵书、押韵

【诗词格律与写作】韵、韵脚、韵书、押韵

【诗词格律与写作】韵、韵脚、韵书、押韵参考教材❆王力《诗词格律》❆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施东向《诗词格律初阶》❆《声律启蒙》一、韵:韵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以“光”为例Guan g 光G作为声母在押韵上面完全不考虑;u为韵头,部分简单的韵没有韵头;an为韵腹,有韵就一定有韵腹;g为韵尾,部分简单的韵没有韵尾;注意:不是每一个韵都有韵头和韵尾二、韵脚:以登鹳雀楼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liu)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lou)这里的流和楼就是韵脚,在诗里需要押韵的句子中最末一个字叫韵脚;我们可以看到“流l i u”和“楼l o u”韵头并不相同,但是韵腹部分是完全相同的,这两个韵都没有韵尾。

三、韵书:王力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话:唐以前的人按口语押韵;唐以后的人按韵书押韵。

从唐朝开始,为满足科举考试需要,制定了有统一押韵标准的韵书,所以唐代及之后的人都按照韵书押韵。

隋陆法言《切韵》成于隋仁寿元年(601年)目前只剩残篇没有完书;《切韵》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韵书,作为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它继承和总结了前代韵书,是这一系列韵书的定型之作,在汉语语音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共收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收字11500字;《切韵》以当时的读书音为基础,兼顾古音、方言编辑成书,所描写的不是某时某地的一个单纯音系,而是该时期语音的综合反映。

“时俗共重,以为典规。

然苦字少,复阙字义”(王仁昫xu 评价此书不足,一个是收字太少,二是没有解释)。

唐孙愐《唐韵》成于唐天宝年间、开元年间;“今加三千五百字,通旧总一万五千文,其注训解不在次数”共收195韵:平声上26韵,平声下28韵;上声52韵,去声57韵;入声32韵;《唐韵》注意正字形,还增加了不少注解;宋陈彭年、邱雍(广韵)成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全名为《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没有任何一本韵书能超过他的影响;共收206韵:上平28韵,下平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收字26194,注解191692字;《广韵》收录了许多奇怪冷僻的字,之后40余年,又出了《集韵》收字53525(比《广韵》多27331字)。

王力《汉语诗律学》

王力《汉语诗律学》

王力《汉语诗律学》诗律补正*李斐香港岭南大学中国语文教学与测试中心摘要: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为汉语诗律研究一代名著,然而由于时代条件所限,该书还存在一些讹误和疏漏。

今天我们订正其错误,补充其缺漏,并对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希图可以为《汉语诗律学》一书做刊谬补缺的工作,使这部诗律学巨著更加翔实准确。

关键词:《汉语诗律学》;刊谬;补缺;商榷自隋唐开始,近体诗和古风创作繁盛,其平仄格律也渐渐为诗人所墨守。

至于中晚唐之后,平仄规则铁定,诗作很少落调出律。

但是对于这些规则的研究自唐至明,九百年间,乏人问津。

自清人王士祯(1634-1711)《律诗定体》刊行之后,对于诗律的研究才渐成气候。

在众多的诗律论著中,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可谓抗鼎之作。

该书吸取了当时所能见到的清人的研究成果,加上王力先生的自己的研究,首次全面、详细地总结了汉语诗、词、曲的格律规则,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汉语诗律学》可以分为全本和选本两套版本体系。

全本包括上海教育版和山东教育版。

《汉语诗律学》首版于 1958 年由新知识出版社刊行。

上海教育出版社于 1962 年出版新 1 版,王力先生在此版中删去了首版的第五章《白话诗和欧化诗》。

1979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增订本,在这一版中,王力先生恢复了新 1 版里删去的第五章《白话诗和欧化诗》;但是和新知识的首版不同的是,在这一版里,原来的附注部分由五个增加到三十二个。

2002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以 "世纪文库"的形式重新出版 1979 年的增订本,目前这一版也是坊间可以看到的最权威的版本。

山东教育出版社在 1989 年出版《王力文集》,《汉语诗律学》被收录于《文集》的第十四、十五卷。

不同的是,山东版把原来上海诸版的繁体字一律改为简化字。

选本也分两种,山西古籍出版社将《汉语诗律学》的第一章《近体诗》和第三章《词》单独抽出,于2003 年分别刊行,并题为《王力近体诗格律学》和《王力词律学》。

汉语诗律学

汉语诗律学

汉语诗律学1.关于诗的种类诗歌从格律上看,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我国诗歌发展到齐梁时代,随着人们对音节结构的认识,开始有意识的讲求声律,到唐代,正式形成了以讲求平仄、对仗为形式的格律诗。

以前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不严格或没有要求的诗或唐以后诗人写的仿古诗叫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形式较自由,汉魏六朝以前的诗一般都是古体诗。

与之相应的格律诗,又称近体诗、今体诗、律诗,是时代发展的结果,要求较严格。

格律诗盛行于唐代,鲁迅曾说:“好诗被唐人作绝了,今再没翻出如来佛手心之孙悟空。

从唐到清诗一直遵循着格律,但也有人做古体诗。

近体诗可分律诗和绝句(绝句分律绝和古绝,这里只说律绝),绝句分古绝和律绝两类,律绝是对律诗的截取,所以要求和律诗的平仄、押韵等标准一致;古绝属于古体诗,要求不严格。

从字数上看,有五言和七言的。

所以具体常见的四类,五律,七律,五言律绝,七言律绝。

长律是指超过八句的律诗,也属于近体诗,因其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要求有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长律的对仗和律诗一样;首联可以用对仗,也可以不用;中间各联一律要用对仗;尾联不用对仗,以便结束, 一般长律多为五言,或称五言排律。

五言排律每句五个字,但句数超过八句,一般十二句,有的更多。

但古风分为五古和七古只是大致的分法。

此外还有杂言。

三、五、七字居多,偶尔也有四、六字或七字以上的,习惯上把这些杂言古风归入七古。

如:李白《蜀道难》(1428)。

)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一、字数固定。

五律、七律皆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古绝产生在律诗前,不讲格律。

五言律绝四句,二十字,七言律绝四句二十八字。

从唐代开始,一般认为七律五律是正诗,而所谓绝句,绝乃断也,它是截取律诗的一半,或截首尾两联,或截中间两联,或截前半首,或截后半首,所以又叫诗头。

因律绝是截律诗而成,所以又称“截句”,律绝一般是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聊,也就是完全不用对仗。

一般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王力汉语诗律学

王力汉语诗律学

王力汉语诗律学《走进王力汉语诗律学》我呀,一直觉得汉语诗律学就像一座神秘又迷人的大花园。

今天就想跟你们唠唠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这事儿。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对古诗词那是痴迷得很。

有一回我们在公园里散步,看着那柳树随风摇曳,他就突然念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我就打趣他:“你这念得倒是挺顺溜,可你知道这里面的诗律不?”小李就挠挠头说:“我就觉得好听,哪管啥诗律呀。

”我就跟他说:“你这可不行,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就像是一把打开古诗词韵律大门的钥匙呢。

”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就像是一个大宝藏。

这里面讲的平仄呀,就像音乐里的高低音符。

你看那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像是一段美妙的旋律在跳跃。

我另一个朋友小张,他在试着写诗。

他写了一句“春日花开满山坡”,我就跟他说:“你这句子挺美,可你看这平仄,就有点乱。

要是按照诗律学来调整一下,那诗读起来就更顺口了。

”小张就一脸疑惑地说:“这平仄咋个讲究法呢?”我就跟他解释:“你这‘春日’是平仄,‘花开’也是平仄,就有点单调了。

如果改成‘春朝绽蕊盈丘壑’,你看这平仄就有了起伏,就像那海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读起来就有节奏感了。

”汉语诗律学里的对仗也特别有趣。

就像两个人在比赛,你出一招,我得还一招,而且还得对得巧妙。

有一次我们在参加一个诗词活动,有人出了个“红梅傲雪香盈袖”,好多人就开始想下联。

这时候有个小姑娘站出来说:“绿柳扶风影入池。

”大家都拍手叫好。

我就跟周围的人说:“这就是对仗的魅力啊,就像两个武林高手过招,一个使剑,一个就得使刀,而且还得招式相当呢。

”在汉语诗律学里,押韵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押韵就像是给诗穿上了一双漂亮的鞋子。

我记得小时候学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光”和“乡”押着韵,读起来就朗朗上口。

我跟我的小侄子说:“你看这诗最后一个字的音是不是很像啊,这就是押韵的魔法,让诗像唱歌一样好听。

”小侄子就眼睛亮晶晶地说:“叔叔,那我也想写这样的诗。

?《汉语诗律学》注释

?《汉语诗律学》注释

《汉语诗律学》注释《汉语诗律学》注释[注一]杜甫有一首百韵排律,题为秋日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仇兆鳌曰:诗有近体,古意衰矣。

近体有排律,去古益远矣。

考唐人排律,初惟六韵左右耳。

长篇排律,起于少陵,多至百韵,实为后人滥觞。

元白集中,往往叠见,不免夸多斗靡,气缓而脉驰矣。

[注二]但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不都是试帖诗。

杜甫伤春五首,春归一首都是十二句的五言排律。

[注三]而且,五言排律只限于平韵,没有仄韵的。

仇兆鳌杜诗详注于杜甫行宫张望稻水归引张远注,以为此系仄韵排律,那是错误的。

此诗不用律句,不用对仗,不能称为排律。

[注四]仇兆鳌杜诗详注引范椁曰:绝句者截句也。

或前对,或后对,或前后皆对,或前后皆不对,总是截律之四句。

参看[注三十三]。

[注五]不能说得太绝对。

杜甫的律诗就有一首出韵的。

雨晴杜甫天外秋云薄,从西万里风。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

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风、红、空属东,农属冬。

)有些诗似乎出韵,其实不是的。

例如:北风北风破南极,朱凤日威垂。

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

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

吾慕汉初老,时清犹茹芝。

(垂、芝属支,归、稀属微。

)仇兆鳌杜诗详注于北风引胡应麟曰:此诗首尾俱四支韵,中间两用五微。

盖古体通用,非出韵也。

律诗出韵者,玉山诗出[芹]字,雨晴诗出[浓]字;排律出韵者,赠王侍御契出[勤]字,盖检点少疏,即作家亦未能免耳。

力按,胡氏认为北风是古诗(不是律诗),这是对的。

北风句,鸿雁句,十年句,六合句,吾慕句,时清句都是拗句,所以不是律诗。

此外,玉山诗的芹字,赠王侍御的勤字,都是欣韵字,不算出韵(说见本书4.3)。

只有雨晴诗农字可以认为出韵。

[注六]切韵时代,支脂之分为三韵,平水韵合为一韵(支)。

杜甫诗中,支韵常独用,脂之则同用。

例如紫宸殿退朝口号叶垂、仪、移、知、池,全用支韵字,不杂脂之韵字;又如夔府书怀叶师、迟、时、慈、诗、其、欺、缁、私、衰、(仇注,所追切)、期、颐、悲、墀、遗、旗、藜、词、疑、夷、茨、帷、兹、持、司、痍、思、追、龟、锥、之、棋、希、尼、睢、葵、尸、谁、绥,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叶之、诗、时、丝、芝、悲、迟(实只七韵),两诗全用脂之韵字,不杂支韵字。

《汉语诗律学》王力(完整版)

《汉语诗律学》王力(完整版)

《汉语诗律学》王力(完整版)《汉语诗律学》作者:王力[近体诗、古体诗部分].本书为我国语言学界泰斗王力先生积几十年勤求探讨之功而成,堪称研究汉语诗律学经典之作。

书分为两部分:“导言”阐述了韵语的起源及其流变,平仄和对仗,句式和语法等有关知识、规律;“本论”分为5章,分别叙述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白话诗和欧化诗。

《汉语诗律学》目录序重版自序导言第一章近体诗第一节律诗第二节排律第三节绝句第四节近体诗的用韵第五节首句用韵问题第六节平仄的格式第七节关於[一三五不论]第八节拗救第九节平仄的特殊形式第十节失对和失黏第十一节上尾第十二节声调的辩别第十三节近体诗的对仗第十四节对仗的种类第十五节对仗的讲究和避忌第十六节五言近体诗的句式(上)——简单句第十七节五言近体诗的句式(中)——复杂句第十八节五言近体诗的句式(下)——不完全句第十九节七言近体诗的句式第二十节近体诗的语法(上)第二十一节近体诗的语法(中)第二十二节近体诗的语法(下)第二章古体诗第二十三节古风每句的字数第二十四节古体诗的用韵(上)——本韵第二十五节古体诗的用韵(中)——通韵第二十六节古体诗的用韵(下)——转韵第二十七节奇句韵和柏梁体第二十八节五古的平仄.导言1.韵语的起源及其流变1.1诗歌起源之早,是出於一般人想像之外的。

有些人以为先有散文,後有韵文。

这是最靠不住的说法。

因为人类创造了文字之後,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丁相当的程度,当然韵文和散文可以同时产生。

韵文以韵语为基础,而韵语的产生远在文字的产生之前,这是毫无疑义的。

相传尧帝的时候有一首康卫歌: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列子仲尼篇。

)又有一首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有於我哉?(帝王世纪。

)我们当然不相信这两首诗是尧时的民歌。

前者是凑合诗经周颂思文的两句和大雅皇矣的两句而成的,且不要管它。

後者的风格似乎也在战国以後;不过,它也不会太晚,因为它用的韵是古韵之部字,以息食哉为韵,这种古韵决不是汉以後的人所能伪造的。

律诗对仗的9种形式和19种方式,一文搞定对仗!

律诗对仗的9种形式和19种方式,一文搞定对仗!

律诗对仗的9种形式和19种方式,一文搞定对仗!律诗对仗详解一、对仗的定义什么是律诗的对仗?王力先生曾解释说:“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1.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可以句中自对,也可以两句相对。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以及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刘勰《文心雕龙》俪辞篇云:“造化赋形,肢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以人体之四肢来形容对偶之相称,最是确切不过。

2.对仗对仗又称对偶、对仗、排偶。

由于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所以说对仗本身也是一种骈偶,是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3.对仗与对偶的区别对仗不仅有对偶的一般特点,而且还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性:除了字数要相等,结构、词性要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对之外,还要受到平仄、音韵的限制,也就是要符合格律要求,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因此可以说律诗中的“对仗”是在一般对偶基础上的更为严格的对偶,是在律诗命题内的对偶。

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

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

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

正因如此,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在律诗中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之曰“对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再看: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符合字数相等,词性结构相同,意思相关的要求,但平仄不相对,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日、而等字,所以这两个例子只符合对偶的要求,不符合对仗的要求,只是对偶句。

诗律(教学课件)

诗律(教学课件)
nue:虐疟谑。 Lue:略掠。 jue:噘撅决抉鴃诀玦掘桷崛角劂蕨厥橛蹶獗噱臄 谲鐍珏孓脚觉爵嚼爝绝蕝矍攫躩屩。
que:缺阙却怯确榷壳悫埆确阙鹊雀碏。 xue:薛穴学雪血削。
8、一字有两读,读音为开尾韵,语音读i或u 韵尾的,也是古入声字。例如:
读音为e,语音为ai的:色册摘宅翟窄择 塞。
读音为o,语音为ai的:白柏伯麦陌脉。 读音为o,语音为ao的:薄剥摸。 读音为uo,语音为ou:肉粥轴舳妯熟。 读音为u,语音为iu:六陆衄。 读音为ue,语音为ao:药疟钥嚼脚角削 学。
➢在“永明体”诗的基础上形成的讲究平仄
与对仗的诗,就是近体诗(格律诗)。
➢格律诗发端于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形成于
隋末唐初,成熟于唐代中期,成为我国诗 体的正宗。
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 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 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 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 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 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 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 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 。
字(“爹”字除外) 5.韵母为ue(u读迂)的字都是入声字(“嗟”、“瘸”、
“靴”除外)。 6.fa音节的字都是入声字 7.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凡声符为入声字的,大部分也是入声
字。
否定法:
1.凡是有鼻音韵尾n和ng的字,不是入声字。 2.读zi、ci、si三个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 3.读uei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 4.读uai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少数除外, 如“率”字等。)
4、凡b、p、m、d、t、n、L七母跟韵母ie拼时,
无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只有「爹」
die字例外。例如: bie:鳖憋别蹩瘪别。 pie:撇瞥。 mie:灭蔑篾蔑蠛。 die:碟牒喋堞蹀谍鲽跌迭瓞昳垤耋绖咥叠。 tie:帖贴怗铁餮。 nie:捏陧聂镊臬闑镍涅蘖孽啮啮。 Lie:列冽烈裂洌猎躐捩劣。

律诗的平仄格律

律诗的平仄格律

律诗的平仄格律前言从句数上区分,律诗有三种,四句的是绝句,八句的是五七律,八句以上的是排律。

从每句的字数来看(以五言、七言为主,忽略六言),又分五绝和七绝、五律和七律、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

从句中平仄的规则,律句分为4种,仄起仄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

把每一种律句作为首句,依照黏连、对仗的规则,组合为八句的五律。

因此,五律也分为四种:仄起仄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

学习五律的平仄格律,还要了解什么是黏连,什么是对仗。

一、平仄不同句式的四种五律我们用杜甫的《春望》来解释下,四种律句的特点。

国破山河在,中仄平平仄第1种句式城春草木深。

平平中仄平第2种句式感时花溅泪,中平平仄仄第3种句式恨别鸟惊心。

中仄仄平平第4种句式烽火连三月,中仄平平仄重复第一句家书抵万金。

平平中仄平重复第二句白头搔更短,中平平仄仄重复第三句浑欲不胜簪。

中仄仄平平重复第四句根据第一句的句式: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可以知道这首《春望》是仄起仄收式的五律。

说明一下:中,代表平可仄。

另外,国、别、白等字,古韵是仄声,今为平声。

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第一句是仄收的五律,四联的平仄句式是句句相对的(不是指对仗),后半首是前半首的重复。

第一句是平收的句式,只有后三联句句相对(不是指对仗),除了第一句和第五句不同,后半首也是前半首的重复。

假如第一句是仄起平收的句子,这首诗《春望》就是平起仄收的五律。

同理,四种句式谁作第一句,我们就称之为哪一种律诗。

二、押韵接着上面说,假如第一句是仄起平收的句子,这首诗《春望》就是平起仄收的五律。

但是第一句平收,就有一个问题,就是第一句要押韵。

顺便说一下韵书的小知识。

隋朝以前用口语押韵,和今天的人做现代诗一样,读着押韵即可。

隋朝人编撰了一本韵书叫《切韵》,于是给诗人套上了枷锁。

唐人作诗用隋朝《切韵》及其改编本《唐韵》,宋又有广韵、集韵、平水韵等,我们今天作诗用的古韵指平水韵。

诗词基础知识/作者:不详

诗词基础知识/作者:不详
一般意义上的拗句及拗救,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本句自救。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个字用了仄声,要在第三个字处补偿一 个平声,以免孤平。这就变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由“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仄仄仄平平仄 平”。这就是本句自救,与前面提到的平仄的特定格式有相似之处,但不一样。二者的区别在 于,平仄的特定格式指的是“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而本句自救格式是“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 (2)对句相救。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个字都用了仄 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或三、四字补偿上平声。这样,原格式“仄仄平平仄”就变成“ 仄 仄 仄, 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 平 仄 仄仄, 仄 平平仄平。” 对句相救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大拗必救。另一种是小拗可救可不救。
说,五言句的第一字、七言句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而不能用仄声。孤平是律诗的大忌。 10、拗救 拗救,是写绝句、律诗常用的一种技法。填词、作曲有时也用得着拗救。“拗”和“救”是两个 意思。所谓拗,是指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所谓救,是指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之后,
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这种不依常格的句子,叫作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 就变成古风式的律诗了。为了避免孤平,在律绝中就出现了一种特定的格式:五言的“平平仄平 仄”、七言的“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拗句,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说的拗句。这 一点,需要格外加以注意。这种句式,王力先生将其称作“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这种格式在唐 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但多用于律诗的第七句。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3) 首句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4) 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韵),

汉语诗律学ISBN

汉语诗律学ISBN
阐述现代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如方言调查、语 音实验等。
格律学理论
格律学基本概念
格律学是研究诗歌格律的科学,包括平仄、押 韵、对仗等要素。
古代格律学发展
介绍古代格律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果,如《 诗经》中的四言、五言诗等。
现代格律学研究
阐述现代格律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如诗歌韵律分析、格律变体研究等。
汉语诗律学ISBN
目录
• 引言 • 汉语诗律学基本概念 • 汉语诗律学的发展历程 • 汉语诗律学的核心理论 • 汉语诗律学的实践应用 • 汉语诗律学的未来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汉语诗律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研究, 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Leabharlann 。促进语言学研究02
随着五言诗的兴起,汉代诗歌在押韵、对仗等方面逐渐形成一
定规范。
魏晋南北朝诗律的成熟
03
此时期诗歌在声韵、对仗等方面更加讲究,永明体等诗体出现

近现代汉语诗律学的发展
唐宋时期诗律的繁荣
唐代近体诗的格律严谨,宋代词牌、曲牌的 丰富多样,都推动了诗律学的发展。
元明清时期诗律的变革
元代散曲、明清民歌等新型诗歌形式的出现,对诗 律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创作近现代诗歌
在创作近现代诗歌时,汉语诗律学的 知识可以为诗人提供更加丰富的表达 手段,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汉语诗律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辅助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汉语诗律学的知识可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背诵古代诗 歌,提高阅读效率。
指导写作教学
通过汉语诗律学的训练,可以提高学 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的作品更加符 合汉语的韵律和节奏规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速记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速记清单】

第一单元1.春嗡(wēng)朗润(lǎng 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mài nong)喉咙(hóu lóng)应和(yìng hè)嘹亮(liáoliàng)烘托(hōng tuō)静默(jìng mò)风筝(fēngzheng)抖擞(dǒu sǒu)健壮(jiàn zhuàng)繁花嫩叶(fánhuānèn yè):花朵繁茂叶子鲜嫩,形容美好的春。

呼朋引伴(hū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 zhǎn):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比喻姿态优美。

2.济南的冬天镶(xiāng)单单(dān dān)安适(ān shì)着落(zhuóluò)慈善(císhàn)肌肤(jīfū)澄清(chéngqīng)空灵(kōng líng)地毯(dìtǎn)宽敞(kuān chang)秀气(xiùqì)贮蓄(zhùxù)3.雨的四季蝉chán花苞[huābāo]娇媚[jiāo mèi]棱镜[léng jìng]粗犷[cūguǎng]睫毛[jiémáo]衣裳[yīshang]铃铛[líng dang]端庄[duān zhuāng]静谧[jìng mì]屋檐[wūyán]凄冷[qīlěng]化妆[huàzhuāng]莅临[lìlín]造访[zào fǎng]吝啬[lìn sè]淅沥[xīlì]干涩[gān sè]草垛[cǎoduò]绿茵[lǜyīn]咄咄逼人[duōduōbīrén]1、《春》选自《朱自清全集》,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汉语诗律学 pdf

汉语诗律学 pdf

《汉语诗律学》是由我国语言学界泰斗王力先生所著,是研究汉语诗律学的经典之作。

该书分为两部分:“导言”阐述了韵语的起源及其流变,平仄和对仗,句式和语法等有关知识、规律;“本论”分为5章,分别叙述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白话诗和欧化诗。

在“导言”部分,王力先生详细阐述了韵语的起源及其流变,平仄和对仗,句式和语法等有关知识、规律。

在“本论”部分,他将汉语诗律学的研究对象细分为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白话诗和欧化诗,并逐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析。

此外,《汉语诗律学》还包括了六个方面的内容:导言,阐说韵语的起源及其流变、平仄和对仗,诗句的字数等学习诗律学应首先具备的前提知识。

第一章,近体诗。

第二章,古体诗。

第三章,词。

第四章,曲。

第五章,白话诗和欧化诗。

《汉语诗律学》不仅对汉语诗律学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实例,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律学的知识。

因此,无论是对汉语诗律学感兴趣的学者,还是希望提高自己诗歌创作水平的爱好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示。

古汉语通论 诗律 免费在线阅读

古汉语通论 诗律 免费在线阅读

(二)押韵严格
· 1、韵脚固定。近体诗偶句末字押韵,首句可入韵; 古体诗一般也是隔句押韵。
· 2、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忌换韵或出韵(首句入 韵可以用邻韵);古体诗押韵比近体诗宽,邻近的 韵可以通押,还可以换韵。
· 3、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古体诗可押平、仄声 韵,仄声韵中区别上去入声韵。
· 4、忌重韵。
(三)平仄协调
· 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1、平仄 · 沈约、周颙提出中古四声“平上去入”: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 从中古音到近代北京音: ·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
中古四声和普通话四声的对应:
中古四声 普通话四声 (消失的调类)
平 平声
(二)押韵严格
· 唐诗的韵部: ·隋·陆法言《切韵》193韵;北宋·陈彭年、丘 雍《广韵》206韵;规定一些韵可以“同用”, 即被规定“同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在押韵 时可以当作一个韵来用。 ·南宋·江北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将同用的韵加以合并,成107韵;金·王文郁 《平水新刊韵略》归并为106韵。后来作为近体 诗押韵依据的“平水韵”即指此106韵,一般叫 诗韵。(P1518-1520)
五言(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五言仄起式(七言平起式)
· 首句不入韵:
· 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11诗律

11诗律

诗律【基本概念】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出句/对句/黏/对平水韵拗救/三平调/犯孤平借对/流水对1.古体诗、近体诗古诗:一般是指周、秦、汉魏六朝形式自由的诗歌,即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不严格或没有要求的诗。

【四言;五言(五古);七言,杂言(七古)】古体诗:唐及后世模仿古诗的作品,又称“古风”。

近体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指在唐初形成的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近体诗是在“永明体”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诗体的正宗。

【近、今是以唐代为坐标;五、七言诗成熟,四声说出现,骈体文盛行】所谓“永明体”,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这种诗体的特点是讲究声韵格律。

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

【古人对声律尤其是四声的认识加深】格律四要素:字句有定、用韵严格、平仄协调、对仗讲究2.近体诗(格律诗)的形式特点【与古体诗比较】(1)字句:古诗无定,格律诗每句字数、全诗句数有定古诗【字数】四言:《诗经》(四言为主)……曹操《观沧海》……唐以后罕见五言: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东汉末,最早的成熟五言诗)六言:《离骚》基本上以六言为主(“兮”不计),后世少见七言:柏梁台诗(汉代,现存最早七言诗,作者不详;一韵到底,句句押韵)……曹丕《燕歌行》(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鲍照《拟行路难》之一、三(最早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杂言:《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句数】傅玄《杂言》: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可能是最早的诗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三言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後,奄有九有。

商之先後,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

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

龍旗十乘,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來假,來假祁祁。

诗词格律讲义

诗词格律讲义

诗词格律讲义一、第一讲诗律的形成诗歌属于韵文。

这是相对散文而言的。

中国古代散文的定义很宽泛,几乎韵文之外的其他文体,都可以称作散文。

而韵文则是需要讲究一定的韵律,比如诗歌,比如赋体等。

诗歌分为格律诗和非格律诗。

中国古典诗歌原先是不讲格律的。

到了南齐武帝的永明时代,南朝的文学繁荣。

当时的著名文人沈约著有《四声谱》,周颙著有《四声切韵》,它们都是早期的音韵学著作。

此外还有诗人王融和谢朓等,他们能辩识声韵,以汉语的平、上、去、入为四声,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声韵的规律,有“四声八病”之说,一时成为风尚。

人们称这种新变的讲究声韵的诗体为“永明体”。

永明体运用了音韵的抑与扬、轻与重的关系,即平声与仄声的对应,严守韵部,注意对偶。

它们已具格律诗的雏形了。

第二讲诗律的声韵标准我们要确定诗律的声韵标准,必须了解中国音韵的分期。

中国的古韵分为上古韵,中古韵和近古韵。

中国的律诗产生于中古音时期的唐代,当时凡讲四声、平仄和韵,一律依据当时的音韵,而且以政府公布的官方韵书为准。

跟现代的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我们要学会诗律必须与上古音、近代音和现代音划清界限,尤其切忌以现代普通话语音去比附。

第三讲四声与平仄汉语由声调的高低抑扬的差别而构成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关于四声的辨别,南朝时梁武帝问周舍说:“何谓平上去入?”周舍回答说:“天子圣哲是也。

”周舍一时难以说清,只得举“天子圣哲”四字为例,这四字恰代表四个声调。

明代释真空《玉钥匙歌诀》云:“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清代张成孙《说文谐声谱》说:“平声长言,上声短言,去声重言,入声急言。

”我们这所讲的四声,是中古音。

现在中古音的四声调值——即实际读音,我们不易发声准确了,因此读者切勿将中古的四声与现代普通话的四声混淆或比附。

否则,我们在读古人诗时,就很容易将一些古代押韵,符合平仄的诗当成不合格律的。

当然,作为现代人,如果用现代普通话来押韵,我也不反对,但要是对传统诗歌有深入的研究,一定要懂古韵。

蒋寅给文学系研究生开的必读书目

蒋寅给文学系研究生开的必读书目

2005 年
1999 年 2006 年
2001 年
冰雪画大师于志学先生,十分重视弟子的读书情况,他说: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是包容了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类 ,没 有了文化内涵 ,艺术也就成了没有内容的空洞的俗物 ,所以中国画的发展 ,离不开 本土文化的支持 , 离开了本土文化作为出发点 ,是不会找到终极目标的 . 作为一个 中国画家 , 首先应该是一位学者和思想者 ,人可以出身卑微 ,但一定要有不凡的见 识.因此,读书是画家的第一需要.只有博览群书,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 和体悟, 才能成为一个有文化根基有独立思想的真正画家 .下面开列的书目 , 从哲 学、文学、历史到专业画论,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只要有计划地认真去读, 定会对中国画的学习有着更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 《道德经》 、 � 《易经》 、 � 《论语》 、 � 《春秋》 、 � 《孟子》 、 � 《庄子》 、 � 《荀子》 、 � 《列子》 、 � 《史记》 、 � 《战国策》 、 � 《资治通鉴》 、 � 《楚辞》 、 � 《文心雕龙》 、 � 《古文观止》 、 � 《曾文正公文集》 、 �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 、 � 《中国绘画美学史稿》 、 � 《黑白体系论》. 另有文学名著、诗词歌赋中的经典篇目,一些当代史论家的著作不在此一一列出, 请同学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己制定计划有选择地去读. 先生教诲,弟子敢不铭记?乃自撰一联以自律:"
每日必三事 读书做画写文章 平生无二好 品茶听筝养静气."
蒋寅给研究生开的必读书目
� 蒋寅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中国诗学专业和唐宋文学两个专业研究生开的 必读书目是一样的,博士生书目是在读过硕士生书目的基础上开出。 中国诗学专业硕 士生必读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老子校释(朱谦之,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庄子集释(郭庆藩,中华书局) 诗集传(朱熹,上海古籍出版社) 楚辞补注(洪兴祖,中华书局) 世说新语笺注(余嘉锡,上海古籍出版社) 陶渊明集(王瑶,人民文学出版社) 庾子山集注(倪璠,中华书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有以前的入声现在转化为平声
写诗词时要区别开的
入声是指轻声以为入声是第四声书上说的平声是我们现在的一二声,上对应三,去对应四
比如一字
这些在书上都有提到的,
这区分很麻烦的
反正,在我的印象里,轻声是平,其余是仄
是有个别几个子的入声现在转成平了
我这么久了也就粗粗的看过,诗和词部分
就是现在没入声了,有的转平有的转仄了
清风翠柳---细雨轻舟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彼此风马牛不相及,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也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
边学词性文藻边和你讲解联的基本要求!
再学词性清风翠柳-- ----细雨轻舟把这两句中间加个词使他们活动起来
清风拂翠柳
细雨荡轻舟荡字欠妥
细雨戏轻舟不理想,多想几个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是标准的七言
幽思一缕何所寄唯有清影陪孤心你把这句按上面的对好平仄最好换好字后意面还差不多
按照你的意面这样换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幽思一缕何从寄任由清音拂寂心
作业:
雪添梅花妆-----
对个下联
先不讲究平仄
主要对上词性和意境,这是练词藻和意蕴的。
第二讲:
交作业:
雪添梅花妆仄平平平平
幽谷无声含天籁我总想对差不多的气势和意境,
这就是个人胸中气象造就不同的意想我给你提点两个字你在按意把这句对好
幽谷无声含天籁这是不是眼中之大境和胸中之大象那好比如眼中看到山谷的景色导致心中的意象那看到山谷中一样小的景色和上句的大意象对比出来
幽谷无声含天籁--暗香...这两字意境应该可以配上句之意象
幽谷无声含天籁--
这是很标准的无情对
先自己鉴别一下不足的不对的再来补正
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
初看很对
仔细想想,
黄梅天是黄梅季节的天气
白兰地只是一种酒名
白兰地不能解释到白兰什么的地方
也就词性对不上
单个字很对
而且是非常的工整
白兰黄梅平仄不对
三对五,数字相对。星对月,天文相对。白对黄,颜色相对。兰对梅,花卉相对。地对天,天文相对。可谓字字相对,工稳非常。
一溪明月一溪音很清灵
半世浮华半世景这个做无情对尚可
什么是无情对?
无情对的最大一特点,就是上下联意思和意境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首先是对仗上面的工稳。
一溪明月一溪音对美景的赞叹
半世浮华半世情对人生的感慨
为何说第一句的最好呢因为它暗承了上句的意境一溪溪水带着月光叮咚流出而下句刚好暗承了流字它流的是什么呢表面上是淡淡的浮色月光其实是流淌的千年的浮华流逝的岁月这个暗象是不是也包括了对人生的感慨呢?
吟字好换吟换咏吧疏影的疏也得换
冰心的冰字是不是也可以忽略不计
觉得如何
一对一可以吗
同字相对不是很好这样对句只能说联上了一种意蕴其他无过处
举例:半流浮华半流景!千嶂红霞千嶂景几岭浮云几岭影--一溪明月一溪音
鉴别一下好坏
不知道怎么评,反正感觉就是没有出的题目好
其实最好的是第一句除了流字不合乎格律他的暗承暗喻很妙的
一溪明月一溪音出题很清灵
如果改为:半世浮华半世景合乎格律
再深一步的鉴赏下去
那两句的用句之妙妙在哪里?
这个有点难度不过想到了就说出来
其实上面的所说的不就是已经做了思考作业题了吗
很整体的一幅海上游图
不过也很孤单
那来说说你先看以后借鉴着去理解鉴赏其它的诗句
潮平两岸阔的潮字首先已点出了物的形势应是潮涌涨,江
而平字是视野引起的之处阔字则是一下子就把人的视野扩开起来了。恢弘阔大之景就如浮在读者眼里了
分析很好
要自己看出来就好了,这样对句时就会按这思维去扩展
这文学个东东可不是一日二日就会飞升的最主要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鉴赏并是为了爱好兴趣
先给参考几个字你把昨天的作业先完成
一溪明月一溪音---这个关键是不是一个溪字?
这溪大不了不就一个名词嘛这天下景色这么多何愁找不到呢想想现在冬天景色
聊天室有人对了一缕清风一缕情
以后对联首先要甄别出词性啊别混了
接上面的声音对面貌是不是绝配呢
那就是对联中一种暗对
翠微--可理解成颜色是春的颜色树叶的颜色花草的颜色等等
按这个去想分开来去对很容易想想看
再看它是一个形容名词
首先得想个形容名词
比如翠微是绿的那什么会是红的或黄的呢
还有是那一片绿色引进了幽幽的山径或林径之中
那什么的颜色又会出来怎样的一种意境呢?
今晚讲讲对联的知识: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是对联基础的要求。
前面的三个可以明白的后面的三个讲讲: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
虽然兰梅的平仄没相反但不影响它的整体
作业:
幽谷无声含天籁----运用修辞拟人比喻

交作业:
再学一星期的对联该教写诗了
主要还是诱导内心的心境出来
自己要尝试着多写不怕好坏就怕不多写
多看点书比如看到好的句子去好好体会作者的心情字面的意思文字的结构等等再试着按自己的思绪去模仿看看模仿了后对比一下哪里不足
对每个字的含义和用法多多的去推敲一下比如在一句句子里该用哪个字可以使句子更富生动意蕴起来这就是所谓的练字
无声天籁有关联的
静寂地灵就浑身不搭介
鉴别力大进继续看看这两天提高了多少
幽谷无声含天籁
好像一个人马上就要唱出天籁之音了
下联能表达远山即大地母亲即将孕育出生命之花就好了
那把静寂和地换一下想一下怎样表达出这寒幽将去绚丽即来
幽谷无声含天籁比如说这上句是大境,下句想个小境而更能衬托出上句之妙处
就像我前晚讲的风正两句之句法贺意境
这流景不单是景色啊更是如你所说的感慨所以这三句里面第一句综合起来为上!
这里的流是动词了
嗯对的
以为这个流的位置应该是个量词量名词
可是当成量名词也可解动词
所以诸多文章诗词除了给人字面美格律和谐外最主要是给人思考让人回味是重点要不再美的文字也不过是花瓶了
对了给你举例个无情对
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
先看出句子中关键的景色和词组
示范:
舟乘春水天上行---客踏山光画中游
修改为:
舟乘春水行天上---客踏山光游画中
这后三字一换形色大不相同
而且声调节奏更赋予明快
盈湖兰舟行天上
香山散客游画中意象很局限
知其良莠补己长短就是要这样
作业:
一溪明月一溪音---对个上联

交作业:
上联:半夜白雪半夜雨东边烈日西边雨百里桃花百里乐
《汉语诗律学》学习帖
感谢友人的推荐,网购了一本《汉语诗律学》,特开一帖,专门学习诗词,从最基本的学起,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参与和指导,能者皆我师,在此,先道声谢谢!
第一讲:
平仄:拼音中第一第二声为平,第三第四声为仄。
幽思一缕何所寄唯有清影陪孤心先学平仄把这两句平仄你分一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虽然,阔悬是由平,正才得之但前面两字可换很多修饰字来代替后两字若换了其它的字面恐出不来这意境了
再深一步的理解下去
就这两句能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心情吗?
风平浪静,海阔天空
这是景象呢说的是作者的情怀啊
与世无争的开阔的胸怀
理解的甚好开阔的胸怀
不要犹豫敢说敢写才是不怕错错了可以改正
不说不写连改正的机会也没了
作业:翠微通幽径---红????,黄????
第四讲:
翠微通幽径---红酥润新枝红雨湿人面红萼掩深林白云绕深山
先不要去考虑平仄先练就遣字造句平仄只要你知道它的格律有了好词语再去对好它
翠微通幽径---红酥润新枝其实这个换成翠微通幽径---酥红润新枝当是一副好对
翠微通幽径---黄蕊吐郁香
平仄对的很好
就是黄蕊两字对比翠微少了韵味
练字很重要字用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整个句子的好坏
比如你要写一句关于江面景色的句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你要明白这两句的诗眼是哪两个字
诗眼指的是:简单的说就是句子里的关键字
就是这字把整句的句子哦意境烘托的不一样了
四个修饰词里的二个平,正,阔,悬。
最主要还是后面两个整句的重点是阔悬
后面的两字才是改变整个诗意的关键
下联:一溪明月一溪音
作业批改:
就最后一个好点
一溪明月一溪音----应该注意到溪字溪月溪水溪流溪明溪音比较一下上面三个可以找出多少意境?
一溪明月一溪音----再之有动态静态远景近音有颜色更有之意蕴
所以首先领悟出鉴别出理解出才能下笔妙花
很多的诗词文章都是和景色有关的,近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过一切景物皆情语。因此,在鉴赏和理解诗词句子时首先要缘景明情,差不多所有的写景的句子里都是寄托了作者本身的情绪所在,这也就是所谓的有我之境!
下一句风正一帆悬那更是精彩
正字应是江风很急很顺的意思而作者不用这两字因为还得与下面的帆悬联系起来若用顺字凸现不出悬字的意境用急字则难免平庸了
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一是大景一是小景大景是用来传象小景则是传神的!
这两句的一结合妙就妙在以小景更加形象传神的烘托出了大景之意象和神气!
这样的讲解能理会不是不是能更好的去理解和鉴赏了
风起细柳舞平仄仄仄仄
作业批改:意境不符,雪梅对了风柳是不错的但不符合上联本来的意境,一般上联若是意境联一般要不意境相对要不情语相对,情语相对为上。
如何用情语对?
就是把心中的想法化为句子换句说你想的是是景色若把你心境化出就是借物诉情比如:
雪添梅花妆---香著翰墨韵
这就是对联上的反对。就物作为精神托出不落俗套为上,这样把梅花的精气神托出,这些以后再去领会,先把基础学好。以后你多看多写了胸中自有意象存在了。还有要看出句子里面的那几个字是字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