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1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1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课设计1人教版必修1一、知识构造呼吸作用的观点生物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呼吸作用的意义二、教课目的( 一) 知识教课1.呼吸作用的观点 (B: 识记 ) 。

1.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 理解 ) 。

2.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C: 理解 ) 。

( 二) 能力训练学习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观点、过程后,让学生比较剖析,培育学生综合、概括、剖析、比较能力。

三、要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要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观点、过程和呼吸作意图义。

2.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界定。

3.疑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均属于“氧化-- 复原”反响。

4.解决方法(1)利用学生已有化学知识剖析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化学实质,写出有关反响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从生物进化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基础上发展面成的。

这样较简单打破二者的联系和差别。

(3)达成讲堂练题,稳固所学知识。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课方法教师讲解,学生阅读、思虑、议论、练习稳固。

六、教具准备1.有关挂图、课文插图。

2. 配以表解、表格。

七、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回想已学过的知识如能源物质有哪些。

直接能源物质是什么?ADP与 ATP互相转变的知识。

为新知识输入作铺垫。

2.阅读课文 P72有关文字与插图,掌握有氧呼吸三阶段。

3.阅读课文,认识高等动物和人在缺氧条件下获得能量状况。

4.达成讲堂训练题。

八、教课程序----------------------------------------------------------------------------( 一) 明确目标1.理解呼吸作用观点。

2.掌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及二者异同点。

3.掌握呼吸作用的生理童义。

( 二 ) 要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哪里( 学生回想、思虑)?教师指出 : 来自糖类、脂类、蛋白质。

问 : 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能源物质所含的能量是如何被开释出来的( 思虑后回答 )?教师概括 : 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学生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分析其本质内容,不但抽象,而且运用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学习有一定难度。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一. 学情分析:学生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分析其本质内容,不但抽象,而且运用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学习有一定难度。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些例子,如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松土,酿酒的原理等演示给学生,且围绕这些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比较高。

二. 教学内容分析:《呼吸作用》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五章《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中一个重点。

主要介绍生物体产生ATP的主要方式细胞呼吸的两种呼吸形式。

以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引出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着重介绍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以及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及细胞呼吸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设计思路:(1)多媒体创设情景,提出探索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3)演示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的结果,并概括出相应的概念;(5)分析所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运用;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能力、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学案教案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学案教案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学案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呼吸作用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4. 能够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和调节。

二、学习重点:
1.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调节。

三、学习难点:
1. 呼吸作用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2. 呼吸作用对人体的影响。

四、学习教材:
1. 《高中生物教材》第三章呼吸作用。

五、学习内容:
1.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呼吸作用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4.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调节。

六、学习过程:
1. 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分组讨论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小组展示呼吸作用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4. 观看呼吸作用过程的视频并讨论调节机制;
5. 课堂讨论呼吸作用对人体的影响;
6. 练习题目解析和讨论。

七、课堂作业:
1. 阅读课外资料,了解其他动物的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
2. 思考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八、学习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对呼吸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呼吸对身体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重视呼吸作用的保健和调节。

呼吸作用单元设计教案

呼吸作用单元设计教案

呼吸作用单元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呼吸作用的相关术语和概念。

3. 能够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反应方程式。

3. 呼吸作用的相关术语和概念,如: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等。

4. 呼吸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如:农作物种植、发酵工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相关术语。

2. 教学难点:呼吸作用反应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呼吸作用的意义。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呼吸作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和报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第二课时: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反应方程式。

3. 第三课时:呼吸作用的相关术语和概念。

4. 第四课时:呼吸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

5. 第五课时:实验操作和观察呼吸作用的现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呼吸作用定义和过程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呼吸作用现象的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呼吸作用相关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呼吸作用的图像和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实物模型:提供呼吸作用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 实验器材:进行呼吸作用实验,观察现象。

4. 课后阅读材料:提供相关学术论文或科普文章,拓展学生知识面。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呼吸作用的兴趣。

2. 讲解概念:介绍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3. 展示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反应方程式。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1一、教材内容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出并解决疑惑,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节课所揭示的细胞呼吸的本质,使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

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5.3.1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5.3.1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教学设计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目录一、核心素养对接二、必备知识三、探究实践四、深化归纳五、应用创新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一、核心素养对接1.利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线粒体结构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2.对比分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

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体验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二、必备知识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①方法: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②装置如图所示(3)检测酒精的产生:从A、B锥形瓶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1)甲、乙两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浑浊,但甲装置浑浊程度高。

(2)2号试管中溶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

4.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细胞呼吸产物①有氧条件:产生大量CO2。

②无氧条件: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实验关键·探究学习]1.实验分析(1)材料分析:酵母菌必须是新鲜的,防止酵母菌因存放时间过长而死亡,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

(2)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自变量O2的有无自变量控制通入空气,保证O2充足先将瓶内的O2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无关变量温度、营养物质的浓度等无关变量控制空气先通入NaOH溶液中,以除去CO2排除有氧呼吸的干扰因变量酵母菌的呼吸产物,如产物的多少、酒精的有无等(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条件控制①有氧条件:装置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歇性地依次通过三个锥形瓶,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使空气先经过盛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除去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
六、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细胞呼吸的应用,撰写一篇短文。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思考细胞呼吸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1.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清晰讲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概念。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细胞呼吸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使用PPT、动画等展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增强直观性和理解力。
-互动性: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或者通过线上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作业修改与跟进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师对学生的修改情况进行再次批改和反馈,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持续的跟进和指导。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
-作业举例:
a.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并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
b.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细胞呼吸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呼吸的概念,说出细胞呼吸的类型。

(2)解释有氧呼吸的过程,说明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3)举例说明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1)通过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对细胞呼吸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珍惜生命,关爱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的过程。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2、教学难点(1)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呼吸急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在运动时为什么会呼吸加快?细胞是如何进行呼吸作用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的呼吸作用。

2、细胞呼吸的概念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强调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能量的释放。

3、细胞呼吸的类型(1)有氧呼吸①展示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讲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1 分子葡萄糖分解成 2 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②总结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₆H₁₂O₆+ 6H₂O + 6O₂6CO₂+ 12H₂O +能量③强调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大多数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

《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

《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

《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呼吸作用》的教学设计方案不知道该如何设计?为了让大家有所参考,下面带来《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示例,以供参考!《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1】一、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节课通过大量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总结,自己得出结论,为学生发挥主体性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中《生物(试验修订本·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的第八节。

本节内容中的有氧呼吸与线粒体相联系,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等知识相联系、呼吸作用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相联系。

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归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对比、归纳能力,并可以指导学生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2、知识点分析3、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及其处理4—1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尽管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呼吸作用的知识已经有了粗浅的了解,但由于他们的化学知识和认知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

高中学习呼吸作用,重点放在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上,可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基础;是理解生物呼吸作用与植物光合作用区别与联系的基础。

学生认识呼吸作用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5.3.2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5.3.2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案例分析:展示细胞呼吸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
-实践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细胞呼吸原理提高作物产量。
6.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讨论与分享:学生针对细胞呼吸在运动生理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展开讨论,分享心得。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填空题:根据课堂讲解,完成关于细胞呼吸三个阶段及其反应方程式的填空题。
-选择题:从课本中选择5道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选择题,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问答题:要求学生简述细胞呼吸在生物体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分析细胞呼吸在运动生理学、农业等领域的一个具体应用案例,并撰写分析报告。
2.讲授新课(20分钟)
-糖酵解过程:介绍糖酵解的反应方程式,解释其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强调ATP的生成。
- Krebs循环:以动画形式展示Krebs循环过程,讲解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的作用。
-氧化磷酸化: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解释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中ATP的生成。
-教学双边互动: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分享他们对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意识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细胞呼吸过程时,通过动画演示和实验探究,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在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我应更多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注意到小组讨论的环节有时会出现秩序混乱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指导,明确讨论主题和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 ATP生成:氧化磷酸化阶段为主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和呼吸原理的应用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和呼吸原理的应用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和呼吸原理的应用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把上一节课的探究实验结果以书面报告形式总结。

[情境创设]学生:把上一节课的探究实验结论总结。

教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探究实验,知道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师生互动](一)有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1.复习线粒体的结构师:线粒体有哪些结构与呼吸作用相适应?生: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

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有氧呼吸的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呼吸的知识,在讨论中板书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即C6H12O6+O2CO2+H2O+能量教师:呼吸作用是怎样进行的呢?学生:阅读课本P93~P94相关内容。

教师: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十分复杂,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关于呼吸作用过程的教学,可对照图(图5-9)讲解,在讲解中讲清以下几点:①首先应指出,下面以葡萄糖为例讲述呼吸作用过程。

其他有机物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

②第一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释放能量,一部分被ADP捕获(把ADP转变成ATP),并脱下[H]。

这一过程在细胞质的基质完成。

③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继续脱[H],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合成ATP。

④第三阶段,前两阶段脱下的[H]在线粒体内,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O2结合成水。

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优质教案细胞呼吸原理和应用--课堂讲义一、探究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1、NaOH溶液的作用: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的CO2对实验造成干扰2、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检测CO2的产生3、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目的是:消耗掉瓶中的O2,保证通入澄清石灰水的CO2是无氧呼吸产生4、检测因变量:CO2+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酸性重铬酸钾+乙醇→→由橙色变灰绿色二、细胞呼吸的方式1、有氧呼吸2、无氧呼吸总结归纳:呼吸作用中各物质的比例关系: 有氧呼吸:葡萄糖:02:CO2=1:6:6无氧呼吸:葡萄糖:酒精:CO2=1:2:2三、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1、温度曲线解读:①温度主要影响呼吸酶的活性。

②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强③超过最适温度后,呼吸酶活性下降,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生产应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平。

2、O2浓度曲线解读:①Q点: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P点及其以后:只进行有氧呼吸。

③R点:细胞呼吸最弱,此条件最有利于蔬菜的储存。

④B点:有氧呼吸吸收的O2量(或释放的CO2量)等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

⑤C点: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等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1/3。

⑥两种呼吸同时存在的区段是QRP。

⑦QR区段CO2的生成量急剧减少的原因:随着O2的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⑧T点之前引起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O2浓度;T点之后限制因素:温度和酶的数量等生产应用:耕种松土,促进根的有氧呼吸;水稻田需要定期排水,以防止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造成烂根。

3、CO2浓度曲线解读: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增加CO2的浓度,抑制细胞呼吸。

生产应用:在密闭的地窖中,O2浓度低,CO2浓度较高,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4、含水量曲线解读: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高中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高中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生物必修一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学案细胞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的方式1.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物,释放能量并生成2. 分类:根据是否有氧参与,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1) 反应式:(2) 过程思考(1)参与有氧呼吸的酶分布场所有哪些?(2)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的相同点有哪些?无氧呼吸(1) 反应式①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为:②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为:(2) 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第二阶段的产物是酒精和思考呼吸作用分阶段进行有什么意义?提示: (1)可使能量逐步释放,对保持生物体的体温稳定有重要意义。

(2) 中间产物的形成为生物体进行其他代谢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3) 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部位进行为生物体自身新陈代谢的有序活动创造条件。

(4) 能量利用率提高。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练习单选题:一、单选题:1 .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a .细胞质基质b .线粒体c .细胞 d.肺泡 2 .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 co2 中的氧 ()a .全部来自氧气b .全部来自水c .全部来自葡萄糖d .来自葡萄糖和水3 .人体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a .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 .乳酸,进行有氧呼吸d .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4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a .第一和第二阶段 b.第二和第三阶段 c.第一和第三阶段 d.第三和第二阶段5 .在实验条件下,测试某种恒温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e)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图中哪一曲线能正确表示其结果()6 .有研究者将下列四种等量的细胞分别磨碎,然后放到四个离心试管内高速旋转离心,结果磨碎的液体分为四层,如右图,其中③层有较多的有氧呼吸的酶。

则在下列的各种材料中③层最厚的细胞是: a .皮肤细胞 b .口腔上皮细胞 c .心肌细胞d .肾脏细胞 7 .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向酿酒的原料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a .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b .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c .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d.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 8 .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a .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 .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9 .在细胞呼吸中,消耗 12 摩尔氧气所释放出的能量,转移到 atp 中的有()千焦a .3242b .2322c .3483d . 195210 .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 .葡萄糖→丙酮酸b .丙酮酸→酒精+co2 c .adp +pi+能量→atp d .h2o→ [h]+o2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探究1 、实验探究过程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呼吸实验教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呼吸实验教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呼吸实验教案人教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活性炭吸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实验,理解人体呼吸作用的原理。

实验材料:活性炭、氧气气源、氧气检测管、氧气吸管、量筒、烧杯、烧瓶、温度计、试管、试管架等。

实验步骤:
1. 将一定量的活性炭放入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初始温度。

2. 在烧瓶中装入氧气气源,并将氧气吸管插入活性炭中。

3. 观察活性炭吸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情况,并记录氧气检测管中氧气浓度的变化。

4. 将试管浸入水中,测量水中氧气的体积变化。

5. 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并总结呼吸作用的原理。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氧气泄漏和活性炭粉尘飞扬。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场地整洁。

3. 在实验过程中,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即停止实验并求助老师。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活性炭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附作用,进一步理解了人体呼吸作用的原理。

呼吸作用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过程,我们应当珍惜呼吸器官,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及意义。

2.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细胞呼吸相关知识,如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等。

(2)提出问题:生物的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知识讲解(1)介绍生物呼吸作用的定义:生物细胞在氧气参与下,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2)讲解有氧呼吸的过程:①糖类分解为丙酮酸;②丙酮酸和水反应CO2和[H];③[H]和氧气结合水,释放大量能量。

(3)讲解无氧呼吸的过程:①糖类分解为丙酮酸;②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乳酸,释放少量能量。

(4)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释放能量。

不同点:有氧呼吸需要氧气参与,无氧呼吸不需要;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2)分析原因: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

4.案例分析(1)介绍酵母菌的呼吸作用: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CO2和水,释放大量能量;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释放少量能量。

(2)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酿酒时要控制酵母菌的氧气供应?答案:酿酒过程中,需要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要控制氧气供应,使酵母菌处于无氧环境。

5.课堂小结(2)强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6.作业布置(1)熟记生物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比较并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3)举例说明生物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生物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了解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和作用。

4. 能够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定义、化学反应方程式、呼吸作用的过程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呼吸作用的过程和作用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化学反应方程式、过程和作用。

2. 演示法: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呼吸作用的过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生物》有关呼吸作用的内容。

2. 实验器材:呼吸作用实验的器材。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呼吸作用的动画演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内的能量转换等相关知识,引出呼吸作用的定义。

2. 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解释呼吸作用的定义,强调其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3. 讲解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详细解释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反应物、产物和能量的释放。

4. 演示呼吸作用的过程: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呼吸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5. 讲解呼吸作用的作用:阐述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如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等。

6. 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如为什么植物需要呼吸、为什么运动员需要呼吸急促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呼吸作用的定义、化学反应方程式和作用。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呼吸作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呼吸作用定义、化学反应方程式和作用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其对呼吸作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生物学现象的解释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呼吸作用(高中生物一年级)教学设计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近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内容,具有较深刻的抽象性,而且牵扯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对学生而言,本节的学习有一定难度。

但是,有关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是很感兴趣的。

所以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些例子,如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松土,酿酒的原理等演示给学生看。

并且围绕这些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比较高。

二. 教学内容分析:《呼吸作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五章《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中一个重点。

这一节主要介绍生物体产生ATP的主要方式细胞呼吸的两种呼吸形式。

以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引出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并着重介绍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以及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

课文最后还介绍了细胞呼吸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设计思路: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设计理念与思路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按照新课程理念,并依据探究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的原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课堂创设情景和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同时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究的结果,提高课堂效率。

其设计思路为:(1)多媒体创设情景,提出探索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3)演示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的结果,并概括出相应的概念;(5)分析所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运用;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3)、理解有氧呼吸中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

2、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及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和动机,培养学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五、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呼吸作用的本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六、教学难点1)、有氧呼吸过程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产物。

2)、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手段:挂图、板图、多媒体课件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言因为呼吸作用在初中生物学课上也是重点学习的重要生物学原理之一,所以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最基本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还是有基础的,因此引言可从学生已有的对呼吸的理解作为切入点,教师可用下面的问题串检测学生对呼吸的理解程度:你能写出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呼吸作用的最本质的物质变化是什么?呼吸作用最本质的能量变化是什么?呼吸作用发生在生物体的哪个部位?呼吸作用的原料是什么?等等因此,可以把引言和教材中的呼吸作用概念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2、有氧呼吸(1)让学生比较初中和高中生物学课本所给的的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在比较中体会有氧呼吸的产物与反应物都需要水这一事实。

(2)有氧呼吸的过程①有氧呼吸过程程中的物质变化和ATP的产生在引导学生讨论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时,可采用如下教法:教师一边写化学反应程式,一边让学生配平化学反应式,同时参看课本的图解的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A、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B、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C、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ATP。

教师可指导学生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进行表解分析,如(3)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变化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4)在学生完全清楚了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后,教师应提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深化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①如:教师应使学生明白有机物在体外氧化(即燃烧)与有机物在体内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一样的,但其化学反应的历程却是不一样的,为此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说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就是葡萄糖在体内的“燃烧”过程,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本题涉及到了生物体的另一项极其重要的生理过程,即呼吸作用。

首先分析一下葡萄糖在细胞内的这种生理作用为什么可以叫“燃烧”,我们从对下表的分析入手,深入了解一下呼吸作用。

②再如:引导学生分析明白有氧呼吸为什么是一个氧化分解过程,教师可提出这样问题:“你能分析一下为什么呼吸作用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同一个含义吗?”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实际上是物质得失电子的问题,对于一个有机化学反应,可以有一个较为简单的方法判断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若一个有机化合物去氢或加氧,这个物质就是被氧化了,如果一个有机化合物加氢或去氧,这个物质就是被还原了。

第二课时1、引言为使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同时又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教师还可以提一些利用有氧呼吸原理用于人们生产实践相关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同时加深对有氧呼吸的理解。

比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人向学生请教怎么能长期储存农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学生能利用学过的呼吸作用原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或措施吗?”本题实际是要学生来分析如何控制储存室的环境因素,即贮藏条件。

农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都是有生命的,不断地进行着呼吸作用。

如果呼吸速率快,会引起有机物的大量消耗,造成储存量减少而且影响品质;呼吸作用放出的水,又会造成储存环境湿度过大;呼吸放出的热量,会使储存环境温度升高;高温、高湿的环境会使储存室中的有害细菌、霉菌大量滋生繁殖,导致作物种子、蔬菜或水果腐烂变质;同时高温、高湿的环境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快呼吸作用的速率,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为了能达到长期储存的目的,人们总是希望储存物的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都减弱一些。

大家都知道,呼吸作用是受控状态下对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而酶是调控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酶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凡能影响呼吸作用过程中酶的各种因素,就必然会影响呼吸作用的速率。

哪些因素会降低呼吸作用呢?其一是储存湿度,即作物种子含水量这个因素。

我们知道,当生物体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升高时,其代谢速率就会相应增强,因此对作物种子而言,入库前的晾晒是必须的,而且种子含水量要低于一定标准时才准入库。

有关部门规定的安全水分标准:在长江下游地区,小麦种子含水量是12.5%以下,稻谷是14.5%以下;广东省,稻谷是13.5%以下,因为南方高温多湿,要求更高一些。

实验发现,稻谷等种子含水量超过14.5%时呼吸速率即会骤然上升。

其二是储存温度因素。

酶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的,因此降低储存室的温度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其三是氧气浓度。

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根据化学平衡原理,降低反应物浓度或增加产物浓度都会降低呼吸作用的速率。

如番茄储存过程中可抽去空气,补充氮气,把氧浓度调节到3-6%左右,这样,番茄可贮藏1个月甚至3个月以上。

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提一提,有的同学认为:把氧气浓度减得越低,呼吸作用速率就越低,这种看法对吗?不完全对,当环境中无氧气时,有些植物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而氧气的存在可以起到抑制无氧呼吸的作用,因此氧气应调节到一个合适浓度,在这个浓度下,氧气浓度无论对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都可起抑制作用。

当然,为了长期储存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还应注意防治害虫、消毒灭菌、保鲜保质等诸多问题。

综上,大致归纳出储存环境的三点最基本要求是低温、低湿、低氧。

2、无氧呼吸(1)无氧呼吸的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生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供氧不足?”,这样很自然地有了下一设问:“在缺氧条件下,生物体如何呼吸呢?”。

从而引入对无氧呼吸的学习。

教师应向学生解释我们平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实际上指的有氧呼吸,它是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高等生物称为无氧呼吸,如果是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则习惯上称为发酵。

细胞内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无氧呼吸的过程教师可采用一边写化学方程式,一边让学生配平反应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高等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及其场所、高等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及其场所。

最后总结无氧呼吸的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对基础较好的班,可适当补充无氧呼吸进化到有氧呼吸的历程:在远古时期,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气,那时微生物的呼吸都是无氧呼吸。

随着大气中出现了氧气,细胞内出现了有氧呼吸的酶类,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发展出有氧呼吸。

由于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产生更多的ATP,为生物体提供更多的可做功的自由能,有氧呼吸逐渐成为绝大多数生物的主要呼吸形式。

有些生物的无氧呼吸的能力一直保留到现在,使这些生物体或部分器官组织在缺氧条件下仍可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充分体现了在分子水平同样有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