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呼吸作用(高中生物一年级)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近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内容,具有较深刻的抽象性,而且牵扯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对学生而言,本节的学习有一定难度。

但是,有关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是很感兴趣的。所以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些例子,如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松土,酿酒的原理等演示给学生看。并且围绕这些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比较高。

二. 教学内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五章《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中一个重点。这一节主要介绍生物体产生ATP的主要方式细胞呼吸的两种呼吸形式。以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引出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着重介绍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以及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课文最后还介绍了细胞呼吸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设计思路:

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设计理念与思路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按照新课程理念,并依据探究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的原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课堂创设情景和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同时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究的结果,提高课堂效率。其设计思路为:(1)多媒体创设情景,提出探索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3)演示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的结果,并概括出相应的概念;(5)分析所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3)、理解有氧呼吸中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及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和动机,培养学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五、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呼吸作用的本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六、教学难点

1)、有氧呼吸过程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产物。

2)、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手段:挂图、板图、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言

因为呼吸作用在初中生物学课上也是重点学习的重要生物学原理之一,所以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最基本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还是有基础的,因此引言可从学生已有的对呼吸的理解作为切入点,教师可用下面的问题串检测学生对呼吸的理解程度:

你能写出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呼吸作用的最本质的物质变化是什么?

呼吸作用最本质的能量变化是什么?

呼吸作用发生在生物体的哪个部位?

呼吸作用的原料是什么?等等

因此,可以把引言和教材中的呼吸作用概念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2、有氧呼吸

(1)让学生比较初中和高中生物学课本所给的的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在比较中体会有氧呼吸的产物与反应物都需要水这一事实。

(2)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有氧呼吸过程程中的物质变化和ATP的产生

在引导学生讨论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时,可采用如下教法:教师一边写化学反应程式,一边让学生配平化学反应式,同时参看课本的图解的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A、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B、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C、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ATP。

教师可指导学生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进行表解分析,如

(3)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变化

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4)在学生完全清楚了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后,教师应提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深化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

①如:教师应使学生明白有机物在体外氧化(即燃烧)与有机物在体内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一样的,但其化学反应的历程却是不一样的,为此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说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就是葡萄糖在体内的“燃烧”过程,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

本题涉及到了生物体的另一项极其重要的生理过程,即呼吸作用。首先分析一下葡萄糖在细胞内的这种生理作用为什么可以叫“燃烧”,我们从对下表的分析入手,深入了解一下呼吸作用。

②再如:引导学生分析明白有氧呼吸为什么是一个氧化分解过程,教师可提出这样问题:“你能分析一下为什么呼吸作用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同一个含义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