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
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随着新时期德国高校的角色转变,双元制高等教育理念在德国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其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和注重实践的课程类型成功地使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衔接。文章分析了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最新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提出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可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供借鉴,并对我国高校转型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2013年德国注册上大学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开始双元制职业学习的人,这表明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近年来在持续增长。[1]德国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深度的变革期。经济形势的挑战、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工作领域的调整使得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专业素质的要求日益苛刻,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复杂的工作任务也让企业重视员工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近年来,就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已逐渐成为德国高校的共识,大学教育也应适当由基
础理论知识向应用型知识迁移。企业为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需要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技能的人才。近四十年来,在德国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界处涌现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双元制高等教育,该理念将德国享誉全球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职校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生产实践交叉进行)成功地移植到大学教育体系当中。无论是传统的综合性大学,还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更加注重实践的应用技术大学,其双元制大学课程赋予实践领域更大的空间,理论和实践不仅在大学层面上做到有机的结合,大学常规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也获得了紧密的衔接。
一、新时期德国高校的角色定位
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提出,大学的角色在于它是“知识的总合”。现代大学理念是教学与研究并重。在学术自由的口号下,大学是以知识学术的获取为最终目标,而非培养应用型人才。1999年欧洲29国正式签署的博洛尼亚宣言推动了德国高等教育的根本性变革,明晰了德国高校体制的区分维度:既有着眼于培养科研能力的综合性大学,又有注重实践能力的高等院校和应用技术大学,还有多维模式并举的私立大学
和其他高校。“博洛尼亚进程”为德国高校改革创设了必要的框架条件,其中两级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将德国传统学制分割为学士和硕士。学士学位课程重在传授基础科学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的能力,使其具备进入职场的相关素质。硕士学位课程根据培养类型又可分为“应用型”和“学术型”两种。在德国工业构想的背景下,本科毕业被视为“职业素质教育”的第一阶段,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逐渐构成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取向,职业能力教育处于高校人才培养的焦点位置,而学术教育和通过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社会化能力则退居其次。[2]新型的双元制高等教育使高中毕业生在纯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又多了一份选择。
在德国,随着博洛尼亚改革的初见成效,新建专业发展迅速,一大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学士和硕士学位课程应运而生。高校体制、机构和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长期以来横亘在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的传统分界线开始变得模糊、出现趋同,因为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双元制大学课程,高校也积极接受并扩展这种教育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大学在观念转变和教育创新方面走在了职业教育的前
面。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缩编(适当减少职校教师的数量)和体制内重新定位(以行为和能力为导向),但大学教育却切实显现出朝职业领域方向发展的新态势。例如对学生科研能力的要求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而很难被定义的就业能力却得到了凸显。在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的发展趋势下,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摈弃了以往的传统思维,即大学教育是更高层次的教育模式,转而尝试接受这两种教育体系的等值。
二、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当前现状
德国的双元制高等教育近年来呈现不断差异化和扩大化的发展态势。双元制大学教育体系惠及了参与的各方,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企业可以参与对后备员工的技能培训,学习者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及早融入企业,并在大学学习之外获得一份收入和毕业后进入企业的良好机会。双元制大学的学习课程是由在高校和职业学院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职业培训共同组成的。和传统课程不同,双元制课程通过其高度的实践性质独立于高校的其他课程体系。双元制课程最为典型的是在两个学习场所即高校、学院和企业中的学习
与实践,而二者通过教学和组织形式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一)双元制课程模式
大学学习与职业教育相融合(ausbildungsintegrierend):入学申请者要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学生除了获得学位证书(通常是学士学位),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学习阶段和培训阶段在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上相互穿插。校企合作(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是保障此类课程成功运行的前提。
大学学习与企业实践相融合(praxisintegrierend):入学申请者要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大学注册的前提条件是和企业签订的工作合同或者实习协议。学习者在企业有较长的实践时期,高校的课程与企业实践在内容上关联一致。
大学学习与职业融合或并行(berufsintegrierend/berufsbegleitend):这是面向已入职者的课程类型。大学学习和所从事职业内容上相互联系,因为学习者从事的是全职工作,所以主要采用远
程和自学这两种学习方式。但鉴于这两种课程模式的模糊属性,2013年以后的双元制高等教育数据库统计并没有涵盖此类课程。
(二)双元制课程数量
依据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培训+”(Ausbildung Plus)数据库,截至2014年10月,为初次职业教育者提供的高校双元制课程数量达1505门,而在2013年是1014门,增幅约50%。从统计中还可以看出,与企业实践相融合的课程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占总比%。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比例是%。同时还有一种占%的混合形式课程,其并不能明确归于上述哪一类模式,而是以学生与企业所签订的合同形式为区分标准。以西部鲁尔大学的能源信息专业为例,大学提供与职业教育相融合、与企业实践相融和的混合形式课程。在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框架下,学生在头 4 个学期里在企业进行职业培训,同时压缩高校学习。在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从第5 学期开始进行全日制大学课程的学习,此时学生可以以实习或假期打工的形式继续留在企业。在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框架下,学生在整个的大学学习过程中,要同时进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