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大学第一至三章原文

合集下载

大学第一章的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一章的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一章的原文及译文引导语:四书五经在春秋时代可是很兴盛的哦,《大学》也是其中之一,下面就有yjbys店铺来讲解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第一章作者:曾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文言文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最新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最新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大学》全文1篇

《大学》全文1篇

《大学》全文《大学》是《礼记》的一篇篇目,又称《大学章句》。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中华儒学的经典之一。

《大学》讲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达到成为一个完美人的目标。

下面我们来逐一解读《大学》全文。

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一章介绍了《大学》的主题和主旨,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道路,应该是在明明德、亲近人民,以及追求至善的目标上,不断前进、努力奋斗。

第二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章介绍了达到上述目标的方法,即通过探索外在世界和内在自我,增进知识,诚实待人,不断涵养修身之道,达到内外兼修、治家理国之境。

第三章:“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这一章介绍了人类社会中的五个达到道德的途径,但实践起来,只有三种良好的途径才能真正取得成果:经世致用(感性认识)、诚意正心(体现人文精神)、求实务实(回归真实)。

第四章:“学而优则仕,乐学则不倦,何有于我哉?”这一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建议我们通達各种知识,做到司空见惯,从而获得自我升华。

第五章:“籍籍无名,无为而治,何用之有?”这一章告诉我们,即使名利皆失的情况下,依然应该努力治理家庭、社会和国家,并提醒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示范来影响他人。

第六章:“苟志于道,无恒心者,其用心也孰固?”此章旨在强调对高尚事物的关注和持续努力,必须具有坚定的毅力和决心,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放弃,恪守自我,持之以恒。

第七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行而有信;虽千万人,吾往矣。

”友谊的道德价值在此得到体现,友谊关系的优劣不取决于个人条件、地位和财富,而是取决于言行的忠信和坦诚与否。

第八章:“弟则友之疏而不失其主,友则弟之密而不失其交。

”这一章介绍了友谊的双向互动,相互之间既要和睦相处,又要各自保持其独立特点,以便维持友谊的持续发展。

第九章:“爱其子,教之以义,而后协之以礼。

”教育是情感和行为培养的根本,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应从幼儿开始,从教育基本的道德义务开始,激发孩子的天性和培养个性。

大学第一段原文及翻译

大学第一段原文及翻译

⼤学第⼀段原⽂及翻译 《⼤学》全⽂⽂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接下来⼩编为你带来⼤学第⼀段原⽂及翻译,希望你喜欢。

第⼀章全屏 作者:曾参 ⼤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善。

知⽌⽽后有定,定⽽后能静,静⽽后能安,安⽽后能虑,虑⽽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欲修其⾝者,先正其⼼;欲正其⼼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后知⾄,知⾄⽽后意诚,意诚⽽后⼼正,⼼正⽽后⾝修,⾝修⽽后家齐,家齐⽽后国治,国治⽽后天下平。

⾃天⼦以⾄于庶⼈,壹是皆以修⾝为本。

其本乱,⽽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及注释全屏 译⽂ ⼤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的品德,在于使⼈弃旧图新,在于使⼈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安理得;⼼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品德的⼈,先要治理好⾃⼰的国家;要想治理好⾃⼰的国家,先要管理好⾃⼰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的品性;要想修养⾃⾝的品性,先要端正⾃⼰的⼼思;要想端正⾃⼰的⼼思,先要使⾃⼰的意念真诚;要想使⾃⼰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思才能端正;⼼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第四章《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国学《大学》原文

国学《大学》原文

国学《大学》原文《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国学《大学》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学经典《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於中,形於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奥,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僩兮”者,恂慄也。

“赫兮咺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大学》全文

《大学》全文

《大学》全文《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四书》之一,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基石之一。

全书共有20章,片言只意,言简意赅,语言精练。

全书旨在规范人的行为,使人们能够达到道德上的高度,进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一部深受人民喜爱、具有普世价值的经典著作。

《大学》最早见于《礼记》中,是一篇较短的文字,后汉代儒学家裴松之将其编纂成为《礼记》中的一篇,而唐代儒学家孔颖达则将其单独成书,改为现在的格式,即为《大学》。

全书包含的20章也是后人所添加,是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儒家思想。

全书第一章讲述的是修身之道,即总揽全局、心存敬畏、精勤自律,达到修身之境。

第二章讲述的是立言之道,即言论必须得当、明确,不得冒妄、不得狂妄。

第三章讲述的是治家之道,即要有德、有才、有能,要以德治家、以礼治国。

第四章讲述的是治国之道,即君子如同太阳,普照大地,要以仁爱来统治百姓,使百姓能够过着安乐的生活。

第五章讲述的是平天下之道,即用道德的力量去平息战乱,使天下安定。

第六章讲述的是定乱之道,即在天下大乱之时,找到药方、施行宽政,最终使得乱局结束。

第七章讲述的是修身所需的素养,包括审时度势、知道廉耻、精于学问等等。

第八章讲述的是学习之法,包括立志、修德、求学、慎思、明辨、笃行、止邪。

第九章讲述的是中庸之道,即保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客观公正。

第十章讲述的是修身之道的基本方法,即与人为善、治学有方、日新月异、勤俭持家。

第十一章讲述的是无为而治,即通过无为而治,使民众自然而然地向善进步。

第十二章讲述的是执中守正,即要坚守中庸之道,预防走向偏极。

第十三章讲述的是能知行节,即要知行合一,践行道德。

第十四章讲述的是能攸往否思,即要审慎自省,寻找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

第十五章讲述的是达理明辨,即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辨别力,以正确的判断事物。

第十六章讲述的是言必信,行必果,即要诚实守信,信守承诺。

第十七章讲述的是奋发有为,即要敢于拼搏、勇往直前,才能取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成功。

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

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

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如下:《大学》第一章全文。

创作者: 曾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然后有定,定然后能静,静然后能安,安然后能虑,虑然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依次,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地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产其家;欲产其家者,先修自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义;欲诚其义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然后知至,知至然后意诚,意诚然后心正,心正然后身修,身修然后家齐,家齐然后国治,国治然后天地平。

自君王以致于麻人,青是皆以修身养性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翻译:大学的服务宗旨取决于发扬正大光明的品行,取决于便人弃旧图新,取决于使人做到最健全的人生境界。

了解应做到的人生境界才可以理想坚定不移;理想坚定不移才可以镇定不躁;镇定不躁才可以理所当然;理所当然才可以忧虑周祥;忧虑周祥才可以有一定的获得。

每种物品都是有压根有枝末,每一件事儿都是有刚开始有结束。

古时候这些要想在天地发扬正大光明品行的人,先要整治好自身的国家;要想整治好自身的国家,先要管理方法好自身的家中和大家族;要想管理方法好自身的家中和大家族,先要涵养本身的品性;要想涵养本身的品性,先端正自身的思绪。

根据对天地万物的了解、科学研究后才可以得到专业知识;得到专业知识后潜意识才可以真心实意;潜意识真心实意后思绪才可以摆正;思绪摆正后才可以涵养品性;品性涵养后才可以管理方法和谐家庭和大家族;管理方法和谐家庭和大家族后才可以整治好国家。

若这一压根被搅乱了,家中、大家族、国家、天地要整治好是不太可能的。

分不清分清主次,舍本逐未却想搞好事儿,这也一样是不太可能的!。

大学全文及解释《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国学经典】

大学全文及解释《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国学经典】

大学全文及解释《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国学经典】大学全文及解释《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国学经典】《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大学全文及解释,欢迎阅读!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3、《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僩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4、《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5、《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大学》全文及译文

《大学》全文及译文
《大学》全文及译文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一说曾子作。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从《礼记》中把它抽出,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至南宋淳熙年间(11、《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大学全文及译文
《大学》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五章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六章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七章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八章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九章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十章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大学》原文、注释、译文、读解

《大学》原文、注释、译文、读解

《大学》原文、注释、译文、读解《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

《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入之学”。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3篇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3篇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第一篇:《大学》原文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知至,有一者而止,曰:修身;有一者而行,曰:养气;有一者而念,曰:敬神;有一者而信,曰:正名。

修身则道立,养气则生存,敬神则心灵,正名则自明。

道立则不悔,生存则不忧,心灵则神明,自明则得正。

所以修身在正其心,所以养气在诚其意,所以敬神在致其知,所以正名在正其治。

知其修身之正,而后能修身;知其养气之正,而后能养气;知其敬神之正,而后能敬神;知其正名之正,而后能正名。

知正四者之正,则可得無悔矣。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虑事而有得,则知至矣。

第二篇:《大学》原文的中文翻译大学的道路,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而且,这条路上,知道要懂得‘知止’。

知道要‘知止’,然后才能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才能安;安而后才能虑;虑而后才能得。

任何事情都有其本末,都有起点和终点,只有懂得事情的先后,才有走近正确道路的可能。

古人要想明明德于天下,就要先治理好国家。

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治理好家庭。

要治理好家庭,就要先修身。

要修身,就要把心理调整正常。

要调整心理,先要维护自己的意志;要维护意志,就要努力使自己的内心保持纯真;要保持纯真,就要才能掌握物理知识,才能养成勤学习的好习惯。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五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

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

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以下是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大学》第一章原文作者:曾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

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

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以下是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大学》第一章原文作者:曾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四章《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大学第一至三章原文
【第一章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
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
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
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
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
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
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
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
径在于理解、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理解、研究后才能获
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
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
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
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
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
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要像厌恶腐臭的气
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

所以,品德高
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品德低下的人在
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
坏事而自吹自擂。

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
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

所以,
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曾子说:“很多双眼睛看着,很多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能够装饰房屋,品德却能够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
体舒泰安康。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第三章原文】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
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译文】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


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持续切磋;修炼自己如
打磨美玉,反复琢磨。

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

这样的一个文质彬
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持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
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
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
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因为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
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