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要点解读(全文)

合集下载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要点解读2020(全文)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要点解读2020(全文)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要点解读2020(全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发病率仍持续增高。

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心血管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

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促进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2005年以来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改版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增加了心血管健康行为、康复、基础研究等相关内容。

本文就最新出版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1]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1、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1烟草使用全球每年约190万人因为烟草使用或二手烟暴露引发的冠心病失去生命,约占全球冠心病死亡的1/5。

估计38.2万人由于暴露于二手烟引发的冠心病而死亡,占冠心病总死亡人数的4.3%。

中国≥15岁人群吸烟率在2010年为28.1%,2018年下降至26.6%。

其中男性吸烟率50.5%,女性2.1%。

45~64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最高,达30.2%。

2019年,中学生吸烟率为5.9%,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和职业高中生分别为3.9%、5.6%和14.7%。

与2014年相比,初中生吸烟率下降33.9%(从5.9%下降到3.9%),尝试吸烟率下降27.9%(从17.9%下降到12.9%)。

2018年,中国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率为68.1%,较2010年的72.4%有所改善。

中国吸烟男性的超额死亡风险15年间约增加1倍。

除非采取广泛的戒烟手段,否则中国每年因烟草造成的死亡人数将从2010年的100万左右,增至2030年的约200万,预计2050年将达到300万[2]。

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实施了地方性控烟法规,覆盖了大约10%的人口。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及中国疾病负担2019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及中国疾病负担2019

对策建议与政策建议
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心血管病专科 医生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
率和服务质量。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心 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疾病负担将持续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未来中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将呈上升趋势 。
防治工作将更加注重综合干预
未来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将更加注重综合干预,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等方面的宣传和推广。
医疗资源将逐步改善
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未来医疗资源将逐步改善,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和心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发 病率将继续上升,疾病负担将进一步加 重。
VS
应对策略
为应对疾病负担的加重,需要采取综合性 的措施,包括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 式、提高医疗水平等。同时,政府和社会 各界也应加强对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防 治工作,以减轻疾病对社会和个人的负担 。
虽然我国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研究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不足之处
本次研究主要基于现有数据和资料,可能存 在数据不完整或偏差等问题。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加 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力度,提高公众对心 血管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同时,需要加强 科研和临床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 和手段,为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该规划明确了防治目标、策略和措施,为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及中国疾病负担2019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及中国疾病负担2019
大数据看心血管 疾病发展趋势
概念
诱因
临床
护理
表现
杨玲
目录
Contents
一 全球疾病负担 二 中国疾病负担 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四 总结
目录 Contens
一 全球疾病负担
全球疾病死亡人数
4
1950年:4370万 2017年:5590万 最高1960年:6180万
全球预期寿命
5
1950年: 男 48.1岁 女 52.9岁 2017年: 男 70.5岁 女75.6岁 中国 男 74.5岁 女79.9岁
急性心肌梗死
25
2002~2016 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仍呈上升态势, 从 2005 年开始,AMI 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
26
1. 2017 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753 142 例 2. 2017 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平均置入支架: 1.47 枚 3. PCI 术后患者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0.23%) 4.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直接 PCI 比例为 42.2%
次 )为主,分别占 36.87% 和31.98%;其余依次为高血压 (240.70 万人次 )和颅内出血(142.91 万人次 )。 4. 1980~2016 年,中国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年均增速为 9.85%,快于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年均增速(6.33%)。
心脑血管病医疗与费用
32
1. 2016 年,中国医院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 2 002.19 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12.57%;
15
推算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
1300
1400
1100
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 1200

2019中国心血管病报告:高血压疾病负担逐年加重课件

2019中国心血管病报告:高血压疾病负担逐年加重课件

高尿酸血症的合并症
NHANES 2007-2008,≥20岁5707人
NHANES: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
状况调查)
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10mg/dl
100 80
患 60 病 40 率 20
86
7466 71
未发生事件比例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0
无糖尿病 新发糖尿病 既往糖尿病
3
6
既往糖尿病与研 究过程中新发糖 尿病患者发生心 血管事件危险为
无糖尿病患者的
约3倍
9
12
15
6. Verdecchia P et al. Hypertension. 2004;43:963–969.
糖尿病(%)
39
38.4
100
冠心病(%)
41.8
42.7
99.9
收缩压(mmHg)
130.9±15.63
132.2±16.25
132.9±16.82
舒张压(mmHg)
78.2±7.92
78.4±9.91
77.3±10.36
腰围(cm) BMI(kg/m²)
87.0±11.20 24.7±3.27
87.2±11.16 24.7±3.30
Lindholm LH et al Lancet 2002;359:1004–1010.
LIFE糖尿病亚组分析主要终点组成成分:氯沙坦较 阿替洛尔降低糖尿病患者CV死亡及总死亡率
终点事件
例数
P值
纠正后HR (95% CI)
复合终点

心血管相关检验报告解读

心血管相关检验报告解读

心血管相关检验报告解读摘要:一、心血管相关检验报告概述二、常见心血管检验项目及意义1.血常规2.血脂检查3.血糖检查4.肝功能检查5.肾功能检查6.心电图7.心脏超声检查8.冠状动脉造影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四、正确解读心血管检验报告的重要性五、总结正文:一、心血管相关检验报告概述心血管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

心血管相关检验报告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依据,包括了一系列生化、影像学和功能检查。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读心血管相关检验报告,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二、常见心血管检验项目及意义1.血常规:血常规是了解患者基本健康状况的重要检查,可以反映贫血、感染、炎症等病情。

在心血管疾病中,血常规可以帮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出血风险等。

2.血脂检查:血脂检查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升高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3.血糖检查:血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较高,定期检查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4.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

肝脏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代谢器官,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

5.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增加,及时发现和治疗肾功能损害对心血管病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6.心电图:心电图是检测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

7.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实时观察心脏的结构、功能和血流状况,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8.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要点解读(全文)

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要点解读(全文)

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要点解读(全文)为配合国家健康中国2030行动,促进由治疗疾病向维护健康转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也更名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增设了健康相关因素、康复、基础研究及创新等相关内容。

整体上,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控制状况仍不容乐观。

心血管病死亡仍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疾病负担日渐加重。

同时注意到,吸烟率在下降,高血压控制率一直在上升,临床诊治技术也有大幅提高;康复工作也有长足发展;基础硏究也获得成效,越来趣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器械的硏发方兴未艾。

为此,在进一步强调提高医疗水平, 改善医疗质量,加大创新硏究的同时,务必要强调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以利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

还需要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昔及,强调个人健康责任,也要关注地区间经济、卫生资源不平衡带来的影响。

01心血管健康行为1 •吸烟中国男性一直属于世界上吸烟率最高的人群之一。

1996-2010年,男性现在吸烟率均超过50%。

近年来中国居民现在吸烟率较前几年呈现下降趋势。

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见图1。

35图1 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情况中国青少年的现在烟早使用率为6.9% ,具体比例如图2所示。

图2中国青少年的现在烟草使用率倩况我国吸烟人群的戒烟率从2015年的18.7%上升到2018年的20.10% ,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农村与城市无显著差异。

2018年,86.0%的人认为吸烟会引起严重疾病,71.4%的人认为二 手烟会引起严重疾病。

*15岁 农村 城市45〜64岁人专及以上O 5 0 5 0 5 O(%)族«密吸烟与二手烟暴露是中国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可预防的危险因素之一。

中国人群吸烟相对死亡风险率(RR )为1.23 ,人群归因死亡风险(PAR ) 为7.9% ;男性RR = 1.18 ,PAR 为10.0% ;女性RR = 1.27 ,PAR 为3.5%。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要点解读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要点解读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要点解读自2005年以来,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临床、防治、公卫、管理等领域专家编制每年一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年报),动态跟踪报道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综合评价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

年报搭建了学术界与政府、社会、媒体沟通的桥梁,成为心血管病科研转化的重要形式。

2015年卫计委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列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域定期发布的五大重要卫生资讯信息之一。

本文就《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的心血管病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部分作要点解读,供参考应用。

1 心血管病死亡情况[1,2]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粗)率仍居各病种之首,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农村CVD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2014年农村CVD死亡率为295.63/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3.72/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1.91/10万(脑出血74.51/10万,脑梗死45.30/10万);城市CVD死亡率为261.99/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2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5.78/10万(脑出血52.25/10万,脑梗死41.99/10万)。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超过370万。

图11990-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粗率变化CVD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60%,在城市为42.51%。

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

2 心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2.1 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2010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万例(男性115.4万,女性88.9万),占全部死亡的24.6%。

201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31 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3]。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重要健康问题。

作为中国最具恐吓性的疾病之一,它对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经济进步都带来了严峻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国心里血管健康状况和疾病进步趋势,中国医学探究院及其合作伙伴们联合发布了。

本报告基于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旨在提供全面的疾病数据和相关信息,为制定心血管健康政策和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心血管疾病是指累及心脏和血管的一系列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中风等。

依据报告,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已成为全民健康的重大恐吓。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约有2.5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每年大约有300万人死于这些疾病。

报告中还指出,心血管疾病在农村地区和老年人群中更加普遍,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报告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度分析。

其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练习、吸烟、饮酒过量等不健康行为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严峻损害。

报告还发现,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同时,报告也表明心血管疾病的进步受到了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不良的环境污染、工作压力过大、精神压力和慢性炎症等都可能导致心血管健康问题。

此外,遗传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若果家族中有心血管病患者,个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针对报告中的这些发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起首,大众需加强自身健康意识,增加对心血管健康的重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定期体检、适量的运动等,都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进一步加强心血管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其次,政府需加大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投入。

加强医疗和健康管理机构的建设,提高下层医务人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同时,加强心血管疾病的监测与评估,准时了解疾病进步态势和流行趋势,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头号杀手之一。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面临着心血管疾病的挑战。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的心血管健康现状及其相关疾病情况,中国心血管协会于2020年发布了《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

本报告基于大规模人群的调查数据,以及临床病例和公共卫生数据,重点关注了中国人群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危险因素、预防策略和治疗措施的推广与落地情况。

以下为本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心血管健康现状:根据调查数据,中国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虽然总体罹患率有所下降,但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导致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心血管病患者的年龄趋向年轻化,这一现象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二、危险因素: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抽烟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危险因素仍然普遍存在。

这些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公众的健康意识。

三、预防策略: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是从预防开始。

本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预防策略,包括全面推行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促进健康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

此外,还强调了早期筛查和治疗的重要性,以便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四、治疗措施:本报告强调了治疗措施的综合性和个体化。

针对不同的心血管疾病,应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同时,也提出了心理干预和康复的重要性,以帮助心血管病患者重返健康和正常生活。

五、推广与落地情况:本报告着重强调了预防与治疗策略的推广与落地情况。

虽然中国在健康政策和措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还存在一定的落地问题。

有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导致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落后于城市地区。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健康资源的均等分配。

六、未来展望:本报告认为,中国的心血管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医疗机构、公众媒体、学界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参与并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解读(完整版)【可修改文字】

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解读(完整版)【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解读(完整版)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9(CSA & TISC 2019)于6月28日-6月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在CSA & TISC 2019第一天下午的CSA 临床管理指南解读Ⅰ论坛上,中国卒中学会制定的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在万众期待中正式发布,发布会现场盛况空前。

本文就指南主要内容,尤其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行了解读。

1、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重磅发布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脑血管病的规范化防治水平,降低卒中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专家历时2年,制定了包括脑血管病预防、诊疗、康复、组织化管理和卒中医疗质量控制等内容的全方位的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采用流程图和推荐意见相结合的模式,更加贴近临床工作,实用性强。

该指南的发布将成为脑血管病领域的风向标,更好地指导和帮助脑血管病相关医疗工作者开展工作。

CSA & TISC 2019邀请多位神经领域知名专家对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分章节进行发布和解读。

指南共分八章,详见表1。

6月28日下午的CSA 临床管理指南解读Ⅰ论坛主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第四章)进行解读,涉及缺血性卒中急诊评估诊断、再灌注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危险因素管理及长期干预。

表1 指南章节分布2、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解读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治疗及长期预防的基石,本文着重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章节(第四章第四节)内容进行解读。

抗血小板章节推荐意见详见表2。

表2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推荐意见汇总▶单药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依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首选抗血小板药物。

IST和CAST两项研究证明阿司匹林相比安慰剂可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或残疾率;CAPRIE研究证实氯吡格雷相比阿司匹林显著降低复合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研究报告【2024版】

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研究报告【2024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研究报告摘要心血管疾病(CVDs)是中国乃至全球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本报告旨在提供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主要风险因素、预防和治疗策略,以及相关政策和挑战。

1. 引言心血管疾病包括多种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脑血管疾病等,其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硬化。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加重。

2. 流行病学现状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已超过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约2.7亿,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

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0%以上。

3. 风险因素3.1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是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3.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

约25%的中国成年人患有高血压,而且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

3.3 糖尿病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快速增长,对心血管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3.4 吸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4. 预防和治疗策略4.1 公共卫生政策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旨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4.2 健康教育通过媒体、学校和社区,加强心血管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认识。

4.3 药物治疗规范药物治疗,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4.4 非药物治疗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5. 政策和挑战5.1 政策中国政府正在实施多项政策以应对心血管疾病挑战,包括全民健康保险、慢性病防治行动计划等。

5.2 挑战尽管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和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广泛流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慢性病患者管理不善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要点解读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要点解读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要点解读自2005年以来,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临床、防治、公卫、管理等领域专家编制每年一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年报),动态跟踪报道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综合评价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

年报搭建了学术界与政府、社会、媒体沟通的桥梁,成为心血管病科研转化的重要形式。

2015年卫计委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列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域定期发布的五大重要卫生资讯信息之一。

本文就《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的心血管病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部分作要点解读,供参考应用。

1 心血管病死亡情况[1,2]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粗)率仍居各病种之首,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农村CVD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2014年农村CVD死亡率为295.63/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3.72/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1.91/10万(脑出血74.51/10万,脑梗死45.30/10万);城市CVD死亡率为261.99/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2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5.78/10万(脑出血52.25/10万,脑梗死41.99/10万)。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超过370万。

图11990-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粗率变化CVD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60%,在城市为42.51%。

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

2 心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2.1 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2010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万例(男性115.4万,女性88.9万),占全部死亡的24.6%。

201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31 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3]。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每个人应成为健康第一责任人!近日,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发布。

为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国家方针,真正实现使心血管病防治主战场由医院逐步向社区转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2005年以来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改版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内容方面增加了心血管健康行为、康复、技术创新与转化等,倡导心血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报告强调,为降低日益加重的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一方面仍要强调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质量,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

另一方面也必须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积极控制行为危险因素,如避免不健康饮食,规律身体活动等。

有研究发现,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可能避免2/3的重大冠状动脉事件和2/5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首位,每5例死亡中2例死于心血管病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 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

2017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农村和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5.91%和43.56%。

图1 2017年中国农村居民(A)和城市居民(B)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2017年数据显示,不论心脏病(1 54.40/10万vs141.61/10万)、脑血管病(157.48/10万vs126.58/10万),死亡率均是农村高于城市。

图2 1990~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人群不健康行为普遍1.吸烟:如不广泛戒烟,2050年因烟草死亡人数将为300万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15岁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6.6%,平均吸烟量为16.0支/d。

【报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发布(附全文)

【报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发布(附全文)

【报告】《中国⼼⾎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发布(附全⽂)2020-09-16 21:00近⽇,2019年《中国⼼⾎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发布。

为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国家⽅针,真正实现使⼼⾎管病防治主战场由医院逐步向社区转移,国家⼼⾎管病中⼼将2005年以来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编撰的《中国⼼⾎管病报告》改版为《中国⼼⾎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内容⽅⾯增加了⼼⾎管健康⾏为、康复、技术创新与转化等,倡导⼼⾎管全⽣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报告强调,为降低⽇益加重的⼼⾎管病的疾病负担,⼀⽅⾯仍要强调提⾼医疗⽔平,改善医疗质量,加强对⼼⾎管危险因素的控制。

另⼀⽅⾯也必须⼤⼒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强调“每个⼈是⾃⼰健康的第⼀责任⼈”,积极控制⾏为危险因素,如避免不健康饮⾷,规律⾝体活动等。

有研究发现,坚持健康的⽣活⽅式有可能避免2/3的重⼤冠状动脉事件和2/5的急性缺⾎性脑卒中。

⼼⾎管疾病死亡率仍旧⾸位,每5例死亡中2例死于⼼⾎管病中国⼼⾎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推算⼼⾎管病现患⼈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病1100万,肺原性⼼脏病500万,⼼⼒衰竭890万,风湿性⼼脏病250万,先天性⼼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压2.45亿。

2017年⼼⾎管病死亡率仍居⾸位,农村和城市⼼⾎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5.91%和43.56%。

图1 2017年中国农村居民(A)和城市居民(B)主要疾病死因构成⽐(%)农村⼼⾎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于城市⽔平。

2017年数据显⽰,不论⼼脏病(154.40/10万vs141.61/10万)、脑⾎管病(157.48/10万vs126.58/10万),死亡率均是农村⾼于城市。

图2 1990~2017 年中国城乡居民⼼⾎管病死亡率变化⼈群不健康⾏为普遍吸烟:如不⼴泛戒烟, 2050年因烟草死亡⼈数将为 300万2018年中国成⼈烟草调查报告,≥15岁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6.6%,平均吸烟量为16.0⽀/d。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2021年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为我们揭示了当今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和趋势,为心血管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就报告中的要点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预防心血管疾病。

报告首先指出,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健康威胁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2019年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300万,其中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是主要的死因。

因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其次,报告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是生活方式问题,如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和过度饮酒等。

不均衡的膳食结构、高盐高糖饮食的普遍存在,使得很多人的体重超标或肥胖,进而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时,报告还提到心理压力、环境污染和基因等因素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报告还详细介绍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从社会角度来看,建立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政策,提高人们对心血管健康的认识与意识非常重要。

同时,加强心血管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积极进行干预治疗也是非常关键的。

除了健康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外,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规律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疾病风险因素,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报告提出了中国心血管健康管理的问题与挑战。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不足。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很多偏远地区和贫困人口无法获得及时的心血管健康管理服务。

另一个问题是医疗系统的不完善。

目前,心血管专科医生的数量不足,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此外,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要求跨学科的协作,但目前相关专业之间的合作还不够密切。

综上所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的要点解读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心血管健康认识,加强国家和个人层面的预防策略,是应对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医生资源和培训
中国心血管病医生数量不足,且存在地区和医院级别的差异。同时,心血管病医生的培训 和继续教育也需要加强,以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心血管病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医院的心血管病医疗服务水平存在差异,导致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有所不同。
医疗服务流程和沟通
移植、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技术普及
02
虽然先进的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普及程度
仍需提高,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
技术创新
03
目前,一些新的诊疗技术如远程医疗、人工智能等正在逐步应
用于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心血管病治疗药物
药物治疗效果
心血管病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等,这些药物在预 防和治疗心血管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23-10-25
目录
• 心血管病概况 • 心血管病诊疗现状 • 心血管病预防及控制 • 心血管病医疗资源及服务 • 心血管病科研与教育
01
心血管病概况
心血管病定义
1 2
心血管病
指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心血管病分类
根据病因和症状,心血管病可以分为缺血性心 脏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几大类。
详细描述
一级预防策略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控制高血压、降低胆固醇水平、控 制血糖水平等。此外,一级预防还包括心血管病筛查,以发现并控制潜在的 风险因素。心血管病二级预防Fra bibliotek总结词
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已经确诊心血管病的患者进行综合管理,以降低复 发风险和改善预后。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近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心血管疾病在中国成为一种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心血管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疾病的发展趋势,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在2019年发布。

以下是该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报告首先指出,心血管疾病在中国是导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心血管疾病占据了中国所有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的近40%。

而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也在不断上升,成为世界死亡原因的主要之一。

这一状况引发了全社会对心血管健康的高度重视。

报告进一步分析了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

据统计,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高于女性。

这主要是由于男性工作压力大、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所导致。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中老年人群中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很高,需要引起重视。

此外,报告还对心血管健康的保护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

首先,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均衡的营养摄入、适度的体力活动和良好的休息习惯,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在全社会层面,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心血管健康的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医疗机构应提供高质量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服务,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

报告还深入分析了影响心血管健康的一些重要因素。

其中,高血压和高血糖是两个主要的危险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病率显著增加。

这些风险因素与肥胖、高盐摄入、高脂饮食、缺乏锻炼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后,报告提出了一些关于心血管健康的政策建议。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心血管健康的投入,建立完善的防治体系,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此外,应强化心血管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健康知识普及。

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加强合作,推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创新。

综上所述,揭示了心血管疾病成为中国重大公共健康问题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

ACS 治疗的关键医疗质量指标ꎮ A 组在实施干预措
发现ꎬ经过 12 个月的临床路径干预ꎬ出院时继续服
有研究 [38] 提示 2004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连
续就诊的 4190 例 STEMI 患者中ꎬ有 75 例( 1 8%)
发生了心脏破裂ꎮ 其中 42 例游离壁破裂ꎬ33 例室
间隔穿孔ꎮ 心脏破裂发生平均时间为症状发生后 4
h 至 17 dꎬ平均( 4 41 ± 3 48) dꎮ 对 2008 ~ 2017 年
部分内容( 二)
4.2.6 并发症
竭(16 7%) 和 AMI ( 13 0%) 等ꎮ 再入院率 与 欧 美
等发达国家的前瞻性研究结果相近ꎬ但低于美国国
立数据库( 约 7 5%) [40] ꎮ
4.2.6.1 出血
4 2 8 生活方式建议
患者ꎬ共有 55 例(3 5%) 出血ꎮ 其中消化道出血 30
6 3%ꎬ近 50%发生于出院后 5 d 内ꎮ 其中 77 7%因
为心血管事件入院ꎬ包括心绞痛( 31 2%) 、心力衰
注:AMI.急性心肌梗死
在上述 5 条改善生活方式建议中ꎬ建议率相对
最高的饮食建议ꎬ2011 年的比例尚不足 40%ꎻ控制
体重的建议率更是接近于 0ꎮ 2011 年在体重指数≥
例ꎬ脑出血 9 例ꎬ泌尿道出血 2 例ꎬ其他部位出血 16
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ꎬ高龄( ≥75 岁) 与使用 rtPA
是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
[37]
ꎮ NSTEMI 患者住院期间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6 7%ꎮ 其中死亡率
China PEACE 研 究 分 析 了 2001 ~ 2011 年 10
注: ∗ 校正医院等级、 性别ꎬ主要职业( 手工或商业) ꎬ保险状态ꎬ早发冠心病家族史ꎬ既往确诊的脑卒中或 TIA 及吸烟史ꎻ # 根据校正

心血管年度总结

心血管年度总结

心血管年度总结前言心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血管和血液方面的多种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等。

这些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死亡原因之一。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大约有2.4亿高血压患者,每年有180万的冠心病患者死亡。

如何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篇文章将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预防与治疗等方面进行年度总结,旨在提高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和关注度,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发病情况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每年导致约1790万人死亡。

在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处于高位。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占比逐年上升,已经从2000年的33.7%上升到2019年的44.9%。

据中国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全国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约为499.5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1.6%。

其中,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代表,其死亡人数远高于其它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心力衰竭也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以下是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长期吸烟和饮酒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负担,促进动脉硬化进程。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

高胆固醇高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

高胆固醇会使毛细血管内膜上皮损伤,造成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10mmHg的高胆固醇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28%。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易患心血管疾病,心脏病、脑卒中、下肢动脉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是其常见并发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约有4.57亿成人患有2型糖尿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要点解读(全文)为配合国家健康中国2030行动,促进由治疗疾病向维护健康转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也更名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增设了健康相关因素、康复、基础研究及创新等相关内容。

整体上,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控制状况仍不容乐观。

心血管病死亡仍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疾病负担日渐加重。

同时注意到,吸烟率在下降,高血压控制率一直在上升,临床诊治技术也有大幅提高;康复工作也有长足发展;基础研究也获得成效,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器械的研发方兴未艾。

为此,在进一步强调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质量,加大创新研究的同时,务必要强调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以利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

还需要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强调个人健康责任,也要关注地区间经济、卫生资源不平衡带来的影响。

01 心血管健康行为1.吸烟中国男性一直属于世界上吸烟率最高的人群之一。

1996—2010年,男性现在吸烟率均超过50%。

近年来中国居民现在吸烟率较前几年呈现下降趋势。

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见图1。

图1 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情况中国青少年的现在烟草使用率为6.9%,具体比例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青少年的现在烟草使用率情况我国吸烟人群的戒烟率从2015年的18.7%上升到2018年的20.10%,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农村与城市无显著差异。

2018 年,86.0%的人认为吸烟会引起严重疾病,71.4%的人认为二手烟会引起严重疾病。

吸烟与二手烟暴露是中国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可预防的危险因素之一。

中国人群吸烟相对死亡风险率(RR)为1.23,人群归因死亡风险(PAR)为7.9%;男性RR=1.18,PAR为10.0%;女性RR=1.27,PAR为3.5%。

2.合理膳食1982—2012年的30年间,中国居民的主要食物摄入量发生了明显变化。

其主要特点是谷物摄入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杂粮明显减少;动物性食物、食用油明显增加;家庭烹调用盐和酱油减少,但家庭烹调用盐仍高达10.5 g/标准人日;新鲜蔬菜摄入量呈减少趋势。

2012年调查显示,在三大供能的营养素中,蛋白质摄入量变化不大,脂肪供能呈上升趋势,已超过膳食指南的推荐标准,碳水化合物供能下降至膳食指南推荐标准的下限,如图3所示。

图3 2012年中国居民平均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2010—201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膳食因素中,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数量有关的归因比例中,影响最大的是钠的摄入过高,其他影响因素依次如表1所示。

表1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相关影响因素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在2004—2007年对512 715名成年人随访约10年,显示饮酒导致约8%的脑梗死和16%的脑内出血。

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2016年中国男性现在饮酒率为48%,平均每日纯酒精摄入量为33 g,因饮酒造成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9.8%,因饮酒而死亡的人数达到了65万,因饮酒而造成的疾病负担高达2 000万DALY(伤残调整生命年);中国女性分别为16%,2.4 g,1.2%,5.9万和170万DALY。

3.身体活动2017年34.1%的中小学生身体活动达标,较2016年的达标率29.9%略有升高。

国民体质监测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经常锻炼率为33.9%。

20岁及以上人群为14.7%,其中城市19.5%高于农村10.4%,20~39岁人群最低,60~69岁人群最高。

CKB项目对48.7万余名基线无心血管病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平均7.5年的随访,按基线总身体活动量进行5分位分组后发现,总身体活动量与心血管病死亡呈显著负关联,与总身体活动量最低组(≤9.1 MET·h/d)相比,最高5分位组(≥33.8 MET·h/d)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减少41%(HR=0.59,95%CI:0.55~0.64)。

身体活动量每增加4 MET·h/d(约快速步行1 h),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减少12%。

4.超重与肥胖2014年,中国7~18岁学生的超重及肥胖总检查率为19.4%。

2014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1985年的11倍和57倍。

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率达到30.1%,肥胖率达到11.9%。

与2002年相比,我国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增幅分别为32.0%和67.6%,其中农村增幅高于城市。

中国成年居民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检出率为29.1%,男性28.6%,女性29.6%,估计全国有2.778亿人有腹型肥胖。

2017年,全国归因于高体质指数BMI(20~24.9 kg/m2)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59.0万,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为31.5/10万,13.5%的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高BMI。

2003年,中国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直接经济负担为211.1亿元,2010年增至907.68亿元人民币。

5.健康心理2014年中国5城市综合医院心内科门诊调查显示,抑郁和焦虑终生总患病率(即现患病人数和既往患者人数在总调查人数中的比例)为5.37%,抑郁或焦虑终生总患病率为16.91%。

INTERHEART研究共入选我国26个中心的3 0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 056例无心肌梗死的居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患病率为21.66%,对照组抑郁患病率为10.36%。

抑郁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高于其他国家。

我国北方地区抑郁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高于南方。

CKB研究分析了486 541例中国30~79岁居民的数据,中位随访7.2年。

发现有抑郁症的成年人与普通人群相比,发生冠心病风险增加(HR =1.32)。

主要是城镇居民的风险明显增加(HR=1.72)。

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02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高血压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在中国9个省(2011年增至12个省)对≥18岁成年人进行了8次横断面调查。

发现血压正常高值年龄标化检出率从1991年的23.9%增加到2011年的33.6%,2006年前呈明显上升趋势,2006—2011年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我国在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和2002年进行过4次全国范围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见图4。

图4 我国≥1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中国高血压调查(CHS)于2012—2015年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2个城市和农村中抽取451 755名≥18岁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男性高于女性(粗率28.6%比27.2%,加权率24.5%比21.9%),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见图5。

图5 中国高血压调查不同年龄段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n=19万,7~17岁,汉族)显示,中国学龄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男生高于女生(16.1%比12.9%),随年龄逐渐上升(P<0.001)。

肥胖是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第一位危险因素。

根据CHS2012—2015年调查结果,中国≥18岁成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治疗控制率为37.5%,与既往调查相比,有了明显提高。

女性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高于男性,分别为55.3%比47.6%,50.1%比41.2%,18.2%比1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居民均高于农村居民,分别为50.9%比44.7%,45.8%比38.0%,19.4%比13.1%。

2010—2016年,我国高血压规范管理人数翻两番,由2010年的4 215.9万人增长至2016年的9 023万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0.31%。

如果治疗所有高血压患者,每年将减少80.3万例心血管病事件(脑卒中减少69.0万例,心肌梗死减少11.3万例),获得120万健康生命年。

研究估算,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能降低高血压服药患者年均药物治疗费用和患者年人均住院费用约26元和245元,节约高血压患者年人均直接医疗费用约210元。

我国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年人均投入800元均能产生正的净效益,即产出大于投入。

2.血脂异常根据2002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10年中国慢性肾病工作组调查(CNSCKD)、2011年CHNS及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显示,10年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大幅上升(图6)。

图6 2002—2012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根据2012年一项对全国7个省/自治区(n=16 434,6~17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也不容忽视。

含糖饮料每周≥1次、静坐时间>10 h/d、超重和肥胖是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图7)。

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三酰甘油;采用《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中推荐的儿童血脂异常切点图7 我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现阶段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高危/ 极高危人群的降脂治疗率、达标率现状堪忧。

在2013—2014年第4次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调查(CCDRFS)研究中,在10年ASCVD 高危人群中,LDL-C治疗率仅5.5%、达标率仅25.5%;10年ASCVD 极高危人群中,LDL-C治疗率仅14.5%、达标率仅6.8%,农村高危/极高危居民的治疗率更低,分别仅4.6%和11.5%。

2009年一项包括了15个省市3万余人的、在CHNS项目基础上进行的模型预测研究显示,2016—2030年,开展调脂治疗可以避免970万例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和780万例脑卒中事件的发生,避免340万心血管病死亡。

3.糖尿病2013年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70 287名≥18岁居民的调查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是35.7%。

按照中国大陆约有10.9亿的成年人计算,有3.88亿成年人是糖尿病前期。

知晓率为36.5%,治疗率32.2%,治疗控制率49.2%。

CKB入选512 869名中国10个地区的30~79岁成年人,显示糖尿病明显增加了缺血性心脏病(RR=2.40)和脑卒中风险(RR=1.98),50岁前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平均寿命估计缩短9 年。

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纳入了577例诊断的糖耐量受损的成年人,随机分配到对照组或生活方式干预组(饮食、运动干预)。

30年长期随访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使糖尿病发病中位推迟3.96年,平均预期寿命增加1.44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