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要点解读(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要点解读(全文)
为配合国家健康中国2030行动,促进由治疗疾病向维护健康转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也更名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增设了健康相关因素、康复、基础研究及创新等相关内容。整体上,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控制状况仍不容乐观。心血管病死亡仍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同时注意到,吸烟率在下降,高血压控制率一直在上升,临床诊治技术也有大幅提高;康复工作也有长足发展;基础研究也获得成效,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器械的研发方兴未艾。为此,在进一步强调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质量,加大创新研究的同时,务必要强调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以利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还需要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强调个人健康责任,也要关注地区间经济、卫生资源不平衡带来的影响。
01 心血管健康行为
1.吸烟
中国男性一直属于世界上吸烟率最高的人群之一。1996—2010年,男性现在吸烟率均超过50%。近年来中国居民现在吸烟率较前几年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见图1。
图1 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情况
中国青少年的现在烟草使用率为6.9%,具体比例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青少年的现在烟草使用率情况
我国吸烟人群的戒烟率从2015年的18.7%上升到2018年的20.10%,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农村与城市无显著差异。
2018 年,86.0%的人认为吸烟会引起严重疾病,71.4%的人认为二手烟会引起严重疾病。
吸烟与二手烟暴露是中国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可预防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国人群吸烟相对死亡风险率(RR)为1.23,人群归因死亡风险(PAR)为7.9%;男性RR=1.18,PAR为10.0%;女性RR=1.27,PAR为3.5%。
2.合理膳食
1982—2012年的30年间,中国居民的主要食物摄入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谷物摄入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杂粮明显减少;动物性食物、食用油明显增加;家庭烹调用盐和酱油减少,但家庭烹调用盐仍高达10.5 g/标准人日;新鲜蔬菜摄入量呈减少趋势。
2012年调查显示,在三大供能的营养素中,蛋白质摄入量变化不大,脂肪供能呈上升趋势,已超过膳食指南的推荐标准,碳水化合物供能下降至膳食指南推荐标准的下限,如图3所示。
图3 2012年中国居民平均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2010—201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膳食因素中,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数量有关的归因比例中,影响最大的是钠的摄入过高,其他影响因素依次如表1所示。
表1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相关影响因素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在2004—2007年对512 715名成年人随访约10年,显示饮酒导致约8%的脑梗死和16%的脑内出血。
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2016年中国男性现在饮酒率为48%,平均每日纯酒精摄入量为33 g,因饮酒造成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9.8%,因饮酒而死亡的人数达到了65万,因饮酒而造成的疾病负担高达2 000万DALY(伤残调整生命年);中国女性分别为16%,2.4 g,1.2%,5.9万和170万DALY。
3.身体活动
2017年34.1%的中小学生身体活动达标,较2016年的达标率29.9%略有升高。国民体质监测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经常锻炼率为33.9%。20岁及以上人群为14.7%,其中城市19.5%高于农村10.4%,20~39岁人群最低,60~69岁人群最高。
CKB项目对48.7万余名基线无心血管病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平均7.5年的随访,按基线总身体活动量进行5分位分组后发现,总身体活动量与心血管病死亡呈显著负关联,与总身体活动量最低组(≤9.1 MET·h/d)相比,最高5分位组(≥33.8 MET·h/d)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减少41%(HR=0.59,95%CI:0.55~0.64)。身体活动量每增加4 MET·h/d(约快速步行1 h),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减少12%。
4.超重与肥胖
2014年,中国7~18岁学生的超重及肥胖总检查率为19.4%。
2014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1985年的11倍和57倍。
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率达到30.1%,肥胖率达到11.9%。与2002年相比,我国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增幅分别为32.0%和67.6%,其中农村增幅高于城市。
中国成年居民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检出率为29.1%,男性28.6%,女性29.6%,估计全国有2.778亿人有腹型肥胖。
2017年,全国归因于高体质指数BMI(20~24.9 kg/m2)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59.0万,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为31.5/10万,13.5%的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高BMI。
2003年,中国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直接经济负担为211.1亿元,2010年增至907.68亿元人民币。
5.健康心理
2014年中国5城市综合医院心内科门诊调查显示,抑郁和焦虑终生总患病率(即现患病人数和既往患者人数在总调查人数中的比例)为5.37%,抑郁或焦虑终生总患病率为16.91%。
INTERHEART研究共入选我国26个中心的3 0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 056例无心肌梗死的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患病率为21.66%,对照组抑郁患病率为10.36%。抑郁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高于其他国家。我国北方地区抑郁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高于南方。
CKB研究分析了486 541例中国30~79岁居民的数据,中位随访7.2年。发现有抑郁症的成年人与普通人群相比,发生冠心病风险增加(HR =1.32)。主要是城镇居民的风险明显增加(HR=1.72)。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02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1.高血压
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在中国9个省(2011年增至12个省)对≥18岁成年人进行了8次横断面调查。发现血压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