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教案

合集下载

教案《劝学》教案优秀8篇

教案《劝学》教案优秀8篇

教案《劝学》教案优秀8篇《劝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类型:自读课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

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

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

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

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

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

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

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

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

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3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3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目标阐述(一) 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能说出“言”的字词音义和句子意义。

2) 能阐述“文”的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

2. 过程与方法3)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法。

4) 能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体验法。

3. 情感与体会5) 能感受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

6) 能体会作者荀子对学习的强调、重视。

(二) 教学重点:能说出“言”的字词音义和句子意义。

(三) 教学难点:能阐述“文”的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

(四)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

过程设计(一) 教师激趣导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是唐人颜真卿的一首诗——《劝学》。

我们从中可见古人对学习的重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外一篇经典的谈学习重要性的著作《劝学》。

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和理解。

(设计意图:从认知和情感双激趣上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 讨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先讨论学习内容:一篇文言文,什么内容是必学的?学习顺序又是怎样的?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备用纸上写下关键词,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基本共识;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促进认识的深化:文言文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两方面:“文”与“言”。

应该先学哪个呢?应该先“言”后“文”,只有准确理解了字词的意思,才能顺利地学习其作为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形式和技巧。

其中的“言”包括字词句的音和义的理解;“文”包括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因此可以分为四部分来学习。

再讨论学习方法: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文言文?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备用纸上写下关键词,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基本共识;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促进认识的深化:浅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自主诵读,二是自主梳理。

每人要在自主诵读中自主疏通整理,进而自主获得,独立过关,在此基础上,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从中获得启发,深化自己的学习。

2024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

2024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荀子·劝学》、《韩愈·师说》、朱熹《四书集注·劝学章》等,这些文献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儒家思想,并与《劝学》进行对比学习。
- 视频资源:寻找与儒家思想相关的纪录片、讲座、访谈等视频资源,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国成语大会》等,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体现。
- ①《劝学》的作者和背景。
- ②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
- ③《劝学》的主要内容和论证方法。
2. 关键词、词:
- ①学: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 ②劝学:劝勉学习的必要性。
- ②性:人性的特点和教育的目的。
3. 句:
-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解并背诵《劝学》中的名句;分析并阐述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是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影响。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总结五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 游戏:设计与儒家思想相关的知识问答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参与度。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教师制作包含《劝学》文章内容、儒家思想观点和教学活动的PPT,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强化重点知识。
- 视频:播放与《劝学》和儒家思想相关的纪录片或短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教育背景和文化氛围。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劝学》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劝学》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理解《劝学》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劝学》这篇文章。

2. 文学常识:介绍《荀子》及荀子。

3. 整体感知:学生听录音,注意字音及断句,然后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字音、断句。

4. 文本探究:学生自行翻译文本,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及文言句式;分析文章的中心论点及每段论述的内容。

5. 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本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6. 拓展延伸: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对“学不可以已”的看法。

7. 课堂小结:总结本文的主旨及艺术特色。

8.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劝学》是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的名家名篇,作者在文中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当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正是学生所缺失的,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领悟道理,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体验思考,能真正完成从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索知识转变的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3)理解荀子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的论述。

(4)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德育目标(1)领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引导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善于从学习中寻找快乐。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论证及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1.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2.合作探究归纳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解题。

熟读课文,再次结合注释把握文意。

师生共同研习第1、2、3段,并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经常听到不少人这样的抱怨:活得平庸,活得没劲,活得没自信,活得找不到存在感……同学们,你们有帮助这些人走出困境的好方法吗?不妨说说看!(学生可能会谈到这些人没有理想、缺乏知识、不学习、不懂得付出等,教师看时机切题引导)大家的方法都很有道理,不学习,没知识的人,只能是没有理想的、平庸的人,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去聆听他关于学习重要性的精辟论述。

(板书:《劝学》荀子)二、介绍《荀子》1.学生读注释。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劝学》被收入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另有先秦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汉代贾谊《过秦论》、唐代韩愈《师说》)。

这些课文都是古代议论性散文名篇,滔滔雄辩,形象生动,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文章,可以聆听学者先哲的济世忠告,体会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借鉴古人为文的议论艺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议论体文言文,让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其开宗明义的第一篇,文质兼美,论述学习对修身行世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

通过诵读、旁注、讨论等活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熏陶,从而塑造其美好心灵,让学生领悟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和宏大精微的思想情怀,培养人文情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古代“优秀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本文表述对自然和人生的理性认识,阐发学术观点,不仅依靠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辨来完成,还灌注浓烈的情感,妙用20个比喻句,用比喻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构思奇妙,形象生动,因此这是训练比喻说理的绝佳范例。

通过反思如何用比喻来说理,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分析概括、议论写作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学生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他们结合注释在课前预习完成字句疏通,教师利用第一课时对本文重难点字词进行点拨。

而《劝学》妙用20个比喻,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只有将这些比喻与所阐述的道理探究清楚,才能将课文内容理解得比较透彻,而这恰好是学生学习中理解的难点,因此将本课设计为第二课时。

本课的意义在于:通过旁注,让学生领悟到文章如何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阐述道理;同时高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先秦时期儒学大师,通过文章中所体现的睿智哲思带给学生一次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

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3.认识本文论述的学习意义、作用、态度、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

4.体味本文充分运用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加强诵读,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味比喻的意义和妙用。

课时安排: 6 课时教学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熟读课文;理清思路一、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篇有关“学习”的小议论文,白寿彝提出治学的“三个境界”,谢冕又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其实早在战国时期的荀子就以他睿智的思想告诉了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2.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同时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的“恶”,因此,他特别重视人的学习,重视教育的作用。

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3.题解(出示投影)(提问、教师点拨)《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文章中作者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9劝学-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

9劝学-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

9 劝学-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课程简介本节课程是人教版必修三语文中的一节课,主题为“劝学”。

本课程主要通过议论文、对联、剪纸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效地对学习进行思考,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目标1.能理解文章内容,领会劝学的思路和方法,把握劝学文章的写作特点。

2.能运用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写出一篇有关学习的作文。

3.能学会剪纸制作,通过剪纸的形式传达思想。

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学霸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想更好地学习的愿望。

2.让学生谈谈他们是如何学习的,分析哪些方面是下降的,为什么?以此引出劝学的话题。

主体课本阅读和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劝学》一文,鼓励学生感受其中的理念,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章的思路、中心内容以及感悟。

2.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全班学生共同探讨:“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学习?”。

3.请部分学生就学习问题讨论中的观点立场分析进行评价、引导同学着重探究和分析。

学会写作1.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分析议论文的写作策略、方法和技巧。

2.为学生提供议论文批改范文,因材施教辅以具体例子,告诉学生如何撰写出精彩的议论文和论题,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自己的原因和证据。

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发表博客等方式实践议论文的写作。

剪纸制作1.引导学生认识剪纸,能够自己参与剪纸的创作。

2.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剪纸,再与小组合作,进行素材的收集与策划,因材施教辅以具体例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3.让学生分享自己剪纸的经验,以此激发同学的创新思维,同时提高他们的手工技能。

总结1.让学生总结本课时所学的内容,理解劝学的思路,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同时会制作剪纸,并对同学进行展示。

2.鼓励学生将劝学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任务,自己撰写一篇劝学的作文。

2.剪纸创作集锦,可以作为学校网站的主页等板块的背景,展示本次学习的成果。

总结本次课程主要针对劝学这一重要主题完整地展开,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习惯,即注重掌握学习技巧、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干劲,形成全面可持续的学习目标。

高一语文人教必修三第9课《劝学》教案

高一语文人教必修三第9课《劝学》教案

九、《劝学》教案●从容说课《劝学》节选自《荀子·劝学》。

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教学本文,应从四个方面突破。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重点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在段落提纲的基础上扩展增附词语提纲,明确论证思路,力求当堂成诵。

其次,引导学生掌握全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了解荀子散文的创作风格。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蕴,以现代人的观念审视荀子的学习观,赋予学习以新的内涵。

最后,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指导学生制作词语卡片,培养他们收集资料、总结规律、运用规律的好习惯,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提纲式教学法、讨论点拨法、探究拓展法等教学方法,重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积和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德育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1.提纲式教学法。

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示范分析第二段,用图示法教会学生方法,然后以三人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

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始终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论述。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三第9课《劝学》教案教学目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朗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常见的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归纳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背诵传诵千古的名篇名句,《劝学》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诵读课文,这篇文章的教学就是要落实以上的教学要求。

㈠知识目标⒈掌握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于、者、而);5个古今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常见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固定用法)。

⒉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及其之间的联系㈡能力目标:⒈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质疑能力。

⒉掌握背诵的技巧。

㈢德育目标⒈了解作者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⒉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论证效果。

教学方法⒈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法⒉朗读法⒊点拨法⒋讲解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从古至今,关于学习的名言诗句,数不胜数,同学们想想,有哪些?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提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老师启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自哪里,阐明了什么道理。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后期,与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一起聆听他关于一个人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法的教诲。

(板书:《劝学》荀子)多媒体展示:1、荀子简介(多媒体投放)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也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荀子曾两度到齐国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也就是学宫的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过秦昭王,后来又去楚国,任兰陵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劝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文言议论性散文。

该文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况及其门人言论著作《荀子》的开篇之作。

在人教版教材中,主要选取《劝学》中的四个段落来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并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

《劝学》作为一篇古代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一自然段),运用设喻的方法,论证了三个分论点(第二、三、四自然段):(1)学习的意义,即为什么学习;(2)学习的作用,即学习的重要性;(3)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即如何学习。

《劝学》作为一篇古代散文,共291个字。

该文蕴含深邃的哲理,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全文句式整齐,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句法严密,善用比喻。

文章整散结合,节奏和谐,容易记诵。

二、编者意图该文选自人教版必修3的第三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

该单元收录《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等四篇课文。

单元提示指出: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并琢磨文章理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

通过学习《劝学》一文,了解荀子的议论性散文的特色及其蕴藏的思想,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三、练习分析《劝学》的“研讨与练习”部分,设计了四道练习题。

通过对练习题的分析,教师既可将其作为教学前的参考,又能在教学后检测学生在学习后所达到的学习效果,从而确立基本的教学目标:1.明确本文的论点及论证过程,并能背诵全文。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明白比喻句之间的联系。

3.掌握文中的通假字、生僻字。

4.对荀子观点的补充与发展。

四、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但只停留在简单的文言学习层面。

进入高中阶段,对学生文言句式的掌握及用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在学习《劝学》时,学生在必修1和必修2中,已经学习过相关的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并理解个别重点词句的含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9 劝学 《荀子》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9 劝学 《荀子》教案

——《劝学》教案方案一、教案目标1.通过课前学习,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探究,理解文中比喻句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二、教案重难点1、重点: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难点: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及其阐述的道理。

三、教案创意文言文教案须注重积累和诵读。

本课文言知识的梳理,主要是以预习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的。

课堂上则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力求使学生形成文言语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

在诵读中,提纲挈领,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探究,感受比喻之妙,进而领会荀子散文善用比喻、说理透辟的特点。

四、教案过程(一)文化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一篆体“儒”字。

)这是一个什么字?(生答。

)由这个“儒”字你们会想到哪些词汇?(儒雅、大儒、儒商、儒学等)说到“儒”字,总让我们联想起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羽扇纶巾等一些美好的形象。

而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自东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坛、仕坛独领风骚。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儒”字本身去寻找答案。

我们看,把“儒”字拆开是“人”字和“需”字,我理解为:人之所需是为“儒”。

那么,儒家思想里面到底有哪些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呢?《论语》里面有这么10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相信时至今日,这些仍然是我们塑造美好人格所必备的元素。

诵读儒家经典,铸就道德人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去聆听他的《劝学》良言。

(二)文章诵读1.一读:掌握技巧,读出语感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注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诵读有三个基本要求。

[出示课件1]字?[出示课件2]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这几个句子的节奏。

[出示课件3](生读)现在,是不是有点文言文的感觉了?好,我们一齐读。

文言文诵读还要注意重音的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劝学》教案7篇

《劝学》教案7篇

《劝学》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劝学》教案7篇《劝学》教案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9劝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9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劝学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乐府诗《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庄子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荀子曰:?2、解题劝:劝勉;学:学习。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二、作者作品简介1、作者介绍荀子:(约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者。

主张“人性恶”:强调后天的环境和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明礼仪而化之);主张“人定胜天”:他认为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靠主观努力去认识、改造、利用它。

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

主张选贤任能,兼用礼、法、术治理国家。

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

2、关于作品关于出处——《荀子》荀况一生著述甚多,后人编成《荀子》,其中大部分是荀况的文章,其余为其门人所做。

较之《论语》、《孟子》,《荀子》已成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劝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劝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劝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劝学》的主旨和内涵,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提升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其进取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劝学》的主旨和内涵,掌握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方法。

2.教学难点: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如何将这种传统修辞手法应用到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们思考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授课:结合《劝学》的内容,通过讲述、板书、PPT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新知识。

3.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环节,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同时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感。

4.演示:通过视频、PPT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劝学》的内涵,同时扩展他们的视野,增强感性认识。

5.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述法:教师讲述,学生听取,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

2.讨论法:分组讨论,全班交流,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互动法:提问、测试、评分等互动方式,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4.多媒体教学:PPT、视频、试题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小组练习、个体练习、课堂测试等,能够及时检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同时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撰写心得体会,提出学习建议和改进意见等,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3.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师评等评价方式相结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同时为他们提供多角度的学习反馈。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扩展阅读材料和知识点讲解,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劝学》教案7篇

《劝学》教案7篇

《劝学》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劝学》教案7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劝学》教案7篇高中劝学教案,欢迎参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
2.理解、积累重要的文言常识;
3.理解、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4.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布置预习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及写法;
2.初步理解课文;
3.参考注释翻译课文,用红笔勾画出不会翻译的语句,并抄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初中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

二、整体感知
1.介绍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世人尊称他为荀卿。

荀子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担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令,死后葬于兰陵。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对立的两派。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当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进行统治。

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仪而化之”。

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多作排比,善用比喻。

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学术论辩、立身处世之道等。

《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的繁体字为“勸”,在古汉语中,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

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3.学生听读文本,正音正字,初步了解课文。

4.学生诵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5.学生诵读文本。

6.教师点拨难句,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明确:《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认识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课文结构】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3段:阐明学习的重要作用。

第4段: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

三、合作探究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
明确: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课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与现代倡导的“终身学习”观点有何不同?
明确:学无止境、持之以恒、专心致志、注重积累。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强调的是学无止境,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有所成就。

而现代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观点,其立足点是现代社会中人的一种基本生存需要。

这两个观点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主要目的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3.课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明确:(1)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文第一大特点。

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达效果。

课文用了四个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作用;用了十一个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

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喻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有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2)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

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

每段说明一个问题。

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

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

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3)语言上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

排比句式在文中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至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

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

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子文章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总之,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四、梳理·积累
1.通假字。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文言实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
强挽弓当挽强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假舆马者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假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虚假的,非真的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望日夜望将军至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
用心一也使用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用途
用兵精足用,英雄乐业物资采用
适冬之望日前后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采用
皇上欲大用康先生任用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到
闻博闻强识见闻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
用心一也专一
骐骥一跃一次
一一如既往一概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一旦
3.文言虚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介词,相当于“于”,引进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介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蟹六跪而二螯──“而”,介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介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吾尝终日而思矣──“而”,介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其曲中规──“其”,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4.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都是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走得快。

5.文言句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定语后置句。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劝学》;2.翻译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