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应对策略(朱丽慧)
浅谈历史与社会复习策略
浅谈《历史与社会》复习策略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历史与社会》首次参加考试,又是一门综合课程,每个从教的老师可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不知道考什么,也不知考察的形式。
下面,就我校的初一历史与社会教学实际,来谈一谈复习的基本对策。
一、熟悉课标,用活教材。
考试的核心是依据并服务于课程标准和目标。
因此,要明确考试的重点和方向,就必须参阅课程标准。
建议复习之前依照课程标准尤其是课程标准解读要求,逐一回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系统。
复习时以课本为本,对课本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适当的拓展,尽量尝试对每章节内容做出归纳总结。
只有系统地建立知识体系,才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和应用,做到课标要求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
(〈〈课程标准解读〉〉网上可以查询。
)二、读记结合,熟悉教材要引导学生努力熟悉教材。
考试时间较少,不可能让学生慢慢思考,慢慢查寻教材内容。
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记笔记,熟悉教材。
“读”是基础。
要强调学生反复读,多次重复,提高课本利用率。
我们学校是这样做的:首先,从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子目到文字、图像,都要求学生逐一阅读。
其次,照书本读,原词原句读,划框框,圈点点,分层次读;做笔记,列表格,画图来读。
再次,读的方式也不一样,重点记忆的内容,准确无误去读;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学会左右逢源;联想拓展记忆的内容,学会举一反三。
这里的记,指的是记笔记。
开卷考试,要学会做笔记。
我要求学生上课准备多种颜色的笔,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要抄写的内容,都分不同颜色的笔记好。
这样,考试看书时,一目了然,层次分明,还可以节约时间。
三、引导学生归纳,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归纳的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
比如在学习不同地理分界线时,可让学生自己看书将它们都归纳出来。
再比如,学习母亲河黄河、长江时,可引导学生制作一个比较简表。
这样归纳的组合,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要学的知识,也不容易搞混淆,张官李戴。
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策略
一:启示(借鉴类)类问答题
解题思路:一般我们得出的启示要从材料中
去归纳,所以先找出材料所叙述的问题(现 象)产生的原因或采取的 措施, 在此基础上 回答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并提出具体的做 法也就是怎么办
例1
①2007年,中央对节能减排工作打出了政策组合拳,引导企业调整产 业结构,挖掘潜力,加大技术改造,完善环保设施,全国主要污 染物排放首次出现双下降 ②国家号召在各地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对2.6亿在校学生进行各 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为国家的节约环保行动起来 ③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于2008年4月1日起实行 上述材料对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何启示
中考复习策略
中考非选择题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法宝之一:夯实基础,不留知识盲点
例: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是什么? 例:实现现代化步的必然要求
是什么?
例:面对挑战,怎样让“中国号”巨轮继续高歌向前?
法宝之二 :认真审题,领会命题意 一、仔细揣摩命题者的设问意图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对科技创新的 投入;要宏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广大人民 自觉承担责任;要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建设创新 型国家提供不竭动力
例4
李桂林是四川凉山甘洛县的一名教师,妻子陆建芬
是代课教师。每天放学、上学,李桂林夫妇俩都要 把孩子们在绝壁边一个个背上背下,晚上又借着油灯 批改作业和备课,19年如一日。在艰苦的环境下, 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总是迎难而上,乐观向 上。李桂林接记者采访时,他说: “贫困山区要改变 落后的面貌,改变下一代人不像他们父辈一样没有 文化的现状,必须靠教育。如果没有接班人,只要 我能爬得动,就要上山教孩子们。”李桂林、陆建 芬被授予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 结合材料 ,说说李桂林夫妇感动我们的原因有哪些?
提高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效率的策略
提高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效率的策略作者:李正锋来源:《新校园(下)》2015年第02期中考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所关注。
历史与社会虽然只有50分,但对于想进重点高中的考生来说,其意义也是十分重大。
进入九年级复习阶段,社会与历史需要复习的内容多,课时少,复习任务重。
为了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地学好初中历史与社会。
现结合初三历史与社会的复习实践,谈谈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复习效率的策略。
一、整合学生所学的知识,扩大每节复习课的容量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复习课的安排也各有差异,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复习步骤,都首先要将学生学过的知识加以整合。
每个专题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及重点,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将知识前后联系,整合在一起。
通过整合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规律,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促进运用。
复习的目的是“温故”。
“温故”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内容、强化记忆、强化理解、强化运用的过程。
教师要根据平时教学获取的反馈信息,适时、适度地妥善安排相关内容的复习时间。
如果复习时间过长、拖泥带水,容易使学生感到“老生常谈”,导致他们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
教师要加大每节复习课的容量和密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一环扣一环的实践过程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可以对“中心”“核心”类进行整合——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合作的核心等。
这样,当学生复习有所收获时,他们会感悟到复习课重要,复习课必不可少,自然也就会保持继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复习要“对症下药”,重点突破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在总体复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平时理解不深、练习不够、运用不当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技巧
历史与社会是文科类 的科 目,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可以用朗
受 。这种 老旧的复习计划不但不能取得 高效率的复 习成果 , 相 读 的方法 , 但这也需依据个人情 况具体而定 。 有些学生在读的时 反, 还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 害怕和恐惧历史与社会 的学 候能够记忆更多的知识 ,而且别人读的同时知识 也会 进人 自己 习与复习。 如果 我们继续坚持这种复习模式 , 那 么只会让学生感 的耳朵 ,会起到一个加深 的作用 。有的学生却习惯用 默看的方 到很枯燥乏味 , 其复习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 , 到底应该怎样制 法 , 静下 心来用眼睛看对于他们来说 比较容易掌握知识要点。 但 订一份高校可行 的复 习计划呢?笔者 以为 ,教师要根据教学 内 不管是什么样的记忆方法 , 用心才是最重要的 , 如果 只是浮于表 容, 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 制订一份适合 的复习计划。
非常宝贵的财富 , 我们应在这笔财富 中不断地汲取古人 的经验 ,
的是 让学生 掌握所学 知识 ,将 教材 中的各个 知识点 都梳理 清
发扬中华民族 的优 良传统 , 继续改 良创新。作为一个 中国人 , 我 楚 ,这一 轮的复习 目标侧重点 在于对基础知识 的理解 和记忆 ;
们不能不懂 我们 的历史 , 我们不能不了解我们 的过去 , 历史是我 第二 轮复 习为专题复 习, 即教会分析历史事 件的基础步骤 和方
【 才・ 智】 【 学习 策略 】
论初 中历史与社会 中考复 习技巧
浙江 乐清 ●林 志 文
摘
要: 复习是把 一个阶段 的授课 内容 总结、 归纳起来的过程 , 在这 个过程之 中 , 教师要帮助 学生梳理各 个知识点 的
中考历史复习技巧如何应对历史复习的压力
中考历史复习技巧如何应对历史复习的压力历史是中考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广大中考生而言,历史的复习压力常常令人感到沉重。
如何应对历史复习的压力,提高复习效果呢?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中考历史复习技巧,帮助大家有效应对历史复习的压力。
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高效的复习需要有一个合理、有序的计划。
制定一个每天的复习计划,按照知识点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进行安排,并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合理的复习安排能够避免学习压力过大,也能够提高复习效果。
2. 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点理解是历史学习的关键,只有深入理解了历史知识点,才能够真正记住并应用于解题中。
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渠道获取相关资料,如课本、习题册、历年试题等,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积极参加历史课堂讨论和思考,加强对历史概念和事件的掌握。
3. 多做历年真题历年真题是复习的重要素材,通过做历年真题可以更好地了解考点和出题方式。
可以根据题型特点和难度分布,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同时注意分析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4. 制作复习笔记和思维导图复习笔记和思维导图是复习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整理知识,加深记忆。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将知识点用自己的话语整理成笔记,同时结合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连接,形成思维的脉络。
5. 结合历史背景和故事记忆历史知识点中常常涉及到具体的人物、事件和背景故事,通过结合历史背景和故事记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例如,通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结果。
6. 制定复习重点和难点在复习过程中,历史知识点繁多,我们不可能时间上都做到充分复习。
因此,需要制定复习重点和难点,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重点内容上,确保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在掌握了重点知识之后,再逐渐攻破难点,提升复习效果。
7. 结合实例进行记忆历史学科中常常有很多具体的例子,通过结合实例进行记忆可以使知识更加形象化。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方法-最新文档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方法对于“历史与社会”中考备考复习,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如何在总复习阶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搞好复习,使中考前的复习能最大幅度地助力中考。
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三毕业班中考备考经验,认为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复习方法,重视解题方法与习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一、中考复习的困境中考复习的困境是双向的。
由于中学历史与社会一直采取的是开卷考试形式,导致学生认为其学科地位不及语数英科,不重视知识的累积与记忆,对于已有知识的掌握也往往浮于表面,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考试时不知所云。
在平时的阅卷和试卷分析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学生不会分析题目,不懂解题技巧,解题无章法,抑或是答题习惯不规范,从而导致无故失分,十分可惜。
而在教师层面,也面临着中考复习的困境。
在较短的时间内,要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热点复习以及大量习题的演练,时间上感觉不够用,内容太多。
学生个体的认知水平差异也较大,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来说会比较乏味,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自主学习引领中考复习。
二、中考复习策略1.掌握自主复习方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必须要把握好“源头”,打好基础知识的地基,进而才能够深入“探源”,取得“活水”。
而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知识网络。
如果只掌握几个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是不可能把历史学好的,中考复习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而这实际上是一个“大工程”,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的重点引领、热点分析,完全是不够的。
这就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掌握复习方法,把握复习要领。
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学生简单地把思维导图理解成知识罗列,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效果不佳,知识点的记忆仍是孤立的,并未达到初衷。
浅谈《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的有效性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教学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教育教导作用, 此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丰富的学科知识常常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纷繁的头绪又往往给学生带来复习的困难。
本文针对在新课改的大潮下,面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课的跨学科复习和“开放性”的考试形式,就笔者本人的《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中考有效复习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学生的学习, 关注教学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教育教导作用,此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升入九年级,面临着升学的任务,如何使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的有效复习教学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课的中考应该如何复习,一直是困扰许多本学科任教老师的一个难题。
因为是跨学科复习,而且又是开卷考,如果就是炒冷饭,将众多的知识进行堆砌,缺乏新意,缺乏挑战性,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进行题海战术进行训练,会让学生更疲惫,也激发不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如何应对这种新的考试形式,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复习备考工作,使学生做到轻松上考场?笔者就本人任教《历史与社会》实践结合《2011年浙江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谈谈几点体会。
一、重视知识体系构建,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点之一是知识的关联性很强,所以在复习中,不能把基本知识当做孤立分散的知识点,而要抓住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由基础知识、阶段特征、基本线索构成的多层次的历史知识网络体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历史与社会》考前辅导——中考复习一、二、三、四.
出题题眼:
《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 长鞭” 木兰之所以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配齐的原因? 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出现的新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宋元时期为什么词、曲艺术会如此发达?
2.学会提出问题
现状:看得懂书——提不出问题
提不出问题的学生是真正的问题学生
调整: *回归教材:以教材为中心,理解教材的框架结构,。 *学会发问:随时反问自己,随时产生问题。 例:“不久,北宋重新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为什么教材里 不写重新统一了全国? *多思精练:练习题应该精选,不能以多取胜,也不能以掌握答案为
(3)知识不会整合:
知识的整合与归纳是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所谓知识的整合就是指学 生能够把分散的历史知识加以梳理、便于记忆。
A.历史内容线索化
如一战后期,俄国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在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殖民地人民掀起了争取民族 独立的浪潮。此后不久,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摆脱经济 危机,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德、日、意等资本主义国 家奉行法西斯专政,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摆
三省六部制怎样分工?(立法、审议、行政分权)
三省六部制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相权一分为三,皇权进一步加 强)
(2)迁移缺乏意识
迁移是学习的基本能力,不论初高中学生都必须掌握。
首先,知识点的纵横联系,这是迁移能力当中最基本的部分。例如: “西亚病夫”的崛起——“东亚病夫”的民族复兴; 出题题眼: 1922年,土耳其独立,“西亚病夫”崛起,此时,我国的民族复兴进入
一个新阶段。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土耳其独立这一年的是(新文化运动爆发、
中华民国建立、五四运动爆发,共产党二大召开) 其次,历史同现实的结合——历史为现实服务。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技巧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技巧对于初中生而言,历史与社会是必修的学科,而中考对于这两科的考核也是十分严格的。
为了更好地复习这两科并应对中考,我们需要一些必要的技巧与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为大家介绍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技巧。
一、整理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与笔记。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与社会的知识体系,并且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回忆所学的内容。
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缩短所学内容的篇幅,并且可以通过图表或清单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
二、分类归纳对于历史与社会中的知识点,我们需要借助分类归纳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对于社会知识点,可以将其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于历史知识点,则可以分为朝代、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三、精读教材教材是历史与社会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来源,精读教材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体系结构,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知识点和案例的示范性资料,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率和质量。
在精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理解作者写作从哪些角度来解读知识点,尽量做到多角度的分析和整合。
四、背诵关键名词历史与社会中重要的知识点通常与一些关键名词和术语有关,对于这些术语和名词,我们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加强背诵,充分掌握和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和实际应用场景。
通过背诵关键名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知识点的熟练度和掌握度。
五、自测在学习历史与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自测来检测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
自测可以帮助我们逐渐摸索出自己更适合的学习方式和复习方法,同时也可以不断调整和修正我们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总之,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技巧的关键在于扎实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
通过以上的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我们对知识点的熟练度和掌握度,从而更好地应对中考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技巧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技巧作者:谢桂梅来源:《教师·上》2013年第06期摘要:在紧张的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中,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同时帮助学生有技巧地读书,最后要在练习中训练学生的考试技能。
为此,教师一定要做到有计划、有条理地推进复习工作。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技巧复习是把一个阶段的授课内容总结、归纳起来,帮助学生梳理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过程。
它有利于学生复习知识内容时较容易把握轻重,目的较明确,思路也清晰。
从心理上来看,因为有老师的点拨,学生会显得较从容、较自信,会较有序地进行复习,效果就会令人满意许多。
所以,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复习也该注意方法,不能小瞧。
那么,历史与社会学科复习有哪些技巧呢?笔者总结多年的经验如下:一、全体总动员:进入复习,决战中考笔者一般会用这样的话语鼓励他们:(1)复习是一个机遇!基础差的学生是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基础好的学生能完成飞跃!(2)不要迷信“金卷”,它只是传说。
要相信课本,一定要重拾课本。
(3)个人的才是真正拥有的!忌被教材和题目牵着走,改变它,让你成为主人!二、时间及课程安排1.复习顺序九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古代史(中国史在前,世界史在后)→近代史(世界史在前,中国史在后)→专题复习4月3日开始(专题复习可在学生能力较强的班进行,其他基础较差的班进行最基础的口头练习、自问自答、相互问答)→5月份综合题训练。
2.一节课安排(1)第一个10分钟讲评上节课易错题。
特别是小测验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学生难解决的问题要强化。
(2)第二个10分钟老师梳理考点线索(问答式教学),一定要看着课本,只有紧扣课本,学生印象才深刻,理解才到位。
(3)第三个10分钟自主复习考点内容。
记忆是基础,脑袋里装有知识才能写出来。
(4)最后15分钟小测本节课的考点。
3. 4月份,专题复习提高班:15分钟讲专题+15分钟“集结号”的强化练习+15分钟小测验。
2019年中考历史与社会复习策略
2019年中考历史与社会复习策略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对xxxx年历史与社会命题思路的分析根据锦州市教育局关于《xxxx年锦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工作通知》文件的精神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及锦州市四年来历史与社会的试题来看xxxx年的命题思路:以求稳为主,稳中稍有变化。
今年《考试说明》只在范围上比去年变换4个单元,其他保持不变,但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国际国内形式在不断变化,因此,在部分试题中会有所体现,但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具体分析如下:.“稳”是指锦州市教育局对今年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命题要求是以求稳为主,试题有一定的导向性,通过试题导向促进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从锦州市近四年历史与社会的命题来看基本上遵循国家及锦州市教育局的意见,试题设计形式多样,以考查能力为主。
今年历史与社会学科还是开卷考试,总的命题范围与去年差别不大。
2.“变”指的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选材变化越来越明显。
例如材料题选材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明显增加,命题立意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如:某中学生特别喜欢上网,一上网就会废寝忘食,什么都不顾了。
有一次他在网上待了十多个小时,面对着网上繁杂的信息,继而出现了头昏脑涨,心悸恍惚、胸闷气短、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可导致紧张性休克。
请问该中学生得的是什么病?此病能预防吗?怎么预防?。
这样的试题既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又符合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同时起到对中学生的教育作用。
3.命题充分体现综合性课程特征。
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包括历史、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学等多方面内容,因此,试题在综合性方面也要有所体现,但是难度不会太大。
二、历史与社会复习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细究说明,把握方法第一,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知识为主要认识目标的课程,综合复习是对所有知识的大检阅,量大时间紧,因此,必须仔细研究《考试说明》,紧紧把握考试方向,使学生明白哪些内容是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各个部分所占比例及分数,各个题型所占比例及分数。
历史中考复习知识梳理方法及策略
历史中考复习知识梳理方法及策略1.整理笔记法:将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理,可以分主题、时间、事件等进行分类,清晰地呈现出历史的发展脉络。
可以使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来整理,便于记忆和复习。
2.多看教材:历史中考通常以教材为准备考点,所以要多花时间研读教材。
可以对照教材,注重理解关键内容,记住重要事件和人物,深入了解历史的背景和原因。
同时,也要关注教材中的图表和地图,理解和掌握相关的信息。
3.多解历年真题:历年真题是了解考试趋势和题型的重要材料。
通过多次解答历年真题,可以了解常考知识点和考点的出题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在解答过程中,要注重思路和方法的积累,提高解题能力。
4.制定复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复习的重点,将复习内容分成小模块,每天安排固定的复习时间。
同时要有计划地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强化,特别是长期记忆的内容。
按照计划执行复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5.善用辅助资料:历史知识繁多,可以借助一些辅助资料来提升学习效果。
比如历史解读、历史艺术图册等,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文章等,帮助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小组合作学习:可与同学组成复习小组,相互讨论和交流,帮助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可以分工合作,互相监督,共同完成知识点的梳理和巩固。
7.做好知识点的总结:复习过程中,可以将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类,制作自己的复习笔记。
通过自己的总结,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8.适度放松和调整:为了避免复习疲劳和压力过大,及时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放松。
可以适当安排休息时间,进行一些娱乐活动,让大脑得到有效的休息和恢复。
同时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体力。
总之,历史中考复习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并且要善于梳理知识点、整理笔记、多解历年真题、制定复习计划、善用辅助资料、小组合作学习、做好知识点的总结以及适度放松和调整。
201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考前辅导
简析:如何把握时代特征?如何领会教材的主干知识? 简析:如何把握时代特征?如何领会教材的主干知识?
3.结合现实热点 . 原则:适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点,培养他们理解社会、认识社 原则:适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点,培养他们理解社会、 会的能力。 会的能力。 例证: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 例证: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 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 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 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 ?(2分 (2)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体现在哪里?( 分) )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体现在哪里?(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作用及中国共 )结合所学知识, 产党员在北伐战争中的主要表现。( 分 产党员在北伐战争中的主要表现。(3分) 。( 简析:挖掘现实热点中蕴涵的历史因素。 简析:挖掘现实热点中蕴涵的历史因素。 现实热点中蕴涵的历史因素
B. ①②③
复习举例: 复习举例:从共和国到大帝国 ×古罗马的共和国是怎样形成的?与我们现在的共和体制一样吗? 古罗马的共和国是怎样形成的?与我们现在的共和体制一样吗? ×如何理解古罗马从共和到帝制的转变? 如何理解古罗马从共和到帝制的转变? ×古罗马为什么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 古罗马为什么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洲)?
*关键:问出什么样的问题? 关键:问出什么样的问题? 关键 低思维含量与质量(如一问一答式)要少 富有挑战性、 低思维含量与质量(如一问一答式)要少——富有挑战性、激疑性、 富有挑战性 激疑性、 综合性、开放性、序列性、层递性的问题要多。 综合性、开放性、序列性、层递性的问题要多。 *方式:由谁来发问? 方式:由谁来发问? 方式 教师发问→学生发问(自主、探究) 教师发问→学生发问(自主、探究)
如何应对中考历史
如何应对中考历史中考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是一项必要的挑战。
在中考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外,还需要一些应对策略和技巧。
本文将从准备、复习和考试技巧等方面,为大家介绍如何应对中考历史。
一、准备阶段在正式开始学习历史知识之前,了解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能够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知道有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
同时,还应该了解历史考试的题型和分值比重,这样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安排时间。
在准备阶段,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也是必不可少的。
事先规划好学习进度和时间分配,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学习。
合理安排时间,既要确保集中精力学习历史知识,也要注意与其他科目的平衡。
二、复习方法1. 多元化学习方式历史学科既注重记忆,又注重理解和分析。
因此,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来学习,包括阅读教科书、参考辅导资料、听讲解、观看历史纪录片等等。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并记忆历史知识。
2. 建立知识框架历史学科是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学科,要想理解清楚历史事件的发展和联系,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框架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总结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和重要的年代等方式来建立知识框架。
同时,还要善于总结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和一些重要的历史背景知识。
3. 重点、难点的攻克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
针对这些内容,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攻克。
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或者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辅以笔记整理和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考试技巧1. 针对性答题在应对历史考试时,我们要针对题目的要求进行答题。
对于选择题,要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排除干扰项,准确选择正确答案。
对于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关键词来准确回答,并在回答中尽量展现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2. 时间分配历史考试中时间往往是比较紧张的,因此我们需要在考试前合理安排时间。
浅谈《历史与社会》的中考复习
浅谈《历史与社会》的中考复习《历史与社会》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中一门极其重要的综合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由于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新的,因此在教学上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的要求。
莲花中学作为福田区首批惟一参与课改的实验学校,为了切实落实新课程理念,三年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摸索着前进,不断寻求合适的教法与学法。
面对《历史与社会》一改以往历史、地理等的副科地位,成为中考科目的新情况,我们这些参加课改的老师在资料匮乏、毫无经验可鉴的困难中开始了该科中考复习方法的探索。
在实践的基础上,我认为《历史与社会》的中考复习工作可以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一、理清主干线索,夯实基础知识过去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较为完整,新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了历史课程的性质,即初中历史课程的目标不是培养专门的史学人才,而应体现“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避免课程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不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专业性,而是构建了主题式的课程体系。
但学生学了三年,学了很多内容;且要面临中考。
大多数学生乍一回忆起来,大脑一片散乱,犹如满目树叶,不见枝干。
怎么复习?无从下手。
所以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初中三年所学内容,落实每个知识点,提纲挈领,理清线索,使树叶归于枝干。
考试内容共分五部分:《我们在社会中成长》、《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我们生活的区域》、《中国历史与文化》与《世界历史与文化》。
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简单知识体系呢?以中国近代史为例,根据考纲上的知识点,我们归纳出这样的线索:这样梳理知识,使学生一目了然,而且理清线索后,一些综合性的试题学生很容易归纳出来,如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为什么说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更重要的是学生举一反三,把其他考点的内容也理出了线索,如中国现代史,分“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三部分。
“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教学有效性探索
2021年3月·第9期(总第673期)作者简介:叶顺德(1975-),男,浙江永康人,一级教师,从事历史与社会教学研究。
九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升学考试,对教师来说则是责任与升学压力并存。
在这紧张又充实的复习过程中,作为一名历史与社会课毕业班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九年级最后阶段上好复习课,多用心,多思考,多动手,多做事,胜过口干舌燥讲课、生怕学生不懂的做法。
一、更新观念,相信学生能行一些社会课教师往往讲得太多,生怕学生漏掉知识点,一不小心把一节课变成了“满堂灌”。
笔者通过观察、询问、反馈和对比,发现学生很不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
所以,社会课教师要更新观念,相信学生在适当教学方法的引导下,能够掌握更多的考点知识。
1.相信学生,潜能无限十六岁左右是青少年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而历史与社会课主要在于让学生背诵、记忆有关知识,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构建知识体系,解决规律性问题。
学生的潜能空间很大,只要合理开发,效率非凡。
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时刻挖掘学生的潜能。
例如,笔者任教的班级有几名学生语、数、英的成绩都不错,但历史与社会的成绩较差。
为此,笔者对他们个别布置学习任务要求,也就是今天必须完成哪几个问题,明天要读记背什么章节内容。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的成绩提高得很快。
2.多多表扬,相信学生埃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终极秘密在于平等地尊重学生。
”作为社会课教师,要教书出成绩、育人量品德,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随时观察其弱点和短处,并随时放大其优点和长处。
如本班有一位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对班集体的事特别关心,一丁点儿的小事他都顾及并知会他人。
有一天笔者很认真地对他说:“你是个特别聪明、记忆力超群的孩子,学习历史与社会时只要你用心,一定会比其他同学学得快乐轻松,并赶超他们”。
过了一段时间,这名学生的学习和纪律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提升自我,与时俱进身为教师,不仅要兴趣广泛,专业知识丰富,而且要注重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容纳他们与成年人对人对事的不同价值认同,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新奇思维,培养他们自信、自强的品质。
如何抓好历史与社会中考备考复习
如何抓好历史与社会中考备考复习作者:李艳萍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02期复习备考,时间紧,任务重。
如何抓好历史与社会中考备考复习呢?多年来通过个人的实践总结,我找到了中考历史与社会制胜的法宝:突出基础,重在平时;点面结合,构建系统;围绕考点,科学复习。
一、“突出基础,重在平时”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关键是工夫要下在平时。
平时的复习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训练。
因为在中考试卷中有接近75%的基础知识,因此,要突出基础知识,平时注意落实好“背”“默写”“练习”三步曲。
第一步,就是背,这是基础。
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
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的落实要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
当然既要下苦功,又要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我们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浓缩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数字归纳记忆法、联想比较记忆法、规律记忆法。
以数字归纳记忆法为例: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可以归纳为“四、三、二、一”。
“四”是四次重大的战争: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三”是三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二”是两次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是一条主线:中国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这方面我想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妙招,就不用多讲啦。
第二步,就是“默写”。
要通过“默写”来深化记忆效果。
这一步往往很容易被忽视,只觉得只要会背就行。
但通过考试,我发现,一些学生只会背但不会写,包括一些常见的人名、专业术语。
比如“一国两制”的“制”、“明治维新”的“治”、“罗斯福新政”的“斯”这些简单名词考试时都会写错、丢分。
这些分就丢的有些不值。
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因此,我在抓复习的时候,在要求学生记忆的基础上,一定要让学生们通过默写,通过练笔头,进一步深化和规范掌握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大焦点、突出的持续点;
三、贴近生活,对未成年人具有较强思想 性、教育性; 四、标志性事件
素材的选择与呈现
1.素材凸显人文性、地域性; 2.可持续发展是永恒的话题; 3.已热透了的热点是重要素材; 4.与我国无关的国际热点不会选入; 5.太敏感的尚无定论的热点不宜命题; 6.一般与主流思想不吻合的热点不会考;
命题的一些要求
1. 要体现新课程理念 →关注学教方式转变 2. 要体现PISA命题思想 →情境、思维、应用 3.要与高中教学相衔接 →学科核心概念能力
4.要彰显学科德育价值 →释疑、导行、史鉴
关注PISA理论
主要从三个维度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
(1)获取信息的能力: 能否从所阅读的图文资料中,迅速找到自己 所需要的信息。 (2)理解信息的能力: 阅读后,能否从阅读的资料中正确地解释信息 的意义。
11.资料的“多”与“少” 12.“读书”与“看书” 13.“埋头教书”和收集“中考信息” 14.“开卷”测试与“闭卷”测试 15.“新”考点与“老”考点 16.考点细化 的“利”与“弊” 17.“新课程”的理念和“传统课堂模式” 18.练习试卷“难”与“易” 19.“知识”和“能力” 20.“考纲”要求内容和“非考纲”内 容
1.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2.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3.综合模拟演练
4.走出题海,回归基础.
提分的主要措施 知识
能力
方法
△ 敲门砖要硬→夯实基础知识 △ 通行证要有→学会基本能力 提炼信息 提取知识 知识分类 术语表述 △ 指南针要灵→懂得基本方法 审题方法 答题套路 分析方法 思维习惯 △ 立交桥要畅→了解热门时政 △ 重视非智力因素→加强心理辅导
总体把握:详中略外
值得关注的热点:
1.世博会(国人关注、世人瞩目、连老太婆小孩都知道) 2.转变发展方式(低碳、区域发展)(持续热点) 3.民生问题(社会大焦点)
4.民族问题(社会大焦点)
5.未成年人的安全问题(贴近生活、教育性、思想性) 6.建国60大庆(标志性纪念)
依托时事背景综合复习演练
一、找准结合点: 时事内容和教材知识相对应 二、关注整合点 : 时事热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重视持续点: 已知观点和新时事的链接
二、练习讲求实效,加强变式训练:
基础知识的复习
1、线条链接知识法 2、重点、难点分析归纳法 3、同类归纳复习法(如12个原则)
4、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法
(如地形和地形区,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区别)
5、图表归纳法
关于热点
1.热点和素材的选择 2.如何依托时事背景综合复习演练
时政热点的选择
时政重点的四条衡量标尺:
•示例:在感觉压抑时,应该找个合适的人倾诉,宣
泄自己的压力烦恼。
注重生活化、教育性
押题不可取 但风格可模仿
应对措施: 怎么考,怎么练.
1、材料一: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0次市长联席会议将 在本月下旬召开,金华将不再以“观察员”身份列席,而是 作为长三角经济圈正式成员出席会议。金华从“泛长三角” 城市到“长三角”城市的提档升级,借助上海的辐射能力, 必将为金华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正式加入“长三角”,意 味着金华可能从国家政策、资源方面获得更多支持。 材料二:2010 年5月1日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办,这是自 1851 年伦敦举办首届展览会(世博会) 以来第一次落户发展中国家的综合类世博会,上海聚焦着世 人的目光。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知识为载体的热点复习
地理复习的重要性 1、时政热点贯穿于历史和地理学科中,它本身就有 很强的综合性。寻找到合适的时政热点问题作为载体, 可以有效的承载和考察学生对相关地理、历史、政治 知识的掌握程度。
2、只有关注命题变化与特点,才能提高复习教学的
有效性。
3、吴老师虽说想出一个单纯地理方面的题目,但实
两张值得关注的试卷
1.衢州、舟山卷 2.绍兴卷
特点:创新意识较强,开放
力度较大。
试题中师生感到不适应的地方
1.题型设计变化太大 →找不到模式
2.热点处理太冷 3.开放力度太大 4.有一处超纲 →翻不着资料 →寻不着思路 →怨不得自己
绍兴县徐老师对绍兴卷总结 我心理上可承受的: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
09绍兴卷(12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凝聚全社会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基础不扎实的同 学可能会找不着北.
09省卷基于生活的情境
【青春迷茫】(5分) 透过《中国教育报》题为“少年与罪”的系列报道, 人们发现,几乎每一位未成年犯都曾遭遇过青春期的 迷茫,直至付出沉重的代价。让我们走进未成年犯小 王的内心世界,倾听他的心声。 青春迷茫 “我父母经常吵架,动不动拿我出气,甚 至还拳脚相加,我感到很压抑。后来父亲吸毒被抓, 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开始自暴自弃。同 学小亮故意将我家的这些私事到处宣扬,还经常讽刺 嘲笑我是‘瘾君子’。我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就捅了 他一刀,没想到他会死……”
(1)在成长过程中,小王的哪几项权利受到了侵 害?(2分) (2)小王对小亮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 什么?(2分) 【真情告白 】 “现在我真的很后悔,如果当初多懂 一些法律知识,用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如 果当初能及时调节不良情绪……都不至于走到今天 这一步,请大家引以为戒。” (3)联系小王的青春迷茫,帮助他找到调节不良 情绪的一个具体方法。(4分)
际操作有很大难度。按照去年的命题风格,与热点相 结合又与地理、历史、政治考点联系紧密的要引起充 分重视,本题很可能是个拉分题。
应对之策
1.注重基础知识的“图化”,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迁移。 2.以热点为主线,实现多个知识点的落实和重组。 3.以问题为中心,活化基础。将涉及知识点以问题形式逐一列出。
(3)思考和判断能力: 能否将所读内容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 验相连结,综合判断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好题的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准
从教育学上看:
1.是否有利于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 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2.是否有利于改进学教方式,促进学 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 3.是否有利于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在 本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从学科学价值层面看
1.是否具有人文性: 生活化、个性化、有地方特色等;图文并茂、 类型多样、语言富有亲和力等。 2.是否具有综合性: 考查知识整合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是否具有开放性: 题目开放;答案多元;评分采意;鼓励创新。 4.是否具有实践性: 结合时政热点,贴近社会实际;强调学以致 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聚焦世博 追寻历史]
模仿09金华卷21题风格
关于复习
1.要处理的问题及其关系
2.复习的轮次及具体操作方法
3.解题方法及提分的措施
需要厘清的一些问题及其关系
1.“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 2.“新授课”和“复习课” 3.“书本知识”和“教辅资料” 4.复习时间“长”与“短” 5.“拿来主义”和“自主命题” 6.“优等生”和“后进生” 7.“讲”、“学”、“考”之间的关系 8.“书本知识”和开发其他“课程资源” 9.“理解”和“记忆” 10.“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4.与学科主干知识联系密切,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获取信息的
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体现命题者以能力立意的意图的题 目要多练。
世博会考点链接
命题角度之走进上海
一、说说与上海有关的地理知识:
(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民居生活特色等)
链接考点:
考点5:知道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及浙江省的位置 a 考点6:知道中国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 生活的影响 b 考点8: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 的差异 c 考点10: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生活特色并分析其成因 b
从测量学价值层面看
1.是否具有一致性(适标性): 与课标的内容、要求、分布及其重心保持一致。 2.是否具有科学性: 立意较高,无政治性、知识性错误;答案精准, 赋分合理;语言表述准确、规范;设问严谨;能 客观反映考生实际水平。 3.是否具有有效性: 覆盖面广,代表性强;评分分层,且符合实际, 方便阅卷;能成为衡量考生能力高低的标志。 4.是否具有规范性: 试卷设计、试题命制以及题目呈现规范合理。
方法引领 授之以渔
一、解材料题的一般方法
1.材料题解答三字诀: 一读 解答的前提。先读设问,后读材料; 二找 是解答的关键。 ⑴从材料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⑵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⑶从材料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三答 是解答的落点。 ⑴注意答好第一问; ⑵注意审准设问; ⑶注意设问分值; ⑷注意学科术语的运用。 2.强化审题:完善审题过程,切实提高考生获取信息的水平与应答的技巧。 3.规范表述方式: ⑴尽可能使用学科术语及时政术语,避免口语化; ⑵注重思维的逻辑性与表述的条理性。 ⑴要善于对试题进行归类,特别对以往做错了的题目,要进行整理,最好 设立一“纠错本”。 ⑵练习的评析要尽可能地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而不是仅仅停留于答案的 校对; ⑶对一些典型试题,加强变式训练,通过切换背景素材、设问角度来培养 考生多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及考试的应变能力。
(3)“兰亭高科”破解的是一个怎样的难题?他 们的做法对解决类似问题有何启发? 学生大量作答教材外增补知识,而遗忘使用 教材知识:“要发挥科技在‘开源’与‘节流’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 这一新兴产业,扩大资源二次利用的广度和深 度。”那么,为什么当命题回归教材知识正道的 时候,学生答卷却“剑走偏锋”?原因是,教师 组织复习时大量增补超出教材范围的知识,并强 化运用增补知识的操练,对学生运用教材知识产 生了强烈的抑制效应。 ——引自上虞华维学校罗潮龙的文章
创新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列举2008年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两项。(2分) (2)2008年我市科技事业再创新绩,荣获“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 五十强称号。根据下列图表(图略)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市近年 来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的原因。(4分) 注:绍兴市五年来累计筹措教育经费166.5亿元, 较“九五”期间 增长2.6倍。财政性教育经费2004年为21.9亿,2008年达到37亿。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成的高等级公路路面,约有80%为沥青 路面。“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将迎来新高潮。而 同时,道路维修中铲出的废旧沥青碎块,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亿 吨。当前我国废旧沥青碎块利用率仅为15%,与发达国家差距很 大。我市企业“兰亭高科”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旧沥青再 循环利用成套关键技术,一年就回收废旧沥青达800万吨,该技术 荣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 (3)“兰亭高科”破解了一个怎样的难题?他们的做法对解决类 似难题有何启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