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畴化理论到认知语言学-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

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

2004年第4期 外 国 语 总第152期 No.4, July 2004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General Serial No.15234 文章编号:1004-5139(2004)04-0034-07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吴世雄1,陈维振2 (1. 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香港岭南大学英文系,香港;2. 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福州 350007) 摘 要:本文叙述范畴理论从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到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的历史发展,揭示它们在哲学意义和语言学意义上的异同,以阐明人类范畴观的本原及其发展规律,从而把握范畴理论的真正内涵。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范畴理论对于认知语言学在当代的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以及它在语义学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范畴;亚里士多德;认知语言学Development of Category Theory and Its Contributions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WU Shi-xiong 1, CHEN Wei-zhen 2(1. English department, Lingnan University, Hong Kong;2.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Centre of Fujian Teachers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s of category theories in China and in Western countries. On this basis, it reviews the contributions these developments have brought about to the birth and the developments of contemporary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category theory in semantic analysis. Key words: category; Aristotle; cognitive linguistics 一、西方古代哲学史上范畴理论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对哲学范畴进行系统阐述的学者。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知识的根本。
学科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朗 奴·兰盖克提出空间语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 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 尔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y) 召 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 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 入稳步个特例。一个范 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类别的参照标准, 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 标例示(instantiate)这一标准,不完全符合的目标是 对标准的扩展(extension)。
经典范畴理论的如下特征 1 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 要条件决定 2 特征是二元 3 范畴具有清晰边界 4 范畴 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原型 范畴化、基本范畴、上下位 命题模式、意象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意象图示
1.原型(prototype):
是物体范畴最好、最 典型的成员, 所有其他成 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 型性。
eg1.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而对于 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 麻雀; 麻雀在中国人的认 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谈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原型及基本层次范畴论-2019年精选文档

谈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原型及基本层次范畴论-2019年精选文档

谈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原型及基本层次范畴论-2019年精选文档谈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原型及基本层次范畴论1. 引言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历来都关心一个重大问题即语言与认知的问题。

认知语言学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

认知语言学是在反对60-70年代以生成语法为首的主流语言学基础上建立的,提出了语言与认知不可分隔这一崭新的认知语言观,强调了语言并不是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而是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的感知。

其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这里的经验主义不是指人被动的感知,而是指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

赵艳芳(2000:10)指出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学科。

认知语言学近年来研究的焦点有意象图示(image schema),象似性(iconicity),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及原型理论基本层次范畴等。

2. 范畴化的原型理论范畴可以由一个事物和其类似事物构成或一类事物及其包含事物构成。

赵艳芳(2000:55)指出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即范畴化过程(categorization),其结果即认知范畴(cognitive category)。

传统范畴理论强调范畴有明确的边界,范畴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特性并且地位平等。

随后被维特根斯坦发现了其局限性,他认为游戏范畴并不符合传统范畴理论。

例如打球,游泳,下棋和打牌都称为游戏,但这些游戏有的为了娱乐,有的是为了锻炼,有的需要技巧等。

总之,游戏这一范畴边缘是模糊的,它是由各种不同游戏之间相互交织的相似性组织起来。

维特根斯坦认为范畴成员之间只有某些共同特性即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范畴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并且范畴成员之间的地位不平等,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间的区别。

原型与基本层次范畴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 提出。

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

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

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范畴理论是一种用来描述和分析语言结构和认知过程的理论框架。

它的发展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范畴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它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范畴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提出的。

他认为语言的结构是由一系列的范畴组成的,这些范畴分别代表不同的语言单位和语法规则。

乔姆斯基的范畴理论最初主要应用在生成语法的研究中,但其理论框架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范畴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描述人类认知过程的理论框架。

它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是密切相关的,通过研究语言结构可以揭示人类思维的基本模式。

范畴理论将语言视为人类思维的表达方式,通过研究和分析语言结构可以深入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

范畴理论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首先,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语言结构。

通过将不同的语言单位和语法规则归类为不同的范畴,研究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语言的组成和结构。

这种系统的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使得语言结构可以被更深入地研究和分析。

其次,范畴理论揭示了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联系。

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方式,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

通过研究语言结构,可以深入理解人类思维的基本模式和认知过程。

范畴理论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语法规则和结构上,通过分析语言的组成和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规律和机制。

此外,范畴理论也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

通过研究和分析语言的范畴组成和结构,研究者可以深入探究人类思维的各个方面,如知觉、记忆、判断等。

范畴理论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式来解释和分析这些认知过程,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分析工具。

最后,范畴理论还对认知语言学的教学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研究和分析范畴理论,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语言学习。

原型范畴理论和现代汉语新词语-2019年精选文档

原型范畴理论和现代汉语新词语-2019年精选文档

原型范畴理论和现代汉语新词语中国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之一,在我国,古代书面――文言文的使用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初,根据阅读先秦典籍的需要,人们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讲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传统语文学。

虽然语言的研究由来已久,但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不过是近40年的事。

认知语言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这表明了语言研究新的发展趋势。

一、新词语的产生和词汇研究(一)新词语产生的三个时期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慢慢加深,许多新词语也应运而生。

20世纪30年代,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使得很多新词语得以进入书面语系统中,为书面语注入了很多新的元素。

这是汉语新词语产生的第一个高潮;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制度扎根于中国,这时,产生了许多带有时代特色的新词语。

这是汉语新词语产生的第二个高潮;改革开放以后,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新词语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这是新词语产生的第三个高潮。

(二)词汇研究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符号,用它可以对现实现象进行分类、定名,因此,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词语研究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受到语言学理论的指导和影响。

1.传统语文学对词汇的研究在现代语言学产生之前,传统语言学就对词汇有了广泛的研究。

归结起来,传统语文词汇学理论产生并服务于以下三个领域:词源分析;修辞教学;词典编纂。

2.结构主义语义学对词汇的研究总的来说,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对语义学的兴趣不大。

只有英国的乌尔曼等少数人作了比较细致的语义研究。

结构主义语义学的主要成就就是研究词与词之间的同义关系、下义关系、反义关系。

[1]此外,转换生成语义学是结构主义语义学的高峰。

3.认知语义学对词汇的研究认知语义学是当下语义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关于语义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有20世纪60年代Berlin & kay的色彩范畴理论、Rosch的原型范畴理论、Lay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等。

从基本范畴词看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1)

从基本范畴词看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1)

摘要: 英语词汇是英语教学的核心,本文试着从认知语言学所关注的两个方面:基本范畴词和隐喻来阐述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更加形象、灵活、认知语言学轻松地掌握更多词汇。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基本范畴词; 隐喻; 英语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是近一二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新的学科,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认知语言学研究人对世界的感知、经验、观察事物方式如何影响人们对语言的使用,特别是在同样符合语言规范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不同的词与句子来表达非客观的意义。

经验观(the experiential view )和突显观(the prominence view)是对语言认知的研究的两个方面。

具体地说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一方面是语言概念形成中的认知,即人是怎样运用语言符号对事物进行概念化的,这涉及基本范畴与隐喻认知模式等。

另一方面是语言使用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即人是怎样运用结构实现其交际功能的,这涉及语义结构中的突显与选择。

经验观的优越性在于它可以提供对语言和意义更丰富、自然的描述。

基于对世界的经验,人们是从两个基本层面上认知世界的:一是基本范畴。

也就是说,人是从具有完形特性的中间层面开始,向更高或更低层面认识世界的;另一基本层面是从具体事物的原型向外扩展到范畴边缘成员一直到更抽象的事物和概念的。

如此,人们对具体的、可以直接理解的事物的经验,为我们认识更复杂的概念和抽象的事物提供了基础。

对经验观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教师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语言学正是从认知的角度观察语言中词汇的组织和规律,以人的经验和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基础说明语言中词汇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

本文将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讨论英语词汇的教学。

—、重视基本范畴词,将其教学放在词汇教学的第一位认知语言学从理论上支持了已有的词汇教学。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已经是按照词汇的有用性和使用频率逐渐使学生扩大词汇量。

而《英语词汇通用频率表》(A General Service List of English Words, 1953)的作者迈克尔•韦斯特(Michael West)也已意识到,使用频率并不是确定词汇教学优先顺序的唯一标准,要想建立科学的符合外语教学先后顺序规律的词汇表,词汇教学应考虑以下因素:(1)用于定义和构词的价值的大小;(2)文体中性的程度;(3)可得性,及大脑激活的速度;(4)学习的难易程度。

认知语言学(二)范畴

认知语言学(二)范畴

主动态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态
的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如:
他沏茶。
茶沏好了。
钥匙丢了。
他生于1949年。(中动态)
四 原型范畴的局限性
1、不能确定一个中心成员(中心意义、基本
意义、原始意义) The plane flew over the city. The lamp hangs over the table.
句法结构赋义规律:
对于没有任何修饰语的光杆名词,以谓 语中心动词为参照点,动词之前的被 赋予有定的特征,之后的被赋予无定 的特征。
一、经典范畴理论
• 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 概括和反映。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的一些基 本范畴,如化合、分解等是化学的范畴; 商品价值、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等是政治 经济学的范畴;本质和现象、形式和内容、 必然性和偶然性等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 畴。
• 范畴化是人类高级认知活动的过程和能力 之一,指的是人类在千差万别的世界里看 到相似性,并据以将可以分辨的不同事、 物处理为相同的事、物,以此对客观世界 万事万物进行分类,并进而形成概念的过 程和能力。
2、如何确定语义延伸的界限
3、同义词问题
五 原型范畴理论在语言方面的运用
语言的范畴化: (1)语言使用者通过语言把非语言的世界作 为客体进行分类; (2)语言学家把语言本身作为客体进行分类。 词类范畴 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某种特定的语法形式表
达某种特定的语法意义,对语法意
义进行概括形成的一些类型就是语 法范畴,又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 畴。
a b
d.21x34
c
d
三 原型范畴理论在语言各层面的表现
1、语音:音位、声调、语调 2、词:词缀、词类、词类活用 3、词义 4、语序:SVO 5、句式 6、时态语态

认知语言学全解

认知语言学全解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的确立
? 认知语言学是近20年来在国际理论语言 学界( 特别是欧美) 新兴的一个语言学学 派, 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尔 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 (Duisbury) 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 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发行《认 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协 会(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 专著。
experience)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 重要方面。
? 对语言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找出其规 律的方法具有主观的局限性。根据 个别研究的直觉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只能是一种假设。认知语言学家不 接受关于概念知识的假设。
寻求对理论分析的支持
? 一是探求“心理上真实的”理论或 从实验中获得“客观”的证据。实 际上认知语言学中的许多概念和分 析结果都有待于心理语言学实验的 证据。
? 2、对语言范畴化诸原则的研究。
? 原型是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 , 所有其 他成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比如说 ,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 ;而对 于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麻雀 ; 麻雀在中国 人的认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 根据莱考夫的论述 , 认知模式据其结构原则的 不同分为四种 : 命题模式、意象图示模式、隐 喻模式和转喻模式。
? T.Regier(1996) 发现大脑结构的某些类型,如 视角的局部解剖图和方向敏感细胞等,能计算 出认知语言学家发现的原始的空间关系,即图 象---图式(image-schemas) 。Narayanan( 引用
area ) 上 面 的 区 域 是 大 脑 下 顶 叶 ( inferior parietal lobe),这一区域是空间和语言信息的 关键处理器。这一区域受损可导致失语症。形 式空间化假设预测了这一区域的存在,即大脑 下顶叶不仅是空间的脑中枢,而且还可作为语 言信息的关键处理器。空间和语言思维在大脑 中使用了同类的结构。

(完整word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解读

(完整word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解读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1原型范畴理论(The Theory of Prototypes)1.1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历程原型理论的产生经历了一段过程。

著名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Lakoff.G)曾形象地将经典的范畴化理论的实质比作“容器”,具备定义性特征的个体就在里面,不具备的就在外面。

而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却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认为其中类别的成员如同一个家族的成员,每个成员都和其他一个或者数个成员共有一项或者数项特征,但几乎没有一项特征是所有成员都共有的,于是以这样环环相扣的方式通过相似性而联系起来成为一类。

即下图方式:从七十年代开始,以罗施(Rosch)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和以拉波夫(Labov)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对cup ,bird ,fruit, furniture, vegetable, toy, vehicle, clothing等概念做了一系列深入的定量实验研究,发现了在范畴化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认知上显著的“原型”理论。

第一,个体范畴化的依据是其属性(attributes)而非其基本特征(essential features)。

属性是事物性质的心理体现,与人们认知及现实的互动模式密切相关;基本特征被理解为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它们与主体认知无关,是客观而独立的存在的。

第二,对自然类的范畴化而言,传统理论所说的起定义作用的特征往往难以找到。

例如furniture(家具),在著名的Webster英语词典定义为“movable article used in readying an area as a room or patio for occupancy or use (用于装备房间、内院之类的地方,使便于居住或者使用的可移动物件)”,词典只是勉强找出的非确定性的描述,而算不上是可以根据来确切分类的充分必要条件(比如,壁柜、电话、地毯这类算不算furniture?)。

认知语言学与认知心理学中的基本层次范畴-2019年文档资料

认知语言学与认知心理学中的基本层次范畴-2019年文档资料

认知语言学与认知心理学中的基本层次范畴引言看到一朵玫瑰的时侯,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一株植物”,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一朵花”,或许还有的人会说“这是一朵玫瑰”,抑或“这是一朵苦水玫瑰!”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描述物体时就是这样选择具有不同概括能力的某一层级的概念来对物体进行范畴化(categorization)的。

范畴化就是对物体进行分类的心理过程。

而分类的层级结构原则是类包含(class inclusion),即[认为]上位层次类(superordinate class)应包含所有下位层级(subordinate level)[的观点][1]60。

一、民俗分类按逻辑的严密与否,分类有科学分类(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和民俗分类(folk taxonomy)两种。

科学分类是由瑞典生物学家Linnaeus在18世纪中叶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时创立的、复杂而严密的分类系统[1]61。

如在这个分类系统里,人们所说的“鲸”就是指:后生动物(主群)/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鲸目(Cetacea),鲸目以下的分类单位还有亚目、科、属、种、变种[2];[3]。

在科学分类中,像位于“鲸”、“鱼”、“狗”、“猫”、“小汽车”这一中间层级的名称是小孩最先学会的,这些名称通常是各层级的名称中最短的,也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1]63。

民俗分类即“非科学”的分类,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归纳出来的、约定俗称的分类系统,它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如中国人说“鲸鱼”就是把鲸归到鱼纲下面了。

这种分类方法看起来并不“科学”,但它却很实用,有助于没有见过鲸的人一听到这个名称就知道这种动物的特征之一就是(跟鱼一样)生活在水里的。

二、基本层次范畴首位及其决定因素Berlin等在随后的民俗分类研究中,根据广泛的词汇民族分类材料和对其结构的验证提出,语言的分类等级具有普遍的相似之处,其深度一般不超过起点、形态、属、种、变种等五个层次。

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

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

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引言:范畴理论(Categorial Grammar)是一种基于逻辑与语言结构的语法理论。

它的发展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范畴理论的发展、核心概念和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进行详细探讨。

一、范畴理论的起源和发展1. 范畴理论的起源与背景范畴理论最早由Lambek于1958年提出,他将逻辑符号和类型理论引入语法研究,实现了逻辑和语法的统一。

2. Montague语义学的发展Montague于1970年代对范畴理论进行了改进和发展,提出了Montague语义学。

他结合了范畴理论和模型论,构建了一种丰富的语义理论框架。

3. 普遍范畴语法的提出Gazdar等人于1985年提出了普遍范畴语法(Generalized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GPSG),将范畴理论与短语结构语法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语法理论。

二、范畴理论的核心概念1. 类型在范畴理论中,类型(type)是语言表达式的一种分类方式,表示表达式的语法和语义特征。

2. 范畴范畴(category)是范畴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基本范畴和复合范畴。

基本范畴用来对应词汇表达式,复合范畴用来对应短语结构。

3. 推导推导(derivation)是范畴理论中句子的生成过程,通过推导规则对范畴进行组合,生成语法正确的句子。

三、范畴理论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1. 提供了一种丰富的语法分析方法范畴理论提供了一种基于逻辑和范畴的语法分析方法,通过对表达式的类型和范畴进行分析,可以准确地刻画句子的结构和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2. 推动了语法和语义的统一研究范畴理论将语法和语义整合在一个框架中,实现了语法和语义的统一研究。

它通过类型和范畴的概念将逻辑和语法联系起来,为语言表达和意义的表达提供了一个一致的理论基础。

3. 促进了关于语义解释的研究范畴理论与Montague语义学的结合使得语义解释变得更加准确和系统化。

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研究



引言
点, 即认 为 大 脑 的认 知是 以 自身 为 基 础 向外 扩 展
的, 脑 的思维 开 始 于大 脑 所存 在 的 、 大 与外界发 生 的结 果 , 是人 与外部世 界相 互作用 的产 物 [ ”认 知 4。 【 6 语 言 学 的形 成 和发 展 有 深 厚 的哲 学 和 心理 学 基
P i s p Y。 a 0f& Jh sn[(7指 出: 概 念 提 出了认 知 语 言 学 的三 大 假 设 : ) 言 不是 一 种 hl o h ) L k f o o n 0 4 ) 9 “ 1语
是 通 过 身 体 、 脑 和 对 世 界 的体 验 而 形 成 的 , 大
(mb d me t 特 别 是 通 过 感 知 和肌 肉运 动 能力 e o i n) ,
2 1年 6 0 0 月
济南 职业学院学 报
Ju n l f ia c t n lColg o r a n nVo ai a l e oJ o e
J n2 1 u .0 0
第3 ( 第8 期) 期 总 O
No3S r l o8 ) .(ei .0 aN
认 知 语 言 学 的 范 畴 化 理 论 研 究
世 界 进 行 感 知 和概 念 化 的 方 法 来 研 究 人 类 语 言 作用 的人 自身 ; 知是 人 对 客观世 界 的感知 与经验 认
础 , 其 直 接 动力 则来 自语 言学 本 身 , 但 即生成 语 义
究 中必不 可少 的 一 个 新 领 域一 认 知 。 言 能力 是 语
i 1J根 据L k f t 【。 .l a of& J h s n 著 的《 验哲 学 和语 用 学 , ono合 体 它们 都 从 不 同的 角度 注 意 到 语 言 研

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范畴化与原型范畴理论从认知的角度看,范畴化可说是人类高级认知活动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指的是人类在歧异的现实中看到相似性,并据以将可分辨的不同事物处理为相同的,由此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概念的过程和能力。

在语言里,范畴化首先指的是人们运用语言将其所处的世界进行分类的过程:语言形式的意义形成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正是人们对所处的世界进行范畴化的结果。

对现代范畴理论作出系统研究和贡献最大的当算Eleanor Rosch,她首先创立了原型范畴理论,并将范畴分为三个主要层次:上义层次、基本层次和下义层次。

Lakoff 和Taylor 进一步发展了原型范畴理论,他们都认为:语言结构就像非语言的概念结构一样,也有原型效应。

语言中的范畴都是原型范畴,如语言中的语义范畴就具有原型范畴的许多性质,一个多义词所形成的语义范畴中的各义项地位是不同等的,这也像原型范畴一样,有典型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

二、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1.教学中以基础范畴词为中心,在此基础上扩展词汇量。

我们知道范畴分为三个层次:上义范畴、基本范畴、下义范畴,范畴结构中的各层级的信息量和实用性是不同的,基本层次范畴在认知上和语言上比其他层次更加显著。

而且,人类认知也是从基本范畴开始的。

从这点来看,我们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也应遵循人类的这一认知规律,即从基本词汇入手,并且是以常用的基本基层词汇为中心。

所学习的常用基层词汇以语素的身份进入复合词中,成为复合词的构词基础,方便留学生理解。

例如,学生在学习树这个汉字之后,根据汉语词语的复合词特征,即使不知道白杨树、银杏树是什么,但是根据树字也会知道这是一种植物,更极有可能是一种树,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猜词的成功率。

2.对一词多义的词义变化作原型性解释,注重词汇深层关系的讲解。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篇一: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

本文从范畴在人类认知中的作用出发,介绍了范畴和原型的基本特征,讨论了范畴和原型在不同语境和文化环境中的变化,探讨了范畴层次理论在认知和语言使用中的应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思维和语言分类范畴化认知模型文化模型范畴层次化[CLC编号]h0-06[文件识别码]a[物品编号]1674-4810(2022)03-0025-03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的一个新的语言学流派。

作为对乔姆斯基所创立的转换生成语义学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反叛,认知语言学更侧重于对语言和思维之间关系的研究,抛弃了在此之前占主导地位的语义和句法的研究,转而从认知的角度来寻求解释人类语言普遍规律的途径。

人类对语言的使用与人类的思维、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传统的语言学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交流工具,是对人类思维的反映和表述。

而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一种认知工具,除了能够表达思维,还能帮助人类去更好地认识世界,获得新的知识。

“认知”是指人们感知世界、形成世界万物概念的方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和形成的经验和经验。

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观点是语言的创造、学习和应用必须通过人的认知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基础。

在人类思考的过程中篇二:谈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论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理论语言学新兴的一个语言学派。

认知语言学以原型范畴理论作为主要基础理论。

它所提出的原型理论(prototypetheory),强调了原型是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和范畴等级结构包括基本层次范畴(basiclevelcategories),上位范畴(superordinatecategories)和下属范畴(subordinatecategories),而其中的基本层次范畴又是典型的原型范畴。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原型基层范畴上级范畴下级范畴1.引言哲学家、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一直关注一个主要问题,即语言和认知。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篇一:认知语言学作业认知语言学概述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研究认知语言学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摘录了部分内容,试图通过他们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和总结帮助初学者了解认知语言学这门课程。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言认知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在最近十几年内受到了语言学界的青睐,国外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国内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认知语言学向占主导地位的、以乔姆斯基为首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发起了挑战,语言学家也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证实。

本文主要阐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界对认知语言学的评价等几个方面。

一、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基础1、哲学理论基础。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以客观为基础,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现实主义(简称经验主义)为哲学依据。

经验主义认为没有绝对客观的现实,也没有完全离开客观现实而独立存在的感知和思维。

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在人的认知和语言中的重要性,而人类的经验源于人与大自然(物理的、生理的),人与人(社会的、文化的)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源于人类自身的感觉动力器官和智力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吃、穿、住、行)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

但大脑不是象一面镜子一样一成不变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具有自身的认识事物的结构和规律。

每一种经验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一定的结构,正是这种多维的结构构成了经验的完型。

因此,客观现实反映在大脑中形成了认知世界或认知结构。

认知语言学就是研究这一认知结构及其规律对语言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范畴理论、知识、意义、理解、语言、推理、真理等都提出新的解释。

(赵艳芳,2000)2、心理学理论基础。

认知语言学继承和发展了心理学中关于经验联想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一些观点,崇尚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批判其他人认为的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心”的观点。

它从人的生理基础出发,认为大脑与人身不可分,提出了“身在心中,心在身中”观点,即认为大脑的认知是以自身为基础向外扩展的,大脑的思维开始于大脑所存在的、与外界发生作用的人自身。

小议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

小议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
言学 是 一 种 研 究 方 法 。 二 、范 畴和 范 畴 化
首先是 “ 基本范畴”这一概念 ,举例说 明 , “ 椅子” 足 “ 家具 ”
这 一 范 畴 中 的 成 员 ,但 “ 桌子 ” 同样 也 是。也 就 是说 “ 家 具 ”是
“ 桌子” 和 “ 椅子” 的上位范畴 ,而 “ 桌子” 和 “ 椅子” 是基本范畴
现象 。 .
理解 ,既从语义角度出发解释 了 , 意义 ,也 从根本的认知上解释 了交 际 的问题。这使语 言不再 只是在理沦的大框架上盘旋 ,而也 回到 了 日常 语言上 ,使语言学更加有魅力。
直到 1 9 8 0 年 ,L a k o f和 J o h n s o n 合著 了 《 我们赖 以生存 的陷喻》 ,
既 然 已经 说 清 了界 限 和 过 渡 区 的 问题 ,那 么 又 如何 来 研 究 有 着 模 糊 界 限 的 不 同 范 畴呢 ? 这 里 不 得 不 提 的是 L a b o r关 于杯 子 的 实 验 。实


语言学的研究 主要有生成语 法学和功能语 言学 两在流派 ,而上个 世纪 8 0— 9 O年 代 日趋 成 熟 的认 知 语 言 学 则 可 称 作 是 相 并 列 的 第 三 派 。
什 么是基本范畴?其实基本范畴这一概念来 自心理学 ,也就 是经 试验人类最易区分的一种范畴种类 ,这也是最重要 的。这类范畴也是 人们 了解最多的 ,比如 “ 小 汽车”,人们知道有什 么样 的外形 ,不 同 颜色 ,大小 ,厂商 、品牌等 ,但如果问到 “ 法拉利牌 敞篷 两座跑车”, 不了解 的人可能想象不 出。那么 “ 家具”是 “ 椅子” 的上位范畴 ,而
化及环境也起 了很大的作用 ,正如 “ 橘生淮南则 为橘 , 橘 生淮 北则为 枳 ”,环 境 的作 用 非 常 大 。

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成就

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成就

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成就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强调语言先天的认知结构和人类对世界的经验、思维方式以及概念等因素在语言理解和语言生成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对传统语言学的一种重要补充。

在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模型,对于理解和分析语言现象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其中,说明文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着重介绍认知语言学在说明文研究中的主要成就。

第一,范畴化理论:范畴化是一种基本认知过程,它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与概念化相联系,是影响语言和思维的重要机制。

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强调了概念的多层次结构以及文化背景对概念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

范畴化理论对说明文的研究具有很大意义,因为说明文的主要作用是制定规范和界定概念。

范畴化理论认为,人们的概念和认知是多层次的,不同的概念在范畴结构中具有明确的位置和关系。

基于此,说明文中的说明过程需要对读者已有的概念进行扩展,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且把各种概念的层次关系表达清楚。

第二,词汇语义学:词汇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人们从语言中获得的概念和信息。

在说明文中,词汇的语义是文本表达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词汇语义学为说明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理论框架。

它认为,语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人们与语言和其它文化要素相互作用中的产物。

在说明文中,一些专有名词或复合词需要解释说明,需要通过语义分析来探讨其特殊的意义和特点。

此外,词汇搭配也是词汇语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理解语言中各个词汇之间的语义搭配关系对阅读和撰写说明文都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章衔接理论:篇章衔接理论是说明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注语句之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是构建说明文的重要力量。

篇章衔接理论认为,篇章结构和语言使用的方式对说明文语句的组织、布局和内容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说明文中,读者需要通过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概念和信息,篇章衔接理论为解释这种语句之间关系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范畴化理论到认知语言学
张宝(1990- ),山西大同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学与认知语言学。

任一娇(1990- ),山西朔州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学与语用学。

认知语言学是从范畴化相关理论起家的,这是因为范畴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面。

古希腊哲学家对于范畴就相当重视。

柏拉图认为范畴是一种独立于人的存在,存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是客观世界本身自然而然自为自适的分类。

对于这个分类,即范畴,柏拉图认为我们人类做了两件事情:一、客观的范畴有其自身结构,人类了解和学习这种结构就是掌握知识,知识其实就是世界自然范畴的一种人为呈现;二、获得关于这些结构的知识就意味着掌握了世界万千事物范畴的法则,根据这些法则对万事万物进行分析,就是人为操作层面的范畴化。

亚里士多
德强调了范畴的工具性。

大千世界事物瞬息万变,如何在万事的使之有序,这是个大问题。

人类找到了“范畴”,我们用其对万物加以规整,并把它当作我们获得知识的工具,最终使我们感觉到的事物慢慢成为可知的东西。

后来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在
变化中、感觉的混乱中抓”住一点东西,摸索出它们的秩序并范畴”一词基础上阐释了“概念”一词,他认为“范畴”是一种本源的纯粹的表示综合的“概念”。

康德亦认为通过“概念”
才能理解运动中的万物,思想异于人的客体。

当然,康德也是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认识的基础之上论述的,没有理念的突破。

此后的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对“范畴”同样有论述,亦无破旧立新的进展。

前面列举的范畴认识通常被称为经典范畴理论。

经典范畴理论的根基是二元对立,其方法论是二分法。

在这个基础上,该理
论认为:所有范畴都具有清晰界限,各个范畴内部成员之间地位没有哪个成员更具代表性,没有核心成员与边缘成员之分。

20 平等
世纪许多语言学研究就建立在经典范畴理论之上,比如雅格布逊的音位学“双分法”:每一个音位特征只有两个值,个正值,一个负值,分别标记为〔+特征〕、〔- 特征〕,如〔+ 鼻音性〕、〔-鼻音性〕,〔+浊音性〕、〔- 浊音性〕;结构主义语义特征分析也是二分法,比如说到“ bachelor ”,就会进入这样的考量:有生命/ 无生命,人类/ 非人类,成人/ 非成人,男士/女士,已婚/未婚等;就连结构主义语法的反动者、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斯基也把运用二分法视为自然和正当,他认为二分可以表明一个语言项是否属于某个范畴。

我们强烈感受到
非有即无、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就是经典范畴理论的本体和实操灵魂所在,但这清晰优势之另一面是其绝对缺陷。

无可回避,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界限并不都似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之间那样明确,更多的时候是模棱两可和无可奈何:何为冷,何为热?什么是高,什么是矮?多小才算小,多老才算老?好人和坏人加
起来就是所有的人?现实世界那些可悲的“阴阳人”,他(她)们是男性还是女性?俯拾即是的例子,让我们发现了经典范畴理论自身解释力的欠缺和不足。

20 世纪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针对“范畴”,破天荒提出了
家族相似”理论,开新兴范畴理论之先河。

这次拓荒始于对游戏这个事物的思考。

游戏,从条件来看,有的需要运气(如牌类游戏),有的需要技巧(如棋类游戏);从结果来看,有的有竞争有输赢(如田径游戏),有的无竞争无输赢(如娱乐游戏);20世纪70 年代滥觞的电子游戏甚至让游戏参与者变为机器或者电脑,大大打破了人们对游戏的传统认识。

据此,维特根斯坦强势认定:游戏范畴成员之间没有共同特点,只有各种方式的相似之处以及千丝万缕的相关联系。

因而,他进一步阐述,提出了与传统理论截然不同的观点:范畴内部成员之间只共享部分特征,不共有一切特点;地位并不平等――有中心成员和非中心成员之分;范畴并无清晰界限,随新事物的出现可随时扩大。

在维氏家族相似性理论基础上,著名心理学家罗丝提出了
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就是一个范畴之中最典型、最称职、最有代表性的个体成员,也可称为最佳实例或突出实例,比如白菜可以是蔬菜的原型,桃子可以是水果的原型,燕子可以是鸟的原型。

人类体验万千事物,将之与原型相比较并系联,范畴就渐
渐建立起来了。

当然,也可以说范畴建立之后我们感受到了原型。

但孰先孰后并不重要,因为原型存在于范畴之内,而新事物的出
现也未必不能成为新的原型。

重要的理念是:事物有范畴,范畴有原型。

范畴划分的同时,也是概念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
作“范畴化”。

概念是思维与认知运动的单位和支点,反映在语言层面就是语义。

认知语言学正是研究语言与认知的关系,要解释语
所以言背后的认知规律,就必须关注人的思维,思维的单位是概
念,概念根源于范畴化,所以探讨范畴化成了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内容。

莱柯夫充分肯定范畴化的重要性,他认为范畴化是人类思维、认知甚至语言的先决条件,没有范畴化能力,无论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人类都是一无所为。

在罗丝原型范畴理论基础上,莱柯夫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式(ICU)并成功用其分析了bachelor ,lie ,mother 等词的语义范畴,认为它们属于辐射性范畴,这与之前采用标准特征判定事物所属范畴的方法大大相异。

莱柯夫后来总结到:语言也是世界万千事物的一种,也具有原型效应,我们也可以像对待自然物体一样对语言进行范畴化分析,参照原型去建立语言中的范畴。

在这种理念下,莱柯夫写出了名篇:《女人、火与危险事物》。

而能被称为范畴化视野下认知语言学经典著作的,当属泰勒的《语言范畴化:语言学理论中的原型》,该书在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详细论述了词汇范畴化、语法范畴化、音位范畴化等问题,给之后的研究开拓了崭新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