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感染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完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制定和执行标准操作规程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完整而严格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

首先,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中,最重要的是制定和实施手卫生政策。

手是医护人员最经常使用的器官,也是传播病原体的主要途径。

规程应明确指出,在接触患者之前、接触污物后、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手脏或可见污物存在时以及手药物污染后,医护人员应该进行手卫生。

同时,规程应明确指导医护人员如何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以确保洗手程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其次,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还应该制定和实施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政策。

医疗器械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媒介,如果清洁和消毒不到位,就会容易引发感染。

规程应明确指导医护人员如何正确清洁和消毒医疗器械,包括清洗、消毒和灭菌等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

此外,规程还应规定医疗器械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无菌状态。

此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还应包括环境清洁和消毒政策。

环境是医院感染的潜在来源和传播途径,因此,规程应明确要求医护人员对医院内部的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包括病房、手术室、洗手间等重要区域。

规程应规定清洁和消毒的频率、方法和所使用的消毒剂,以及清洁人员的培训要求和标准。

另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还应包括患者隔离政策。

有些病人可能携带一些特殊的病原体,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因此,规程应明确指导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原体情况进行适当的隔离措施。

隔离可采用单人房间隔离、空气重负压隔离或细菌滤器等措施,规程应明确具体的隔离条件和要求,以及隔离期限和解除隔离的标准。

最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还应包括医护人员健康管理政策。

医护人员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执行者,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感染的防控效果。

规程应明确要求医护人员进行健康评估和健康监测,包括体温监测、疫苗接种和健康体检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3、艰难梭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4、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6、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7、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8、输液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9、烧伤患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0、新生儿脐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1、中医诊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2、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3.发生职业暴露应按照"109.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13、软室内镜机械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文件编号:制订者:审核者∶版次∶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14、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15、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文件编号:制订者:审核者∶版次∶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牙科手机清洁、保养流程16、牙科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文件编号:制订者:审核者∶版次∶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适用范围:适用于牙科小器械、牙齿治器、根管器具等除牙科手机外的口腔科器械、器具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注:a.器械回收容器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并干燥。

b.非电源器械可使用机械清洗。

17、牙科综合治疗台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文件编号:制订者:审核者∶版次∶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定义∶1.牙科综合治疗台∶用于口腔诊疗的基本设备,由照明灯、患者椅、吸引装置、痰盂、操作面板、电动机、电器开关、诊疗器械连接处、水路、气路以及管路接口等组成。

18、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消毒标准操作规程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定义∶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是指牙科综合治疗台内的供水管道、排水管道、阀门、独立储水罐等相互连接构成的系统,功能主要是在诊疗过程中为患者和设备提供冷却水、冲洗水、漱口水等。

租用范围∶适用于使用独立储水罐进行水路消毒的牙科综合治疗台。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感染性疾病科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一、流程布局1.患者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应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

2.明确三区分布与功能。

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休息室与库房等;半污染区为治疗室等;污染区为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等。

3.因受场地限制,必要时配备专人为患者提供送样、配药、交费等提供服务。

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与手卫生。

4.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隔离观察室。

5.肠道门诊应独立设立患者专用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二、物资与设施配备与使用1.感染性疾病科内应为医务人员、患者和陪护等提供方便、有效的手卫生设施与相关用品,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干手纸、速干手消毒剂等。

2.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须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外科口罩、防护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等,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正确。

3.门诊诊室窗户等处应设立防蝇等设施。

4.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须配备消毒剂和消毒设备。

三、消毒隔离1.患者安置原则:不同类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传染病患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收治。

2.病室应保持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定时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min。

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3.地面湿式清洁消毒,每日至少1次,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4.病床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擦拭一次,遇有污染时应立即清洁与消毒,抹布一桌一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5.病人被服每周更换一次,如遇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脏被服,更换下来的脏被服应由专人负责收取。

被褥芯、枕芯、床垫等定期消毒。

6.保洁用具(抹布、拖布)分区使用,标志明显,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四、终末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病床单元应终末消毒处理。

床头柜、床等物体表面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床垫、枕芯、棉絮暴晒、紫外线照射或用床单位消毒机消毒。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标准预防一、基本原则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破损的皮肤和粘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播的感染源。

2、适用于所有患者,不论是疑似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3、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

二、措施1、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预计可能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3、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下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并应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品表面。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源,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二、患者安置1、各位置放蓝色的“接触传播”标志并有中文标示。

2、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三、个人防护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3、工作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

五、环境与仪器1、病房环境表面与医疗仪器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2、患者出院后,应对房间里空气、所有物体表面、地面进行彻底消毒。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源,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准则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准则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准则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准则操作规程 (SOP)概述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医护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遵循本SOP的步骤,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目标- 提供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的准则- 加强手卫生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措施- 严格管理医疗废物处理- 加强感染监测与报告-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培训操作步骤1. 抗生素使用准则- 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感染进行治疗-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定期审核抗生素使用情况,提供反馈和培训2. 手卫生- 医护人员应常规洗手,特别是在与患者接触前后- 使用合适的洗手消毒剂或肥皂,并正确按照手卫生程序进行洗手- 鼓励患者及访客正确洗手,提供相关宣教和支持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 根据医疗器械的分类和使用需求,采取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 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正确的消毒灭菌过程- 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4. 医疗废物处理- 制定医疗废物分类、包装和处置规范- 监管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和处理过程,确保安全性和卫生要求- 定期进行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检查和维护5. 感染监测与报告- 建立感染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 及时报告感染事件和疫情,确保信息畅通和协调行动- 追踪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6. 培训和教育- 提供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必要的防控知识和技能- 组织定期培训和考核,持续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定期评估感染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并针对改进提出建议结论通过遵循本操作规程的步骤和准则,医院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工作,并持续关注和改进感染控制措施,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5个重要的手卫生指征
• 接触患者前(before touching a patient);进行
清洁(无菌)操作前(before a clean(aseptic) procedure);接触体液后(after body fluid exposure risk);接触患者后(after touching a patient);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after touching patient surroundings)。 需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若符合上 述手卫生指征且需要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 手套后,认须执行手卫生。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二、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方法 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四、职业防护与生物安全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六、就耐药菌监测、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七、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 管理 八、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九、医院感染暴发与处置 十、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与管理
术语和定义
• 一、术语和定义 • 1、手卫生(hand hygiene):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 •


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hand washing):医务人员肥皂(皂液)和流 动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hand antisepsis):医务人员使用速干 手消毒剂搓揉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外科手术前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在使用外科消毒 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手卫生促进策略
• 1、确保受清洁剂、一次性纸巾、速干手消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一、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操作规程(一)一般防治措施1、手卫生: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应严格手卫生措施,吸痰前、后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2、口腔卫生:对插管并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应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3次,包括使用含洗必泰成分的漱口液漱口、口腔黏膜擦拭或冲洗。

口腔护理操作中应注意有脱管和插管移位的危险,对气管插管的病人采用口腔冲洗法。

3、无特殊禁忌症病人应采取30-45度半卧位。

4、穿隔离衣:不常规推荐与患者接触时穿隔离衣,但当患者携带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病原微生物时,与患者接触或处理气道分泌物时应考虑穿隔离衣。

对于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

5、首次气管切开或插管的患者应即刻送病原学微生物培养。

(二)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1、人工气道的建立(1)对于需要辅助通气患者,应尽量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2)坚持经口插管的原则,尽量避免重复插管。

2、人工气道的管理(1)气管套囊压力监测:常规监测带机病人气管套囊压力,压力控制在适当范围,保证有效通气。

(2)预计插管时间超过72小时的患者应选用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的气管插管。

(3)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吸痰时应戴手套,吸痰管一次一根,吸痰管放入时勿用负压,以旋转方式退出,切忌上下提插。

(4)胸部物理治疗: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体位引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主管医师每天应进行评估并报告科主任,科主任或医疗组长确定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6)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一次,评估患者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

(三)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的管理1、呼吸机的清洁消毒参照《呼吸机及附件的清洗与消毒规程》。

2、呼吸机面板消毒:正在使用的呼吸机面板每天由护理人员以75%的酒精擦拭消毒;库房待用的呼吸机每周擦拭消毒一次。

3、湿化器中须使用无菌湿化用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4、连接呼吸机管道,坚持无菌技术操作;管道连接者应佩戴口罩帽子及手套;更换管道,调参数等前后均应洗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因接触医院环境或接受医疗服务而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当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明确感染控制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制定感染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感染控制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

此外,医院还应当定期进行感染监测与报告,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其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控制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应当具备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置制度。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另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

医疗机构的环境清洁和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制定清洁消毒工作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设施、器械、床单、被褥等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还需要加强患者的管理与监测。

医院应当建立患者感染风险评估机制,对高危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医院还应当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感染控制的重视和配合度。

总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加强患者的管理与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能够充分重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消毒供应中心(室)感染管理SOP工作质量管理一、物品回收、分类1.工作人员回收可重复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帽子、手套。

供应室物品交换清单记录回收日期、科室、物品名称等;2.按照规定的路线由专人,用封闭污物回收车或密闭转运容器等进行回收,用具每日清洁、消毒后备用;3.分类应在去污区的分类台上进行,不得出现洁污交叉或物品逆流。

二、物品清洗1.手工清洗①做好个人防护,戴防护手套、眼罩或面罩、穿防水衣或围裙及戴袖套,戴帽子及穿防护鞋;②在去污区专用的清洗池清洗,对于可拆卸的器械尽量拆开再冲洗;③污染重或污染物已干的器械先用酶洗液浸泡2min以上后刷洗,仔细刷洗螺纹、缝隙等处。

刷子须在水面下操作,以免水滴飞溅形成气溶胶污染环境;④刷子的大小必须符合清洗器械的通道、零件、轴节和齿槽的尺寸,刷子太小,刷毛不能完全接触管壁,刷洗不彻底;刷子太大,刷毛倒伏,降低清洗效果;⑤清洗剂应选用无泡或低泡型酶洗液,以免水下刷洗时操作人员的视线被挡住;⑥手工清洗后用自来水漂洗,接着用软水漂洗。

干燥后通过传递窗进入清洁包装区。

2.清洗机清洗分类后的物品应放在清洗架上或篮筐内清洗,不得摞放,器械轴节必须充分打开,容器类物品放在专用冲洗架上清洗,器械表面和容器内面必须充分接触水流;基本清洗过程为:冲洗→清洗剂清洗→漂洗→93℃热水消毒→(润滑→干燥)。

3.超声波清洗:主要清洗细小管腔、针头和较深沟槽的器械,清洗前用冲洗或擦拭的方法尽可能地将器械上大的污染物去除,清洗液要完全覆盖器械。

清洗后的器械需漂洗和精洗,干燥后通过传递窗进入清洁包装区。

三、器械质量检查1.目测:①清洗质量检查:用肉眼观察清洗后器械必须光洁如新,无残留物质,无血渍、锈渍、污渍、腐蚀斑点和水垢,不合格器械通过传递窗到去污区重新处理;②器械功能检查:检查器械功能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刀刃器械、穿刺针的锋利度及器械是否干燥等;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接受治疗的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感染了病原体,并导致病情恶化或返院等现象。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此,逐渐形成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本文将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解析。

一、医院感染的危害医院感染是医院内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

医院感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延误疾病治疗:医院感染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延误疾病治疗。

2.增加治疗费用:由于医院感染需要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3.医疗纠纷:同一个病房内有患者因医院感染而死亡,容易导致患者和家属对医院及医生的不信任,引发医疗纠纷。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需要进行全程控制,从住院前到出院后。

一般来说,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操作患者之前,必须进行手卫生,以避免将病原体传染给患者。

2.环境卫生:医院内部环境要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工作,防止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

3.消毒工作:医院内的物品、设备等都必须进行消毒。

4.个人卫生:患者本人和陪护人员都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勤洗澡、勤剪指甲等,防止病原体在身上大量繁殖。

5.饮食卫生:医院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要保证,防止食品中含有细菌或病原体。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为了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建立健康安全区,现已形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住院前的预防工作(1)外地人来院就诊时应携带身份证、医保证或其他证件,住院手续必须先办理。

(2)住院前必须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确诊病情。

2.住院过程中的预防工作(1)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在为病人服务之前必须进行手卫生,主要是要勤洗手、勤消毒,为病人服务时要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

(2)医疗设备使用过后必须进行消毒。

(3)医疗器械和药品要经过灭菌和冲洗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感染标准操作规程——手卫生SOP

预防感染标准操作规程——手卫生SOP

①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②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
③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④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⑤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方法:
①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②涂抹手的所有皮肤,揉搓方法参照六步洗手法,揉搓时间至少15秒;见图1.
③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图1 :六步洗手法:
掌心对掌心搓揉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
双手互握搓揉手指拇指在掌中搓揉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注意:卫生洗手或手消毒原则:(增加)
①当手部有可见污物,或被蛋白性物质污染,或有血液或其它体液污染的明显痕迹时,应用皂液和水或抗菌皂液和水洗手;
②如果手部没有可见污染,建议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清洁双手代替洗手。

3.外科手消毒
指征:
①手术室、产房、人流室进行各类手术前均应进行外科洗手;
②导管室进行有创介入治疗前应进行外科洗手。

方法:
(一)刷手法
1.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按要求修剪指甲;
2.取适量的肥皂或者皂液刷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清洁双手时,应清洁指甲下的污垢;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4.使用无菌毛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参考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参考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参考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出院病人或访问者是未在入院期间患上的感染。

感染来源可以是医患和患患之间,也可以是医疗环境、设备、用品等。

医院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本标准操作规程(SOP)为医院的医务人员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操作标准,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SOP的目的是为医院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指南,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所有感染,包括医疗相关感染和医院内非医疗相关感染。

操作规程感染控制管理• 1.制定和完善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包括感染防控委员会、感染监测、感染事件报告管理、感染控制巡查等。

• 2.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定期报告,对常见感染指标监测,如造口感染、血流感染、院内肺炎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 3.及时建立医疗机构感染事件应急预案,应对感染事件的发生。

环境卫生管理• 1.设立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的环境卫生人员,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 2.开展相关环境卫生培训,包括环境清洁和消毒,废弃物管理等。

• 3.加强环境隔离管理,对有传染病人员的病区进行隔离,并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 4.对医疗设备、用品、器械等进行专业的清洗、消毒或高温灭菌处理。

医疗操作规范• 1.实行严格的手卫生标准,包括洗手前后时机、勤洗手,使用手消毒液等。

• 2.开展手卫生培训,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洗手的方法和手卫生的重要性。

• 3.规范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控抗生素使用的违例行为,避免滥用和误用抗生素。

• 4.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确保医疗废弃物能被安全、有效、及时地处置。

患者教育• 1.强调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咳嗽、喷嚏时遮口避免飞沫传播,勤洗手等。

• 2.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引导患者配合医院的感染防护工作,避免收到二次感染。

SOP作为标准化管理的基础,是打造安全医疗环境和高效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质量控制和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的、复发性或恶化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会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难,还可能会给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带来风险。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明确责任和监督措施。

2. 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统计和分析感染发病率及其易感因素,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

3. 感染预防和控制培训: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大家的感染意识和防护能力。

4. 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和体液喷溅传播感染的防治措施,以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

5. 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预防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严格执行规程,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和患者也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共同努力,共同抵御医院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1 、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一、储存 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

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为 20-25cm,离墙 5-10cm,距天花板 50cm。

宜使用开放式的物架。

3、物品放置应固定,设置标识。

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4、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5、有效期:(1)无菌物品存放区达到相应环境标准时(相对湿度<70%,温度<24℃),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14 天;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 7 天。

(2)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1 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无纺布、纸塑袋以及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6 个月。

二、发放 1、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2、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不得发出散包、湿包、落地包、不洁包、失效及标识不明确、灭菌不合格的包。

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1/ 33、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4、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2 、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一、准备 1、操作者:穿工作服,做好手卫生。

2、用物:物品发放清单、无菌物品下送车、快速手消毒剂。

二、操作 1、操作过程中,应遵守手卫生操作规程。

2、检查无菌物品质量,核对领用科室及无菌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等,发现不合格的物品及时更换。

核对完毕将无菌物品放至无菌物品下送车,按下送顺序合理放置。

3、无菌物品下送车不得进入污染电梯及污染区域,运输过程中保持下送车的密闭性。

到达科室后卫生手消毒,与科室护士核对无菌物品质量、名称、规格、数量等,并双方签名备查。

4、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3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一、建筑布局 1、应设单独出入口、医疗区和支持区。

标准预防操作规程

标准预防操作规程
标准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定义: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液)、破损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
有感染性病原体的原则,针对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 根据预期可
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采取恰当的措施处理患者
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表面。
面),以上环节的清洁消毒频次应较其他区域(如等
候室)更高。
1. 条件允许时,存在将感染传播给他人危险的患者
(如存在伤口引流、患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感染的婴
儿)应单间安置。2. 应根据以下因素决定患者安置:
如果患者会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或被感染的 风险增加,应优
先单间隔离。
(1) 确诊或疑似感染源的传播途径; (2) 感染传播的风险因素; (3) 该区域其他患者感染后出现不良后果的风险因素 (4)可供使用的隔离病室;
戴合适的防护用品。
应根据需要选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镜或防护面 屏,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2.脱 下职业防护用品时应注意避免污染自身衣服和皮肤。 3.离开隔离病室前应脱下职业防护用品并规范处置。
1.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遮掩口鼻,使用后丢弃在
呼吸道卫生/咳嗽 礼节
存在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 员应遵守呼吸道卫生/咳嗽礼
仪。
免触碰式的垃圾桶内。2.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后应 进行手卫生。3.如果病情容许,患者应佩戴医用外科 口罩。4.如果可行,与患者交谈时应保持至少 1 米的
距离。
设备清洁与消毒
1.消毒和灭菌之前应使用去污剂去除器械/设备上的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械 有机物。2.对器械/设备进行清洁消毒时,工作人员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卫生出版社, 2012.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风险评估与控制
风险评估
对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找出高风险科室、高风险患 者和高风险操作。
风险控制
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改进医疗流程、加强 手卫生、实施隔离措施等。
监督与评估效果
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估效果,及时调整措施。
信息报告与反馈
1 2
报告内容
包括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感染控制措施实施情 况等。
消毒与清洁
03
对隔离区域和患者接触过的设备或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清洁剂。
医疗废物的处理
分类收集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型进行分类收集,如感染性废 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
存放容器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废物存放容器进行存放 。
转运交接
医疗废物应由专业公司进行转运和交接,并确保 交接记录准确无误。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 施。
定义与概念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包括消毒、隔 离、防护、灭菌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提高 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01
0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 作规程
2023-11-04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组织与培训 • 标准操作规程 • 监测与评估 • 应急预案 •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还给医院带来额外的医疗负担和经济 损失。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监测要求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二、监测对象指定时间段内所有住院患者。

三、监测内容可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和监测目的确定。

1.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2.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按科室记录应调查人数与实际调查人数。

四、监测时间1.调查启动时间可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或者根据有关部门的监测要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安排。

确定调查启动时间后应在一周内完成调查。

2.一个区域的调查应在一日内完成。

每日调查的对象是该区域前一日(该日称调查日)o点至24点期间内住院患者的情况。

五、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拟定调查方案,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汇报,以获得主管院长或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支持以及医务部门的协助。

2.调查开始前4—7日,向各个科室发出通知,说明调查目的以及需要配合的其他事项。

3.根据本院实际情况组建现场调查人员。

一般每100—150张床位至少应配备1名现场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各病区主治及以上医师组成。

4.调查前1—2天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组织现场调查人员和临床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

培训内容为诊断标准、调查方法、调查表项目填写说明。

六、监测方法1.临床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应在调查前一天填写好表112—1及表112—2中除“感染情况”外的其他内容,便于调查人员现场查看。

2.调查日可以根据住院患者数量确定现场调查人员分组情况,一般每组2人,一名到患者床旁以询问和查体的方式进行调查,每一患者至少3min;一名负责对照病案核对表格。

3.每位住院患者(包括当天出院患者,不包括当天入院患者)均应进行调查并填写个案调查表(表112—2);个案调查表的“感染情况”应由现场调查人员填写,并注意追踪病原学检查结果。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环境中,因接触医疗或护理人员、医疗设备、操作环境等而出现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一直以来都是医疗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导致医疗机构的质量监管压力,加剧人才流动等种种问题。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控制感染传播,医院需要建立相关的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是一份针对医疗机构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标准操作指南,包括了手卫生、个人防护措施、设备清洁与消毒、床上用品、供氧及吸痰、环境卫生等方面。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责任、信心以及培养员工对于防控医院感染的认知和保证操作规程的执行率。

医疗机构内的医院感染问题,首要的一个环节是手卫生。

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应该保持勤洗手,采用良好的手卫生步骤,适当地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特别是在接触患者或其体液,设备等后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并监测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切实提高医护人员洗手质量及频率。

另外,在医疗机构内,设备清洁与消毒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设备清洁和消毒不光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根据不同类型的设备,要采取对应的清洁和消毒措施。

患者的床上用品和纺织用品如被单、枕套等,应该经常清洗,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消毒处理。

既要保证患者的清洁,也要保证员工的个人卫生和干净整洁。

在操作中还要注意供氧吸炎等如采血等操作时的存在细菌污染的问题。

医护人员应该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如口罩、护目镜、防护手套等,一旦发现设备出现污染,应立即清洗消毒防止细菌传播。

此外,医院环境也是感染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医院的环境必须保持清洁整洁。

床铺、墙面、地面等区域必需进行规律性的清洁消毒,不遗漏任何一个需要清洗的区域,以尽可能减少感染风险。

在制定SOP时,也要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疾病种类,制定工作方案和指导,以尽可能避免患者中医院感染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 1.监测科室:手术室、产房、烧伤病房、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等。

. 2.监测频次:每月进行。

. 3.采样
⑴采样时间:空气消毒后4小时内、手术操作前。

⑵平板暴露法:暴露前先检查平板是否污染,是否有气泡及霉点。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斜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在放置、收取平皿时,手不能在暴露平皿的正上方移动。

⑶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上的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1M
处;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共 5 点,4 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 处。

图1 室内面积≤30m2布点图图2 室内面积>30m2的布点图
4.注意事项
⑴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⑵平板摆放如取一条对角线,避免离门近的一条。

⑶工作人员不要靠近自动门,以免影响监测结果。

5.结果计算及报告
⑴结果计算:
50000
3
cfu m
T
A

空气菌落总数(/)=N
式中: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平均菌落数,cfu/平皿
9cm直径的平皿计算常数为:
50000
3
cfu m
63.65⨯

空气菌落总数(/)=N=157.23N
⑵监测结果的判定及结果报告格式(见表1)
×N=157
1. 2.
3.
2.
1.
2.
3.
3.
⑴ 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①采样前手术室与人员的准备:净化机组开机时间满 30分钟后方可采样;采样者必须穿着无菌工作服,采样人员不超过2人。

②采样培养皿的准备:用于测定的培养皿必需进行空白对照试验;培养皿测点数根据手术室的面积与级别而定 ;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米的任意高度上。

③采样过程中的控制:采样应在手术室处于清洁、静止、密闭的状态下进行;培养皿放置妥当后人员迅速离开;采样过程中禁止人员进入 , 手术室门保持关闭状态;采样时间严格按照30分钟执行。

④ 采样点的布置:送风口集中布置的手术间,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但不应布置在送风口正下方。

布点方法见表9.
表9 沉降菌采样布点方法参考 (空态或静态) 等级
空气洁净 程度等级 布点方法 最少点数 最少皿数 布点示意
正常值:
个/30min·φ90皿 Ⅰ
手术区 100级
均匀布点
5
13
0.2 周边区 1000级 每边内两点 8 5 0.4 Ⅱ
手术区 1000级 双对角线 3 5 0.75 周边区 10000级
长边内2点
短边内1点
6 3 1.5 Ⅲ
手术区 10000级 单对角线 3 3
2 周边区 100000 每边内1点 4
3 4

300000级 面积>
30m2 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4 2
5
面积≤
30 m2 2
2
⑵ 采样注意事项
①布点时应从房间的里面开始,依次向外布放。

收取平板时顺序由外向里依次收取。

②空白对照:每次采样设2次空白对照,第一次用于检测培养皿(不打开平皿),第二次每室或每区用一个平皿模拟操作过程(打开平皿,立刻合上),同其它平皿一起送培养。

两次空白对照结果都必须为阴性。

③静态采样可放置在固定设备如手术床上。

④空气洁净级别相同的房间,应每个净化级别至少监测一间房间的空气净化状况。

⑶培养方法:培养皿立即置于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菌落数的平均值四舍五入进
位到小数点后1位。

⑷结果计算手术区菌落总数
手术区平均细菌数(个/皿)=
放置平皿数
周边区菌落总数
周边区平均细菌数(个/皿)=
放置平皿数
⑸结果判定:细菌最大平均浓度不超过(表9)各洁净度等级的正常值;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合格。

必要时进行空气浮游菌监测。

2.回风口空气动态平板法细菌菌落总数采样
⑴动态平板法采样应在手术过程中进行。

⑵采样方式应按图的要求在距每个回风口前5cm的中部均匀摆放3个Φ90mm培养皿;平皿水平夹角30º,采样30min后,在35℃—37℃下培养24h—28h。

⑶动态空气细菌菌落总数:
①.回风口平板采样:Ⅰ级≤4cfu/φ90皿·30min;Ⅱ级≤7cfu/φ90皿·30min;Ⅲ≤8 cfu/φ90皿·30min;Ⅳ级≤9 cfu/φ90皿·30min。

②.回风口空气动态平板采样的每皿菌落计数的平均值应符合上述规定;单皿最大值不超过平均值3倍时,应判为合格。

4.日常空气细菌浓度监测频率:Ⅰ级、Ⅱ级: 1次/月;Ⅲ级、Ⅳ级: 1次/2月。

参考文献:
1.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2.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3.北京市DB11/408-2007《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
4.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