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国际关系概论
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主义视角
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主义视角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关系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角,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并分析女性主义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女性主义的核心观点。
女性主义认为,性别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建构,它不仅影响着个人身份的认同,也影响着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
因此,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国际关系中,女性主义视角强调性别平等和权益保障。
它认为,性别歧视和压迫不仅违反了人权原则,也阻碍了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女性主义倡导性别平等和权益保障,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性别意识,推动性别平等和权益保障的制度建设。
在实践中,女性主义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女性主义推动了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这些组织通过倡导性别平等和权益保障,为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其次,女性主义促进了国际合作和交流。
在各种国际会议和交流活动中,女性代表的参与和发言越来越多,她们的声音和意见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此外,女性主义还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和完善。
国际法是国际关系的基础,而女性主义则强调了性别平等和权益保障在国际法中的重要地位,推动了国际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女性主义在国际关系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性别歧视和压迫仍然存在,这使得女性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限制。
其次,女性在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中的代表性不足,这影响了她们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此外,一些国家仍然存在着对女性的歧视和暴力行为,这使得女性在国际关系中的安全和权益受到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性别意识,推动性别平等和权益保障的制度建设。
我们需要加强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性别意识和能力建设,提高女性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201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控制时间作答。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
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 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 5 分钟以内。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资深名师总结点评】如果想考取专业课 135 分甚至 140 以上的高分,答题 方法不可忽视。我们经过长期摸索,总结了一套成熟的考研专业课答题模板。每 年的专业课复习后期,一般是 12 月份左右,会组织相关的专业课模考,一般考 生只要按照总结的模板模拟考试 4-5 次,就能熟练地掌握高分答题方法和技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学员专业课单科曾创下 150 满分奇迹的原因!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 理论》
倪世雄等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版
721政治学原理
《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二版)
李少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 版
922国际关系史与 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史》
袁明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版
922国际关系史与 中国外交
《当代中国外交简 史》
张历历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 版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首先把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名词(也叫大概念)进行阐述,就像解答名 词解释一样。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否则无意中丢失很多的分数,这是很多考生容 易忽视的一点。 读懂题意,列要点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 3-5 点,每条 150-200 字。 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多为简单评析或引申。 【答题示范】 例如“简答 A 的职能。” 第一,A 的定义。(不能缺少) 第二,A 的 3 大职能。(主体部分) 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即在回答要点 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人一种太突 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 600-800 为佳,时间为 15-20 分钟。通常 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 30 倍,即,1 分至少 30 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略是向课本 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 4×150 里套就行了。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 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 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如 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 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 跨章节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 一点是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 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
国际关系理论概述
《国际关系理论概述》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研究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试图解释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互动以及国际体系的结构和演变。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不同的理论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国家的利益是国际关系的核心。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而这种利益主要是指国家的安全和权力。
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汉斯·摩根索、肯尼思·华尔兹等。
摩根索提出了“权力政治”的概念,他认为国家的利益在于追求权力,而权力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华尔兹则提出了“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他认为国际体系的结构决定了国家的行为,而国际体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国家的实力分布所决定的。
现实主义理论在解释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战争方面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当这种冲突无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时,战争就会爆发。
二、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
自由主义强调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依存,认为国家的利益不仅仅是安全和权力,还包括经济发展、人权保护等方面。
自由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伍德罗·威尔逊、罗伯特·基欧汉等。
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计划”,主张建立一个以国际合作和集体安全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基欧汉则提出了“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他认为国际制度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国际体系的稳定性。
自由主义理论在解释国际关系中的合作和一体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自由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高,合作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因此国家有动力进行合作。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
建构主义强调国家的身份和利益是由国际体系中的观念和文化所建构的,而不是先天给定的。
政治学中的女性主义浅析
政治学中的女性主义浅析发表时间:2018-09-18T10:05:12.300Z 来源:《知识-力量》1月中作者:沈彤[导读] 女性主义原指欧美发达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与运动,其核心是要求妇女享有身为人类的完整权利。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摘要:女性主义原指欧美发达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与运动,其核心是要求妇女享有身为人类的完整权利。
经过200多年发展,女性主义逐渐深入到各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她才成为政治学中的一个新兴学派。
关键词:女性主义;社会性别;性别政治一、女性主义的内涵二战后,经过近百年妇女运动的发展,伴随着各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由此进入历史的舞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女性主义成为政治学理论中的一个新兴学派,1988年6月,伦敦经济学院的《千禧年》杂志举行了一个主题特别的会议——“妇女与国际关系”学术讨论会[ ]。
它被认为是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正式确立的标志。
(一)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为研究国际关系领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范畴。
社会性别是由社会文化因素建构起来的一整套范畴,与生理性别不同,“社会性别”是指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 ]生理性别是以人的生物特征为标志,构成了男性与女性在生理结构、染色体等方面的二元对立划分,但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生理性别方面的不同不足以产生男女之间巨大的社会文化的差异。
因此他们认为社会性别是在生理性别的基础上经由社会文化运作的产物。
[ ]在社会性别这一概念下,男性与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分别被称作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
由此女性主义学者认识到,在父权制的社会中,经过这种社会文化长期的建构,性别关系深受在生理性别基础上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男性被赋予了积极、理性、独立、主动、统治、支配等男性的“标准”特质;而女性则一直被认为是与消极、感性、依赖、被动、被统治、被支配等特征相联系。
国外女性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国外女性主义的概念和特点国外女性主义的概念和特点女性主义是指一种思想体系和社会运动,强调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中,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国外女性主义发展至今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概念和特点。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国外女性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首先,国外女性主义的概念是多维度的。
女性主义旨在揭示和批判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问题,推动性别平等的实现。
国外女性主义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分支和学派,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艺术等等,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思想。
其次,国外女性主义的特点之一是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
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应该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和选择,不受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的限制。
她们主张女性应该自由选择是否结婚、是否要孩子、是否要工作等,而不应该被强加的社会压力和期望束缚。
第三,国外女性主义强调性别平等的政治和经济权利。
女性主义者认为,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中,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她们关注女性的参与政治决策过程和领导层,以及女性的经济独立和权益保障。
第四,国外女性主义注重对暴力和性别歧视的反抗。
女性主义者反对一切形式的性别歧视和暴力行为,如家庭暴力、性侵犯和强奸等。
她们努力提升社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同时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以加强对受害者的保护和惩治施暴者。
第五,国外女性主义关注跨国性别问题和国际合作。
女性主义者认识到性别问题是全球性的,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
她们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保障。
例如,在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和全球妇女峰会等平台上,女性主义者通过联合行动和政策制定,为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发声,促进全球各地的改变。
第六,国外女性主义强调多元性别和包容性。
女性主义者反对二元性别的观念,即仅有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
她们认为,性别是多样的,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性别认同和表达方式。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国际政治学科)【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1.国际政治学是如何产生的?它是一个怎样的学科?答:(1)国际政治学的产生过程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
面对纷繁的国际关系现象,特别是国家间不断发生的各种冲突与战争,人们迫切需要找出认识国际行为模式的工具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确立一种国际秩序,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实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并且最早出现于英国和美国。
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国家间矛盾的第一次总爆发,使得学者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尽管许多政治学领域的学者把国际政治学看作是政治学的子学科,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国际政治学”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但是国际政治研究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
(2)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国际政治学从产生到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经历了一个较长过程。
与外交史、国际法、政治学这样的学科相比,国际政治学在20世纪上半叶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实践,以及冷战和各种国际冲突的检验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它才有了比较像样的可称为一门学科的轮廓。
①国际政治学迟迟未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跨学科特点。
这门学科在形成的过程中结合并吸收了其他许多学科的体系、框架与方法,而这些学科都是各具特色的。
由于涉及历史学、法学、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统计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因此它的发展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十分庞杂的。
试论女性主义安全观法学论文
试论女性主义安全观法学论文论文摘要:安全是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
女性主义认为,传统安全观过于强调军事安全和国家安全,忽视女性在安全领域的重要作用。
女性主义强调多元的、反映女性特质的安全观,认为安全是所有人的安全;经济安全与军事安全同样重要;环境安全与女性息息相关;安全应以人为中心。
女性主义安全观无意取代主流国际安全观的地位,而是要在国际关系中加进女性视角,使之更客观公正地反映国际关系的现实。
论文关键词:女性主义;安全;国际关系在传统意义上,安全是保护国家不受外来颠覆和攻击,使它客观上不受威胁,主观上没有恐惧。
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国际关系的主流学派均从不同的角度对安全进行了理论探索。
女性主义认为,女性视角的缺失使传统安全观解释力有限。
在对传统安全观的批判中,女性主义安全观渐呈轮廓。
女性主义认为:安全是所有人的安全;经济安全与军事安全同样重要;环境安全与女性息息相关;安全应以人为中心。
一在传统的国际关系中,国家间的军事和安全功能总被认为是男性的事务,女性在安全研究史上很少被提到。
例如,现实主义代表作汉斯·摩根索(Hans J. Morgethau)的《国家间政治》一书,并没有专门论及女性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虽然作者在谈到各国政治家时,曾分析过欧洲历史上4位著名的女王和王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维多利亚女王、奥地利的玛利亚·特蕾莎和俄罗斯的叶卡捷林娜二世,然而摩根索在分析这些女性活动时,是把她们当做女王或王后,即国家的代表而非女性。
至于普通女性参与国际事务他并没有提及。
现实主义另一位代表阿诺德·沃尔弗斯(Arnold Wolfers)很早就提出,安全是“一种价值”,是国际政治研究的“起点”和“落点”。
[1]英国学者巴里·布赞(Barry Buzan)将安全定义为对“免于威胁的追求”,显示“国家和领土完整,反对敌对势力的能力”。
“安全的底线是生存”。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6讲-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之四
的,不是天然固有的。 • 所以,在温特这里,建构主义就是强调观念因素对国家行为和国
际关系会产生的决定性影响。
建构主义学派(Constructivism)
• 国际结构就是一种由观念建构的社会意义上的结构,对于行为体 来说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共有的知识。
• 温为特 体认 的为 互, 动社 推会动结了构社的会形建成构与。存霍在文布是化斯行为体社会实践的结果,行 • 无政府状态不是先验的,而是在国家互动中建构而成的:无政府
状态是国家造就的。
洛克文 化
• 不同的无政府状态有不同的内涵,决定性因素是国家怎样通过自 己的行为进行文化建构。建构主义并不否认物质性因素,只是强 调意物 义质 的性 影因 响素 。只(有英通朝过核社武会器性对的美康建国德 化构的文才 意会 义对 )行为体的行为产生有
建构主义学派(Constructivism)
• 案例:美国对中苏结盟的认识 • 在中苏结盟的过程中,美国人认为莫斯科和中国的最基本的目标
是相对立的,中苏冲突不可避免。 • 原因是: • 美国人认为毛泽东没有像东欧卫星国领导人那样向莫斯科表示顺
从,认为毛泽东是民族主义者,艾奇逊认为民族主义力量是强大 的。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中苏之 间的紧密关系会持续下去,不会产生严重分歧。 • 美国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有如此截然相反地观点?
其他理论学派及其发展
世界体系论
• 世界体系论认为世界政治是发生于全球资本主义逻辑支配下的世 界体系的范围之内。
• 世界体系的关键性结果就是富裕和强大是以贫穷和弱小为代价的。
世界体系论
• 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是世界体系论的代表人物, 1930年生。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任教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 姆顿分校社会学系。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国际政治经济学 家,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创始人 。
浅析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作用
浅析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作用作者:薛敏周芯韩冰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4期摘要:J·安·蒂克纳(J·Ann Tickner)《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性别》(Gend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lumbia Univ. Press, 1992)一书中描述:国际政治是男性的“领地”;现实主义理论纯属“男人之见”(masculine ; ; ;perspective)。
在国际关系、外交领域,女性主义的姗姗来迟昭示着在国际关系方向中女性的角色缺失。
无一例外,东西方传统文化里都有着男女性别特质的二元划分。
女性由家庭走向社会的历程,可谓艰难而又漫长,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勉强给女性主义开了一扇窗户。
过去的 20 多年,女性主义研究成为国际问题研究的最新领域之一,从萌芽到发展,女性主义在国际关系中的研究成果日渐丰沛,本文简要对女性主义的实践活动对主流政治理论产生的挑战和对主流国际关系外交实践做出的贡献两个维度来分析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作用。
关键词:国际关系女性主义一、国际关系中女性的现状预设a.女性主义第一次热潮:1988 年,英美学者在伦敦经济学院举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专题学术讨论会,题目叫“妇女与国际关系”。
代表国际关系主要思想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首先进入女性主义批评的视野,其中来自美国的政治学者蒂克纳提出叶卡捷琳娜二世、伊丽莎白一世、撒切尔夫人等只是少数例外,而她们之所以非同寻常,正是因为她们所扮演的角色通常是由男性来充当。
而学术界认为,既然主要是男人在制定和实施军事、外交政策,以这类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势必主要与男人和男性特质有关。
b.性别特质前提下:然而,并非所有男性/女性适合这种以赋予男性/女性特质的理论前提,所谓男女性别特质并非生物遗传,这样的特质更多是社会和文化构建的,被人们所接受的,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的相对定型的“意象”。
“他者”的微弱呼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 : 杜宪兵 , , 男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
・
1 ・ 0
20 年第 3 09 期
中华女子学院 山东分院学报口
判 国 际关 系 中充 斥 着 精 英 男 性 将 权 力 理 解 为控 制 和统治 的现象 , 被视 为 女 性 主义 在 主 流 国 际关 系论
坛 上 的首 次亮 相 ] ‘ 跚 ’ 女 性 主 义 国 际 关 系 学 , ( e ii trao a R l in , 写 为 F R ) 为 F m ns I en t n l ea o s缩 tn i t Is 作
Ke r s: e tr n e ain lRea in e r y wo d W se n I tr to a lt sTh oy;Fe n s ;Ge d r n o mi im n e
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 , 国际关系学诞生于第一
次世 界大 战 期 间 。与 此 背 景 相关 , 争 与 和平 、 战 冲 突 与合作 、 力与 安全 等极 具 男性 特 征 的议 题成 为 权 国际关系研 究 的焦 点所 在 , 贯穿 西 方政 治 、 “ 哲学 传
用并被接受的分析结构 、 世界观以及术语都是由男 性 视角统 领 的” ㈣ 。这 种 一枝 独 秀 的局 面 一直 [ ]
在《 冲突解决杂志》 发表《 和平研究 : 对权力的崇拜》
一
文 , 女性 主义 视 角 阐 释 了对 “ 力 ” 理解 , 从 权 的 批
收稿 日期 :09— 2—2 20 0 6
一
论” … 。 自由主 义 、 实 主 义 、 构 主 义 等 主 流 现 建
范式在前提假定 、 核心概念以及学派观点上都 自觉
地 认 同了国 际关 系 研 究 领域 的男 性 特 征 , 广 泛 使 “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概论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概论摘要:女性主义属于社会学范畴,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对其它各类学科发展的日益加深。
本文正是针对女性主义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影响的研究概述。
关键词: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发展“政治是男人的政治”。
实际上,与国际政治相关的词语确实也充满着男性特征的表现。
J·安·蒂克纳(J·Ann·Tickner)在《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性别》(Gend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一书中提出:国际政治是男性的“领地”,现实主义理论纯属“男人之见”(masculine perspective)。
正是基于这种现实,女性主义真正融入国际政治领域的时间是比较晚的。
一、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的形成背景70年代早期发生的石油危机等事件开始促使国际政治学者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相互依赖和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的活动上来。
同时,在这一时期,生物﹑生殖技术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开始质疑传统的安全定义;因性别不同而形成的国际劳动分工问题等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女性主义也越来越多的得到国际政治学界的关注。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解体及其意味的冷战结束,使传统国际政治理论受到严重挑战。
传统学术框架没有预见到﹑也没能很好地解释苏东剧变的发生及其原因。
这一时期的一系列事件进一步暴露出现实主义理论的缺陷:许多国家不再是为国家边界而战,而是因种族﹑宗教或民族认同等原因发生冲突;核战争中无赢家可言。
传统的战争与和平观念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可以说,超越冷战的现实要求向国际政治研究提出了对抗传统观点的狭窄与封闭,将国际政治引向更宽容﹑更富包容性的思想和行为的新课题。
超越“深深地依赖于对认同和安全的军事化理解的冷战”为女性主义的尝试提供了新环境。
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苏东剧变及冷战的结束,恰逢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第三次争论”时期,这也真正为女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第二章_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二章_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第二章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一、理论的争辩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现实主义理论体系批判理论体系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四次论战1920-1950年代理想主义与古典现实主义的论战1950-1960年代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的论战1970-1980年代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之间的论战19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之间的论战自由主义之理想主义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灾难所产生的对世界和平的希冀。
内容与观点:(1)人性是可以改造的,通过改变客观环境促进人向善和不断进步,并走向理性。
(2)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战争的根源不是人性的罪恶和人类的必然产物,而是不完善的国内或国际政治体制的缺陷或人类教育与开化和文明进步的不足而引起的。
(3)崇尚国家和世界的民主化与法治化。
(4)崇尚国际法、国际规则与国际组织对世界和平的保护意义。
(5)各国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是可以调和的,因为国家是理性的,追求和平与避免战争是世界的共同利益,是世界和谐或调和的根本。
(6)国家主权不是无限的,主张国际集体安全体系代替均势体系。
关键词:性善、理性、民主、国际机制(制度与组织)、道德、和谐、集体安全、环境与教育、共同价值体思想渊源:[荷兰]格老秀斯:《论战争与和平法》(1625)——国际法之父;[德国]康德:《永久和平论》(1795);[英国]洛克:《政府论》(1713)——自由主义之父等。
代表人物:[美国]伍德罗·威尔逊:《论国家》(1889)、“十四点原则”(1918)——被称为理想主义的政治纲领,故理想主义也被称为“威尔逊学派”、《伍德罗·威尔逊文集》(1925-1927)。
威尔逊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公开外交、集体安全、民族自决、国际邦联、世界政府、裁军非战、贸易平等、公理正义等,其核心是民主、正义与法律,其实质是建立一种美国领导下的世界秩序。
威尔逊主义是美国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后第一次为世界和平设计的蓝图,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市场。
国际法视野中的女性女性主义国际法方法论述评
国际法视野中的女性——女性主义国际法方法论述评黄涧秋2013-04-17 11:53:07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临汾)2008年1期内容提要:女性主义国际法学方法以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批判国际社会的父权制体系,并且试图改变这种现状。
国际法的组织性结构使得国际法漠视妇女的权利和法律地位,男性拥有决定国际法内容的话语权。
国际法的公/私领域两分法导致妇女被局限在家庭领域,受到家庭权力结构的压制。
国际人权法的平等原则、权利的划分等不能彻底地保护妇女的特殊权利。
但是,女性主义也存在方法论上的局限性。
关键词:国际法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父权制作者简介:黄涧秋,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苏州 215006)国际法学的产生晚于国际法。
从17世纪的格老秀斯开始,国际法学逐步演化出各种学术流派。
伴随着国际社会的女权运动,女性主义国际法学开始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流派和方法。
女性主义是国际法学流派中的“不同的声音”。
女性主义国际法学在描述国际法实在法的基础上,对国际法和其他国际法理论进行批判和解构,为国际法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同时,女性主义国际法学自身也包括了各异其趣的子流派。
一、宏观分析:女性主义与国际法方法论女性主义(feminism)在英语词汇中的基本含义是妇女角色的社会革命,这一概念从产生开始就带有对现有社会制度的批判性和破坏性的意味。
女性主义作为一个学理上的概念同时存在于各个学科中。
著名的《布莱克法律词典》将“女性主义法理学”(feminism jurisprudence)定义为“研究妇女与法律关系的法理学分支,它包括法律与社会对妇女偏见的历史、这些偏见在现代法律中的消除和妇女法律权利与社会承认的增强”。
这一定义将女性主义概括为三段式思维进路的方法。
女性主义内部虽然存在各种分支派别,但是它们的出发点都是“女性经验”,都是对“男性化的”主流法理学的一种反动。
法律学者将女性主义理论扩展适用于法律的诸多领域,而国际法遭受女性主义的批评则是晚近才发生的。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女性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女性主义展开全文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最早出现在有关发展政治与和平的研究中,并形成了若干分支。
80年代末,女性主义理论的第一个分支,自由女性主义提出了“国际政治中妇女的位置在哪里”的问题,开始阐释妇女如何被卷入世界政治。
从根本上来说,自由女性主义者要求女性享有同男性一样的权利与机会,要求女性在世界政治理论认为具有重要性的事务中扮演一个完全的角色。
女性主义的第二个分支是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
这一理论分支认为,物质力量,特别是经济力量,是决定妇女生活的根本因素。
妇女地位之所以不平等,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制度。
要实现妇女的平等,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者注意到,在社会主义也存在着这种现象,因此她们提出第二种物质的原因,即男性居支配地位的家长制。
这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与家长制权力导致女性与男性相比在体制上处于不利地位,而世界政治理论应当关注这样一种模式。
第三个分支是后现代主义的女性主义。
这一派别所关注的不是妇女而是性别。
该理论认为,性别关系到男女差别的社会建构,关键性问题是世界政治的结构与过程给男性与女性建构了怎样的社会角色。
例如,有关女性与同性恋者在军队中服役的争论都涉及了这一理论。
第四个分支是观点女性主义。
该理论想要改正男性统治有关世界的知识的局面,目标是按照女性的观点,对现实进行再叙述。
该理论认为,由于现今有关世界的知识一直是男性的知识,因此这种知识是片面的。
安·蒂克纳对于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六原则的第一原则进行了再叙述。
蒂克纳认为,汉斯·摩根索对所谓的人性的客观,是和男性相联系的。
人性不只基于男性,也基于女性。
女性主义研究在女性主义看来,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其形成过程中,主要由西方白种男人所支配,女性被排除在世界政治之外,因此,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所叙述和讨论的是性别化的国家和具有性别等级的世界,是带有性别偏见的国际政治知识。
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与反思
第20卷㊀第5期2019年9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20㊀No.5 Sep.2019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朱陆民㊀陶丽娇[摘㊀要]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作为批判理论之一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展开了一系列的攻击,但始终未能得到过多回应,究其原因,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其自身的发展缺陷,且尚未形成系统的框架㊂因此,未来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一是要克服自身的思维局限,二是要进行合理定位,形成自身的理论特征,三是要积极扩宽理论视野,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现实的结合㊂[关键词]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男性主义[中图分类号]D81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9-5101(2019)05-0103-06[收稿日期]2019-06-21[DOI]10.19669/j.issn.1009-5101.2019.05.01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同盟战略研究 (14FGJ005),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美国的印太联盟战略研究 (18A0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朱陆民,湘潭大学碧泉书院㊃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美国问题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主任,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理论及东南亚地区研究;陶丽娇,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理论及东南亚地区研究㊂(湘潭㊀411105)㊀㊀女性主义自提出至今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女性主义理论也由此得到不断发展并渐趋理性㊂1848年7月在美国召开第一届女性权利大会,会议通过‘权利与意见宣言“并表达了女性主义者对于获得与男性同等的生命权㊁自由权等政治权利的要求,女性主义开始萌芽㊂二战之后,男性的回归要求女性重返家庭,引起大批女性的极度不满,女性主义浪潮再次爆发㊂女性主义者要求将女性提到与男性同等的地位,获得实质上的平等权利,甚至一度走向男性化的极端㊂20世纪80年代在种族㊁阶级基础上爆发了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超越了传统的女性主义而要求承认男女的性别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分工,强调构建平等的性别框架,女性主义渐趋理性㊂女性主义在三次浪潮的推动下不断向外延伸,其关注点逐渐由国内社会转向国际关系领域㊂1988年伦敦经济学院举行‘千禧年:国际研究杂志“研讨会,会议收录了一系列关于女性主义的论文作品,标志着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的诞生㊂随后在美国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韦尔斯利大学又分别举行了两次研讨会,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进行了全面讨论,会议再次将女性主义相关作品收集成册,由此以性别为视角的国际关系理论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并开始蓬勃发展㊂对于女性主义的研究,在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不同理论流派,其中较为常见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根据女性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不同,将女性主义分为立场论㊁经验论和后现代主义;一种按照政治取向不同,将女性主义分为自由主义㊁激进主义㊁社会主义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从根本上承认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出发点,表明女性应该拥有与男性相同的人权 ,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平等地参与经济活动㊂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者将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归结于性别制度 父权制,要求从根本上推翻现有社会性别制度,消灭性别差异㊂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认为性别不平等源于经济不平等,提出实现男女平等的先决条件是实现经济地位上的男女平等㊂女性主义经验论则认为国际社会由于存在对女性的偏见而将其长期 隐身 于政治经济活动之中,因此要求国际社会尊重男女之间的差异与不一致㊂女性主义立场论质疑男性在认识上的特权地位,主张彻底推翻以男性为主导的传统科学研究框架,而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㊃301㊃发建立女性主义的知识理论结构㊂后现代女性主义强调要消除性别的二元论模式,建立一个多元的㊁兼容两性的国际关系理论㊂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将性别观点纳入国际关系领域,为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㊂在不断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者以国际关系的三大主流理论为标杆并发起攻击,认为现实主义㊁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对权力㊁安全㊁战争与和平等核心观念的阐述均是从男性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女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批判国际社会是男权社会,要求实现男女在国际政治中的平等地位㊂然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攻击并未得到过多回应,其始终徘徊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边缘地带㊂针对这一现象以及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笔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批判与反思,在承认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带来的积极意义基础上提出一点建议㊂一、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以及不同流派的女性主义观点对提升妇女地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自身也存在不足之处㊂其一,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发展过程中过分注重批判而缺乏理论系统性;其二,女性主义对男性中心主义发起强烈进攻的同时也存在自身定位不清,其过分强调男性标准在本质上是对男性主义标准的一种认同;其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所强调的性别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关注的权力与安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很难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造成实质影响㊂(一)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过于注重批判纵观女性主义的著作可以发现,其大多建立在对男性社会的批判上,而这种批判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对国际关系男权为中心的理论的批判,一种是对现存国际关系中性别不平等现象的批判㊂在女权主义者看来,国际关系中的三种主流理论都具有男性中心主义的特征,尤其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强调的权力与安全概念更是与男性力量相对应而与女性主义倡导的和平㊁合作相悖㊂安㊃蒂克纳批判现实主义理论构建的国际社会带有男性特征而更具冲突性,指出 国际关系中也有合作的成分 ,因而现实主义所定义的安全㊁权力观念都是片面的㊂[1]克瑞斯汀㊃丝维斯特(Christine Sylvester)对自由主义展开全面分析,认为自由主义所倡导的自由㊁平等㊁民主忽视了对女性的尊重与公正而同样是以男性为中心的㊂[2]构建主义虽与女性主义的观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即都承认自我与 他者 的建构作用,但女性主义者批判其将国家作为国际关系的行为体,从根本上仍然具有国际社会的男权本质特征㊂对国际现象的批判则着重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地位以及权利方面的具体反映㊂凯特㊃米利特(Kate Millett)指出, 我们的军队㊁工业㊁技术㊁高等教育㊁科学㊁政治机构㊁金融,总之,这个社会产生权力的所有方式(包括警察的权力)掌握在男人手中 ,[3]由此国际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男权制社会㊂安㊃蒂克纳则进一步揭露女性在国际社会中的被动和不利局面,她指出,男性往往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其感兴趣的战争㊁军事安全等问题被称为 高级政治 ,而与此相对的女性所从事的活动则被冠之以 低级政治 ,女性由此被排除于国际政治之外㊂[4]辛西娅㊃安罗(Cynthia Enloe)在其连续出版的作品中揭示了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的 不公平待遇 ,指出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对社会性别的内容涉及少之又少㊂[5]实际上,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最初是建立在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基础上的,其在批判男性特权的同时主张获取同等的社会地位及权利,为争取女性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㊂但女性主义似乎将过多的精力放置于此而形成过于注重批判的倾向,这种发展趋势对于女性主义自身的发展显得过于狭隘,且只是重于揭示现象和提出要求而无法形成系统理论也很难在理论层面上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的实践进行指导㊂(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强调男性标准从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到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女性主义学者对国际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的揭露贯穿始终,而女性的这种不平等的对照就是男性所制定的男性标准,女性主义对于其所遭受的不平等的过分强调反而是对于男性标准的一种认可,具体表现为对不平等现象的过分反抗或一味顺从㊂㊃401㊃朱陆民等㊀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李小江对社会性别差异进行解释,认为女性地位的不平等 是以女人对自身非人格化身份的默认为前提的 ㊂[6]李银河将国际社会视为性别等级社会,认为女性在全球范围内处于受压迫㊁受歧视地位,而这种压迫和歧视往往是由于女性自身对于男女不平等地位以及对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秩序的认可㊂穆勒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出发,指出性别不平等是因为 它是自愿的接受的,妇女不抱怨并同意参与 ㊂[7]因此,当女性完全顺从男性标准,或者从内心认可社会对女性自身的定位,实际上是将男性标准内化于心了㊂女性主义对男性标准认可的另一表现形式即为对性别不平等行为和观念的过分反抗㊂辛西娅㊃安罗以性别的视角,以外交官夫人们㊁好莱坞女演员等为研究对象,揭示女性在国际政治中的 失语 行为,而这种 失语 行为往往是以男性较多参政作为对比的㊂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分析了18世纪欧洲中产阶级女性遭受不平等对待的原因,认为这源于男女之间不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继而提出女性要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教育权㊁政治平等权以及职业平等权㊂激进女性主义者认为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就是要消除男女差异,将女性男性化㊂这种对性别不平等的强烈认知和要求平等的愿望实际上是把男性设定为行为的标准,从某种角度来看是男权话语在女性问题上的延伸,而女性为了实现平等进行的男性化的行为(亦或是对男性权利的批判与反抗)其实是对男性统治的认可㊂然而性别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女性自身的定位不清,女性主义所争取的 女性权利 究竟是什么,其所顺从的又是什么,女性主义学者如若无法清晰地回答这一问题,那么其一直在追求的男女平等,是否是以男性为参照的女性主义标准便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而这种 女性主义标准 其实是最危险的,其在本质上完全是反女性主义的㊂(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关系的要素并无实质的影响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虽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但始终无法推翻国际社会争权夺利的本质,也并没有提出一个确切的反驳要素对现今的国际政治形成根本性的冲击㊂第一,以 性别让世界转动 混淆了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㊂女性主义学者虽将性别研究引入国际关系,但如若单纯以男性和女性对国际关系进行研究,则对国际事务以及国际现象的分析略显单薄㊂一方面,国际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政治,是国家之间的利益权衡与理性交换㊂诚然,女性与男性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国家领导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但是如果把性别绝对化,认为女性是柔性力量的代表而男性是暴力的象征,亦或女性具有绝对的暴力倾向等等都是过于片面的,而国际关系的权力本质也无法以刚柔定性㊂另一方面,以性别定义国际关系无法很好地解释国际现象㊂女性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研究不仅仅是对抗,还存在合作的一面,但合作之下是各国的利益驱动,因此用女性主义强调的合作㊁友爱等因素来替代国际关系中的利益取向与冲突对抗是片面的㊂与此同时,女性主义所谓的从性别角度出发实际上将自身过分局限在女性主义的视角,殊不知男性同样是作为性别的另一端,其对男性权力安全的指控与质疑同样没有离开性别范畴㊂第二,女性主义以社会学范畴讨论人与人㊁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国际关系是以政治学的角度探讨国家间的关系,二者着重点不同,因此女性主义很难对主流国际关系有根本触动㊂女性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借鉴了许多传统政治学和社会学理论的思想,其强调的道德㊁合作㊁人文关怀等因素同样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有所提及,但女性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始终是性别问题,其着重点在于揭示女性在社会中遭受到的不平等现象㊂而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更多采用的是政治学理论思想,在此基础上融合借鉴其他理论,其主要是以国家为中心,最终落脚点在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女性主义在方法论上更倾向于社会学,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更倾向于政治学,而女性主义强调的人与人㊁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㊁合作关系等只是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实现权力与安全的手段,并未触及根本㊂二、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反思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大多建立在批判基础上,没有发展出自身的理论框架而缺乏系统性,其研究范围也将自身局限在女性主义的角度从而㊃501㊃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2019年第5期限制了自身的发展空间㊂面对强硬的 男性 国际政治,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挖掘自身的理论要素,将女性特征发散并与国际现实相结合㊂(一)克服自身局限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把 性别偏见和性别差异问题 纳入国际关系理论,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思路,但这一理论在极力构建自身的理论架构过程中过分注重批判而将视角局限于女性主义框架之内,单纯强调女性区别和定性研究,陷入了性别偏见的漩涡㊂因此,女性主义的发展一是要克服视野局限,二是进行方法论上的有效融合㊂一方面,女性主义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要避免将自身禁锢在单纯的女性主义框架内,而要放眼全球㊂女性主义固然是一个重要视角与课题,国际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也确实存在,但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性别平等意识渐入人心,如果将这一视角固定在女性主义则很难有更大的创新,而且也无法更好地与现实相结合,从而使得自身的发展受限㊂正如艾米丽㊃罗森堡(Emily Rosenber)指出的,若不假思索地合理化性别差异的前提,只会将理论研究带入死胡同且加剧两性不平等关系㊂亚当㊃琼斯(Adam Jones)更是针对 性别让世界转动 的女性主义口号提出了质疑,认为女性主义国际关系中的性别不等于女性或女性权益,女性主义在研究过程中过分注重性别利益和区分实际上是对自身的一种禁锢㊂[8]另一方面,女性主义应该积极容纳其他研究方法而避免陷入思维误区㊂在传统的女性主义研究过程中,其往往过于注重定性研究而缺乏对定量研究的运用㊂诚然,现代社会(包括国际社会)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性别不平等的事实,女性主义者担心数据的偏颇虽然存在一定的道理,但数据也能更加清楚地反映一定的事实,而研究方法只是一种分析工具而并无性别之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虽侧重点不同,但都能为理论发展提供分析依据㊂如利比比较分析了在危地马拉和秘鲁的内战期间国家武装部队进行的性暴力,数据显示,在国家武装部队成员所犯下的大多数性侵犯罪行中,妇女是性暴力受害中的大多数,而性暴力则被作为一种战争武器使用,从而揭露了女性的弱势地位㊂潘玥以印尼恐怖主义活动中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在恐怖主义活动中的作为主动施害者而非被动受害者真实一面,打破了人们对于女性温柔㊁和平的固有母性印象㊂因此,女性主义要避免方法论上的单一而更多地吸纳其他分析方法,取长补短,最终为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提供更好的例证与解释㊂(二)发掘女性主义的独特理论要素女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揭示了国际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清楚地呈现了女性群体在国际社会中的 隐身 状态,有利于女性进一步争取平等权利以及国际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完善㊂但女性主义在批判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以及揭露国际现象的同时也反映出女性主义特有的品质,即合作㊁伦理关怀㊁正义㊁道德等㊂因此,在女性主义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所要做的一是继续发掘自身的独特性,二是要将现存的独特品质理论化和系统化㊂一方面,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需要以性别视角继续挖掘国际社会中存在的性别问题,这既包括对性别不平等以及男性主义的批判,也包括客观地揭露女性的内在特征㊂如凯瑟琳㊃文的‘同盟中的性:美韩关系中军事领域的性交易“㊁克里斯汀㊃陈的‘服役与苦役:外来家政女工和马来西亚的 现代化 “等深刻揭露国际关系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为研究女性主义国际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㊂班达拉格在‘妇女㊁武装冲突和斯里兰卡的促进和平:通向政治经济学观点“中同样指出了这一现象,他分析了妇女在当代斯里兰卡的武装冲突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揭露妇女往往是作为战争的一种工具被 完美 使用㊂ 黑寡妇 现象的揭示正是对 女性天生热爱和平 的论断的强烈反驳,而在现如今引起人们恐慌的伊斯兰国似乎女性恐怖分子有增多的趋势㊂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主义研究更加客观,国际社会中的性别问题日益为广大学者所关注,而在这一过程中女性主义学者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揭露既存现象,更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由此进行女性主义的自身定位,即女性主义究竟意味着什么,其根本特征是什么㊂另一方面,女性主义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已经挖掘出自身的内在特征,如道德㊁伦理㊁正义以㊃601㊃朱陆民等㊀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与反思及合作等,女性主义需要将这些独特品质进一步抽象并形成系统理论,使之成为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部分㊂如女性主义在不断揭露男女在性别上的不平等现象的同时,要求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从而发展出女性主义的平等观㊂女性主义在批判男性具有暴力特征以及冲突本质的过程中反映出其追求和平与合作的强烈愿望,由此形成女性主义和平观㊂女性主义从自身遭遇到的 不平等 不公正 待遇中觉醒,希望能够给予女性更多平等的权利与公平的机会,从而发展出女性主义正义观㊂与此同时,女性特殊的生活经历,特别是其母亲的角色使其更具关怀㊁和平性,女性主义的关怀伦理学也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㊂由此,女性主义在不断揭露和反映国际社会现象的同时已经发掘出其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如和平性㊁道德关怀㊁平等意识㊁合作精神等等,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学者接下来要做的一是要巩固既已形成的系统理论,二是要进一步将女性主义的特征系统化与理论化,从而丰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知识框架㊂(三)与国际现实相结合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使得传统的强权政治不再适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将世界各国融合为一体,世界的普遍联系得以加强,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加深,使得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之前的英美一样奉行孤立政策,关起门来自己谋求发展㊂而女性主义包容㊁协作㊁强调人文关怀与内在平等的特征正好与国际社会的发展相呼应,女性主义能够将自身的理论要素与国际政治现实融为一体并发展出独特的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㊂第一,女性主义强调的包容协作与全球治理问题相对应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社会已经不再也不能由一个单一霸权国家包揽一切,尤其是 9㊃11 事件之后进入人们视野的恐怖主义以及近些年来不断出现的跨国犯罪㊁环境保护与能源合作等问题都需要各国间的共同协作,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加强了全球各国人民之间的联系, 地球村 的共同利益呼吁各国的进一步合作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是利益的追求者,不同国际行为体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而与其他国家之间难免存在利益冲突,这些冲突的协调㊁利益的平衡㊁责任的分担等问题正好与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倡导的合作㊁包容等一致㊂因此,女性主义应从自身的理论特点出发,将女性主义理论与国际现实相结合,呼吁国际行为体从整体利益出发友善处理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不断的合作协商,互相包容让步,发展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以为各国谋求公共利益㊂第二,女性主义强调的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救援㊁关爱妇女儿童问题相映衬㊂女性主义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发展出自身独特的道德性㊁和平性,然而国际和国内社会并不如想象中的和平与友爱㊂在国内社会中,妇女㊁儿童㊁残障人士等受生理条件的限制似乎从一开始就处于弱势地位㊂国际社会虽不至于像原始社会中所描述的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但其以权力定性的本质却显露无遗,由此国际社会实际上也如国内社会一样存在弱势国家,正如遭受战争侵袭的伊拉克㊁受恐怖主义威胁的东南亚国家等等㊂与此同时,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自然灾害可以得到有效监测并提前做出准备,但在天灾人祸面前,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国家其同样也处于下风㊂面对这些弱势群体㊁弱势国家,女性主义在为自身权利地位提高发声的同时,也需要将其内在人文关怀品质进一步向外延伸,从国内和国际层面解决实际道德问题,并为弱势群体带去情感慰藉㊂第三,女性主义强调的内在平等与国际机制的发展完善相呼应㊂正如前文所言,女性主义不断揭露男女性别不平等的事实并要求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其性别视角痛击国际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而女性主义对于不平等现象的揭露与反抗本身涵盖着明显的平等意识㊂然而正如杰克㊃唐纳利(Jack Donnelly)所言, 主权平等总是与正式的主权不平等共存 ,[9]国际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似乎一直存在并且无法消除,女性主义对于不平等的现实反映与国际社会中对于平等的强烈要求不谋而合㊂因此,女性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一则要不断反思自身所要求的权益到底是什么,从而避免将自身的平等要求发展成为 女性霸权主义 ,二则女性主义应该与国际社会充分融合,将性别不平等进一步延伸至国际社会广泛存在的权利义务不平等㊁种族不平等㊁阶级不平等等问题上来,使其真正为国际社会现实服务,从而与㊃701㊃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2019年第5期。
国际关系学理论综述
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有哪些?纵观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史,真可谓流派众多,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目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不发达的阶段,只有通对认识国际关系理论有哪些,才有助于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首先阐明各位学者的国际关系理论,再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倪世雄认为国际关系理论可分为三对对立的理论(即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分歧主要围绕着人的本性。
理想主义认为人可以通过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总是在不断进步和向好的方向发展。
现实主义则认为人性本恶,世界是不完善的,它是人类本性中固有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
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的分歧在于研究方法的不同。
科学行为主义重视数量分析,不再视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差异仅仅是质量上的差别。
传统主义主张用“历史”和“现实”的方法分析国际现象,即强调性质方面的分析。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国际关系的角色上。
新现实主义强调以国家为中心。
而新自由主义在承认国家角色的重要性同时,更重视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其次,在军事安全问题上。
新现实主义认为军事实力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新自由主义认为国际关系日趋缓和,军事实力作用相对减弱,国际合作领域明显扩大。
再次,双方都重视经济因素,但新现实主义强调为维持自身实力,可以付出较高的经济代价。
新自由主义则视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同样重要。
1我们认为这种对比划分法非常清晰地展现出各种理论本质特征以及区别。
这三对对立理论还存在着继承发展的关系,使国际关系理论的演变过程一目了然。
而且我们发现这三对对立理论争论的焦点分别是国际关系研究取向,研究方法和现实问题,层次清晰,使人印象深刻。
但除了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以外,其余都是古典国际关系理论,我们还需要知道当今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流派。
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主要提到了女性主义。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笔记重点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第一部分理论:是“代表取向”,是概念框架,甚至涵盖分析技巧;是一种思维的象征性构架,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假设,定义,法则,观点和远离。
如何建构理论:分离,联系,抽象,理性国际关系理论:简单说,作为一种学术总称,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具体来说,国际关系是指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团,国家,跨国公司,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和多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国际关系理论则是描述,解释,研究,估价和预测这些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国际关系学(理论)研究对象:国家和国际社会及其之间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前者是国际关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后者是最活跃的因素,其余的则从属于或派生于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理想主义IDEALISM背景:对一战的反思,代表人物:美国总统威尔逊主要观点有:1,人性可以改造;2, 主权国家之间的根本利益是可以调和的;3战争可以避免4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5国际公众舆论可确保世界和平6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保证世界和平.代表人物:威尔逊、阿尔弗雷德·齐摩恩、约翰·默里现实主义背景:德国极权政治和法西斯主义的威胁,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战批判点:理想主义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现状怎样,而是应当怎样,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完全凭主观意志,把自己的理想当成是国际关系中的事实;国际问题的看法过于理想化;忽视权利。
观点:1、人性本恶2、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国际行为体都不能代替他3、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5、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6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维持均势。
区别:人性、国家关系的看法、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看法、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理想主义强调应该如何,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对未来的看法(理想主义崇尚利他主义,现实主义认为这是空想)代表人物:韦伯、卡尔、莱因霍尔德·尼布尔、阿诺德·沃尔夫斯、尼古拉斯·斯克巴曼、汉斯·摩根索、乔治·凯南、雷蒙·阿隆、约翰·赫兹、亨利·基辛格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VS现实主义评价:理想主义强调维护世界和平要靠人民和公众力量的观点使正确的,国际问题走进大学,学生和教授们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影响了民众;比现实主义在分析战争史认为人有原罪的思想更具有科学性;强调国际关系中道德的重要性是适时的;理想主义恩威国家之间的利益是可以调和的。
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热点问题研究述评_上_
2006年第11期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热点问题研究述评(上)本刊编辑部3 【内容提要】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进展迅速,可以说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学者对国际关系新理论的介绍、评价以及同期跟进等方面,还表现在他们有了建立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自觉与初步尝试。
本刊编辑部尝试对2005年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及国际热点问题研究进行述评。
理论研究部分仅仅采撷了建构主义、英国学派和女性主义三个流派。
这些述评旨在补充同类研究只是针对2005年6月以前发表成果不足。
【关键词】 建构主义;英国学派;女性主义;新进展【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550(2006)11-0069-10一 建构主义 中国学者研究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2005~2006年取得长足进步。
这两年已经出版的中国学者的建构主义研究专著有2部:秦亚青等著的《文化与国际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为国际关系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主流建构主义图谱,详尽地介绍与评析了卡赞斯坦的安全文化理论、江忆恩的战略文化理论、鲁杰的体系演进理论、温特的结构建构主义、克拉托赫维尔的规范建构主义和奥努弗的规则建构主义。
袁正清的《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建构主义研究》明确提出了国际政治社会学转向的涵义和内容。
①与此同时,国内学术界还翻译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彼得・卡赞斯坦、罗伯特・基欧汉、斯蒂芬・克拉斯纳主编的《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和温都卡尔・库芭科娃等主编的《建构世界中的国际关系》。
②另外,卡赞斯坦近年出版的专著《地区构成的世界》和《国家安全中的文化》也将被译成中文出版。
③而更多的建构主义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关系专业期刊上。
近两年共发表了建构主义论文135篇,其中13种国际问题类期刊上有71篇,相当于1998~2004年的总和。
其中袁正清的《中国的建构主义研究》和薛力、肖欢容的《中国的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研究:成就与不足(1999~2004)》是对十年来中国的建构主义研究的全面总结。
国际政治学第二章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
自由主义之新自由制度主义
▪ 背景:196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全 球相互联系的增加与欧洲共同体的产生。
▪ 主要内容与观点:(1)国家并不是国际关 系中唯一行为体,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 及个人等都有一席之地。(2)国际政治的 议程日益复杂多样,不再有高低之分,经 济、社会和生态问题与国家安全和军事权 力同等重要,其中经济福利是首要的目的。
▪ 思想渊源:社会建构思想、法兰克福学派
▪ 代表人物:[美国]亚历山大·温特:《国际 政治的社会理论》(1999)
▪ 评价:(1)对历史的解释力大于对现实和 未来的解释。(2)由于过分强调观念,故 缺乏稳定性。(3)含有一定程度的理想色 彩。
二、总体评价
▪ 任何理论都有其产生的合理性和现实时代的需要 性与解释性,同时也有其存在与发展的缺陷性。 理论高于现实,但理论内在地受制于现实,因为 理论产生于现实,现实不断地修正和发展理论。
▪ 评价:(1)新自由制度主义看到了国际合作的 一面,但忽视国际冲突与战争的那面,所以它的 解释力是有限的。(2)新自由制度主义对国际 制度的观念与理想主义是一致的,故其仍然含有 一定成分的应然情结,继承了理想主义的主要精 神。
现实主义之古典现实主义
▪ 背景:1919-1939年的二十年危机,以及 第二世界大战的爆发。
政府、裁军非战、贸易平等、公理正义等,其核
心是民主、正义与法律,其实质是建立一种美国
领导下的世界秩序。威尔逊主义是美国登上国际
政治舞台后第一次为世界和平设计的蓝图,有较 大的吸引力和市场。
▪ 评价:首先,理想主义的许多观念是值得肯定的, 至今仍有意义。(1)理想主义强调维护世界和 平要靠人民和公众力量的观点是正确的。(2) 理想主义强调普遍民众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 的作用,反对少数人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垄断,促 进了国际政治研究和参与的大众化进程。(3) 理想主义强调国际政治中道德的重要性是适时的。 政治不能完全用道德来解决,但必须受道德的制 约。当前的伊拉克战争的反思,以及国际制度的 作用。
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主义
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主义演思璟【期刊名称】《青年与社会:下》【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一、社会性别概念与生理意义上的男女之分不同,社会性别表明的是社会对人的性别身份的认定,这意味着一个生理上的男性或女性只有具备了社会所公认的男子气和女人味即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才能成为社会意义上的正常男人或合格女人。
因此每个人自出生时起,就在家庭、学校等教化机构中受到社会依据其性别施以的不同规范,如男孩的名字多表现家长对其勇猛顽强、刚毅果敢的期望,女孩的名字则要求其温柔美丽、温顺贤淑;男孩的玩具多为交通工具和武器的模型,而女孩的玩具一般是洋娃娃、长毛绒小动物等。
同时,社会也通过学校教育、职业分工、大众传媒等手段对每一个个体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熏陶,例如小学课本中极少出现女性的形象,或即使出现,基本上也不是以职业妇女的身份,而多扮演着妈妈、奶奶等家庭生活的角色;中学老师通常鼓励男生报考理工科专业,而希望女生学习人文科学;富有挑战性、要求从业者具备创新精神的职位录用的往往是男性,女性则大多集中在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岗位上,如担任秘书、护士、保育员、服务员等;广告中的男性主要是事业有成的社会精英,女性则多为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等等,使人们于潜移默化之中接受了诸如此类的性别观念并加以内化而男女由此产生并表现出来的种种自觉不自觉的言行举止反过来又进一步作用于社会对两性的普遍认知,使社会性别规范不断得以再造和强化。
【总页数】2页(P338-339)【作者】演思璟【作者单位】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68【相关文献】1.西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视角中的安全2.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视角3."他者"的微弱呼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女性主义4.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个人——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国际关系主体再探讨5.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个人——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国际关系主体再探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概论
摘要:女性主义属于社会学范畴,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对其它各类学科发展的日益加深。
本文正是针对女性主义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影响的研究概述。
关键词: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发展
“政治是男人的政治”。
实际上,与国际政治相关的词语确实也充满着男性特征的表现。
J·安·蒂克纳(J·Ann·Tickner)在《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性别》(Gend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一书中提出:国际政治是男性的“领地”,现实主义理论纯属“男人之见”(masculine perspective)。
正是基于这种现实,女性主义真正融入国际政治领域的时间是比较晚的。
一、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的形成背景
70年代早期发生的石油危机等事件开始促使国际政治学者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相互依赖和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的活动上来。
同时,在这一时期,生物﹑生殖技术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开始质疑传统的安全定义;因性别不同而形成的国际劳动分工问题等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女性主义也越来越多的得到国际政治学界的关注。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解体及其意味的冷战结束,使传统国际政治理论受到严重挑战。
传统学术框架没有预见到﹑也没能很好地解释苏东剧变的发生及其原因。
这一时期的一系列事件进一步暴露出现实主义理论的缺陷:许多国家不再是为国家边界而战,而是因种族﹑宗教或民族认同等原因发生冲突;核战争中无赢家可言。
传统的战争与和平观念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可以说,超越冷战的现实要求向国际政治研究提出了对抗传统观点的狭窄与封闭,将国际政治引向更宽容﹑更富包容性的思想和行为的新课题。
超越“深深地依赖于对认同和安全的军事化理解的冷战”为女性主义的尝试提供了新环境。
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苏东剧变及冷战的结束,恰逢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第三次争论”时期,这也真正为女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这次论战被称为实证主义(positivism)与后实证主义(post—positivism)之争或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争。
第三次争论从各个方面重新审视国际政治的讨论并进一步推向深入,文化﹑伦理道德﹑认同政治以及个人等长期为传统国际政治所忽视的内容重新回归国际政治。
这些都为女权主义者挑战传统国际政治中“社会性别没有意义”的假设提供了机会。
美国著名后现代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研究者克里斯蒂娜·西尔维斯特(Christine Sylvester)曾说:“第三次争论是我们的争论﹑我们的时机﹑我们的空间﹑我们的机会,是我们攀爬的树﹑我们形成的队列。
”女权主义者和一些国际政治理论家
所提倡的是一种跨范式的争论和对话。
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发展反映了二战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反过来又受到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深刻影响,也必然会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产生影响。
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
根据认识论的区分,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可以分为女权主义经验论﹑女权主义立场论和女权后现代主义等流派。
(一)女权主义经验论
在女权主义经验论(feminist empiricism)研究者看来,社会偏见引起歧视妇女和男性中心主义的偏见,这种偏见产生的基础是由迷信﹑习俗﹑忽视或错误教育带来的错误信念和对妇女的敌视态度。
用女权主义经验论的方法论来分析国际政治时,就形成了女权主义经验论国际政治理论。
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妇女被排除于许多重要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领域之外,要实现男女平等,就必须克服这种不平等状况,将妇女结合进当代社会的主流。
从认识论上说,女性主义经验论是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保守派。
作为一个比较温和的女权主义流派,它的观点较容易为传统学术所接受。
(二)女权主义立场论
女权主义立场论(feminist standpoint)认为,由女权主义理论展现出来的“妇女的经验”是妇女能够提供比男子更完整和更少歪曲知识的基础。
女权主义立场论者的认识论来源于黑格尔(G. W. F. Hegel)对主人和奴隶关系的论述,认为人类活动或者“物质生活”不仅构成,而且限制了人的思想。
女权主义立场论者反对放弃妇女的经验,主张妇女通过斗争来展示从她们的社会经验中产生的社会图景,并且认为这些社会图景比那些从统治阶级和种族主义男性的社会经验论中产生的内容更真实﹑更可靠。
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国际政治的传统主题﹑范式以及解决方法,全部来自男性的世界观,即只钟情于国际政治冲突的一面。
女权主义必须重新规划国际政治:权力被定义为赋权;安全被定义为保护发展和生态利益;反对国际政治是只涉及安全与战争的“高级政治”的观点。
对国际政治的重新规划是通往更好地理解妇女和国际政治的重要一步。
(三)女权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中心在于解构西方文化,强调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部分学者采用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妇女地位﹑男女平等等问题,从而形成女权后现代主义(feminist postmodernism)。
它致力于解构“妇女”
这个“虚构”的概念。
在这些学者看来,女性经验同男性经验一样,受到阶级﹑种族﹑民族和地理等观念的深刻影响,“平等”意味着“相同”,而生活中相同是相对的,差异才是绝对的。
后现代的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可分为两种途径:女权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女权主义(postmodernist feminism)。
前者倾向于强调包括以主权人呈现出来的连贯的“自我”,并依附于后结构主义;后者所持的是一种女权主义立场论和女权主义后现代怀疑主义之间的妥协立场,即“我们如何能够将妇女置于中心,同时又不将包括妇女在内的任何东西置于中心?”这也引出了后来对移情合作(empathetic cooperation)理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詹姆斯·德·代元主编,秦治来译.国际关系理论批判[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2]李英桃.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国际政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石斌.对国际关系的一种女性主义诠释—评《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性别》[J].美国研究,1996(4).
[4]崔志英.性别与国际关系:有关“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建构的可能性”的探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