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平面图符

合集下载

接触网平面图符

接触网平面图符

34 拉线)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分段绝缘子串 分段绝缘器 分相绝缘器(三根绝缘棒) 股道间电连接 常分隔离开关 常闭隔离开关 常分的带接地刀闸的隔离开关 常闭的带接地刀闸的隔离开关 管型避雷器 区间隧道 6 3 45 站场隧道 6 3
hgm-2000制作
铁道论坛



半补偿链形悬挂下锚 全补偿链形悬挂下锚 加强线下锚 回流线下锚 区间曲线及其头尾 R——曲线半径(m) L——曲线全长(m) l ——缓和曲线长(m) 站场曲线及其头尾 (R、L、l 同上) 拉出值 300mm,书写位置即为拉出方向;也 可不注“300”,用半箭头表示,箭头指向即 为拉出方向。 拉出值 150mm(除“300”允许用半箭头表示 外,其余均应写出数值),书写位置即为拉 出方向。 区间单线腕臂钢筋混凝土柱 区间单线腕臂钢柱 站场单线腕臂钢筋混凝土柱 站场单线腕臂钢柱 站场单线定位钢筋混凝土柱 站场双线腕臂钢柱 站场钢筋混凝土柱软横跨 d d=4.平面图例
说明: 1、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的站场及区间接触网平面图。 2、本标准采用的线条宽度规定为以下三种: ⑴粗型 ⑵中型 ⑶细型 宽度为约 0.9mm; 宽度为约 0.6mm; 宽度为约 0.3mm。
3、符号中所注尺寸均以毫米计,适用于比例尺 1∶1000 及 1∶2000 的接触网 平面图。 4、符号规定见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名 称 符 号 (粗) (中) (中) (细) (细) (细) (细)
电化的正线(区间图中允许用中型线条) 电化的站线及段管线 非电化既有线路 预留线路 接触悬挂非工作支、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 加强线 回流线 接触线硬锚、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下锚 承力索硬锚 接触线补偿下锚 承力索补偿下锚

高铁接触网基础知识—接触网识图

高铁接触网基础知识—接触网识图
接触网平面图中的说明常是对设计方案、设计原则 、设计依据、接触网悬挂类型、技术要求、接触线高度 、接地要求、选用材料规格及性能以及其他应该特别指 出和注意的问题等所进行的补充说明。对于站场,其咽 喉区的布置比较复杂,为了清楚地表明接触网走向和定 位,一般都应对其绘出局部放大图。
二、站场接触网平面图的布置
,而腕臂、定位管及支撑的长度要由现场直接采集相 关数据,再由相关计算软件进行精确计算确定,因而 图中没有标注; ⑦从安装图左边的材料统计表中可以知道该安装结构 图示中每个编号具体采用的是什么型号的零部件; ⑧ 8.图中“←A”表示从箭头方向看过去的结构如 “A向示意图”所示,可以看出来该支柱采用的是∏型 的弹性吊弦。
3.平面布置的主要内容 平面布置的主要内容包括决定跨距、悬挂
点的数量及安装埋入孔的位置、定位点的配置 、拉出值数值、锚段关节及中心锚结的位置等
。 三、表格栏及相应说明
1.接触网图形符号
2.接触网平面图中表格栏的项目:
(1)支柱的侧面限界(任何 情况下不得小于2440mm) (2)接触线的拉出值 (3)支柱类型 (4)地质情况和基础类型 (5)软横跨节点或拉杆、腕 臂、定位管、定位器类型 (6)安装图号 (7)接触线高度 (8)工程数量统计表 (9)说明或附注
(2)隧道口第一个悬挂点的位置及接触线的拉 出值,应与隧道口外相邻支柱的位置和拉出值 相协调,应满足线索在规定坡度下,其带电部 分对拱顶的距离不小于相应的规定。一般在距 隧道口0.3~1.0m范围内安设第一个悬挂点。
2.隧道内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3)长隧道内,应利用隧道内已开挖的锚段关 节断面,此时锚段长度可采用2000m。既有线长 隧道内未开挖锚段关节断面时,锚段长度可采 用3000m。
一、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

第二讲 接触网结构及设备

第二讲 接触网结构及设备
� 式中,E、吊弦偏移值;L、吊弦距中心锚结的距离;α、j 接触线
线胀系数;tx、安装时温度;t0、设计平均温度;α、c 承力索线胀
系数。 � 技规规定在极限温度情下,吊弦偏斜的角度不得大于30度

吊弦间距: xo � 简单链形悬挂:
=
l
− 2× 4 k −1
l − 2 × 8.5
弹性链形悬挂:xo = k − 1
DC1500V弹性支座悬挂装置
� 进一步降低净空要求,简化结构、近来又出现 了一种弹性支座悬挂装置,它由底座、环氧树 脂绝缘子、弹性支架、定位装置等四部分组成
支柱
� 支柱的功能
� 支撑和承受接触网的全部负荷,并传给大地。
� 支柱的分类
� 材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 钢支柱 � 形状:
� 水泥柱:方柱、圆柱、圆锥柱 � 钢柱:桁架式、整体型材“H”式、圆形、
接触网硬横跨
城轨交通硬横跨
� 硬横跨柱、硬横梁、悬式绝缘子、斜吊弦、定 位绳、定位器等零部件组成,
接触悬挂的组成
� 承力索:功能、材料、要求 � 接触线 � 吊弦 � 电连接线
接触线
� 布置(之字值、拉出值) � 要求:抗拉强度高、电阻率低、耐热、耐磨 � 几个概念:拉出值、导高、接触线坡度、磨耗
结构B 安装地点:多股道站场
作 用:使多股接 触悬挂并联供电,降低网
阻抗。
� 1、承力索 2、承力索电连接线夹 3、电连接线 � 4、接触线 5、接触线电连接线夹
� 结 构C � 安装地点:线岔或锚
段关节处,相距支柱 10米的处。 � 作 用:使线岔处、 分段处两支接触悬挂 实现电的连通,也可 通过隔离开关和电连 接线实现电路的通断。
接触网的基本组成(刚性支撑)

2021年10月背标接触网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30

2021年10月背标接触网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30

2021年10月背标接触网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30一、单选题(共20题)1.吊柱不得扭曲,宜向受力反方向倾斜不大于()A:1°B:2°C:3°D:4°【答案】:A【解析】:2.电缆终端分段处绝缘子泄漏距离不小于()mm。

A:1600B:1400C:1200D:2000【答案】:A【解析】:3.高速铁路区段现场确认漏水点已形成连续水柱且水柱距接触网带电设备大于()mm时,可恢复正常行车及供电方式。

A:300B:200C:400D:500【答案】:A【解析】:4.道岔开口方向、道岔定位后的第一个悬挂点设在线间距大于等于()处A:1220mmB:1250mmC:1250-1350mmD:1350mm【答案】:A【解析】:5.间接带电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其所携带的非绝缘工具、材料)与带电体之间须保持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000mm,当受限制时不得小于()mm。

A:700B:600C:300D:500【答案】:B【解析】:6.接触网平面图中----丨丨丨----表示()。

A:分相绝缘器B:分段绝缘器C:分段绝缘子串D:股道间电分段【答案】:B【解析】:7.电缆终端顶部端子对地空气绝缘距离不小于()mm A:450B:35C:45D:30【答案】:A【解析】:8.接触网末端测试装置换算系数()。

A:0.1B:0.05C:0.25D:0.12【答案】:B【解析】:9.普铁定位器静态角度标准值()A:7°B:8°C:9°D:6°【答案】:C【解析】:10.架空地线在计算最大弛度时与建筑物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得小于()。

A:4000mmB:2500mmC:3000mmD:2000mm【答案】:B【解析】:1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确保验电器状态良好。

B:路外厂矿单位有权操作的隔离(负荷)开关的人员应经供电段培训、考试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担任此项工作。

接触网——接触网平面设计

接触网——接触网平面设计
基本站台或中间站台上的支柱,其边缘至站台边缘的距离应分别不小 于4m或2m。
(7)尽量减少咽喉区的支柱数量
咽喉区聚集着大量的道岔群,各个站场的情况变化不一,对于较大 的站场有时相当复杂,一般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布置方案进行比 较,在保证技术条件合理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支柱数量,选择最优或 较优方案。
四跨非绝缘锚段关节,同时设置分相绝缘器。 接触网分相装置应满足电力机车运行方式、调车作业方便、供电线路合
第七节 接触网平面设计
一、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程序
依据资料:站场平面图;站场范围内的桥梁、涵洞和隧道等图表。
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步骤:
1. 放图工作 2. 布置支柱 3. 划分锚段 4. 确定接触线拉出值 5. 确定电分段、电分相及隔离开关的位置 6. 确定支柱类型 7. 选择基础及横卧板类型 8. 确定软(硬)横跨结点类型及支持结构 9. 进行校验及校核 10. 工程数量统计
分类:站场、区间、桥梁、隧道建筑物的设计等几个方面
第七节 接触网平面设计
三个阶段:室内设计、现场勘测及调整整理。
1、室内设计 是根据站场平面图及详细线路纵断面图,初步确定支柱位 置、划分锚段长度、确定锚段关节位置与中心锚结位置以及其他相关技术 设计,同时提出现场勘测需要解决的问题。 2、现场勘测 根据第一阶段完成的设计图,进一步核对与现场的实际情 况是否相符合。因为接触网沿铁路线架设,现场会有许多建筑物的坐标与 图纸数据不符,甚至还有相当数量建筑物没有坐标位置,因此进行现场的 实际勘测是非常必要的。
第七节 接触网平面设计
二、站场平面设计技术要求
1. 一般技术原则
(2)支柱布置
先从咽喉区开始设计正线上的道岔柱,道岔定位原则上应尽量采 用标准定位。其标准定位最佳位置是两接触线的交点位于两内轨距 745mm的中间位置,道岔柱与道岔理论岔心的距离见表3-11。由于受 地形条件限制,道岔柱无法按标准定位设置时,或从经济性考虑,不 能实现标准定位时,才采用非标准定位。此时,应使两接触线的交点 位于道岔导曲线两线间距为500~700mm(两内轨距935~735mm)处的 中间点的上方。

平面布置图教(学)案

平面布置图教(学)案

授课时间
出席人数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接触网供电示意图
板书设计
审批人 授课节数
教具 缺席人数
时间 分配
授课

今天我们学习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和供电示意图,了解平面图及供电图各部分代表的含 义,也是更全面的认识一下接触网的布置、供电。 一、接触网平面图一般分为接触场平面图、接触网区间平面图和隧道平面图。它们是接触 网施工和交付运营后进行管理和维修的重要依据。
对于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支柱及锚支柱,为了增大基底接触面积,防止支柱下沉,一般 还加设底板。
对于下锚支柱,需要承受很大的顺线路方向的拉力,为了减小支柱容量,通常用打拉 线的办法以平衡顺线路方向的力,这样可以使锚支柱结构简化、减轻重量和节省材料。显 然,打拉线的作用是平衡承力索及接触线下锚力对锚柱产生的影响。因此,打拉线及其作 用点和承力索及接触线作用点应尽可能在同一铅垂平面。 3)软横跨结点
接触网平面图,不仅应明确的标出接触网布置走向、锚段长度、跨距长度、拉出值大 小及方向、线路情况等,而且为了便利施工和交付运营后进行维修和管理。在平面图上通 过图例符号反应所涉及的容。(带领大家了解图例) 二、在已完成的接触网平面设计图上,除了沿线路的支柱布置外,在图的下方设有表格栏。 表格栏明确标示了施工工程所需要的各种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规格类型及安装图号等。 1、侧面限界
在接触网设计的平面图上要清楚地标明沿线路的地质情况。土壤的承压力有以下两种 表示方法:允许承压力[R] 和安息角[φ]。±150kPa(KN/m2),其中负号“-”表示该区段挖方,正号“+”表示该 区段填方。
允许承压力[R](kPa)
100
150
200
250
300
安息角[φ](0)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课件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课件

车站钢支柱

区间混凝土支柱和钢柱

定位柱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平面图的图例⑹

避雷器

上承桥

下承式桥梁(圆点为接触网悬挂点)

架空水槽、水管

天桥

地道

雨棚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平面图的图例⑺

仓库

站房

电化线路在下方的立交桥

涵洞

有限界门的平交道

机车检修坑

进站高柱色灯信号机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平面图的图例⑻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各支柱安装要求及安装图
支柱编号 侧面限界 支柱类型 地质情况 基础类型 横跨节点 及腕臂、下锚 补偿安装图号
回流线安装高 度/图号 架空地线安装 高度/图号
接地节点 备注
1
2
3.1(m)
3.0(m)
H60
G200/13
+25°/100
+25°/100
上3下1 /底 LXJC J13-5
• 2、H93及H170支柱为不对称布筋,安装时应注 意受力面。
• 3、地质情况分子表示为土壤安息角,分母表示土 壤的承压力。
• 4、上3下1为支柱上面为3块横卧板,支柱下部1块
横卧板;底为底板;LXJC表示锚柱拉线应打拉线基
础。横卧板的方向应根据支柱受力情况,下部横卧
板安装于支柱受力的反侧,上部安装于受力的同侧
• 7、设备、架空地线两侧的接地电阻R≤10Ω,零散 支柱、距带电体5m以内金属接地电阻R≤30Ω。
• 8、备注一般用于降低接触线高度或降低结构高度 或需要特殊说明时用。

接触网全过程施工工艺

接触网全过程施工工艺

第十二章接触网平面图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主要设计文件之一,是施工中应用最广的重要设计依据,认真弄懂和记清这些图例,学会看平面布置图对于我们掌握和了解线路情况,指导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节接触网图例接触网的各种设计图是以机械制图或工程制图学为基础,加上接触网的各种特殊制图标记所组成,接触网图例:第二节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识别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图是掌握接触网施工的最基本技巧之一,除了要懂得接触网的图例及工程制图处,还要对接触网专业表示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分别介绍站场、区间及隧道内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一、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实际路状态相符,其比例一般大站为1:1000,小站为1:2000。

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上应包括:1、全部电化股道(近期及远期)、与接触网架设有关的非电化股道。

2、股道编号及线间距、(股道编号应与运营部门编号一致)。

3、道岔编号、型号及出站道岔的中心里程(道岔编号与型号应与实际状况相符,不符的需做出说明);4、曲线起讫点,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及总长;5、桥梁名称、中心里程、总长、孔跨式样及结构型式;6、隧道名称、起讫里程及总长;7、涵管、虹吸管、平交道、地道、天桥、跨线桥、架线渡槽等中心里程及高度、宽度;8、站场的名称、中心里程、站台范围及与架设接触见解关的建筑物(如站舍、雨棚、仓库、搬道房、水鹤、起、煤台及上下挡墙等);9、进站信号机的位置及里程。

站场平面布置图图面上应主要内容有:1、支柱(钢柱、钢筋混凝土柱)跨距、位置、号码及数量。

2、支柱类型及侧面限界。

3、锚段号、锚段长度及起讫杆号、下锚方式;4、地质备件、基础及横卧板。

5、拉出值(拉出方向、拉出值大小)及导线高度;6、支持装置及安装图号、软横跨节点;7、设备安装及其位置(结、限界门、避雷器、隔离开关分段分相绝缘器等);8、附加导线的走向、位置;设备及安装图号;9、起测点位置及校核点;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的说明应包括:1、设计依据及现场测量时间、修改说明等。

接触网工程图识图 站场、区间、隧道接触网平面图的识图

接触网工程图识图 站场、区间、隧道接触网平面图的识图

二、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⑤桥梁名称、中心里程、总长、孔跨式样及结构型式; ⑥隧道名称、起讫里程及总长; ⑦涵管、虹吸管、平交道、地道、天桥、跨线桥、架线渡槽等中心里 程及高度、宽度; ⑧站场的名称、中心里程、站台范围及与架设接触网有关的建筑物 (如站舍、雨棚、仓库、搬道房、水鹤、起、煤台及上下挡墙等); ⑨进站信号机的位置及里程。
二、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二、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的说明应包括:
①设计依据及现场测量时间、修改说明等; ②采用的悬挂类型,正线是哪一股道; ③站场内悬挂点接触线工作支高度(特殊情况应在图中做特殊说明); ④道岔编号、型号及定位情况; ⑤支柱接地情况(双接地、单接地、是否经火花间隙等); ⑥图中数字的计量单位; ⑦支柱防护要求; ⑧特殊设计及特殊说明。
无论站场和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上均包括材料表,材料表的内容有: ⑴ 接触线类型及长度(站场一般应分2种类型); ⑵ 承力索类型及长度; ⑶ 附加导线类型及长度; ⑷ 支柱类型及数量(站场包括钢柱类型及数量); ⑸ 横卧板类型及数量,站场包括软横跨柱用横卧板类型及数量、基础类型 及数量); ⑹ 隔离开关类型及数量;
三、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与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基本相同,区间接 触网平面布置要比站场简单,它的比例一般为1︰2000。
在复线区段区间平面布置图上应标明上下行区间,在线路并行的情 况下,支柱布置可考虑在线路的同一垂直面上。图4.7.2是某区间接触网 平面布置图例图。
三、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三、区间接触 Nhomakorabea平面布置图
⑺ 避雷器类型及数量; ⑻ 限界门数量; ⑼ 分相绝缘器数量(站场包括分段绝缘器); ⑽ 吸流变压器类型及数量; ⑾ 附加导线的肩架类型及数量; ⑿ 各种安装图号的统计(站场包括软横跨节点的统计)。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第3章 高速接触网的平面设计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第3章  高速接触网的平面设计
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技术原则: (1)接触网平面设计,应结合近远期发展目标,综合考虑; (2)接触网设计应符合铁路技术规范及电气化铁路设计规范 的技术要求; (3)接触网设计中要考虑各个专业之间的配合; (4)接触网应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性能,体现国家的技术 政策; (5)接触网设计应以保证安全运营为基本准则。
3.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 最大偏移值及跨距值的确定
跨距全部位于缓和曲 线上的计算示意图
3.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 最大偏移值及跨距值的确定
பைடு நூலகம்
跨距跨越直缓点(ZH)的情况
3.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 最大偏移值及跨距值的确定

3.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 最大偏移值及跨距值的确定
跨距跨越缓圆点(HY)的示意图
2. 区间支柱的平面设计
(1)支柱布置应尽量用最大跨距,且相邻跨距差不大于小跨 距的25%; (2)在单线区段上,接触网支柱应设置于曲线外侧,包括缓 和曲线; (3)在直线区段上,支柱应设置于线路下行方向的右侧; (4)在复线区段上,上下行线路的支柱应各沿线路一侧布置 ; (5)在桥上尽量不设支柱,不得已时才在桥墩台上设钢柱。
直线区段:对于全补偿链形悬挂,一般情况不大于1 800 m,困 难条件不大于2 000 m;对于半补偿链形悬挂,一般情况不大于 1 600 m,困难条件时不大于1 800 m。
曲线区段:对于全补偿链形悬挂,在曲线半径小于1 500 m、曲 线长度占锚段长度的50%及以上时,其锚段长度不得大于1 500 m,直线区段可适当加长。
3.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最大 偏移值及跨距值的确定
缓和曲线区段接触线最大偏移值的计算不仅因为缓和曲线的半 径、外轨超高是变化的,而且更由于支柱在缓和曲线上的位置 有多种情况,十分复杂。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1)跨距全部位于缓和曲线上; (2)跨距跨越直缓(ZH)点; (3)跨距跨越缓圆(HY)点;

接触网平面图图例

接触网平面图图例

接触网施工图例由设计部门通过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来完成。

接触网施工图是接触网工程的重要文件,它体现了接触网的技术特点和性能、设备种类和型号、工程数量、零件构造及材料等。

施工图是接触网施工的依据,也是运营管理的重要资料。

接触网施工图包括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接触网安装图、接触网零件图等。

平面图上标出了接触网支持装置、设备、附加悬挂(回流线、架空地线等)等的安装图号,从相应的安装图中可查出安装形式、使用的零、部件名称及规格,零、部件的具体形状结构及规格从零件图中能够确定。

一、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施工的主要依据,它以图例的形式,反映了接触网布置情况,铁路线路情况,沿线地质情况,接触网设备的种类、类型、数量及其安装位置等。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由接触网布置平面图、表格栏、材料统计表、说明、图标等部分内容,如。

附图《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分为站场平面布置图、区间平面布置图、隧道平面布置图。

二、接触网图例接触网布置等用规定的图例符号来表示,将铁路线路及设备、在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所示。

其内容如表4-1-1接触网图例表4-1-11、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的站场及区间接触网平面;2、本标准采用的线条宽度规定为以下三种:(1)粗型宽度为(2)中型宽度为(3)细型宽度为3、符号中所注尺寸均以mm计,适用于比例尺1:1000及1:2000的接触网平面;、规定符号见下表。

4序号名称符号1电化的正线(区间图中允许用中型线条)2电化的站线及段管线等3非电化既有线路名序号称符号4预留线路5接触悬挂非工作支,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加强回流正馈线A线保护线线P1架空地线G线1接触线硬锚,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下1承力索硬1接触线补偿下1承力索补偿下1链形悬挂硬1半补偿链形悬挂下1全补偿链形悬挂下1加强线下锚19回流线下锚20正馈线(AF线)下锚21保护线(PW线)下锚22GW架空地线(线)下锚区间曲线及头尾:23l—曲线全长(m) —曲线半径RL(m) —缓和曲线长(m)符号称名序号站场曲线及头尾:24l—缓和曲线长(m) L—曲线全长(m) —曲线半径R(m)拉出300m书写位置即为拉出方向也可不302用半箭头表示,箭头指向即为拉出方拉出150m(除30”允许用半箭头表示,其余均应2出数值,书写位置即为拉出方2区间单线腕臂钢筋混凝土2区间单线腕臂钢2站场单线腕臂钢筋混凝土3站场单线腕臂钢3站场单线定位钢筋混凝土3站场双线腕臂钢3站场钢筋混凝土柱软横3站场钢柱软横3站场钢柱硬横3非绝缘锚段关3绝缘锚段关3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简单悬挂中心锚3区间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40站场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虚线为锚结绳)41分段绝缘子串42分段绝缘器序号名称号符43分相绝缘器4股道间电连4常分隔离开4常合隔离开4常分的带接地闸刀的隔离开4常合的带接地闸刀的隔离开4管形避雷5区间隧5站场隧5隧道内非绝缘关节(全补偿链形悬挂下锚5隧道内绝缘关节(全补偿链形悬挂下锚上承式桥梁及设计电化线路在上面的立交桥5桥5下承式栓焊桥56小桥、涵洞57设计电化线路在下面的立交桥58架空水槽、水管序号名称号符5天6地6渗6雨6仓6站6路肩挡6托盘式路基6有限界门的平交6区间长(短)链标6回流线跨越接触悬7吸上线位7吸流变压7水7进站高柱色灯信号7通过高柱色灯信号7区间公里77接触网起测点78接触网工区序号名称符号79区间横向电连接8扼流变压8A区段双极隔离开8A区段区AP线在钢柱悬8线在钢筋混凝土柱悬区段站AAP8AP线在钢筋混凝土柱悬A区段区8架空线在站场钢筋混凝土柱悬P线在钢筋混凝土支柱下区AAA表示馈线第一锚段A—8表示锚段长表示保护线第一锚段—PP表示锚段长接触悬挂锚段下8:表示锚段:表示锚段长度m5?3888道岔编号及型号6589m)跨距长度(90 30土壤安息角°20091)土壤承压力(MPa92火花间隙94接地极。

接触网基础知识

接触网基础知识

接触网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接触网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交通所特有的沿路轨假设的为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提供牵引电能的特殊供电线路,是电气化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上讲,接触网包括由接触轨构成的牵引供电结构和由架空接触线构成的牵引供电结构两大类。

狭义上讲,接触网主要指架空接触网。

2、结构高度链型悬挂在支柱定位点处,承力索与接触线间的垂直距离。

3、悬挂弹性接触网悬挂弹性,是指接触悬挂在受电弓抬升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升高性能,即悬挂某一点在受电弓压力下,单位垂直力使接触线升高的程度。

衡量弹性的标准,一是弹性的大小,二是弹性的均匀程度。

弹性小且比较均匀是接触网适应高速行车所追求的目标。

4、当量跨距假如设定一个综合代表跨距,而这个跨距中的导线张力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该锚段内的实际变化规律完全相同,则这个假设的代表跨距就称为该锚段的当量跨距。

5、临界跨距所谓临界跨距是指在该跨距内,接触线最大张力既出现在最低温度时,又出现在覆冰时的一个跨距。

6、临界负载所谓临界负载,就是假设覆冰时的合成负载。

在临界负载状态下,承力索的张力达到最大许可值,并等于承力索在最低温度时的张力。

7、土壤安息角土壤安息角(自然倾斜角):土壤自然堆积,经沉落稳定后的表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就是土壤的安息角(自然倾斜角)。

8、安装曲线安装曲线是指欲使架设后的线索张力和弛度符合技术要求,必须预先计算和提供的工程安装用的悬挂线索张力和弛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9、波动速度波动传播速度是指在两端加有张力的线索,在静止条件下对其施加()(t P P δ=)(t δ为冲激函数)的作用力后,线索振动横波(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沿线索的传播速度。

10、受电弓归算质量受电弓的归算质量是指将整个受电弓的活动部分(如滑板、托架、框架等)的实际质量利用动能相等原理归算到受电弓工作高度(弓线接触点),使整个受电弓具有与滑板相同加速度的质量,该质量所产生的动能与整个受电弓所产生的实际动能相等。

电气化铁路图形符含义

电气化铁路图形符含义

接触网平面图图形符号接触网(适用于比例尺1:1000站场及区间接触网平面图,1:2000图中可适当缩小,均以毫米计)序号图形符号说明备注01 电化的正线(区间图中允许用中型线条) (粗型线条宽度约为0.9mm)02电化的站线及段管线等(中型线条宽度约为0.6mm)03 非电化既有线路04 预留线路05接触悬挂非工作支,供电线(细型线条宽度约为0.3mm )06 加强线(LF)(双点划线)07 回流线(NF)08 自耦变压器供电线(AF线)09 保护线(PW)10 架空地线(GW)11 接触线无补偿下锚及供电线下锚12 承力索无补偿下锚13 接触线补偿下锚14 承力索补偿下锚15 链形悬挂下锚16 半补偿链形悬挂下锚17 全补偿悬挂下锚18 加强线下锚19 回流经下锚20 自耦变压器供电线下锚21 保护线下锚21 架空地线下锚22 区间曲线及其头尾,R—曲线半径(m)L—曲经全长(m)I—缓和曲线长(m)23 站场曲线及其头尾,(R,L,I同上)24 之字值amm ,书写位置即为拉出方向,当a为标准值时,可仅用半箭头表示,箭头指向为拉出方向25 拉出a值amm书写位置即为拉出方向26区间单线腕臂钢筋混凝土柱28 区间单线腕臂钢柱(区间桥钢柱以桥边线为准)29 站场单线腕臂钢筋混凝土柱30 站场单结腕臂钢柱31 站场单线定位钢筋混凝土柱32 站场双线腕钢柱33 站场钢筋混凝土柱软横跨34 站场钢柱软横跨35 站场钢筋混凝土柱硬横跨36 站场钢柱硬横跨37 两根附加导线在区间钢筋混凝土柱上悬挂(以AF,PW线为例)38 两根附加导线在区间钢柱上悬挂(以AF,PW线为例)39 两根附加导线在站场支柱上悬挂(以AF,PW线为例)40 供电线,回流线,GW线在区间钢筋混凝土柱上悬挂(以回流线为例)41 供电线,回流线,GW线在区间钢柱上悬挂(以回流线为例)42 供电线,回流线,GW线在站场支柱上悬挂(以回流线钢筋混凝土柱上悬挂为例)43 非绝缘关节(以区间为例)44 三跨绝缘关节及吸变绝缘关节(以区间为例)45 四跨绝缘关节(以区间为例)46 半补偿链形悬挂,简单悬挂中心锚结47 区间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48 站场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虚线为锚结拉线,本符号以钢筋混凝土柱为例)49 防串中心锚结50 分段绝缘子串51 分段绝缘器52 分相绝缘器(以三根绝缘棒为例)53 股道间电连接54 常分隔离开关55 常合隔离开关56 常分的带接地闸刀的隔离开关57 常合的带接地闸刀的隔离开关58 AT区段双极隔离开关59 管型臂雷器60 区间隧道61 站场隧道62隧道内非绝缘关节(全补偿悬挂下锚)63隧道内绝缘关节(全补偿悬挂下锚)64 上承式桥梁及设计电化线路在上的立交桥,拱桥等。

接触网全过程施工工艺

接触网全过程施工工艺

第十二章接触网平面图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主要设计文件之一,是施工中应用最广的重要设计依据,认真弄懂和记清这些图例,学会看平面布置图对于我们掌握和了解线路情况,指导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节接触网图例接触网的各种设计图是以机械制图或工程制图学为根底,加上接触网的各种特殊制图标记所组成,接触网图例:第二节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识别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图是掌握接触网施工的最根本技巧之一,除了要懂得接触网的图例及工程制图处,还要对接触网专业表示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分别介绍站场、区间及隧道内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一、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实际路状态相符,其比例一般大站为1:1000,小站为1:2000。

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上应包括:1、全部电化股道〔近期及远期〕、与接触网架设有关的非电化股道。

2、股道编号及线间距、〔股道编号应与运营部门编号一致〕。

3、道岔编号、型号及出站道岔的中心里程〔道岔编号与型号应与实际状况相符,不符的需做出说明〕;4、曲线起讫点,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及总长;5、桥梁名称、中心里程、总长、孔跨式样及构造型式;6、隧道名称、起讫里程及总长;7、涵管、虹吸管、平交道、地道、天桥、跨线桥、架线渡槽等中心里程及高度、宽度;8、站场的名称、中心里程、站台范围及与架设接触见解关的建筑物〔如站舍、雨棚、仓库、搬道房、水鹤、起、煤台及上下挡墙等〕;9、进站信号机的位置及里程。

站场平面布置图图面上应主要内容有:1、支柱〔钢柱、钢筋混凝土柱〕跨距、位置、号码及数量。

2、支柱类型及侧面限界。

3、锚段号、锚段长度及起讫杆号、下锚方式;4、地质备件、根底及横卧板。

5、拉出值〔拉出方向、拉出值大小〕及导线高度;6、支持装置及安装图号、软横跨节点;7、设备安装及其位置〔结、限界门、避雷器、隔离开关分段分相绝缘器等〕;8、附加导线的走向、位置;设备及安装图号;9、起测点位置及校核点;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的说明应包括:1、设计依据及现场测量时间、修改说明等。

接触网平面图图例

接触网平面图图例

接触网施工图例接触网施工图是接触网工程的重要文件,由设计部门通过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来完成。

它体现了接触网的技术特点和性能、设备种类和型号、工程数量、零件构造及材料等。

施工图是接触网施工的依据,也是运营管理的重要资料。

接触网施工图包括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接触网安装图、接触网零件图等。

平面图上标出了接触网支持装置、设备、附加悬挂(回流线、架空地线等)等的安装图号,从相应的安装图中可查出安装形式、使用的零、部件名称及规格,零、部件的具体形状结构及规格从零件图中能够确定。

一、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施工的主要依据,它以图例的形式,反映了接触网布置情况,铁路线路情况,沿线地质情况,接触网设备的种类、类型、数量及其安装位置等。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由接触网布置平面图、表格栏、材料统计表、说明、图标等部分容,如附图《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分为站场平面布置图、区间平面布置图、隧道平面布置图。

二、接触网图例在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将铁路线路及设备、接触网布置等用规定的图例符号来表示, 其容如表4-1-1所示。

接触网图例44股道间电连接序号43 分相绝缘器 45 常分隔离开关 46 常合隔离开关47 48 常分的带接地闸刀的隔离开关 常合的带接地闸刀的隔离开关 49 5051525354555657 58管形避雷器 区间隧道站场隧道隧道非绝缘关节(全补偿链形悬挂下锚)隧道绝缘关节(全补偿链形悬挂下锚)—卞ge上承式桥梁及设计电化线路在上面的立交桥、下承式栓焊桥梁小桥、涵洞设计电化线路在下面的立交桥 架空水槽、水管59 天桥序号6061 地道渗沟b <16263 雨棚仓库64 站房k 4口.....6566 口& 4" jAfz___________ 路肩挡墙托盘式路基墙6768 有限界门的平交道区间长(短)链标记69 回流线跨越接触悬挂7071 吸上线位置吸流变压器72737475767778 水鹤进站高柱色灯信号机通过咼柱色灯信号机区间公里标机车检查坑接触网起测点接触网工区*-0-1aot-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站场钢柱硬横跨
33
非绝缘锚段关节
34
绝缘锚段关节
35
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节、简单悬挂中心锚结
36
区间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
37
站场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细虚线为锚结拉线)
38
分段绝缘子串
39
分段绝缘器
40
分相绝缘器(三根绝缘棒)
41
股道间电连接
42
常分隔离开关
43
常闭隔离开关
44
常分的带接地刀闸的隔离开关
45
常闭的带接地刀闸的隔离开关
46
管型避雷器
47
区间隧道
3
6
48
站场隧道
3
6
序号
名称
符号
49
隧道内非绝缘锚段关节(全补偿悬挂下锚)
5
5
50
隧道内绝缘锚段关节(全补偿悬挂下锚)
51
上承式桥梁及设计电化线路上的立交桥、拱桥等
52
下承式栓焊梁桥
53
小桥、涵渠
54
设计电化线路在下面的立交桥
55
架空水槽、水管
56
天桥
57
地道Hale Waihona Puke 58渗沟59
雨棚
60
仓库
61
站房
62
路肩挡墙
63
托盘式路基墙
64
有限界门的平交道
65
区间长(短)链标记
66
回流线跨越接触悬挂
67
吸上线位置
68
吸流变压器
69
水鹤
70
进站高柱色灯信号机
71
通过高柱色灯信号机
72
区间公里标
73
机车检查坑
74
接触网起测点
75
接触网工区
76
区间横向电连接
77
300或
23
拉出值150mm(除“300”允许用半箭头表示外,其余均应写出数值),书写位置即为拉出方向。
24
区间单线腕臂钢筋混凝土柱
3
25
区间单线腕臂钢柱
26
站场单线腕臂钢筋混凝土柱
27
站场单线腕臂钢柱
28
站场单线定位钢筋混凝土柱
29
站场双线腕臂钢柱
30
站场钢筋混凝土柱软横跨
序号
名称
符号
31
站场钢柱软横跨
承力索硬锚
13
接触线补偿下锚
14
承力索补偿下锚
序号
名称
符号
15
链形悬挂硬锚
16
半补偿链形悬挂下锚
17
全补偿链形悬挂下锚
18
加强线下锚
19
回流线下锚
20
区间曲线及其头尾
R——曲线半径(m)
L——曲线全长(m)
l ——缓和曲线长(m)
R—L—l 2
21
站场曲线及其头尾
(R、L、l同上)
R—L—l
22
拉出值300mm,书写位置即为拉出方向;也可不注“300”,用半箭头表示,箭头指向即为拉出方向。
接触网平面图图例
说明:
1、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的站场及区间接触网平面图;
2、本标准采用的线条宽度规定为以下三种;
⑴粗型宽度为约0.9mm;
⑵中型宽度为约0.6mm;
⑶细型宽度为约0.3mm。
3、符号中所注尺寸均以毫米计,适用于比例尺1∶1000及1∶2000的接触网平面图;
4、符号规定见下表。
序号
名称
符号
架空线在站场钢筋混凝土柱上悬挂
78
接地极
79
接触悬挂锚段下锚
4:表示锚段
1243.6:表示锚段长度
各部门在绘图中若出现一些问题,请参考《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一书。
1
电化的正线(区间图中允许用中型线条)
(粗)
2
电化的站线及段管线
(中)
3
非电化既有线路
(中)
4
预留线路
(细)
5
接触悬挂非工作支、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
(细)
6
加强线
(细)
7
回流线
(细)
8
正馈线(AF线)
(细)
9
保护线(PW线)
(细)
10
架空线(GW线)
(细)
11
接触线硬锚、供电线及分区亭引出线下锚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