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第五章__材料的疲劳性能(1)分析
疲劳微裂纹形成的三种形式
表面滑移带开裂解释 1)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即使循环应力未超过材料屈服强 度,也会在试样表面形成循环滑移带 2)循环滑移带集中于某些局部区域(高应力或簿弱区) 3)循环滑移带很难去除,即使去除,再次循环加载时, 还会在原处再现 (驻留滑移带)
特征: 1)驻留滑移带一般只在表面形成,深度较浅,随循环次数 的增加,会不断地加宽 2)驻留滑移带在表面加宽过程中,会出现挤出脊和侵入 沟,在这些地方引起应力集中,引发微裂纹
四: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试验表明:测量疲劳裂纹长度和循环周数的关系如图
疲劳裂纹扩展曲线
Δσ2﹥Δσ1
从图可知: 1)曲线的斜率da/dN(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在整个过程中 是不断增长的 2)当da/dN无限增大,裂纹将失稳扩展,试样断裂 3)应力增加,裂纹扩展加快,a-N曲线向左上方移动,ac相 应减小 结论:裂纹扩展速率da/dN 和应力水平及裂纹长度有关 根据断裂力学: 可定义应力强度因子幅为
特征 1)疲劳源区比较光滑(受反复挤压,摩擦次数多) 2)表面硬度因加工硬化有所提高 3)可以是一个,也可能有多个疲劳源(和应力状态及 过载程度有关)
疲劳裂纹扩展区
是疲劳裂纹亚临界扩展的区域
特征 1)断口较光滑,分布有贝纹线(或海滩花样),有时还有 裂纹扩展台阶 2)贝纹线是疲劳区的最典型特征,贝纹线是以疲劳源为圆 心的平行弧线,凹侧指向疲劳源,凸侧指向裂纹扩展方向 3)近疲劳源区贝纹线较密,远离疲劳源区贝纹线较疏
5.2 疲劳破坏机理
一:金属材料疲劳破坏机理
疲劳裂纹的萌生
1)在材料簿弱区或高应力区,通过不均匀滑移, 微裂纹形成及长大而完成 2)定义裂纹长度为0.05—0.10mm时为裂纹疲劳 核,对应的循环周期为裂纹萌生期
第05章 金属的疲劳1
(1)基本特征: 呈现贝壳花样或海滩花样,它是以疲
劳源区为中心,与裂纹扩展方向相垂直的 呈半圆形或扇形的弧形线,又称疲劳弧线。
疲劳弧线是裂纹扩展过程中,其顶端 的应力大小或状态发生变化时,在断裂面 上留下的塑性变形的痕迹。
47
(2)贝纹花样的形成: 是由载荷变动引起的,因为机器运转时
不可避免地常有启动、停歇、偶然过载等, 均可留下塑性变形的痕迹——贝纹线(疲 劳弧线)。
r=-1称为对称循环应力;
r=0(或r=-∽)这种非对称循环又称为 脉动循环。这种载荷是一种最危险的载荷。
r偏离-1越远,应力对称性越差,疲劳 极限越高。
29
(2)循环应力的种类
(交变当)r应=-力1,;即σmin=-σmax时,称为对称循环
当r=0,即σmin=0时,称为脉动循环应力。
2
1、金属疲劳破坏的形成过程 在正常使用机械时,重复的推、拉、扭
或其他的外力情况都会造成机械部件中金 属的疲劳。
这是因为机械受压时,金属中原子的排 列会大大改变,从而使金属原子间的化学 键断裂,导致金属裂开。
3
构件承受交变应力的大小超过一定限 度,并经历了多次的循环重复后,在构件 内部应力最大处或材质薄弱处将产生细微 裂纹(称为疲劳源),这种裂纹随着应力 交变次数增加而不断向四周扩展。
53
(5)不同情况下贝纹线的形状
① 当轴类机件拉压疲劳时, 轴向应力包括拉-拉或拉-压疲劳。它的疲劳
源一般也在表面形成,只有内部有缺陷时才在缺 陷处形成。
54
若表面无应力集中(无缺口),则裂纹因截 面上应力均等而沿截面等速扩展,贝纹线呈一簇 平行的圆弧线;
55
若机件表面存在应力集中(环形缺口), 则因截面表层的应力比中间的高,裂纹沿表层 的扩展快于中间区;高应力时,瞬断区面积相 对较大,疲劳裂纹扩展区面积小,裂纹沿两边 及中间扩展差别不大。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其它疲劳类型(2)
图5-61 深层剥落在过渡区产生
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3.影响接触疲劳抗力的因素:从接触疲劳破坏 过程来看,接触疲劳裂纹的形成取决于滚动接 触机件中最大综合切应力与材料屈服强度的相 对关系:当机件表面切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强度、 继而又达到抗剪强度时,裂纹就自表面产生而 形成麻点剥落;如果在0.786b亚表层处最大综 合切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强度和抗剪强度,裂纹 就产生于亚表层,形成浅层剥落;
根据剥落裂纹起始位置及形态不同,接触疲劳 破坏分为三类。 麻点剥落(点蚀):深度在0.1~0.2mm以下的小块 剥落,呈针状或痘状凹坑,截面呈不对称的V型。 浅层剥落:深度一般为0.2~0.4mm,剥落块底部大 致和表面平行,裂纹走向与表面成锐角和垂直。 深层剥落(表面压碎):与表面强化层深度相当, 裂纹走向与表面垂直。
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麻
深
点
层
剥
剥
落
落
图5-50 齿轮的接触疲劳损伤
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和一般疲劳一样,接触疲劳也有裂纹形成 和扩展两个阶段,只不过裂纹形成过程时间长, 而扩展只占总破坏的很小一部分。接触疲劳曲 线(最大接触压应力-循环周次曲线)也有两 种:一种有明显的接触疲劳极限;另一种对于 硬度较高的钢,最大接触压应力随循环周次增 加连续下降,无明显的接触疲劳极限。
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在过渡区产生塑性变形 硬化区
形成大块剥落
在过渡区产生裂纹
图5-60 深层剥落过程示意图
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深层剥落裂纹产生 的力学条件见图5-61。 若表面硬化机件心部强 度太低,硬化层深不合 理,梯度太陡或过渡区 存在不利的应力分布都 易造成深层剥落。
Chapter 5 金属的疲劳
25/58
1、过载损伤和过载持久值 过载损伤: 过载损伤 : 在高于疲劳极限的应力水平 下运转一定周次后,其疲劳极限或疲劳寿命 减小的现象。 过载持久值: 过载持久值 : 金属材料在高于疲劳极限 的应力下运行时,发生疲劳断裂的应力循环 周次。
26/58
2、过载损伤界和过载损伤区 金属材料抵抗疲劳过载的能力,用过载 损伤界或过载损伤区表示。
4/58
5/58
6/58
最大与最小应力 平均应力 应力幅 应力比
σ max、σ min
1 σ m = (σ max + σ min ) 2 1 σ a = (σ max − σ min ) 2
σ min γ= σ max
应力幅:循环应力中应力变动部分的幅 应力幅: 值。 应力比: 应力比:应力循环对称系数,指应力循 环的不对称程度。
20/58
二、疲劳图和不对称循环疲劳极限 疲劳图是各种循环疲劳极限的集合图, 疲劳图 是疲劳曲线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主要用于求 解不对称循环疲劳极限。 疲劳图的建立是建立在以下事实上的: 疲劳图的建立是建立在以下事实上的: (1) 不 对 称 循 环 应 力 可 分 解 为 : σr=σm+σaf(t)。 (2) 当σm增加时,允许的σa降低。 (3) 由最大循环应力σmax表示的疲劳极限σr是
随应力比r(或平均应力σm)的增大而升高的。
21/58
那么, 那么 , 如何根据对称应力循环求不对称 应力循环的疲劳极限呢? 应力循环的疲劳极限呢? (1) 极限循环振幅图(σa-σm疲劳图)。 (2) 极限循环应力图(σmax(σmin)-σm 疲劳 图)。
22/58
疲劳图) 1、极限循环振幅图(σa-σm疲劳图) 极限循环振幅图(σ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金属的疲劳(2)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材料 qf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表5-3 部分材料的qf值
结构钢
粗晶钢 球墨铸铁
0.6~0.8
0.1~0.2 0.11~0.25
灰铸铁 qf<0.05
钢经热处理后强度增加, qf增加。 高周疲劳时,大多数金属对缺口都十分敏
感,在低周疲劳时,对缺口的敏感性较小,主要 是因为低周疲劳时缺口根部已处于塑性区内,产 生了应力松弛,降低了应力集中。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过载持久值
金属材料在高于疲劳极限的
应力下运行时,发生疲劳断裂的
循环周次称为材料的过载持久值,R
也称有限疲劳寿命,它表征了材 料对过载的抗力。
N
图5-12 过载持久值
曲线越陡,过载持久值越高,说明材料在相同 的过载荷下能承受的应力循环周次越多,材料的抗 过载能力越强。
AB曲线上任一点: tan max 2 m 1 r
因此只要知道了r,求得,从O作相应连线 OH,H点的纵坐标即为所求的疲劳极限。
H
A
B
O
m
45
C
min max(min)—m图
AB曲线是不同r下的max,AC曲线是不同r下 的min。此图是脆性材料的疲劳图,对于塑性材料, 应该用屈服强度0.2进行修正。
此题中,m=13,n=4,
故R=1/13× (2×546+5×519+5×492+1×464)=508MPa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测定时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级应力水平要略高于预计的疲劳极限。对于钢
材,R≈0.45b~ 0.5b,建议取1=0.5b。应力增量 一般为预计疲劳极限的3%~5%,钢材取
5 金属的疲劳
口、沟槽等),因而可能在名义应力不高的情况下,由局部应力
集中而形成裂纹,随着加载循环的增长,裂纹不断扩展,直至剩 余截面不能再承担负荷而突然断裂。所以实际构件的疲劳破坏过
程总可以明显地分出裂纹萌生、裂纹扩展和最终断裂三个组成部
分。
6
典型疲劳断口形貌
裂纹源 裂纹扩展区
瞬断区
7
典型疲劳断口形貌
车轴材料8640钢, 硬度约为30HRC,
51
5.3.4 应变-寿命曲线
注意:在材料的低周疲劳试验中,试样的失效寿命Nf可以有 不同的规定:试样断裂、由稳定载荷幅值下降到一定百分比
(如5%或10%)以及出现某种可测裂纹长度等。所以,在
对比不同材料的疲劳寿命特性时,应注意规定的一致性。
不同金属材料的曲线有一个共同的交点,对应的应变值约为 0.01(见图5.29)。若以裂纹形成寿命作为失效判据,图中 交点左侧,即大应变量作用下,延性好的材料寿命长;交点 右侧,即低幅循环时,强度高的材料寿命长。
5.3.1 滞后回线
e / E
p / E
43
5.3.2 循环硬化和循环软化
循环加载初期,材料对循环加载的响应有一个由不稳定向 稳定过渡的过程。
应力控制下的应变-时间(ε-t)函数(见图5.22) 应变控制下的应力-时间(σ-t)函数(见图5.23)
称延寿,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
的竞争力。
2
5 金属的疲劳
3
5.1 金属在对称循环应力下的疲劳 5.2 高周疲劳 5.3 低周疲劳
5.4 疲劳裂纹扩展
5.5 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机理 5.6 改善疲劳强度的方法
材料性能与测试第五章 材料的疲劳性能
四、复合材料疲劳破坏的机理
和金属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 疲劳性能,有以下特点: 1) 有多种疲劳损伤形式:如界面脱粘、分 层、纤维断裂等; 2) 不会发生瞬时的疲劳破坏:常用疲劳过 程中材料弹性模量下降的百分数等判据 3) 较大的应变会使纤维基体变形不协调引 起纤维基体界面开裂形成疲劳源,对应变 尤其是压缩应变特别敏感; 4) 疲劳性能和纤维取向有关:沿纤维方向 好。
由于聚合物为粘弹性材料,具有较大的 应力滞后环,所以在应力循环中部分机械 能转化为热能,温度升高,产生热疲劳失 图5-8 高分子材料的疲劳断口 效。
聚合物疲劳断口有两种特征条纹:疲劳 辉纹(fatigue striation 10微米左右), 疲劳 斑纹(fatigue marking 50微米左右);
按接触和环境情况不同:分大气疲劳、腐蚀疲劳、高温疲劳、接触疲劳、 热疲劳等。
按断裂寿命和应力高低不同:分高周疲劳(Nf﹥105 ,σ﹤σs,也称低应力 疲劳);低周疲劳(Nf=102~105,σ≧ σs,有塑性应变发生, 也称高应 力疲劳.
9
3、疲劳破坏的特点: (1) 一种潜藏的突发性破坏,呈脆性断裂。 (2) 疲劳破坏属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 是具有寿命的断裂。 (3) 对缺陷(缺口、裂纹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4) 疲劳断裂也是裂纹萌生和扩展过程,但因应力水平低,
直至断裂;
④测定应力循环数N,;
(σ1,N1),(σ2,N2)… ⑤绘制σ(σmax)-N(lg N)曲线。
21
图5-10 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和曲线
图5-11 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的示意图
试样受铅垂力作用而承受纯弯矩,当电机拖动试样高速 旋转时,试样上的应力值拉压对称交变,使材料承受对 22 称应力疲劳考验。
第05章金属的疲劳
第05章金属的疲劳1.解释下列名词(1) 应力范围△σ;(2) 应变范围△ε;(3) 应力幅σa;(4) 应变幅(△εt/2,△εe/2,△εp/2);(5) 平均应力σm;(6) 应力比r;(7) 疲劳源;(8) 疲劳贝纹线;(9) 疲劳条带;(10) 驻留滑移带;(11) 挤出脊和侵入沟;(12)ΔK;(13) da/dN;(14) 疲劳寿命;(15) 过渡寿命;(16) 热疲劳;(17) 过载损伤。
2.解释下列疲劳性能指标的意义(1)疲劳强度σ-1、σ-1p、τ-1、σ-1N;(2) 疲劳缺口敏感度qf;(3) 过载损伤界;(4) 疲劳门槛值△Kth。
3.试述金属疲劳断裂的特点。
4.试述疲劳宏观断口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5.试述疲劳曲线(S—N)及疲劳极限的测试方法。
6.试述疲劳图的意义、建立及用途。
7.试述疲劳裂纹的形成机理及阻止疲劳裂纹萌生的一般方法。
8.试述影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主要因素,并和疲劳裂纹萌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9.试述疲劳微观断口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模型。
10.试述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和剩余寿命的估算方法及步骤。
11.试述σ-1与ΔKth的异同及各种强化方法影响的异同。
12.试述金属表面强化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13.试述金属循环硬化和循环软化现象及产生条件。
14.试述低周疲劳的规律及曼森一柯芬关系。
15.试述多冲疲劳规律及提高多冲疲劳强度的方法。
16.)试述热疲劳和热机械疲劳的特征及规律;欲提高热锻模具的使用寿命,应该如何处理热疲劳与其它性能的相互关系?17.正火45钢的σb=610MPa,σ-l=300MPa,试用Goodman公式绘制靠σmax(σmin)一σm疲劳图,并确定σ-0.5、σ0和σ0.5等疲劳极限。
18.有一板件在脉动载荷下工作,σmax=200MPa,σmin =0,其材料的σb=70MPa、σ0.2=600MPa、KIC=104MPa·m1/2,Paris公式中c=6.9×10-12,n=3.0,使用中发现有0.1mm 和1mm的单边横向穿透裂纹,试估算它们的疲劳剩余寿命。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其它疲劳类型(1)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不论是循环硬化材料还是循环软化
材料,应力-应变回线只有在循环周次
达到一定值后才是闭合的—达到稳定状
态。对于每一个固定的应变幅,都能得
到相应的稳定的滞后回线,将不同应变
幅的稳定滞后回线的顶点连接起来,就
得到图5-47所示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时控制材料疲劳行为的已不是名义应力,而是塑
性变形区的循环塑性应变,所以,低周疲劳实质
上是循环塑性应变控制下的疲劳。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由于塑性变形的存在,应力
B
应变之间不再呈直线关系,
A
循环稳定后形成如图5-44所 示的封闭回线。
E
C
O
开始加载:O A B;
卸载:B C; 反向加载:C D; 反向卸载:D E; 再次拉伸:E B;
从而产生循环硬化。在冷加工后的金属中,充
满位错缠结和障碍,这些障碍在循环加载中被
破坏,或在一些沉淀强化不稳定的合金中,由
于沉淀结构在循环加载中被破坏均可导致循环
软化。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二、低周疲劳的应变-寿命(-N)曲线
低周疲劳时总应变幅t包括弹性应变幅e和
塑性应变幅p,即t=e+p。Manson和Coffin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在双对数坐标图上,上式等号右端两项是两条
直线,分别代表弹性应变幅-寿命线和塑性应变幅
寿命线,两条直线叠加成总应变幅-寿命线,如图5-
48所示。
直线交点对应的寿命称为过渡寿 命。交点左侧塑性应变幅起主导作 用,材料疲劳寿命由塑性控制;交 点右侧弹性应变幅起主导作用,材 料疲劳寿命由强度决定。因此,在 选择材料和确定工艺时,要弄清机 件承受哪一类疲劳。
大连理工大学精品课程-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2020年8月3日星 期一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影 响 因 素
3
工作条件
载荷条件 载荷频率 环境温度 环境介质
表面状态及 尺寸因素
尺寸效应 表面粗糙度 缺口效应
应 应 过次平
力 力 载载均
状 比 情情应
态
况况力
表面处理 材料因素
表面喷丸及滚压
表面热处理
表面涂层 化学成分 组织结构 各向异性 内部缺陷
26
2020年8月3日星 期一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喷丸只对承受弯曲、扭转疲劳的机件有用, 对拉压疲劳机件虽可阻止裂纹在表面萌生, 但却助长了裂纹在次表面的萌生,不仅不 利于提高疲劳强度,甚至有害。
滚压和喷丸类似,不过其压应力层深度较 大,适用于大工件,表面粗糙度低时强化 效果更好,但要求工件形状相对简单。提 高疲劳寿命的程度比喷丸要高1倍以上。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试验表明,加载应力低于并接近疲劳极限时,间歇提高疲 劳寿命比较明显,而间歇过载加载对疲劳寿命不但无益,甚至有害。 因为次载时有疲劳强化,间歇有应变时效强化,故能提高疲劳寿命。 而过载造成损伤累积有疲劳弱化,间歇没有效果。次载间歇有一个 最佳的间歇时间,与加载应力的大小有关,应力高,最佳间歇期短, 应力低,最佳间歇期长。间歇间隔周次也有一个最佳值,只有用合 适的间歇时间和最佳的间隔周次进行间歇加载,才会有效提高疲劳 强度和寿命。
27
2020年8月3日星 期一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表面热处理及表面化学热处理:
整体加热(低淬透性钢、薄壳件)
利 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
用组织
相变获得表
感应加热
面强化,可使机
件获得表硬心韧的 表面化学热处理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第二节 疲劳曲线及疲劳性能
一、疲劳曲线
1、对称循环应力疲劳曲线表征 、 曲线) (σ-N曲线) - 曲线
(1)有水平段的疲劳曲线(钢、QT) (2)无水平段的疲劳曲线(有色金属, 不锈钢等)
2、σ-N曲线的测定 、 - 曲线的测定
常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有效试样13根以上。 用升降法测定σ-1。 再用概率统计方法处理数据。(取可信度) 最后确定点的位置、联线。
二、疲劳极限
无限寿命疲劳极限:材料抵抗无限次应力循环也不发生断裂的强度指标 条件疲劳极限:循环载荷,一般取周期N=107。(N=107, N=108)
1、对称循环应力时的疲劳极限(σ-1) 、对称循环应力时的疲劳极限(
对称弯曲、对称扭转、对称拉压等,对应的疲劳极限为σ-1 、τ-1 、
σ-1p 2、不对称循环应力时的疲劳极限(σr) 、不对称循环应力时的疲劳极限(
三、材料表面状态和工件结构 表面粗糙度:粗糙度↑ → σ-1↓ ↑ ↓ 应力集中:应力集中↑ → σ-1↓ ↑ ↓ 尺寸:尺寸↑ → σ-1↓ ↑ 表面强化(机械、热处理、喷涂、化学): σ-1↑ 表面残余压应力: σ-1↑
三、疲劳宏观断口的特征
断口拥有三个形貌不同的区域:疲劳源、疲劳区、 瞬断区。 随材质、应力状态的不同,三个区的大小和位置不 同。
1、疲劳源 、
(裂纹的萌生地;随应力状态及应力大小的
不同,可有一个或几个疲劳源) 特点: 特点:光亮平滑;裂纹处在亚稳扩展过程中(裂纹扩展速 度最慢)。 原因: 原因:裂纹扩展速度慢,应力交变导致不断摩擦挤压。 位置: 位置:一般在构件表面(缺口、裂纹等处) 或内部严重冶金缺陷处(夹杂、缩孔等)
应力应变循环产生硬化,局部应力松弛
3、加载间歇(次载时非连续的变动应力可提高疲劳强度和延长疲劳寿命)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金属的疲劳一、前言金属是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而疲劳是金属失效的常见原因。
疲劳现象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由于应力的交变和变形的累积,导致材料最终发生断裂的失效现象。
由于疲劳是材料失效的高发期之一,因此疲劳强度及其寿命评估在工程实践中极其重要。
本文将对金属疲劳相关的概念、实验方法、疲劳表征和机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疲劳相关概念2.1 疲劳应力和疲劳极限疲劳应力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内重复加载的最大应力,其值通常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疲劳极限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内可以承受的最大应力,其值也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2.2 疲劳曲线疲劳曲线通常是由应力-amplitude循环次数(N)图给出,包括S-N曲线和e-N 曲线。
其中S-N曲线是指材料应力振幅和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其垂直轴是应力振幅,水平轴是循环次数(N)。
e-N曲线是指材料应变振幅和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其垂直轴是应变振幅,水平轴也是循环次数(N)。
三、疲劳实验方法3.1 疲劳试验机疲劳试验机一般分为拉伸疲劳试验机、弯曲疲劳试验机和转子疲劳试验机等。
其中拉伸疲劳试验机主要用于金属杆件、薄壁件等线性部件的疲劳试验。
弯曲疲劳试验机主要用于梁疲劳试验,其挠度和载荷均可调节。
转子疲劳试验机主要用于模拟飞机、发动机等转子叶片的疲劳试验。
3.2 疲劳试验方法常用的疲劳试验方法包括:恒振幅疲劳试验、逐渐增加振幅疲劳试验、多级疲劳试验和积累损伤疲劳试验等。
其中恒振幅疲劳试验是常见的疲劳试验方法,以波形、频率和振幅不变的周期周次循环载入,记录疲劳寿命。
逐渐增加振幅疲劳试验是从小到大逐渐增加载荷振幅的疲劳试验,称为低对高试验。
多级疲劳试验则是将恒定载荷振幅的疲劳试验进行多个不同振幅载荷循环,记录没个载荷级的疲劳寿命,绘制多级S-N曲线。
四、疲劳表征4.1 疲劳极限疲劳极限是材料在循环加载下允许承受的最大应力,疲劳极限的单位是MPa(N/mm^2)。
第5章_金属的疲劳
与静载荷断裂或一次冲击载断裂相比: (1)疲劳断裂是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即具有寿 命的断裂。 断裂应力水平往往低于材料抗拉强度,甚至低于 屈服强度。 断裂寿命随应力不同而变化,应力高寿命短,应 力低寿命长。 当应力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寿命可达无限长。
5.1 金属疲劳现象及特点
(2)疲劳断裂是突然断裂,即脆性断裂。断裂前 没有明显的征兆。 由于一般疲劳的应力水平比屈服强度低,所以不 论是韧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在疲劳断裂前不会发 生塑性变形及有形变预兆。 它是在长期积累损伤过程中,经裂纹萌生和缓慢 亚稳扩展到临界尺寸ac时才突然发生的。 因此,疲劳是一种潜在的突发性断裂。
按循环周期、断裂寿命或应力高低不同可分为:
高周疲劳:循环次数>105,因断裂应力 低(< σs ),所以又称低应力疲劳。 低周疲劳:循环次数102~105,由于断裂 应力水平高,≧σs ,往往伴有塑性变形, 故称为高应力疲劳(或应变疲劳)。
按破坏原因可分为:机械疲劳、腐蚀疲劳、热疲 劳。
5.1 金属疲劳现象及特点
随机变动应力:载荷大小、方向呈无规则 随机变化。
5.1 金属疲劳现象及特点
3、循环应力的表示方法:
最大应力: σmax 最小应力:σmin 平均应力: σm σm= (σmax+ σmin)/2 应力幅: σa σa= (σmax- σmin)/2 应力循环对称系数(应力比):r= σmin/ σmax
第5章 金属的疲劳
1、实际工作中的许多机件均是在变动载荷下工作的。 2、失效形式:主要为疲劳断裂,占80%以上。 3、表现为突然断裂,危害极大。无论材料为韧材还是 脆材均表现为突然断裂。 4、本章从材料学的角度研究金属疲劳的一般规律、疲 劳破坏过程及机理、疲劳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便 为疲劳强度设计、选用材料、改进工艺、提高寿命、估 计寿命提供基础知识。
材料力学性能金属的疲劳课件
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导致的疲劳。
疲劳的机理
01
02
03
滑移与位错
在循环应力作用下,金属 内部的滑移面和位错发生 移动,逐渐形成微裂纹。
微裂纹扩展
微裂纹在应力作用下逐渐 扩展,最终导致宏观断裂 。
疲劳断口形貌
疲劳断口通常呈现脆性断 裂的特征,如光滑表面和 放射区。
PART 02
金属的疲劳性能
随机疲劳测试
模拟实际工况中的随机载荷对金属进行疲劳测 试。
断裂力学测试
通过测量裂纹扩展速率来评估金属的疲劳性能。
疲劳数据的处理与评估
1 2
数据整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绘制疲劳曲线,分析金属 的S-N曲线。
疲劳极限确定
根据实验结果确定金属的疲劳极限,即金属在一 定循环次数下不发生疲劳断裂的最大应力。
环境因素的影响
•·
在高温环境下,金属材料容易发生蠕变和松弛,导致疲劳强度下降;在腐蚀介质中,金属表面容易发 生腐蚀,产生腐蚀疲劳。因此,在高温或腐蚀环境下工作的金属结构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或选择耐腐蚀 材料。
温度的影响
显著影响
温度对金属的疲劳性能有显著影响。在低温环境下,金属材料的脆性增加,可能导致疲劳强度下降;而在高温环境下,金属 材料的抗蠕变性能降低,也会影响疲劳性能。
高速列车车轮的疲劳分析
总结词
高速列车车轮在频繁的制动和加速过程中承受着交变 载荷,对其疲劳性能的分析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关 键。
详细描述
高速列车车轮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频繁的制动和加速 ,承受着周期性的交变载荷。这种循环载荷会导致车 轮产生疲劳裂纹,甚至发生断裂。为了确保列车的安 全运行,需要对车轮进行疲劳分析,评估其疲劳寿命 和可靠性。这需要考虑车轮的材料、几何形状、表面 处理、工作环境以及制动和加速模式等因素,采用适 当的疲劳分析方法和实验手段进行验证。
材料力学性能金属的疲劳课件
金属疲劳的宏观机理
金属疲劳的宏观机理主要涉及宏观尺度的物理过程。在循 环应力作用下,金属会发生塑性变形,导致应力集中和微 裂纹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微裂纹会扩展并连接 起来,最终导致金属断裂。
断口分析
对金属材料的断口进行微观分析,了解其疲 劳断裂机理。
X射线检测
通过X射线检测金属内部的疲劳损伤和裂纹 。
金属疲劳的预测模型
线性累积损伤模型
基于线性累积损伤理论,预测金属的 疲劳寿命和断裂行为。
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
考虑非线性因素,更准确地预测金属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疲劳寿命。
断裂力学模型
基于断裂力学理论,预测金属的疲劳 裂纹扩展行为和寿命。
钢的疲劳性能和断裂机制。
THANKS
感谢观看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对其疲劳性能也有重要影响,例如多相合金的疲劳性能受各相比例和相界面的影响 。
应力状态和应力集缺陷引起的应力集中现象,会 显著降低金属的疲劳性能。
应力状态
金属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疲劳行 为与单轴应力状态下存在差异, 例如在多轴应力状态下,金属的 疲劳强度可能会降低。
压力容器接管的低周疲劳失效分析
压力容器接管在循环载荷下容易发生低周疲劳失效,这种失效通常与接管的几何形 状、材料特性、应力水平和循环特性等因素有关。
低周疲劳失效通常表现为接管局部区域的塑性变形和裂纹萌生,这些裂纹会随着循 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扩展,最终导致接管断裂。
分析压力容器接管的低周疲劳失效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接管的应力分布、应变状态 、循环次数和温度等因素,以评估接管的疲劳寿命和安全性。
第五章金属疲劳
第二十九页,共80页。
结构钢 :
σ-1p=0.23(σs+σb)
σ-1=0.27(σs+σb)
铸铁: σ-1p=0.4σb
σ-1=0.45σb
第三十页,共80页。
铝合金:
σ-1p=1/6σb+7.5MPa
σ-1=1/6σb—7.5MPa
第二十页,共80页。
2、疲劳区:
断口宏观特征。断口比较光滑并分布有纹线(或海 滩花样),有时还有裂纹扩展台阶;
贝纹线是载荷变动引起的,如机器的开停,而在实验室 由于载荷变动较小,所以贝纹较浅而细小; 贝纹线是一簇以疲劳源为圆心的平行弧线,近源处则贝 纹线距越密,远离源处则贝纹线距越疏。
第二十一页,共80页。
不扩展。
第四十五页,共80页。
(五)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估算(Evaluation of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life)
当已知构件中的裂纹长度(可用无损探伤法测定)以及构 件所承受的应力状态。
则可从下式:
da/dN=c(Yσa1/2)n 来计算疲劳寿命N。
d当Nn=2d时a/,[c有(:Yσa1/2N )cn ] (n2)c 2 (Y )n[ao (n 1 2)/2ac (n 1 2)/2]
5.2 疲劳曲线及疲劳抗力 (Fatigue curves and resistance)
(一) 疲劳曲线(Fatigue curves) 试验表明:金属疲劳曲线有两大类(如图5-5所 示)。一类是有水平线段(即有疲劳极限)的曲线。 如一般结构钢及球墨铸铁的疲劳曲线即为该类型。 另一类是无水平线段(即无疲劳极限)的曲线,如 有色金属,不锈钢,高强度钢的疲劳曲线则为该类 型。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金属的疲劳课件
“彗星号”客机悲剧是世界航空史上首次发生的因金属疲 劳而导致飞机失事的事件,从此,在飞机设计中将结构疲 劳极限正式列入强度规范加以要求。
19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飞机舷窗
高速列车
20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5.1.3 疲劳宏观断口特征
疲劳断口保留了整个断裂过程的所有痕迹,记载着很多 断裂信息,具有明显的形貌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受材料 性质、应力状态、应力大小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 疲劳断口的分析是研究疲劳过程、分析疲劳失效原因的 一种重要方法。
低应力旋转弯曲,有高应力集中
38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高应力旋转弯曲,有应力集中
5.2 疲劳曲线及基本疲劳力学性能
疲劳强度
疲劳力学性 能指标
……
过载持久 值
39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疲劳缺口 敏感度
5.2.1 疲劳曲线和对称循环疲劳极 限
疲劳曲线是疲劳应力与疲劳寿命的关系曲线,即
28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1998年6月3日,德国艾舍德高速列车脱轨事故中的车轮轮缘疲劳断口
29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瞬断区
瞬断区是裂纹失稳扩展形成的区域。在疲劳亚临界
扩展阶段,随应力循环增加,裂纹不断增长,当增 加到临界尺寸ac时,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强度因子KI 达到材料断裂韧性KIc(Kc)时。裂纹就失稳快速扩展 ,导致机件瞬时断裂。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江苏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想一想
人工作久了就会感 到疲劳,难道金属 工作久了也会疲劳 吗?
金属的疲劳能得到 恢复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金属的疲劳本章从材料学的角度研究金属疲劳的一般规律、疲劳破坏过程及机理、疲劳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疲劳强度设计和选用材料,改进工艺提供基础知识。
第一节金属疲劳现象及特点一、变动载荷1. 变动载荷定义:变动载荷是引起疲劳破坏的外力,指载荷大小,甚至方向均随时间变化的载荷,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值为变动应力。
2. 循环应力二、疲劳现象及特点1. 分类疲劳定义:机件在变动应力和应变长期作用下,由于累积损伤而引起的断裂现象。
(1) 按应力状态不同,可分为:弯曲疲劳、扭转疲劳、挤压疲劳、复合疲劳(2) 按环境及接触情况不同,可分为:大气疲劳、腐蚀疲劳、高温疲劳、热疲劳、接触疲劳(3) 按断裂寿命和应力高低不同,可分为:高周疲劳、低周疲劳,这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2. 特点(1)疲劳是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即具有寿命的断裂⏹断裂应力水平往往低于材料抗拉强度,甚至低于屈服强度。
⏹断裂寿命随应力不同而变化,应力高寿命短,应力低寿命长。
⏹当应力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寿命可达无限长。
(2)疲劳是脆性断裂由于一般疲劳的应力水平比屈服强度低,所以不论是韧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在疲劳断裂前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及有形变预兆,它是在长期累积损伤过程中,经裂纹萌生和缓慢亚稳扩展到临界尺寸a c时才突然发生的。
因此,疲劳是一种潜在的突发性断裂。
(3)疲劳对缺陷(缺口、裂纹及组织缺陷)十分敏感⏹由于疲劳破坏是从局部开始的,所以它对缺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缺口和裂纹因应力集中增大对材料的损伤作用,组织缺陷(夹杂、疏松、白点、脱碳等)降低材料的局部强度,三者都加快了疲劳破坏的开始和发展。
三、疲劳宏观断口特征(1)疲劳源:在断口上,疲劳源一般在机件表面,常与缺口、裂纹、刀痕、蚀坑等缺陷相连,由于应力不集中会引发疲劳裂纹。
材料内部存在严重冶金缺陷时,因局部强度降低也会在机件内部产生疲劳源。
⏹从断口形貌看,疲劳源区的光亮度最大,因为这里是整个裂纹亚稳扩展过程中断面不断摩擦挤压,所以显示光亮平滑。
⏹当断口中同时存在几个疲劳源时,可根据源区的光亮度、相邻疲劳区的大小、贝纹线的密度去确定疲劳源的产生顺序。
⏹源区的光亮度越大、相邻疲劳区越大、贝纹线越多,疲劳源越先产生,反之,疲劳源越往后产生。
(2)疲劳区是疲劳裂纹亚稳扩展所形成的断口区域,该区是判断疲劳断裂的重要特征依据。
宏观特征:断口比较光滑并分布有贝纹线(或海滩花样)。
断口光滑是疲劳源区域的延续,但其程度随裂纹向前扩展逐渐减弱。
贝纹线是疲劳区的最大特征,一般是由载荷变动引起的,如机器运转时的开动和停歇。
(3)瞬断区是裂纹最后失稳快速扩展所形成的断口区域在疲劳裂纹亚稳扩展阶段,随着应力不断循环,裂纹尺寸不断长大,当裂纹长大到临界尺寸a c时,因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强度K I达到材料的断裂韧度K IC(K C),则裂纹失稳快速扩展,导致机件最后瞬时断裂。
宏观特征:断口比疲劳区粗糙,同静载的裂纹件的断口一样,随材料的性质而变:脆性材料为结晶状断口;韧性材料在中间平面应变区为放射状或人字纹断口,在边缘平面应力区为剪切唇。
瞬断区位置一般应在疲劳源的对侧,但对于旋转弯曲来说,低名义应力光滑机件,其瞬断区位置逆旋转方向偏转一定角度,这是国为疲劳裂纹旋转方向扩展快的结果。
⏹名义应力定义:是一种等效应力,它等于作用于结构上的力与等效作用面积的比值,等效作用面积是人为定义的,不一定是力的实际作用面积。
⏹名义应力较高时,因疲劳源有多个,裂纹从表面同时向内扩展,其瞬断区就移向中心位置。
⏹瞬断区的大小和机件名义应力及材料性质有关,若名义应力较高或材料韧性较差,则瞬断区就较大,反之瞬断区则较小。
第二节疲劳曲线及基本疲劳力学性能一、疲劳曲线和对称循环疲劳曲线⏹(一)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疲劳曲线:是疲劳应力与疲劳寿命的关系曲线,即S-N曲线,是确定疲劳极限、建立疲劳应力判据的基础。
⏹1860年,维勒(Wöhler)在解决火车轴断裂时,首先提出了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的概念,所以后人也称该曲线为维勒曲线。
⏹对于一般具有应变时效的金属材料,如碳钢、球铁等,当循环应力水平降到某一临界值时,低应力段变为水平线段,表明试样可以经无限次应力循环也不发生疲劳断裂,故将对应的应力称为疲劳极限,记为σ-1(对称循环,r=-1)。
这类材料如果应力循环107周次不断裂,则可认定承受无限次应力循环也不会断裂,所以常将107周次作为测定疲劳极限的基数。
⏹另一类金属材料,如铝合金、不锈钢等,其S-N曲线没有水平部分,只是随应力降低,循环周次不断增大,此时只能根据材料的使用要求规定某一循环周次下不发生断裂的应力作为条件疲劳极限,或称有限寿命疲劳极限。
(二)疲劳曲线的测定通常疲劳曲线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测定,其四点弯曲试验机原理见下图。
S-N曲线的高应力(有限寿命)部分用成组试验法测定,即取3-4级较高应力水平,在每级应力水平下,测定5根左右试样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中值(存活率50%)的疲劳寿命。
用升降法测得的σ-1作为S-N曲线的最低应力水平点,与成组试验法的测定结果拟合成直线或曲线,就可得到存活率为50%的中值S-N曲线。
(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疲劳极限⏹同一材料,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疲劳极限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实验确定:对称弯曲疲劳极限与对称拉压、扭转疲劳极限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四)疲劳极限与静强度的关系⏹试验表明,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越大,其疲劳极限也越大。
⏹对于中、低强度钢,疲劳极限与抗拉强度间大体呈线性关系。
⏹σb较低时,可近似写成σ-1=σb。
⏹σb较高时,这种近线性关系就会发生偏离,这是由于强度较高时,材料的塑性和断裂韧性下降,裂纹易于形成和扩展所致。
二、疲劳图和不对称循环疲劳极限⏹很多机件是在不对称循环载荷下工作的,因此还需要测定材料的不对称循环疲劳极限,以满足这类机件的设计和选材的需要。
⏹通常用工程作图法,由疲劳图求得各种不对称循环的疲劳极限。
⏹根据不同的作图方法有两种疲劳图:1.σa-σm疲劳图⏹在不同应力比r条件下将σmax表示的疲劳极限σr分解为σa和σm,并在该坐标系中作ABC曲线,则得到σa-σm疲劳图。
2.σmax(σmin)-σm疲劳图将不同应力比r下的疲劳极限,分别以σmax(σmin)和σm表示于坐标系中,就形成疲劳图。
AHB就是在不同r下的疲劳极限σmax。
疲劳极限随平均应力或应力比的增加而增加,但应力幅度a减小。
三、抗疲劳过载能力⏹金属机件偶然经受短期过载,材料原来的疲劳极限可能没有变化,也可能有所降低,这要具体视材料所受过载应力及相应的累计过载周次而定。
⏹如果金属在高于疲劳极限的应力水平下运转一定周次后,其疲劳极限和疲劳寿命减小,这就造成了过载损伤。
⏹金属材料抵抗疲劳过载损伤的能力,用过载损伤界或过载损伤区表示。
⏹过载损伤界由实验确定:测出不同过载应力水平和相应的开始降低疲劳寿命的应力循环周次,得到不同的试验点,连接各点便得到过载损伤界。
⏹过载损伤界与疲劳曲线高应力区直线段(该线段各应力水平下发生疲劳断裂的应力循环周次称为过载持久值)之间的影线区,称为过载损伤区。
⏹机件过载运转到这个区域里,都要不同程度地降低材料疲劳极限,在持久值附近,降低的越多。
⏹材料的过载损伤界(或过载持久值)越陡直,损伤区越窄,则其抵抗疲劳过载的能力越强。
四、疲劳缺口敏感度⏹机件由于使用的需要,常常带有台阶、拐角、键槽、油孔、螺纹等,这些结构类似于缺口作用,会改变应力状态造成应力集中。
⏹所以了解缺口引起的应力集中对疲劳极限的影响也很重要。
根据疲劳缺口敏感度评定材料时,可能出现两种极端情况:⏹(1)K f=K t,即缺口试样疲劳过程中应力分布与弹性状态完全一样,没有发生应力重新分布,这时缺口降低疲劳极限最严重,疲劳缺口敏感度q f=1,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最大。
⏹(2)K f=1,σ-1=σ-1N,缺口不降低疲劳极限,说明疲劳过程中应力产生了很大的重分布,应力集中效应完全被消除,q f=0,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最小。
⏹所以q f值能反映在疲劳过程中材料发生应力重新分布,降低应力集中的能力。
⏹高周疲劳时:大多数金属都对缺口十分敏感;⏹低周疲劳时:大多数金属都对缺口不太敏感,这是因为后者缺口根部区域已处于塑性区内,发生应力松弛,使应力集中降低所致。
第三节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疲劳门槛值⏹疲劳过程由裂纹萌生、亚稳扩展及最后失稳扩展组成。
⏹其中裂纹亚稳扩展是决定机件整个疲劳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疲劳裂纹的扩展规律、扩展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对延长疲劳寿命和预测实际机件疲劳剩余寿命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疲劳裂纹扩展曲线⏹在高频疲劳试验机上测定疲劳裂纹扩展曲线。
⏹疲劳裂纹曲线测定过程: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一)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不仅与应力水平有关,而且与当时的断裂尺寸有关,则将应力范围△σ与a复合为应力强度因子范围△K。
⏹如果认为疲劳裂纹扩展的每一微小过程类似是裂纹体小区域的断裂过程,则△K就是在裂纹尖端控制裂纹扩展的复合力学参量,从而建立由△K起控制作用的曲线,也就是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
图中分I、II、III三个区段。
在I、III区,△K对da/dN影响很大,在II区,△K与da/dN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二)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K th是疲劳裂纹不扩展的△K临界值,称为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表示材料阻止疲劳裂纹开始扩展的性能,也是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其值越大,阻止疲劳裂纹开始扩展的能力就越大,材料越好。
⏹△K th与疲劳极限σ-1相似,都表示无限寿命的疲劳性能,也受材料成分和组织、载荷条件及环境的影响。
⏹但是σ-1是光滑试样的无限寿命疲劳强度,用于传统的疲劳强度设计和校核,△K th是裂纹试样的无限寿命疲劳性能,适于裂纹件的设计和校核。
(四)影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因素⏹ 1. 应力比r(或平均应力σm)的影响⏹由于压应力使裂纹闭合不会使裂纹扩展,所以研究r对da/dN的影响,都是在r>0的情况下进行的。
⏹从右图可知,随着r的增加,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da/dN升高,而且在I、III的影响比在II区的大。
⏹残余压应力的影响。
2. 过载峰的影响⏹实际机件在工作时很难一直是恒定载荷,往往会有偶然过载。
⏹偶然过载进入过载损伤区内,将使材料受到损伤并降低疲劳寿命,但是如果过载适当,反而是有益的。
⏹实验表明:在恒载裂纹疲劳扩展区内,适当的过载峰会使裂纹扩展减慢或停滞一段时间,发生裂纹扩展过载停滞现象,并延长疲劳寿命。
⏹裂纹扩展发生过载停滞的原因,可用裂纹尖端塑性区的残余应力影响来说明。
⏹在应力循环正半周时,过载拉应力产生较大的塑性区,当这个较大的塑性区在循环负半周时,因阻止周围弹性变形恢复而产生残余压应力,⏹这个压应力迭加于裂纹上,使裂纹提前闭合,减少裂纹尖端的△K,从而降低da/dN,这种影响一般称为裂纹闭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