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选8篇)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7b84e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9.png)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选8篇)《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篇1一、依据课标说教材《两小儿辨日》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儿在争论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质疑释疑、合作探究、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紧扣特点说教材《两小儿辨日》一课语言简洁,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多方面的启示。
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从对话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并复述故事。
能力目标:熟读成颂,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
学习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这是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开始,应该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意,解开“辨日”之迷。
三、说教法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语、句式方法差别较大,学生学习时有一定困难。
教学时,我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练中创”。
四、说学法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与疑。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导入时,我就让学生从课题的“辩日”进行提问,让学生主动探究。
2、读书入境法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d2fbd3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6.png)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一、依据课标说教材《两小儿辨日》是语文S版第十二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儿在争论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课文语言简洁,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多方面的启示。
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从对话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质疑释疑、合作探究、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几个新词,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熟读成颂,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
学习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这是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开始,应该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辩斗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意,解开“辩日”之迷。
三、说教法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语、句式方法差别较大,学生学习时有一定困难。
教学时,我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练中创”,形成乐读趣学自主感悟氛围。
四、说学法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与疑。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探日时,我就让学生从发现词语的联系入手,让学生主动探究。
2、读书入境法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团体协作能力,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辩斗,他们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智力互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教学流程(一)温故而知新设计采取温故而知新的方法解读课题,通过背诵一些熟悉的诗句理解“日”的字义,释题、引申,通过解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并让学生悟出课题的意思,从而消除了学生初学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引发他们学习新课程的兴趣。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f84f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2.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第【1】篇〗《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文言故事。
文章节选自《列子·汤问》,它叙述了古时候,两小儿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没有作出判断。
说明了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学海无涯,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人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二、说教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既可发挥教材的优势,又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因此,我选择“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来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针对学生年龄特征,我让学生“去读、去说、去评、去讲、去演”,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必经之路。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是否安排得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逐层铺垫,设境激趣1、导入:课件显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齐读这句话。
问:“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生答),又问“那么这句话是谁说的呢?”(孔子),课件显示孔子图像,配以文字解说: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两小儿辩日》语文说课稿
![《两小儿辩日》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5713f8343323968001c923f.png)
《两小儿辩日》语文说课稿《两小儿辩日》语文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两小儿辩日》语文说课稿1一、依据课标说教材《两小儿辨日》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儿在争论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质疑释疑、合作探究、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紧扣特点说教材《两小儿辨日》一课语言简洁,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多方面的启示。
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从对话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并复述故事。
能力目标:熟读成颂,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
学习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这是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开始,应该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意,解开“辨日”之迷。
三、说教法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语、句式方法差别较大,学生学习时有一定困难。
教学时,我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练中创”。
四、说学法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与疑。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导入时,我就让学生从课题的“辩日”进行提问,让学生主动探究。
2、读书入境法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合作讨论法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团体协作能力,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智力互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968a4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d.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两小儿辩日》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知识是无止境的,要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学好本课题可以为今后学习文言文积累学法,夯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以学定标)七年级学生虽然接触了部分文言文,但要独自理解一篇文言文还有困难。
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读懂课文,感悟深刻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注释准确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深刻感悟道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根据七年级学生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过渡的思维特点,本节课我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组管理,适时展示”的新课改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了突出重点,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法”、“质疑探究法”的教学方法;为了解决难点,我采用了“情境品读法”、“合作讨论法”等学法,放手让学生组织参与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基本环节,分别是:出示目标、先学后教、演课本剧、检测总结。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层层递进。
设疑导入,出示目标。
首先,我设计了猜谜语的导入方式。
多媒体课件出示“日”字象形文字,并让学生猜测所对应的现代汉字。
这样既设置悬疑,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
其次,检查学生对本课文学常识及重点字词的预习情况。
参考预习情况,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读懂课文,感悟深刻道理。
(二)先学后教,自主翻译。
为了较好完成学习目标,我设计了相对应的自学指导。
首先出示自学指导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锦集五篇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锦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1cb62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d.png)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锦集五篇第一篇: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第一幕:洪水来了(幕启。
音乐渐起)旁白: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勤劳善良的炎黄子孙在这里建立起了幸福的家园。
甲:丰收啦!乙:丰收啦!(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忽然,一声巨响,电闪雷鸣,洪水奔涌而来)(群舞:洪水来了)甲:啊!不好啦,水来啦!快逃命呀!乙:救命呀!救命呀!(人们惊慌失措,奔走逃亡,一片混乱)小孩:(哭喊)妈妈!妈妈!妇女:孩子,孩子,我的孩子!旁白: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这时,出现了一位治水英雄,他就是——禹。
(背景音乐)(旁人下,出现英雄形象)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第二幕:夫妻离别(禹妻上)妻:(递上包袱)带上干粮,出门在外可要照顾好自己呀。
禹:我知道。
你快回去吧。
我不在家,爹娘和孩儿全靠你照顾了。
妻:快去快回啊,我和娘都惦记着你。
(抹着眼泪)禹:(微微点头)嗯,治好洪水,我马上回家。
妻:我们等你早日归来。
禹:(挥挥手)你回去吧!妻:照顾好自己呀!天凉了,别忘了加衣裳。
(把一件寒衣轻轻放在禹的手臂上)禹:你自己也要保重啊!(夫妻拥抱,依依不舍)妻:你上路吧!早去早回!禹:照顾好爹娘和孩儿,全靠你了!(深情注视着妻子,不舍得离去,转身走了又回头看看。
终于咬咬牙大步流星地走了。
)妻:(凝望着丈夫远去的背影,呼喊)早去早回呀!(挥手)旁白:禹的妻子盼望着丈夫早日归来。
然而这样的日日夜夜度过了整整13年。
(音乐缓停)第三幕:在外治水时间:十年以后(群舞:大禹带领着老百姓治水,与洪水拼搏)(退场)(群舞:三过家门而不入)禹:(远望着家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叹)十多年了,十多年没回过家了!甲:禹,回去看看吧。
乙:是啊,去看看爹娘妻儿吧,他们一定很想你。
禹:……不,我们接着干!乙:(劝他)你还是回去瞧瞧吧。
你在外头十多年,儿子都不知道有多高了吧?禹:(低头叹息)唉,儿子十几岁了。
(深情回望家乡)(坚定地)走,我们继续干!群:(拥上劝他)禹!禹:(斩钉截铁的说)继续干!!(退场)旁白:禹深深地眷恋着阔别了十多年的家乡,三过家门而不入。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部编版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3afbb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34.png)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部编版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三篇《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一**一、课题《两小儿辩日》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 学习两小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体会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2. 教学难点(1)理解两小儿辩斗的逻辑和思维方式。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哲理,以及对孔子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两小儿辩日的氛围。
2.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太阳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太阳的特点和变化。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太阳有什么了解?有没有想过关于太阳的一些问题?”2. 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理解文意。
3. 疏通文意(1)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2)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教师讲解:“东游”指到东方游历。
“辩斗”是辩论、争论的意思。
“以”在这里是认为的意思。
“去”指距离。
“及”是到的意思。
“决”是判断的意思。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941eb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1.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智乎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标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学法引导】1、这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印发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教师将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
3、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解决办法: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执著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1、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课后堂练习等打印资料。
2、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
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文章,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力争达到当堂背诵.4、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孩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5、课后扩展:安排一节语文时间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教学步骤】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17a145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8.png)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两小儿辩日》。
这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故事通过两个小孩的辩论,揭示了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教育我们要善于观察、思考和变通。
课文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小孩的辩论和庄子的评述。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两个小孩的辩论过程和庄子的观点。
2. 能够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善于观察、思考和变通的能力。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两个小孩的辩论过程和庄子的观点。
难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善于观察、思考和变通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出日落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3. 讲解辩论:教师讲解两个小孩的辩论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辩论双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 庄子评述:教师讲解庄子的评述,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观点和寓意。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看待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7. 布置作业:学生课后思考,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两小儿辩日1. 辩论过程小孩一观点:日出日落,太阳在运动小孩二观点:日出日落,我在运动2. 庄子评述事物相对性:日出日落,运动与静止相对事物变化性:日出日落,事物不断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
2. 作业答案:事物的相对性:如日出日落,运动与静止相对;事物的变化性:如日出日落,事物不断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两小儿辩日》,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两个小孩的辩论过程和庄子的观点。
在实践环节,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看待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庄子》其他寓言故事,如《逍遥游》、《庖丁解牛》等,深入领会庄子的哲学思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3篇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d6487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7.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第【1】篇〗教材简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修订版教材六下的一篇文言课文。
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
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环节课前师生合作背诵(《论语》中的名句)①师:“三人行”,生---必有我师焉。
②师:“知之为知之”,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师:“学而时习之”,生---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④师:“子曰:人而无信”,生---不知其可也。
⑤师:“子曰:朝闻道”,生---夕死可矣。
一、以“辩”为眼,初识“辩日”1、听音写字:bian(第四声)。
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
大家看,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部首可以构成几个不同的字?2、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中有一个“辩”字,《两小儿辩日》,结合预习课题中的“辩”你是怎样理解的?“日”字什么意思?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辩论的结果怎样呢?谁又参与了这场辩论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786782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c.png)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两小儿辩日》。
咱们先来说说这篇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它出自《列子·汤问》。
这篇文章被选入教材,那可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它不仅能让孩子们接触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咱们再来看看学情。
现在的孩子们啊,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但是对于文言文这种古老的语言形式,可能会觉得有点陌生和困难。
不过,孩子们的思维活跃,只要咱们引导得当,他们就能在这篇课文中找到乐趣。
接下来,咱们详细聊聊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要让孩子们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言文的大意,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要让孩子们感受到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要明白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
说到教学重难点,重点肯定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两小儿辩日的观点和理由。
难点呢,则是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以及学习古人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那咱们该怎么教这篇课文呢?我打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首先,通过情境导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比如说,我会给孩子们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我在路上看到两个小朋友争得面红耳赤,我好奇地凑过去听,原来他们在争论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就跟咱们今天要学的《两小儿辩日》有点像,都是小朋友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自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接着,和孩子们一起逐句翻译,解决生字词和理解上的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们思考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让他们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再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把两小儿辩日的场景再现出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孩子们展示一些与太阳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最新《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最新《两小儿辩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4abe83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7.png)
最新《两小儿辩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两小儿辩日》。
作为经典的故事,这个故事将带领学生们探索孔子的思想,以及其蕴含的深刻道理。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理解《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内容,掌握相关的文言词汇,并且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我的教学方法将包括讲解、讨论和小组活动。
首先,我会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帮助学生们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其次,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故事中提出的观点,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和分享,深化对故事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我会用一段简短的导入来引领学生们进入故事。
我会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个故事,以及这个故事所表达的含义。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故事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内容。
包括两个小孩的观点、孔子的回答以及故事最后的寓意。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3. 小组活动在讲解完故事之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活动。
我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你同意哪个小孩的观点?你认为孔子对这个问题会怎么回答?学生们可以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故事中的哲理。
4. 全班交流在小组活动之后,我会组织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会派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点评和引导。
5. 总结与延伸最后,我会对这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同时,我也会引导他们思考这个故事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以及这个故事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反思课后,我会对这节课进行反思。
我会思考哪些环节是成功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内容。
同时,我也会听取学生们的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26025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7.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章。
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去”“汤”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孔子吗?请讲一讲。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
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
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
)附注:(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从陈国逃往蔡国后,也没得到蔡君的重用,常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感慨,一天发现弟子宰予中午还在睡大觉,气得说宰予是朽木不可雕,弟子们赶紧来安慰孔子,孔子说今后听其言而观其行,好自为之二.温习旧知:1、教师指出需掌握的重点文言词语(1)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距离。
(5)及:等到。
(6)则:就。
(7)此不为:是。
(8)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9)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指天气很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2c1dd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c.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第1篇】一、品读文本说教材读着《两小儿辩日》,天真可爱的两小儿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仿佛看见两小儿为争论“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各执一词,争执不下,面红耳赤,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多有意思呀!细细品读,课文语言简洁,两段风趣幽默的对话描写让我感受到两小儿是那样天真可爱,善于观察,勇于探索,而孔子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着实让我敬佩,同时也让我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课文是主题单元“人生感悟”的第一篇课文,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为后面的《匆匆》、《桃花心木》等文章的学习积淀学法,同时也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二、依据学情说目标六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学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文言文,已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积累还不够,要独自理解一篇文言文还有困难,因此,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所以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的朗读,能否正确地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本年级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因此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道理将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三、因材施教说学法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为此,我将采用“质疑探究法”、“情境品读法”、“合作讨论法”“链接生活法”等学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读为主线说流程激趣设疑,导入课题。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孔子乃一代圣人,却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因此,开课伊始,我便用链接资料导入,用资料丰满孔子一代圣人的高大形象,与后文“孔子不能决也”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设置悬疑,激发学习兴趣,又为后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667e83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66.png)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十一册里的一篇讲读课文。
在教学上,如何《两小儿辩日》教案?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两小儿辩日》优秀的说课稿以供大家学习。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一)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两小儿辩日》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知识是无止境的,要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学好本课题可以为今后学习文言文积累学法,夯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以学定标)七年级学生虽然接触了部分文言文,但要独自理解一篇文言文还有困难。
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读懂课文,感悟深刻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注释准确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深刻感悟道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根据七年级学生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过渡的思维特点,本节课我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组管理,适时展示”的新课改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了突出重点,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法”、“质疑探究法”的教学方法;为了解决难点,我采用了“情境品读法”、“合作讨论法”等学法,放手让学生组织参与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基本环节,分别是:出示目标、先学后教、演课本剧、检测总结。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层层递进。
设疑导入,出示目标。
首先,我设计了猜谜语的导入方式。
多媒体课件出示“日”字象形文字,并让学生猜测所对应的现代汉字。
这样既设置悬疑,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
其次,检查学生对本课文学常识及重点字词的预习情况。
参考预习情况,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读懂课文,感悟深刻道理。
(二)先学后教,自主翻译。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3篇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c7a09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d.png)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3篇《两小儿辩日》说课稿1一、说地位《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十一册里的一篇讲读课文。
它是一篇寓言故事。
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二、说教案《两小儿辩日》一课是培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好课例。
因此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技能目标)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能文意。
(能力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感情目标)预习:1、读通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
2、思考课后习题。
3、搜集关于孔子的资料(生*、贡献、名言等)。
4、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三、说教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根据以上教思想,再加上本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所以在本文学习中,我主要采用了方法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教师适当点拨、讲解,不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
重视熟读能诵,读出古文的韵味,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四、说学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求知,快乐地学习。
五、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采用谈话引入的方式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孔子吗?请讲一讲。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所了解关于孔子的知识。
当学生谈到一定的程度,教师适当地点拨:孔子他也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让学生对孔子肃然起敬,在这时,教师再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的这则故事,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孔子。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通用5篇)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f87c0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4.png)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通用5篇)《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小儿辩日》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与《学羿》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两篇文言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二次接触文言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感悟”,意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故事得到启示。
本单元的学习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词,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事的态度。
二、教学主题:目标明晰的阅读教学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列子、孔子,引导阅读《论语》、《列子》。
3、了解先秦诸子,激发学生读古文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1、读懂并背诵课文2、引读《论语》、《列子》及先秦诸子经典名句五、设计思路及意图:1、读古文,识古人,看千古趣事。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于读。
因此在设计中,设计了三读课文。
一读课文,读正确。
在此环节通过学生由读环节让学生自己走入文本,自读自悟,通过教师检查读来纠正字音读正确,通过教师师范读来引导学生读出情感,最后通过齐读来巩固初读效果,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二读课文,读明白。
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师生互演,生生互演的方式来释疑、激趣,让课堂充满古韵、古韵,为本次文言文的学习激发情趣,让学生对文言文充满兴趣。
三读课文,能背诵。
诵读向来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当堂中落实的效果会更佳。
在课堂上运用动作记忆法,男女学生比赛法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热爱背诵非常有必要的。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9d568b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3.png)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一、说教材《两小儿辩日》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
该文通过描述两个小孩子对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辩论,展示了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究精神。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化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文言文词汇、句式和语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本文通过两小儿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观点、进行论证。
3. 激发探究兴趣:本文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人物描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4. 传承文化:本文选自古代典籍,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本文在课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既是文言文阅读的佳作,又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范例。
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两个小孩子针对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展开辩论,各自陈述观点,并通过比喻、引用典故等方法进行论证。
最后,孔子对他们的辩论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文的文言文词汇、句式和语法;(2)理解两小儿辩论的观点和论证方法;(3)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观点、进行论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两小儿的辩论过程;(3)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科学精神;(2)体会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树立学习榜样;(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词汇、句式和语法的掌握;(2)两小儿辩论观点和论证方法的理解;(3)分析问题、提出观点、进行论证的能力培养。
2. 教学难点:(1)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2)两小儿辩论的逻辑分析和批判性思维;(3)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73a2e0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f.png)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两小儿辩日》。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两个小孩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展开辩论的故事。
文章通过两小儿的对话,展现了他们善于观察、敢于思考、勇于争辩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这篇文言文语言简洁,寓意深刻,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还不够熟悉,在理解一些较难的词句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此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思考、勇于争辩的精神,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文意,体会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思考、勇于争辩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两小儿的观点和依据,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说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韵味,理解课文内容。
2、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两小儿辩日的场景,提高学习兴趣。
《两小儿辩日》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5篇)
![《两小儿辩日》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ebe5f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5.png)
《两小儿辩日》优秀说课稿《两小儿辩日》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小儿辩日》优秀说课稿模板(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小儿辩日》优秀说课稿1《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十一册里的一篇讲读课文。
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两小儿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一、说教案《两小儿辩日》一课是培养学生的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好课例,因此我教授本课时训练重点确定为:1.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疑难字词,能根椐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预习:1.熟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2.搜索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言论)。
3.思考课后练习题。
二、说教法本堂课因为是孩子们初学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通过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教师适当点拨,讲解。
重视古文的读,要求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三、说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习为教学主线,去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接受变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
从而解决出学生学习古文的困难,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法,快乐轻松地学习古文。
四、说过程(一)引导释题,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说“辩”字导入课题,解释“辩”字的字义,从而以“辩”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小儿辩论太阳,此时教师则引导学生再一次读课题,然后层层深入、质疑,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呢?让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学文的目的,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小儿辩日》说课稿
城关第四小学杨林霞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s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文言故事。
文章节选自《列子·汤问》,它叙述了古时候,两小儿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没有作出判断。
说明了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学海无涯,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2、学情分析
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故事之前,学生已学过本学期的第一篇文言故事《夸父逐日》,初步感悟了古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因此,学生对古文并不陌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另外,本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表演欲望强烈,喜欢读课文,能踊跃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配合老师完成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实际,结合语文新课标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人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学习文言文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5、教学媒体
(1)孔子的图像及相关的文字解说。
(2)《两小儿辩日》的朗读录音,幻灯片若干。
6、课时安排
本课共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会本课生字;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背诵课文,弄明白课文中相关的科学知识,表演课本剧《新编两小儿辩日》。
本课教学为第一课时教学。
二、说教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既可发挥教材的优势,又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因此,我选择“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来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征,我让学生“去读、去说、去练,去评、去讲、去演”,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必经之路。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得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逐层铺垫,设境激趣
1、导入:课件显示孔子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齐读这些句子。
问:“你们这些话是谁说的呢?”(孔子),教师通过白板中的橡皮擦,通过擦拭,显示出事先蒙层的孔子图像,然后动画出现孔子另外的两幅图像,并配以文字解说: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过渡: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却被两个小孩子难倒了,孔子是否做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汤问》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板书课题)。
2、揭题,解题,质疑。
生齐读课题,说说:“辩”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题目又是什么意思?再齐读课题,问:读了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学生问:两小儿为了太阳的什么问题而争论?他们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结果怎样?)下面我们先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
[设计目的:由自定义动画的形式引入课题,尤其是对“辩”的
理解,学生先自己理解,教师在点击白板,字幕缓缓出现“辩”字的解释,意在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对课题质疑,既锻炼了学生提问的能力,又确定了学习目标,统领全篇。
]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
1、教师播放《两小儿辩日》朗读录音。
然后归纳朗读文言文要领:语速稍慢,适当停顿,注意长句的读法。
2、试读。
请学生自由试读课文,将读不懂的字画下来,读的时候注意参阅课文下面的注释。
3、范读。
教师范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点出白板中的笔,用斜线画出读课文时的停顿。
然后教师请三名学生到黑板前,仿照老师的样子,边读边画出课文的停顿。
4、学生根据画好的停顿,弃读课文。
[设计目的:在这一部分教学中,不同形式的朗读,再加上多媒体电子白板的运用,让学生把文章读顺口、读流利,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为后面感情朗读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意思扫清了障碍,学生在下一个环节中的学习就变得轻松自如了。
]第三环节: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多媒体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后,指名学生到黑板前,边读边点击白板中的笔,进行填空。
填好后全班再齐读一遍。
第四环节:自读课文,弄清观点
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二:对“太阳离人远近”这一问题,两小
儿的观点截然不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两小儿的观点各是什么?请用“------”画出有关语句。
(学生自学后指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日始近日中远日始远日中近)
步骤二二读课文,理解两小儿各自的理由
太阳到底是近是远,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看法,其根据什么呢?请同学轻声地读课文,用“﹏﹏”画出有关语句。
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
评议。
(教师板书:近大远小近热远凉)
(设计意图)学生读文后,对课文主要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通过多媒体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归纳总结了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了重点,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第五环节: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让学生思考:“辩斗”是什么意思?“故”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自定义动画出示答案,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的意思。
动画形式的演绎,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六环节:学习生字词
先出示本课的会认字,再出示会写字,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激光灯的演示,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达到会认会写的目的。
当堂训练部分,让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
对于写得好的学生,或书写时坐姿好的学生,教师可当堂拍照,利用西沃授课助手上传照
片,引导其他学生学习。
[设计目的:以上四个步骤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回归了课堂主人的地位,以学生的读、说、思、评、写代替了教师琐细讲解分析,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击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而且培养
上有些困难,但学生在课堂上仍然兴趣盎然,课已完而意未尽。
作为教者,我认为这堂课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层次分明。
课堂伊始,首先是解题质疑:孔子这样一个圣人会有什么
问题弄不清楚的呢?再是带疑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三是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四是拓展延伸:两小儿没弄懂的问题你能找到答案吗?……这些教学程序,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学起来轻松;二是充分体现了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同的环节采取不同形式的读,如齐读,范读,领读,指名读,自由读,感情读,表演读,配乐读,读得酣畅淋璃,读得尽情尽兴,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些读中水到渠成;三是发挥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如理解课文意思的时候,同桌互相说;朗读课文时,互读互评;表演课时,其他同学既当观众又当导演,这种方式既很好地发挥了学生各自的才干,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家取长补短,都从中品尝到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