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集中趋势度量法) 应用统计学
统计学(第六版)期末考试考点梳理
统计学(第六版)期末考试考点梳理统计学(第六版)期末考试考点梳理第⼀章导论1.1.1 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数据分析所⽤的⽅法分为描述统计⽅法和推断统计⽅法。
1.2 统计数据的类型1.2.1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照所采⽤的计算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类别的⾮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字来表⽰。
例如:⽀付⽅式、性别、企业类型等。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有序类别的⾮数字型数据。
例如:员⼯对改⾰措施的态度、产品等级、受教育程度等。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例如:年龄、⼯资、产量等。
统计数据⼤体上可分为品质数据(定性数据)和数量数据(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
1.2.2 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法,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收集的数据。
例如:降⾬量、GDP、家庭收⼊等。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收集到的数据。
例如:医药实验数据、化学实验数据等。
1.2.3 截⾯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分类截⾯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例如:2012年我国各省市的GDP。
时间序列数据:同⼀现象在不同的时间收集的数据。
例如:2000-2012年湖北省的GDP。
1.3.1 总体和样本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元素的集合。
1.3.2 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统计量:⽤类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例如:某研究机构准备从某乡镇5万个家庭中抽取1000个家庭⽤于推断该乡镇所有农村居民家庭的年⼈均纯收⼊。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5万个家庭;样本是1000个家庭;参数是5万个家庭的⼈均纯收⼊;统计量是1000个家庭的⼈均纯收⼊。
统计学 第4章 综合指标和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G 0.95 0.92 0.90 0.85 0.80
5
0.5349 88.24%
5
例2 加权几何平均数
投资银行某笔投资的年利率是按复利计算的,25年的 年利率分配是:有1年为3%,有4年为5%,有8年为8%, 有10年为10%,有2年为15%,求平均年利率。 年本利率(%) X 年数 f
三、调和平均数 (一)基本公式
例4-1-7:某蔬菜批发市场三种蔬菜的日成交 数据如表,计算三种蔬菜该日的平均批发价格
某日三种蔬菜的批发成交数据 蔬菜 名称
批发价格 (元)
成交额(元) 成交量(公斤)
xi
1.20 0.50 0.80 —
mi
18000 12500 6400 36900
Fi
甲 乙 丙 合计
平均完成计划程度
m 1,100 110% 1 1,000 m X
2.由相对数计算平均数时加权平均数法的应用:
例
某公司有四个工厂,已知其计划完成程度(%)及计划产值资料如下: 工厂 计划完成程度(%) X 90 100 计划产值 (万元) F 100 200
甲 乙
丙
丁 合计
平均完成计划程度
5000-6000
6000以上
200
180
解: 众数组为第四组
1 d M 0 = XL+ 1 2
= 4000 +
950 320 1000 (950 320) (950 200)
•加权算术平均数: •证明:
(X X ) f
0
Xf f Xf Xf 0 ( X X ) f Xf X f Xf f
统计学第4章学习指导
第4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学习指导数据分布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偏斜程度和峰度。
掌握计算、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主要内容学习要点2.1 集中趋势的度量众数▶概念:众数。
▶众数的特点。
中位数和分位数▶概念:中位数,四分位数。
▶中位数和四分位数的特点。
▶中位数和四分位数的计算。
平均数▶概念:平均数,简单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简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用Excel中的统计函数计算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场合。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比较▶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在分布上的关系。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异众比率▶概念:异众比率异众比率的计算和应用场合。
2.2离散程度的度量四分位差(内距)概念:四分位差。
四分位差的计算。
用Excel中的统计函数计算四分位差。
方差和标准差概念:极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
样本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用Excel计算标准差。
离散系数概念: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的计算。
离散系数的用途。
2.3偏态与峰态的度量偏态及其测度概念:偏态,偏态系数。
用Excel计算偏态系数。
偏态系数数值的意义。
峰态及其测度概念:峰态,峰态系数。
用Excel计算峰态系数。
峰态系数数值的意义。
Excel统计函数的应用。
一)判断题1,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最小值。
( )2.当各组的变量值所出现的频率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就失去作用,因而,加权算术平均数也就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3.比较两总体的平均数的代表性,离散系数较小的总体,平均数代表性亦小。
( )4,平均数与次数和的乘积等于各变量值与次数乘积的和。
( )5.若两总体的平均数不同,而标准差相同,则离散系数也相同。
( )6.并非任意一个变量数列都可以计算其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第四章 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 《统计学》 ppt课件
六种相对数指标的比较
不同时期
同一现象 比较
不同现象 比较
同一时期比较 同类现象比较
动态 相对数
不同总体 比较
强度
同一总体中
部分与部分 部分与总体实际与计划
相对数 比 较 比 较 比 较 比 较
比例 相对数
结 构 计划完成
相对数 相对数 相对数
五、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1、正确选择对比的基础(即分母) 2、保证分子、分母的可比性 3、注意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 4、多个相对指标结合运用
(xi x) 0
(xi x) f 0
(2)各个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最 小值。
(xi x)2 min
II调和平均数(H)
与算术平均数没有本质区别,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 是根据变量值x的倒数计算的,又称为倒数平均数。 1、简单调和平均数:未分组资料
步骤:(1) x1、x2、、xn
计量单位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复名数,即双重计量单位。在计算这种强度相对指标时,由 于其分子与分母的计量单位在计算时无法约去,故计算后仍保留 对比双方的单位,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用“元/人”表示;
另一种是无名数,即无计量单位。在计算这种强度 相对指标时,由于其分子与分母的计量单位相同, 在计算时已约去,故计算后其无单位,一般用千 分数、百分数表示,如:人口出生率用千分数来 表示。
(2) 1 、1 、 、1
x1 x2
xn
(3)
1 x
n
(4)
H
n
1 x
2、加权调和平均数:
各组变量值x 各组标志总量 m=xf
将算术平均数公式变形,得:
H
第4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1).ppt
2020年11月12日/下午11时15分
《统计学教程》
第4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
4.1 集中趋势的度量
例4.2 利用第三章中例3.1中某学期某班35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的 原始数据。
要求 试计算计算该班35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的众数。 解 将该原始数据排序之后,得到有序数据如下 52,56,62,64,65,69,70,74,75,75,76,78,78,79,79, 81,82,82,83,84,84,84,84,86,87,87,88,89,89,90, 91,91,92,96,98
2020年11月12日/下午11时15分
《统计学教程》
第4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
4.1 集中趋势的度量
2020年11月12日/下午11时15分
《统计学教程》
第4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
4.1 集中趋势的度量
MO
2020年11月12日/下午11时15分
《统计学教程》
第4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
4.1 集中趋势的度量
4.1 集中趋势的度量
原始数据经过分组整理所形成的频数分布,直观和概略地反映出数据 分布的基本特征。频数分布属于对数据分布特征的初步描述,缺乏对数 据分布特征的综合度量,若需要深入地表述数据分布特征的具体特征和 内在联系,还应对数据分布特征进行综合性的度量。
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 反映总体中各个单位的数值水平向其聚集,或者集中的中心数值;二是 数据分布的离散趋势,反映总体中各个单位的数值水平偏离中心数值的 综合程度;三是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度,反映各个总体单位的数值水平 的分布形态是对称或偏倚,平坦或尖耸的具体数值。
4.1.1众数 众数(Mode)是一组数据中频数最大的变量值,直观地反映了数据的
统计学-数据分布特征
2
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
一、平均数
平均数:
集中趋势的测度值之一
最常用的测度值
一组数据的均衡点所在 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用于数值型数据,不能用于品质型数据
4
一、平均数
5
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6
二、中位数和分位数
(一)中位数 集中趋势的测度值之一 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值 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14
15
例:某城市居民关注广告类型的频数分布
16
例:甲城市家庭对住房状况评价的分布频数
17
四、各度量值的比较
18
四、各度量值的比较
19
四、各度量值的比较
20
各度量值适用的数据类型
21
4.2离散程度的度量
22
4.2离散程度的度量
离散程度 数据分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离中趋势的各测度值是对数据离散程度所作的描述 反映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因此也称为离 中趋势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集中趋势测度值的代表程度 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不同的离散程度测度值
50
51
一、偏态及其测度
52
二、峰态及其测度
53
例:
54
55
56
57
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
58
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 72页习题2
59
60
61
62
63
作业1:
64
65
作业2:
66
答案:
67
68
对某一个值在一组数据中相对位置的度量 可用于判断一组数据是否有离群点 用于对变量的标准化处理
40
标准分数的性质
41
例:
统计学原理第4章:数据特征的描述
第四章 数据特征的描述
某公司400名职工平均工资计算表 单位:元
按月工资 组中值 职工
分组
x
人数
f
x f
比重(%)
f
f
①
②
③ ④=②×③ ⑤=③÷ 400
1100以下 1000
60
60000
15
1100-1300 1200 100 120000
25
1300-1500 1400 140 196000
35
分组
职工 人数
f
x f
①
1100以下 1100-1300 1300-1500 1500-1700 1700以上
②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③ ④=②×③
60
60000
100 120000
140 196000
60
96000
40
72000
人数为权数
x x f f
544000 400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
3. 各种平均数的Excel操作
24/77
1. 集中趋势的含义
第四章 数据特征的描述
集中趋势是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
拢的倾向和程度
测度集中趋势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
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中心值 即:平均水平
▲
25/77
2. 集中趋势的度量方法
第四章 数据特征的描述
第四章 数据特征的描述
《统计学原理》(第3版)
第四章 数据特征的描述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总量与相对量的测度 第二节 集中趋势的测度 第三节 离散程度的测度
2/77
第一节 总量与相对量的测度
统计学课件 第四章 统计分布的数值特征
组距数列中位数的确定—例
年人均纯 收入 (千元) 5以下 5—6 农户数 (户) 240 480 向上累 计频数 240 720 (1)计算累计频数
(2)确定中位数组(6—7)
f 1 3001 1500.5
2 2
6—7
7—8 8—9 9以上 合计
1100
700 320 160 3000
设总体各单位某数量标志值为:
x1 ,x2 ,„ ,xn
简单算数平均数
x1 x2 ... xn x n
x
i 1
n
i
n
1)简单算术平均数
计算公式: x x1 x2 ... xn
x
i 1
n
i
n
n
应用条件:未分组的原始资料,或各组出现的次 数都是1的数据资料。
25%
QL
25%
QM
25%
25%Βιβλιοθήκη QU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主要用于顺序数据,也可用于数值型数据,但不能 用于分类数据。
四分位数—位置的确定
原始数据
n 1 QL 位置 4 Q 位置 3(n 1) U 4 n QL 位置 4 Q 位置 3n U 4
特大值或特小值的情况下,采用中位数较适宜。
[例]:在工业产品的质量检验或分析时间序列的季
节变动时,常常要用到中位数。
四分位数
能够将全部总体单位按标志值大小等分为四部分的三个数值。 第一个四分位数叫做“1/4分位数”或“下分位数”;
第二个就是中位数;
第三个叫“3/4分位数”或“上分位数”。 排序后处于25%、50%和75%位置上的值。
一、分布的集中趋势
统计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郑贵华、颜泳红主编 湘潭大学出版:第四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
第四章思考与习题一、思考题1.什么是集中趋势?测度集中趋势常用指标有哪些?2.算术均值.众数和中位数有何关系?3.什么是几何平均数?其适用场合是什么?4.什么叫离散趋势?测度离散趋势常用指标有哪些?5.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二、练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数据分布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一是分布的__________,反映所有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布的__________,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__________,反映数据分布的形状。
2.在某城市随机抽取13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如下:1080.750.1080.850.960.2000.1050.1080.760.1080.950.1080.660,则其众数为,中位数为。
3.算术均值有两个重要数学性质: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均值的__________等于零;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均值的__________等于最小值。
4.简单算术均值是__________的特例。
4.几何均值主要用于计算__________的平均。
5.在一组数据分布中,当算术均值大于中位数大于众数时属于________分布;当算术均值小于中位数小于众数时属于________分布。
6.__________是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是测度数值型数据__________最主要的方法。
7.为了比较人数不等的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优劣,需要计算__________;而为了说明哪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整齐,则需要计算________。
8.偏态是对数据分布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测度;而峰度是对数据分布_________的测度。
(二)判断题1.众数的大小只取决于众数组与相邻组次数的多少。
()2.当总体单位数n为奇数时,中位数=(n+1)/2。
()3.根据组距分组数据计算的均值是一个近似值。
()4.若已知甲企业工资的标准差小于乙企业,则可断言: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好于乙企业。
统计学第3、4章知识点与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数据资料的统计描述:统计表和统计图第一节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知识点:1、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2、定性数据的频数、频率、百分数、累计频数、累积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3、定性数据频数分布表示方法主要有条形图、扇形图。
第二节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知识点:1、定量数据频数分布表的编制:(1)整理原始资料;(2)确定变量数列的形式;(3)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应注意的问题:确定组距,确定组限。
考查的区间式分组数据按“上组限不在组内”的原则确定。
2、定量数据的频数、频率、百分数、累积频数、累计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3、定量数据频数分布表示方法主要有直方图、折线图和曲线图三种。
第三节探索性数据分析——茎叶图知识点:1、基本茎叶图的理解及编制第四节相关表与相关图知识点:1、相关表,反映定性变量与定量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散点图,反映两个定量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根据散点图判断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
第四章数据资料的统计描述:数值计算第一节集中趋势知识点:关于单值式分组和区间式分组数据的1、平均数的计算,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2、众数的计算3、中位数、四分位数的计算4、(补充知识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之间的关系5、百分位数的计算6、截尾均值的计算第二节离散测度知识点:1、极差的计算2、关于单值式分组和区间式分组数据的四分位数差的计算3、关于单值式分组和区间式分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计算4、变异系数的计算5、(补充知识点)偏度、峰度的含义及计算第三节协方差与相关系数知识点:1、样本协方差的含义及计算2、相关系数的含义及计算第四节相对位置测度与奇异点知识点: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2、奇异点的诊断:利用契比雪夫定理和经验规则第五节探索性分析——5点描述与箱线图知识点:1、5点描述法的理解2、箱线图的理解与运用第三章习题:一、填空题1、在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______反映了各个组中每一项目出现的次数,______反映了各个组中项目发生的比例。
统计学第4章_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
类型
结构相对数 比例相对数 比较相对数 动态相对数 强度相对数
相对指标比较
计算 方法
同一 总体
总体部分指标数值 总体全部数值
是
总体部分指标数值
总体其他部分数值
是
某条件下某类指标数值
另一条件下同类指标数 值 否
报告期指标数值
基期指标数值
是
某一总量指标数值
否
另一总量指标数值
实际完成数
计划任务数
是
同类 指标
X G 5 0.95 0.92 0.90 0.85 0.80 5 0.5349 88.24﹪
【例】某金融机构以复利计息。近12年来的年 利率有4年为3﹪,2年为5﹪,2年为8﹪,3年 为10﹪,1年为15﹪。求平均年利率。
解:
X G 42 1 1 0.034 1 0.052 1 0.15
n n1
(2)加权调和平均数(分组)
x i1 i
n
xH
m1 m2 ... mn
m1 m2 ... mn
x1
x2
xn
mi
i1
n mi
x i1 i
3.几何平均数 是变量值的连乘积开变量值的项数次方。 (1)简单几何平均数---末分组
n
xG n x1.x2 ...xn n xi i 1
12 2.2154 106.85﹪ 平均年利率 X G 1 106.85﹪1 6.85﹪
案例分析 某公司的生产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计划
第四季度工业增加值
实
际
绝对值
比重%
完成计划 %
第三季度 实际工 业增加 值
报告期 比基 期%
甲
1
2
统计学第四章统计分析指标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产值计划完成程度若大于100%,说明超额完 成计划;若小于100%,说明没有完成计划, 为正指标。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若大于100%,说明成 本比计划高,没有完成计划;若小于100%, 说明超额完成计划,为逆指标。 计划完成相对数的分子分母不能互换,在指 标含义、计算范围、核算方法等方面要一致。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长期(通常是五年)计划完成情况—水平法和累计法
总体的一部分单位 总体另一部分单位 比例相对数
人口性别比例 积累与消费比例 农轻重比例
…
…
比例相对指标
人口出生性别比正常值一般在103到107之间。但 我国人口的出生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迅速攀升。 1995年,0岁~4岁人口性别比:118.38 2000年,0岁~4岁人口性别比:120.17 2003年,0岁~4岁人口性6
(1)计划数为绝对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同期计划数)×100%
适用于研究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或水平的计划完成 程度。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例〕 某公司2010年计划销售某种产品30万件, 实际销售32万件,则该公司2010年销售计划完成相对 指标是多少?超额完成计划多少?
销售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 (32/30)*100% = 106.7% 超额完成计划 = 106.7% - 100% = 6.7%
t1时段
t2时段
t3时段
时期指标的特点: 1. 不同时期的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2. 时期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3. 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
时点指标的特点: 1. 不同时期的时点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2. 时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3. 时点指标的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统计学习题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习题答案
第四章 静态指标分析法(一)一、填空题1、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值(指标)主要有、和。
其中和用于测度品质数据集中趋势的分布特征,用于测度数值型数据集中趋势的分布特征。
2、标准差是反映的最主要指标(测度值)。
3、几何平均数是计算和的比较适用的一种方法。
4、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不等时,要比较其数据的差异程度大小,需要计算。
5、在测定数据分布特征时,如果M M e X 0==,则认为数据呈分布。
6、当一组工人的月平均工资悬殊较大时,用他们工资的比其算术平均数更能代表全部工人工资的总体水平。
二.选择题单选题:1.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A 总量指标和时点总量指标B 时点总量指标和时期总量指标C 时期总量指标和时间指标D 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2、某厂1999年完成产值200万元,2000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了231万元,超额完成( )A 5.5%B 5%C 115.5%D 15.5%3、在同一变量数列中,当标志值(变量值)比较大的次数较多时,计算出来的平均数( )A 接近标志值小的一方B 接近标志值大的一方C 接近次数少的一方D 接近哪一方无法判断4、在计算平均数时,权数的意义和作用是不变的,而权数的具体表现( )A 可变的B 总是各组单位数C 总是各组标志总量D 总是各组标志值 5、1998年某厂甲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520元,乙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540元,1999年各车间的工资水平不变,但甲车间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由原来的40%提高到了60%,则1999年两车间工人的总平均工资比1998年( )A 提高B 不变C 降低D 不能做结论 6、在变异指标(离散程度测度值)中,其数值越小,则( )A 说明变量值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B 说明变量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C 说明变量值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D 说明变量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7、有甲、乙两数列,已知甲数列:07.7,70==甲甲σX ;乙数列:41.3,7==乙乙σX 根据以上资料可直接判断( )A 甲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大B 乙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大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D 不能直接判别8、杭州地区每百人手机拥有量为90部,这个指标是 ( )A 、比例相对指标B 、比较相对指标C 、结构相对指标D 、强度相对指标 9、某组数据呈正态分布,计算出算术平均数为5,中位数为7,则该数据分布为 ( ) A 、左偏分布 B 、右偏分布 C 、对称分布 D 、无法判断10、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A 主要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与各组次数多少无关;B 主要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C 既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也与各组次数多少无关;D 既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有关,也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11、已知一分配数列,最小组限为30元,最大组限为200元,不可能是平均数的为 ( ) A 、50元 B 、80元 C 、120元 D 、210元12、比较两个单位的资料,甲的标准差小于乙的标准差,则 ( ) A 两个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B 甲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于乙单位C 乙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于甲单位D 不能确定哪个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13、若单项数列的所有标志值都增加常数9,而次数都减少三分之一,则其算术平均数 ( ) A 、增加9 B 、增加6C 、减少三分之一 D 、增加三分之二 14、如果数据分布很不均匀,则应编制( )A 开口组B 闭口组C 等距数列D 异距数列 15、计算总量指标的基本原则是:( ) A 总体性B 全面性C 同质性D 可比性16、某企业的职工工资分为四组:800元以下;800-1000元;1000—1500元;1500以上,则1500元以上这组组中值应近似为()A1500元 B 1600元 C 1750元D 2000元 17、统计分组的首要问题是( )A 选择分组变量和确定组限B 按品质标志分组C 运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D 善于运用复合分组1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A 230B 260C 185D 215 19、分配数列中,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这种分布的类型是( )A 钟型分布B U 型分布C J 型分布D 倒J 型分布 20、要了解上海市居民家庭的开支情况,最合适的调查方式是:() A 普查B 抽样调查C 典型调查D 重点调查21、已知两个同类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5元和6元,而平均工资分别为3000元,3500元则两企业的工资离散程度为 ( )A 甲大于乙B 乙大于甲C 一样的D 无法判断 2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取决于( )A 变量值B 频数C 变量值和频数D 频率23、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 A 不变 B 扩大到5倍 C 减少为原来的1/5 D 不能预测其变化 24、 计算平均比率最好用 ( )A 算术平均数B 调和平均数C 几何平均数D 中位数25、若两数列的标准差相等而平均数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的离散程度大小时,应采用()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标准差系数26、若n=20,∑∑==2080,2002x x ,标准差为( )A 2B 4C 1.5D 327、已知某总体3215,3256==eMM,则数据的分布形态为( )A左偏分布B正态分布 C 右偏分布DU型分布28、一次小型出口商品洽谈会,所有厂商的平均成交额的方差为156.25万元,标准差系数为14.2%,则平均成交额为( )万元A11 B 177.5 C 22.19 D 8826、欲粗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调查了上钢、鞍钢等十几个大型的钢铁企业,这是()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多选题:1.某企业计划2000年成本降低率为8%,实际降低了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知
计算栏
二、调和平均数(Harmonic Mean)
解: xH 收购额 = 收购量 xH
xf 1 x xf
m 1 xm
xH
61 1.016(元 / 件) 60 m 1 xm 1 1 m x m
11
三、众数(Mode)
1、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 值,用 M0 表示。 2、单项数列,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即为 众数,举例:教材61页 3、组距数列,计算众数步骤: (1)、确定众数组 (2)、利用公式计算众数
第4 章
集中趋势度量法
(Central Tendency)
本章介绍的主要内容: 算数平均数(均数Mean) 调和平均数(Harmonic) 众数(Mode) 中位数(Median) 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1
集中趋势
集中趋势(Central Tendency)是 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倾向, 测度集中趋势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 表值或中心值。
8
课堂练习
解:
总成本 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总产量 x x f
f
11 22%+13 40 %+ 16 38 % = 13.(元 7 / 件)
9
二、调和平均数(Harmonic Mean)
调和平均数是均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例:教材55页:
等级 单价(元/斤)收购额(元)收购量(斤) x xf xf/x 一级 1.2 24 20 二级 1.0 30 30 三级 0.7 7 10 合计 61 60
12
众数与相邻两组的关系示意图
f f f
频 数
f-1
f+1
频 数
f-1
f+1 频 数
f+1
f-1
m0 (a)
m0 (b)
m0 (c)
13
三、众数(Mode)
计算公式: 下限公式
1 m0 L i 1 2
符号含义见P74页
14
四、中位数(dian)
1、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序后, 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用me表示。 2、未分组数据计算中位数 1)先对数据进行排列 2)确定中位数的位置=(N+1)/2 3)确定中位数的具体数值
4、分组数据计算中位数 计算向上累计次数或向下累计次数 f 根据 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中位数组 2 用下面公式计算
f
me L 2
sm 1 fm
i
17
五、分位数(PERCENTILE VALUES)
中位数是从中间点将全部数据等分 为两部分,与中位数类似的还有四分位 数(Quartile)、十分位数(Decimal)、百 分位数(Percentile)等,分位数与中位 数计算方法类似。
15
四、中位数(Median)
3、例:有五位工人生产某种产品件数按序排列 如下: 20、23、26、29、30 中位数的位置=(5+1)/2=3 me=26 若改为有6位工人 20、23、26、29、30、32 中位数的位置=(6+1)/2 me=(26+29)/2=27.5
16
四、中位数(Median)
2
一、算术平均数(均值)
总体标志总量 算术平均数= 总体单位总量
1、简单算术平均数(均值) 根据未分组资料计算均值:
x1 x2 xn x x N N 举例:教材 80页
3
一、算术平均数(均值)
2、加权算数平均数(加权均值) (Arithmetic Mean) 根据分组资料计算均值
18
五、分位数
例题:教材62页
19
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比较
频 数 频 数 频 数
m0 me x
(a) 对称分布
x me m0
(b) 左偏分布
m0 me x
(c) 右偏分布
20
5
组中值的计算举例
◆举例: 见教材54 页,例4.2
6
课堂练习
某管理局所属15个企业,2012年按其生产 某种产品平均单位产品成本的高低分组资料, 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这15个企业总的平均单位 产品成本。
7
课堂练习
按平均单位产品 成本分组 10-12 12-14 14-18 合计 企业 各组产量所 个数 占比重(%) 2 22 7 40 6 38 15 100
x f x2 f 2 xn f n x 1 1 f1 f 2 f n x x f
xf(权数为绝对数) f
f
(权数为相对数)
4
组距数列下均值的计算
◆有上限和下限 组中值=(上限+下限)/2 ◆有上限无下限 组中值=上限—相邻组组距/2 ◆有下限无上限 组中值=下限+相邻组组距/2 用组中值近似代替各组的变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