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路翎小说
路翎成长主题小说的艺术风格——以《战士的心》、《洼地上的“战
40路翎成长主题小说的艺术风格——以《战士的心》、《洼地上的“战役”》为例李亚诺 沈阳师范大学摘要:《战士的心》与《洼地上的“战役”》作为路翎抗美援朝题材的代表作,不仅再现了战争中的流血牺牲和人性冲突,而且已初具成长小说的一些艺术风格。
从路翎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具有历史使命感的作家于时代洪流中始终保持着文学创作的主动性。
关键词:路翎;成长主题小说;叙事模式;形象塑造关于“成长小说”的定义前人已作出众多经典的解说。
我们可以总结为一类描写涉世未深的青年人在经历成长的挫折和遭遇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反省并由教育者指导,最后建立起自己的人生哲学,实现自我价值的小说题材。
而路翎的这两篇只能说是具有“成长小说”特点的成长主题小说,讲述青年战士在战争中成长为英雄的故事。
根据前人对成长小说的分析,笔者从中概括出以下几个艺术特点,即路翎成长主题小说的艺术风格。
一、叙事模式:“双线”并进成长小说在叙事上常采用“双线”并进的方式贯穿文本。
一条线索是人物行动的外部表现:失误(犯错)—阻碍—成长;另一条是人物心理的内部建构:激情—动摇—幻灭—追求。
与此同时,这种叙事模式又是由一个个叙事单元拼接而成,每一个事件序列的节点处就是一次成长转变,这些共同构成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在《战士的心》中表现得最为显著。
一班的新战士张福林因为第一次参与战争就拉响了照明雷,结果我军暴露目标,打乱了作战计划;之后又由于慌张未瞄准敌人射击被班长责备。
反观他的战友,为全排拉响爆破筒,打开了进攻的道路,再与自己的战时表现相比,张福林感到羞愧与自责。
与此同时,在班长的喊声下,对战争产生了紧张和恐惧的情绪,觉得自己辜负了班长的期望。
最后得知战友和老战士吕得玉的牺牲后,张福林重新进行战斗获得班长的信任,完成了任务。
《洼地的战役》中有一段不能实现的爱情与军队纪律的矛盾横亘在主人公的成长道路中。
十九岁的年轻战士王应洪一直渴望与班长一起建功立业,后来遇到朝鲜姑娘金圣姬的求爱,他为了尊重纪律而选择忽略这段感情。
路翎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有何特点
1、路翎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有何特点?
回答:路翎的在塑造他笔下的人物时,注重挖掘和表现人物的精神奴役和原始的强力,两者互相纠结错杂,共同推动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演进。
路翎笔下的人物凭借原始的强力的冲突,对个人价值的实现有着强烈的欲望,他们能够凭借这股原始强力,冲破几千年的精神奴役,争取做一个人的权利。
当然当他们真正冲出了传统的枷锁,却又陷入无法抗拒的恐惧之中:郭素娥无法逃离内心的罪孽意识和随后而至的死亡命运。
路翎的人物都带有一种强烈的浮雕感,线条粗犷,动作僵硬,缺乏现实人物的纤巧灵敏与情味。
每个人在生存的苦难中都表现了“拉奥孔”式的痛苦、绝望与疯狂。
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和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是路翎小说中人物的主要特点。
路翎以严峻的现实主义笔触展现了中国广阔的社会历史生活图景。
2、谈谈蒋纯祖形象的典型意义?
回答:蒋纯祖的形象提供给我们关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探索历程的反思。
蒋纯祖所面临的问题不单单只是他自身的问题,还体现了当时处在混乱时局中知识分子的迷茫与痛苦。
当时的知识的分子渴望融入到“人民”这个集体中去,但无一例外都像蒋纯祖一样有着天生“优越感”,个性与个性的冲突,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无法让他们融入到一个集体中去,最终又不得不离开集体,沉静在孤独的优越感之中。
蒋纯祖的形象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当时有着觉醒的作用,让下一代知识分子们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剖析自己。
路翎与茹志鹃的小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 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 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 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 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 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 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 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 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 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
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在看连
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
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
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
通过王应洪与金圣姬的无法实现的爱情,表现 出对战争中个体命运的深情关怀,突出了战争的 破坏性与残酷性 , 反映了爱情在战争中的尴尬位 置和矛盾状态。在矛盾与纠结中突出人性美。
2.艺术特色:
a. 取材新颖。选取了一个与众不同、真实 感人的生活侧面——朝鲜姑娘和志愿军战 士之间发生的纯朴、朦胧的爱情故事,来 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展示志愿军战 士伟大的胸怀和美好、高洁的心灵。
长篇小说:《她从那条路上来》等。 散文集: 《惜花人已去》等。
茹志娟的战争小说特点:
与着意于战场胜负的惯常模式相比, 茹志娟的战争小说几乎没有多少炮火 硝烟、血腥搏杀的大场面,而更关注 战争环境中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升华。
(二)《百合花》:战争小说与人性美
1.主题:
小说描写了部队一个年轻的通讯员 与一个才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之间 的两次交往表现了战争中令人难忘的 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与通过这种关 系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奴役与反抗下的生存意蕴
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中奴役与反抗下的生存意蕴发布时间:2021-04-08T12:06:16.9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作者:朴璐[导读] 纵观路翎四十年代小说,奴役与反抗的主题几乎是贯穿其中。
朴璐延边大学吉林省延吉市 133002摘要:纵观路翎四十年代小说,奴役与反抗的主题几乎是贯穿其中。
在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的是作者想要表达在人物刻画背后的反抗之后的生存意蕴。
关键词:奴役反抗生存路翎是年代文坛上有影响力的青年作家之一。
路翎四十年代小说创作中的奴役和反抗可以说是路翎小说创作的核心和主题。
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达出来的反抗精神也同样成为路翎小说揭露人民奴性的一剂良药,在反抗背后是带给人们深刻的生存意蕴。
一.奴役与反抗的文本呈现(一)人物塑造1.开始觉醒,敢于抗争的农民形象路翎的小说中,启蒙思想一直是他创作的中心,他也是想通过作品中产生对人们的启蒙作用。
然而要对人民进行启蒙,首先要深入到他们的精神层面,即要表现他们身上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发掘人民身上所具有的“原始强力”。
而这种力量,在农民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
《饥饿的郭素娥》和《燃烧的荒地》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以农民为主角的作品。
路翎在作品中深入到他们的精神层面,即要表现他们身上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发掘人民身上所具有的“原始强力”,进而开始反抗种种不公平的待遇。
路翎对于原始强力有着自己的见解:“人民的原始的强力是什么?它就是,反抗封建束缚的那种朴素的、自然的、也就常常是冲动性的强烈要求,这种自发性是历史要求下的原始的、自然的产儿,是个性解放的即阶级觉醒的初生的带血的形态,它是革命斗争和革命领导的基础”。
郭素娥是一个有着自身想法,个性独立的,敢于反抗的农民形象。
被父亲抛弃的郭素娥,选择流浪,但之后被烟鬼刘寿春收留之后,不仅仅在生活物质上没有领郭素娥吃过一顿饱饭,在精神上她也饱受饥饿着,张振山给予了她物质上的保障,他想要和她远走高飞,她相信他能带给她更好的生活,然而张振山并不是那样的可靠,他对于郭素娥仅仅是身体上的欲望罢了。
路翎《王家老太婆和她的小猪》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王家老太婆和她的小猪路翎①冬晚,才九点钟。
镇上,岸上,周围的田野,没一星灯火。
江流在灰暗中闪着微光,落着雨,冷风吹啸。
②正街后面密集的破烂矮棚的小巷,传出嘹亮的叫喊声。
同时响着的,是篾条清脆的敲打声,猪尖锐粗野的呼叫。
③风雨更急迫了。
这是个孤零的、六十岁的老女人,住在用篾条和苞谷秆子编的破烂棚子里。
她叫王家老太婆。
她生活非常艰难。
前几天赶场,她用二成的利息,经段保长担保,借来一千块钱,买来一只小猪。
保长本不愿也不敢替她担保。
然而她哭诉、吵闹了很久,保长非常可怜她:“放心罢,这个钱有我!”段保长当着大家的面,向放债的盐贩子说。
(甲)从这天起,她像第一次生了孩子的母亲似的。
然而她又总有些怀疑:大家不停地赞美她的小猪。
这猪是瘦弱的,虽然她觉得它丰满、可爱。
而且很不驯顺。
她替它在自己的烂板床旁——这床有几十年了——安置了个住处;但它总是各处乱窜。
矮棚朽烂的顶子被风掀去一半,棚里各处都是草灰和污泥。
她,全身透湿,缩在草堆旁,捏着篾条,借着昏朦天光看着小猪。
小猪呼噜呼噜地哼着,而后就乱窜起来。
她捏着篾条追着跑。
“睡倒!睡倒!好生睡倒!”她焦急地叫,用篾条拍打着地面。
小猪非常焦躁,窜到门边,迟疑了一下,撒起尿来。
她用篾条拍打着墙壁。
冷风突然吹开破门,小猪窜到门外。
她追出来。
它站在路边篱笆下,望着她,好像说:“好!看你怎样办罢!”她追赶着它,尖锐地喊叫着,完全不顾周围睡着的邻人们。
她的篾条始终不曾落在它身上。
风和雨继续着,她和小猪,在寒冷和潮湿里战栗着。
小猪有时躲藏,有时乱窜,恐惧又愤怒。
她跨过一条泥沟,叫着,拦在它前面。
它躲在暗处,抬头看她,好像说:“为什么这样闹呢?我怎么跑这里来呢?”她小心地滑到篱笆边,举起篾条预备拍篱笆。
小猪愤怒地叫了一声,窜到路上。
(乙)她痛苦地呻吟了一声,感觉到:她的儿女丢弃了她。
“好,你孤儿看到,把我整起!”她愤怒地叫,“老子一生不亏待人!儿子、媳妇不行孝,把我丢起!到六十几,一点指望都没得!”又是篾条敲地的声音。
“因忠实和勇敢而致悲惨”——评路翎的“志愿军题材”小说
“因忠实和勇敢而致悲惨”——评路翎的“志愿军题材”小
说
商金林
【期刊名称】《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1
【摘要】路翎创作的以《初雪》、《洼地上的"战役"》为代表的"志愿军题材"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化的历史,对于我们解读那一场战争,认识1950年代的中国有启示意义。
路翎的遭遇也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后,在新文艺"规范化"的过程中我们的作家和人民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
【总页数】6页(P118-123)
【关键词】路翎;志愿军题材小说;胡风集团
【作者】商金林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
【相关文献】
1.路翎小说语言得与失的悖论——一道不会唱歌的长墙:诗化的路翎文本 [J], 谢雪花
2.评路翎解放后的短篇小说 [J], 周鉴铭
3.现代知识者的精神 "炼狱"--解读路翎小说中的现代知识者题材 [J], 黄科安
4.离土之后——论路翎乡土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序列 [J], 吴昊
5.深刻的理解,热忱的讴歌——评路翎的小说散文集《初雪》 [J], 高效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手帕意象解读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手帕意象解读作者:吴重阳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第12期吴重阳[吉林师范大学,长春130000]摘要:路翎的小说《洼地上的“战役”》写于1953 年,由于时代的特殊性,遭到了批判,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小说中体现的人情人性是“十七年”文学中珍贵的一笔。
朝鲜姑娘金圣姬在小战士王应洪奔赴战场前,送给王应洪一块手帕,王应洪并没有上交手帕,反而放在胸前。
在本篇小说中,手帕起到了象征爱情、和平和升华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手帕王应洪金圣姬人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理念逐步深入,文学和政治紧紧结合在一起。
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题材单一化,人物符号化等问题。
但是总有人想在“黑屋子”中找到一丝裂缝,于是,有一些作家小心翼翼地描写爱情,探索人性。
路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将不被允许的爱情包裹上战争的外衣,写出了《洼地上的“战役”》,虽然遭到了批判,但在今看来,正因为路翎的大胆突破,才让我们看到了“十七年”文学中闪闪发光的一笔。
一、手帕象征着王应洪和金圣姬的纯洁“爱情”自古以来,爱情话题就是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唐有《李娃传》,元有《墙头马上》,明有《牡丹亭》,清有《红楼梦》……古代作品描写爱情,或是作者因对现实生活不满而将情感寄托在笔下,或是以爱为矛,反抗封建礼教的压制。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们试图用自由恋爱来冲破封建制度和家族家长制的束缚,萧红反对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赵五贞在结婚当天在婚轿中自杀……此时,又出现了很多描写爱情的作品,如《莎菲女士的日记》《隔绝》等。
由此可见,爱情在文学作品中是自由和人情人性的象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文学中的政治描写成为主流话语,“人性”打上了“阶级性”的烙印。
“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
我们主张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而地主资产阶级则主张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
”a在“十七年”的特殊环境中,隐晦地表达爱情成为文学作品中爱情书写的主要方式。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路翎《洼地上的“战役”》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路翎原名徐嗣兴,1922年1月23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洼地上的战役
洼地上的战役《洼地上的战役》是路翎的小说。
发表于《人民文学》1954年第3期。
后收入作家的小说散文集《初雪》。
《洼地上的战役》是一篇以抗美援朝题材,热情讴歌中超人深厚友谊的优秀作品。
由于作品选取了一个最容易引起非议的生活侧面,描写了志愿军战士与一个朝鲜姑娘间朦胧的爱情,在作品发表后引起强列的反响,也有人对其进行批判。
不久,因受胡风牵连,作者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小说自然也受到严厉的批判。
“文革”后,小说被收入小说集《重放的鲜花》之中。
《洼地上的“战役”》虽然经历岁月沧桑的考验,但仍是一篇富有艺术魅力的值得一读的佳作。
小说的大胆地涉及了战争中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爱情问题。
志愿军侦查员们住在一户朝鲜老乡家里。
朝鲜姑娘金圣姬一家人因为中国志愿军的军风(国际主义精神、助民为乐等等)而对他们十分好感;年轻、单纯的姑娘又由好感而萌生了对志愿军战士王应洪的爱慕遐想之情。
这种特殊、微妙的感情,被班长王顺察觉到了。
对这种特殊际遇中产生的爱情之芽,你总不能说它是邪恶,你很难去苛责它,尤其是对是位老百姓、一个涉世不深天真未泯的少女!王顺发现王应洪一个心眼儿渴望参加正义战争,他在驻地训练时助民为乐,根本没有爱恋异国少女的想法。
于是,班长引导王应洪,一方面要珍惜姑娘的爱情,一方面也要严格准守纪律。
王应洪是个积极上进、严格要求自己的青年,他不无痛苦但又是自觉地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一次,王应洪在金圣姬为自己洗过的军装衣袋里,发现姑娘赠送的袜套,他毫不犹豫地把事情报告了班长,并生硬地将袜套还给对方。
在执行任务时,他又在衣袋里发现了那双袜套,还有一条绣花手帕。
在战斗的间歇中,他把这件事向班长作了汇报;班长告诉他战斗结束,再还给对方。
不幸的是在返回途中,遇到了敌人的巡逻队,为掩护战友,王应洪牺牲了。
王顺将染着烈士鲜血的手帕和王应洪的一张照片交给了金圣姬。
最后朝鲜姑娘金圣姬在勇敢面对可爱的战士牺牲之时,感情也变得成熟、庄严而崇高了。
《洼地上的“战役”》是路翎创作的一篇感人至深的中篇小说
《洼地上的“战役”》是路翎创作的一篇感人至深的中篇小说《洼地上的“战役”》是路翎创作的一篇感人至深的中篇小说。
小说以朝鲜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朝鲜姑娘和一个中国志愿军战士之间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展现了一群青年战士的英勇和奉献,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本书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两位主人公——王应洪和金圣姬展开。
他们两个都是年轻有为的青年,各怀心思,却发现彼此心意。
虽然两人的情感发展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和磨难,但最终他们的感情却以王应洪壮烈牺牲的方式结束。
读完这篇小说,我深深感受到爱情与战争之间的尖锐对立和鲜明对比。
在小说中,路翎塑造的王和金圣基这两个人物形象非常生动。
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
王是一个外表朴实,内心强大的年轻人。
他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他的勇敢和坚韧在朝鲜前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金圣姬则是一个生活在战火中的山村少女。
虽然她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有清晰的思维和对爱的追求。
两个年轻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他们的爱情充满了艰辛和痛苦。
除了主角,小说还塑造了许多可爱的次要人物。
班长王顺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他注意到了金圣基对王的感情,在适当的时候给了他提醒和帮助。
同时,小说中也出现了一些善良、勇敢、正义的战友。
他们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共同努力,受到读者的喜爱和称赞。
这部小说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战时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描绘了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还展示了和谐的军民关系和中国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怀和友谊。
用细腻的笔触,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呼吁人们珍惜和平,追求生活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
我被书中的主人公感动了,他们的爱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深处。
路翎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读者在感受爱情的同时,深入思考战争的丑恶与残酷,体会和平的可贵与珍惜。
综上所述,《洼地上的“战役”》是一篇优秀的小说,它既赞颂了青年战士的英勇和奉献,又抨击了战争的丑陋和残酷,同时还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此时无声胜有声——读路翎的小说《初雪》有感
此时⽆声胜有声——读路翎的⼩说《初雪》有感看完路翎的⼩说《初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沉着、稳重的⽼司机刘强,不是年轻、羞涩的助⼿王德贵,不是那位头发全⽩的朴实、善良、有格局的⽼⼤娘,也不是爱笑的、活泼的、头上包着花格⼦⽑⼱的姑娘,⽽是司机刘强从那憔悴的中年妇⼥的襁褓⾥抱出来的还不会说话只会啼哭的孩⼦⾦贵勇和那场⽆声地下着的初雪。
在这两者上,我认为,可以深刻感触到⼀种叫“⽆声胜有声”的⼒量;同时,我觉得在这两者也是全⽂⾏⽂的⼀个不可或缺的暗线索。
说到这⼉,⼤家可能就要质疑了,那孩⼦不是会啼哭吗,那还是“⽆声”吗?我想强调的是,这⾥的“⽆声”偏向于不会说话,这孩⼦⽐起刘强、⽐起王德贵,⽐起那位⼯兵连长,他是“⽆声”的。
婴⼉总是可爱的,是美好的,是让⼈柔软的,充满希望的。
这在这篇⼩说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先,孩⼦在⽆声中给刘强和王徳贵带来了⼒量。
这⼀路上,这个婴⼉给了王徳贵很多的想象,使他内⼼不断激动着不断柔软着。
他也让精疲⼒尽,奄奄⼀息时刻的刘强由他及彼,想到了⾃⼰的孩⼦,让他在昏昏沉沉中能够努⼒保持着清醒。
其次,孩⼦是这⼀⾏⼈的救星,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他们的车被堵住时,刘强与王徳贵好说⽍说费劲⼝⾆也⽆法说服⼯兵连长。
这时孩⼦哭了,正是孩⼦的哭声触动了铁⾯⽆私的⼯兵连长,也让其他的司机没有怨⾔,从⽽顺利的通过了⼤桥。
我们不得不感叹在这样的处境下,孩⼦带给⼈的那种⼒量是⽆形却强有⼒的。
另外,孩⼦缓和了紧张的⽓氛。
这⼀路战弹呼啸,弹⽚纷飞,路途遥远,⽓候严寒。
是艰险的,是千钧⼀发的。
但因为孩⼦,王徳贵羞怯地笑了,车上的妇⼥们笑了,⼯兵连长笑了,司机们笑了。
在这严峻的肃穆的形势⾥,这笑声是多么的可贵,多么的温暖,多么的有⼒量啊。
另⼀⽅⾯,初雪也是美好的,让⼈激动的,让⼈对来年充满希望的。
⼩说中那⼀场⽆声的初雪也⽆疑给⼤家带来了这种⼒量。
在刘强带着⼤家闯过了⼀段段的⽣死关卡,来到了⿊暗的⼭沟⾥时,他已经⼼⼒交瘁了。
一部不应该被“遗忘”的小说——评路翎志愿军小说《战士的心》
建 国后 ,路翎 远 赴 朝 鲜 亲历 抗 美 援朝 战争 , 回 国后 胆 怯 的心 理 一览 无 余 。一 个没 有 经验说 ,其 中 《 洼地 上 的战役 》、 《 初 只在 须 臾 之 间 的战场 上 ,这 样 的 心理 是 符 合常 人 的 反 映 雪 》 以其 独 特 的叙 事 视 角 ,细 腻 的情 感 描 写 ,清 新 的艺 的 ,但 是这 样 的 心理 与 “ 英 雄 ”应有 的坚 强无 畏 勇 于牺
术 风 格 ,受 到 当时 读 者 和评 论 界 的关 注 ,而 另 一 部作 品 《 战士 的心 》,无论 是思 想性还 是艺 术性 上都 可 圈可 点 , 却 有意无 意 的被 “ 遗忘 ” 了半 个世 纪 。 牲 的品格形 成 巨大 的反 差 ,张福林 的表现 与战 友廖 卫江 、 吕得 玉形成 了凡 人 / 英雄 的鲜 明对 比 。张福林 “ 想 到 自己 将不 能前 进 ,将 被孤 单 地 留在 这 个 地 方 ,这种 思想 使他
形 象 ,这 些 英 雄 人物 出身 、经 历 、身 份 各 不相 同,但 具 与 死亡 时 真 实 的心 理 和感 觉 。如 果 说 叙事 主 线 是通 过 英 有 极 其 相似 的 品格 :无 所 畏 惧 ,勇 于 献身 ,爱 国克 己。 雄 人物 宣 扬 爱 国主 义 和英 雄 主 义精 神 ,代 表 了 国家 意 志 志 愿 军 文 学 中的 英雄 人 物 直 接 以 “ 英 雄 品 格 ” 出现 在 战 下 个 人和 国家 的统 一 ,那 么叙 事 副 线 中那 些 看 似正 常 而 场 上 , 英雄 在 成 为 “ 英 雄 ” 之前 的 “ 历 史 ”被 省略 , 英 又 “ 与 众 不 同 ” 的心理 感 受 则在 主 流 意识 形 态 外提 供 了 雄 的质 地 “ 纯 粹 ”, 与 战争 意 识 形态 所 需 要 的 品格 完 全 的人 》 中对 英 雄 品格 有 过 精 练 的概 括 : “ 他们 的 品质 是 那 样 的纯 洁和 高 尚,他 们 的 意志 是 那 样 的坚 韧 和 刚强 , 他 们 的气 质 是那 样 的淳 朴 和 谦逊 ,他们 的胸怀 是那 样 的 读 者鼓 舞和 力量 ,但 也不 可避 免陷入 千人 一面 ,类型化 、
路翎小说《燃烧的荒地》人物论——以郭子龙、张少清、何秀英为例
路翎小说《燃烧的荒地》人物论——以郭子龙、张少清、何秀英为例路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异的一位作家,十七岁时便以天才般的笔力创作出近八十万字的青春史诗——《财主底儿女们》。
目前文学史对于路翎的评价也主要集中于这一作品以及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而另一部长篇小说《燃烧的荒地》则因为种种原因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
事实上,这篇作品较《财主底儿女们》更为成熟、含蓄,较《饥饿的郭素娥》更加雄浑、大气,如果要全面地了解路翎,《燃烧的荒地》将是一部无法回避的重要作品。
《燃烧的荒地》创作于1948年,以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一个沉闷的村镇——兴隆场为背景,刻划了几个挣扎在崩溃边缘与命运决斗的底层人物——何秀英、张少清和主人公郭子龙,在他们身上展示出来的生命原始的强力,人民精神奴役的创伤,悲壮而痛苦的漂泊流浪情怀,以及纠缠不休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形成了路翎小说特有的“情感结构模式”,而人物那种以生命价值感为核心的强烈的生命意识集中体现在这种“情感结构模式”之中。
[1]那么,小说中这种生命意识是如何展现的,是否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呢?通过对路翎研究状况的梳理,我们发现先前的研究者在研究中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生命强力、流浪精神、人的灵魂开掘等路翎小说生命意识的构成部分,但论述的重点并不在于生命意识的挖掘,不在于从生命的角度探究路翎笔下的人物。
所以,本文试图以生命意识作为开启路翎小说的钥匙,以小说中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为论述依据,具体分析内含在路翎小说中的生命意识的类型及其意义,进而探究其深层律动,彰显出路翎不同于新文学其他作家的独特个性和异质的创作追求。
一悲壮而痛苦的漂泊流浪情怀和乡场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流浪者有无穷的天地,万倍于乡场穷人的生涯,有大的痛苦和憎恨,流浪者心灵寂寞而丰富,他在异乡唱家乡的歌,哀顽地荡过风雨平原。
”(《蜗牛在荆棘上》) 这是路翎笔下的流浪者所发出的悲壮的生命的号歌。
《燃烧的荒地》中的郭子龙正是这种“漂泊流浪”性格特质的代言人,是路翎塑造的大批漂泊流浪者的形象中最为典型和深刻的一个。
「小说精读」路翎:《初雪》
「小说精读」路翎:《初雪》编者寄语1952年年底,路翎来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实地体验、亲身感受战场上的战斗和生活,回国后创作了一组志愿军题材的小说。
不同寻常的是,路翎没有把重心放在激烈的战争大场面上,而是尽量淡化“火药味”,突出人性、人情的力量,在叙事策略上,拓展了战争题材小说表现人性的范围。
《初雪》便是发生在如火如荼战争中的“插曲”,展现了浓厚的人性美,也稀释了战争的残酷和冰冷。
文本研读(注:>>>处为文章精析)初雪作者:路翎在十一月末的严寒的黄昏里,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奉命从前线附近的地区往后面运送一批朝鲜老百姓。
一车全是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带着一群孩子和一个八九个月的婴儿。
前沿的炮声在山谷里震荡着一阵阵的巨大的回响。
几百公里的路程,而且夜里面天气要更冷的。
于是刘强把孩子抱过来交给了驾驶室里十八岁的王德贵。
>>>开篇点出自然环境和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出场,拉开小说序幕。
车上了大公路不久,敌机临空了,照明弹从前面一直挂过来了。
这台车在照明弹的亮闪闪的照耀下箭一般地飞奔出去了。
带着红色曳光弹的子弹不断落在他们周边,车下面的土地不时地在爆炸里震动着。
刘强坚毅地瞧着前面,脸色略微有点灰白。
他非常出色地驰过环山的公路,越过很多车辆。
王德贵感动地看着他,注意到这个老司机的大衣脱落到后面去了,伸出手来替他拉上,于是发觉他的左肩的衣服已经叫鲜血浸湿了。
刘强坚韧地从一条险陡的小路绕过了公路上堵塞着的一群车辆,来到了拥挤的桥头。
>>>营造紧张的战争氛围,通过正面刻画、侧面烘托展示英雄形象,为下文即将展开的众人与工兵连长的交集做铺垫,是小说的开端。
敌机正在云层里盘旋,找寻着目标。
江的两岸,保护桥梁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在射击着,传来急促的剧烈的声音,灰暗的云层下面布满了一阵阵的红色的火星。
车子一辆接着一辆,慢慢地驶上了刚修好的桥。
但刘强的车被管理桥头的一位工兵连长拦住了。
简论路翎《饥饿的郭素娥》
作者: 吴向北
出版物刊名: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11页
主题词: 郭素娥;路翎;短篇小说集;邻居们;人生悲剧;令人;历史命题;农民出身;胡风;十块钱
摘要:<正> 写于一九四二年四月、初版于一九四三年三月桂林南天出版社的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是公认的路翎早年的代表作,也是当时抗战文艺中颇受注意的一部作品。
对人的完美人性的追求这一历史命题,在路翎的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里即已有所展示,在这里通过郭素娥的遭遇和命运,获得了更见充分的表达。
《饥饿的郭素娥》所揭示的,并非只是使人悲悯的、那一社会中的妇女的悲剧命运,小说为主人公提供的、主要由人们的相互关系组成的环境,也并非仅仅是令人感到窒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沈永宝、乔长森《路翎传略及其创作》,南京文教资料 简报1985年4月
2、刘挺生《一个神秘的文学天才——路翎》,华东师大出 版社1997年版
3、李怡《七月派作家评传》,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 4、贾植芳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江苏教育出版 社1989年版 5、杨义、张环等编《路翎研究资料》,北京十月文艺出版 社1993年版
二十八、路翎小说研究
(一)研究重点
1、路翎小说中的思想研究(原始生命强力、流浪 意识、个性解放与中国历史前进的重大矛盾问题);
2、路翎小说的艺术手法(作家的心理秘密、创作 方式、文本特征、艺术风格,英雄情结、悲剧情结、 史诗情结);
3、比较研究:与鲁迅、赵树理等人的比较; 4、单篇解读:《财主底儿女们》与《洼地上的 “战役”
论文:
1、孤寂中的邂逅与最得赏识的将爱——路翎与胡风,刘 挺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2、论路翎小说中主人公的“疯狂”,王志桢,中国现代 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第1期
3、路翎小说的异类形态,陈宇红,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硕士论文,2000年
4、俄苏文学视野下的路翎研究论纲,时国炎,南京师范 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