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部教案(二)
走进西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范文
![走进西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bb527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0.png)
走进西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们关注着西部单元,并且有着莫大的兴趣去了解它。
在学校中,我们也需要将这些信息融入到主题教学之中,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走进西部单元的主题教学设计。
一.设计目标对一年级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和口语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我们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以此来让他们更好地记忆。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进行课本的阅读,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3.学生的感受能力。
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西部单元的美景,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方法1.漫画教学法通过丰富的漫画图文,并加上悬念式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流连忘返2.PBL教学法通过问题式学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以致用3.游戏化教学法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小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步骤1.让学生了解西部单元的概念和地理位置。
2.通过漫画展示,为学生介绍西部单元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3.向学生介绍西部单元的特点、旅游线路、当地美食、名胜古迹等内容。
4.为学生安排一些实地观察,包括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等活动。
5.总结西部单元的特点,让学生分享观察和体验的感悟和收获。
五.评估方式1.考察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包括发言、表达、语言交流等内容。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估,考察学生对西部单元的理解。
3.对学生的结对活动和实地考察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
六.教学成果1.学生通过主题教学,了解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开拓了自己的视野。
2.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走进西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握好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在兴趣和知识的双重驱动下,学习更加轻松、愉快,更有收获。
走进西部
![走进西部](https://img.taocdn.com/s3/m/6f810de7f705cc175527096d.png)
《走进西部》分享展示课北解实验小学张红丽教学目标:1、背诵本单元课内积累的精彩句段,初步了解西部,为课后查阅资料做好准备。
2、分享课外积累的关于西部的相关资料,加深了解,激发对祖国西部的热爱,为建设西部储备力量。
教学重难点:1、复习巩固课内积累,初步了解西部。
2、分享课外资料,走进西部,激发对西部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师: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这节课就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分享展示课了。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西部的神奇魅力。
(学生看图,教师一边播放图片,一边介绍西部)西部,一片神秘古老的土地,孕育了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创造了中华灿烂辉煌的历史和世界文化的瑰宝。
这里有漓江晚秋、春城飞花;这里也有大漠孤烟、塞外疾风;这里有辽阔草原、皑皑雪山,这里还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这里疆域辽阔、物产丰富,少数民族众多。
本单元的一篇篇文章,为我们展示了西部的风采,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西部,了解西部。
二、展示分享师:我们依然从单元导语开始,我们来合作读。
(男女生合作读单元导语)师:下面,让我们到课文中领略西部风采。
第一章:课内美文诵西部1、首先一起来背诵老舍的《草原》第一自然段,领略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
(齐背)2、当电视里播放西天取经的唐玄奘时,我就想起了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
(合作背)3、你体验过大漠的苍凉吗?你感受过大漠的苍茫吗?“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大漠长风吹了一万年,却吹不倒生命顽强的白杨树。
(男女生合作背)4、有这么一个雪域圣城,她令人神往,我想沿着青藏铁路去把她追寻。
(前后小组背)5、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冲出来一条大河——黄河,她像一头雄狮,奔腾跳跃,九曲十八弯。
她孕育了华夏文明,成为文人墨客笔下不朽的经典。
齐背《浪淘沙》。
第二章:课外积累赞西部1、我发现同学们在下面搜集了很多有关西部的资料,跃跃欲试,等待着分享自己的成果。
看图,这是一棵知识树,想不想让它枝繁叶茂?我们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这几个方面展开交流。
走进西部音乐教案(二)
![走进西部音乐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54a1ed7e0b1c59eef8c7b4ac.png)
走进西部教案(二)——古老的信天游一、教学目标:1. 学会演唱山西民歌《绣荷包》和陕北民歌《黄土高坡》;2. 通过学唱山西民歌《绣荷包》和陕北民歌《黄土高坡》,感受山西和陕北民歌的魅力,并了解陕北艺术的苍凉与悲壮。
二、教学重点:背唱歌曲,并体会它风格特点三、教学难点:1.学会用声音来表现民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2.把握好民歌演唱中的音高、节奏和韵味。
四、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电视连续剧《血色浪漫》有多少同学看过,里面根据故事情节和画面多次出现陕北民歌。
听赏:聆听一首影视《血色浪漫》的插曲西北民歌信天游《绣荷包》。
师:你听过这首歌曲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中国西部、陕北民歌),基本特征(“信天游”的基本特征是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
)是怎样的?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源于陕西延安地区、榆林地区、山西西北部,宁夏及甘肃等省、区,这些地区民歌种类繁多,且极富感染力,音乐形式异彩纷呈,堪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
其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陕北信天游。
信天游:中国民歌中山歌类的一种,又叫“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
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
“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其然地以唱歌自娱。
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
他们既是传播者。
又是创造者。
在传唱中,他们免不了矢口寄兴的随意创作,在创作了之后,又不断地传播出去。
当然,"信天游"属于所有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
无论在放牧耕地,或是节日游乐,他们总要哼唱几句。
作为一种风格个性都很强的山歌品种,(二)新课教学信天游歌曲欣赏、分析、学唱、自由创编。
1.歌曲山西民歌《赶牲灵》。
(1)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a:这首歌曲歌词分为几句?(2句)b:歌曲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奔放、开阔)c: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节奏不规整,歌者自由发挥)(2)学唱歌曲:a.教师唱谱,学生唱词,逐句教学。
走进西部说课稿
![走进西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31214b965ce05087632137c.png)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是郭仓乡中学地理教师路坤。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走进西部》的第2课特色农业,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设计本课的。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教材从分析西部地区与全国土地资源结构入手,通过对比可以说明,西部的农业结构与全国其他地区有所不同,为后面强调农业的“特色”奠定基础,然后又进一步指出,西部特色农业的形成,是同于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教材重点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业以牧业为主的特点,以及种植业的独特经营模式,同时,强调了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西南地区的差异。
2、教学目标(1)结合图表,说出西部农业的基本情况并指出其特色。
(2)根据教材中的图文资料,说出西部地区代表性的农牧业产品。
(3)通过分析西部地区草原生态问题,认清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
(4)通过分析西部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认清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对于本课的教学,我采用的是学案导学的模式,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青藏高原高寒牧场景观图,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产生美的享受,并激发起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二)展示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我把制定好的学习目标展示给他们。
(三)预习导航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本课内容,为了检查预习效果,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中比例最大的三项是、、。
2、西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一般分为牧业和牧业。
3、高寒牧区主要牲畜有、、等。
4、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和谷地,主要的农作物有、、和。
5、西南地区地形崎岖,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发展以、为特色的“”。
(四)合作展示学生预习以后,对本课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在小组中共同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总览课“走进西部”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总览课“走进西部”](https://img.taocdn.com/s3/m/a4f1645f168884868662d60a.png)
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总览课一、教学目标:1、生字词初步过关。
2、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明确本单元学习的目标。
4、如何达成单元学习目标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制定有效的达成目标的方法,为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确定方向。
三、课前准备1、课文的预习;2、搜集我国西部的资料;3、广播稿的准备。
教学过程:一、童境与目标(一)、创设情境1、童心广播(1)根据单元内容安排学生童心广播。
(介绍西部城市以及地理位置)(二)、明确目标教师导语:西部建设者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换取西部今天的繁荣,的确让我们钦佩,值得我们学习!西部虽然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世人惊叹的丝绸之路,但戈壁滩恶劣的自然环境也让人望而却步,生产落后导致了人们生活贫困。
但是,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看,西部建设者已经把铁路修到了拉萨,荒凉的戈壁滩燃起了勃勃生机!本单元,就让我们走进那西部,去了解那西部的昨天和今天吧!今天我们这节总览课,首先要初步学习这单元的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还要归纳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达成单元目标的方法。
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出示图片以及学习目标)二、自主与合作(一)自主学习1、生字词初步过关。
过渡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生字词初步过关。
(1)昨天已经布置大家对这单元的生字在书本上进行自主学习,请组长马上进行检查,预习的好的要加分,预习不详细的要提醒。
推荐预习的最好的同学待会汇报。
(2)老师检测:组长都检查完了吗?有哪些同学存在问题?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你自主学习的成果?学生汇报:(拿出预习单,提出哪些字是容易写错的,哪些字是容易读错的。
)(3)预习得真好,希望其他做得不好的同学要向这些同学学习。
1、了解课文大意老师导语:本单元为我们带来了四篇精彩的课文,请我们班写字最漂亮的XX帮我们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欢的文章的写了什么?(1)学生个别讲课文内容。
(教师相机评点、补充,或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刚才同学们通过认真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内容和大家交流,有些同学的说的特别好。
走进西部——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 “走进西部”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
![走进西部——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 “走进西部”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14be79dbe23482fb5da4c5f.png)
走进西部——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主题是“走进西部”。
这一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分别是《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向同学们展示了神奇的西部。
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之一。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本次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搜集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活动目标:1、加深学生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4、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1、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整理资料。
2、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资料交流。
活动难点:资料的搜集和整合。
活动时间:2月27——3月9日活动步骤:1、本单元开始前布置任务,完成第一课时。
2、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3、本单元课文学习完成后,展示学习成果,全班交流,完成第二课时。
活动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讨论交流自己想了解祖国西部的哪些方面。
1、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讨论,说出自己想了解祖国西部的哪些方面,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整合。
2、全班交流。
小组交流后,各小组选派代表交流自己小组整合的内容。
3、共同整合。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把大家感兴趣的内容整合出来,并相机写在黑板上。
学生没想到的地方,老师可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
(如西部美食、西部地理、西部大开发、西部风光、西部风土人情、西部歌舞、西部历史、西部名人、西部诗歌、丝绸之路、西部建设者……)各小组挑选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一个小组挑选一个任务即可)小组分工。
各小组就自己选择的内容,讨论交流方式并进行分工。
走进西部-冀少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走进西部-冀少版八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5732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7.png)
走进西部-冀少版八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掌握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情况。
2.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性,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掌握,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的了解。
2.教学难点:在对自然、社会等知识进行探究中的思维转换和认识提高,三、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和提问式探究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在互动与合作中解决问题,促进思维发展和认知能力提高。
四、教学内容1. 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1)自然环境•科普自然环境中的地理概念,如山脉、高原、河流等。
•展示西部地区壮美的地貌风光。
•分析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2)人文地理特点•介绍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及其传统文化。
•讲解西部地区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情况。
•探索西部地区人民面对自然灾害的恢复和发展。
2. 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1)经济建设•介绍西部大开发战略,讲解相关政策。
•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条件和具体实施情况。
•了解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及其作用。
(2)文化发展•展示西部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俗、音乐、建筑等。
•了解西部地区的教育、科技等文化发展情况。
•探索西部地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和之路。
3. 中国共产党领导西部地区发展(1)历史背景•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态势。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对西部地区建设的要求。
(2)西部开发历程•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讲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分析西部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探索对策。
五、课堂活动1.学生展示自己课外自主学习的主题作品。
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问题,形成小组报告。
3.学生通过图片、PPT等多种形式展现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走进西部》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走进西部》](https://img.taocdn.com/s3/m/c6dbc7b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6.png)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走进西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部音乐的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学会歌曲《走进西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唱技巧。
3.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走进西部》,了解西部音乐的特色。
2.教学难点:歌曲中某些节奏和旋律的把握,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课件、音响设备2.教学视频:《走进西部》歌曲MV3.教学道具: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走进西部》,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西部有什么印象?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观看《走进西部》歌曲MV,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跟随音乐,尝试演唱歌曲,注意把握节奏和旋律。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歌曲《走进西部》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讲解演唱技巧。
四、分组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进行合奏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合奏,纠正演奏中的错误。
五、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歌曲《走进西部》,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歌曲《走进西部》中的难点,如节奏、旋律等。
2.分析歌曲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三、分组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演唱,纠正发音和情感表达。
四、课堂展示1.各组学生进行歌曲展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歌曲《走进西部》,加强演唱技巧的练习。
2.家长协助学生录制演唱视频,至班级群,分享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歌曲《走进西部》的掌握程度。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歌曲《走进西部》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分析歌曲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走进西部教案(二)
![走进西部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415e137cd4d8d15abf234e5c.png)
《走进西部》之二本节课是“走进西部”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准备实现以下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不同风格的小调、歌舞曲,能在音乐的探索、联想等过程中,感悟到西部民族音乐与民歌所表达的情感。
二:能用不同情感和自然优美的歌声,“演唱”《虹彩妹妹》、《绣荷包》等歌曲;按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唱所学的歌曲。
三:能“赏析”民歌的节奏组合、旋律走向、调式特色,并能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探索西北民歌形成的风格特色。
四:能根据西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创编”学生自己心目中的“西北风”,会正确评价同学创作作品的优缺点,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音乐创造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归纳上节课的内容:西北山歌的特点。
二、欣赏歌舞曲《虹彩妹妹》:1、听、唱、动、议(1)听歌舞曲《虹彩妹妹》,说出它的歌曲特点(2)再听:教师加上舞蹈,突出它的歌舞曲的直观性(3)唱:有感情地演唱《虹彩妹妹》2、仓土同学们自己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三、歌舞曲《挂红灯》1、看、说(1)观看二人台《挂红灯》,感受“二人台”的独特风格2、讨论演唱风格、语言特点及表演形式3、展示课前作业,介绍“二人台”四、欣赏歌曲《绣荷包》1、听、析(1)聆听歌曲《绣荷包》,说出属于民歌题材的哪一类?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2)反复聆听不同版本的《绣荷包》,说出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3)聆听民歌基础上改编的管弦乐《绣荷包》。
哟用对比的方法找出采用民歌的哪些音乐素材惊醒发展。
2、唱、奏、析(1)跟随钢琴一起学唱《绣荷包》,感受旋律中“6-2.5-2”的连续跳进,是这首抒情.民歌的重要特色。
(2)演唱歌曲《绣荷包》后,找出它的主音23、创(1)将课本31页的歌词填入《绣荷包》的旋律中,并唱出来。
(2)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创作歌词并演唱。
4、拓让学生课后学会收集不同地方、不同版本、不同歌手演唱的歌曲《绣荷包》。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https://img.taocdn.com/s3/m/3d6c5b5c8e9951e79b89274c.png)
“语文主题学习”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出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的?(出示)看了这些图片你心里想说些什么?我们可以看主题学习丛书中“走进西部”。
2、让学生现场为内蒙古草原设计一段精彩的导游词(广告词),喜欢哪一部分就设计哪一部分。
八、总结再现草原美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第三课时【课型】自主阅读课【教学内容】自主学习《语文主题丛书》“课文链接”模块中的文章【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真读完本单元的文章,说说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西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教学思路】一、导入:你对西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认真读完本单元文章,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引读短文,互相交流大声诵读《西部风景》,背一背这首诗,加深对西部的景色的了解。
三、默读《苏武牧羊》,边读边作批注。
(交流: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苏武是个怎样的人?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四、小组合作读《小站》交流:小站有什么特点?五、自渎《青藏列车:在渴望中出发》,《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交流你对青藏铁路的作用的了解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美在哪?六、积累: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第四课时【课型】主题精品阅读课【教学内容】《白杨》一、揭示课题、审题: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老师范读全文三、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②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③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四、理解白杨外形特点1、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小节。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胡的只是满地的沙石。
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走进西部”音乐教案
![“走进西部”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23b52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e.png)
“走进西部”音乐教案“走进西部”音乐教案教具:钢琴、多媒体投影、白板教材分析:中国西部民族风情、地理和人文特质,一直都是吸引大众目光的焦点,西部地域蕴涵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而西北民歌又是这一民族文化最具特色的代表种类之一。
是中国民歌之魂,是中华民族一块引为自豪的艺术瑰宝。
编者选编了西部最具典型的音乐作品,通过开设“走进西部”的栏目,设计了走进西部的途径,试图让学生从青海、甘肃和宁夏的民歌代表作品中,通过听、唱、析、创的过程,去学习和感受西北民歌《送大哥》、《黄河船夫曲》、《上去高山望平川》等传统民歌。
通过这一系列代表作的欣赏,让学生学会从音乐中走进西部,去尽情地领略西部音乐的风采。
学生分析:对于民间音乐中民歌学生的熟悉程度和喜爱程度都很有限,而西部民歌离学生的生活又很远,所以老师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唱、影、音等多方面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进行教学。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演唱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美好的情感和音乐意境。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西北民歌的兴趣,并能了解这一地区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歌曲中各音乐要素的分辨以及作品特征的辨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不同风格的西北民歌,让学生在音乐的探索、联想等过程中,感悟和描述所表达的情感。
从而热爱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西北民歌。
2、知识与技能(复习与回顾):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演唱”《送大哥》。
能从歌曲的节拍、速度、唱法、旋律等音乐要素去“赏析”民歌,并能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探索西北民歌形成风格特色的元素。
尝试自己去根据学习到的民歌特点,模仿创作西部风格的'民歌(视时间教学)。
3、过程与方法:听、唱、分析、对比、创作教师学生备注导入教师即兴演唱几首民歌。
请同学们猜猜是哪里的民歌,风格是否相同?你们猜猜这是哪个地区的音乐?东北民歌《新货郎》、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陕北民歌《信天游》教学过程与环节教师提问:西部主要包括哪几个省份?地形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相关知识介绍播放《上去高山望平川》速度:自由;旋律:上行大跳、下行级进曲折迂回;感觉高亢嘹亮而又缠绵悱恻;唱法:原生态;发声方法:真假声结合。
走进西部分享展示
![走进西部分享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866ba872a26925c52cc5bfe1.png)
《走进西部》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展示目标】:1. 通过“走进西部”的展示,激发学生对西部的更多的兴趣,增进学生对西部更多的了解。
2. 提高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3. 让学生增加一些语文知识的积累,扩大视野。
4. 让学生体会到多媒体电脑在学习应用中的神奇作用。
【展示重难点】学生对自己搜集材料的情感上的把握。
【展示准备】:1.学生搜集关于西部美丽风景、恶劣环境、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西部大开发项目、教育政策、西部建设者以及西部环保等方面的材料;2. 教师准备相应的图片、音像资料等辅助学生的展示。
3. 多媒体电脑、投影。
【课时】:2课时【展示过程】:一、第一部分:美丽的西部1.老舍笔下的《草原》2. 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3. 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4. 美丽的青海5. 珍稀植物、水果的介绍6. 珍稀动物的介绍7. 诗歌《西部的人》配乐朗诵二、第二部分:环境恶劣的西部1. 罗布泊的“魔鬼乐曲”与“雅丹地貌”2. 青藏线上的恶劣气候3. 沙漠中特有的植物三、第三部分:西部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1.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2. 西藏喇嘛文化3. 新疆塔吉克婚礼4. 丝绸之路四、西部孩子的学习生活及西部教育政策1. 西部孩子的学习生活2. 视频:最近西部孩子的“露天厨房”3. 西部教育政策五、西部大开发:(一)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介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二)西部建设者的歌颂:1. 作家袁鹰笔下《白杨》中的边疆建设者2. 艾青诗歌《帐篷》朗诵3. 青藏线上风火山隧道的开凿者4. 青海兵站上的蔬菜大棚(三)西部开发面临的新问题:环保1. 对西部开发提出的新要求2. 视频:《珍爱家园》,西部开发中的环保措施六、结束七、教师总结。
走进西部2
![走进西部2](https://img.taocdn.com/s3/m/6c9c8f5b3c1ec5da50e270a1.png)
学
当堂达标 小黑板 特色农业
代表产品 生态问题 解决措施
板 书 设 计
草原牧业 高寒牧业 灌溉农业 立体农业 河谷农业 绿洲农业
课时计划(1)
必 做 题 达 标 检 测
1、长期以来,草原退化严重,其中, ( 因。 2、防治草原退化的重要措施是什么?
)是草原退化的最重要的原
回忆四大牧区的分布及名称, 结合本课所学找出其与西部特色农业的联系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 授课人 课题 教 学 目 标 重 西部地区优良畜 种和主要农产品。 点 教 难 西部地区草原的质量和保护。 点 方 法 手 段
农业类型 范围
临盘中学
年级 班级
初二
学科 地理 时间 年 月 日
西部特色农业
1、了解西部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和类型。 2、知道西部主要的牧场 ,掌握优良畜种。 3、理解西部草原存在的问题和改良措施。 4、了解西部地区灌 溉农业的水源和主要农产品。
选 做 题
学 生 达 标 情 况 分 析
教 学 反 思
课时计划(2)
教 教 师 活 动
学 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程 学 生 活 动 学生活动: (1)找出我国 及西部地区主要的土地利 用类型。 (2) 分析西部地 区土地资源的结构有什么 特点。
一、导入新课: 1、展示西部地区牧场和新疆哈密瓜的图片。 今 天我们走进西部地区, 了解其农业发展的特 点和主要的农产品。 2、展示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构成和我国土地资 源构成图 3、分析讲解: 我国西部地区的土地以牧草地和 林地为主,地形崎岖,降水较少,因此以畜 牧业为主,主要分为草原牧业和高寒牧业。 种植业以灌溉农业为主。 板书:一、特色农业 1、畜牧业:草原牧业,高寒牧业 2、种植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展示我国西部地区各省草地面积柱状图学生 活动:对比各省 草地 面积的大小。 分析我国四大牧区的由来 3、分析西部草原面临的生态问题 4、立体农业 西南地区 花卉、水果 5、河谷农业 藏南雅鲁藏布江谷地 青海省东部湟水谷地 二、列表分析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走进西部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走进西部](https://img.taocdn.com/s3/m/b546e32416fc700abb68fca6.png)
走进西部----交流平台教学目的: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回顾和拓展,交流自己的感受,总结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西部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孩子们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西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徜徉,领略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茫茫大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悠悠的驼铃声仿佛还萦绕在耳边,你们回忆一下,这个单元共有几篇课文,你最喜欢那篇。
2、简单回顾课文内容3、除了课本上的内容,我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1)学生畅所欲言(2)例:西部的过去、现在、未来,建设与发展,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旅游和开发,生活环境,教育,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4、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1)《白杨》借物喻人,借赞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
(2)文章还用了比喻句、拟人句等修辞。
5、文章中你认为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6、畅所欲言,尽情交流除此之外,在学习中还有其他收获吗?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例如西部印象(风光、草原、沙漠、戈壁)西部的风情(服装、住房、待客方式、食物)历史(丝绸之路)建设(青藏铁路)等二、展示图片:放映多媒体图片看到眼前的这些景象,再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三、总结: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西部,世界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们、你们、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K12学习】第十章走进西部复习教案
![【K12学习】第十章走进西部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9450f250e2524de5187eb6.png)
第十章走进西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西部地区和范围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了解西部地区发展农业的特殊条件,理解本区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类型和优良畜种。
3、知道本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4、理解本区丰富的资源对于发展工业的推动作用,掌握主要的工业部门和城市及交通的发展情况。
5、了解西部地区重大工程的意义和线路。
6、了解西部地区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知道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部地区重大工程的意义。
2、教学难点:西部地区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复习,教师点拨【教学过程】一、自然环境。
展示西部地区行政区划图学生活动:(1)找出西部地区的省份(新藏青陕内蒙古,云贵桂宁甘渝蜀)。
(2)对照中国地形和气候类型图,找出西部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类型。
(3)讨论理解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复杂和恶劣性。
总结:西部地区主要包括12省份,面积占70%,自然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但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组织学生活动:对照67页矿产资源分布图,完成课本表格。
板书:一、自然环境、复杂的自然环境2、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特色农业列表总结草场类型分布地区优良畜种草原牧业x疆、内蒙古,宁夏细毛羊,三河马,三河牛,滩羊高寒牧业x藏,青海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地区农业类型农作物西北甘肃的河西走廊、x疆天山南北绿洲农业长绒棉,葡萄,哈密瓜宁夏、内蒙古灌溉农业小麦,甜菜青藏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和河谷农业青稞,小麦,豌豆西南立体农业水稻,甘蔗,花卉,水果。
三、工业、城市与交通展示西部地区工业分布图学生活动:(1)找出图中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
(2)讨论工业分布于资源的关系。
总结:西部地区矿产自已丰富,工业大多靠近资源产地,还有全国著名的工业部门,如西昌和酒泉的航天工业,西安的飞机制造等。
展示西部地区交通图找出西部地区主要的公路,铁路列表总结地区铁路公路西北地区兰新线,包兰线青藏地区青藏线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西南地区宝成-成昆线、成渝线,贵昆线四、西部地区的重大工程列表总结工程线路意义青藏铁路北起西宁,南岛拉萨结束了x藏不通铁路的历史。
走进西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范文
![走进西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1ca62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78.png)
走进西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范文走进西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进西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简析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走进西部”为主题编写。
选编了4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部的神奇和变化。
《草原》和《白杨》是精读课文,《丝绸之路》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略读课文。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丝绸之路》再现了丝绸之路辉煌的历史,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克服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意图,旨在让学生体会祖国西部的风土人情和繁荣昌盛的历史,感悟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绝的民族情、爱国情,并领悟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二、设计理念1.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单元教材并结合课外学习资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效率更高。
2.优化学习过程。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教学应以读贯穿始终,在读中得意、得言、得法。
三、总体构思本单元的教学分为六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模块二: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精心设计关键问题,细读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解决预习中的疑难。
模块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模块四:口语交际,策划活动。
走进西部
![走进西部](https://img.taocdn.com/s3/m/0024e5a0b0717fd5360cdcd9.png)
走进西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在地图上说出西部地区包括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2)知道西部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和气候。
(3)知道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新能源在全国占重要位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小组讨论来学习西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通过读图,填表格进一步熟悉西部主要的矿产资源,认识西部新能源在全国的地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西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理解西部地区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贡献。
(2)、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树立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1、西部复杂的自然环境。
2、西部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教学难点西部地区新能源。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读图和教师讲述相结合。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以下图片:塔克拉玛干沙漠、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布达拉宫、蒙古包、。
让同学们说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师问:图片上的景观分布地区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以后导入本课。
师:我们这一节就来学习第十章走进西部。
学习分区地理一般从它的自然环境开始。
板书:第十章走进西部第一节自然环境二、学习新课(一)、复杂的自然环境。
教师出示西部地区行政区划图。
师问:我国的西部地区包括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陕甘宁内蒙古,云贵川渝,青藏新桂。
板书:一、复杂的自然环境1、西部地区的范围:陕甘宁内蒙古,云贵川渝,青藏新桂。
师问:西部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在全国范围内来说所占的比例是大还是小呢?启发学生从学过的知识回答,然后老师给出准确的数字:面积占全国的70%,人口是3.58亿。
鼓励学生总结西部地区面积、人口的特点。
面积——广,人口——少。
可以说是地广人稀。
板书: 2、面积人口特点:地广人稀。
师问:学习自然环境,首先从地形和气候入手。
西部的地形、气候有什么特点呢?结合中国的地形、气候图,你能发现西部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吗?教师依次出示中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图、中国的地形图、中国的气候类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西部》之二
本节课是“走进西部”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准备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不同风格的小调、歌舞曲,能在音乐的探索、联想等过程中,感悟到西部民族音乐与民歌所表达的情感。
二:能用不同情感和自然优美的歌声,“演唱”《虹彩妹妹》、《绣荷包》等歌曲;按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唱所学的歌曲。
三:能“赏析”民歌的节奏组合、旋律走向、调式特色,并能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探索西北民歌形成的风格特色。
四:能根据西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创编”学生自己心目中的“西北风”,会正确评价同学创作作品的优缺点,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音乐创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归纳上节课的内容:西北山歌的特点。
二、欣赏歌舞曲《虹彩妹妹》:
1、听、唱、动、议
(1)听歌舞曲《虹彩妹妹》,说出它的歌曲特点
(2)再听:教师加上舞蹈,突出它的歌舞曲的直观性
(3)唱:有感情地演唱《虹彩妹妹》
2、创:同学们自己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
三、歌舞曲《挂红灯》
1、看、说
(1)观看二人台《挂红灯》,感受“二人台”的独特风格
2、讨论演唱风格、语言特点及表演形式
3、展示课前作业,介绍“二人台”
四、欣赏歌曲《绣荷包》
1、听、析
(1)聆听歌曲《绣荷包》,说出属于民歌题材的哪一类?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
(2)反复聆听不同版本的《绣荷包》,说出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3)聆听民歌基础上改编的管弦乐《绣荷包》。
哟用对比的方法找出采用民歌的哪些音乐素材惊醒发展。
2、唱、奏、析
(1)跟随钢琴一起学唱《绣荷包》,感受旋律中“6.- 2- 5- 2”的连续跳进,是这首抒情民歌的重要特色。
(2)演唱歌曲《绣荷包》后,找出它的主音2
3、创
(1)将课本31页的歌词填入《绣荷包》的旋律中,并唱出来。
(2)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创作歌词并演唱。
4、拓
让学生课后学会收集不同地方、不同版本、不同歌手演唱的歌曲《绣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