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

合集下载

粤教版物理必修1教案.doc

粤教版物理必修1教案.doc

第一节认识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 过程与方法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能否把物体作为“质点”来处理,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中,渗透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质点概念的理解2. 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学生讨论相结合2.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四.课时与课型:1课时,新授课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普遍的自然现象.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小到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和电子,大到遥远的恒星和星系,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有些物体,例如耸立的山峰、马路两侧的房屋、路面上的铁轨,看起来是不动的,其实,这些物体是随着地球一起运动的.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就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有,叫机械运动.(位置的变动)(2)被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参考系)(二)新课教学1.参考系为了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参考系是可任意选取,但选择的原则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比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动的物体作参考系要比选太阳作参考系简单要求学生举例:描述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参考系,观察结果也不一样2、质点任务驱动:(1)质点就是没有,没有,只具有物体的点.(2)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3)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4)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师生共评: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这是一种科学抽象,就是要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这就必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作质点.比如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研究它运动的特点,汽车的大小、形状及车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可把汽车看作质点.而研究车轮的转动,是研究汽车上部分的运动,就不能把汽车看作质点,再比如原子核很小,要是研究质子与质子的作用时,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参考系、质点等概念,这将是后面学生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础,所以同学们要结合实际问题将它们区分开,加以理解.(四)课堂作业课后练习3,4六.课堂反思与板书设计1.课堂反思本课是物理的第一课,因此内容要丰富,具体,结合多媒体将抽象内容具体化,从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中,渗透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2.板书设计1、概念研究物体的运动参照系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参照物,运动描述可以不同选择参照系的原则2、描述质点何种情况下,可把物体看作质点第二节时间位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标量和矢量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比较与分类方法2.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四.课时与课型:1课时,新授课五.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二)新课内容1.时间和时刻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例:见图2—1—1所示(2)要注意严格区分时间间隔(时间)和时刻.例如:“第6秒末”、“第7秒初”、“6秒末”等指的都是时刻而不是时间.其中“第6秒末”、“第7秒初”指的是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都是指t=6秒这一点;“6秒末”在时间轴上指t=6s 这一点.“第4秒内”、“前2秒内”都是指时间间隔.其中“第4秒内”就是“第4秒初”(或“第3秒末”)到“第4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1秒,在时间轴上指t=3 s 到t=4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前2秒内”就是“o 时刻”到“2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2秒,在时间轴上指t=0 s 到t=2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3)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其中打点计时 器和频闪照相的方法可以测量很短的时间间隔.2.路程和位移(1) 路程: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当物体从某位置A 运动到另一位置B 时,可以 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如图1—2—2所示,走过不同的路程.路程不能描述质点的位置的变化, 与运动路径有关.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某一时间内路程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静止. (2)位移:位移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如图1—2—2中的有向线段AB.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大小与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决定.“某一时间内位移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的初末位置相同,而不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 (3)在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大于路程.当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4)位移的单位是“米(m)”,有时也用“千米(km)”或“厘米(cm)”.3.矢量和标量(1)矢量:在物理学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位移就是矢量.2 ← 0 13456 78 t/s ← 图1—2—1 前2s 第4s 第6s 末、第7s 初2 → → x y ① ② ③图1—2—2 A B O。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新部编本:第一节认识运动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新部编本:第一节认识运动

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育人如同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第一节认识运动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理解参照系的选用在物理学中的作用,会依据实质状况选定参照系。

(2)认识成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依据详细状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2、过程与方法(1)经过参照系的学习,知道从不一样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2)领会物理模型在探究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成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参照系和质点观点的学习,领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

(2)经过本节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课要点:参照系,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教课难点:参照系和质点的引入意义教课过程:引入:运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举例说明,学生举例,静止的物体,举例,小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机械运动 : 物体在空间中所处地点发生变化.那么怎样去描绘一个物体的运动或许静止呢?(例 1:树是静止的,坐在车上的人看树是在向退后的。

树是静是动?(在生活中大家能够无阻碍的交流,可是仔细描绘时简单出现歧义)同一个物体,选用不一样的参照系时,剖析到的运动状况可能不同样。

例 2:动画,在林间骑车的人,学生剖析:两图中的运动状况剖析,一、定义:参照系(又称:参照物):假定为静止的物体,剖析例 2 中,两图中的参照系。

学生议论:举例同一物体而不一样的运动状况,(5 分钟) 4-5 个问:怎样由确立的参照系剖析运动状况?选定一个参照系,就想象自己置身此中,充任一个静止的察看者。

剖析学生举的例。

议论例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曲描绘的情形中谁在运动?答:两句话察看者所处的地点不一样,学生剖析:第一句:参照系第二句:参照系小结:参照系的作用:帮助描绘运动状况。

练习:判断以下几例中该参照系下的运动状况。

粤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1《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说课稿

粤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1《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说课稿

粤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1《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说课稿一、说教材1.1 教材概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是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中的一章,该章主要介绍了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概念。

1.2 课时安排本章共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介绍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定义,第二课时则深入探讨了加速度的计算和应用。

1.3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 了解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概念; - 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 理解加速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 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说学情2.1 知识与技能在学习本章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速度和位移的概念,并且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

在物理实验上,学生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2.2 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本章时,应培养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

2.3 学习困难在学习本章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学习困难: -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 应用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 掌握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目标3.1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与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培养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精神。

3.2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速度变化的快慢与加速度的关系;•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加速度在物理实验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2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5.1 情境引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情况,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5.2 探究式学习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讨论。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加速度的变化与计算方法。

5.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1章运动的描述章末综合提升教案粤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1章运动的描述章末综合提升教案粤教版必修第一册
9.科学思维与探究
-基于观察和实验,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运动现象。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分析运动图像,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课后作业
1.绘制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2.描述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过程,并绘制其速度-时间图像。
3.分析一个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运动特点,并绘制其速度-时间图像。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基础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简单变速运动的概念,并对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章内容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复杂运动(如曲线运动)的规律,加深对运动状态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特别是牛顿第一定律在运动描述中的应用。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能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7.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静止的物体将保持________,运动的物体将保持________。
8.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加速度________(填“变化”或“不变”)。
二、简答题
1.简述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简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简述曲线运动的特点。
4.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数据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指南,阅读资料,初步理解曲线运动的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设计的问题,独立思考,记录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笔记、问题等提交至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3.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定律解释现象,加深对定律内涵的认识。

高中物理粤教版教材高一年级必修1第一章第4节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教学设计1

高中物理粤教版教材高一年级必修1第一章第4节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教学设计1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物理》必修①(粤教版)第一章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加速度是高一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

它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之间的桥梁。

即力是通过加速度这个物理量与速度、位移建立了数量的关系,加速度还是演绎推导动能定理、动量定理,以及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中间过渡的重要物理量。

因此,讲好上好加速度这节课,对学生能否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乃至后面力学知识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设计思想:《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是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认识运动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用一个课时完成,中心内容是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师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并做好小结和归纳。

学生最后通过各种例子和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知识的应用。

加速度是学生较难理解和不易接受的概念:1、教学过程中,多列举实际的例子,通过计算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引入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然后再通过事例和练习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2、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在后面的章节中还会进一步深化.本节教学严格限制在直线运动的情形中,不要涉及曲线运动.对加速度的矢量性点到为止,暂时不作过多的说明.3、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加速度的概念讲清讲透是不现实的事,使学生心理上自动接受并运用,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充分挖掘书本的素材,如图像、表格、数据;尽最大努力搜集与速度变化快慢有关的现象,引起学生重视加速度的概念;采用演示、类比、比喻等一切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意义;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并引入新课生:观察画面并思考。

师:展示课件——汽车起动和刹车、电梯开始上升和停下来、苹果自由下落。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1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1 粤教版必修1

第四节机械能守恒定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领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会正确推导自由落体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3)正确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及适用条件,并能判断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会合理选择零势面。

(4)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及适用条件。

(5)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优点,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如何实现相互转化的.(2) 通过理论推导,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方法与过程。

(3) 通过讨论与交流,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加深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4) 通过例题的讲解,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积极合作的态度、敢于提出问题的胆识、准确的表述能力。

(2) 通过理论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3) 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将实际问题抽象化,抓住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等能力。

4.重点难点:1.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

2.正确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及适用条件。

3. 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动能定律的内容和适合条件。

2.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如物体自由下落或竖直上抛时,前者下落过程中高度不断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加,动能增大,是一个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的过程;后者在上升过程中高度不断增大,重力势能增加,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是一个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的过程。

既然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转化”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即机械能变不变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

物理粤教版高一年级必修1第一章第1节教学设计

物理粤教版高一年级必修1第一章第1节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描述运动的开始,通过学习,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总结出一个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科学依据,从而引入参考系的概念,而质点概念的建立,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因此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知道理解质点和建立质点模型所带来的思想方法,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选取参考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二、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三、教学用具: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后思考问题选择有关反映物体运动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平台给学生看,如:列车在铁轨上快速奔跑,飞机在天空中划过,宇航员在太空中飘浮,游乐场中海盗船的上下翻滚,运动员围着圆形跑道运动等。

高中物理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第1节 质点 参考系 时间教案 粤教版必修第一册-粤教版高中第一册物理

高中物理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第1节 质点 参考系 时间教案 粤教版必修第一册-粤教版高中第一册物理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时间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质点、参考系、时间、时刻的概念,形成时间观念,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科学思维]理解建立质点模型的条件和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坐标系,能在实际问题中识别时刻与时间. 3.[科学探究]学生在生活及自然现象中探究质点、参考系的相对性.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具体情境中几个物理知识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实事求是,学会与他人交流.阅读本节教材,回答第3页、第4页和第5页的“讨论与交流〞并梳理必要知识点.教材P3“讨论与交流〞提示:不正确.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看它的大小、形状在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教材P4“讨论与交流〞提示:参考系选取不同时,所得运动结论一般不同.教材P5“讨论与交流〞提示:14:00与17:05指时刻,3小时5分钟指时间.一、质点1.质点: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或者它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作质点.2.理想化模型:根据问题的内容和性质,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一个与实际情况差距不大的理想化模型来进行研究,使复杂问题得到简化,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一个理想化模型.说明: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二、参考系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在空间位置上随时间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2.参考系:研究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说明: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选取不同的参考系,运动情况一般不同.三、时间与时刻1.时刻:钟表指针指示的一个示数对应着某一瞬间,也就是时刻.2.时间:人们把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和时刻之间的关系:Δt=t2-t1.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时间单位还有时(h)、分(min)等.说明:生活中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间〞,与我们物理所学有区别.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质点就是质量小,体积也小的物体.(×)(2)参考系不一定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也可选作参考系.(√)(3)时刻就是一瞬间,即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4)一分钟就是60个时刻,一小时就是3 600个时刻.(×)2.(多项选择)关于质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能由体积的大小判断B.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能由质量的大小判断C.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能由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判断D.研究直升机飞行中螺旋桨的转动,螺旋桨可看作质点ABC[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的体积大小和质量大小,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3.(多项选择)关于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可以任选B.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应先确定参考系C.参考系必须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其他物体D.实际选取参考系的原那么是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ABD[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必须先选参考系,B正确;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可以静止,也可以运动,A正确,C错误;选哪个物体作为参考系,应以问题研究起来方便而定,D正确.]质点跳水项目是我国的运动强项,2019年女子双人十米跳水决赛中卢为、张家齐夺冠,如图是她们在比赛中的画面.请探究:(1)教练为了研究她们两人的技术动作,能把两人看成质点吗?(2)观众欣赏两人比赛时,能把她们看成质点吗?提示:(1)不能.(2)不能.1.质点与几何点的区别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特点是具有质量,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点〞有本质的区别.2.质点是一种“物理模型〞(1)物理模型是在物理研究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理想化模型,是物理学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典型的物理模型之一.(2)物理模型作为一种理想化模型,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实际中并不存在.3.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就可以看成质点.(2)以下两种情况,物体通常可以看作质点.①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时.②只研究物体的平动,不研究物体的转动时.[例1] 如下图,以下几种情况下的物体,哪些可将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A.甲:研究正在吊起货物的起重机的运动时B.乙:研究正在旋转的硬币的运动时C.丙:研究太空中宇宙飞船的位置时D.丁:研究门的转动时[思路点拨]判断物体能否看成质点,首先看题目研究的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无影响或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C[A、B、D选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形状忽略后,起重机、硬币、门的运动将无法研究,故A、B、D选项中的研究对象不能被当作质点;C选项中宇宙飞船的大小、形状忽略后,对于确定宇宙飞船的位置无影响,故C项中的宇宙飞船可以被当作质点,故C正确.]假设法判断物体能否当作质点(1)确定问题的性质,即研究目的、观察的重点是什么.(2)假设物体的形状、大小被忽略,成了一个有质量的“点〞.(3)思考所要研究的问题,所进行的观察是否受影响.假设受影响,物体不能被当作质点;假设不受影响,物体就能被当作质点.[跟进训练]1.在研究以下四种情况中提出的问题时,所涉及到的对象可看作质点的是( )A[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远小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符合看成质点的条件,A 正确;火车进站时间是从车头进站开始到车尾进站为止,不能将火车看成质点,B错误;花样滑冰运动员比的是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及协调性,不能将其看成质点,C错误;要研究运动员跨栏的姿势(即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协调性),显然不能将其视为质点,D错误.]参考系《中国诗词大会》掀起全民诗词热潮,在将近一千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曾经作了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如下图).〞在这首诗当中,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请探究:(1)“满天云不动〞是以什么为参考系?(2)“云与我俱东〞是以什么为参考系?提示:(1)以诗人自己为参考系.(2)以两岸的榆树为参考系.1.选择参考系的意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好参考系,只有选定参考系后,才能研究物体做怎样的运动.2.参考系的四个性质(1)标准性: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2)任意性:除自身外,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3)统一性:比较多个物体的运动时应选择同一个参考系.(4)差异性: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一般不同.3.选取原那么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那么.(1)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2)研究某一系统中物体的运动时,常选系统为参考系.例如,研究宇航舱内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取宇航舱为参考系.[例2]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时,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先后以飘浮姿态依次进入“天宫二号〞实验舱.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时,两者要保持一样的运动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组合体相对地球是静止的B.“神舟十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C.组合体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十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思路点拨]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所得出的运动情况一般不同.C[以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两者在围绕地球高速运动,A、D错误,C正确;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时,两者要保持一样的运动速率,两者相对静止,B错误.]判断参考系的两种方法(1)静物法:明确观察到的现象中,什么物体是运动的,什么物体是静止的,静止的物体可能就是参考系.(2)假设法:假设以某物体为参考系,看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是否与题目中描述的结果一致.假设一致,该物体可能就是参考系.[跟进训练]2.关于参考系的选择,有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甲说,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以被选作参考系B.乙说,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C.丙说,选择地面作参考系是最好的D.丁说,参考系必须选与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可动可静,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但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也可以选择其他物体为参考系,故B正确.]时间与时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交通出行已十分便利.建国70年,国庆期间,张赛与李阳乘火车去深圳旅游,火车20:30准时从北京西站出发,经5小时23分于第二天1:53到达山东菏泽站,停2分钟后出发,于4:26到达安徽阜阳站……请探究:(1)哪些指时刻?(2)哪些指时间?提示:(1)20:30,1:53,4:26指时刻.(2)5小时23分和2分钟指时间.1.区别与联系时间时刻区别物理意义时间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时刻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时间轴上的表示方法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对应运动描述量路程、位移位置描述关键词“3秒内〞“前3秒内〞“后3秒内〞“第1秒内〞“第1秒到第3秒〞等“3秒末〞“第3秒末〞“第4秒初〞“八点半〞等联系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一段时间,时间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是一段录像;时刻可以显示运动的一瞬间,好比是一张照片2.两者在时间轴上的表示(如下图)(1)一段时间的结束是下一段时间的开始,所以第n s末与第(n+1) s初是指同一时刻.(2)第几秒内表示1 s的时间间隔.(3)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间间隔,有时指时刻.在物理学中,时间的含义就是时间间隔.[例3] 仔细观察如下图的时间轴,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第3 s初是指时间轴上的D点B.第5 s内是指时间轴上FG段C.前4 s内是指时间轴上AE段D.第2 s内是指时间轴上的C点[思路点拨]在时间轴上,时刻指一个点,时间指一段线段.C[第3 s初是指第3 s内的起点,故为时间轴上的C点,故A错误;第5 s内是指第5个1 s的时间,故为时间轴上EF段,故B错误;前4 s内是指4 s的时间,故为时间轴上AE段,故C正确;第2 s内是指时间轴上的BC段,故D错误.]时刻与时间间隔的两种判断方法(1)根据上下文判断:分析所给的说法,根据题意去体会和判断.时刻对应的是某一事件或运动的状态,时间间隔对应的是事件或运动的过程.(2)利用时间轴判断:画出时间轴,把所给的时刻和时间间隔表示出来,对应一个点的是时刻,对应一段线段的是时间间隔.(多项选择)在上题图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第3 s初指时刻B.第5 s内指时刻C.第4 s末指时间D.前5 s内指时间AD[第3 s初指C点,是时刻,A正确;第5 s内指EF段,前5 s内指AF段,均指时间,B错误,D正确;第4 s末指E点,是时刻,C错误.][跟进训练]3.关于高铁从铜仁开往贵阳的以下表达中指“时间〞的是( )A.上午9时10分,高铁从铜仁站出发B.高铁在10时整车头到达某信号灯标C.高铁在10时22分到达贵阳站D.高铁在凯里站停车3分钟D[“上午9时10分〞是指开车出发的时刻,选项A错误;“10时整〞是指车头到达某信号灯标的时刻,选项B错误;“10时22分〞是指高铁到达贵阳站的时刻,选项C错误;“3分钟〞是指高铁在凯里站停车的时间,选项D正确.]1.物理观念:质点、参考系、时间与时刻概念.2.科学思维:质点模型的建立,运动的相对性.3.科学方法:理想化模型、假设法.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力学中引入“质点〞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 ) A.极限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B.观察实验的方法C.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D.等效替代的方法C[质点的引入是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是一种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故C正确.]2.在同一平直公路上,甲乘汽车以10 m/s的速度运动,乙骑自行车以5 m/s的速度运动,两者运动方向相同,甲在前乙在后,那么( )A.甲观察到乙以5 m/s的速度靠近B.乙观察到甲以5 m/s的速度远离C.甲观察到乙以15 m/s的速度远离D.乙观察到甲以15 m/s的速度远离B[以乙为参考系,甲的速度就是5 m/s,因此乙观察到甲以5 m/s的速度远离,故B 正确,D错误;同理甲观察到乙以5 m/s的速度远离,故A、C错误.]3.以下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质量小于1 g的物体B.研究“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在太空中的运行时间C.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D.在空中做翻滚动作的跳伞运动员B[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就可以当作质点,故质量大的物体也可以作为质点,而质量小的物体有时却不能当作质点,故A错误;研究“悟空号〞在太空中的运行时间时不必考虑其大小,可以看作质点,故B正确;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时,球的大小是不能忽略的,不能看作质点,故C错误;研究空中做翻滚动作的跳伞运动员时,运动员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表示做事得过且过时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天〞指时间间隔B.形容做事没有持久性时说“三分钟热度〞,“三分钟〞指时刻C.形容事情不是一蹴而就时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日〞指时刻D.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说“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三分〞和“一秒〞均指时刻A[“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中的“一天〞指时间间隔,选项A正确;“三分钟热度〞中的“三分钟〞指持续的时间不长,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选项B错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的“一日〞指一段时间,选项C错误;“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中的“三分〞和“一秒〞指一段时间,选项D错误.]5. (思维拓展)如下图,飞机上的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运动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运动员运动情况的争论.问题:(1)甲、乙两人谁说的对?(2)我们选择参考系时,一般有什么原那么?[答案](1)甲、乙分别以飞机和地面为参考系研究运动,说法都正确.(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物理粤教版高一年级必修1第一章第2节时间与位移教学设计

物理粤教版高一年级必修1第一章第2节时间与位移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粤教版高一年级必修1第一章第2节《时间与位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过程与方法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材分析课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校园运动场的情景引入,引出描述物体运动的时间和时刻、路程和位置改变的概念,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然后交生活中的概念进行升华,上升到物理中的科学概念;对于位移,由于是初次引入的矢量,教材通过具体的图形举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同时通过旅游路线的设计和描述让学生地过程中体会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与联系,达到概念建立的目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几个概念: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提问: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启发: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二)进行新课1、时刻和时间在运动场上将要进行1500米赛跑,上午9时20分50秒,发令枪响,某运动员从跑道上最内圈起跑点点出发,绕运动场跑了三圈多,到达终点,成绩是4分38秒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1)、以上材料,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2)、观察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指导学生生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粤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教案

粤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教案

粤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力、质量、加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 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2. 力的概念及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3. 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物体的运动规律;
2. 牛顿三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Ⅰ.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当你推动一辆停靠的小车时,小车会怎样移动?是什么使小车运动的?
Ⅱ.概念讲解(15分钟)
1. 引入力的概念:力是什么?为什么物体会运动?
2. 讲解质量和加速度的概念:质量与物体惯性的关系,加速度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Ⅲ.实验与探究(20分钟)
1. 实验一:探究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2.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Ⅳ.总结(10分钟)
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牛顿三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Ⅴ.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做完课后习题,做一篇小结。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量的概念。

在实验中,学生也能够通过实践来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在作业布置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快慢同步教案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快慢同步教案

一对一指导教课设计学生姓名性别年级高一学科物理第( 2)次课上课时间年月日课时:2课时共()次课教课课题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 1 第一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快慢同步教课设计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观点.知道它的含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教课目的教课要点2.理解均匀速度和刹时速度的观点.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差别.4.知道加快度的定义、物理意义.5.认识加快度的矢量性,知道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致.6.能差别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要点: 1 理解均匀速度和刹时速度的观点.2 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差别.与难点难点:能差别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教课过程(一)速度与速率知识梳理1、速度①定义:位移 s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②定义式:用v 表示速度,则有s vt③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④单位: m/s km/h1m/s=3.6km/h⑤标矢性:速度不只有大小,并且有方向,是矢量,速度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同样.2.速率①速率的大小②跟速度的差别: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3、均匀速度① .定义:物体的位移s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②.公式:.③单位: m/s km/h④.均匀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只好大略地描绘物体.⑤.均匀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同样.⑥ .均匀速率:v例题精讲st( s 是指行程)知识点一速度的理解1. (双选 )对于速度的说法,以下各项正确的选项是() .A.速度是描绘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快B.速度描绘物体的地点变化的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地点变化大C.速度越大,地点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D.一段时间内物体的地点不变化,则这段时间内物体速度为零2. (单项选择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只需每秒位移同样,必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C.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都等于刹时速度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与行程相等知识点二均匀速度的理解3.(单项选择 )短跑运动员在100 m 竞赛中,以 8 m/s 的速度快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 s 末抵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均匀速度是().A . 9 m/sB .10.2 m/sC.10 m/s D. 9.1 m/s4.某质点由 A 点出发做直线运动,前 5 s 向东行了 30 m 经过 B 点,又行了 5 s 行进了 60 m 抵达 C 点,在 C点停止 4 s 后又向西行,经历了 6 s 运动 120 m 抵达 A 点西侧的 D 点,如图1- 4- 1 所示,求:图 1-4-1(1)全过程的均匀速度;(2)全过程的均匀速率.5.(单项选择 )物体经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均匀速度分别为 v 1= 10 m/s 、v 2= 15 m/s ,则物体在整个 运动过程中的均匀速度是( ).A . 13.75 m/sB .12.5 m/sC .12 m/sD . 11.75 m/s方法总结1 均匀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均匀速率是行程对时间的变化率,均匀速度的大小不大于均匀速率.(当物体做当方向的直线运动时,均匀速度的大小等于均匀速率)2.均匀速度不是速度的均匀 稳固训练s,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1. (单项选择 )对速度的定义式 v = t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 v 与运动的位移 s 成正比,与运动的时间t 成反比B .速度 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 s 和时间 t 都没关C .此速度定义式合用于任何运动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2.(单项选择 )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s 拍一次照,获得的照片如图1- 4- 4 所示,则小球在图示10 这段距离内运动的均匀速度是( ).A . 0.25 m/sB .0.2 m/sC .0.17 m/sD .没法确立3.一辆汽车沿笔挺的公路行驶,第1 s 内经过 5 m 的距离,第2 s 内和第3 s 内各经过 20 m 的距离,第4 s 内又经过 15 m 的距离,求汽车在最先2 s 内的均匀速度和这4 s 内的均匀速度各是多少?4. (双选 )三个质点 A 、 B 、C 同时从 N 点出发,同时抵达 M 点,三质点的运动轨迹如图 1第 3页 /共12页- 4- 2 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三个质点从N 到 M 的均匀速度同样B . B 质点从 N 到 M 的均匀速度方向与随意时辰刹时速度方向同样C.抵达 M 点的刹时速率必定是 A 的最大D .三个质点从N 到 M 的均匀速率同样(二)刹时速度知识梳理1、刹时速度与速率①.定义:运动物体经过的速度,叫刹时速度,常简称为速度;刹时速度的大小叫.②.物理意义:能够描绘物体运动快慢.③.刹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经过某地点时的同样.例题精讲【典例 1】 (双选 )下边对于刹时速度和均匀速度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辰的刹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必定等于零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辰的刹时速度必定等于零C.匀速直线运动中随意一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辰的刹时速度D.变速直线运动中随意一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必定不等于它某一时辰的刹时速度【变式 1】 (单项选择 )对于刹时速度和均匀速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一般讲均匀速度时,一定讲清楚是哪段时间( 或哪段位移 )内的均匀速度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均匀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 )没关C.刹时速度和均匀速度都能够精准描绘变速运动D.刹时速度是某时辰的速度,只有刹时速度才能精准描绘变速运动思虑:1.同一物体的同一段运动的均匀速率必定等于均匀速度的大小吗?2.同一物体的同一段运动的刹时速率必定等于刹时速度的大小吗?稳固训练1.(双选 )对于均匀速度与均匀速率、刹时速度与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均匀速度的大小等于均匀速率B.均匀速度的大小必定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匀值C.刹时速度的大小叫刹时速率,简称速率D.很短时间内的均匀速度可以为等于刹时速度2. (双选 )相关刹时速度、均匀速度、均匀速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刹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地点或某一时辰的速度B.均匀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均匀速率就是均匀速度的大小D.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均匀速度是物体经过的行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三)加快度知识梳理①.定义:加快度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4.6失重和超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6失重和超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失重和超重现象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失重和超重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失重和超重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失重和超重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重力和牛顿运动定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失重和超重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失重和超重的概念、原理和判断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失重和超重的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4)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5)教材和课外读物:提供失重和超重相关的教材和课外读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失重和超重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失重和超重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失重和超重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高一物理粤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六节“失重和超重”。以下是本节课需要梳理的知识点:
4. 融入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设计7篇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设计7篇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设计7篇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设计7篇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根据教学的环境、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设计。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

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

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

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

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

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

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认识运动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在哪些情况下物体可视为质点。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三、教具液晶投影机、笔记本电脑、三角尺。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观看一段反映物体运动的动画,然后思考问题。

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同学们可不可以概括一下,什么叫做运动呢?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成为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关于机械运动,同学们肯定有许多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围绕几个常见的场景进行讨论。

(1)坐火车旅行图片(2)地球自转图片(3)地球绕太阳转动图片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这辆行驶的火车上,铁路边的人看着火车中的乘客,那同学们,请问一下,你们究竟是运动的还是没有运动?运动的,因为在路边的人看来,你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没有运动,因为在你的同伴看来,你还是在我身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我们再来看,我们知道,地球是时刻围绕地轴转动的,毛泽东也有着“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那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却没有感觉到我们时刻都在运动呢?我们都知道,地球在绕太阳转动,哥白尼的日心说才是正确的理论,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好像太阳是围绕地球运动的?虽然说物体的运动是永恒的,但在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其它物体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相对性。

看来,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即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物体”做参考,然后再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选定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像以上分析的,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思考: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诗歌中隐含的参考系是什么?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_________A.可以任意选取B.是一定的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其结果:_______ A.一定不同B.可能不同C.一定相同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运动,都应该弄清楚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比较才有意义!参考系选择得当就会使问题研究变的简洁、方便!比如,一个星际火箭在刚发射时,主要研究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所以把地球选作参考系,但是,当火箭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时,为了研究的方便,便将太阳选作参考系。

为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选地球作参考系最方便。

再如,初中有这一问题,有一队伍正在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匀速行至队首,再从队首行至队尾,求时间。

这一问题我们选择队伍作参考系就非常方便。

因此,选择参考系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之一。

(三)质点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之后,我们再来研究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情况。

还是看刚才的三幅图。

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图片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我们想描述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地球在公转的同时又在自转,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

我们能否通过各种各样的简化方法,描绘出地球的公转轨迹呢?我们知道,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km,而与太阳相距1.5×108km,也就是说地球直径约是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一。

因此,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个部分的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点。

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看作一个点时,能够忽略地球质量吗?(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刚才,同学们其实已经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什么伟大的事呢,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结果影响非常小的因素把它忽略掉,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方面,这是一种科学抽象,物理学中称之为物理模型。

例如,刚才研究地球公转时把地球本身的大小、形状忽略不计,突出地球具有质量,而把地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就是建立了物理模型,物理学中称这种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于是,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为对质点运动的描述。

那么,如果研究地球自转,考查地球上各点的运动,还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一样。

又如,研究火车在沿平直轨道运动时,可以把火车看作质点吗?研究火车过桥呢?研究火车车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呢?这些情况下能把火车看作质点吗?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质点又有哪些特征?1.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它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2.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研究的问题不同时,有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而有的情况可能不可以看作质点。

3.质点是没有大小,没有形状,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

4.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思考: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2.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A C )A.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B . 对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 . 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 . 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3.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在处理( B D )A .研究一端固定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此杆可作为质点来处理B .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中的位置,可以把它当做质点来处理C .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D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四)坐标系如果一个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沿直线运动,怎样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 呢?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其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例1:如图所示,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0.8m ,坐标系原 点定在桌面上,设竖直向下为坐标轴的正方向,A 、B 离地面的高度分别是1.3m 、0.4m ,问A 、B 的坐标应该是多少?例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从市民广场的钟楼出发沿人民路驶向孩儿巷和更俗剧场方向,我们怎样描述汽车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同学们认为怎样确定坐标系的坐标轴、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对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质点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钟楼12:00 人民路孩儿巷12:09 更俗剧院12:14 端平桥12:07 和平桥12:03轴正方向,选取质点经过坐标轴原点的时刻为时间的起点。

学生阅读教材“科学漫步”栏目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267°(五)课堂小结:1.知识整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2.研究方法抓住实际物理现象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使物理现象或过程得到简化,建立物理模型,这就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抽象。

1.2 时间和位移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画时间轴与对比说明,让学生了解时刻与时间的区别,通过作图与距离,使学生懂得路程和位移及相关方向的区别与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四、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五、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启发: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1、对“时刻和时间间隔”概念的学习教师:同学们,我们经常会说,我们7:30上课,8:20下课,一节课是40分钟,我们多少点吃饭,多少点睡觉,其实啊,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些关于时间的说法,那么,同学们能否告诉大家,究竟什么是时间呢?学生:学生讨论,各自说出对时间的认识。

教师:要给出时间的定义,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时刻的概念,我们先画出一条时间轴,你们也可以拿出你们的手表,你们手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瞬间,这一瞬间就叫做时刻,就像9:00是一个时刻,9:01也是一个时刻等等。

对应在时间轴上,时刻就是一个点。

为了表示时间的长短,人们把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成为时间间隔,简称为时间。

时间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个时刻点之间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