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共济失调

合集下载

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
1、指鼻试验共济失调时则表现为动作轻重、快慢不一,误指或经过调整后才能指准目标。小脑半球病变时则表现为同侧越接近目标时共济失调越明显,因辨距不良可常超越目标。感觉性共济失调时,睁眼共济运动无障碍,但闭眼时则出现明显的共济失调。2、跟膝胫试验小脑损害举腿和触膝时因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下移时常摇摆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时,患者的足跟常寻不到膝盖,下移时摇摆不定。 3、快速轮替试验小脑损害时动作笨拙,节律不均。 4、反跳试验小脑病变时.患者常导致动作过度而捶击自己。 共济失调 5、过指试验前庭性共济失调时,上肢下降时偏向迷路有病变的一侧;感觉性共济失调时,闭眼时常寻不到检查者的手指。 6、趾-指试验患者仰卧,上举大脚趾来触及伸出的手指。 7、起坐试验小脑损害的患者髓部和躯干同时屈曲,双下肢抬起,称联合屈曲征。 三、辅助检查 1、小脑性共济失调应检查脑CT或MRI,以排除小脑肿瘤、转移瘤、结核瘤或脓肿及血管病及小脑变性及萎缩等。 2、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如定位病变位于周围神经应检查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如考虑在后根病变或后索病变应检查肌电图、诱发电位、病变部位的MRI,脑脊液检查,或脊髓造影检查。考虑在丘脑或顶叶时最好检查脑CT或MRI。 3、大脑性共济失调应检查脑CT或MRI、脑电图等。 4、前庭性共济失调可检查电测听、听觉诱发电位、前庭功能检查等。
本病分为遗传性与散发病例两类,临床有多种类型,Meniel型是遗传性中最常见也是最典型者。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以前者较多。临床表现为中年起病的遗传性共济失调。开始为小脑性行走困难,以后影响上肢并出现构音障碍。有时可出现头和躯干的静止性震颤。通常无眼球震颤,肌力和反射正常,有意向性震颤,辨距不良。有不自主运动如舞蹈动作、手足徐动、震颤麻痹综合征。部分患者出现核上性或核性眼肌麻痹,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球震颤较少见,有病理反射,深感觉障碍,尿失禁。少数出现痴呆。气脑造影和CT或MRI扫描可见小脑和脑干萎缩。脑干诱发电位也有助于诊断。 (六)小脑橄榄萎缩 本病又称原发性小脑实质变性,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少数患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初期步态不稳,走路蹒跚,两足分开。以后影响手的精细动作,字迹变坏,讲话口吃,或有吟诗状语言。肌张力低,意向性震颤,指鼻跟膝胫试验不准。部分病例后期出现眼球震颤。膀胱括约肌障碍也较常见,少数患者智能减退,视力正常,无感觉障碍。气脑造影、CT或MRI可见到蚓状沟加宽而第四脑室正常。 (七)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称“齿状核红核萎缩”。临床表现肌阵挛、小脑功能障碍、伴有或不伴有癫痫大发作。开始可为一个肢体的定向性震颤,构音障碍,辨距不良,轮替运动不能。肢体共济失调较躯干共济失调明显。上肢较下肢重,严重者两手向前伸直时呈扑翼样震颤。 (八)遗传性共济失调一白内障一侏儒一智力缺陷综合征 是一种少见的遗传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出生后或婴儿期出现症状者称幼儿型,成年人发病者称成人型、本病有三种特征性症状是白内障、小脑共济失调、智能发育不全。白内障均为双侧性。小脑功能障碍表现为构音障碍,躯干及肢体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肌张力低。年龄大些患儿常有锥体束征阳性。性功能发育迟缓、足外翻、脊柱后侧凸,指(趾)畸形等。

共济失调全面解读

共济失调全面解读

共济失调全面解读共济失调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协调能力下降。

这种疾病可以影响人体的平衡感、姿势控制、动作协调、肌肉张力和身体感觉等多个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全面解读共济失调,包括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一、病因共济失调的病因非常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和脑部病变等多方面因素。

目前已知的共济失调病因包括:1. 遗传因素:共济失调可以是遗传的,有些共济失调患者的家族中也有其他患者。

常见的遗传性共济失调包括斯卡伯罗症、弗里德里希共济失调、自发性共济失调等。

2. 脑部病变:脑部病变也是共济失调的重要病因,包括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炎、脑肿瘤等。

3. 中毒:某些物质的中毒也会导致共济失调,如长期酗酒、药物过量等。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共济失调,如缺乏维生素E、B1等。

5.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颅脑损伤、代谢性疾病等。

二、症状共济失调的症状主要是运动障碍,包括:1. 平衡感下降: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感觉不稳,易摔倒。

2. 姿势控制障碍:患者难以控制身体姿势,如手脚不自然地摆动。

3. 动作协调障碍:患者难以完成复杂动作,如写字、打字等。

4. 肌肉张力异常:患者的肌肉张力过高或过低,如手指僵硬。

5. 身体感觉异常: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身体的某些部位麻木或刺痛。

三、诊断共济失调的诊断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运动协调能力、肌肉张力、反射等指标。

2. 影像学检查:医生会进行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脑部病变。

3. 实验室检查:医生会进行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以排除代谢性疾病等可能因素。

四、治疗共济失调的治疗需要结合病因和症状进行,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镇静剂、抗惊厥药、肌肉松弛剂等,以改善运动协调能力。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理疗等,以提高患者的平衡感和肌肉控制能力。

遗传性共济失调精选全文完整版

遗传性共济失调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遗传性共济失调遗传性共济失调( hereditary alaxia , HA)是-组以慢性进行性共济失调为特征的遗传变性疾病,约占神经遗传病的10% ~ 15%。

其特征包括明显的家族遗传背景和脊髓、小脑、脑干损害为主的病理改变。

此外脊神经、脑神经、交感神经、基底节、丘脑、下丘脑、大脑皮质等均可受累。

发病年龄多在20 ~40岁,但也有婴幼儿及老年发病者。

临床上常伴有复杂多变的其他系统损害所致的症状和体征,即使同一家族的患者也可以表现出高度的临床异质性。

大部分遗传性共济失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酶缺乏、生化缺陷、三核苷酸动态突变、线粒体功能缺陷,DNA修复功能缺陷、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等与发病有关。

根据遗传方式可将遗传性共济失调分为: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共济失调,最常见,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sincerebellar ataxia , SCA)、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底核萎缩( DRPLA)、发作性共济失调、遗传性痉孪性共济失调等;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共济失调,如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③X连锁遗传性共济失调;④伴有线粒体疾病的共济失调。

一、Friedreich 型共济失调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 Friedreich ataxia, FRDA)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共济失调,由Friedreich( 1863年)首先报道。

欧美地区多见,东亚(包括中国)罕见,人群患病率是2/10万,近亲结婚发病率高。

主要临床特征为儿童期发病,进行性上肢和步态共济失调伴锥体束征、构音障碍、深感觉丧失、弓形足和心脏损害等。

病因及发病机制绝大多数情况下, 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是由于9号染色体长臂9q13-21. 1上的frataxin基因内含子区内GAA三核苷酸序列扩增突变所致。

正常人GAA重复扩增的次数少于42次,而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的患者重复扩增的次数或长度达到66~1700个拷贝,形成异常螺旋结构抑制基因的转录,fratxin蛋白表达水平减少和功能丧失,导致脊髓、小脑和心脏等部位的细胞分化、代谢障碍而发病。

共济失调是什么意思

共济失调是什么意思

共济失调是什么意思共济失调是指一种常见的运动协调障碍疾病,主要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和控制运动协调。

它是由于大脑或神经系统中的损伤或异常引起的,导致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失去协调,表现为姿势不稳定,步态异常和动作困难。

共济失调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

先天性共济失调通常是由于遗传性因素引起,发病年龄较早,症状持续终生。

后天性共济失调则是在后天发生的,可能是由于脑部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等引起。

共济失调的症状包括姿势不稳定,手指和手臂的不协调运动,走路不稳,容易摔倒,手眼协调障碍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自然的动作和不稳定的肢体协调,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

目前尚不清楚共济失调的确切原因,但有研究表明,共济失调可能与神经细胞和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异常有关。

这可以是由于基因突变、蛋白质紊乱或其他神经系统相关的病理变化引起的。

共济失调通常通过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检查来诊断。

医生可能会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测试平衡、协调和肌肉控制能力。

他们还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脑部MRI或CT扫描,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治疗共济失调的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锻炼和康复来改善姿势和运动控制。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抗震颤药物来减轻症状。

对于某些特定的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例如深部脑刺激术,通过电刺激改善运动控制。

尽管共济失调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及时的物理康复也可以帮助患者适应并减轻运动困难。

总之,共济失调是一种通过大脑和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运动协调的障碍疾病。

了解共济失调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管理这种疾病。

共济失调诊治指南

共济失调诊治指南

共济失调诊治指南遗传性共济失调【概述】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 ataxia,HA)是一组以小脑和其联系组织为主要病损部位的慢性进行性遗传病。

临床上表现为自下肢开始的缓慢进展的共济失调。

病理学上变性改变除主要累及小脑外,还累及脊髓后柱、锥体系、锥体外系、脑桥核、基底节或其他脑部位,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而其他解剖部位的病损则不一定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的不一致性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疾病的特点之一。

另外,不同家族和同一家族的不同成员之间,其病理学改变和临床表现也不尽一致,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另一特点。

【流行病学】HA的发病率占神经系统遗传病的10% ~15%。

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本病的发病率较低,但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不同的疾病类型其患病率在不同的国家、民族也有较大的差异。

例如本组疾病中常见的类型马查多-约瑟夫病(MJD)在某些地区患病率颇高,最高的是葡萄牙所属亚速尔群岛,患病率为40. 8/10万,其中的Flores岛高达900. 0/10万,而葡萄牙本土为9. 0/10万。

弗里德赖希(Friedreich)共济失调在欧洲患病率较高,在瑞士患病率为1. 0/5万,在亚洲就少见。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arophy ,DRPLA)在日本多见,约占HA的1/3,但在其他国家均罕见。

我国自1958年首次报道HA以来,至2005年底共有文献100余篇,病例800多例,家系180多个,其中以小脑型共济失调最多。

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报道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为诊断依据,近年来报道的病例均是经基因诊断证实的SCA,其中以MJD最多见,占40%~50%,次之为SCA2型(SCA2)、SCA1型(SCA1), SCA 6型(SCA6)少见。

这些研究引导我们重新认识这类疾病的确切分类和在我国的患病率问题。

【病因及发病机制】H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大多有家族遗传史,呈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的预防PPT课件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的预防PPT课件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的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2. 为什么需要预防? 3. 如何进行预防? 4. 何时进行干预? 5. 谁负责预防?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定义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是指一组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协调能力障碍。
为什么需要预防?
为什么需要预防? 改善生活质量
预防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帮助他 们更好地适应生活。
早期干预能够改善运动能力和社交技能。
为什么需要预防?
降低遗传风险
通过遗传咨询和检测,可以评估未来孩子患 病的风险。
父母了解自身的遗传状况,有助于做出知情 的生育选择。
为什么需要预防?
促进科学研究
这种疾病通常在儿童早期出现,影响日常生活和 运动能力。Leabharlann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步态不稳、手眼协调差、运动缓慢 等。
这些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社交 能力。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遗传机制
此疾病通常与基因突变有关,具体的遗传模式因 类型而异。
了解遗传机制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
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 展。
更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开发新疗法和治疗方案 。
如何进行预防?
如何进行预防?
遗传咨询
建议高风险家庭进行遗传咨询,了解遗传病史及 风险。
专业的遗传顾问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支持。
如何进行预防?
基因检测
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明确是否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
早期发现可以帮助制定相应的监测和干预计划。
医疗机构
医院和诊所应提供专业的遗传咨询和检测服务。

1例遗传性共济失调病例报告

1例遗传性共济失调病例报告

1例遗传性共济失调病例报告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例遗传性共济失调病例报告1例遗传性共济失调病例报告摘要:共济失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多样化,包括遗传因素在内。

遗传性共济失调会遗传吗?该怎么治疗啊?

遗传性共济失调会遗传吗?该怎么治疗啊?

遗传性共济失调会遗传吗?该怎么治疗啊?遗传性共济失调会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这种疾病一般都是有家族史的,而且还需要积极的进行改善和治疗,虽然这种疾病得不到完全的治愈,但是只要治疗的及时,患者的病情和身体也可以恢复,得到一定的控制。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出现,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运动障碍、认知功能及精神障碍,以及其他非特异性症状等等,患者的身体都会变的很不协调,而且还会有精神不振的症状,那么,遗传性共济失调会不会遗传,怎么治疗。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所以说也会有一定的遗传几率,病变部位主要在脊髓、小脑、脑干,故也称脊髓-小脑一脑干疾病,也称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多于成年发病,表现为平衡障碍、进行性肢体协调运动障碍、步态不稳、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可伴有复杂的神经系统损害,如:锥体系、锥体外系、视觉、听觉、脊髓、周围神经损害,亦可伴大脑皮质功能损害如认知功能障碍或者精神行为异常等,也可伴有其他系统异常。

2、目前尚无能够完全阻止遗传性共济失调病情进展的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临床治疗仍以经验性对症治疗为主,主要目标是减轻症状、缓解病情进展,维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除一般支持疗法外可用针刺治疗,体疗及肢体功能锻炼,也可有各种B族维生素、胞二磷胆碱肌注、口服卵磷脂等,晚期患者应注意预防各种感染,弓形足可行矫形手术或穿矫形鞋等。

3、本病发展缓慢,如无严重的的心肺并发症,可以适量的吃鸡蛋,鸡蛋中所含的蛋白质是天然食物中最优良的蛋白质之一,而蛋黄除富含卵磷脂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D、B等,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有好处。

最后,建议去医院检查并接受治疗,不可以耽误治疗的时机,这种疾病越早治疗效果会更好一些,而且治疗的作用也会更好,患者平时也需要注意多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避免吃太多对病情不利的食物,不然身体恢复会不怎么好。

益脑平衡疗法针对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是经过治疗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修改,最后总结出来的治疗方案,益脑平衡疗法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针对性强,用药精准,剂量把控严格,针对每一个病人的体质,病情病症,在益脑平衡疗法的基础上加药减药,其疗效也是得到很多病人的肯定。

遗传性共济失调PPT课件

遗传性共济失调PPT课件
10 共济失调、眼外肌麻痹、锥体 束征、锥体外系征、肌萎缩、 面肌和舌肌震颤、突眼、吞咽 困难
数 共济失调、感觉性轴性神经病、
病 比 染色 正常 异 起病 病 临床表现
名 例 体 CAG 常 年 程
位点
CA 龄
G (岁)
SAC 罕见 11p11-
5
q11
10-68 >25 共济失调、小脑萎缩、脑干 正常、进展缓慢
2024/2/6
SCA17
SCA17:发病年龄19~48岁,表现为 步态不稳、痴呆和帕金森综合症
基因诊断重复频率为47-55(正常为 29-42)
MRI表现为弥漫性皮层和小脑萎缩
2024/2/6
谢谢
2024/2/6
SCA1,SCA2,SCA3,SCA6,SCA7, SCA17是由于各自基因的CAG三核苷酸 重复扩展致病.这些扩展序列编码多聚 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链,被 称为多聚谷氨酰胺疾病。
2024/2/6
常见损害部位
神经系统 主要部位:小脑、脑干和脊髓 次要损害部位:周围神经、交感神经、丘脑、基 底节等
龄相对较晚 SCA7以视网膜变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特点 SCA8主要表现为小脑综合征、晚发痉挛状态和较轻感
觉性神经病
2024/2/6
疾病特征性表现
SCA10为伴或不伴癫痫的单纯的小脑综合征 SCA11除单纯小脑综合征外,多为病程良性,伴有腱
反射亢进 SCA12早期有上肢震颤、晚期可出现痴呆 SCA13多为儿童早期发病,以小脑综合征和精神发育
共济失调、痴呆、帕金森 综合症、腱反射增高
病名 比例 染色 体
位点
SAC1 罕见 8
SAC1 罕见 9/22

最新遗传性共济失调诊治专家共识

最新遗传性共济失调诊治专家共识

2024遗传性共济失调诊治专家共识要点(全文)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 ataxia,HA)是一大类以共济失调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遗传性疾病。

主要病变部位为小脑、脑干、脊髓及其传导纤维,亦可累及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等。

HA 具有高度的临床异质性,从婴儿期到成年期均可发病,临床表现以共济运动障碍为主,伴有锥体束、锥体外系症状以及周围神经病等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也可累及心脏、内分泌、骨骼、皮肤、视网膜等神经系统以外的器官系统。

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和线粒体遗传,散发病例亦不少见,提示HA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

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扩增突变,特别是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扩增突变是HA的主要病因之一;基因组错义/无义突变、插入/缺失突变、剪切位点突变等是HA的另一类主要病因,但仍有部分患者未找到致病基因及其变异。

目前大部分HA尚无对因治疗方法,临床上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结合康复治疗、护理照料;少部分HA亚型经特殊治疗后症状可显著改善。

近10年来,HA的诊疗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为更好地提升临床医师对HA 的规范化诊治水平,我们对2015版《遗传性共济失调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推荐意见。

本专家共识的推荐等级和证据级别标准参考了《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2021》。

分子分型HA遗传异质性大,根据遗传方式可将HA分为以下4种。

一、常染色体显性小脑性共济失调(autosomal dominant cerebellar ataxia,ADCA)ADCA患者一般在30~50岁隐袭起病,病情缓慢进展,也有儿童期、青少年期及老年期起病者。

1.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是最常见的ADCA,目前已发现的SCA亚型(基因型)已超过50种,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小脑、脑干、脊髓变性萎缩是其共同特征,不同亚型其他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差异。

共济失调基因检测报告

共济失调基因检测报告

共济失调基因检测报告共济失调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协调障碍和姿势不稳。

对于患有共济失调的患者来说,及早的基因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基因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的DNA序列来寻找与共济失调相关的基因突变。

通过对基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携带共济失调相关的基因突变,以及突变的类型和数量。

这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在进行基因检测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需要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和家族史,包括患有共济失调的家族成员情况。

其次,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最后,患者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确认自愿接受基因检测,并了解可能的风险和收益。

基因检测通常是通过提取患者的血液样本来进行的。

提取的血液样本将被送往专业的基因检测实验室进行分析。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将使用先进的技术来对患者的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科学家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携带共济失调相关的基因突变,以及突变的具体情况。

基因检测报告是基因检测的最终结果。

报告将详细列出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包括是否携带共济失调相关的基因突变,突变的类型和数量等信息。

基因检测报告通常由专业的遗传学家和医生共同解读,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患者来说,基因检测报告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为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医生来说,基因检测报告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成功率。

总之,共济失调基因检测报告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为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对于患有共济失调的患者来说,及早进行基因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基因检测,可以为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遗传性共济失调 ppt课件

遗传性共济失调  ppt课件

查体
5、脑膜刺激征6、自主神经:卧立位试验正常。有“肠炎”病史,解稀便,小便正 常。
辅助检查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神经源性损害 头颈MRI+MRA:见少许缺血灶,余未见异常。 颈椎MRI+MRA椎间盘突出(C4-6),颈椎退变, 血尿粪、生化、甲状腺、肿瘤、糖化、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大致正 常。
小脑
表现1、共济失调(极似Friedreich )2、肌无力3、 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本病早期体征)4、本体 感觉障碍5、眼症状6、其他。 诊断:具有慢性脂肪吸收障碍的肝胆疾病或肠道 疾病的患者,出现缓慢进行性共济失调,行走无 力为主的神经-肌肉综合征,应怀疑本病,血清维 生素E浓度低于11.6umol/L或血清维生素E/胆固醇 比值<3即可确诊。
遗传性共济失调伴肌萎缩症
简称Roussy-Levy 通常在婴儿发病,相对良性病程,表现为感觉共济失调,缓慢进展 病情,没有小脑受累表现,(构音障碍、震颤、眼球震颤)。有腓 骨肌萎缩,弓形足、反射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活检有脱 髓鞘和洋葱头结构。类似CMT1型,但是有震动觉及位置觉缺失,感 觉性共济失调和姿势性震颤。
神经性肌强直
是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自发性连续性肌肉活动的疾病,又称Isaacs 综合征、连续性肌纤维活动、伴肌肉松弛障碍的肌颤搐等,是一种 少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肌肉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少年,男女均可患 病,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其特征为肉 眼可见肩部、大腿、小腿肌肉不自主连续颤动。轻者睡眠后可减轻 或消失,重者睡眠中仍可出现。
运动系统:1、全身肌肉肌容积轻度萎缩。肌张 力基本正常。肌力下肢近端肌力稍弱5-(下蹲不 能站立)。余肌力正常。无不自主运动。
查体
2、指鼻试验 见意向性震颤。轮替试验基本正常,跟膝胫试验+,闭 目难立征(+),小脑步态。 3、反射:上肢深反射正常偏活跃,下肢膝反射消失,踝反射消失, 无阵挛。Hoffmann-,Rossolimo-。浅反射基本正常。无病理反射。 4、感觉系统基本正常。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护理课件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护理课件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进行护理? 4. 怎么进行护理? 5. 护理的预期效果是什么?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定义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 表现为运动协调障碍,通常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 的小脑或小脑连接部位的损伤。
定期评估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护理的预期效果是什么?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有效的护理和支持,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日 常生活。
提高家庭成员的参与度,形成良好的支持网络。
护理的预期效果是什么? 心理健康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
良好的心理支持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 象。
谢谢观看
通过专业医师的指导,调整护理计划。
何时进行护理?
家庭护理
家成员应积极参与护理过程,帮助孩子进行日 常活动。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同样重要。
怎么进行护理?
怎么进行护理?
专业护理
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进行个性化的康 复治疗计划。
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及言语治疗可以帮助改 善症状。
怎么进行护理? 日常护理
早期识别这些症状可以帮助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患者群体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通常在儿童早期就会表 现出来,任何性别的儿童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
部分遗传性共济失调可能在青少年或成年后 才开始显现。
谁会受到影响? 家族影响
如果家族中有类似病例,其他儿童的发病风 险可能增高。
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帮助识别高风险个体。
谁会受到影响?
社会影响

遗传性共济失调(教学及宣教)

遗传性共济失调(教学及宣教)

遗传性共济失调疾病概述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 ataxia,HA)是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

病变部位主要在脊髓、小脑、脑干,故也称脊髓-小脑一脑干疾病,也称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henar ataxia,SCAs)。

多于成年发病(大于30岁)表现为平衡障碍、进行性肢体协调运动障碍、步态不稳、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可伴有复杂的神经系统损害,如锥体系、锥体外系、视觉、听觉、脊髓、周围神经损害,亦可伴大脑皮质功能损害如认知功能障碍和(或)精神行为异常等。

也可伴有其他系统异常。

遗传性共济失调发病机制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CA)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近年来部分亚型基因已被克隆和测序,显示致病基因三核苷酸(如CAG)重复序列动态突变,拷贝数逐代增加为致病原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具有遗传异质性,最具特征性的基因缺陷是扩增的CAG三核苷酸重复编码多聚谷氨酰胺通道,该通道在功能不明蛋白(ataxins)和神经末梢上发现的P/Q型钙通道α1A亚单位上;其他类型突变包括CTG三核苷酸(SCA8)和ATTCT五核苷酸(SCA10)重复序列扩增,在许多病例中这种扩增片断的大小与疾病严重性有关,且发病年龄愈小,病情愈重。

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FRDA)是9号染色体长臂(9q13-12.1)frataxin基因非编码区GAA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扩增所致,正常GAA重复扩增42次以下,病人异常扩增(66~1700次)形成异常螺旋结构可抑制基因转录。

发病机制三核甘酸动态突变小脑性共济失调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小脑、脊髓和脑干变性,故又称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根据临床特点和基因定位分为SCA1~21种亚型,属于三核甘酸动态突变。

三核甘酸动态突变:是由于DNA中的碱基重复单位拷贝数不稳定扩增而导致。

正常情况下重复单位拷贝数有一定限制,而在动态突变下,则大大增加。

1例遗传性共济失调病例报告

1例遗传性共济失调病例报告
震, K — F环 阴性 ; 伸舌 居中 , 双肺听诊 呼吸音粗 ; 心率( HR) 8 9次 / mi n , 律齐 ; 腹软, 无压 痛 ; 双下 肢水 肿 ( 一 ) , 四肢 肌力
使用大剂量吡拉西坦治疗小脑皮质萎缩取得一定效果 , 尤其 在步态改 善方面效果显 著。亦有采用左旋 肉碱 及人促红 细胞 生成 素 等 治疗有效 的报 道 。追 问本例 患者家 族史 ,
2 O 0 4. 3: 2 91 — 3 0 4 .
明显 萎缩 , 两侧 脑室 扩大 。心 电图 : 窦 性心 律 , 慢 性冠 状动 脉供 血不 足 。心脏 彩超示 : 左房 增大 。腹部 B超示 : 肝 胆 胰脾 未见 明显异 常 。颈部 血管 彩超示 : 双侧颈动 脉 内膜增
2 Ma n t o MU .T h e w i d e s p e c l n i m o f s p i n o c e r e b e l l a r a t a x i a s( S C A s ) .
未发现患者有家族史 , 为散发病 例。遗憾 的是对本 例患 者未 能进行基因检查 , 而基 因诊断是最直接 、 最有效 的手段 。
3 参 考 文献
1 S c h r l s L,Ba u e r P,S c h mi d t T ,e t a 1 . Au t o s o ma l d o mi n a n t c e r e b e l l a r
散 发型) , 占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的 1 0 % ~1 5 %, 发病 率约为
l ~4 / 1 0万 , 可 见 于各 种族 或 民族 。 。H A多 于成 年期 【 >
现 过饮水 呛咳 , 构音 障碍 ( 吟诗样 语 言) , 同时 出现 尿失禁及 性 功能减低 ; 入 院前 1 0 d出现 头晕 , 偶 伴有 喷射 样呕吐 , 症 状 持续无 缓解 , 为 明确诊 治 , 被 家人 送入 本 院就诊 , 门诊 以 “ 共济失调原 因待查”收入院。否认既往有 高血压 、 冠心 病 、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健康教育课件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健康教育课件
这种疾病通常与遗传因素有关,影响小儿的日常 生活和运动能力。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步态不稳、言语不清和手眼协调困 难。
症状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影响孩子的学 习和社交能力。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类型
遗传性共济失调有多种类型,例如弗里德里希共 济失调和脊髓小脑变性等。
不同类型的共济失调有不同的遗传机制和临床表 现。
何时应该就医?
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遗传性共济失调的病例,建议进行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能够提供更明确的诊断和风险评估。
何时应该就医?
专业评估
专业医生可以通过多种检查手段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和生化检测,以确定病因和 类型。
如何管理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
如何管理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治疗方法
如何预防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早期筛查
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可以帮助发现潜在问题。
早期发现可能为干预提供机会。

为什么会发生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遗传因素
大多数案例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突 变通常是遗传的。
家族史是重要的风险因素,家族中有类似病 例的孩子更容易患病。
为什么会发生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环境因素
虽然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但环境因素也可 能在疾病的发展中起作用。
例如,孕期感染或营养不良可能会影响胎儿 的神经系统发育。
为什么会发生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 科学研究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对相关基因进行研究, 以寻找潜在的治疗方法。
了解遗传机制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
何时应该就医?
何时应该就医?
症状出现
如果孩子出现运动协调不良的表现,应及时就医 。

遗传性共济失调中医难病诊治

遗传性共济失调中医难病诊治

遗传性共济失调-中医难病诊治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缓慢进行的共济运动障碍为突出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本病在中医中无特有病名,根据其主要症状,中医常归之于“痿证”、“痿蹙”、“颤证”等范畴。

但又不能与之完全等同。

有人认为本病可称为“骨摇”,依据是《灵枢·根结》篇提到:“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故也。

”意思是指骨节弛缓不收,动摇不定之意,与共济失调的表现吻合,后期可发为骨痿,亦相对应一致。

遗传性共济失调病因尚不明确,大都有遗传史、家族史,具有家族系谱,据统计本病约占整个神经遗传病的10%.其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为最多。

现代医学尚无特殊疗法。

本病是一种少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在挪威发病率最高,为十万分之二十三。

在我国,至1980年仅报道8例,都很少论及治疗。

首先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是北京友谊医院神经科,其于1980年报道了应用薄树芝制剂治疗4例马雷共济失调的案例,均有一定疗效。

以中医辨证论治者,自1983年至1990年共有4篇报道,共治疗15例,仅2例无效,且有6例达到临床痊愈的程度,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相当潜力。

一、病因病机本病系遗传性疾病,在中医理论中显非外感之邪所侵,多为先天之本肾虚之故,且其临床以共济运动障碍为主,系筋、骨、肌肉之病。

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故病涉肝、脾、肾三脏。

肾虚骨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

多因高年肾气虚衰,或因先天禀赋不足,骨痿而致崎形,肾督阳虚,支撑无力,以致站立时身体前倾或作左右摇晃,而成骨摇之症。

且肾生髓通脑,肾虚则脑髓失充,筋骨失荣,脑散动觉之气,无气则肢动失常,甚则痿躄不用.阴虚风劫肾虚为本病之本源,肾精亏乏,则肝阴不足;肝肾阴虚,则筋膜干涩,筋挛而致运动失灵,呈现共济失调之症。

阴血不足,虚风内动,其振摇抖动,尤以动作之始末为剧,书写之动作也失之协调,均系肝风之候,且肝失所荣,而可兼有目琉色盲,月经不调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遗传性共济失调吃什么药

遗传性共济失调吃什么药

遗传性共济失调吃什么药文章目录*一、遗传性共济失调吃什么药*二、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典籍偏方*三、遗传性共济失调的护理知识遗传性共济失调吃什么药目前尚无能够完全阻止遗传性共济失调病情进展的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临床治疗仍以经验性对症治疗为主,主要目标是减轻症状、缓解病情进展,维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对维持神经元正常代谢过程和改善功能有一定作用。

尽管大多数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可能并不缺乏维生素,但维生素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于改善患者病情有益。

维生素B6(Vit B6),经代谢后可转变为具有生理活性的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后者为某些氨基酸的氨基转移酶和脱羧酶的辅酶,参与体内的多种代谢过程。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典籍偏方1、猪脑枸髓汤配料:猪脑1具、猪脊髓15克、枸杞子10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猪脑猪髓洗净,放碗中,纳入枸杞子、食盐、味精、料酒、酱油等,上笼蒸熟服食。

2、双耳炖猪脑配料: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猪脑1具、调料适量。

制法:将黑木耳白木耳发开洗净,猪脑洗净同置锅中,加鸡清汤适量;文火炖至烂熟后,加入食盐、味精、料酒、椒粉等调味,再煮一二沸服食。

3、胡桃龙眼鸡丁配料:胡桃仁元肉各10克、鸡肉250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鸡肉洗净切丁,用料酒、淀粉、酱油拌匀;锅中热油将姜葱爆香后,下鸡丁煸炒变色,而后下胡桃仁及元肉、葱、姜、椒等,炒至熟时,加食盐、味精调服。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护理知识弹,舌苔内部不断的上下撞击,形成快而响亮并有节凑的声音。

主要是为了锻炼控制构音障碍,说话吐字不清,以致于后期越来越不愿意说话,形成恶性循环带来病情加重的后果。

抓,双手用力,把动作做到位,本动作主要是为了锻炼手上肌肉的弹性。

蹬,腿用力,从小弧度到大弧度,从每天少频率到多频率。

主要是为了锻炼腿的灵敏度。

拉,慢,慢。

主要是为了把双腿的肌肉拉松驰。

转,用力做好每一次,目的是为了锻炼腰部灵活。

扭,是为了锻炼喝水吃东西不会呛,咳。

马步,是为了锻炼增强整个身体的柔韧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C12
罕见
5q31
6-26
66-78
33 (8-55) 19-48
共济失调、早期有震颤、晚期有痴 呆 共济失调、痴呆、帕金森综合症、 腱反射增高
SAC17
2016/7/11
罕见
25-42
47-55
病名
比例
染色体 位点
正常 CAG
异常 CAG
起病年 龄(岁) 15(13-27)
病程
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现
SAC18
• 其他神经系统的表现:构音障碍、书写障碍、眼球震颤及眼 球运动障碍、肌无力与肌萎缩、感觉障碍及肌张力障碍等 • 神经系统外的临床表现:骨骼畸形、皮肤改变、心脏疾病及
内分泌异常等
2016/7/11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MRI表现
• MRI是目前诊断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的辅助检查
• 主要表现为小脑、脑干、颈髓或大脑皮质的萎缩,
SAC27
罕见
SAC28
罕见
19(12-36)
DRPLA
罕见
18-20
2016/7/11
疾病特征性表现
• SCA1表现为腱反射亢进、快速扫视震幅增高、运动诱发电位 阈值升高、运动传导时间延长
• SCA2为快速扫视速率显著下降、帕金森病样症状、肌阵挛、 位置性震颤、腱反射消失及影像学可见桥脑萎缩 • SCA3以突眼、肌束震颤、肌痉挛、舞蹈样动作、凝视障碍、 凝视诱发的眼颤,帕金森综合征及周围神经病
2016/7/11
SCA分型:
• 已定位的27种SCA基因——SCA1~8.10~23.25~ 28和30,其中12种已经克隆:SCA1,SCA2,SCA3, SCA4。SCA5,SCA6,SCA7,SCA12,SCA 13,SCA14, SCA17和SCA27。 • SCA1,SCA2,SCA3,SCA6,SCA7,SCA17是由于各 自基因的CAG三核苷酸重复扩展致病.这些扩展序列 编码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链,被称为 多聚谷氨酰胺疾病。
2016/7/11
疾病特征性表现
• SCA4以小脑综合征和感觉性神经病 • SCA5多为单纯的小脑综合征 • SCA6除单纯小脑综合征外,多没有家族史,且发病年龄相对 较晚
• SCA7以视网膜变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特点
• SCA8主要表现为小脑综合征、晚发痉挛状态和较轻感觉性神 经病
2016/7/11
(A)30岁时出现步态不稳和视
力障碍,44岁时仍能行走,基因 检测为44重复;(B)2岁时出现
肢体共济失调和视力减退,4岁时
出现构音障碍和不能站立,死于 支气管肺炎
2016/7/11
SCA17
• SCA17:发病年龄19~48岁,表现为 步态不稳、痴呆和帕金森综合症

基因诊断重复频率为47-55(正常为
2016/7/11
遗传方式: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常见,目前被统称为脊髓小 脑性共济失调(SCA)。随着分子发病机理研究的不断 深入,SCA分型越来越细,已达30余型。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对少见,主要是Freidreich共 济失调,西方人相对多见,主要表现为青少年起病 的共济失调,多伴有智能障碍、骨骼畸形、心脏病 变等。 • x一连锁隐性遗传
无增强
2016/7/11
病名
比例
染色 体
正常 CAG 6-36
异常 CAG 39-83
起病年 龄(岁)
病 程
临床表现
SAC1
6%
6p23
<10 >60 <10 >60
15 (10 -28
共济失调、眼外肌麻痹、锥体束征、锥体 外系征、吞咽困难、痴呆、周围神经病
SAC2
15%
12q1 4
15-31
34-220
>25
SAC7
5%
3p21-12
4-19
37-300
½ -60
1-45
2016/7/11
病名
比例
染色体 位点 22q13
正常 CAG
异常 CAG
起病年 龄(岁) 36
病程
临床表现
SAC10
罕见
9
共济失调,偶有震颤
SAC11
罕见
15q14-21
33 (15-70)
正常 寿命
共济失调、症状轻、保留随意活动 能力
2016/7/11
病名
比例
染色体 位点
正常 CAG
异常 CAG
起病年 龄(岁) 儿童
病 临床表现 程 终 震颤(情绪紧张或活动时加重),口面异 身 动,轻微周索性感觉性周围i神经病, 发作性精神异常。 眼肌麻痹,病程晚期眼睑下垂,大多 有反射亢进,病理征。 早发病者有阵挛或抽搐,迟发病者有 舞蹈和痴呆。
17(6-30)
进展 缓慢
病名
比例
染色体 位点
正常 CAG
异常 CAG
起病年 龄(岁)
病程
临床表现
SAC23
罕见
50(43-56)
数十年
感觉障碍,大多反射亢进,进展缓慢。
SAC24
罕见
SAC25
罕见
1.5-39
呕吐或胃肠症状起病,感觉性周围神 经病,严重小脑萎缩 进展缓 慢
SAC26
罕见
26-60
疾病特征性表现
• SCA10为伴或不伴癫痫的单纯的小脑综合征 • SCA11除单纯小脑综合征外,多为病程良性,伴有腱反射亢 进 • SCA12早期有上肢震颤、晚期可出现痴呆 • SCA13多为儿童早期发病,以小脑综合征和精神发育迟滞 • SCA14为早期发病的肌阵挛和共济失调 • SCA16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头部震颤 • SCAI7是小脑性共济失调、运动迟缓和痴呆
罕见

肌肉萎缩,夜间行走困难,感觉性轴 索神经病,Romberg征 认知损坏,肌阵挛,震动和位置觉降 低。
SAC19 /22 SAC20
罕见
34(11-45)
罕见
46(19-64)

软腭震颤,发音障碍,CT见齿状核钙 化 少动、强直或震颤等椎外表现,大多 腱反射降低,部分认知损坏
罕见 SAC21
2016/7/11
遗传性共济失调
神经内二科:肖立坡
定义:
•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高度遗传异质性神经变性疾 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袭起病,逐渐加重的肢体 及躯干共济失调。首发症状多为行走不稳,走路容 易跌倒,步基宽大,逐渐出现双手笨拙及意向性震 颤以致不能完成精细动作,还可合并构音障碍、吞 咽困难,下肢可有病理征等 。
病名
比例
染色体 位点
正常 CAG
异常 CAG
起病 病程 年 龄 (岁)
10-68 >25
临床表现
SAC5
罕见
11p11q11 19p3 4-16 20-33
共济失调、小脑萎缩、脑干正常、进 展缓慢 共济失调、小脑萎缩、脑干正常、进 展缓慢 共济失调、视力丧失、视网膜色素变 性
SAC6
15%
19-71
2016/7/11
SCA6
• SCA6:42岁时出现双手活动笨拙, 走路困难,46岁在帮助下尚能行 走,50岁时只能依靠轮椅,其父 亲50岁时才出现临床症状 • 基因诊断重复23-25(正常4-13)
• MRI可见小脑萎缩,脑干正常
2016/7/11
SCA7
• SCA7MRI表现:44岁男性患者 (A)与其4岁儿子(B)的MRI,
10 共济失调、慢眼球活动、视神经萎缩、周 (1 围神经病、痴呆 -30) 10 共济失调、眼外肌麻痹、锥体束征、锥体 外系征、肌萎缩、面肌和舌肌震颤、突眼、 吞咽困难
SAC3
21%
14q2 4.332.1
12-40
60-86
10-70
SAC4
罕见
16q2 2
19-59
2016/7/11
数 十 年
共济失调、感觉性轴性神经病、锥体束征、 眼动正常感觉性神经病
29-42)

MRI表现为弥漫性皮层和小脑萎缩
2016/7/11
治疗:
无特效治疗,对症、支持、康复。
2016/7/11
谢谢观看
2016/7/11
2016/7/11
常见损害部位
• 神经系统 主要部位:小脑、脑干和脊髓 次要损害部位:周围神经、交感神经、丘脑、基 底节等 • 神经系统之外的损伤 骨骼、心脏、眼、内分泌和皮肤改变等
2016/7/11
临床表现
• 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肢体、
语言共济失调,几乎所有患 者均出现
2016/7/11
临床表现
2016/7/11
SCA3
• SCA3 发病年龄为17-72岁 ,临床 表现小脑共济失调、、肌张力障 碍、肌强直和突眼等 • 基因检测62-84 (12-41) • MRI表现为第四脑室扩大
2016/7/11
SCA2
• 5例SCA2患者主要表现为小脑共 济失调、慢眼动、腱反射减低
• 基因诊断结果三核苷酸重复频率 为41、 39、 44、 45和 36(正常 为17-29 ) • MRI显示1、2和3为小脑和桥脑萎 缩,4与5则无明显萎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