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最新进展 -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理论的新进展探讨基于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分析

内部控制理论的新进展探讨基于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分析

在风险评估方面,COSO框架强调了识别、分析、评价和报告风险的过程。这 包括对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的评估,以及对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的考虑。此外,框 架还引入了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概念,帮助企业确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在风险应对方面,COSO框架提出了八种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 险分担、风险承受、风险储备、风险转化、风险补偿以及风险解除。这些策略为 企业在面对不同风险时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企业应注重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 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同时,学术界和监管机构可以进一步研 究和发布具体的实施指南,为企业的实际操作提供更多帮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 信息化的发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企业应这一领域的最 新进展,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2、缺乏具体实施指南:虽然COSO框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 法,但缺乏具体的实施指南和案例参考,使得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困难。
结论与展望
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对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强调了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重要性,引入了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概念,并 提出了多种风险应对策略。然而,该框架的实施难度较大,且缺乏具体的实施指 南。
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内部控制进入了整合框架阶段。这一阶段的 内部控制理论更加注重企业全面的风险管理,并试图通过建立一体化框架来满足 这一需求。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在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
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 框架
COSO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 合框架》。该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概念,强调了风险评估的重要 性,并提出了风险应对的八种策略。

论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

论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

论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也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达成经营目标,在业务流程中采取的一种保障措施,旨在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保障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私营企业的兴起,内部控制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此期间,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主要有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其中,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于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

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方面。

其中,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相应的流程和制度,确保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来确定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目前,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主要涉及到评价指标的设计和评价方法的选择等方面。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并且对于风险的管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结合,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四、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企业治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内部控制也是企业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将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相结合,从而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内部控制是企事业单位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它通过优化组织结构、规范业务流程、加强监督管理等手段,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保障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全球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内部控制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主要围绕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展开探讨。

一、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在国内,内部控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研究热度逐渐提升。

目前,国内的内部控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框架建设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环境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理论框架。

例如,内部控制有关要素理论模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等。

2. 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国内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良好的内部控制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探讨了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提供了指导。

3. 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与实施研究研究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经验,为企业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例如,组织结构设计、业务流程再造、内部风险评估等。

二、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与国内类似,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

目前,国外内部控制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 内部控制规范的法律制度建设一些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例如,美国的《萨波尼斯法案》、欧洲的《第八条指令》等,这些法律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2. 内部控制在金融业领域的研究在金融业领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国外学者通过对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研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和措施。

例如,风险控制、内部审计、内部报告等。

3. 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研究国外学者将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认为内部控制是实现良好企业治理的基础。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和展望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和展望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和展望[摘要]伴随制度变迁,我国内部控制从缺失到完善经历了漫长过程。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自身的内容和作用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内部会计控制始终保持其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本文认为,我国内部控制研究应以关键控制点为基础。

[关键词]管理;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借鉴前苏联的经济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采取高度集中的方式,企业的经营与规划完全由国家来做,监控也由国家直接进行,以企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基本缺失。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市场经济的提出与全国建设才还企业以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加强内部控制、健全运营机制得以发展。

在这一阶段,内部控制开始有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的划分,主要是通过形成和推行一套内部控制制度来实施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除了保护组织财产的安全之外,还包括增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和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

1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进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财政部从总结企业已有成效的做法(经济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入手,同时借鉴国外内部控制研究成果,于1986年颁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其中对内部控制作了明确的规定。

这一阶段开始把控制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一起被纳入内部控制结构之中,并且不再区分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控制环境反映组织的各个利益关系主体(管理当局、所有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主体)对内部控制的态度、看法和行为;会计制度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确认、分析、归类、记录和报告方法,旨在明确各项资产、负债的经营管理责任;控制程序是管理当局所确定的方针和程序,以保证企业经营达到一定的目标。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建设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首份规范文件是《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力图从内部控制入手,达到确定评审性质,规划评审时间,划定评审范围的目的。

然而当时企业中既无成型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家相关部门也没有发布相应的规章制度,企业仅有最原始的内部牵制制度,所以评审人员无法通过内部控制评价这个先进的手段提高评审质量。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研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的事业单位在数量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以政府部门、公共医疗卫生机构、高等教育机构、科研院所、文化体育机构等为代表的事业单位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运作中,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研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探索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已成为解决目前问题的紧迫任务。

本文将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背景和现状出发,探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和对策建议。

一、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背景和现状1.1 背景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化程度持续提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管理运营中具备更高的效率和准确度。

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调整优化,例如事业单位改革、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等,这些都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自身内部控制,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事业单位在运营和管理中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来应对各种风险。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1.2 现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包括管理规范和标准不足、管理职责不清晰等;二是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包括内部审计滞后、内部监督缺失等;三是内部风险意识薄弱,包括对内部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等;四是内部人员素质不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员工职业道德不端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和发展,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

2.1 强化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是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

《2024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范文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企业的稳健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防火墙”,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评估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国内许多企业和学术机构开始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现状1. 研究范围和方法的概述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环境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开始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风险控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等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

2. 案例分析以某大型国有企业为例,该企业近年来积极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

例如,建立了严格的审批流程、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内外部审计制度等,并进行了大量相关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通过定量分析证明了这些改革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体系1. 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以及风险管理指标等。

其中,财务指标主要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偿债能力等;非财务指标则包括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等;风险管理指标则主要关注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这些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全面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2. 实际操作与改进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关注这些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同时,要不断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此外,还要注重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利用,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1. 未来研究方向未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应更加注重国际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既定目标,保护企业的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以及提高运营效率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研究现状方面,目前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包括企业规模、所有制性质、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文化等方面。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内部控制建立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绩效水平。

国内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绩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

第三,内部控制对于财务报告的影响研究。

内部控制是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的主要手段之一、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内部控制对于财务报告的质量有着显著影响,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第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

研究成果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国外研究现状方面,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同样也比较丰富。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公司治理的效果和质量。

其次,内部控制的价值与效益研究。

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公司的价值和效益有着显著影响,能够降低公司的运营风险,提高公司的绩效和竞争力。

第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企业的各类风险。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内部控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严峻的现实却告诉我们有关内部控制失效的种种表现:诚信缺失、会计信息造假、企业舞弊案件频发等等,表明内部控制如在设计上有缺陷,在作用上有缺失,往往会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为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笔者就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作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供商榷。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简史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内部会计控制”概念。

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CAP)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对内部控制首次做出如下权威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NO.55),规定从1990年1月起以该文告取代1972年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SASNO.1)。

该文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ControlStructure)”的提法替代了“内部控制”的提法,正式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并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

该公告可视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突破性成果。

1985年6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学会、内部审计师协会、财务执行官协会和管理会计师协会共同成立了国家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又称Treadway委员会。

该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 ssion),简称COSO委员会。

1992年,COSO委员会报告,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Control-IntegratedFramework)》,也称COSO报告。

论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

论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

论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论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它可以有效的避免财务错误、减少财务风险,保障企业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展望未来,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研究方法上的缺陷、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等。

本文将分析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着重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活动;研究现状1. 引言近年来,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一个完整系统,它可以有效的避免财务错误、减少财务风险,保障企业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成为当前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在新的价值观和技术环境下,内部控制研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必要性、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2.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现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采用合适的方式,结合企业的实际运作,采取技术、组织、信息、人员等多种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控,以确保企业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

针对每类财务活动,都有一套专门的内部控制程序,以及相应的检查和报告机制,以确保财务工作的正确、及时、完整。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分为两大方面:一是从理论上探讨内部控制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从实践上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研究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在理论上,专家们从实践出发,深入地探讨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及实施机制,积极推进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在实践上,学者们从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索,力图了解企业实践中内部控制的构成及其状况,以便及时地改善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

总的来说,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深入,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

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

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实现风险防范和经营管理。

事实上,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公认的管理模式,不仅在国际上被广泛引用,也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内部控制领域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以下是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

首先,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内涵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国外,内部控制一般被定义为一种管理过程,它通过制定、实施和监督组织运作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实践,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而在国内,内部控制的定义更加宽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

此外,研究者在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还涉及到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和管理过程改进等。

其次,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也成为研究重点。

国内研究者通过控制自评、第三方评估和评价标准等方式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同时,一些企业也借鉴国际上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例如美国公认的内部控制框架COSO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等,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

亦有研究者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内部控制和企业绩效的关系。

他们通过对内部控制相关指标的收集,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绩效模型,评估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成熟度水平,从而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专业指导和意见。

此外,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的研究也逐渐引起重视。

在传统企业治理框架中,内部控制通常被视为企业治理的一部分。

但是,随着内部控制的发展,研究者认为内部控制应该被视为企业治理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

他们通过分析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的关系,探讨内部控制对企业治理的贡献,为企业治理及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总之,内部控制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理论的热点之一。

在国内,内部控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内部控制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方法。

然而,在实践中,还需要大量的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

论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

论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

论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内部控制可谓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外频频发生财务丑闻时,在把矛头直指向财务会计报告时,也在探索企业内部治理等问题。

并把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途径归到了内部控制。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对国内有关内部控制研究做了一个简要的整理和分析。

标签:内部控制理论探讨应用探讨一、我国内部控制研究基本状况分析本文所选的样本主要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总样本选取的,以内部控制为篇名搜索,从1999年到2008年,总共有9912篇文章,其中核心期刊有2153篇。

这些文章基本上能够代表我国这些年来研究内部控制的水平,本文期望能够从中把握我国研究内部控制的脉搏,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

1.从发表时间来看,就笔者收集的资料,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多集中于二十世纪初期几年。

这可能要基于美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几宗大的财务丑闻和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反思而推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范,所以在对美国财务丑闻的分析研究和出台政策的剖析的文章就层出不穷。

笔者认为这也体现了我国内部控制研究人员的前瞻性,从国外的经验教训中就能让我们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美国一直是一个在健全法律和制定政策方面做得比较前沿,涉及内部控制的就先有COSO报告,后有SOX法案的颁布和COSO委员会出台的ERM,目前都被认为是规范内部控制的高质量标准。

除了美国以外,我国也发生了诸如“银广厦”、“中航油事件”等事件,针对这些个案,在诸如《会计研究》这样的期刊上都有深入的分析,当然也有针对我国现实的关于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探讨。

这也反映了研究不仅要具有前沿性,更要有现实意义。

2.从论述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一般有以下几个角度的探讨:(1)内部控制的概念的探讨。

(3)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材料)

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材料)

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材料)内部控制是指一个组织通过设立一系列的制度、政策和流程,以确保组织的资源得到有效和合理的使用,并防范内部和外部的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本文将对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国内研究方面,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的学者开始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

他们研究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绩效、财报信息质量以及企业价值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和审计领域,试图揭示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准确性的影响。

同时,也有学者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运作以及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然而,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准确性之间的关系,其他方面的研究,比如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企业价值、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关系相对较少。

国外研究方面,内部控制的研究已经有较长的历史,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方法。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西方学者就开始研究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

近些年来,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了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等方面。

在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方面的研究中,许多学者认为,较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的运营效率,提高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

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中,学者们试图揭示内部控制对企业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的影响。

在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方面的研究中,学者们研究了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结构和股东权益保护的作用。

总体而言,国内外的研究都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的运营效率、财务报告准确性、风险管理和治理结构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然而,由于研究方法和数据的限制,目前还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此外,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角度和深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更广泛的理论角度出发,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定量研究,并开展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企业价值以及治理结构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内部控制的理解。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综述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达成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涵盖了组织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等方面。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降低组织的风险,提高管理效率,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对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1. 研究主要内容在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探讨内部控制的实施方法,分析内部控制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研究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探讨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和价值的影响。

(3)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研究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研究内部审计的理论和实践。

(4)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内部控制来管理风险。

(5)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研究内部控制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探讨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2. 研究方法在对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

通过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分析和整理,揭示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总结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内部控制理论在实践中的有效性,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依据。

3. 研究成果在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

在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方面,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如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方法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结合等;在内部控制实践方面,对一些成功的内部控制案例进行了总结和推广,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在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方面,研究出了一些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审计标准,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支持;在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方面,研究了信息系统在提高内部控制效果上的作用,并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内容阐述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最新研究成果;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和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差距;解决

内容阐述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最新研究成果;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和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差距;解决

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风险管理:强调对风险的识 别、评估与控制,以提高企
业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将内部 控制与企业战略、组织结构、 业务流程等相整合,以提高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
信息化内部控制:利用信息技
术手段,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内
部控制体系,以提高内部控制 的实时监控和预警能力。
内部控制环境研究:关注企业 内部组织结构、文化氛围等因 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的融合研究:探 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相结合,
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内部控制理论体系逐渐完善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日益融合 内部控制评价标准逐渐明确 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和权限,规范操作流程。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提高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与监督力度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 展、现状、问题与 解决措施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内 部 控 制 理 论 的 发 展 历程
03 04 我 国 内 部 控 制 理 论 的 研究现状
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的 实施现状
05 存 在 的 问 题 与 差 距
06
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 施
01
添加章节标题
风险管理意识 增强
内部审计职能 得到强化
信息披露制度 逐步规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2024年内部控制发展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内部控制发展问题研究》范文

《内部控制发展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效率、风险防控及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旨在研究内部控制的发展问题,分析当前内部控制发展的现状、挑战及未来趋势,以期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 发展历程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早期,企业主要依靠内部管理制度来规范运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评价等方面。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已逐渐成为企业风险管理和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现状目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和要求。

然而,仍有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不足,如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还可能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发展面临的挑战1.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带来的挑战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

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法律法规的变化。

这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2. 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带来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

企业需要应对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不断增加。

这就要求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3. 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数据更加复杂和庞大,对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更加依赖于信息系统,一旦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四、内部控制发展的未来趋势1. 强化风险防控未来,内部控制将更加注重风险防控。

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确保其业务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可靠性和合规性的过程。

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表明,其已成为企业治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内部控制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和发展。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

定量分析研究:定量分析研究侧重于证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以量化的方式研究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财务风险等指标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企业绩效、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定性分析研究:定性分析研究侧重于理论的构建和深度解释。

研究者通过对个案、访谈和文献等进行综合分析,解释内部控制的概念、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监督,需要考虑组织的文化、治理结构、信息技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国际研究现状分析:国际上,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较于国内,国际上的研究更加注重与企业绩效和股东权益的关系。

经验研究:国际上的研究主要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寻找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绩效和股票市场表现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和股东权益,吸引投资者并降低投资风险。

理论研究:国际研究还注重内部控制的理论构建和发展。

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内部控制理论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内部控制的内在机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例如,代理成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制度理论等。

国际间经验交流和合作:国际上的研究者们经常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内部控制的挑战和对策。

这些研究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加强了国际研究的严谨性和广泛性。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国内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财务风险等指标的关系,而国际上更注重内部控制与股东权益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理论的构建。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内部控制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和展望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和展望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和展望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增强经济责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对内部控制研究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不断加大研究投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改进的方向。

首先,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现状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不平衡。

我国学界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内部控制概念的阐述、内部控制要素的构建等。

然而,对于内部控制的实践应用研究的深入,研究不够充分,相关实证研究也较少。

这导致内部控制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

因此,未来研究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实践应用的研究,深入挖掘内部控制与公司业绩、风险管理、治理效果等之间的关系。

其次,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还存在着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脱节问题。

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研究多集中在理论界,重视理论建设,而实务界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往往更注重经验和操作。

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脱节导致理论研究的成果难以投射到实际应用中,实务界的经验和操作也难以得到深入研究和总结。

因此,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交流与合作,构建适应实际应用需要的理论框架,同时也需要从实务经验中总结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

此外,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还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中的信息系统安全、数据质量管理、电子审计等问题变得日益重要。

然而,当前我国内部控制研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对信息技术的变革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还不够重视。

因此,未来研究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探讨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和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信息化内部控制方案。

最后,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还需要加强对国际先进经验的借鉴和吸收。

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体系,我国研究者应该加强对这些先进经验的学习和借鉴,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完整版)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完整版)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一、内部控制理论国外研究状况分析内部控制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

内部控制, 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 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 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

在其漫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大体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 即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三个阶段。

从1949 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 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 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

内部控制在50 年时间内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经历近40 年, 而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只有5 年时间。

内部控制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除企业内部管理自身因素外, 外部尤其是政府的推动亦是关键因素。

在美国20 世纪70 年代到80 年代, 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

80 年代一些舞弊性财务报告和企业“突发”破产事件导致美国国会一些议员对财务报告制度的恰当性提出了疑问,尤其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恰当性, 由此成立Treadway 委员会( 即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 ,并发表了著名的COSO 报告。

20 世纪80 年代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 SEC) 也对内部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

SEC 在1980 年的S—X 规则303 条款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当局讨论和分析( MD&A) ”的信息。

MD&A 要求揭示上市公司财务和经营相关的当前和未来的流动性和其它情况, 所以要求向公众提供更多未来经管责任的情况,包括内部控制等内容。

“安然”事件发生后, 美国国会于2002年7 月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arbanes-Oxley Act) , 强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 如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检查等。

COSO 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 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双汇集团为例》范文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双汇集团为例》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双汇集团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和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逐渐成为投资者、监管机构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利益、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双汇集团为例,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逐渐规范化、制度化。

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定期进行信息披露。

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将其作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双汇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双汇集团作为我国知名的上市公司,其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双汇集团按照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定期进行信息披露。

从披露内容来看,双汇集团在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均有详细的描述。

这表明双汇集团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做得相对较好,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信息。

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披露内容不完整、不及时。

其次,一些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缺陷,难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此外,监管力度不足、处罚力度不够也是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

五、双汇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启示与建议双汇集团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上市公司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公司应提高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确保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评估和内部监督,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社会意识形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推进,才开始相关的研究。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内部控制制度演变等内容加以阐述,认真梳理了我国现阶段内部控制的最近研究,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内部控制;研究进展AbstractThe research of internal control in our country started late, until the 80s of last century, social ideology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began to study.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carefully combs the recent research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author's own views.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Research progress目录1绪论 (3)1.1 研究背景 (3)1.2研究思路 (3)1.3研究方法 (4)2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4)2.1 内部控制的概念 (4)2.2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4)2.2.1内部环境 (4)2.2.2风险评估 (5)2.2.3控制活动 (5)2.2.4信息和沟通 (5)2.2.5内部监督 (5)3 文献综述 (6)3.1关于内部控制本质方面的文献综述 (6)3.2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概念方面的文献综述 (7)3.3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方面的文献综述 (8)3.4关于企业内部控制要素方面的文献综述 (9)4 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演变 (10)4.1内部控制制度的演变 (10)4.2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发展 (10)4.2.1COSO报告的内控“五要素” (10)4.2.2 ERM框架的风险管理“八要素” (11)4.2.3新COSO报告的内控“五要素” (11)5 结论与启示 (11)参考文献 (14)1绪论1.1 研究背景内部控制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

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我国西周时代就产生了内部控制思想的启蒙;说它年轻,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内部控制正在被不断赋予新的思想与内涵。

然而,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是保障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并最终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

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在西方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尤其是以COSO 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相继于1992 年、2004 年、2013 年分别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和更新版本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一步步造就了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学术巅峰。

此外,《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及之后的一系列内部控制规定也对内部控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比西方国家,尽管我国的内部控制思想起源非常古老,但现代意义的企业内部控制却是在建国之后才逐步开展。

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多是以美国COSO 框架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为基础而展开,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我国政府在近几年连续出台了多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最具代表性,被称为“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从法制层面和制度层面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要求和指导,但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的实际工作中仍感觉没有抓手,不知从何做起。

因此,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企业实践方面,都十分有必要对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1.2研究思路本文共分为5章,研究框架与基本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

概述本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本文具体的研究方法,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内容。

第2章,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分别进行阐述。

第3章,文献综述。

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与概念范畴、目标与要素及其构成体系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梳理,评述现有文献的贡献与不足,为后文的主题研究提供参照物。

第4章,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演变,本章主要从实践方面阐述了国际上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主要经验、做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5章,结论与启示。

1.3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通过查阅、分析、整理文献,全面正确地了解研究的事物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图寻找事物本质属性,从而发现关键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文搜集了许多关于内控的相关资料,包括国内文献以及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可以使笔者更好的把握近期的研究方向和动态并展开进一步研究。

(2)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比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进展,找出不同点,继而在今后设计内控制度上,为今后企业内控制度的借鉴提供参考。

2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2.1 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由内部牵制思想发展而来的,虽然大量学者和实务界的专家都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内部控制的确切定义一直未达成有效共识。

直到1992 年COSO 颁布了内控框架,才得到了学者与实务工作者的普遍认可。

整体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与其他人员实施的旨在为企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

内部控制目标则包括经营、报告与合规三个部分。

内控框架由以下九个部分组成,即诚信道德价值观念和胜任能力、控制环境、控制目标、风险评估、控制程序、变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沟通和监控活动。

后来在考虑调查者的意见后对要素进行了筛选,最终修改为五个要素。

2008年6 月我国在借鉴西方内控理念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范指出内部控制指的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与所有员工共同实施的,为完成企业控制目标的过程。

2.2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2.2.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内控的基础部分,是其他内控要素实施的前提,可以加强或削弱其他内控要素的作用。

内部环境包含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的管理理念、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企业文化等方面。

2.2.2风险评估风险指的是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包括不确定的收益和不确定的损失。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及面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运营目标、报告目标与合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必然会面对诸如经营风险、信息真实性风险与法律风险。

机遇与风险并存,企业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内部和外部风险,没有风险,内部控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因此,恰当的识别和评估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正确地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及风险的影响程度,才能针对风险采取应对措施。

2.2.3控制活动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但如何采取措施应对这些风险对企业的发展更加重要,控制活动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设计的。

控制活动依据目标性质不同可分为经营性、财务报告与遵循性三大类,控制活动之间也是彼此联系的,一项控制活动可能既有助于满足报告目标,又有助于企业合规性目标的实现。

另外,不同的企业由于性质、规模与行业特点等不同,所面临的风险也千变万化,企业应根据情况设计一套适合自身的风险管理目标与应对策略。

2.2.4信息和沟通信息和沟通是内控制实施的主要载体,可以帮助员工了解与自身相关的内控信息,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信息沟通包括信息与沟通两个方面,其中信息又包括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

存在于企业内部并随着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信息属于内部信息,而存在于企业外部却需要企业给予关注的信息如法律信息、市场信息等则属于企业的外部信息。

2.2.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内控执行情况的再控制,主要是发现内控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并采取措施对出现的偏差加以改正的过程。

内部监督在执行过程中应体现风险导向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是一个整体,要素与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

内部控制一项要素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乃至决定着内控整体的运行质量。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应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基于企业目标,将内部控制各要素融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并随着环境而改变,才能最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内部控制的运行效率。

3 文献综述3.1关于内部控制本质方面的文献综述在国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亚新科集团内控管理程序修正》课题组(实际上把内部控制看作内控制度,并认为内控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授权体系和责任体系,是一种最优化、最简捷和最理性合乎逻辑的作业方式或作业标准。

蔡吉甫(2006)认为在现代企业不完全契约的特征下,内部控制实际上是为弥补企业契约不完全性而产生的一个控制系统,是企业契约本质的实现机制。

1林钟高和郑军(2007)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持续均衡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是企业内部各个控制主体之间为实现作为专业化结果的交换收益,是其财富最大化而作出的合约安排。

欧阳电平等内部控制其实质是“人控制人”,它涉及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道德观和激励机制等。

2张宜霞(2007)认为弥补企业契约组合的不完备性,实现企业内部的均衡和有效运作,应当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真正本质。

3李心合(2007)认为内部控制应是以公司价值创造为主要目标、以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为出发点、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体现控制全过程一个开放型系统。

4谢志华(2009)认为,企业在发起设立时会形成平等契约关系,而在运行时会形成科层等级关系,以及同一科层各环节之间的平等契约关系。

以契约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制衡;以科层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是监督。

5丁友刚、胡兴国(2007)把风险控制分为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他们认为内部控制本质上是组织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徐虹等,从交易成本理论和组织内合作理论出发,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和委托人之间为实现财富最大化而作出的合约安排。

它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持续均衡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

6戴文涛(2010)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应当是一种风险控制活动,在内部控制是一种风险控制活动和内部控制目标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如何管理风险、控制风险成了内部控制学的本质特征。

7杨雄胜(2011)认为“内部控制是运用专门手段工具及方法,防范与遏制非我与损我,保护与促进自我与益我的系统化制度”。

古淑萍认为,内部控制本质上是具有控制职能的企业管理活动集合,是围绕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实施的一个动态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