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26个学科临床路径目录(1010个)

26个学科临床路径目录(1010个)

26个学科分册临床路径病种目录1《临床路径释义》主编工作会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1病种的学科分类按国家卫计委1010个病种目录中的出现顺序整理。

▲标注的病种都是2016年发布的对已有病种的修订版。

目录1.心血管病分册(共计25个,其中2016年发布10个) (4)2.呼吸病分册(共计26个,其中2016年发布9个) (5)3.消化病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27个) (6)4.血液病分册(共计42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7)5.肾脏病分册(共计31个,其中2016年发布21个) (8)6.内分泌病与代谢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9)7.风湿病与自体免疫病分册(共计19个,其中2016年发布19个) (10)8.感染性疾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7个) (11)9.神经内科分册(共计40个,其中2016年发布20个) (12)10.普通外科分册(共计86个,其中2016年发布39个) (13)11.神经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15)12.胸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5个) (16)13.心血管外科分册(共计20个,其中2016年发布5个) (17)14.泌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7个) (18)15.骨外科分册(共计109个,其中2016年发布72个) (19)16.妇产科分册(共计63个,其中2016年发布48个) (21)17.小儿内科分册(共计48个,其中2016年发布18个) (22)18.小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3个) (23)19.眼科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24)20.耳鼻咽喉科分册(共计29个,其中2016年发布10个) (25)21.口腔科分册(共计47个,其中2016年发布22个) (26)22.皮肤病及性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8个) (27)23.精神病分册(共计7个,其中2016年发布2个) (28)24.肿瘤疾病分册(共计47个,其中2016年发布19个) (29)25.康复科分册(共计11个,其中2016年发布11个) (30)26.职业病分册(共计11个,其中2016年发布11个) (31)1.心血管病分册(共计25个,其中2016年发布10个)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10 房性心动过速2016 稳定型冠心病2010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2016 扩张型心肌病(CRTCRT-D) 20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2016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2010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2016 心力衰竭2010 主动脉夹层2016 ▲急性心肌梗死2010 肾血管性高血压治疗2016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2010 心房颤动介入治疗2016 房室传导阻滞201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2016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2009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2016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2009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2009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2009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2009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2009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009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012 耐多药肺结核2016 间质性肺病2012 初治菌阳肺结核2016 孤立肺部结节2012 复治肺结核2016 ▲社区获得性肺炎2011 肺脓肿2016 ▲支气管哮喘20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011 结核性胸膜炎2016 肺动脉高压201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016 ▲肺血栓栓塞症2011 慢性支气管炎2011 特发性肺纤维化县医院适用2011 胸膜间皮瘤2016 社区获得性肺炎201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009 肺血栓栓塞2009 社区获得性肺炎200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09 支气管扩张症2009 支气管哮喘2009 自发性气胸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013 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临床路径2016 食管狭窄2013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临床路径2016 食道异物取出日间手术2011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2016 缺血性肠病2011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2016 急性胰腺炎(水肿型,胆源性)2011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2016 功能性肠病2011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2016 感染性腹泻20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20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011 上消化道出血2016 急性胃炎2011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016 溃疡性结肠炎2011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2016 慢性胃炎2011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2016 克罗恩病2009 肝硬化腹水2016 下消化道出血2009 轻症急性胰腺炎2016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2009 胆总管结石2016 ESD/EMR术2009 胃十二指肠溃疡2016 肠息肉切除术后2009 大肠息肉2016 胃石2009 反流食管炎2016 ▲胃食管反流病2016 ▲消化性溃疡县医院适用2016 药物性肝损伤2012 上消化道出血2016 失代偿肝硬化2012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012 胃溃疡合并出血县医院适用2012 胃十二指肠溃疡2016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2012 轻症急性胰腺炎2016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2012 反流食管炎2016 下消化道出血2012 肝硬化腹水2016 药物性肝病2016 大肠息肉2016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011 骨髓增多异常综合征2016 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2011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2016 再生障碍性贫血(AA)201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6 外周T细胞淋巴瘤201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16 缺铁性贫血2011 血友病A201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201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016 滤泡性淋巴瘤(初诊)200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16 巨幼细胞性贫血200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16 霍奇金淋巴瘤2016 多发性骨髓瘤2016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2016 急性髓系白血病2016 急性髓系白血病伴完全缓解2016 骨髓增殖性肿瘤2016 伯基特淋巴瘤临床路径2016 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6 成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016 再生障碍性贫血(AA)2016 地中海贫血2016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2016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016 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6 ▲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16 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县医院适用2016 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6 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6 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2016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016 地中海贫血2016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016 营养性贫血2016 成人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016 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16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肾动脉狭窄2011 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2016 尿路感染2011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2011 急性肾盂肾炎2016 腹膜透析行腹膜平衡试验(PET)及透析充分性评估(KT/V)2016 慢性肾炎综合征2011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2016 腹膜透析管置入术2011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2016 ▲急性肾盂肾炎2011 慢性肾脏病贫血2016 慢性肾衰竭(CKD 5期)2009 终末期肾脏病2016 慢性肾脏病肾性骨病维生素D使用2009 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2016 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2009 急性肾损伤2016 蛋白尿、血尿待查行肾穿刺活检2009 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2016 静脉使用环磷酰胺2016 ▲慢性肾脏病贫血2016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2016 ▲终末期肾脏病(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2016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016 ▲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2016 急慢性肾炎综合征行肾穿刺活检2016 新月体肾炎县医院适用2016 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通路2016 急性肾盂肾炎2016 慢性肾衰竭常规首次血液透析治疗6.内分泌病与代谢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011 垂体催乳素瘤2016 ▲2型糖尿病(伴高危因素)201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016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2011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016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2011 尿崩症2016 亚急性甲状腺炎2011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2016 糖尿病足病201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016 低血糖症2009 1型糖尿病2016 肥胖症2009 2型糖尿病2016 ▲Graves病(格雷夫斯病) 2009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2009 库欣综合征县医院适用2009 Graves病2016 1型糖尿病2016 2型糖尿病2016 结节性甲状腺肿7.风湿病与自体免疫病分册(共计19个,其中2016年发布19个)新增版次病种名称2016 系统性红斑狼疮(无内脏及器官受累)2016 强直性脊柱炎2016 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肺间质纤维化2016 类风湿性关节炎2016 抗磷脂综合症2016 干燥综合征伴肺间质纤维化2016 干燥综合征2016 成人Still病2016 白塞病(贝赫切特病)2016 自身免疫性肝炎2016 骨关节炎2016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2016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2016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2016 ▲炎性肌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2016 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2016 大动脉炎2016 严重类风湿2016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8.感染性疾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7个)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耐多药肺结核2012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016 ▲初治菌阳肺结核2012 艾滋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2016 ▲复治肺结核2012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2016 初治菌阴肺结核2012 艾滋病合并马尼菲青霉菌病2016 儿童肺结核2012 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肺炎2016 流行性腮腺炎2012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016 流行性感冒2016 急性乙型肝炎2016 甲型肝炎2016 急性丙型肝炎2016 慢性丙型肝炎2016 化脓性脑膜炎2016 败血症2016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2016 慢性乙型肝炎2016 手足口病县医院适用2016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9.神经内科分册(共计40个,其中2016年发布20个)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蛛网膜下腔出血2010 病毒性脑炎2016 ▲重症肌无力2010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2016 ▲颈动脉狭窄2010 肌萎缩侧索硬化2016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20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2016 ▲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征2010 颈动脉狭窄2016 ▲病毒性脑炎2010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0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10 视神经脊髓炎2016 多发性肌炎2010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2016 ▲多发性硬化200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16 多系统萎缩2009 脑出血2016 横贯性脊髓炎2009 吉兰-巴雷综合征2016 ▲吉兰巴雷综合征2009 多发性硬化2016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2009 癫痫2016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2009 重症肌无力2016 ▲脑出血2016 ▲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县医院适用2016 亚急性联合变性20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16 脑梗死2012 脑出血2016 阿尔茨海默病2012 脑梗死2016 重症帕金森病2012 病毒性脑炎2012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2011 高血压脑出血10.普通外科分册(共计86个,其中2016年发布39个)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肢体血管瘤2011 乳腺良性肿瘤201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11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016 下肢浅表脉管静脉炎和血栓静脉炎2011 甲状腺良性肿瘤2016 下肢淋巴性水肿2011 甲状腺癌2016 下肢静脉机能不全2011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01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011 慢性胆囊炎2016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2011 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2016 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2011 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016 肝动脉栓塞术2011 原发性肝细胞癌2016 乳房肿物微创旋切术2011 肝门胆管癌2016 乳房肿物开放性手术2011 细菌性肝脓肿2016 肛瘘2011 胃癌2016 ▲腹股沟疝2011 脾破裂2016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011 胰腺癌2016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肝癌切除术)2011 胰腺假性囊肿2016 ▲乳腺癌2011 肠梗阻2016 小耳畸形行Brent法耳廓再造术1期2011 小肠间质瘤2016 小耳畸形行Brent法耳廓再造术2期2011 克罗恩病2016 小耳畸形行Brent法耳廓再造术3期2011 肠外瘘2016 小耳畸形扩张皮瓣法耳廓再造术1期2011 肛裂2016 小耳畸形扩张皮瓣法耳廓再造术2期2011 肛周脓肿2016 小耳畸形扩张皮瓣法耳廓再造术3期2009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016 多指(趾)畸形2009 结节性甲状腺肿2016 瘢痕切除术2009 乳腺癌2016 瘢痕挛缩2009 胃十二指肠溃疡2016 四肢瘢痕挛缩畸形2009 急性乳腺炎2016 体表色素痣切除缝合手术2009 直肠息肉2016 腕掌侧瘢痕切除植皮手术2009 门静脉高压症2016 肘部线性瘢痕挛缩松解改形手术2009 腹股沟疝2016 轻度热力烧伤2009 下肢静脉曲张2016 面部浅二度烧伤2009 血栓性外痔2016 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2009 甲状腺癌2016 驼峰鼻2009 结肠癌2016 男性乳房肥大症2009 胃癌2016 先天性肌性斜颈2016 腹部脂肪堆积2016 颏后缩畸形2016 颧骨突出续上表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体表巨大良性肿物县医院适用2012 甲状腺良性肿瘤2012 急性乳腺炎2012 慢性胆囊炎2012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012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012 肛裂2012 血栓性外痔2012 门静脉高压症2012 脾破裂2011 腹股沟疝2011 急性阑尾炎2011 下肢静脉曲张2011 胆总管结石11.神经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前交通动脉瘤开颅夹闭术2010 颅骨凹陷性骨折2016 脑转移瘤2010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2016 垂体腺瘤经鼻蝶窦入路切除2010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2016 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起始端狭窄支架血管成形术2010 颅骨良性肿瘤2016 颈部动脉狭窄2010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016 头皮肿瘤2010 内动脉动脉瘤2016 ▲椎管内肿瘤2010 高血压脑出血2016 脊髓脊膜膨出2010 大脑半球胶质瘤2016 ▲慢性硬膜下血肿置管引流2010 大脑凸面脑膜瘤2016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2010 三叉神经良性肿瘤2010 椎管内神经纤维瘤县医院适用2009 颅前窝底脑膜瘤2016 慢性硬膜下血肿2009 颅后窝脑膜瘤2016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2009 垂体腺瘤2009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2009 三叉神经痛2009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县医院适用2012 脑挫裂伤2012 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2012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2012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2012 颅骨良性肿瘤2012 颅前窝底脑膜瘤12.胸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5个)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贲门癌(食管-胃交界部癌)外科治疗2010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2016 创伤性膈疝(无穿孔或绞榨)2010 漏斗胸2016 肺隔离症外科治疗2010 非侵袭性胸腺瘤2016 胸壁良性肿瘤外科治疗2010 肺良性肿瘤2016 手汗症外科治疗2010 纵膈良性肿瘤2016 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2010 食管裂孔疝2016 肺大疱外科治疗2010 支气管扩张症2010 气管恶性肿瘤县医院适用2010 食管平滑肌瘤2016 食管癌外科治疗2010 纵膈恶性畸胎瘤2016 胸壁良性肿瘤2009 自发性气胸2016 支气管肺癌2009 食管癌2016 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2009 贲门失弛缓症2016 纵隔良性肿瘤外科治疗2009 支气管肺癌2016 贲门癌外科治疗2016 贲门失弛缓症外科治疗县医院适用2016 创伤性膈疝(无穿孔或绞榨)2012 非侵袭性胸腺瘤2012 食管平滑肌瘤2012 食管裂孔疝2012 肺良性肿瘤2012 自发性气胸2012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2011 动脉导管未闭2016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2011 房间隔缺损2016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011 肺动脉瓣狭窄2016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2011 二尖瓣病变2016 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修复术2011 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2011 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2011 升主动脉瘤2011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010 主动脉瓣病变2010 升主动脉瘤2009 房间隔缺损2009 室间隔缺损2009 动脉导管未闭200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009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无精子症手术2010 肾癌2016 体外冲击波碎石日间手术2010 肾盂癌2016 阴茎部尿道下裂2010 输尿管癌2016 输尿管内支架2010 前列腺癌2016 输尿管支架管(D-J管)留置2010 肾上腺无功能腺瘤2016 肾盂积水伴输尿管狭窄/特指肾盂积水2010 睾丸鞘膜积液2016 尿失禁(经阴道闭孔尿道中段悬吊延长术) 手术2010 精索鞘膜积液2016 膀胱肿瘤日间手术2010 精索静脉曲张2016 膀胱癌2009 肾癌2016 膀胱造瘘日间手术2009 膀胱肿瘤2016 膀胱结石2009 良性前列腺增生2016 尿潴留日间手术2009 肾结石2016 输精管结扎术2009 输尿管结石2016 ▲精索静脉曲张2016 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县医院适用2016 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012 睾丸鞘膜积液2016 附睾肿物日间手术2012 精索静脉曲张2016 附睾结节日间手术2011 良性前列腺增生2016 ▲睾丸鞘膜积液(成人)2011 肾结石2016 包皮过长手术2016 包茎或包皮过长日间手术2016 包茎2016 取除输尿管支架2016 睾丸肿瘤2016 肾结核2016 肾盂肿瘤2016 肾肿瘤2016 前列腺穿刺活检2016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016 腺性膀胱炎日间手术2016 ▲精索鞘膜积液2016 ▲输尿管结石县医院适用2016 精索静脉曲张2016 良性前列腺增生2016 肾结石2016 输尿管癌2016 睾丸鞘膜积液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闭合伸肌腱损伤(1区)2012 肱骨干骨折2016 闭合性跟骨骨折2011 肱骨髁骨折2016 闭合性跟腱断裂2011 尺骨鹰嘴骨折2016 臂丛神经鞘瘤2011 尺桡骨干骨折2016 成人髋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2011 股骨髁骨折2016 尺骨骨折2011 髌骨骨折2016 尺骨撞击综合征2011 胫腓骨干骨折2016 单侧掌腱膜挛缩症2011 股骨下端骨肉瘤2016 单发掌骨骨折201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2016 单发跖骨骨折2011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2016 单指狭窄性腱鞘炎2011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2016 第一腕掌关节炎2011 胸椎管狭窄症2016 多发掌骨骨折2011 股骨头坏死2016 多发跖骨骨折2011 髋关节发育不良2016 恶性肿瘤骨转移2011 髋关节骨关节炎2016 腓总神经卡压2011 膝内翻2016 腓总神经损伤2011 膝关节骨关节炎2016 跟骨骨折2011 股骨干骨折2016 股骨粗隆间骨折2009 腰椎间盘突出症2016 骨关节炎2009 颈椎病2016 骨肉瘤化疗2009 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2016 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2009 股骨颈骨折2016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2009 胫骨平台骨折2016 踝关节软骨损伤2009 踝关节骨折2016 踝关节置换县医院适用2016 寰枢关节脱位20122016 脊柱结核2012 颈椎病2016 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2012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2016 肩袖损伤2012 锁骨骨折2016 腱鞘囊肿2012 肱骨干骨折2016 腱鞘炎2012 肱骨髁骨折2016 颈椎管狭窄症2012 尺骨鹰嘴骨折2016 颈椎间盘突出症2012 股骨髁骨折2016 髋关节滑膜炎2012 胫骨平台骨折2016 髋关节镜手术2012 髌骨骨折2016 拇指狭窄性腱鞘炎2011 踝关节骨折2016 内生性软骨瘤2011 股骨干骨折2016 全髋关节置换20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续上表新增版次病种名称2016 桡骨骨折2016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2016 桡骨远端骨折2016 桡神经损伤2016 伸肌腱自发断裂2016 锁骨骨折2016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2016 腕尺管综合征2016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2016 膝关节髌骨脱位2016 膝关节骨关节病关节镜下病灶清理20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2016 膝关节交叉韧带内固定异物反应2016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2016 膝关节置换2016 膝滑膜炎2016 新鲜稳定型舟骨骨折2016 胸腰椎骨折手术2016 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2016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016 血管瘤2016 腰椎滑脱症2016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不稳症2016 ▲腰椎间盘突出症2016 肢体骨肉瘤2016 肢体骨肉瘤保肢术2016 舟骨骨折2016 肘关节镜2016 肘管综合症2016 椎管内良性肿瘤2016 Morton趾2016 多部位骨折2016 进行性结构性脊柱侧凸2016 急性骨髓炎16.妇产科分册(共计63个,其中2016年发布48个)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子痫前期2010 过期妊娠2016 急诊剖宫产2010 完全性前置胎盘2016 胎儿生长受限2010 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2016 妊娠剧吐2010 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2016 引产阴道分娩2010 产褥感染2016 糖尿病合并妊娠2010 阴道产钳助产2016 妊娠相关性血栓性微血管病2010 医疗性引产2016 中期妊娠引产2009 子宫平滑肌瘤2016 阴道胎头吸引术助产2009 计划性剖宫产2016 ▲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2009 子宫腺肌病2016 异位妊娠甲氨蝶呤药物保守治疗2009 卵巢良性肿瘤2016 无痛人流术日间手术2009 宫颈癌2016 无痛刮宫术日间手术2009 输卵管妊娠2016 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2009 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2016 宫颈癌姑息化疗2009 自然临产阴道分娩2016 宫颈癌放射治疗2016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016 子宫脱垂2016 稽留流产县医院适用2016 葡萄胎版次病种名称2016 ▲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切除手术2016 产褥感染2016 ▲宫颈癌手术治疗2016 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2016 卵巢因素不孕宫腹腔镜手术治疗2016 过期妊娠2016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手术治疗2016 计划性剖宫产2016 初治的上皮性卵巢癌手术治疗2016 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2016 宫腔因素不孕宫腹腔镜手术治疗2016 完全性前置胎盘2016 输卵管因素不孕手术治疗2016 足月胎膜早破引产阴道顺产2016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宫腔镜手术2016 阴道产钳助产2016 ▲卵巢良性肿瘤2016 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产后出血2016 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2016 自然临产阴道分娩2016 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2016 中期妊娠引产2016 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2016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宫腔镜手术2016 子宫平滑肌瘤2016 子宫腺肌病2016 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2016 宫颈癌手术治疗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性早熟2010 矮小症2016 新生儿窒息2010 病毒性心肌炎2016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2010 川崎病20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016 新生儿低血糖症2010 癫痫2016 ▲儿童过敏性紫癜2010 1型糖尿病2016 ▲毛细支气管炎2010 急性肾小球肾炎2016 儿童支气管哮喘201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16 ▲儿童肾病综合征201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016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010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016 儿童病毒性脑炎2010 过敏性紫癜2016 ▲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2010 毛细支气管炎2016 婴儿腹泻2010 热性惊厥2016 急性支气管炎2010 胃食管反流病2016 苯丙酮尿症2010 消化性溃疡201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01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016 新生儿败血症2010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2016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201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10 支气管肺炎201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0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09 轮状病毒肠炎2009 支原体肺炎2009 麻疹合并肺炎2009 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县医院适用2013 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2013 毛细支气管炎2013 轮状病毒肠炎2013 支原体肺炎2013 手足口病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2010 法洛四联症2016 ▲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2010 儿童房间隔缺损2016 婴儿型先天性膈疝或膈膨升2010 儿童室间隔缺损2016 先天性漏斗胸2010 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2016 先天性脐膨出2010 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2016 小儿隐匿性阴茎2010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016 小儿鞘膜积液2010 甲状舌管囊肿或鳃源性囊肿2016 小儿腹股沟斜疝2010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2016 肾母细胞瘤术后化疗2010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016 儿童颅骨凹陷性骨折2010 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2016 ▲儿童房间膈缺损2010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016 ▲儿童室间膈缺损2010 梅克尔憩室2016 ▲单侧隐睾(腹股沟型)2010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2016 先天性脑积水2010 肾母细胞瘤(Ⅰ-Ⅱ期)2016 肠闭锁2010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低位)2016 胆道闭锁2010 先天性肌性斜颈2016 食管闭锁2010 隐睾(睾丸可触及)2016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2009 先天性巨结肠2016 ▲肾母细胞瘤(Ⅰ-Ⅱ期)2009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2016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Ⅰ-Ⅱ期)2009 尿道下裂2016 神经源性膀胱2009 急性肠套叠2016 后尿道瓣膜2016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2016 ▲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2016 ▲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2016 ▲法洛四联症县医院适用2016 腹股沟斜疝2016 扳机指2016 包茎或包皮过长2016 化脓性阑尾炎2016 皮脂囊肿2016 脐茸2016 单侧隐睾(腹股沟型)19.眼科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新增修订版次病种名称版次病种名称2016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011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2016 ▲翼状胬肉手术2011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2016 眼眶肿瘤2011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2016 眼睑肿物切除术2011 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016 小儿睑板腺囊肿(霰粒肿)手术2011 角膜裂伤2016 先天性白内障2011 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2016 下睑眼袋矫正术2011 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2016 细菌性角膜炎2011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2016 特发性黄斑裂孔2009 老年性白内障2016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009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016 视神经挫伤2009 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016 上斜视2009 共同性斜视2016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009 上睑下垂2016 麻痹性斜视2016 老年性黄斑变性县医院适用2016 角膜穿通伤术后拆线2012 角膜裂伤2016 黄斑水肿2012 上睑下垂2016 单纯硅油填充取出2012 共同性斜视2016 ▲共同性内斜视2012 翼状胬肉2016 倒睫手术2016 黄斑前膜2016 垂直分离性偏斜2016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2016 并发性白内障2016 爆裂性眼眶骨折2016 外斜V征2016 无晶状体眼2016 ▲共同性外斜视2016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016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016 ▲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016 ▲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016 眼眶爆裂性骨折县医院适用2016 老年性白内障。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一、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C22.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1.主要症状:上腹或肝区疼痛不适。

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消瘦、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可以出现恶病质。

2.体征:肝脏肿大以及肝硬化之体征。

3.影像学检查:B超;动态螺旋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

4.实验室检查:血清AFP对于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其它血清酶学和肿瘤标志物包括:谷氨酰转肽酶、异常凝血酶原、碱性磷酸酶、α-L-岩藻糖苷酶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2008年征求意见稿)。

根据术前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多学科评估结果。

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治疗方法:手术(肝切除术、肝移植、姑息治疗)、非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动脉化学栓塞、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如中医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2-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原发性肝癌疾病编码。

2.患者本人有手术治疗意愿。

3.满足肝切除术或肝血管结扎和/或插管术的条件。

(1)(必备条件)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Child-Pugh 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恢复到A级;肝储备功能(如ICGR 15)基本在正常范围以内;无不可切除的肝外转移性肿瘤。

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一、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黄疸病(TCD编码:22.3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ICD-10编码:K74.5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

(2)西医诊断:参照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常见证候:肝胆湿热证瘀热互结证痰瘀阻络证寒湿内停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黄疸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

2.患者主症明显,肝功能TBIL<5倍正常值。

3.除外重叠综合征。

4.患者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5.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肝功能;(2)抗线粒体抗体;(3)B超(肝胆脾);(4)AFP。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免疫球蛋白、CT等,必要时可行肝穿刺病理活检。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胆湿热证:清热化湿。

(2)瘀热互结证: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3)痰瘀阻络证:化瘀祛痰。

(4)寒湿内停证:温化寒湿。

北医李睿医考: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新策略

北医李睿医考: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新策略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致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认为与自身免疫相关,主要表现为肝内小胆管的炎症和进行性破坏,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

近期,美国迈阿密大学的Frank Czul 博士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新策略进行综述,该文发表于Clinics in Liver Disease 杂志。

PBC 的诊断通常基于胆汁淤积的血清学表现,抗线粒体抗体AMA 阳性,排除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及胆道异常。

当怀疑重叠综合征或其他诊断时,可以考虑肝活检,此外,肝活检也有助于疾病分期。

PBC 患者的管理应当为疾病的特异性治疗。

治疗目标为: 减缓疾病进展、缓解症状、通过预防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所有肝脏生化学异常的PBC 患者都应考虑特异性治疗。

然而,尽管有很多治疗药物被实验性用于PBC 治疗,对于如此多变、且自然史迁延的疾病,在长期生存上获得统计学差异实属不易。

肝移植是目前唯一确定可以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治疗措施。

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UDCA)是目前FDA 批准用于PBC 治疗的唯一药物。

其作用机制包括刺激肝细胞和胆管分泌、保护胆汁酸诱导的肝损伤、免疫调节、抗炎及抗凋亡。

一项研究中比较了UDCA 的不同剂量,结果示13~15 mg/kg/d 优于5~7 mg 或23~25 mg/kg/d。

PBC 治疗的生化学应答标准不一,但无论如何定义,都有大约30%~40% 的患者对UDCA 应答不完全。

目前对治疗不应答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阐明,但应答欠佳者死亡或肝移植的风险增加。

近期一项meta 分析发现,ALP 和胆红素水平的升高与PBC 患者无移植生存下降强烈相关,二者联合可提高对预后的预测,且独立于UDCA 治疗。

在研药物及未来方向目前尚没有针对UDCA 应答欠佳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获批。

以下将逐一介绍潜在的PBC 治疗新药,以及在评估和有效实施这些治疗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法尼醇X 受体激动剂/奥贝胆酸奥贝胆酸(Obeticholic acid,OCA )通过作用于法尼醇X 受体,控制胆汁酸动态平衡及其肠肝循环,在胆汁淤积的条件下,减少肝脏胆汁的产生,并增加其排出,保护肝细胞免受胆汁酸细胞毒性的积累。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指引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指引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治指南原文来自 E.Jenny Healthcore.AASLD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Hepatoloy 2000;V ol 31,No.4.pp1005~101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年以上女性,多数病例明确诊断时并无临床症状。

血清AMA阳性率很高,但并非100%。

尽管PBC通常进展缓慢,但其生存率较同性别及同龄人群为低。

临床上可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门脉高压、骨质疏松、皮肤黄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以及复发性无症状尿路感染。

此外,尚可伴有非肝源性自身免疫异常。

近年来PBC检出率越来越高,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末完全阐明,治疗上也缺乏上特异的防治措施。

最近美国肝病学会推出PBC诊治指南,旨在帮助内科医生了解PBC 的诊断、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伴发的其它异常,并就可能对病人有益的一些治疗、预防措施提出建议。

一、PBC的诊断许多PBC病例在常规检查发现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时,无任何症状及肝功能异常。

当然血清AMA检测也有假阳性结果的可能。

1.生化检查:肝源性血清硷性磷酸酶(ALP)升高是PBC最常见的生化异常。

尽管诊断时少数病人有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的血清胆红素升高,但高胆红素血症升高为PBC晚期的表现,并是判断PBC预后的良好指标。

在任何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中,血清总胆固醇均可升高。

2.胆管影像学检查:对所有胆汁淤积病人均应进行肝胆系统的B超检查。

B超提示胆管系统正常而AMA阳性的病人,不需要进行胆管成像即可诊断PBC。

如果PBC的诊断不明确或有血清胆红素的突然升高,则必需进行胆管成像检查。

3.抗线粒体抗体(AMA):血清AMA阳性是PBC的一个重要免疫特征。

最简单和最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是用大鼠胃和肾进行的免疫荧光法测定。

在PBC病人,AMA通常呈现为高滴度(﹥1:40),而低滴度(﹤1:40)AMA阳性对PBC诊断并无特异性,在复测时可转为阴性。

19.肝硬化临床路径

19.肝硬化临床路径

肝硬化临床路径一、肝硬化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ICD-10: K74. 100)(二)诊断依据。

根据《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肝硬化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肝硬化的诊断需综合考虑病因、病史、临床表现、并发症、检验、影像学及组织学等检查。

其诊断主要依据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两大证据群,肝脏影像学提示肝硬化征象有助于诊断。

当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证据不充分、肝硬化的影像学征象不明确时,肝组织病理学见假小叶形成可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肝硬化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1.营养支持。

2.病因治疗:如戒酒、抗病毒治疗及针对其他病因治疗。

3.抗炎抗纤维化治疗。

4.对症治疗。

(四) 标准住院日为7T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硬化(ICD-10:K74. 10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临床生化检验、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3)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腹部彩超、腹部MRI平扫+增强、腹部CT平扫+增强、超声造影、门静脉CTV、MRCP,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胸部CT、胃肠镜检查、心脏彩超、弓I味菁绿试验、头颅CT、头颅MRI、下肢血管彩超、骨密度、肝组织活检(经皮肝穿刺活检、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门静脉测压/肝静脉压力梯度检测;(2)乙肝两对半定量、HBsAg500倍稀释、HBVDNA、乙肝病毒基因型及耐药测定、丙肝抗体、HCVRNA、HCV基因分型测定、甲肝抗体、戊肝抗体、铜蓝蛋白、24小时尿铜、血清铜、血清铁蛋白、肝病自身抗体、ANA谱、IgA、IgG、IgM、C3、C4、dsDNA,自身免疫性肝病IgG 谱、IgG4, ANCA、ACA、免疫固定电泳、甲状腺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微量血糖监测、血气分析、血乳酸、血氨、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蛋白C、蛋白S、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心肌酶学、肌钙蛋白I、BNP/pro-BNP.其他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CA125)、24小时尿钠排出量、尿钠/钾比值、尿白蛋白/尿肌酎比值、24h尿蛋白定量。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疗指南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疗指南
2、对于同时具有PBC(AKP升高2倍以上,AMA阳性,病理学上有小胆管损害)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LT升高5倍以上,血清IgG升高2倍以上或ASM阳性,肝脏中度以上碎屑样坏死)主要特点各2个以上者,应诊断为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性胆管炎(PSC)也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可累及肝外胆管、肝内胆管或同时累及二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儿童也可发病),且多伴有溃疡性结肠炎,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在ERCP上呈现阶段性胆管狭窄及扩张而呈串珠状。
(4)补充脂溶性维生素皮下或肌肉注射维生素K1 10 mg,每月一次;口服维生素E 10~20 mg/d,或肌注100~400 mg,每月一次;维生素D已于前述。对于维生素A的补充应谨慎,因为维生素A过量可导致肝脏损害特别是肝纤维化。
4、肝移植对于PBC晚期发生肝功能失代偿者,原位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PBC肝移植的指征为:已发生反复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反复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者,或有严重骨质疏松、不可忍耐的瘙痒者,血清胆红素大于170mol/L(10 mg/dl )者。术后1年的存活率~90%,5年存活率可达~80%,10年存活率~70%。PBC的复发率(肝组织学上出现典型的肉芽肿性小胆管破坏者)为8%左右。
(2)骨质疏松对所有诊断为PBC的病人均应作X线双能量骨密度测定(腰椎或股骨),以后每2年复查一次。为防止骨质疏松,每日口服钙的摄入量应为1.5g,维生素D 1 000IU(或10 000 IU,肌注,每月一次)。对于由骨质疏松者,可应用双膦酸盐阿伦达唑(alendronate, 10 mg/d)治疗。降钙素对PBC所致骨质疏松者疗效尚不确定。
(2)自身免疫性肝炎亦多见于女性,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ANA、SMA阳性,或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LKM1)、可溶性肝脏抗原抗体(SLA)阳性。

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PBC的临床分期
1. 临床前期:AMA阳性,生化学正常,可持续2~10年; 2. 无症状期:生化学异常,可持续2~20年; 3. 症状期:生化学异常伴临床症状;可持续3~11年; 4. 终末期:进行性肝衰竭和门脉高压;可持续0~2年;
PBC的诊断-生化学
1. ALP升高:同GGT一起升高为肝源性。是PBC的 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此时往往没有黄疸; 2. 胆红素升高是PBC的晚期表现,且提示预后不良; 3. 胆固醇:慢性淤胆时可有总胆固醇的升高;
对于AMA阳性伴典型生化学表现的PBC病人,不必做 肝活检。 PBC的肝组织学改变分四级: 1级:门脉性肝炎伴肉芽肿性胆管破坏,但经常看不 到肉芽肿; 2级:门脉周围性肝炎伴小胆管增生; 3级:纤维间隔存在和桥样坏死; 4级:肝硬化;
PBC的诊断-肝组织学
肝组织学检查可用来鉴别AMA阴性病例、转氨酶显著 升高的“肝炎”病例以及肝内胆管消失导致淤胆甚至波 及到大胆管(PSC)的病例。但到了肝硬化阶段,肝组 织学确诊PBC较为困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
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定义:PBC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 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小叶间胆管的肉芽肿性 破坏,导致进展性小胆管缺失、缓慢进展 性淤胆和肝纤维化,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
PBC的特异性治疗-免疫抑制剂
一. 糖皮质激素:对临床经过和组织学并无益处。但有 临床试验发现可改善肝功能,并缓解瘙痒和乏力的
症状,组织学亦有好转。缺点是骨质疏松。
初始剂量30mg,2~4周后逐渐减量,最后用每日 5~10mg维持治疗,可减轻副作用。 主要适用于ALT、IgG和ANA水平高的患者,或肝 活检有明显界面性肝炎的患者,以及不能进行肝移 植的患者。

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住院患者。

一、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黄疸病(TCD编码:BNG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ICD-10编码:K83.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发布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

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常见证候:(1)阳黄湿热兼表证肝胆湿热证瘀热互结证(2)阴黄胆郁脾虚证寒湿内停证脾肾阳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患者符合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表现及生化改变;2.胆道成像具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典型的影像学特征;3.除外其他因素引起的胆汁淤积症。

若胆道成像未见明显异常发现,但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疑诊者,需肝活组织检查进一步确诊或除外小胆管型PSC;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的不同证候特点,重点观察本病的主要症状如身目发黄、胁肋疼痛、小便黄赤、倦怠乏力等,次要症状如口干、口苦、纳呆腹胀、瘙痒、脘腹痞满、发热等,以及舌苔、脉象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肝功能、自身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血清免疫球蛋白(IgG4)、腹部超声、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性脑病(ICD-10:K72.903),肝硬化(ICD-10:K74.1),肝纤维化伴有肝硬化(ICD-10:K74.2),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ICD-10:K74.3),继发性胆汁型肝硬化(ICD-10:K74.4),胆汁型肝硬化(ICD-10:K74.5),肝硬化(ICD-10:K74.6),酒精性肝硬化(ICD-10:K70.300),药物性肝硬化(ICD-10:K71.701),心源性肝硬化(ICD-10:K76.101),先天性肝硬化(ICD-10:P78.803),梅毒性肝硬化(ICD-10:A52.705↑K77.0*)。

(二)诊断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15版)及《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10):2076-2089)。

1.肝硬化病史。

2.有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或虽无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但神经心理智能测试至少有2项异常。

3.有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

4.排除其他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原因。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15版)及《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消化杂志,2013,33(9):581-592.)。

1.去除诱因。

2.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

3.营养治疗。

4.针对发病机制采取措施。

5.基础疾病的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3~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2.903伴K74.1-K74.6/K70.300/K71.701/K76.101/P78.803/A52.705↑K77.0*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疾病编码。

2.符合需要住院的指征:临床分期为有临床症状的肝性脑病(即1~4级)。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幻灯解说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幻灯解说词

PBC解说词1.概况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淤胆性肝病,病变为小叶间胆管或中隔胆管非化脓性炎症,从而出现进行性胆汁淤积,最终引起肝硬化。

2)患者多为中年女性,以搔痒和黄疸为主要表现。

3)90%以上的患者血中出现抗线粒体抗体(AMA),其中M2为PBC的标志性抗体。

4)在本病的中早期用UDCA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组织学变化;终末期须经肝移植。

2.流行病学1)1950年,Ahrens及同事首先报道了具有PBC临床症状的一组病人。

2)1965年,Rubin等描述了PBC肝内胆管的破坏而出现的肝内胆汁淤积的病理过程,称其为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

3)1965年,Walker发现了AMAs,作为PBC的标志物。

4)近30年,人们对此病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

PBC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病,由于人们对此病认识的深入,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据1976年Eng Myszor及James统计,在欧洲该病发病率为18/100万。

●1987年的数据为128/100万(其中女性为276/100),女:男为10:1。

●有文献报道,西方的PBC发病率高于亚洲,但日本近年有所增高。

●在我国,缺乏此病的流行病调查,我院85~95年确诊为PBC者仅4例,96~99年有9例,这与我们对此病的认识程度的提高有关。

3.发病机理AMA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标志性抗体,90%-95%的患者AMA是阳性。

AMA共有9种亚型,其中抗M2为PBC的标志抗体,M2抗原包括一些高度保守的线粒体内膜蛋白,如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2亚基(PDC)、支链2-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2亚基(BCKD-E2)、2-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E2亚基(OGDC-E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PDC)E1α、E1β亚基和X蛋白。

95%PBC患者血浆与PDC-E2反应。

为什么针对细胞浆内高度保守的自身抗原能产生自身反应?什么原因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为何此病的免疫破坏大多发生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而不是其它组织、其它器官的相同抗原?目前对于上述问题,也就是该病的发病机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4.体液免疫:血浆中出现IgM升高,而且有特异性的AMA,但是以下证据并不支持AMA具有细胞毒性。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是诊断PBC的特异性指标,熊去氧胆酸(UDCA)是惟一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的治疗PBC安全有效的[1]药物。

尽管PBC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但免疫抑制剂的疗效仍未被证实,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PBC的病情呈进行性,最终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是终末期PBC患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TGB-β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是以胆管上皮损伤为特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最终导致胆汁淤积、肝脏纤维化甚至是肝硬化。

慢性胆汁淤积时,上皮细胞刺激门脉肌纤维细胞聚集,激发受损胆管周围胶原沉积,TGF-β1是参与这一过程重要的炎性因子。

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过程中,机体试图增加TGF-β1在肝脏中的表达,以消除自身免疫异常,减弱自身免疫反应,但随着TGF-β1的持续表达,却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炎产生特征性早期肝硬化。

PBC主要累及小胆管,胆管上皮细胞是免疫介导靶位。

正常情况下,胆管上皮细胞不表达TGF-β1。

在PBC中胆管上皮细胞受到攻击,经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产生大量炎症细胞因子和粘附因子,抵抗外源病原体侵入,参与门脉炎症反应,调节多形单核细胞、Kupffer细胞、T淋巴细胞活性;慢性胆管上皮损伤过程中,IL-β、TNF-α促进Fas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导致胆管损伤。

胆管上皮细胞试图分泌TGF-β1,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胆管上皮细胞增生。

但其后果是刺激HSC的活化,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导致肝脏纤维化。

PBC肝脏增殖、坏死区浸润以T淋巴细胞为主,70%的PBC患者肝脏样本中表达TGF-β1,可能与TGF-β1抑制胆管增生与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活性有关。

TGF-β1信号通路在PBC的发展过程中起双重作用,在抑制免疫反应的同时导致肝纤维化。

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路径分析报告1.引言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其临床症状和病程较为复杂。

为了更好地理解肝硬化患者的疾病发展和临床表现,本报告将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路径进行分析。

通过对肝硬化患者的病程、症状、诊疗过程以及相关指标的监测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诊疗路径和临床管理。

2.病历信息在分析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路径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历信息。

根据所收集的数据,患者基本信息如下:- 性别:男- 年龄:58岁- 主要症状:腹水、乏力、黄疸- 既往病史:乙型肝炎、长期饮酒史3.临床表现及诊疗路径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病史,我们可以推断其患有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通常在其发展的早期并不易引起明显的症状,直到疾病进展到晚期,患者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

在本次分析中,我们主要关注患者的腹水、乏力和黄疸等症状。

3.1 腹水症状腹水是肝硬化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它是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肝硬化患者腹腔中的渗出液体积增加所致。

在患者入院后,医生首先通过腹部B超等检查手段确定腹水的存在,并评估腹水的分级,以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腹水的患者,可能只需要限制钠盐的摄入,并给予利尿剂进行排除。

对于重度腹水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腹腔穿刺引流或腹水分流术等措施。

3.2 乏力症状乏力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感到体力下降和乏力。

这主要是由于肝功能受损、代谢产物积聚和营养不良等因素所致。

对于乏力症状较重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并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如口服高营养饮食或静脉营养支持。

3.3 黄疸症状黄疸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外观表现,其发生主要是由于肝功能减退,造成胆红素代谢和排泄障碍。

对于肝硬化患者伴有明显的黄疸症状,医生通常会结合血清胆红素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可能包括调整药物治疗、促进胆红素排泄的药物使用以及适当的光疗等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实践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符合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要点:具备下列(1)、(2)、(3)或(1)、(2)、(4)条者可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血清ALP升高、γGT升高。

(2)B超或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无肝外胆管及肝内大胆管梗阻征象。

(3)免疫荧光法抗线粒体抗体(AMA)≥1:40或ELISA法AMA-M2定量测定高于正常值。

(4)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显示典型的肉芽肿性胆管炎、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小叶间胆管破坏、数目减少,细小胆管增生,可伴有纤维化和肝硬化。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
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实践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对症治疗(对皮肤瘙痒、骨质疏松的治疗及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2.熊去氧胆酸的应用。

3.对熊去氧胆酸无效或疗效不明显者,可在此基础上加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等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补体测定、自免肝相关抗体谱检查、抗线粒体抗体谱、ENA谱、骨质疏松相关检查、AFP、其他肝癌或肝纤维化相关指标;
(3)腹部超声、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
(1)腹部CT平扫+增强或MRCP.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骨
密度测定、电子胃镜;
(2)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ANCA谱、甲状腺抗体、RF、CCP等其他自身抗体测定;
(3)排查其他引起肝脏损伤的原因:甲肝、戊肝病毒抗体、PCR-CMV-DNA、PCR-EBV-DNA、血铜测定、铁三项、a-抗胰蛋白酶等。

(4)肝脏病理学检查。

(七)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
1.术前准备:穿刺检查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超声探查胸腹水情况,如有异常,纠正后再行穿刺;穿刺前测血压、脉搏;术前24小时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二代头孢一次,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白眉蛇毒血凝酶针一次。

2.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3.术后处理:加压固定、卧床休息24小时、监测呼吸、脉搏、血压。

应用预防性止血药物。

(八)保肝药物及对症治疗药物的应用。

1.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要求,予以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

酌情可选择异甘草酸镁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针、还原性谷胱甘肽针、多烯磷脂酰胆碱针、促肝细胞生长素针等保肝药物治疗。

2.皮肤瘙痒:可选择消胆胺、利福平、纳洛酮、舍曲林等药物。

3.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口服钙剂、肌注维生素D3注射液及磷酸盐类等药物的应用。

4.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九)出院标准。

1.诊断明确。

2.乏力、瘙痒等症状好转。

3.胆红素、ALP、γGT等肝功能指标稳步下降。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诊断合并其他肝脏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转入相应路径。

2.因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异常、大量腹水等原因,需纠正后再行肝穿刺活检术及肝脏病理学检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对熊去氧胆酸无效或效果不明显者需予以加用泼尼松、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或其他药物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