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原理及应用骆兆军2007-1-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墨类碳材料的插锂特性为: (1)插锂电位低且平坦,可为锂离子提供高的、平稳的工作电压,大部分插锂容量 分布在-0.20V~0V之间(vs.Li/Li+); (2)插锂容量高,LiC6的理论容量为372mAh/g; (3)与有机溶液相容能力差,易发生溶剂共插入现象,从而降低插锂性能。
随锂插入量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阶化合物,例如平均四层墨片面有一层中插入有 锂,则称之为四阶化合物,有三层中插有一层称为三阶化合物,依此类推,因此最 高程度达到一阶化合物。一阶化合物LiC6的层间距为0.37nm,形成aa堆积排列;
石墨电极的充放电曲线
6.影响石墨电化学性能的一些因素
影响石墨电化学性能的因素较多,如颗粒大小和分布、形态、取向、石墨电 极的制备条件等,下面做一些简要分析。

6.1晶体结构和晶形含量 6.2 石墨化度 6.3 石墨粒径大小分布与形貌 6.4 碳材料的表面性质 6.5 石墨的剥离
6.1晶体结构和晶形含量
石墨的端面和基面
石墨表面有基面和端面之分,端面也有 两 种 , Z 字 型 ( zig-zag ) 面 和 扶 椅 型 (arm-chair)面。
中间相碳微球的晶体取向示意图
5.石墨的储锂机理
锂的插入反应一般是从菱形位置 (即端面,Z字型面和扶椅型面)进 行,因为锂从完整的墨片基面是无 法穿过的。但是如果基面存在缺陷 结构诸如前述的微孔等,也可以经 基面进行插锂。
图16碳材料表面的结构因素
6.5 石墨的剥离

ຫໍສະໝຸດ Baidu


石墨发生剥离是共插入的溶剂分子或它的分解产物所产生的应力超过石墨墨片分子间 的吸引力(即范德华力)产生的,可显著增大石墨层间距。如果石墨表面没有稳定的 SEI膜保护,就会引发石墨的剥落现象; 严格说来,石墨层间吸引力一定,石墨剥离现象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溶剂分子插入石 墨墨片分子间的容易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稳定的SEI膜。而溶剂分子插入石墨墨片分子间 的容易程度与石墨本身结构如结晶度和缺陷的含量以及溶剂分子的结构有关; 溶剂分子的结构明显影响石墨的剥离程度,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结果表明:溶剂 分子的插入是形成SEI膜和引起石墨层剥落现象的必要步骤,关键在于石墨层大量剥落 以前在石墨表面是否已经形成均匀致密的钝化膜;
图14 石墨颗粒取向对扩散的影响
6.4 碳材料的表面性质

物理吸附:对于碳材料而言,其物理吸附性能差异很大,因此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气 氛下表现的电化学性能会有所不同。 化学吸附:由于干净的碳材料表面碳原子价态未饱和,因此易于化学吸附不同的分子, 特别是含氧原子。在这里我们只讲表面氧化物,表面氧化物对碳材料的表面化学性有 很大影响。一些代表性的氧化物表示如图16所示,随表面处理的不同,氧化物在表面 可分单层或多层。
l s sl
liquid solid
接触角:液滴在固体的表面达到平衡时,在气、液、固三相 交界处,气液界面和液固界面之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
测量时间 所用仪器 测试标准液体: 接触角 样品名 15μm 外 15μm内 12μm外 12μm内 10μm外 10μm内 9μm外 9μm内 双蒸水 69.4 42.6 76.4 78.6 89.9 80.7 37.5 57.7 乙二醇 42.8 10.2 44.4 41.8 60.3 57.7 30.8 40.2 36.12 54.39 36.46 40.09 30.53 28.32 63.05 42.45 2006-12-20 测量地 点 OCA20型接触角测量仪 1.双蒸水,2.乙二醇 北京
图18丙烯碳酸酯在石墨负极表面发生分解的可能反应
石墨发生剥离的可能原因:① 石墨端面结构比较活泼;② 丙烯碳酸酯中较“尖”的甲 基的存在,由于该“尖”的存在,很容易将石墨的墨片分子“撬开”,图17所示。
图19石墨发生剥离的可能机理
SEI膜的形成机理
从热力学角度而言,锂、锂合金以及锂与碳 材料形成的插入化合物在有机电解液中不稳 定,会发生电解液的氧化反应。然而该反应 产生的部分产物沉积在这些负极材料表面 (也有部分溶于电解液中),形成固体-电解 质 - 界 面 、 钝 化 膜 或 保 护 膜 。 这 就 是 SEI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膜; 一般认为 0.8V 处的电位平台是电解 液的不可逆反应和 SEI 膜形成所引 起的; 当该膜比较致密时,可以有效地将 有机电解质与负极材料隔离开来, 避免进一步反应,这时负极材料表 现为在电解液中的动力学稳定;如 果该界面不稳定或不致密,不能有 效阻止有机溶剂的通过或者溶剂化 锂离子的通过,就会继续发生电解 液的氧化反应或溶剂化锂离子的插 入反应等。这时负极材料在该电解 液中表现为动力学不稳定,不能发 生锂的有效插入和脱插反应。 石墨电极的首次充放电曲线


石墨有两种晶形:2H(六角形)结构和3R(菱形)结构; 六角形结构按ABAB……方式堆砌而成,为稳定结构; 菱形结构按ABCABC……方式堆砌而成,为亚稳定结构; 菱形结构通常不会在石墨中单独出现,总是与六方结构的 石墨同时存在; 经喷射磨处理后,菱形相的含量从 15%增加到了40%,可 提高可逆容量及充放电效率,并且对PC: EC(1: 1)的 电解液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从六方石墨和菱形石墨的衍射峰强度可得出石墨中菱形石 墨的含量。
Li/碳纤维电极充放电曲线
碳材料表面膜组成示意图
对于有效的界面而言,该界面不能 为电子导体,否则溶剂会与电子发 生反应,但必须是锂离子导体,否 则锂离子不能通过,不能发生锂的 插入/脱插反应。
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碳负极上发生的反应
碳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膜组成与碳材料表面结构有很大关系,如石墨表面的物种及其含量、 粒子的形状及大小、比表面积大小及分布、开孔的比例、杂质原子和灰分等。在不同的电解液 中,界面的组成也不一样。该界面的性能不仅对不可逆容量有明显影响,同时还影响可逆容量、 快速充放电能力以及安全性能。
图13 各种形貌的石墨
石墨的取向



石墨的取向对负极的大电流性能非常重要,因为锂离子在石墨中的扩散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即它只 能垂直于石墨晶体C轴方面的端面进行插入; 如果石墨的取向平行集流体,则锂离子的迁移路径较长,导致扩散速率下降,降低大电流性能; 如果石墨墨片的取向垂直于集流体,则锂离子不需要经过弯曲的路径,可以直接发生锂离子的插入 和脱插,因而扩散阻力小,有利于大电流充放电。 然而由于墨片分子的平移性,在加工涂膜和挤压过程中,绝大部分墨片分子平行集流体进行堆积, 垂直集流体的方式很难实现。
1200
1.2 0.348
0.337
石墨的两种晶体结构
(a)
(b )
图1 石墨的两种晶体结构 (a)六方形结构(ABAB…方式) (b)菱形结构(ABCABC…方式) 图 6 石墨的两种晶体结构方式 (a)六方形结构( ABAB …方式);(b)菱形结构(ABCABC…方式)

石墨有两种晶形:2H(六角形)结构和3R(菱形)结构,六角形结构按ABAB……方式堆砌而成,为稳 定结构,菱形结构按ABCABC……方式堆砌而成,为亚稳定结构,理想墨片面之间距离为(d002)为 0.3354nm。
THE END
铜箔的接触角及比表面能

gas
固体的表面能直接用实验测定是较为困难的,多数是通过间接 测量某种参数,然后再进行计算求得。通常所采用的方法为接 触角法[3]。测量固-液两相润湿平衡接触角和液体的表面张力, 可求出固体表面自由能,这是在Fowkes界面张力理论的基础上 通常用的一种方法。
石墨在a轴方向(平面方向)的电导率为2.5*106S/cm,在c轴方向(垂直方向)的 电导率为2.5*103S/cm
从充放电曲线可以看出,充电开始时,电位迅速下降,在0.8V左右出现小平台,这一 平台被认为是电解液在石墨电极表面分解生成不溶性SEI膜; 在0.25V~0.005V之间曲线平坦,大部分容量在这一电位范围。在0.25V以上几乎没 有容量,即可逆容量都在0.25V~0.005V电位范围内; 当SEI膜达到一定厚度时,膜对电子有绝缘作用,仅有离子导电性,能阻止电解液进 一步还原,所以,从第二周期开始,充放电效率接近100%。
3.石墨化过程
图3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分类
图4 石墨化过程中墨片分子的堆积情况

碳化过程中也发生石墨化过程,但是此时的石墨晶体很小,因此不认为是石墨化过程; 石墨化过程一般是指在碳化过程以后继续进行的热处理过程,温度通常在2000℃以上; 在石墨化过程中,随石墨化程度的提高,碳材料的密度逐渐增加,而对于孔隙的数目 而言则是逐渐减少。孔结构同样有开孔和闭孔两种。随石墨化程度增加,闭孔的相对 含量较低,而开孔的相对含量升高。
天然石墨 人造石墨 石油焦炭 沥青焦炭 热解炭 乙块黑
碳材料
热处理温度/℃
结晶度LC/nm 晶格常数d/nm
2800
229.1 0.335 112.1 0.336 84.5
2500
47.4 0.339 19.3 0.343
2200
3.9 0.346
1900
2.6 0.347
1400
1.2 0.380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2.负极材料的种类 3.石墨化过程 4.石墨材料的基本结构及晶体性质 5.石墨的储锂机理 6.影响石墨电化学性能的一些因素
1.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2.负极材料的种类
图2 不同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电压-容量图


自锂离子电池的商品化以来,研究的负极材料有以下几种:碳素材料、氮化物、硅基 材料、锡基材料、新型合金及纳米材料。 已经成功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如石墨、中间相碳微珠 (MCMB)、石油焦、碳纤维等。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0.01
粒度分布
体积 (%)
0.1
1
长沙石墨, 2006年4月8日 15:15:58
10 100 1000 3000 粒度 (μ m) 青岛石墨, 2006年4月10日 9:37:08
图11 石墨的粒度分布
图12 球在最密堆积时所形成的两种空隙
石墨的形貌
丙烯碳酸酯( PC )电解液体系:以
丙烯碳酸酯为溶剂主要组分的电解液在 锂插入石墨过程中,在高度石墨化碳材 料表面发生分解如图17所示。
图17 石墨化负极材料在1mol/L LiPF6 丙烯碳 酸酯电解液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

主要原因在于丙烯碳酸酯在石墨表面发生分解,不能形成有效的钝化膜,其发生分散 机理可示意如图16所示。充放电过程生成的主要产物为烷基碳酸锂(ROCO2Li),在 放电曲线上表现出0.8V左右的放电平台。0.8V左右的平台越长,分解的溶剂越多,产 生的气体量也相应增加。
4.石墨材料的基本结构及晶体性质

C-C键的键长在碳材料中单 键一般为0.154nm,双键为 0.142nm。随品种不同,亦 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C==C 双键组成六方形结构 ,构 成一个平面(墨片面), 这些面相互堆积起来 ,就 成为石墨晶体,如图 5 所示 为石墨的基本结构。
表1 碳材料的物理性能
6.2 石墨化度

石墨化度:g = (3.44-d002) / (3.44-3.354) 碳材料的石墨化程度越大,嵌锂容量越大;(希望) 碳材料石墨化程度越大,不利于碳电极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钝化膜。( 不希望)
6.3 石墨粒径大小分布与形貌

粒径大小及分布:小颗粒内锂离子迁移路径短,扩散阻抗较小,但是小颗粒之间的阻 挡作用将使液相扩散速度降低;相反,大颗粒虽然有利于锂离子的液相扩散,但锂离 子在碳材料中的固相扩散过程变得相对困难,二者竞争的结果使得碳材料存在最佳的 颗粒大小和分布。 堆积密度:根据球的密堆积理论,球在最密堆积时形成两种空隙:四面体空隙和八面 体空隙,如下面所示。球的空间占有率为74.05%或68.02%。当假定堆积球体粒子为大 小均匀的球形粒子时,堆积球体的最大堆积密度理论上可达0.74。
如图所示:碳材料有两种端面:扶椅型和Z字型。位于端面和缺陷附近碳原子的反应活性 比在基面的反应活性要高,同时锂的插入反应一般是通过端面进行,因此在第一次循环时 发生的过程比较复杂。
在锯齿面和扶椅面上固体电解质膜(SEI)形成机理
图20 在第一次循环时碳材料表面发生的部分反应
不同电解液时SEI膜的可能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