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文教案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
3、赏析作者独特的情感,了解其熔叙事、写景、抒情与一炉的特色。
4、感受作者遗失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态度。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的写景特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我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课题安排】一课时【教学要点】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法;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一、导语:说到西湖,大家一定会信手拈来很多诗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抢答):春天的西湖?夏天的?晴天雨天的?(分别为《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再欣赏冬天的西湖。
二、朗读,整体感知自由诵读,找出难读的字,疏通文意。
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 砀(dàng) 铺毡(zhān)喃喃(nán) 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师配乐朗读。
生模仿,自选对手,PK朗读。
生点评后在齐读。
三、景物欣赏1、既然是“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怎样的雪景?(找出文中语言并赏析)-- “雾凇……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
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营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
2、(多媒体显示两幅图)哪一幅更像张岱看到的西湖雪景?(一个素雅,一个浓墨重彩)(从直观视觉上感觉白描)引出白描(多媒体显示《天净沙.秋思》的插图即白描释义)。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共105页)

第二单元 写作 观点要明确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第四单元 写作 学习缩写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第五单元 写作 论证要合理 第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
第 1 页 共 105 页
1 沁园春·雪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 以其博大恢弘、 奇恣纵肆的激情, 成为当代诗坛一曲
明确:动词:封、飘、舞、驰。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略、稍。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 具体可感, 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
第 4 页 共 105 页
(2) 背景链接
《我爱这土地》 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 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 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生难字词
(1) 字音
嘶.哑.(s īy ǎ) 温柔.(r óu) 喉.咙.(h óu l óng)
汹.涌.(xi ōng y ǒng) (2) 词义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第 6 页 共 105 页
(1) 作者简介
艾青 (1910 — 1996) ,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 笔名莪加、 克阿等。 浙江金华人。 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 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 《大堰河——我的 保姆》。
江山 / 如此多娇,引 / 无数英雄 / 竞折腰。 惜 / 秦皇汉武,略输 / 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 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 / 射大雕。 俱往矣,数 / 风流人物,还看 / 今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二、师生问答1、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
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3、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4、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
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第二课时一、师生问答: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
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
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智取生辰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智取生辰纲》一. 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曹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本文通过曹操的智谋,展示了他的机智、勇敢和领导才能。
课文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学本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曹操的智谋,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学生可能对于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理解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曹操的形象,体会他的智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智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深入理解曹操的智谋,体会课文的文学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曹操的智谋。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录音,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2.相关资料:收集与曹操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曹操的形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文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与曹操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加强阅读和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靥逑至苏庑┨氐恪?nbsp;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参考笔记扫除语音障碍。
2.让两个学生大声朗读两段课文。
读完后,让其他同学指出错误的单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
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拔。
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三篇

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
2、朗读品味,体会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精读课文,学会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学会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1、学习文章之后,要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不屈的民族正气和深邃的思想,学习作者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对于当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大家是比较熟悉的,我们读过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小说有〈社戏〉、〈故乡〉等作品。
而杂文也是鲁迅先生独创的一种文章体裁,它以议论为主,以批评、讽刺见长。
文章短小精悍,非常有力。
有人把鲁迅的杂文比作是刺向敌人的匕首。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二介绍时代背景及驳论文的有关知识学生介绍,老师补充1、介绍时代背景2、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1、通读课文,找出鲁迅击中敌人的哪个要害?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的?2、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多诵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知、领悟、理解、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迅速筛选信息,摄取要点,在初读时迅速圈画出观点和论据,在朗读思考中明确答案。
四精读课文,讨论探究根据老师所讲的有关驳论的知识,细细品读课文,谈谈作者用什么方法驳倒对方的观点的。
1、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和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教学重点教材中的重点课文和文学作品的解读与鉴赏。
语言知识的系统梳理和综合运用。
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 教学难点文学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学生个体差异导致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明确学习任务。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相关背景知识或情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 课文解读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详细解读课文,重点讲解文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理解和感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文学作品鉴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引导学生感受文学魅力。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或仿写,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四) 语言知识讲解与练习系统梳理语言知识点,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
通过例句、练习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五) 写作与口语训练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日记、作文等。
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如演讲、辩论等。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定向1、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2、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
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
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
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
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孤独之旅》教案及反思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一、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一篇故事简单但内蕴丰富的小说。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真正读懂“孤独”,迎接成长中“孤独”,丰富人生内涵,树立奋进的信念。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为此,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自读中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在朗读中进入情境,体会作品意蕴;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戏称:一旦升入初三,人生将与寂寞握手,和孤独相聚,拖着太多的疑惑与不甘,拖着太重的功名与利禄,在痴等……他们似乎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稳重,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也已经具备了一些能力,但不够全面、客观,看问题也不够深入。
他们所说“孤独”,更多时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更多的是面对考试压力时反映出来的较情绪化的表现,甚至有时是对现实的畏惧,非常需要我们适时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熟读课文,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四、教学重点1.标题的含义。
环境描写的作用。
五、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讲析法、情境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方式:李清照《醉花阴》。
(二)简介作者曹文轩:北大中文系教授,代表作《草房子》。
《草房子》以一群小学生的成长经历为主题的长篇小说。
(三)积累本课生字词方式注音练习。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3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3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八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教养。
文章语言优美,论述深刻,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教育意义。
本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中等难度的文章。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式和词语,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教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2.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案例收集;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说教养对一个人很重要?”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如:“教养”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文章是如何论述教养的重要性的?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分析。
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例如:讨论身边是否有缺乏教养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写作或回答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三篇

【导语】《敬业与乐业》就是宣讲⼈应该怎样对待⾃⼰所从事的事业的⼀篇⽂章,这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在职业学校对在校的学⽣所作的演讲词。
让我们去聆听先哲的教诲,观照⾃⼰的学习精神和⽣活态度,领悟⼈⽣价值。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标 知识⽬标 1.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法门”等词语。
2.积累记诵⽂中的经典语句、格⾔。
3.体会演讲的⼝语特⾊。
能⼒⽬标 1.把握⽂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初步学习“举例⼦”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法。
3.揣摩语⾔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动有⼒的⾏⽂特点。
情感⽬标 感受梁启超对⼈⽣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语特⾊。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法 1.诵读法 这篇演讲词语⾔表达通俗浅显,⼤量引⽤经典、格⾔。
教学中,引导学⽣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语和演讲特⾊。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中的观点⼤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问题,培养学⽣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
教学媒体 多媒体CAI课件、摄影仪、录⾳机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敬业与乐业》选⾃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篇宣讲⼈⽣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责任⼼”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
全⽂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通俗,⽂短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意在引导学⽣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思考⼈⽣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的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体会演讲和⼝语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出师表》。
2.分析课文内容,了解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3.学习诸葛亮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诸葛亮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开场: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
这是一篇充满智慧与忠诚的文章,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2.预习反馈请同学们简要回顾一下预习内容,分享对《出师表》的整体印象。
3.课堂讲解讲解课文背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本文是他呈给刘备的一篇奏章,表达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为国家尽忠的决心。
分析课文结构: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诸葛亮自述身世,第二部分写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第三部分写诸葛亮表达忠诚的决心。
分析课文内容:第一段:诸葛亮自述身世,表达对刘备的感激之情。
第二段: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对策。
第三段:诸葛亮表达忠诚的决心,表示为国家尽忠。
分析诸葛亮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语言简练:诸葛亮在文章中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对比:诸葛亮在文章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刘备与曹操的差距,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出疾。
”排比:诸葛亮在文章中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课堂互动请同学们谈谈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的认识,以及他在文章中表现出的品质。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诸葛亮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背诵课文《出师表》。
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人物分析短文,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出师表》的背景、结构、内容和写作风格,使学生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文学案设计(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文学案设计(全册)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出示),思考课后习题一、二。
二、师生互动1.创设情景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笔下,冬天的济南时一块温情的宝地。
而______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写的不是某一处的景象,而是整个北国大地的壮丽雪景。
其气势更磅礴,气魄更宏大。
(简要介绍词的创作背景,对体裁和题目作简要分析:体裁:词;沁园春:词牌;雪:题目。
)2.朗读诗歌A、听课文录音两遍。
B、找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
C、学生齐读、自由读、分组读。
3. 出示预设问题,分组讨论词的上阕预设问题:A、词的上阕中那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B、在对雪景的具体描绘中,望字统领了哪些句子?作者望见了那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D、上阕的末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境?从那些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了的语言描叙这三句。
E、概括上阕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F、找出上阕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并作简要地分析。
4.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作简要地点评。
三、效果测评1.注音沁()园春莽()莽素裹()多娇()分()外妖娆()稍逊()风骚()折( )腰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词语解释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一代天骄: 风流人物:蜡象: 折腰:文采: 风骚:3.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C、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4.默写A、望长城内外,。
B、须晴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人教版优秀5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人教版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5篇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人教版,欢迎查阅与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创意说明:语文课须重视朗读,诗歌更应在朗读中领悟。
这个教案以读带讲,以讲带析。
学生朗读,教师指点,气氛越来越醇浓,使读者神思飞越,沉浸在神话般的意境之中。
朗读,还可以在读中驰骋想象,创造出美妙的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二、明确目标:诗歌,是诗也是歌。
诗歌的朗读,如同吟唱歌曲,尤须细心揣摩。
今天,我们要在训练读的基础上,学习这首诗。
三、诵读:一读,要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难字略)二读,要读准节奏,注意轻重、快慢。
三读,读出意象,即画面。
a.农家丰收图;b.霜晨归渔图;c.少女思恋图。
四读,注意诗歌所创设的氛围,读出感情。
a.松弛,闲静;b.宁静、悠远;c.清静、柔美。
全诗应读出清柔、舒缓的感觉。
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见解,这种朗读是一种个性化朗读。
以“_____________用(写)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自己感受较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
以下可供参考:1.“栖息在农家”“游戏在渔船上”“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栖息”“游戏”“梦寐”三个词用得美:栖息:用拟人的手法,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游戏:虚实相生,在作者眼里,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闲适。
梦寐:少女朦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梦中回忆。
2.“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饱食:拟人手法,写丰收之景,下文“肥硕”亦写丰收之景。
3.“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既写丰收,又写景,一箭双雕。
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体现清远的境界。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故乡》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故乡》教案三篇.1.了解小说的特点2.理解文章主题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1.知识链接:我们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学过了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等,课外阅读的小说作品就更多了,阅读这些小说作品,为我们积累了许多阅读小说的感性经验。
本册教材的“附录”中,编排了《谈谈小说》这篇知识短文,阅读这篇短文,我们会明确阅读小说的一些常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知道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在这三个要素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布置快速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完成基础知识积累。
3.与文本对话。
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和交流:①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一个人物表。
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着墨较多?分别为他们写一个小传。
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4.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
反馈讨论效果,就学生写的小传进行交流。
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物形象丰满。
为他们写小传,要从全文着眼,筛选与之有关的材料与信息,然后将其连缀在一起。
如杨二嫂的小传(参考示例):20年前,杨二嫂开了一个豆腐店,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她擦着白、粉,终日在店里坐着,凭自己的年轻美貌招徕顾客,生意非常好。
20多年过去了,她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衰败,她的家境已难以维持原来的殷实,在种种艰辛的磨砺中,为了生存,她变得泼悍、放肆、尖刻、自私。
当她见到在外20多年现在回到故乡的迅哥儿时,就虚假吹捧,尖刻嘲讽;趁迅哥儿一家搬家的混乱之际,中伤闰土,还顺手拿走了一些家中的东西。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共五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c880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b.png)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共五篇]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课文,梳理课文的论述层次。
2、学习品味内涵丰富的杂文语言。
能力目标1、会鉴赏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2、通过品味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探究作品的思想意义。
情意目标感受作者运用犀利、讽刺的语言所表达的爱憎情感和严正立场。
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有感情的朗读,品味作品犀利、辛辣、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背景资料和有关本篇文章的资料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相结合,激发学生理解课文,走进鲁迅的兴趣和热情。
3、拟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辅助教学。
4、课型:品读鉴赏课重难点简析:1、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论证缜密。
先驳后立,明确、有利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立场。
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把握课文的层次结构和思想内容。
2、作者说:“现在是多么切迫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予反响或抗争……”这就告诉我们鲁迅写作杂文完全是时代的要求,斗争的需要。
从理解文章,理解鲁迅的角度,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品味杂文语言,领会作者思想感情,探究作品思想意义。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1934年,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日本帝国主义加紧着侵略中国的步伐。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
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而作为有良知、不自欺的中国知识分子代表——鲁迅先生针对上述情况,颇有感触,奋笔写下了这篇文章,今天我们有机会走近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每一份教案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出师表》【教学目的】1、了解奏表的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陈述衷情,这是表文的一大特点,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中要突出这点。
2、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3、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这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师范读课文并正音三、朗读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
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然后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四、讲解文章第1~5段1、齐读第1段。
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⑴疏通字句。
⑵提问一: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讲解: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pdf

学校:逍遥回中班级:九一班姓名:孙俊辉探究学习语文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期第一课时在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同学们也许已经写得一手漂亮的行楷字,已经有意识的自主的进行阅读和写作,掌握了学习的一些方法并主动自觉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在思想上日趋成熟,更加明白了学习的必要性和时间的紧迫性。
中三是初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同学们一定要潜心学习,奋发向上,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行程百里走完了九十里只能算完成了一半,因为事情越接近成功越困难,所谓黎明前最黑暗,成功前最渺茫。
为了顺利完成初中学业,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今天有必要探讨一下语文学习作用和学习语文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语文学习的作用:1.帮助我们积累字词2、拓展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3、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4、接受文学名著的熏陶5、激起我们丰富的想象力6、逐步掌握分析文章的能力学习语文需要注意的问题:1.广泛的阅读,要有选择性的阅读,例如,课外读一些优美的散文和小说,古典名著及文学名著《繁星·春水》《骆驼祥子》《格列夫游记》《鲁滨逊漂流记》2.以课本为依据包括七——九年级课本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字词并背诵部分优秀古代诗词,注意字词的积累。
3.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不懂就问,下去后组织好个人的复习,在此送给同学们四句话:a.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c.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d.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刘心武在《起点之美》中说:“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
”总之,语文课本所涉及的教材、它的作用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用”即它是一个载体,一个平台,一个过渡,目的是培养我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我们能灵活、自如、轻松愉快地掌握语文知识,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
课后反思:《沁园春·雪》本期第二、三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诗歌形象之美,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重点·难点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文教案汇总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致女儿的一封信》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故乡》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心声》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陈涉世家》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