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的开发边界研究
四川省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2017)
四川省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2017)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06.03•【字号】•【施行日期】2017.08.01•【效力等级】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已于2017年2月24日由成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2017年6月3日经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城乡规划的科学民主制定和严格实施、监督,完善规划治理,优化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保护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以及在城乡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区是指城市、镇(乡)、村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应当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规划区应当相互衔接。
第三条本市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乡)规划和村规划。
城市规划、镇(乡)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城乡统筹、分类指导,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二)贯彻绿色、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三)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确保公共空间优先、公共交通优先和公共配套优先;(四)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注重延续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保护有地方特色的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五)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兼顾城乡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五条本市城乡规划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级管理。
开发区、园区等应当统一纳入城乡规划管理。
城市开发边界概念和划定方法
变更程序
14
第一部分:背景认识 第二部分:导则解读 第三部分:概念方法
定义内涵 划定方法 成果形式 管控要求
15
(一)定义内涵
1、定义
类似定义——城市增长边界(UGB)
时间 学者或组织
定义及内涵
1976 1991 1998
2000 2004
塞勒姆市政府
2011.03 “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调
十二五规划
纲要
整建成区人口密度,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2013.12 中央城镇化
工作会议
“城市规划要由扩展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 划”,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划定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
减量规划
7
第一部分 背 景
2014.07 住建部和国土 部联合召开试 点城市启动会
2014.08 四川省启动开 展城市开发边
界划定研究
2014.12 省住建厅召开 城市开发边界 划定研究专审
2015.01 住建部试点城 市中期成果汇
报
2015.01 省厅下发城市 开发边界划定
导则
首批选择14个试点城市探索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四川省启动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研究工作。 论证确定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基本方法、定义内涵等重要内容。 各试点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案汇报,明确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的技术思路
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之间的分界线
Sybert Richard
DuanyPlater
Kolakowaskik Machemer
在城市外围划定的一条遏制其城市空间无限制进行扩张 的线 大都市区域是应该具有地理界限的有限空间,这些地理 界限的来源是地形、农田、分水岭、河流、海岸线和区 域公园等……发展不应使城市的边界变得模糊或者是消 失 在城市周围划定的一条抑制市区空间无限增长的边界线, 边界之外的土地,应一直保持低密度的状态,与城市范 围内的高密度城市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条明确 区分城市和农村的分界线
成都龙泉驿区基地考察报告
成都龙泉驿区基地考察报告自己整理的成都龙泉驿区基地考察报告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龙泉驿基地自然环境分析调查报告;(1)气候:龙泉驿是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风力低。
春季气温上升迅速且不稳定,春季易冷落,降水少,偶有冰雹大风;夏秋降水较多,容易变成洪水;秋天多雨,天气寒冷;冬天多雾,雪很少,阳光很少。
(2)地形: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平原东缘。
边界东西长29.8公里,南北宽28.75公里。
最高海拔1051.3米(长松山周家梁子),最低海拔456.8米(茶店镇三元村白洋沟),相对高差594.5米。
总面积556.98平方公里。
龙泉山中部位于该地区的东南部,从北北东向SNW延伸,是成都平原与四川中部丘陵的分界线。
境内有低山丘陵和平坝,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微倾,倾角小于10度;以平坝为主,其次是低山和小丘陵地区。
东南部有低山深丘,中部和西北部有平坝间的浅丘。
成渝高速公路自西向东5公里至18公里范围内的大民街、龙泉街内的丘陵起伏,高于南北两侧,成为该地区向沱江、岷江自然排水的分水岭。
(3)水文:龙泉驿区水系属于岷江、沱江支流。
境内东南部有泸溪河、斗沟河、沙河支沟,是闽江支流晋江的支流。
其排水面积为12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2.3%。
西北的西江、袁家沟、条砖河、黄水河、长安河是沱江水系的淠河、赣江支流。
其排水面积为43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7.7%。
昌松岭一线是岷江和沱江的分水岭。
50多平方公里的流域内有泸溪河、西江、条疃河。
施工环境分析:(1):位置龙泉驿区位于成都东部,西与锦江区接壤,西南与天府新区成都直关区接壤,北与新都区接壤,西北与成华区接壤,东与金堂县青白江区、建阳市接壤,是成都的中心城市。
龙泉驿区辖7个街道(龙泉街、东安街、大民街、狮岭街、同安街、西河街、白河街)和3个镇(洛带镇、红安镇、山泉镇)。
(2)人文:2020年底,全区登记总人口28.93万人,比上年增长4.3%。
新版 成都市城镇及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成都市城镇及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成都市规划管理局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1、目的 (1)2、适用范围 (1)3、临第一、第二、第三绕城高速公路退界 (1)第二部分卫星城及区域中心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第一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1.1“三线” (2)1.2 用地比例 (2)1.3 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控制 (2)1.4 建设用地停车 (4)第二章建筑形态管理 (5)2.1城市形态 (5)2.2建筑面宽 (5)2.3建筑高度 (5)2.4建筑间距 (6)2.5建筑屋顶 (7)2.6建筑退界要求 (7)第三章公共开敞空间规定 (8)3.1城市中心 (8)3.2 公园绿地 (8)3.3 湖泊水系 (9)3.4 环城公园 (9)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定 (9)4.1城市公共服务中心 (10)4.2 社区服务中心 (10)4.3工业集中发展区(点)公服设施配置 (11)第五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2)5.1 总体要求 (12)5.2 公共交通 (12)5.3 慢行交通 (13)第六章地下空间规定 (13)6.1 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3)6.2 地下综合管廊 (13)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定 (14)7.1 给水 (14)7.2 排水 (14)7.3 再生水 (15)7.4 能源 (15)7.5 防灾减灾 (16)第三部分小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7)第一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17)1.1“三线” (17)1.2用地比例 (17)1.3 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控制 (17)1.4建设用地停车 (18)第二章建筑形态管理 (19)2.1建筑面宽 (19)2.2建筑高度 (19)2.3建筑间距 (19)2.4建筑屋顶 (20)2.5 建筑退界 (20)第三章公共开敞空间规定 (22)3.1城市中心 (22)3.2 公园绿地 (22)3.3 湖泊水系 (22)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定 (23)4.1公共服务中心 (23)4.2 社区服务中心 (23)4.3工业集中发展区(点)公服设施配置 (24)第五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定 (24)5.1 总体要求 (24)5.2 公共交通 (25)5.3 慢行交通 (25)第六章地下空间规定 (26)6.1 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26)第七章市政设施规定 (26)7.1 给水 (26)7.2 排水 (26)7.3 再生水 (27)7.4 能源 (27)7.5 防灾减灾 (28)第四部分特色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9)第一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9)1.1生态保护红线 (29)1.2 城镇发展边界 (29)1.3用地分类与标准 (29)1.4 空间布局 (30)1.5建筑容量规划控制 (30)第二章建筑形态及风貌 (30)2.1建筑高度 (30)2.2建筑界面 (31)2.3建筑间距 (31)2.4建筑退界 (31)2.5建筑风格与细部 (32)第三章公共开敞空间规划 (32)3.1绿地体系 (32)3.2 节点及标志物 (32)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 (32)4.1 镇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 (32)4.2其他设施 (34)4.3 旅游设施配置 (34)第五章功能复合与更新 (34)5.1功能复合 (34)5.2功能更新 (34)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定 (34)6.1镇域道路 (34)6.2城镇道路 (35)第七章市政设施规定 (35)7.1 给水 (35)7.2 排水 (35)7.3 电力 (36)7.4 环卫 (36)7.5 综合防灾 (36)第五部分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7)第一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37)1.1 用地选址 (37)1.2 用地标准 (37)1.3建筑布局及风貌 (38)1.4 建筑退界 (38)第二章公共服务设施 (39)2.1 布局原则 (39)2.2公共配套设施指标 (39)2.3 其他设施 (39)第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39)3.1 基本原则 (39)3.2 道路工程 (39)3.3 给水 (40)3.4 排水 (40)3.5 电力 (40)3.6 燃料 (40)3.7 综合防灾 (40)第六部分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管理规定 (41)6.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41)6.2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近现代建筑 (42)6.3 小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42)6.4 川西林盘传统聚落保护与改造 (42)第七部分附则 (43)附表 (44)附表1:成都市域城镇体系 (44)附表2:成都市特色镇名单 (44)附表3: 建筑间距图示 (45)附表4: 城乡用地分类及代码 (46)附表5: 镇建设用地分类及代码 (46)附录名词解释 (48)第一部分总则1、目的为统筹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及村庄在空间、形态、生态和管理等方面的转型升级,提升城乡规划建设质量,特制定本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成都北改详细解读及趋势预测
规模 建设模 式 约79.3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80万人 建新区(北部商城、翠微湖片区)、更新区(宝光 桂 湖、大丰旧城、三河旧城、龙桥等区域)、改旧区 (斑竹园、南丰工业园)。 成德大道走廊、蜀龙路走廊、“198”生态带、毗河 生 态带、大丰片区、北部商城片区、新都“198”片区 新都老城、新城、北部商城和“198”四大片区为依 托建立成彭“品牌提升”发展走廊、北新“现代商 贸” 发展走廊等“四廊”及地铁1号、3号、5号线 站点的 “三轨”。 川陕路(新都到三河场段)将拓宽至双向8车道,并 将 限制货车通行;货运大道——绕城高速互通式立 交桥的建成;新都将推进建设蜀龙路五期,建设蓉 北商贸大道连接金牛区,地铁3号线2期、1号线、5 号线规划迁入新都。 建千亿产业园区;形成高端展贸性市场示范区、知 识商贸经济实践区、商会总部经济集聚区、产城一 体优质生态区;全球家居CBD将加快建成国内规模 最大、辐射力最强的家居集散平台、采贩平台和商 务平台。
关键词:北改项目 投资
北改涉及人群:近2万家个体商户,40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10多万人,居民逾百万。
2012年“北改” 启动项目投资情况: 项目类型 交通项目 旧城改造项目 城中村项目 棚户区项目 公建配套项目 新建项目 数量(个) 43 14 4 1 50 6 投资(亿元) 138.34 472.07 138.4 40 104.34 134.2
关键词: “北改”2012年时间表
完成“北改”区域规划 完成详规、城市设计、交通、 生态、产业等专题规划 川陕路改造启动 “北改”动员大会 1月 2月 启动建设项目34个 交大路改造完成 6月 10月 12月
3月
“北改”工程启动大会 “北改”规划方案征集 昭觉寺绿水青龙项目、区域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27•【文号】国函〔2024〕146号•【施行日期】2024.09.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成都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6.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96.6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基于“田园城市”理论对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分析
基于“田园城市”理论对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分析作者:阚逸群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8期【摘要】 2009年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长远发展目标。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目标的提出对借鉴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借鉴,同时在内容上更加丰富。
本文将基于田园城市理论对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进行分析,提出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分析19世纪末的欧洲面临着由工业化带来的城乡严重对立、城市拥挤和环境恶化、乡村发展停滞等严重的城市问题。
对此,霍华德提出了建设建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理念的核心在于:无污染、田野与城市交融;社会机遇平等、就业充分;城城市和乡村互动发展、相互融合。
2009年12月,成都正式确立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将城市建设为一个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国际性城市。
成都提出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源于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却又有自身新的内涵所在。
本文将基于“田园城市”理论对成都建设“世界田园城市”进行分析。
1.对于田园城市的认知1.1田园城市的构想是理想城市的最佳表现途径之一:田园城市是由中心城区与周边乡村共同构建的开放系统,城市周边具有较强的环境调节能力和优美的田园景观。
它既包含和谐的自然环境,也包含合理的人文环境,为居住者提供公正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田园城市既有居住区和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又有为居民提供就业的产业区。
城市周边是大面积的绿地、农田、水体,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1.2田园城市是中国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构想,正值欧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剧的时期。
当时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使得城市拥挤,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极大破坏。
同时大批的农村人口、低收入人群被排挤在城市之外。
今天,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是大规模的城市化,如果不能以前瞻性的思维、采取合适的发展模式,那么我们遇到的城乡问题将比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
成都城市规划简析
2 成都近期城市规划梳理
“北改”城市规划概述 “天府新区”城市规划概述
成都城市发展脉络
2003年 三个集中
2007年 城乡统筹 试验区
2008年 灾后重建
2009年 世界现代 田园城市
2010年 东村文化 创意城
2011年 “天府新 区”和 “北改”
“北改”是什么 ?
■北改:成都最大的民生工程,惠及万人
■范围:包括位于金 牛、成华的城市北部区 域,幅员约120平方公 里。东起新成华大道,西 至西大街-金牛大道(老 成灌路),南抵一环路 (局部至府河),北至绕 城高速金牛、成华北边 界
北改工程建设范围示意图
“北改”对成都楼市的影响?
从北改时间计划来看:
2012
2012北改进度:以道路基础设施改造为主
800
700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600
500 400
20000
300
15000
200
近期(2010年)
10000
100 0
中期(2015年)
5000 0
人口密度(人/平方
远期(2020年)
公里)
主城区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成都各区县人口密度情况
成都——科技事业
成都科技实力雄厚,已成为 中国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 市,国家四大科教城市之一。
◆重点实验室152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1家(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
◆科技企业孵化器33个
在电子、生物、新技术、新材料、光学、光纤通讯、核技术应用、激光等高新技术
领域中,具有极强的综合优势和技术能力。
成都,下一步?
对成都未来发展的三大认知
快速城镇化地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管理的探索与思考--以广州南沙
律 严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 分院规划二所主任规划师
张燕玲 广州南沙开发区规划研究中 心高级工程师
摘 要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大背景下,解析新时期城镇 开发边界的内涵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化资源配置、增加布局弹性、优化功能结构、 塑造地方特色等方面;结合广州南沙新区(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规划建设与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南沙新区面临长远管控与近期管理、规模 拓展与建设集聚等问题,提出快速城镇化地区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应具有时间性、 管理应具有差异性。 关 键 词 快速城镇化地区,城镇开发边界,广州南沙新区
王斌斌 柯珂 律严 等
快速城镇化地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快速城镇化地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管理的探 索与思考—以广州南沙新区(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为例
Exploration and Thoughts on the Delimi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ies in Rapid Urbanization Areas: Taking Nansha New District of Guangzhou (Nansha Area of Guangdong Free Trade Zone) as an Example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 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统筹推进“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2013 年,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尽快把每 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城镇开发边界 划定”,明确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的意图在于“加强空间开发管制”“确 定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2014 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原国土资源部联 合开展全国首批包括北京、上海、广 州、深圳、武汉、西安、成都等在内 的 14 个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试点工作。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原国土部、 原环保部和住建部四部委联合下发 《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 作的通知》,在 28 个市县大力推动“多 规合一”试点,由四部委分别指导,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成为“多规合一” 的重要内容。各试点城市对城市开发 边界的表述及划定的标准、流程均不
“立体城市”的成都实践——以西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立体城市”的成都实践——以西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王波;晁旭彤【摘要】“立体城市”是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缓解目前城市扩张所带来的诸多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文章分析了立体城市的进化过程,提出城市的立体化程度是其发展动力与现实基础相互作用、螺旋上升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功能、立体交通的统一融合。
最后以成都市西部新城为例.从立体空间规划与立体交通规划两个方面探讨了立体城市的基本规划方法。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年(卷),期】2012(032)005【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城市规划;立体城市;功能复合;三维空间;立体交通【作者】王波;晁旭彤【作者单位】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32008年世界人口的天平首次从农村倾向城市,中国也正处于城市发展与扩张的高峰期。
面对日益增长的空间与资源需求,无限扩张的平面城市遭遇了诸多发展瓶颈:生态破坏、土地资源短缺、城市效率低下等等。
城市发展由平面扩张走向立体化生长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发展理想是实现对空间的高效利用、高密人口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运作方式的节能高效。
“立体城市”、“新能源”、“新交通”、“新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时代热点已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主题。
1 “立体城市”的进化分析1.1 立体城市的发展动力无限制的城市平面扩张带来诸多城市病,例如交通拥堵、土地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这些城市病造成的原因以及人们为解决这些城市病所做出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是立体城市发展的动力来源,即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生态空间的敏感性、以及高效的城市运作需求。
这三个发展动力形成了两个方向的势能,即开发强度由边缘向中心的高密集聚、城市功能由平面向立体的竖向延伸。
土地资源越稀缺、生态越敏感、城市对高效的要求越高,城市立体化势能就越强,越能促进传统城市向“立体城市”进化。
曾九利:城市开发边界,该怎么划?
曾九利:城市开发边界,该怎么划?曾九利:成都市规划设计讨论院院长四川省《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导则》技术组负责人四川省某地级市市区建设用地面积,目前共约90平方公里。
而该市规划局今年最初规划的城市开发边界,却达500平方公里——和上海市中心城区面积相若,“该怎么划边界,谁也说不清。
”该局总工程师向记者坦言。
这样的困惑,在四川省逾40个完成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市、县中同样存在。
去年底,中心、我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均提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但并未出台相关标准,“全部划界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城市开发边界毕竟该怎么划?在技术层面,四川省已有初步规范——《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导则》已通过专家审定。
为此,记者就边界划定理念、执行等问题,采访了该导则技术组负责人、成都市规划设计讨论院院长曾九利。
为何要划?“摊大饼”的进展方式行不通记者:在外行人看来,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好像就是划定这座城市的最终规模。
曾九利: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城市开发边界,是划定可进行和不行进行城市开发建设区域之间的空间界线。
是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量,在科学猜测城市终极规模的基础上,考虑种种不确定因素后划定的掌握边界。
简洁说来,城市的终极规模加上肯定比例的弹性空间,才是城市开发边界包含的范围。
明显,后者面积要比城市终极规模更大。
记者:在您看来,为何要给城市划定开发边界?曾九利:边界划定,将促进城市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进展。
过去盲目贪大求全、一味“摊大饼”的进展方式就行不通了;将倒逼城市完善空间形态、优化用地结构,将不符合实际的功能和产业逐步迁出。
爱护自然生态等好处也就自然产生了;开发边界明确了城市建设的禁区,有利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和掌握作用。
记者:反对声音认为,划定开发边界会限制城市进展,甚至将划定边界等同于“不鼓舞进展大城市”。
曾九利:这种想法很大程度还停留在过去错误的唯GDP论思维中,只要经济能进展,城市做多大都行。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明确了一点,就是城市进展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上限。
成都总规与东进简介
1.5 预期性
1000 预期性
10 预期性
>40
>150 >20 >300 >5
>30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6
预期性
6
规划层次
研究范围:成都平原城市群,总面积7.87万平方公里。
范围:成都、德阳、眉山,资阳、雅安、绵阳、遂宁、乐山市辖区、峨眉山市和夹江县,
市域:11区4县5市,总面积14334平方公里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国际空港枢纽城市,国际性区域铁路枢纽,国家区域高速公路枢纽,国际性区域物流中心,国际性区 域通信枢纽
9
资源承载能力对发展规模的约束
人口规模:以水资源为短板,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 在2200万人以内,实际服务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
建设用地规模:城镇2000平方公里、城乡2600平方公里
单位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20 约束性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占比(%)
>30 预期性
新建绿色建筑占比(%)
>60 预期性
市域资源利用、集中建设区公共设施等相关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
总目标
专项 目标
区域
4.便捷 交通
高效
的城 城市 市 交通
城镇 化
公共 服务
5.幸福 宜居 的城
市
生命 健康
旅游
吸引
文化
产业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及东进战略简介
成都市总体规划
2
国家中心城市目标要求
国家中心城市定义内涵:
是指处于我国城镇体系中的顶级城市,承担国家级和国际化的政治与社 会管理、经济、文化事务职能;对所在区域具有广泛的辐射影响力。
成都高新区和平小区未来规划
成都高新区和平小区未来规划今日(8月24日),研究和平小区规划建设和片区综合开发工作专题会举行,会上研究部署了成都和平小区建设下一步相关重点工作。
和平小区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的生动实践,是营造公园城市品质生活,彰显成都城市气质,推动成都迈向世界城市的重要载体。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建设200个和平小区,其中,环城生态公园区域范围内建设100个。
今年,成都启动和平小区建设25个,其中,环城生态公园区域11个,其余区(市)县14个。
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作为成都环城生态公园所涉重点区域,成都高新区已全面启动11个和平小区策划规划工作。
按照和平小区理念,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生成重点项目27个,2021年启动14个项目,2022年启动13个项目,总投资157亿元。
以“4+3+4”的模式推进和平小区建设红星新闻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成都高新区已全面启动11个和平小区策划规划工作,按照“4+3+4”的模式,推进和平小区建设。
交子公园西区及金融城双塔其中,4,即指2021年启动建设4处更新社区。
分别为瞪羚谷和平小区、交子商圈和平小区,锦城华阙和平小区及大源商渊和平小区。
3,即指2022年启动建设2处更新社区,分别为三元广通和平小区、中和玉津和平小区;1处新建社区,为朝阳乐跃和平小区。
4,即指2023年启动建设4处更新社区,分别为科大智源和平小区、天润智造和平小区、西芯智康和平小区以及两河智谷和平小区。
成都高新南区在高新南区,成都高新区划定了七个和平小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目前集聚的产城人口是27万,人口结构中,年轻高素质高学历占比较高;高新西区规划了四个和平小区,面积12平方公里,目前集聚的产城人口是9万人,以产业工人和科研人员为主。
下一步,高新南区将以品质提升为抓手,高新西区将以产业用地更新升级为抓手,针对更新社区、新建社区2种不同类型,明确每一个社区不同的建设方向,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设重点。
成都东部新区条例
成都东部新区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7.29•【字号】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0号•【施行日期】2024.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0号)《成都东部新区条例》已由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24年7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7月29日成都东部新区条例(2024年7月29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章规划建设第四章科技创新第五章产业发展第六章开放合作第七章生态宜居第八章公共服务第九章社会治理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保障和促进成都东部新区(以下简称东部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东部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
东部新区范围由省人民政府依法确定。
第三条东部新区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发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重要枢纽优势和成渝相向发展重要支点作用,建设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东部新区建设发展的领导,统筹协调解决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东部新区建设发展的指导,在规划编制、政策措施、项目布局、体制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予支持。
成都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动东部新区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
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来源: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一、前言(一)修编规划的目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扭转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实现农地和非农地用途管制,科学合理管好土地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二}修编规划的任务1.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潜力和各业用地需求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
2.协调各部门用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
3,按照省下达的用地控制指标,分解确定各区(市)县用地控制指标,确定城镇用地控制规模,落实市以上重点建设项目,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
重点安排好中心城市周围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合理划定中心城市区建设用地范围。
4.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三)修编规划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文件);2.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有关土地资源保护的内容;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2号《基木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保护的法律、法规;4.《中共成都市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成委发[1997]27号文件);5.(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6.《成都21世纪议程—成都可持续发展白皮书》;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国家土地局[1997]第7号令);8.《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成府发[1998]1号文件);9.成都市土地详查资料,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1997年出版)。
(四)本次规划修编期限以1996年为规划基期,2010年为规划期,展望2030年。
国土空间规划中乡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研究——以简阳市禾丰镇为例
95.87%。因此,可从数量精度的角度来看确定 CA-Markov 模型对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预计有较 好的精度。
表 1 土地利用像元模拟误差分析表
土地利用类型 2017 年实际像元个数 2017 年模拟像元个数 错误像元个数
农村建设用地
13833
国外近期利用 CA-Markov 模型主要对区 域 森 林 覆 盖 率、 植 被 覆 盖 情 况 的 研 究,T.V. Ramachandra 等 基 于 CA-Markov 模 型 模 拟 土 地 覆 盖 情 况, 研 究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的 变 化。 TemesgenGashaw 等 基 于 CA-Markov 模 型 模 拟 水文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150509 3708
其他农林用地
30866
30225 641
CA-Markov 模型的优势在于庞大的数据处 理及分析预测,而当下缺少以乡镇为核心区域 的研究,故本文将重点对乡镇区域土地利用类 型变化进行分析预测。
利用 CA-Markov 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类型 预测
生成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 1. 将基础数据转化为 IDRISI 软件能识别 的 .rst 格式 (1)利用 Arcgis 要素转栅格工具将简 阳市禾丰镇 2010 年与 2017 年的土地利用现 状 .shp 格式的矢量数据转化为 .tif 格式的栅 格数据。 (2)将转换的栅格数据进行重分类,使 2010 年与 2017 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应值相同, 同时将缺失值赋值为 0。再用栅格转 ASCII 工 具将栅格数据转为 ASCII 码。 (3)在 IDRISI 软件中将 ASCII 码转为 .rst 格式。
如果依照这种自然状态发展禾丰镇的发展不会面临简阳市禾丰镇总体规划20352035中提出的四面受阻的土地利用类型2017年像元个数2035年模型像元个数转移像元个数百分比农村建设用地1383313704129093城镇建设用地11713495232419846耕地1542171520562161140其他农林用地3086630213653212水域6560655010015公路用地405446836291552表2土地利用类型预测像元转移分析表大公路用地略有增加
新时代成都协调发展的新特征
新时代成都协调发展的新特征作者:盛毅来源:《先锋》2019年第06期坚持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必须坚持的五大理念之一。
在不同发展阶段,协调发展的内涵有着很大差别。
如果说过去强调的协调发展,主要是为了处理发展中遇到的局部矛盾和平衡短期利益关系的话,那么,随着我们对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协调发展理念已经上升到追求全面和系统的、可持续的发展。
成都市目前关于协调发展的部署和举措,不仅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协调发展的理念,而且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作为推进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促进协调发展中,表现出诸多新的特征。
坚持协调发展从全面系统长远着眼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大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五大统筹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明显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这是当前和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协调发展比作“制胜要诀”,强调了协调发展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成都市加大了协调发展的探索,尤其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
此外,成都市在促进区域、产业、经济与社会、人与环境等的协调方面,也作了大量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然而,由于受发展阶段的制约,过去的协调发展探索与实践,更多局限于某些领域、某些环节和某个时段,更多是面对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而采取的措施,更多针对经济发展领域,总体上表现为立足于局部而不是立足于全局的协调,立足于短期而不是立足于长远的协调,特别是缺乏全面、系统和长远的顶层设计。
进入新时代以后,成都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市空间优化调整力度加大,经济社会环境互动性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质量要求提高,对协调发展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始终能够在长远发展中保持各方面的协调,成都市以长期规划为引领,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红线,以创新协调方式为手段,以加强各方面工作的统筹为保证,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系统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 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中明确指出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 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用以限定城市发展规模和划定城市建设范围。成 都市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率先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本研究采用城市综合 承载力评价与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导入人口规模-人口素 质、人口规模-资源消耗、人口规模-环境质量三个模型预测成都主城区适宜承 载人口规模,并由此计算城市发展的终极规模;其次运用 GIS 技术对土地的生 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得到评价图;最后将城市终极规模与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图结合,划定成都主城区的开发边界。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9
2.1 城市开发边界国内外相关研究..................................................................................... 9 2.1.1 国内相关研究.......................................................................................................... 9 2.1.2 国外相关研究.......................................................................................................... 9 2.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特点及背景差异........................................................................ 10
3.2 城市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16 3.2.1 人口素质指标........................................................................................................ 16 3.2.2 资源消耗指标....................................................................................................... 18 3.2.3 环境质量指标....................................................................................................... 19
1.3 研究对象界定................................................................................................................. 5 1.3.1 城市开发边界的概念.............................................................................................. 5 1.3.2 城市承载力的概念.................................................................................................. 5 1.3.3 研究对象的界定...................................................................................................... 5
2.2 城市承载力国内外相关研究....................................................................................... 11 2.2.1 国内相关研究........................................................................................................ 11 2.2.2 国外相关研究........................................................................................................ 12 2.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特点及差异................................................................................ 13
1.1 研究背景......................................................................................................................... 4
1.2 研究目的......................................................................................................................... 4
【关键词】开发边界 城市综合承载力 土地生态适宜性 成都主城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4
1.5 研究技术路线................................................................................................................. 7 1.5.1 拟解决问题.............................................................................................................. 7 1.5.2 研究框架.................................................................................................................. 8
4.1 成都主城区承载力指标的计算................................................................................... 23
4.1.1 人口素质指标的计算............................................................................................ 23 4.1.2 资源消耗指标的计算............................................................................................ 26 4.1.3 环境质量指标的计算............................................................................................ 29
1.4 研究方法......................................................................................................................... 6 1.4.1 文献资料研究法...................................................................................................... 6 1.4.2 主成分分析法.......................................................................................................... 6 1.4.3 非线性回归预测法.................................................................................................. 6 1.4.4 AHP 层次分析法.......................................................................................................6 1.4.5 GIS 多因子叠加分析法............................................................................................ 7
2.3 研究展望....................................................................................................................... 13 2.3.1 城市开发边界研究展望....................................................................................... 13 2.3.2 城市承载力研究展望........................................................................................... 14